ขนาดวิดีโอ: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แสดงแผงควบคุมโปรแกรมเล่น
เล่นอัตโนมัติ
เล่นใหม่
我買這本書幾年了都讀不完,感謝說書當了幾年聽眾第一次留言宇哲老師聲音好好聽好溫暖❤我疫情期間患了嚴重的憂鬱症去年康復後現在整個人心理狀態以及看事情的角度都變得很好 生活跟周遭的人的關係也越來越好雖然只是一集平常的更新但突然很想留言謝謝哇賽心理學陪我度過很多困惑以及黑暗的時刻很棒的節目
謝謝依依的溫暖留言,很高興聽到你走過了那段黑暗的時期,看到你與周遭的關係變得更好,也真的替你感到開心。你的經歷對很多人來說會是鼓勵,知道黑暗是會過去的。讓我們知道節目陪伴了你,這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凡的。
當我在設計衣服版型、做衣服的時候,常常會有心流的感覺。時間會過得好快、一天就很快結束了。而且當複雜的版型變成實體的衣服時,成就感真的超高的🥰
謝謝你的留言分享!很棒的經驗。而且啊,漸漸知道自己做哪些行為會出現心流狀態後,也能夠瞭解自己的熱情跟擅長之所在啊
真的耶~ 有體會過進入心流的狀態過,那種感受是挺美好的😊❤
會想念那種狀態
邏輯好清晰,好清楚,聲線好好聽
謝謝你,好難得有人稱讚聲線😆
謝謝🎉
講得真好🎉
謝謝你的留言鼓勵
很棒的分享
謝謝你的留言回饋
我想我必須多聽幾次
也歡迎來討論哦
握手(已儲存)😊
感覺這本書的概念跟原子習慣好像,不過原子習慣有點像是在講大綱,這本書則是詳細的操作手冊
謝謝你的留言回饋,這兩本我都讀過,心流這本很概念哦,說是理論書也不為過。確實有給不少建議,但都是很原則性的。
天下雜誌曾經由陳秀娟翻譯 Mihaly Cskszentmihaly的Finding Flow
謝謝你的推薦,不過這本台灣似乎絕版了,也很難找到,真可惜
之前就聽過其他頻道講《心流》,昨天才聽完兩個頻道講《最佳狀態》,今天再聽了哇賽講《心流》。好像一件事情沒有絕對的方式⋯⋯有點混亂掉⋯。
確實聽過一些超譯的說法,但也不能排除我也有點超譯。歡迎你提出來覺得混亂的部份來討論哦
我常看到的也是講“心流”。‘’最佳狀態‘’雖然讓人好懂,但有“評價”的副作用---沒有“最佳狀態”的生活,難道,都在“不佳狀態”?那這樣讓人多沈重啊。心流是一種自然達到的美好感受,需要放開眼界、放鬆身心、放下評價人事物、放過自己。
@@TheLin28 謝謝你的留言討論。正向心理學的觀點不是二分法,而是光譜的概念。就算是正向的狀態也會有程度上的差異,例如:好、很好、非常好、絕佳、最佳...之類的差別。至於評價心會損及自我這點我很同意,不過覺知到程度上的差異,跟評價它這是可以分開的哦。正如正念的觀點一樣,專注覺察但不加以評價。之前我跟正念工坊的陳德中老師有談到這點,歡迎參考看看。th-cam.com/video/Y6mzUqUGeGU/w-d-xo.htmlsi=jhCjA1NKKFq9YI7G
@@onyourpsy謝謝您的延伸討論。請教,為何正向心理學要有程度上的區別呢?其目的或意圖是什麼?
@@TheLin28 感受是一個光譜的概念,而且是會變化的,早上起床覺得幸福感有90分,但中午過後變成80分,下班時就是65分了。狀態、專注的概念也是一樣。這部份主要想回應:沒有" 最佳狀態"就是"不佳狀態"嗎?如果可以細細感受就知道並非如此二分
一直有在跑步、上有氧課、瑜珈的我,有陣子對這些運動覺得無趣了,不知是沒有找到心流狀態或是須再找尋其他事情來做?
如果是根據心流的理論,會建議同樣活動但提高難度,或是換個方式來進行。例如同樣跑步,我換個地方跑,感覺就會不同。或者是報名路跑,也會因為有目標要練習而更有動力。另一個作法是換別的活動,像是我一段時間後對跑步也會厭煩,但只要一段時間不跑,就又會覺得癢癢的想跑。以上是我的經驗,提供你參考囉
42k前一個月只能跑21感覺偏可怕😂
我跑第一次全馬之前,最多只跑了27K。最後那5-8公里真的是靠堅持啊
@@onyourpsy 現在回想那5-8公里,耳機也沒電了,嘗試讓自己進入心流,但腿實在太痛了,只能想著前方有人在等我,靠意志力拼回去
@@jack0075566 跑到終點線有沒有想哭的感覺😄
我不是針對這集的內容,只是我不知如何在podcast 留言。我非常肯定宇哲和娜娜用心經營哇塞頻道,不過希望你們不要一直強調你們是"助人工作者",因為這令其他行業很納悶,難道我們是害人工作者?哪個行業不是助人工作?
請問可以舉例是在那一集哪個段落嗎?你這麼說我不太有印象有很常講自己是助人工作者,得要知道在哪些說話的脈絡上會提到這個詞,才知道之後可以怎麼調整,謝謝。
@@onyourpsy 哇賽讀心書, ep54, 習得安全感, 約15:50 的地方。這比較多是娜娜的用語,這也是許多心理學頻道很愛標榜的價值, 抬高了心理諮商, 貶低了其他行業。哪個行業不是為了賺錢生存, 每個行業也都可以助人, 完全取決於心態。
助人工作者或是工作內容不會只有一種呀是不是可以解讀為其中一個助人工作者?這個是助人工作者 不代表其他不是助人工作者吧
@@kakahung2869 自稱"助人工作者"潛意識裡是否有某程度的優越感?也許現在心理諮商氾濫,年輕世代深受其害,美國尤其是,所以我個人對這用詞相當感冒。
我們要的都是享受過程,但老闆要的是結果
生活就是在不斷地折衝取得平衡啊,工作如此,家庭、教養也都如此
多謝!
WOW!謝謝你的贊助支持
我買這本書幾年了
都讀不完,感謝說書
當了幾年聽眾第一次留言
宇哲老師聲音好好聽好溫暖❤
我疫情期間患了嚴重的憂鬱症
去年康復後現在整個人心理狀態以及看事情的角度都變得很好
生活跟周遭的人的關係也越來越好
雖然只是一集平常的更新但突然很想留言謝謝哇賽心理學陪我度過很多困惑以及黑暗的時刻
很棒的節目
謝謝依依的溫暖留言,很高興聽到你走過了那段黑暗的時期,看到你與周遭的關係變得更好,也真的替你感到開心。
你的經歷對很多人來說會是鼓勵,知道黑暗是會過去的。讓我們知道節目陪伴了你,這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凡的。
當我在設計衣服版型、做衣服的時候,常常會有心流的感覺。時間會過得好快、一天就很快結束了。而且當複雜的版型變成實體的衣服時,成就感真的超高的🥰
謝謝你的留言分享!很棒的經驗。而且啊,漸漸知道自己做哪些行為會出現心流狀態後,也能夠瞭解自己的熱情跟擅長之所在啊
真的耶~ 有體會過進入心流的狀態過,那種感受是挺美好的😊❤
會想念那種狀態
邏輯好清晰,好清楚,聲線好好聽
謝謝你,好難得有人稱讚聲線😆
謝謝🎉
講得真好🎉
謝謝你的留言鼓勵
很棒的分享
謝謝你的留言回饋
我想我必須多聽幾次
也歡迎來討論哦
握手(已儲存)😊
感覺這本書的概念跟原子習慣好像,不過原子習慣有點像是在講大綱,這本書則是詳細的操作手冊
謝謝你的留言回饋,這兩本我都讀過,心流這本很概念哦,說是理論書也不為過。確實有給不少建議,但都是很原則性的。
天下雜誌曾經由陳秀娟翻譯 Mihaly Cskszentmihaly的Finding Flow
謝謝你的推薦,不過這本台灣似乎絕版了,也很難找到,真可惜
之前就聽過其他頻道講《心流》,昨天才聽完兩個頻道講《最佳狀態》,今天再聽了哇賽講《心流》。
好像一件事情沒有絕對的方式⋯⋯有點混亂掉⋯。
確實聽過一些超譯的說法,但也不能排除我也有點超譯。歡迎你提出來覺得混亂的部份來討論哦
我常看到的也是講“心流”。‘’最佳狀態‘’雖然讓人好懂,但有“評價”的副作用---沒有“最佳狀態”的生活,難道,都在“不佳狀態”?那這樣讓人多沈重啊。
心流是一種自然達到的美好感受,需要放開眼界、放鬆身心、放下評價人事物、放過自己。
@@TheLin28 謝謝你的留言討論。正向心理學的觀點不是二分法,而是光譜的概念。就算是正向的狀態也會有程度上的差異,例如:好、很好、非常好、絕佳、最佳...之類的差別。
至於評價心會損及自我這點我很同意,不過覺知到程度上的差異,跟評價它這是可以分開的哦。正如正念的觀點一樣,專注覺察但不加以評價。
之前我跟正念工坊的陳德中老師有談到這點,歡迎參考看看。
th-cam.com/video/Y6mzUqUGeGU/w-d-xo.htmlsi=jhCjA1NKKFq9YI7G
@@onyourpsy謝謝您的延伸討論。請教,為何正向心理學要有程度上的區別呢?其目的或意圖是什麼?
@@TheLin28 感受是一個光譜的概念,而且是會變化的,早上起床覺得幸福感有90分,但中午過後變成80分,下班時就是65分了。
狀態、專注的概念也是一樣。
這部份主要想回應:沒有" 最佳狀態"就是"不佳狀態"嗎?如果可以細細感受就知道並非如此二分
一直有在跑步、上有氧課、瑜珈的我,有陣子對這些運動覺得無趣了,不知是沒有找到心流狀態或是須再找尋其他事情來做?
如果是根據心流的理論,會建議同樣活動但提高難度,或是換個方式來進行。例如同樣跑步,我換個地方跑,感覺就會不同。或者是報名路跑,也會因為有目標要練習而更有動力。
另一個作法是換別的活動,像是我一段時間後對跑步也會厭煩,但只要一段時間不跑,就又會覺得癢癢的想跑。
以上是我的經驗,提供你參考囉
42k前一個月只能跑21感覺偏可怕😂
我跑第一次全馬之前,最多只跑了27K。最後那5-8公里真的是靠堅持啊
@@onyourpsy 現在回想那5-8公里,耳機也沒電了,嘗試讓自己進入心流,但腿實在太痛了,只能想著前方有人在等我,靠意志力拼回去
@@jack0075566 跑到終點線有沒有想哭的感覺😄
我不是針對這集的內容,只是我不知如何在podcast 留言。我非常肯定宇哲和娜娜用心經營哇塞頻道,不過希望你們不要一直強調你們是"助人工作者",因為這令其他行業很納悶,難道我們是害人工作者?哪個行業不是助人工作?
請問可以舉例是在那一集哪個段落嗎?
你這麼說我不太有印象有很常講自己是助人工作者,得要知道在哪些說話的脈絡上會提到這個詞,才知道之後可以怎麼調整,謝謝。
@@onyourpsy
哇賽讀心書, ep54, 習得安全感, 約15:50 的地方。這比較多是娜娜的用語,這也是許多心理學頻道很愛標榜的價值, 抬高了心理諮商, 貶低了其他行業。哪個行業不是為了賺錢生存, 每個行業也都可以助人, 完全取決於心態。
助人工作者或是工作內容不會只有一種呀
是不是可以解讀為其中一個助人工作者?
這個是助人工作者 不代表其他不是助人工作者吧
@@kakahung2869 自稱"助人工作者"潛意識裡是否有某程度的優越感?也許現在心理諮商氾濫,年輕世代深受其害,美國尤其是,所以我個人對這用詞相當感冒。
我們要的都是享受過程,但老闆要的是結果
生活就是在不斷地折衝取得平衡啊,工作如此,家庭、教養也都如此
多謝!
WOW!謝謝你的贊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