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沒有指考了!之後的高中生,要怎麼考大學?為什麼考試制度要一直改來改去?《 學生頂嘴專用㊙️ 》EP 017|志祺七七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28 มิ.ย. 2024
  •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 / 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指考 #多元入學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13 「會員福利介紹」廣告段落
    02:19 為什麼大家懷念聯考?
    02:56 聯考是什麼?
    03:48 聯考為什麼會被廢掉?- 升學壓力太大
    04:33 聯考為什麼會被廢掉?- 教學不正常
    05:24 為什麼要多元入學?
    06:32. 多元入學的問題 - 教學還是不正常
    07:15. 多元入學的問題 - 選校系門檻高
    07:51. 分科測驗和指考差在哪裡?- 題型改變
    08:37. 分科測驗和指考差在哪裡?- 計分與科目改變
    09:05 新的大考怎麼考?
    10:05 我們的觀點
    11:48 提問
    12:06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偶陣雨
    |腳本:偶陣雨、羊羊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珊珊、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多元入學方案(111學年度起適用)-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bit.ly/2XjEsGj
    →我國大學多元入學方案之回顧與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bit.ly/3z9MjmC
    →分科測驗考試說明-大學入學考試中心:bit.ly/3C5kkGB
    →111學年升大學/指考將走入歷史…國、英只考一次 衝高原始分數更利分發-聯合新聞網:bit.ly/3k551aL
    →考招新制爭議1》剩半年要考大學 明年2大升學考考科、計分方式仍未知-新新聞:bit.ly/3tAHS36
    【 延伸閱讀 】
    →大學聯合招生考試-維基百科:bit.ly/3hpbkUM
    →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維基百科:bit.ly/39h2dRX
    →108課綱資訊網:12basic.edu.tw/edu-7.phpp
    →考招新制爭議2》高三終能好好上課?108課綱首屆考生:放榜拉長更焦慮-新新聞:bit.ly/3k5sTLB
    →「聯考最公平」-王立第二戰研所:bit.ly/3A6ndq1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1.9K

  • @shasha77
    @shasha77  2 ปีที่แล้ว +751

    【勘誤】
    9:14 八月底時已拍板定案改為60級分,而非45級分。

    • @adaiy123
      @adaiy123 2 ปีที่แล้ว +10

      自願就學方案是包含在多元裡面嗎?

    • @howardchan7556
      @howardchan7556 2 ปีที่แล้ว +8

      學測檢定依然是15喔!還是上限兩科

    • @moneymommy3582
      @moneymommy3582 2 ปีที่แล้ว +44

      希望也可以關注高職,高職只有一次考試的機會,但高中卻有兩次,從一開始教育部在制定課綱的時候都沒考量到高職生,學習歷程對我們也很沒有幫助,因為我們職校還是得要製作作品集,真的只是增加我們的作業量而已

    • @user-nc2ok4tb2n
      @user-nc2ok4tb2n 2 ปีที่แล้ว +9

      @@moneymommy3582 其實高職有很多科本來就是很莫名其妙,聽高職同學說其實高職三年也就只是先學大學1.2年級的東西,如果是美髮汽修科這種還有存在的必要,但什麼電機科也要設...

    • @Hlyu1128
      @Hlyu1128 2 ปีที่แล้ว +2

      @@howardchan7556 但是為了更細分還有隱藏的15+跟15++

  • @iinoAiko
    @iinoAiko 2 ปีที่แล้ว +1033

    108課綱:我們要讓學生培養多元能力,讓他們有自己的想法
    還是108課綱:學生的混和題型答案必須跟參考答案相同才有分

    • @14656ssp
      @14656ssp 2 ปีที่แล้ว +145

      真的 尤其社會科 明明回答的答案符合題意 但答案就必須跟他的參考答案一樣🙄

    • @user-oe7hm9mj4y
      @user-oe7hm9mj4y 2 ปีที่แล้ว +139

      真的超瞎,要去猜出題老師的思路到底怎麼走,本質上就是沒有固定答案的填鴨式問題(超難搞的

    • @sealw
      @sealw 2 ปีที่แล้ว +15

      留言最佳金馬獎就給你了

    • @mickyhaung3662
      @mickyhaung3662 2 ปีที่แล้ว +59

      比填鴨式教育更夭壽的是有固定答案的非固定填鴨式教育

    • @user-zj5ub8ur5p
      @user-zj5ub8ur5p 2 ปีที่แล้ว +47

      混合題真的靠北( ง °皿°)ง⁼³₌₃
      很難get到他要的點

  • @you6yi649
    @you6yi649 2 ปีที่แล้ว +1693

    108課綱第一屆,以學生的角度。高一的時候懵懵懂懂不知道要怎麼做,老師也只說自由發揮多元學習,自己探索,所以作品根本不能看。高二的時候懂部分概念後,作品主題越深入,但導師有些很用心指導,有些就...,一樣自己摸索。突然有大學端的教授表示他們不明白我們學生傳過去的檔案表達的意思,他們感覺在「玩心電感應」,學校老師的苛責也接踵而來。我們學生何嘗不是也在和你們玩心電感應。社區高中學生段考都很ㄍㄧㄥ了,還要邊做學習歷程邊摸索邊準備考試,111學測也快到了,對於新制度,我真的是醉了。

    • @ursowrongwrongisaid
      @ursowrongwrongisaid 2 ปีที่แล้ว +64

      回歸最原始的制度
      用畫學區就好
      或者是在家自學
      如果國小國中是畫學區的話就要畫到底
      不能虎頭蛇尾

    • @user-fq4gj3hn3f
      @user-fq4gj3hn3f 2 ปีที่แล้ว +223

      高二時去大學參訪,中興的教授說想看到的是與申請的科系相關的學習歷程,但根本沒想到要念什麼的我,到底要做什麼呢?每一樣學習歷程都做得半吊子,到頭來我們終究不懂教授想看的,就這樣成為白老鼠

    • @xiangt.4393
      @xiangt.4393 2 ปีที่แล้ว +199

      學習歷程完全破東西,考段考之餘還要用那個,而且也不一定知道以後要讀什麼,只能瞎做。學測考完再統整做出備審資料不好嗎?

    • @ryanlin306
      @ryanlin306 2 ปีที่แล้ว +52

      @@ursowrongwrongisaid 這麼做根本沒有任何幫助,只是徹底剝奪偏鄉學生接受更好教育的機會😏

    • @ursowrongwrongisaid
      @ursowrongwrongisaid 2 ปีที่แล้ว +7

      @@ryanlin306 要不偏鄉考試
      其他畫學區或在家自學

  • @yvonnechuang2086
    @yvonnechuang2086 2 ปีที่แล้ว +401

    108課綱就是把舊課本的東西都刪掉給你一本新的薄的跟雜誌一樣的課本,然後考試還是考那些刪掉的跟你說那叫素養,所以學校乾脆不鳥108課綱保持者「你繼續你的108課綱,我繼續我的舊課程」

    • @violetch2830
      @violetch2830 2 ปีที่แล้ว +69

      第三屆108課綱的高一生非常非常有感,真的是課本要刪就刪,我還是要會^^而且因為一些選修課變多的關係正課變得很少,所以老師每天都在趕課,聽不懂就我們學生的事了

    • @user-in2xh2uk1n
      @user-in2xh2uk1n 2 ปีที่แล้ว +23

      真的 反正素養不教 基本的刪掉,因為高二自然組 物化一週各兩堂笑死,什麼都教不完,刪掉當不用教,完美。

    • @Dorie_313
      @Dorie_313 2 ปีที่แล้ว +13

      第三屆🙋太中肯了,老師上課都還要自編講義把之前刪掉的課再補回來,學校新課綱課本基本上就....段考還是會考舊課綱,因為新課綱根本刪到沒東西了......

    • @LouisChiaki
      @LouisChiaki 2 ปีที่แล้ว +6

      是不是應該要規定,如果課本沒有教,就不應該考啊...

    • @user-in2xh2uk1n
      @user-in2xh2uk1n 2 ปีที่แล้ว +19

      @@LouisChiaki 不是呀 新課綱就是覺得你要自己去學習啊,沒教不代表不會考,很鬼。

  • @user-xe8kw6xn8l
    @user-xe8kw6xn8l 2 ปีที่แล้ว +1372

    把原本的指考改成分科測驗就是讓學生開始從指考戰士變成重考狂戰士,然後台灣教育要改,就是要從根本改,每次都從國外抄一些酷酷的概念回來,也不管大環境下適不適合就直接拼湊出一個奇怪的奇美拉,國外的制度長那樣可能是因為有其搭配的環境,但台灣每次教改都是東拉一些 西取一些 然後給變相學生更大的壓力罷了 而且升學制度瘋狂的改 只會讓許多在改革初的學生應接不暇 原本從考試至上突然轉成另一個型態,然後很多東西都明顯沒規劃好,尤其是學習歷程檔案的系統,那個容量根本少的可憐,很多大學教授甚至也沒完全搞清楚狀況,就要讓學生和大學端接受這奇怪改革,說實在的,這根本只是上層人士對自己政策自我意識過剩的傲慢罷了
    補充一下9/25學習歷程檔案系統出包 許多學生上傳的檔案被刪掉、重置 沒備份的直接重來了

    • @henryrita
      @henryrita 2 ปีที่แล้ว +50

      這ID太猛

    • @user-xm4ld2lf9z
      @user-xm4ld2lf9z 2 ปีที่แล้ว +198

      哈哈哈 文件4mb根本笑死 只是單份檔案大一點或是兩份合併就爆了,影片檔10mb更是天大的笑話 1分半的影片要壓到144p才能傳 解析度像被幹過一樣,說好讓學生壓力減輕,別鬧了,你又要看在學又要看學習歷程,我只有感覺到體重大幅減輕而已啦,因為根本沒時間吃飯^^

    • @user-xe8kw6xn8l
      @user-xe8kw6xn8l 2 ปีที่แล้ว +221

      然後我一直都不明白從分數制改成級分制有什麼意義,說到底還是在比較考試成績,但是只要觀察前最高前幾分的就知道,只要錯幾題級分就是直接往下,拿會考來舉例很多時候只要錯一兩題分數就會直接砍掉1-2個級分,而且一來一往下,就是好幾間學校,改成級分制不只沒有減少學生的壓力,反而讓頂尖人才的分數跟其他人一樣,然後接下來要看學習歷程到時候,就變成看誰的東西精彩,但往往精彩的成果都是用錢堆出來的,而且學校根本沒在教如何把簡報、論文等弄好的課程,這樣半套的改革真的只是徒增學生壓力罷了

    • @user-ee3sj6lq3n
      @user-ee3sj6lq3n 2 ปีที่แล้ว +94

      身為108課剛的第二屆高中生,我其實覺得108在實行層面上就有很大的問題。在原本教育方式跟學校資源並沒有貼近新課剛的方式時,這樣改課剛只是強行轉彎。因為教育部的機關只會確定課本符合新課剛,而在只有課本符合,但講義不符合的狀況下,難以練習、統整新課剛的出題方向,造成課本、講義、段考的三方斷層。

    • @user-fu8vo8sg8r
      @user-fu8vo8sg8r 2 ปีที่แล้ว +44

      @@user-xe8kw6xn8l 非常同意,我是現在制度使用者,已經1年過去了,我們班超過一半的學習歷程為0,包括我也是
      1年級做的歷程,全都不是我想讀的專業,學校還弄了小論文,但那跟資料統整沒差別,現在的學生是能做神麼論文,我們的範例還是畢氏定理
      我還很討厭加權,我的英文是爆爛的那種,去外面補習也都是課外補充,我連課內都上不好了,而且我可能連國中程度都沒有,我也只能盡力的把考試內容背起來,但考完又會忘記,所以我也就放棄了,雖然知道這不好,但這樣真的沒有心力去讀他

  • @reading_matilda
    @reading_matilda 2 ปีที่แล้ว +731

    其實原本的立意是希望大家不要只看成績,結果,應該是發現很難,最後反而改得亂七八糟
    而且,靠聯考翻身的年代已經過去了,考題越考越難,近10年來,大多數考高分的學生還是靠補習居多,我七年級生的國高中年代還有天才不需靠補習就能拿第一,等到差我七歲的妹妹上國高中,班上前幾名幾乎都是補習出來的,也有台大生坦言,自己能考上台大也有七八成是家境較好的因素。美國也有菁英當道的問題,菁英家庭的下一代能夠倚靠父母給的資源成長,考上較好的學校,階級複製的問題恐怕不是單純改教育制度或是把考試改回聯考就能解決的。

    • @jiahaooya6494
      @jiahaooya6494 2 ปีที่แล้ว +83

      越考越難,結果課綱內容越刪越多....

    • @miki.306
      @miki.306 2 ปีที่แล้ว +18

      我覺得補習也不一定都會變好,我是中學六年都沒補習,因為知道自己不適合,可能反而越補越慘,而且我們家沒那麼多錢,寧願把錢花在其他地方,而不要只用在這種三年或六年內才有用的升學考試上面

    • @reading_matilda
      @reading_matilda 2 ปีที่แล้ว +9

      @@miki.306 我雖然沒錢補習,但是國三有掛車尾進入能力分班念書,才深深感受到原來師資可以對自己影響這麼大

    • @fusanling
      @fusanling 2 ปีที่แล้ว +18

      @@miki.306 補習真的差很多,就算不補習除非你真的是天生IQ300,不然你做的題目量跟補習的差太多,補習的人刷題是沒補的好幾倍,現在考試的題目也是多刷題就會的,沒刷題可能還不會

    • @user-cc9le9xl2r
      @user-cc9le9xl2r 2 ปีที่แล้ว +25

      不要只看成績然後要幫學習歷程打成績
      :三小????

  • @jimmyyao7039
    @jimmyyao7039 2 ปีที่แล้ว +361

    從小接受填鴨式教育的我們到了高中突然來個什麼歷程檔案探索興趣,問題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興趣在哪,然後考試日期沒變學測題目還變更難,而且現在連一般申請都要看在校成績,所以從高一開始我們就要
    1.探索興趣
    2.想盡辦法參加各種活動比賽豐富自己的歷程檔案
    3.拚小考拚段考
    4.拚學測了解以前跟現在不一樣的地方
    5.國英數B機會只有一次,錯過只能重考
    我請問教育部這樣有讓學生的壓力減輕嗎?是不是因為你們的小孩都送出國念所以完全不懂台灣學生的苦??

    • @aerc1222
      @aerc1222 2 ปีที่แล้ว +40

      30歲大叔路過,現在應該是相對不錯的方法了,至少可以讓你多思索自己喜歡的事物。我當年考指考考完才開始思索自己想念的科系是什麼,只有約莫兩個禮拜可以去想,結果上大學1/4的人休學沒畢業或轉學重考。如果當時政府早就有調整,當年我這些同學不必多花四年甚至更久轉換跑道。新的政策也是委屈現在的小朋友了,只能說現在正在慢慢變好,只是剛改變大家都還不適應。最後的是,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真正要學習的是處理事情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等等。你們正在做的學習歷程檔案反而更像是大學要教導的方向。

    • @unclewang2457
      @unclewang2457 2 ปีที่แล้ว

      學測是變簡單吧範圍都小了

    • @jimmyyao7039
      @jimmyyao7039 2 ปีที่แล้ว +29

      @@unclewang2457 範圍沒有變小多少而且還要加素養題手寫題還有以後國文英文沒有指考了兩科難度只會往上介於學測指考間

    • @May-zh5ry
      @May-zh5ry 2 ปีที่แล้ว +25

      最後一段講得很實在,我想那些教育部大官的小孩,絕對不會是白老鼠

    • @user-fh1mb8fs2x
      @user-fh1mb8fs2x 2 ปีที่แล้ว +50

      @@aerc1222 身為26歲的小叔(? 表示,給我3年思考未來要做什麼也沒有用,我本人其實小時候就一直有在思考未來要做什麼,但是永遠想不出來,是最近一兩年才比較有想法的,有些東西不是給時間用想的就有用的,要去外面各種接觸之後,才會有感覺到自己適合做什麼

  • @user-rv4fh1to8l
    @user-rv4fh1to8l 2 ปีที่แล้ว +275

    感覺讓學生自己選擇這種概念應該要在更早一點落實列如在國中或國小就讓學生選擇自己想學習的專業科目,到了高中才讓學生選擇感覺真的有點晚,很容易就會誤選自己以為有興趣但實際上沒有的科系。

    • @user-rs2tk3ib8l
      @user-rs2tk3ib8l 2 ปีที่แล้ว +40

      推,應該要從國中小的教育制度就開始調整

    • @ShibaMaxwell
      @ShibaMaxwell 2 ปีที่แล้ว +38

      同意,要怎麼改不是問題,但是這些培養應該早一點開始,最後都丟在高中都沒有足夠的摸索時間,變得太倉促了。

    • @mokou2502
      @mokou2502 2 ปีที่แล้ว +1

      "學生自己選擇這種概念"是什麼概念啊? 國中升高職不就可以選科了,不管多早都會誤選啦,講一堆屁話

    • @DD-oq3ve
      @DD-oq3ve 2 ปีที่แล้ว +35

      @@mokou2502 笑死 就因為多早都會誤選就否定從小給選則概念的話 才是真正的屁話

    • @mokou2502
      @mokou2502 2 ปีที่แล้ว +1

      @@DD-oq3ve 連自己選擇的概念是什麼都論述不出來,自己選晚餐要吃麥當勞還是便當店,這樣算不算自己選擇啊? 到底誰在講屁話啊?先把選擇打對再來吧,小朋友

  • @harperliu4841
    @harperliu4841 2 ปีที่แล้ว +694

    為了減輕學生壓力,所以讓學生沒有第二次考國文英文的機會
    我不太懂OUO

    • @AiCindyCheng
      @AiCindyCheng 2 ปีที่แล้ว +36

      我也是不太能理解⊙ω⊙

    • @user-nv6fp4tk7i
      @user-nv6fp4tk7i 2 ปีที่แล้ว +78

      因為指考國英比學測國英難很多
      所以如果學測爆了 還要再花半年衝更高難度的指考壓力更大

    • @neochen1425
      @neochen1425 2 ปีที่แล้ว

      +1

    • @user-zg7sf2bx9v
      @user-zg7sf2bx9v 2 ปีที่แล้ว +217

      @@user-nv6fp4tk7i 現在如果學測爆了就直接重考 有比較好嗎

    • @howardchan7556
      @howardchan7556 2 ปีที่แล้ว +8

      拜託一下......學測和指考從來沒有同樣的範圍考兩次捏

  • @lses2713
    @lses2713 2 ปีที่แล้ว +65

    國英只考一次的影響非常嚴重,但這部影片沒有說清楚。在新型考試的影響下,第一次國英考爆相對就沒有選擇的空間,只有重考一條路,不管從哪個角度看說要減輕學生壓力都很奇怪。

  • @xh3260
    @xh3260 2 ปีที่แล้ว +343

    個人在擔任數理家教,有兩名明年要考學測的學生
    我覺得,108課綱並沒有讓他們變得更輕鬆
    1. 雖然課綱、升學制度的目的是要讓他們「多元學習」
    但是學校老師開的選修課,基本上也沒多少
    還是很難達到像是選擇自己真正想上的
    (有可能只是從五、六個選一個自己"比較"想上的)
    而且學測也不考那些東西,學測不考的,高中生真的有意願上嗎
    (像我到大學才覺得自己對寫程式有興趣,但如果高中叫我看if, for我應該會把它巴到地上)
    題外話,之前看課綱內容是寫說「對數學沒有需求的人,高三可以不選修數學」
    只是我目前還沒看到有學校高三讓學生不修數學的,都還是數甲數乙選一個來上
    (只是現在學測數B只考高一二內容;分科測驗又沒有數乙...所以數乙學了不考)
    2. 考試壓力我個人覺得,沒有減輕
    以我教的數學來說
    多了10~12分的非選題,比以往的全選(填)題
    還要多教他們該如何寫有邏輯的計算過程
    因為10~12分雖然不算多,但還是可能差了1~2個級距
    3. 申請入學的制度設計,基本上還是偏重學測
    因為"第一階段"還是先用學測來篩選出錄取人數的n倍(看過有些科系是2倍,也有10倍的)
    再進入第二階段(影片提到的,學習歷程+面試筆試占比 > 學測分數)
    在一、二階段還是都用得到學測分數
    而且還是跟之前一樣,先用學測來篩人的狀況下
    還是先把學測成績顧好再說
    (更甚者,現在學測成績還要延用到分發...)
    如果我學測成績夠高,就算學習歷程在高一二都擺爛
    那我還是可以試試看比較好的學校,因為我一定可以過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就看教授的心情,或者是用面試/筆試的分數來補
    (反正這種東西,只要有寫教授也很難給0分,頂多就30.40分跟80.90分的差別)
    又萬一真的都沒上,再隔一個月就可以考分科測驗,我還是有優勢
    但如果我學測成績太低,就算我學習歷程做到全國第一
    我還是沒辦法填太好的學校,因為第一階段就被刷掉了
    如果我想考好學校,甚至有可能要直接重考 (因為分科測驗一開始就輸人一截)
    結論:現在實務環境下,我的感覺是學生還是重於念書
    學習歷程跟小時候的暑假作業一樣,deadline前再開始動工而已
    如果要有guts一點,真的要「多元入學」
    那就把學習歷程的重要性調得比考試還重,我想風氣一定會變
    只要出現"反正學測考高也沒用"的事實,那學習歷程檔案就可能會被重視了
    (但接下來的爭議就是,比較有資源的人學習歷程是不是會做得比較好)
    (我個人覺得是啊,我身邊的一些人從小就開始超修了,當然可以寫出比較有深度的東西)
    (而且現在高中老師會不會抗議,他們也都只是對國英數自社熟悉而已,突然他們會的東西可能直接變成0價值)
    (所以就又回到無限迴圈了)
    PS. 突然覺得「聯考比較好」跟「聯考比較不好」的兩派人想法可能根本不同
    1. 聯考比較好->因為只要靠國英數自社這五科,就可以考到好學校達成階級翻轉
    2. 聯考比較不好->因為對於那些某個專業很厲害,但學科很弱的人,還是不能上好學校
    要我說的話,我覺得現在國中升高中的「會考+特殊選才」可能還比較符合兩者共識

    • @louislouis117228
      @louislouis117228 2 ปีที่แล้ว +8

      完全同意你說的

    • @bavestjaderabit
      @bavestjaderabit 2 ปีที่แล้ว +2

      完全同意你說的

    • @nykd054
      @nykd054 2 ปีที่แล้ว +1

      推一個

    • @HolyLightBill
      @HolyLightBill 2 ปีที่แล้ว +1

      同意推

    • @allpassplease1223
      @allpassplease1223 2 ปีที่แล้ว +5

      真的是這樣
      選修也沒幾個
      就選一個感覺比較有用的
      我就選英文文法
      本來要提升課外能力的課
      還不是被拿來提升學科能力

  • @allentsai2301
    @allentsai2301 2 ปีที่แล้ว +157

    制度跟理念是一回事
    每次到學校執行的時候都嘛會歪掉

    • @user-rv2ve7yd5x
      @user-rv2ve7yd5x 2 ปีที่แล้ว +4

      教育根本在於思想
      但是執行者似乎很愛一刀切
      舉例三民主義是威權產物
      但也不是沒有營養成份
      直接從課綱刪掉真的很可惜

    • @user-dh5ng6lo8m
      @user-dh5ng6lo8m 2 ปีที่แล้ว +13

      @@user-rv2ve7yd5x 三民主義是國父提出的
      是蔣公把他變成威權產物

    • @ursowrongwrongisaid
      @ursowrongwrongisaid 2 ปีที่แล้ว

      覺得就用畫學區就好
      或者是在家自學
      如果國小國中是畫學區的話就要畫到底
      不能虎頭蛇尾

    • @meow-knee
      @meow-knee 2 ปีที่แล้ว

      老師跟本沒在管的,反正他就上他的,管政府的什麼政策,課趕完就好了,反正大學是學生自己的事

    • @C137-06
      @C137-06 2 ปีที่แล้ว +3

      我們學校不太一樣喔
      老師們是真的有在實行108課綱
      自主學習時間真的就是大家自己去探索想做什麼
      甚至可以請老師來教你
      然後多元選修也開了蠻多堂
      可以選自己有興趣的
      而且平常老師們出的作業都蠻為我們著想的
      出一些讓我們可以直接當學習歷程的作業
      所以在做學習歷程方面我們都沒什麼壓力
      (就是一學期可以丟上去的學習歷程至少都有3、4個
      因為平常的作業就可以拿去上傳了
      雖然感覺評論區的各位都不太喜歡新課綱
      但我還蠻喜歡的XD
      因為像我這種很懶的個性
      要我在高三把備審資料都做完我應該會很痛苦w
      新式考題也可以督促我多認真準備一下考試
      因為不再只有選擇題了
      總而言之
      我真的還蠻喜歡新課綱的w
      覺得給了學生更多自由的時間去探索自己想幹嘛
      當然這是要建立在能像我們學校一樣好好實行的前提下啦w

  • @pp5961258
    @pp5961258 2 ปีที่แล้ว +422

    我是老師,分科測驗不考國英及數乙,但是有考數甲,志祺應該是一時口誤,所以我來幫忙澄清一下~~
    身為老師,我也非常非常非常不爽108課綱,但是能怎麼辦呢?只能繼續走下去吧。

    • @kaho320
      @kaho320 2 ปีที่แล้ว +23

      我相信你也不爽。

    • @haha4wola301
      @haha4wola301 2 ปีที่แล้ว +38

      我到現在還在不爽學習歷程。

    • @willie333b
      @willie333b 2 ปีที่แล้ว +14

      頂大社會組考數甲。。。

    • @JTY-xl1iw
      @JTY-xl1iw 2 ปีที่แล้ว +19

      老師同感 機掰政府

    • @howardchan7556
      @howardchan7556 2 ปีที่แล้ว

      不該由你認定

  • @kiyohimedaisuke
    @kiyohimedaisuke 2 ปีที่แล้ว +39

    不管怎麼改,只要把你興趣的東西變成一個考試就足以抹殺掉那個興趣了。

    • @wei1234
      @wei1234 2 ปีที่แล้ว +4

      興趣在需要被評價的那一刻就成了工作了

  • @user-oe3cd8ps4x
    @user-oe3cd8ps4x 2 ปีที่แล้ว +478

    反正只要還要考試 壓力就不會變
    不管制度怎麼改 原本壓力減少了但因新制度更多壓力出來 我覺得沒差多少
    (學習歷程真的煩#

    • @user-nk2ep3oi7o
      @user-nk2ep3oi7o 2 ปีที่แล้ว +31

      如果只想沒壓力 那乾脆不要讀 去學校玩而已

    • @kieran1828
      @kieran1828 2 ปีที่แล้ว +2

      中肯。

    • @linli9023
      @linli9023 2 ปีที่แล้ว +17

      不考試你壓力才更大 就跟沒有規則的審查制度一樣

    • @wki1710
      @wki1710 2 ปีที่แล้ว +55

      壓力來源不只有考試,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才是根本原因。不斷改考試制度,但幫助學生生涯探索的重視還不夠多,學生的未來仍然容易迷惘

    • @ursowrongwrongisaid
      @ursowrongwrongisaid 2 ปีที่แล้ว +1

      覺得就用畫學區就好
      或者是在家自學
      如果國小國中是畫學區的話就要畫到底
      不能虎頭蛇尾

  • @jjs9096
    @jjs9096 2 ปีที่แล้ว +217

    可以理解與想像教育部的理想,但看到現今的制度,不禁有種,只會讀書或者只喜歡讀書並擅長考試的孩子在現在的氛圍下,似乎成為原罪,「被責備你怎麼沒有其他才能」的感覺。

    • @user-vb9le2xl9l
      @user-vb9le2xl9l 2 ปีที่แล้ว +19

      @共产主义和鄧文熙,万岁(反阿神反八炯)
      不想說人話就閉嘴吧

    • @user-dl9jk7ce8d
      @user-dl9jk7ce8d 2 ปีที่แล้ว +6

      上面那个人在说啥,念咒语吗XD

    • @thggy
      @thggy 2 ปีที่แล้ว +9

      @@user-gw7lw1jl2u 我也滿認同的,讀書不應該只是應付考試用的,而是增加知識用的

    • @user-ir4ql2xr6k
      @user-ir4ql2xr6k 2 ปีที่แล้ว +18

      @@user-gw7lw1jl2u 我二類的,我們就需要很多會讀書的,而且理科的考試能考好的人最後貢獻給台灣的產業利潤的確高,我們數理平均水準也比西方好吧,其餘一類三類也很多都是如此,不然也不用國考了。
      此外我覺得原po說的原罪,應該是指跟那些無所事事的人去做對比,不讀書沒有什麼關係,有其他的興趣當然也很好,但很多人都拿我們這些努力很久、為了未來薪水好一些花時間鑽研枯燥乏味題目的人,去跟那些啥都沒做整天玩的人比較,然後說我們只會考試其他啥也不會,我覺得也的確蠻荒謬的。
      我支持多元發展,但很多不努力的人都拿這個當藉口,憑什麼我們薪水高,就憑我們用青春和汗水去換取一條道路。

    • @user-fc2dv2jf1w
      @user-fc2dv2jf1w 2 ปีที่แล้ว +13

      不太懂為甚麼是一群坐在辦公室吹冷氣的教育部關員和沒教高中的大學教授來決定教育制度

  • @joycechiu2438
    @joycechiu2438 2 ปีที่แล้ว +484

    說得好像做學習歷程很輕鬆一樣,明明就是給高中生多加一項長期的壓力,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備審啦,長痛不如短痛

    • @user-fq4gj3hn3f
      @user-fq4gj3hn3f 2 ปีที่แล้ว +182

      備審至少可以根據填好的科系做,學習歷程要在你高一二還有最忙的三年級上學期上傳,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念什麼 就得丟一堆你根本知不知道會不會跟你科系有關的垃圾

    • @marinshunsband
      @marinshunsband 2 ปีที่แล้ว +53

      真的,我們在上高中之前根本沒有這種東西,高中忽然就要我們生出來,到底要怎麼辦……

    • @ioreedfi2317
      @ioreedfi2317 2 ปีที่แล้ว +55

      沒錯,起碼被審是有目的性的。
      同樣一份歷程,我在申請A科系可以著重在同伴互助合作上,在申請B科系上則可以更多描寫如何籌備寫計畫書
      但學習歷程檔案,因為不確定或是怕自己志向未來有變化,就變成同伴互助、籌備寫計畫書兩大重點都要花費篇幅力氣去描述
      那,問題又來了
      會不會A教授只想看互助合作,然而卻在我描寫如何籌備寫計畫的部分,就將這篇歷程草草看過了呢,畢竟教授們要看的學習歷程檔案太多太多了

    • @thggy
      @thggy 2 ปีที่แล้ว +19

      學習歷程真的對高中生來說有種某名的壓力在QAQ,對於未來的志向我也覺得備審會比較好一些

    • @user-td9cp1kc3b
      @user-td9cp1kc3b 2 ปีที่แล้ว +32

      殘酷的現實是,大學教授很忙不管是學習歷程還是備審他們都沒多少時間去看,讀大學的時候不止一次跟教授吃飯時聽他抱怨這個😂

  • @cell5974
    @cell5974 2 ปีที่แล้ว +124

    討厭的是連藝能科都要採計,我想考的是資工,但是連體育、美術都要反而讓我很頭痛

    • @user-qy4db4pl3i
      @user-qy4db4pl3i 2 ปีที่แล้ว +14

      您那個是繁星制度吧?

    • @howardchan7556
      @howardchan7556 2 ปีที่แล้ว +10

      @@user-qy4db4pl3i 他應該是在說甄選一直都這樣,因為繁星和申請的在校(後者看校系)一直或近年都是含括各科

    • @sana135
      @sana135 2 ปีที่แล้ว +47

      姊身為資深工程師勸你一句,出社會以後不是一個人坐在電腦前寫code就好。大公司員工動輒上千上萬人,大型專案的參與者動輒上百人 ,你不可能什麼都會。有些東西找到對的人指點一下(比如說有些專案 legacy code一大堆 找個20年前參與過專案的人解釋一下歷史比較好懂) 。 學藝/通識能力就是就是很重要的人脈基石,很多資訊都是在球場裡,在公司的樂團表演時流通的。現在對你要求這些是在幫你,你聽不聽得進去就看你自己,佛度有緣人

    • @linli9023
      @linli9023 2 ปีที่แล้ว

      分科就可以不用管

    • @user-lj2tt9kq9h
      @user-lj2tt9kq9h 2 ปีที่แล้ว +1

      反正國內又不重視那些 頂多各採1學分
      比較頭痛應該是生物 化學 地科 甚至國文
      而國內術科根本沒路用 再高也是被埋沒
      (藝術大學 體育大學 自己就有術科考試 不一定看學校成績

  • @linkin_fan._.2003
    @linkin_fan._.2003 2 ปีที่แล้ว +121

    我只能說我們這第一屆108課綱真的很可憐,學習歷程根本不知道該怎麼用大學教授才會喜歡,超浪費時間和心力,我們學校甚至有人直接不做
    還有壓力變得更大了,"分科測驗"國數英又不考,導致我們一不小心考差了就沒有第二次機會,真的會蠻可惜的(像我數學就超爛)

    • @AiCindyCheng
      @AiCindyCheng 2 ปีที่แล้ว +5

      我也是覺得這種只能一試定終身的方式很麻煩,這樣如果要彌補考試沒考好就只能明年再來了(T_T)

    • @user-ee3sj6lq3n
      @user-ee3sj6lq3n 2 ปีที่แล้ว +13

      光學業就佔了大部分的課後時間,在考試為主的社會文化底下,根本沒有時間處理學習歷程檔案的事

    • @user-cd6wt1gh5i
      @user-cd6wt1gh5i 2 ปีที่แล้ว

      我也是第一屆實施的,前幾個禮拜學校找了清大的教授來說他們學習歷程到底要看什麼,但是重點是我們都已經高三了都在準備學測,哪裏有時間再弄新的「教授想看到的」學習歷程出來==更諷刺的是我們學校還是前導學校ㄏㄏ

    • @user-jf4of8ty1f
      @user-jf4of8ty1f 23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the professors already said they don't see學習歷程and体育, 美術 爛到流膿,也沒差

  • @gordian_dy
    @gordian_dy 2 ปีที่แล้ว +186

    覺得如果教與學的觀念還是沒有改變,
    考試規則再怎麼改都還是會出現「學生壓力大」、「教學還是不正常」的問題......
    簡單來說
    考試制度慢慢隨著時代修改當然是好事,但我們對待學習、看待升學的方式有一起逐步向前嗎...?

    • @user-vz2oy9eb7l
      @user-vz2oy9eb7l 2 ปีที่แล้ว

      看來,台灣的人口必須要嚴格限縮到800萬人以下,國外教育的理念才會取代台灣的傳統思維啊。

    • @user-ko4po5xo5i
      @user-ko4po5xo5i 2 ปีที่แล้ว

      我認為不管制度再怎麼改,教學都很難正常化,像國英數B只在學測考,可是高三下還是有國英數啊,以前是一半的學生不聽課,現在變成全部的學生放飛自我,感覺沒有比較好

    • @howardchan7556
      @howardchan7556 2 ปีที่แล้ว

      @@user-ko4po5xo5i 高三下教育部沒有給國英
      而且說國英就罷了,什麼叫數B只在學測考?

    • @stanleywu5689
      @stanleywu5689 ปีที่แล้ว

      @@user-vz2oy9eb7l 國外教育就真的好嗎?或說適合套用在我們台灣嗎

  • @user-og8ds3rk5u
    @user-og8ds3rk5u 2 ปีที่แล้ว +53

    (108第一屆高中生路過)ㄜ...新課綱對我們而言不但無法解決提前趕進度的問題,畢竟學測日期差不多,更有可能加重負擔。志祺也說過一次做完備審資料可能會荒廢學業,但把準備備審分散成三年做學習歷程其實更容易讓高中三年學習受影響,況且做備審時進度早已教完,荒廢學業造成的影響真的不會比學習歷程帶來的影響大(好比你每學期做一次備審)。

    • @Meretrixlusoria443
      @Meretrixlusoria443 2 ปีที่แล้ว +2

      ODO;a 嗚啊,會不會是因為現今高中課程的壓力已經大到無法兼顧學習歷程,甚至連放鬆及睡眠的時間都已經被剝奪了之後,還要再多塞一個進來的原因...?

    • @user-jf4of8ty1f
      @user-jf4of8ty1f 23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the professors already said they don't see學習歷程and体育, 美術 爛到流膿,也沒差

  • @yvettechiu3225
    @yvettechiu3225 2 ปีที่แล้ว +43

    108第二屆,今年的高二生路過~
    我覺得制度是應該改,但應該循序漸進,而不是用公權力將這些東西硬塞進來,導致老師和學生都無所適從
    順便抱怨一下,有些老師總是喜歡拿「學習歷程檔案」為藉口,要求學生每上一堂課就要寫一篇課程心得與反思,這真的很令人抓狂,是誰會在上了一堂學分課程後就充滿想法還能反思生活阿

    • @kueichenglee7583
      @kueichenglee7583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是啊!

    • @user-jf4of8ty1f
      @user-jf4of8ty1f 23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the professors already said they don't see學習歷程and体育, 美術 爛到流膿,也沒差

  • @user-oj3gy2nw3t
    @user-oj3gy2nw3t 2 ปีที่แล้ว +176

    痛苦的108課綱 學生們大部分都不太清楚要做什麼 學習歷程跟考試說明總是很混亂
    必須承認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制度
    *神智不清的考生*

    • @user-bi5sx3tv1e
      @user-bi5sx3tv1e 2 ปีที่แล้ว +6

      辛苦了 感覺對重考生很不利

    • @user-rv2ve7yd5x
      @user-rv2ve7yd5x 2 ปีที่แล้ว +4

      以前經歷過課綱微調
      現在看起來當時真的是小菜一碟
      新課綱的學生真的挺痛苦的

    • @AiCindyCheng
      @AiCindyCheng 2 ปีที่แล้ว +7

      我是108課綱受害者……

    • @rthura1161
      @rthura1161 2 ปีที่แล้ว

      +1

    • @josexxalin
      @josexxalin 2 ปีที่แล้ว

      108課綱受害者+1⋯

  • @raylai0927
    @raylai0927 2 ปีที่แล้ว +265

    說個笑話,教育部長會因為沒有商務艙道歉,卻不會因為亂改教育制度道歉

    • @Jojo-jv1bn
      @Jojo-jv1bn 2 ปีที่แล้ว +14

      可能小孩都送去國外了吧!

    • @user-jf8gn9md6g
      @user-jf8gn9md6g 2 ปีที่แล้ว +4

      @@Jojo-jv1bn 你確定不是國際學校?

    • @howardchan7556
      @howardchan7556 2 ปีที่แล้ว +1

      說個笑話:你、我、他能用嘴巴總結說教育被亂改

    • @raylai0927
      @raylai0927 2 ปีที่แล้ว +17

      @@howardchan7556 我是這屆高三的應該比你更有資格說了吧?

    • @user-sv8ub2ph1q
      @user-sv8ub2ph1q 2 ปีที่แล้ว +16

      身為這屆的高三,現在就是白老鼠不知道自己要幹嘛,而且還因為疫情的關係拖延課程,導致很多課都上不完,最後考出來的分數就是一個字慘

  • @hhorace_hsu
    @hhorace_hsu 2 ปีที่แล้ว +73

    感覺不管考招怎麼改 都沒辦法解決階級複製的問題...
    富裕的家庭 就越有資源讓小孩不管是培養/探索興趣 還是花錢補習
    感覺越有錢的孩子 越有機率成為符合當下社會期待的樣子 這無可避免...

    • @user-gm8go
      @user-gm8go 2 ปีที่แล้ว +2

      而且私立學校的師資也一定會比公立的學校好
      像多元學習的部分,私立的學校可能有什麼法文、西班牙文或是各種可以親自動手做的科學類課程
      反觀我們公立的只有各種歷史地理的延伸
      在寫學習歷程的時候完全不知道可以放什麼
      當人家私立的學習歷程做實驗時
      我們可能還在寫考卷(◑‿◐)
      那我要放什麼?考卷訂正嗎?
      階級複製基本上改不太掉啦
      弄這些多元的東西,偏鄉一點可能更沒資源勒……

    • @teco13051305
      @teco13051305 2 ปีที่แล้ว +1

      @@user-gm8go 私立師資沒比較好
      因為所有教師都是經由教師甄選而來
      所以 你是好老師 你有能力 你是希望去比較穩定的公立學校
      還是私立學校

  • @user-fq4gj3hn3f
    @user-fq4gj3hn3f 2 ปีที่แล้ว +166

    當今年的大一生說他們高中時沒有畢典很慘時
    高三生:學習歷程,分科測驗,老師斷麥的網課,暑輔沒上到複習,書都放學校

    • @user-un7xe2on1j
      @user-un7xe2on1j 2 ปีที่แล้ว +16

      真的~高三生才是最慘的好嗎?國英數還只能考一次,考爆了就只能等重考了( TДT)

    • @bensonhuang6166
      @bensonhuang6166 2 ปีที่แล้ว +19

      我是覺得不用比慘啦 要比每年都有得拿出來比 誰知道明年後年又會發生什麼爛事

    • @user-qo3vp1xc5z
      @user-qo3vp1xc5z 2 ปีที่แล้ว

      同感

    • @user-fi9wx7kg8q
      @user-fi9wx7kg8q 2 ปีที่แล้ว +4

      我們這屆末代指考生表示 我們連重考的機會都沒有

    • @oxoneko
      @oxoneko 2 ปีที่แล้ว +3

      末代跟白老鼠都很慘啦我覺得;;
      好累ㄛㄛㄛㄛㄛㄛㄛㄛ(來自高三生的悲慘哀嚎

  • @user-id3kg7lr9m
    @user-id3kg7lr9m 2 ปีที่แล้ว +15

    108課綱只能用一句話總結
    理想很豐滿 現實很骨感

  • @yyy6168
    @yyy6168 2 ปีที่แล้ว +58

    高三:死老鼠
    高二:白老鼠
    高一:首次人體實驗

  • @yaqianzhong0645
    @yaqianzhong0645 2 ปีที่แล้ว +97

    108課綱第一屆高職生
    看到「學習歷程系統」幾個字就有點反感,雖然有較多的證照或報告之類的可以直接用,也算方便都存雲端,但沒搞清楚狀況的老師還是一堆。有人說跟大學教授心電感應,我真的雙手雙腳贊成,很多高中端導師也都沒搞清楚狀況,那我很好奇大學教授們能get到我們傳這個作品的點嗎?現在傳歷程變成一個「期末工作」,課業壓力一下來,真的沒幾個會認真做歷程

    • @snorlaxmunchlax1886
      @snorlaxmunchlax1886 2 ปีที่แล้ว +6

      高1時,濛濛的…傳的一堆都很簡單(單純照片)
      高2時,搞一堆選修也會考只能回家複習,傳的大概了解怎麼用,但是沒時間傳
      高3時,了解更多了規則,但是為了學測、搞學習歷程,又加上伺服器爆炸,雖然我個人是沒有甚麼在管它~,結果還是要先搞好學測==

    • @ann2735
      @ann2735 2 ปีที่แล้ว

      學習歷程⋯?能吃嗎?我都直接放鳥它,上學考試就夠累了

    • @snorlaxmunchlax1886
      @snorlaxmunchlax1886 2 ปีที่แล้ว

      @@ann2735 除非你有繁星,我還是覺得好好的想要做什麼吧!用個休閒時間用,苦了點,但是還是至少有成績在這部分

    • @snorlaxmunchlax1886
      @snorlaxmunchlax1886 2 ปีที่แล้ว

      @Ni Jigen 當然,但是很拼呢!,學測國英也不能爆

    • @snorlaxmunchlax1886
      @snorlaxmunchlax1886 2 ปีที่แล้ว

      @Ni Jigen 我也身為第一屆的高中生,應該是說:有想要改,但是思想常常落後於制度、物品(ex:學習歷程)上……

  • @shuyi983
    @shuyi983 2 ปีที่แล้ว +37

    108課綱準學測生在此~~
    老實說我們這一屆根本就是白老鼠啊(燦笑
    到高二上老師才在說我們學習歷程應該怎樣怎樣
    現在回去看一年級的學習歷程真的慘不忍睹
    能理解教育部希望學生不要讀死書
    但問題是現在台灣的考試制度就是要看分數啊
    一直強調素養,在試卷上加了一堆題組
    反而增加考試難度,還不如純選擇題香

  • @PaperbagGamimg
    @PaperbagGamimg 2 ปีที่แล้ว +118

    學習歷程檔案就是一個先跑先贏的制度,那為什麼不特殊選材就好

    • @G36_maid
      @G36_maid 2 ปีที่แล้ว

      特選吧 但那是極少數人

    • @ursowrongwrongisaid
      @ursowrongwrongisaid 2 ปีที่แล้ว

      覺得就用畫學區就好
      或者是在家自學
      如果國小國中是畫學區的話就要畫到底
      不能虎頭蛇尾

    • @ruiwang2866
      @ruiwang2866 2 ปีที่แล้ว +1

      @@ursowrongwrongisaid 你的意思是要全台大學師資平分,每個學校都要有現在每間學校有的科系加起來的科系嗎?你要不要想一下你自己說的有多天方夜譚

    • @PaperbagGamimg
      @PaperbagGamimg 2 ปีที่แล้ว

      @@G36_maid 已經更正,感謝提醒筆誤

    • @howardchan7556
      @howardchan7556 2 ปีที่แล้ว

      你大學評分者?除了相關人等,誰有資格講這樣?

  • @user-dw4qh7xh8x
    @user-dw4qh7xh8x 2 ปีที่แล้ว +64

    講的好像現在的體育音樂那些現在就被重視了
    現在的升學壓力根本不減好嗎

    • @user-ez2yj3hm6n
      @user-ez2yj3hm6n 2 ปีที่แล้ว +3

      108課綱恰恰相反,就我於我們學校社團情況觀察,因為學習歷程,很多父母都會要求孩子去學術性社團,但講真的教授根本不在乎你是什麼社團

  • @INORI_0326
    @INORI_0326 2 ปีที่แล้ว +41

    我看到教學還是不正常不小心大聲笑了出來XDD

  • @lcy9539
    @lcy9539 2 ปีที่แล้ว +44

    0:06 「不再考國英數三科」這樣的說法容易造成「分科測驗完全不考數學」的誤解,雖然後面有補充分科測驗有考數甲,但容易使對於這個制度不熟悉的人只留下「分科測驗不考國英數」的印象。
    8:42 應該說「新增混合題型」比較適當。指考的一份試卷內僅有「純選擇題」一個部分,而分科測驗則會改為一份試卷內有「純選擇題」和「混合題或非選擇題」兩部分。

    • @ryo3961
      @ryo3961 2 ปีที่แล้ว +1

      要聳動才好看啊

    • @lcy9539
      @lcy9539 2 ปีที่แล้ว +4

      @@ryo3961 可以講 竟然不再考國英「數乙」三科了 聳動的同時也不能忽略正確性

    • @user-wf5on1pl9u
      @user-wf5on1pl9u 2 ปีที่แล้ว

      頂上去給77看到

  • @user-jf8gn9md6g
    @user-jf8gn9md6g 2 ปีที่แล้ว +63

    學校就是這樣,只在乎高分。不在乎學什麼,這就是東亞社會。我們永遠都活在不斷改變形狀的科舉。

    • @laa1005
      @laa1005 2 ปีที่แล้ว +1

      可以學HKDSE,直接分數改等級
      到要球就可以了

    • @user-vz2oy9eb7l
      @user-vz2oy9eb7l 2 ปีที่แล้ว

      看來,台灣的人口必須要嚴格限縮到800萬人以下,國外教育的理念才會取代台灣的傳統所謂啊。

    • @user-jf8gn9md6g
      @user-jf8gn9md6g 2 ปีที่แล้ว

      @@user-vz2oy9eb7l 少子化少起來

    • @kwokmingcheung4476
      @kwokmingcheung4476 2 ปีที่แล้ว +1

      @@laa1005 不是這麼簡單

  • @bohsingbohsing1
    @bohsingbohsing1 2 ปีที่แล้ว +24

    一直改革是健康而正確的方向, 但問題是讓 "住在雲端的人" 來主導改革, 注定是一場悲劇!

  • @rocanzhang
    @rocanzhang 2 ปีที่แล้ว +179

    身為技職體系出來的人
    還是希望整體教改偏向學科術科和一
    光是企業請年輕人進來從頭開始做
    一堆沒實務經驗學起來也是很痛苦
    但實際上高職、科大是很少被討論起相關議題

    • @Archerlan
      @Archerlan 2 ปีที่แล้ว +7

      畢竟高職和科大的制度比較完善,每個科大都會列出國、英、數、專一、專二的加成,讓考生自己判斷來填志願
      也同樣能參加繁星,更有推甄,能夠以實作項目來爭取入學機會
      比起普通高中、大學,以總成績定生死而言,高職、科大的制度好太多了

    • @user-tp9qf4nm5j
      @user-tp9qf4nm5j 2 ปีที่แล้ว +12

      @@Archerlan 我倒是覺得統測真的很不人性
      一但你後悔想轉就很難走了

    • @user-sv8ub2ph1q
      @user-sv8ub2ph1q 2 ปีที่แล้ว +14

      高職科大制度就是畢業後,成績比不過一般大學生,然而升學還是主要看成績,技術也好不到哪裡去,然後什麼都不會,證照基本上很多都不會看,制度沒有好到哪裡去

    • @user-rv2ve7yd5x
      @user-rv2ve7yd5x 2 ปีที่แล้ว +5

      目前只有郭台銘敢提出這個論調
      其他政客都是高高的讀書人所以完全不重視這塊
      很可惜其實

    • @user-sv8ub2ph1q
      @user-sv8ub2ph1q 2 ปีที่แล้ว +10

      因為技職體系的不會去當政客,所以根本沒人在乎,導致很多高職科大生,被高中大學生看不起

  • @user-fl7vs4ed6l
    @user-fl7vs4ed6l 2 ปีที่แล้ว +42

    現在資訊發達,在封閉的學校裡能知道的事情比以前多太多了;
    提早探索變得有可行性了。
    要體認到學校最大的效用是保護青少年免於危險、免於健康受損,其餘只是加分項。

  • @user-hf8pu2fc3n
    @user-hf8pu2fc3n 2 ปีที่แล้ว +98

    作為今年的高一新生想發表一些感想。
    近幾年看到教育制度的改變其實還滿欣慰的,至少出發點是好的。會有這麼多質疑的聲音其實是因為大家還沉浸在過去,那個用分數決定一切的時代,很多人是以落點決定科系的,考完學測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個人認為這樣有點慘。
    我算是很早認清自己志向的考生,我認為從高一就開始做發展愛好和專長挺重要的。這個制度好的地方在於我們有更多空間可以發揮自己的興趣。但同時,所有申請的第一階段依舊是學測成績,不會有教授在剛開始就一個一個去看你的學習歷程,所以就算你已經具備某科系大一的能力那又怎樣?學測考砸了有人會管你嗎?有人說你可以特殊選才啊!但你真的知道有這個管道的科系佔比有多少嗎?
    時代在前進,人也一樣在前進,但升學問題又不僅是制度問題,跟文化意識和整個社會結構也有關係。改變的路會很漫長,但希望有一天臺灣會是我們理想中的樣子。

    • @owenedward5513
      @owenedward5513 2 ปีที่แล้ว +18

      末代指考生路過,能夠在上大學前就決定人生志向的人實在少之又少,而在這些少數中大部分的志向也是從科系出路來選擇的,所以你算蠻特別的。不過通常你說的這種人想透過特殊選才的機率其實蠻高的,畢竟能在剛上高中就有方向,代表已經有所規劃,因此他們大多能提早別人參加不同比賽,充實特定方面的知識,加上這種人通常目標都不會放太低,所以實力都蠻雄厚的…

    • @verwxdchier921
      @verwxdchier921 2 ปีที่แล้ว +4

      高一新生怎麼臆測大學教授的想法?

    • @larrylai6845
      @larrylai6845 2 ปีที่แล้ว +8

      大一新生路過
      備審面試這種東西有錢是真的砸的出來
      我當初西裝就要用花錢借的 買不起
      面試交通費也是要錢
      真的是我感覺整個錄取過程中最不公平的一個門檻
      個人認為 特選+指考制度並行才能解決問題

    • @corudocat
      @corudocat 2 ปีที่แล้ว +1

      @@owenedward5513 一個少之又少的人路過XD
      我是按照興趣選系、不在乎出路,而且也不是經由特殊選才的管道入學。

    • @jilljill7025
      @jilljill7025 2 ปีที่แล้ว +18

      我兒子剛升國三,就已經開始在自己的興趣上摸索以後的路,所以很同意你的想法,可是我想大部分反對的人應該是找不到自己的專長目標,制度逼著我們做父母的進步也是好事,與其懷念聯考的省心,不如花更多心思去了解孩子,不要在孩子對某事物表現出興趣時,就叫他快去唸書,最後說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來自對姐姐的內疚,女兒才是我摸索養育之路的白老鼠)

  • @spongebob4611
    @spongebob4611 2 ปีที่แล้ว +38

    多元管道本來就是用錢入學 那些技能課程費用貴到爆 越有錢越能學越能上好學校

  • @user-kl1uh3cg5o
    @user-kl1uh3cg5o 2 ปีที่แล้ว +61

    學生的壓力來源是競爭,考試是需要競爭發展出來的產物。所以不管每年的難度多難競爭之後總是會有輸家。

  • @user-ju7zb6mf1s
    @user-ju7zb6mf1s 2 ปีที่แล้ว +31

    對於考生來說等於國文和英文都只剩一次的機會,以前的指考相當於第二次機會,而現在只要學測國文和英文爆了就差不多重考了,還有就是指考少了數乙,所以沒有自然組數甲爆了但剛好社會分數夠高且數乙9×然後跨組的操作了

    • @user-hd2nt7yy9s
      @user-hd2nt7yy9s 2 ปีที่แล้ว +1

      其實我覺得這樣比較好,以我個人而言我就是那個學測國英考得比較好,但指考國英卻爆掉的那位。我那個時代指考的國文考試時間很短,但又需要在相應的時間寫出作文,學測時間兩小時寫選擇題、複選題+兩、三篇短文+一篇長文作文,但以當年指考80分鐘又要寫三篇文章而言根本來不及寫完。學測國文從頂標到指考只剩均標,那種心情真的很幹。

  • @user-kd5zr2ui2f
    @user-kd5zr2ui2f 2 ปีที่แล้ว +9

    志淇七七一直在強調是為了減緩學生的壓力,可是新的制度反而讓學生壓力更大…
    畢竟指考是讓學測考不好的學生擁有再一次的機會,但新的制度下來會變成你只有一次,不然就明年再來…
    另外多了很多課外學習,其實對於還沒摸索好自己興趣的學生來說,壓力更大了,因為大學端很可能會參考這些東西來評估學生,萬一學生課外學習的東西很零散,很難說服大學端錄取學生…

  • @yui4181
    @yui4181 2 ปีที่แล้ว +39

    自主學習要做學習歷程檔案
    但我們好像都在玩手機ww(燦笑

    • @ioreedfi2317
      @ioreedfi2317 2 ปีที่แล้ว +9

      你會後悔 我說真的 真的真的
      拜託一定要認真做出一點成果
      不然你真的會想哭
      --來自第一屆新式學測仔

    • @user-rv2ve7yd5x
      @user-rv2ve7yd5x 2 ปีที่แล้ว

      已經變質了

    • @rossivil9888
      @rossivil9888 2 ปีที่แล้ว

      @@ioreedfi2317 第一屆 +1 樓主你那邊還來得及 自主學習真的不要放棄 ! 跟我一樣高三才在焦慮真的 too late

  • @kevintsai9132
    @kevintsai9132 2 ปีที่แล้ว +16

    說真的升高一真的滿頭問號。
    不確定自己該不該衝段考拚繁星;
    學習歷程做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大學端希望看到的;在108課綱體制下升大學的範例太少,現在真的是在恐慌耶

    • @sonchaeyoung289
      @sonchaeyoung289 2 ปีที่แล้ว +2

      如果能繁星就努力拼繁星吧 相對來說已經是最輕鬆的路了

  • @ted886tw
    @ted886tw 2 ปีที่แล้ว +21

    只能說台灣還是沒放棄傳統思維 不管是教育部 家長 等等 只要 讀書至上主義 美術體育沒出路等等的思想 就沒辦法接受國外的教育制度 所以才會推出這種四不像的制度出來 要什麼沒什麼的感覺 反而是荼毒學生...

    • @user-vz2oy9eb7l
      @user-vz2oy9eb7l 2 ปีที่แล้ว +1

      看來,台灣的人口必須要嚴格限縮到800萬人以下,國外教育的理念才會取代台灣的傳統所謂啊。

  • @zhen1092
    @zhen1092 2 ปีที่แล้ว +55

    那如果我學測國英數沒考好呢?分科測驗沒這些科目,我還是只能再重考學測。還有重考後,以前的學習歷程檔案還能用嗎?沒有經歷過108課綱的重考生怎麼辦(在學期間還不用做學習歷程檔案)?
    能夠理解改革考試制度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每次配套措施之類的都很混亂或是沒講清楚,讓學生和老師無所適從,最後反而造成反效果,台灣教育部仍需努力。

    • @raylai0927
      @raylai0927 2 ปีที่แล้ว +16

      教育部本身就是個笑話吧XD

    • @ursowrongwrongisaid
      @ursowrongwrongisaid 2 ปีที่แล้ว

      覺得就用畫學區就好
      或者是在家自學
      如果國小國中是畫學區的話就要畫到底
      不能虎頭蛇尾

    • @howardchan7556
      @howardchan7556 2 ปีที่แล้ว

      人家明明就有講清楚......是你沒動手查吧@@ 學習歷程本就會保存至中央,沒做或不想做就用備審資料

    • @holyV11
      @holyV11 2 ปีที่แล้ว

      乾脆把學測當托福辦好了 一個月一場給你試

    • @allpassplease1223
      @allpassplease1223 2 ปีที่แล้ว +1

      @@ursowrongwrongisaid 那很多學校的學生素質會變參差不齊,不可能這麼做

  • @jilljill7025
    @jilljill7025 2 ปีที่แล้ว +66

    可以提提父母角色的重要性,同學靠聯考翻身所以覺得聯考公平令我啼笑皆非,孩子的興趣不該上高中再探索,探索興趣也不是幾年一換的導師做得來的,從小鼓勵孩子勇於嘗試,或是只會要求去唸書,結果當然截然不同

    • @vivian.tai.1826nv
      @vivian.tai.1826nv 2 ปีที่แล้ว +5

      這個想法是好的,我也不清楚學測制度是怎麼樣,但是……我自己親身經歷過統測,學校的面試制度繁雜,每個學校加權分數不一樣等等的,最後父母還是無法負荷如此龐大的資訊量,我的父母是願意花時間陪我一起看學校制度,但仍然還是把我送去補習班,請補習班幫忙,更不要說那些家裡經濟狀況差的,父母沒時間、不願意,也沒錢送孩子去補習班,最後下場還是有錢就可以挑學校,沒錢的只能一切聽學校安排,當然不是全部如此,但是這是我看到週邊朋友的困難

    • @jilljill7025
      @jilljill7025 2 ปีที่แล้ว

      @@vivian.tai.1826nv 我當然也面臨這樣的困難,我還因此負債,但兒子有興趣而且真的很認真學習,一切都值得。因為當初女兒我就是希望省點錢,所以走了點冤枉路。可是什麼制度就不用補習班?聯考也要補習壓力也很大啊,除非不在乎校系😄這個世界好像只有會讀書一定沒興趣,跟有興趣但不喜歡唸書這兩種人在角力。以我的年紀,很高興看到現在「被學校放棄」的孩子變少了,我自己是聯考考上國立大學,但不覺得政府應該只照顧會唸書的人,還有大學能挑選想要的學生我覺得很棒,跟出社會老闆透過面試挑員工一樣,面試前我們對應徵公司及產業了解越完整面試成功的機率也增加是吧?如果教授仍覺得成績至上,那他自然不會認真讀你的自傳學習計畫,但大學方想做改變,教授們看得出來你的自傳是出自補習班還是你自己真正的想法,我兒子也是去短期補習班獲取準備方向,面試跟履歷技巧一生受用,女兒沒有所以面試都沒信心參加,很可惜。以前因為家境而無法升學的孩子更多更多,社會在改變,很緩慢但很正向,我很喜歡現在的年輕人,質感普遍很好,我們中年人就落差大一些,你說的情況不管什麼年代、什麼國家、什麼制度,基本都無法完全改變,只能慢慢將社會底層一個個往上拉

    • @jilljill7025
      @jilljill7025 2 ปีที่แล้ว +2

      @@vivian.tai.1826nv 這兩年我身邊單親家庭孩子靠學習歷程上好學校的不少,台大、伯克萊都有,夠強夠積極,政府跟學校會幫你找資源,但如果消極的抱怨制度跟家境,真的讓人很難使上勁,感覺很多家庭找不到施力點,最後被迫求助補習班。如果只看成績對我的孩子來說當然很有利,但我很高興看到他挑戰自我做唸書以外的事情

    • @Protection1110
      @Protection1110 2 ปีที่แล้ว

      @@jilljill7025 我覺得除了教育制度 還有就是某些父母輩的想法,畢竟不管怎麼改 賺錢的永遠都是那幾個行業,很多父母還是希望孩子往那幾個行業去而讀那些熱門科系,畢竟想法不改,教育制度不管怎麼改都不會公平,因為在上位的永遠都是那些,到現在變成就是那幾門行業開始造神,其他行業不被尊重..甚至被貶低,這就是差距🤔

    • @user-ez6om3in4r
      @user-ez6om3in4r 2 ปีที่แล้ว

      @@jilljill7025 這兩年靠學習歷程的學生不少? 奇怪,學習歷程不是108那屆才開始的? 你是不是打錯了? 現在他們才高三而已

  • @Olivia-wj7yu
    @Olivia-wj7yu 2 ปีที่แล้ว +99

    上一屆和我們這屆真的超慘😢
    我連考招制度都還沒完全搞懂
    只能埋頭趕快準備學測
    前陣子又碰到疫情不能在外讀書
    馬上就要學測了🙂
    不說了,我要邊哭邊讀了😢

  • @user-jl8hx5zk4l
    @user-jl8hx5zk4l 2 ปีที่แล้ว +7

    人生不是只有讀書,只是讀書是最輕鬆的事情,把所讀的課程內容考出來就知道自己到底付出多少努力,若是把篩選制度越弄越複雜,考的就不僅僅是讀書了

  • @Mia-fh1tk
    @Mia-fh1tk 2 ปีที่แล้ว +58

    我覺得教育制度需要一點時間沈澱,改來改去對誰也沒好處!希望志祺七七可以花點時間講台中的私中亂象

    • @user-jp1bw9cr5e
      @user-jp1bw9cr5e 2 ปีที่แล้ว

      怎麼說是亂象

    • @user-mf5jq8td3x
      @user-mf5jq8td3x 2 ปีที่แล้ว

      第一志願衛曉明,一中科班都私中上來,國三教高一課程

    • @Mia-fh1tk
      @Mia-fh1tk 2 ปีที่แล้ว +5

      台中好多人國小四五年級就開始一直補習要考上衛道曉明明道,而且私中的入學考試根本是考國一的範圍,國小生讀起來超辛苦。私中不受教育部的規範管制,可以能力分班,大家都拼死拼活想考上資優班。家長雖然都知道這樣的制度不好,但是無能為力,因為私中的資源好太多了,成績也跟公立差太多。現在好多國小生補習補到10點甚至更晚!這不是亂象是什麼呢?

    • @user-jp1bw9cr5e
      @user-jp1bw9cr5e 2 ปีที่แล้ว

      @@Mia-fh1tk 大姊別那麼激動 我只是好奇問問而已
      可能是因為我是台中人所以習以為常了,以為每個縣市都是這樣

    • @UnknownUser_01795
      @UnknownUser_01795 2 ปีที่แล้ว

      @@Mia-fh1tk 彰化也很多人在補習要考私中,我就是其中一個,從小三補數學到小五小六補全科班,不過私中的資源和升學輔導確實比一般的社區公立學校做得好就是了

  • @saturner
    @saturner 2 ปีที่แล้ว +28

    不靠考試分數決定入學對一些不是頂尖的學校來說 真的會讓學校素質下降 會考開始後超明顯

    • @user-cj3zz8us4s
      @user-cj3zz8us4s 2 ปีที่แล้ว +2

      其實這就是政府的目的阿,政府希望減少所謂的明星高中,提升社區高中的素質。達到像選國中那樣,提倡就近入學。也希望減緩高低(地位)分流

    • @user-jg8uf8lr1y
      @user-jg8uf8lr1y 2 ปีที่แล้ว +5

      @@user-cj3zz8us4s 是降低社區高中的品質吧
      垃圾就該集中處理==

  • @jimmyyao7039
    @jimmyyao7039 2 ปีที่แล้ว +25

    學測多加一堆素養題手寫題變得更難然後再說為了減輕學生的壓力取消國文英文數B的指考,我們在還沒搞清楚狀況下就上考場然後考爆了連第二次的機會都沒有只能重考,減輕的是教育部的壓力吧

    • @user-ct1hv1vg5e
      @user-ct1hv1vg5e 2 ปีที่แล้ว +6

      現在的素養我個人考起來覺得是把指考跟學測併在一起,之前學測純選擇真的香,現在難度加上手寫真的變好難(根本就學測指考合一了吧 也沒變簡單

  • @RE5511.
    @RE5511. 2 ปีที่แล้ว +14

    108課綱最痛苦的莫過於上課 補習完後根本沒時間也沒體力搞這些,最能發展興趣 拿出成果的社團課一個禮拜才三節,動不動還被拿去演講 考試有的沒的,根本什麼都做出來

    • @user-wj2wh9ny2t
      @user-wj2wh9ny2t 2 ปีที่แล้ว

      不用擔心阿 因為跟你同程度的人也差不多這樣

    • @user-vo4gd7mj8y
      @user-vo4gd7mj8y 2 ปีที่แล้ว

      哇一個禮拜有三節

  • @influencer439
    @influencer439 2 ปีที่แล้ว +1

    「只要努力就會有好成績」,這句話不知道扼殺多少青少年的學生生涯,考試並不是只要努力分數就一定會上升的,本來就應該因應時代跟多元的興趣、專長來評斷一個人,分數從來就不能定義一個學生的價值。

  • @dklsdkls
    @dklsdkls 2 ปีที่แล้ว +23

    怎麼改,就有部分權力的家長還是不認為自家的小孩能得到優勢,所以又發動改制度
    ,就一直改個沒完了,因為真正改制度的不是孩子,是背後永遠不滿足的各方家長

    • @ursowrongwrongisaid
      @ursowrongwrongisaid 2 ปีที่แล้ว

      覺得就用畫學區就好
      或者是在家自學
      如果國小國中是畫學區的話就要畫到底
      不能虎頭蛇尾

    • @user-vz2oy9eb7l
      @user-vz2oy9eb7l 2 ปีที่แล้ว

      看來,台灣的人口必須要嚴格限縮到800萬人以下,國外教育的理念才會取代台灣的傳統思維啊。

    • @dklsdkls
      @dklsdkls 2 ปีที่แล้ว

      不太可能就是,現在的教育制度就是有能力的家長為了自家孩子對決鬥爭出來的
      ,不會因為人口變少就不會相鬥,這是觀念問題不是人變少就可以解決

  • @kkl123
    @kkl123 2 ปีที่แล้ว +30

    大部分的問題根本不是教育制度,而是其他社會問題(像是產業結構)

    • @user-vz2oy9eb7l
      @user-vz2oy9eb7l 2 ปีที่แล้ว

      看來,台灣的人口必須要嚴格限縮到800萬人以下,國外教育的理念才會取代台灣的傳統所謂啊。

  • @jayhuang4854
    @jayhuang4854 2 ปีที่แล้ว +5

    其實學測改為5-6月放榜反而比較慘,因為在高三下的時候得為了申請入學二階(例如面試)準備卻又不能放掉課業(因為可能得分科)
    如果等到學測放榜再決定要不要拚分科就來不及了 因為離考試只剩一個月
    變相導致學測考好的不敢二階和分科放掉任何一邊 最後兩頭空
    反之如果學測沒考好(尤其是國英)則幾乎是明年再來 對於志在第一志願的人來說壓力更大

  • @7xlive
    @7xlive 2 ปีที่แล้ว +1

    很喜歡志祺七七團隊的影片,題材跟進時事,讓已經畢業多年的人還是可以容易知道很多最新資訊,還有會造成討論的話題也是很促進不懂的人更了解當下學生的想法,當制度剛改的那屆真D辛苦(´⊙ω⊙`)

  • @ycyic
    @ycyic 2 ปีที่แล้ว +80

    這裡是108第二屆的高二。個人覺得學習歷程檔案的制度還蠻不錯的,但前提是學校有好好的引導學生。分科測驗確實很奇葩,考爛了真的會變成瘋狂重考戰士。我不認同一試定終身的聯考,畢竟大學也不可能單看成績就判定申請者到底是不是對科系有熱忱還有是不是真的適合,更何況有些科系的專業是聯考科目中沒有的。且如果沒有面試或書面審查,教授怎麼知道申請者了不了解這個科系,如果申請者進去之後發現跟「想像的」不一樣怎麼辦?
    順帶一提,我發現聯考廢除的時候自己甚至還沒出生。

    • @LuIris030
      @LuIris030 2 ปีที่แล้ว +11


      這裡是高一新生
      老實說雖然老師們努力嘗試解釋了學習歷程
      但根本沒能讓學生們比較了解那個機制
      不過當然不能怪在教師身上啦
      只是有種被當白老鼠的感覺
      然後又要擔心做錯或根本不懂大學想要看到的是什麼

    • @GanNiNiangNiTaMaDeBi
      @GanNiNiangNiTaMaDeBi 2 ปีที่แล้ว +28

      @@LuIris030 真正的白老鼠是那些現在正在奮鬥的高三學生

    • @LuIris030
      @LuIris030 2 ปีที่แล้ว +8

      @@GanNiNiangNiTaMaDeBi 無可否認
      希望學長姐們在不斷變動的制度中仍能順利考上想要的大學

    • @verwxdchier921
      @verwxdchier921 2 ปีที่แล้ว +6

      想太多~大學入學的書面審查,只是讓教授看到高中生對該科系的幻想和自我憧憬罷了,說有多了解,能沾點邊就很不錯了啦~這很正常,畢竟高中老師也都不是各科系的專業。

    • @user-nt2jx9ge3e
      @user-nt2jx9ge3e 2 ปีที่แล้ว +9

      108課綱 高三生經過~~
      學習歷程真的很麻煩,到了我們高三才說明教授們要的格式,等於之前傳的根本廢掉,會弄到頭痛!!
      而且我就是還不知道要讀什麼科系的,傳學習歷程檔案根本就是有就丟,我還是很迷茫!
      順道抱怨一下,如果有人要繁星的,繁星好像會算到三上的成績,所以三上也要顧好成績(氣到!)

  • @user-on7vm4dm4h
    @user-on7vm4dm4h 2 ปีที่แล้ว +4

    末代指考路過
    感覺這個課綱就是要學生早點想好自己未來的目標、以後要做什麼
    可是又有多少人對未來有明確的目標 而且求學階段一直都是探索的過程

  • @user-ko1gt5qr6t
    @user-ko1gt5qr6t 2 ปีที่แล้ว +66

    所以學測的國英數只要考砸了不就等於直接明天重考嗎?這樣反而加重學生對於考國英數時的壓力吧⋯⋯

    • @TheKhtan
      @TheKhtan 2 ปีที่แล้ว

      为什么?一命考试和多命考试那个压力大不是更明显吗?

    • @jayhuang4854
      @jayhuang4854 2 ปีที่แล้ว +9

      @@TheKhtan 如果有兩次機會的話會覺得至少還有備案的感覺
      但如果只有一次 那基本上不能出任何差錯否則明年見
      不過也可能因為太過緊張導致失常就是了

  • @HingYok
    @HingYok 2 ปีที่แล้ว

    改了半天,其實問題核心是「如何解決問題」、「作決定」、「critical thinking」一直都不受重視,但這些才是影響學生一生的關鍵。

  • @user-tn3cc9fb2n
    @user-tn3cc9fb2n 2 ปีที่แล้ว +9

    身為108課綱的第一屆小白鼠,我覺得學習歷程檔案這個東西真的沒有必要。當初剛入學時老師都說學習歷程是你們未來升大學要用的重要資料,但3年了在這東西上,但還是有很多的疑問。例如為什麼一二年級的學習成果為什麼一定要在單個學期做完?又或是讓我最不能理解的,為什麼不能在高三統測後在做?畢竟有很多人(我自己就是)都在高三或統測後才知道自己想要讀什麼科系,但當我們要去做學習歷程才發現一二年級選的學習成果可能跟未來要讀的科系無關,但是又不能改變只能選當初上傳的學習成果。還有雖然還沒統測但我們大部份人都已經在忙著複習跟寫考題,還要我們分出時間來做學習歷程?!為什麼不能跟以前一樣到高三下或統測在做備審資料就好,畢竟那時大部份人都已經決定好未來想讀什麼科系了。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到了高三才發現有用的資料根本沒有還不能改變的現況。😭😓

  • @star41285
    @star41285 2 ปีที่แล้ว +9

    職校生表示:??統測萬年不變!!一次定生死!! 國英直接放棄 衝 專一 專二

  • @mihumisag
    @mihumisag 2 ปีที่แล้ว +43

    我覺得考試方式的改變反而事小,目前看不出這方面有多大的不同,重點還是在學習歷程檔案,這對學生或老師都是一大考驗(折磨)

    • @user-cp7xx5ue3t
      @user-cp7xx5ue3t 2 ปีที่แล้ว

      內容沒少多少,但是要做的變多,很累啊

    • @REINMYHEART0203
      @REINMYHEART0203 2 ปีที่แล้ว

      單靠成績好也沒戲唱

    • @allpassplease1223
      @allpassplease1223 2 ปีที่แล้ว

      @@user-cp7xx5ue3t 英文少了3課
      ,各科都有變少
      但是刪掉的東西,我們高中生還是需要讀完才能擁有完整的計算、素養
      那有刪跟沒刪的差別只是:「段考不考,學測考」「段考考,學測考」

    • @howardchan7556
      @howardchan7556 2 ปีที่แล้ว

      @@allpassplease1223 一直都這樣啊!不然講學測讀書方式時,為何部分人講明不要過度看重段考和模擬考

    • @user-ju2lk2ch9l
      @user-ju2lk2ch9l 2 ปีที่แล้ว +1

      @@user-cp7xx5ue3t 其實我覺得內容少了真的很多,光是自然科的物理化學就少掉滿多比較複雜的運算單元,國文英文這類就沒差太多了,畢竟語言類本來就不能拘泥於範圍這種東西。問題是在於他還是可以出超綱的東西,只要把它塞在閱讀測驗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說那是考你理解能力。 因此的確還是要把選修的範圍大概讀過比較好,不然你看之前的學測生物幾乎年年超綱也沒在送分的
      (ง •_•)ง,加油

  • @user-ug3nd2qs5h
    @user-ug3nd2qs5h 2 ปีที่แล้ว +25

    到底誰想做學習歷程那種爛東西==
    學測考好可能還要因為學習歷程沒做上不了想要的學校

    • @seanming75
      @seanming75 2 ปีที่แล้ว +4

      因為一直有人靠杯說只會考試、學的東西沒有用,現在加入不一樣的東西,考驗表達、組織能力又有人要靠杯,到底應該怎麼樣?

    • @raylai0927
      @raylai0927 2 ปีที่แล้ว +5

      只會讀書也沒有用阿,還不是一堆台大的什麼都不會
      只是搞了個學習歷程又凸顯了城鄉差距

    • @user-rv2ve7yd5x
      @user-rv2ve7yd5x 2 ปีที่แล้ว

      @@raylai0927 台大的什麼都不會的比例很少
      學歷低甚麼都不會的仍然佔大多數
      請別以偏概全

    • @raylai0927
      @raylai0927 2 ปีที่แล้ว

      @@user-rv2ve7yd5x 這只是個比喻...

    • @seanming75
      @seanming75 2 ปีที่แล้ว +2

      有一群動物要選領袖,比賽跑步游泳和飛行,原本大家看好老虎、鯊魚或老鷹,結果最後由鴨子當選。
      台灣教育就是教出一堆老虎鯊魚老鷹,只能永遠當打工仔。

  • @user-rv2ve7yd5x
    @user-rv2ve7yd5x 2 ปีที่แล้ว +60

    個人認為指考和聯考仍是目前現行制度最公平的一種,繁星學測其實可以用舊制的特色招生取代,總共名額不超過10%,就不會出現四科45級分仍能上醫學系的怪狀了

    • @user-qy4db4pl3i
      @user-qy4db4pl3i 2 ปีที่แล้ว +7

      這幾年還是許多人覺得考試錄取學校是最公平的,沒錯,他是形式上最公平的,但是錄取大學並非只看一個人會不會「考試」,大學乃學術研究機構,自然需要各種不同的能力,教育也應因應社會進步而改進,聯考適合的是「中低度技術密集」的社會,而臺灣目前已經產業轉型,我們需要「高度技術密集」的社會環境。

    • @ryanlin306
      @ryanlin306 2 ปีที่แล้ว +4

      會這樣改是因為一堆高分進醫學系的學生根本不想當醫生,教授不想再看到他們了

    • @ch860
      @ch860 2 ปีที่แล้ว +2

      就不要填第一志願填社區高中阿,而且在大學中繁星計畫生,學期成績沒有明顯低於一般生,45分上醫學系有何不妥

    • @user-ee5jl8cd9l
      @user-ee5jl8cd9l 2 ปีที่แล้ว +2

      如果他真的不適合讀醫學,往後的七年學校也會把他刷掉。但如果他其實很適合讀醫學,不也是撿回一顆遺珠嗎

    • @ikuayu6388
      @ikuayu6388 2 ปีที่แล้ว

      只會讀書考試 但不會與人溝通、不懂得合作、事情都做不好的人就算上好大學又有什麼用?

  • @williamleo8535
    @williamleo8535 2 ปีที่แล้ว +30

    8:19 用學習歷程取代備審那一段 有些人一次整理三年重要事件還比較有效率 現在是每個學期都不知道要塞什麼進去
    探索是一段過程 但制度的設計只要結果
    原本可以把握時間參加喜歡的活動跟有興趣的社團 會不會變成提早應付檔案而強迫學術活動

    • @howardchan7556
      @howardchan7556 2 ปีที่แล้ว

      自己亂猜或認定就自己擔

    • @howardchan7556
      @howardchan7556 2 ปีที่แล้ว

      而且實際上一般人也沒資格說制度只看結果,我們根本什麼都不知道

    • @williamleo8535
      @williamleo8535 2 ปีที่แล้ว +1

      @@howardchan7556 上交一份檔案就是你努力的結果
      考試分數就是你考試的結果
      請問你哪一點不知道?

    • @howardchan7556
      @howardchan7556 2 ปีที่แล้ว

      你知道人家怎評分的?不知道。
      你報告沒有過程?
      你在校成績沒有曲線?
      你課堂內容沒有被揭露?
      你學測沒有盡量的減少分數的影響?
      過程和成果都有,然而,你並沒有資格說大學方是怎評分的。

    • @lcy9539
      @lcy9539 2 ปีที่แล้ว +1

      學習歷程檔案記錄的是結果和達成結果的過程,不是只有結果
      喜歡的活動跟有興趣的社團一樣可以寫進學習歷程檔案,沒有「為了應付檔案強迫學術活動」這件事

  • @abdgdufft2436
    @abdgdufft2436 2 ปีที่แล้ว +11

    如果你讓一條魚去爬樹,那麼它永遠會以為自己是個笨蛋。

    • @user-tt1yk5io8j
      @user-tt1yk5io8j 2 ปีที่แล้ว

      當我們幫孩子找到一個適合他的地方,卻發現,現今的教育制度,不允許改變。
      例如,孩子來高職讀書,老師發現孩子其實適合讀高中。

  • @susyy69
    @susyy69 2 ปีที่แล้ว +65

    我超生氣的,指考真的超讚,108課綱讓我重考難度大大提升

    • @user-ep8yl7do6o
      @user-ep8yl7do6o 2 ปีที่แล้ว +4

      學習歷程檔案在跟你招手

    • @susyy69
      @susyy69 2 ปีที่แล้ว +3

      @@user-ep8yl7do6o 今年先拼轉系吧 悲傷

    • @user-gq1zr8xs7u
      @user-gq1zr8xs7u 2 ปีที่แล้ว +8

      今年的重考生好像還可以用備審資料,但明年就不好說了,所以今年重考還是有機會的

    • @kingshadow5326
      @kingshadow5326 2 ปีที่แล้ว +1

      @@user-gq1zr8xs7u 但是不管怎樣,國英數爆一個就是直接吃重考

    • @ursowrongwrongisaid
      @ursowrongwrongisaid 2 ปีที่แล้ว +1

      覺得就用畫學區就好
      或者是在家自學
      如果國小國中是畫學區的話就要畫到底
      不能虎頭蛇尾

  • @user-hz1cr4yv4x
    @user-hz1cr4yv4x 2 ปีที่แล้ว +4

    我覺得要讓高中生提前探索自己是好事,可是也要確保營造出能夠讓高中生探索的環境。
    我是明星高中升頂大的學生,我在一間資源相當豐富的高中時,藉由很多管道探索之後,覺得自己已經算是對於未來很有方向了,但是我在上了大學之後,接觸到了大專院校的人事物,還是讓我對於人生目標有了很大幅度的調整。那其他那些沒有什麼資源的高中職學生又應該如何提前探索?
    探索自我這件事一定是越早越好,可是做選擇這件事要在有足夠的資訊、時間的情況下才能做。有些學生甚至高二高三都還在考慮轉組,強迫學生在高一高二的年紀就要做出選擇的方向,如果他們未來決定要變換方向,那他們必須付出更大的成本才有辦法做到,否則就只能將錯就錯了。
    我認為大一不分系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政策,只有當學生真正進到了大專院校的環境,他們才能真正的了解這個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做出的選擇也才更成熟。

    • @howardchan7556
      @howardchan7556 2 ปีที่แล้ว

      說強迫只是自己幻想轉換或沒目標時,申請的分數會低。但實際上完全沒資格這樣講(你當自己評分人員喔?

  • @user-jf8gn9md6g
    @user-jf8gn9md6g 2 ปีที่แล้ว +33

    以前的問題是一個整體的所以可以好好地講,現在是到處都開花不曉得要從哪一朵開始摘

    • @user-cp7xx5ue3t
      @user-cp7xx5ue3t 2 ปีที่แล้ว +11

      補充一下,以前國文一本就有所有會考的古文了,現在改成還有一本補充教材,然後各半,重點是還是都會考,所以不懂分成這樣到底有什麼意義.

  • @user-oe1wu6ix5e
    @user-oe1wu6ix5e 2 ปีที่แล้ว +6

    全台有認真在辦學測口試的也沒幾間,交清團體面試根本搞笑帶你逛校園,宣傳自己學校多棒,講完簽個名領個西點就回家了。
    那幹嘛還要口試?以下個人想法:
    1.故意和其他學校某些系撞面試時間,讓學生只能擇一跑來搶學生
    2.教育部可能有規定一定要有口試之類,所以做做樣子,也免於被查水表
    我覺得為了排名與搶學生,很多學校用各種方式在亂搞了,成就了學校卻傷害了學生的權益
    以上是我夢到的

    • @rgly
      @rgly 2 ปีที่แล้ว +2

      你說的第一項是正確的,那是清交用來避免備取到太後面的手段,因為很常被用來當台大熱門科系的備胎

    • @corudocat
      @corudocat 2 ปีที่แล้ว

      教育部沒有規定要口試啦...面試只是個人申請二階的一種手段

  • @user_0rizuchijoun0
    @user_0rizuchijoun0 2 ปีที่แล้ว +2

    聯考什麼的年代久遠;學測什麼的年代久遠;指考什麼的年代久遠;
    不管制度怎麼變,
    也改變不了自己的實力和某種頑固(?),
    也不確定時代會如何汰換自己,
    一切都會過去,你只剩下你自己,要自己看著辦(?)。

  • @user-rt8uz4uy4x
    @user-rt8uz4uy4x 2 ปีที่แล้ว +16

    教育部長可以為了台大選校長下台,卻沒有半個教育部長願意承擔教改錯誤部分而下台,這就是台灣教育面臨的問題。想有錢、想當官、想獲得權力的傳統意識形態就是台灣教改面臨的阻力。

  • @allen1692
    @allen1692 2 ปีที่แล้ว +6

    很明顯,現在的學生光是只會考試還不夠,還必須有自己的興趣、專長,意思是會讀又會玩的人才是這個世代的「學霸」。
    只能說,唉~只能說,出身低的學生,要靠唸書翻身的機會真的越來越小了

    • @user-vz2oy9eb7l
      @user-vz2oy9eb7l 2 ปีที่แล้ว

      看來,台灣的人口必須要嚴格限縮到800萬人以下,國外教育的理念才會取代台灣的傳統所謂啊。

  • @yvettefan3886
    @yvettefan3886 2 ปีที่แล้ว +20

    有數學
    只是數B的要考要自學數A跟數甲內容

    • @leolin5633
      @leolin5633 2 ปีที่แล้ว

      的確,題外話,數學我個人認為只要會加減乘除就好,數學只針對某些特定的人才有比較大的影響

  • @MIDE-989
    @MIDE-989 2 ปีที่แล้ว +5

    然後有118所學校的學習歷程檔案遺失,幫這些學生上香\|/

  • @kaertrsiable
    @kaertrsiable 2 ปีที่แล้ว +16

    身為職校出生.聯考其實很不友好.
    多元入學本來是好的.偏偏教育部動了職校的課綱(當時的職校話語權不大)...本人經驗不算正確.但我當時的確很靠夭教育部.高職被刪了一半的專業課程.還是靠老師們自己偷偷換課才補回來.還好後面大學還是進去了.當時課綱是永遠的痛!

    • @lsh820611
      @lsh820611 2 ปีที่แล้ว +1

      你好 白白
      我覺得 大學跟職校的問題還是分開討論的好

    • @taisensechen79
      @taisensechen79 2 ปีที่แล้ว

      這部分有聽過讀高職的同學靠夭過

    • @kaertrsiable
      @kaertrsiable 2 ปีที่แล้ว

      ​@@lsh820611 職校課綱沒被牽連到的話.我才不會無聊講這種事.不是想分開就能分開.

  • @JChen-hk6su
    @JChen-hk6su 2 ปีที่แล้ว +5

    身為頂大學生並且有協助處理高中生升學的經驗
    老實講常常會看到來問升學問題的都是一堆家長
    像是系上有辦給高中生弄一個證書的活動
    來詢問跟關心的有一半是家長
    家境真的不好的同學
    最好是有這時間跟閒錢搞一堆證明跟履歷
    實際上還是只有家境相對富裕的能把學習歷程弄得漂亮

    • @louislouis117228
      @louislouis117228 2 ปีที่แล้ว

      系上活動如果是指營隊的話,那應該是對申請完全沒幫助才對,頂大大學生自己辦的營隊太多團康性質的內容,有腦的教授根本不會買單。

    • @JChen-hk6su
      @JChen-hk6su 2 ปีที่แล้ว

      沒有喔 是能力檢定

    • @user-vz2oy9eb7l
      @user-vz2oy9eb7l 2 ปีที่แล้ว

      @@JChen-hk6su 其實就歐美國家的文化來看,大學是給有錢人研究學術用的,不是給窮人翻身用的。

  • @user-ti9zh2yl9z
    @user-ti9zh2yl9z 2 ปีที่แล้ว +14

    第一屆108課綱白老鼠報到🥲
    如果不知道自己未來要讀什麼科系的人 學習歷程跟多元表現也是不知道能放什麼 這樣高一就要開始上傳真的很迷茫
    而且根本無法確定什麼是大學端想看的
    只能硬塞 甚至不夠完備
    多元表現根本就是另類軍備競賽
    比賽、社團表現、各種活動都得去多參加多上傳
    最後整個3年只取至多3件學習歷程檔案跟10件多元表現
    心很累
    喔對還有,分科測驗不能考數乙了
    國文跟英文直接學測定生死
    變相等於學測完了你就完了🥲

    • @josexxalin
      @josexxalin 2 ปีที่แล้ว +1

      第一屆白老鼠+1 太懂你在說什麼了 一類組的人根本超級慘 國 英 數B全部都在學測定生死 考不好連機會都沒有 然後素養導向把選擇題都變成手寫題 還要做學習歷程檔案 到底哪來的減輕壓力?

    • @user-og8ds3rk5u
      @user-og8ds3rk5u 2 ปีที่แล้ว

      報到+1、認同+1

  • @kevinshie7425
    @kevinshie7425 2 ปีที่แล้ว +1

    改革的當下會有些不適和陣痛期,但把時間拉長,5年10年,再回來審視改變後成果如何,我認為才是比較好的思考方向。
    必須承認的是,這樣的改革是把學生當成白老鼠,要準備一些跳脫以往在校學習的型態和習慣,肯定是會非常耗時耗力
    想想考上好大學是為了什麼?現在大多數人會回答是為了那一張學歷吧

  • @infinity.mountain
    @infinity.mountain 2 ปีที่แล้ว +2

    本人我原本是在台灣讀書,成績普通,有時會考差,後來家人把我送去國外讀書之後,我的成績進步很多,而且是真的有學到和了解知識。
    我自己對台灣的教育分析,以我 "個人" 學數學的經驗為例,台灣上課的課本和內容都教得很基礎很簡單,但每次小考(出版社的黃卷)或段考都考得很進階。之後家長就會把小孩丟到補習班,以為會進步,但是補習班永遠都是在教資優班的題目,甚麼奧林匹亞數學題,拜託,我是來補習,不是來考奧林匹亞數學,小考和段考都不會了,你教甚麼資優班題目。然後補習班就會都把重心在輔導資優班的學生,然後就會拿資優班學生的成績打廣告招生,這些資優班的學生就成了他們的招牌。這些完全不需要補習還來補習的資優生得到一堆幫助,還有一堆資優題給他們玩,然後我們這些真正需要補習的學生永遠無法學到任何小考或段考相關的題目。
    後來我到了國外,學校小考大考真的都是考老師上課教過的題目,而且都會一步一步慢慢教,連不讀書的學生聽一下,考試至少都有C及格以上,很少遇到不及格,不像台灣一個班一大堆考不及格。我因為我剛到當地,所以英文沒有好到可以讀英文數學題目,所以也有在國外補數學。國外的補習班會先問你學校教什麼,然後看學校老師給題目,因為他們知道這些題目是會考的,所以都是根據這些題目來教學生。就這樣,因為上課都有教,也從補習班學到這些題目的英文意思和解題技巧,我的成績也進步了很多。
    所以結論,我覺得台灣要改革的不只是考試制度,還有老師的教學內容,要教多點考試會考的題目,幫助學生去理解。小考別再他媽的買出版社的黃卷,因為課本也沒有教,段考也不會考。還有補習文化,如果補習班教的都是一些資優班的題目,拜託別去了,他們只想賺你的錢而已,他們永遠只會幫完全不需要補習還來補習的資優生。

  • @user-fo8ok5ui8o
    @user-fo8ok5ui8o 2 ปีที่แล้ว +13

    改成兩次指考最公平
    既可以公平競爭也不會一試定終身 還有一次機會

    • @osso3926
      @osso3926 2 ปีที่แล้ว

      那對第一次指考考得好的人不公平

    • @user-rv2ve7yd5x
      @user-rv2ve7yd5x 2 ปีที่แล้ว

      @@osso3926 基測也是考兩次,第一次考完的人能先填志願

    • @user-fo8ok5ui8o
      @user-fo8ok5ui8o 2 ปีที่แล้ว +4

      不會啊 如果可以靠第二次來翻身也是靠自己的努力
      不會不公平 況且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拼第二次

    • @bei4856
      @bei4856 2 ปีที่แล้ว

      @@osso3926 第二次考不是撿剩的名額嗎?

  • @user-ff5tl6iz5b
    @user-ff5tl6iz5b 2 ปีที่แล้ว +4

    有沒有高職生希望志祺可以討論一下統測或是高職/科大端方面的升學問題
    現在好像真的沒什麼人在乎高職端的東西
    大部分的議題討論都是著重在學測 指考上
    但統測明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份卻鮮少有相關的議題
    而且高職端的東西反而比高中端得更多更複雜吧?
    證照/學系歷程/統測/推甄
    明明高職有部分就是在技術方面發展 但卻只有加分或是技藝競賽前幾名才有用
    升學方面一樣大部分都看考科成績 那 高職為何不合併到學測ㄋ?

  • @Jason-lv7ll
    @Jason-lv7ll 2 ปีที่แล้ว +2

    今年高三生報到
    雖然學習歷程檔案還蠻麻煩的
    但想到或許教授能夠
    因為學習歷程檔案看到別的自己
    而不是用分數看到自己
    就抱著一絲絲希望做了
    真心希望第一屆的我們
    都可以上到理想的大學
    也在這裡祈禱
    希望自己可以學測就上
    不要分科測驗!
    感覺就算分科測驗
    上理想大學的希望也很渺茫

  • @user-db1vo8fn9w
    @user-db1vo8fn9w 2 ปีที่แล้ว

    講得很好👍

  • @idtw4288
    @idtw4288 2 ปีที่แล้ว +10

    身為99課綱最後一屆的我表示:還好我早一年出生 不用面對108課綱

  • @Lucy-sy9zr
    @Lucy-sy9zr 2 ปีที่แล้ว +55

    只要學測國文英文爆了就要變重考戰士了呢^^
    ((來自108第一屆的嘆氣

  • @MusicalPan
    @MusicalPan 2 ปีที่แล้ว +1

    不管怎麼調整都改變不了一點,想成為精英讓父母躺平的孩子,好還不夠,還要比同一才能的同輩更好,而越多招生取向也就意味著優秀的孩子要追求卓越的項目要更多,而更多項目不是要花更多錢培養 ( 尤其才藝 ) 就是伴隨更大的壓力 (因為要顧及課業但同時也不能只顧及課業還要花時間、財力去培養才藝 ) ,到最後其實是有能力有財力的小孩才能勝出,還是喪失公平性。
    最根本的是頂尖大學永遠爭的都是那幾個名額,考試制度在怎麼變也不會觸及到本質,淘汰和生存才是本質,不論怎麼樣的制度,只要你有往上爬的壓力,只要大學想收更好的學生,壓力依舊是那,依舊是那句話,想上好大學,好還要更好,只是從更會考變成更優秀多才,比如你或許有一兩項特殊才藝,但有特殊才藝的未必只有你,如果其他人在口才、考試成績比你好,你依然是被刷下。
    所以聯考制度雖然扭曲,但也單純,就專心那幾個項目,而且單純反而對窮學生更有利,不然那種要透過與學校的關係去交涉或要花大錢培養某些才能的活動反而不利於一窮二百的孩子。
    當然透過這種方式確實是能增加社會上人才的多樣性。

  • @DavidChen-xq7dp
    @DavidChen-xq7dp 2 ปีที่แล้ว +14

    面試一定有人為因素,除非遠端面試,教授看不到考生個資和長相,給分數後回傳給大考中心,大考中心再回傳總分和錄取結果給大學

  • @Motto_hayaku
    @Motto_hayaku 2 ปีที่แล้ว +3

    我學習歷程上傳的影片,為了符合檔案大小,被我壓縮了五次,如今整部片跟馬賽克一樣👍

  • @user-jf8gn9md6g
    @user-jf8gn9md6g 2 ปีที่แล้ว +35

    你政府要把學生變成全能俠,至少也得給更多的時間吧(9.5小時真的🇹🇼No.1👀👍)?不然五千年豐富的文化對於我們的適性發展來說真的是業障啊

    • @user-zj7iv6xv5o
      @user-zj7iv6xv5o 2 ปีที่แล้ว +3

      台灣有五千年文化?

    • @user-jf8gn9md6g
      @user-jf8gn9md6g 2 ปีที่แล้ว +13

      @@user-zj7iv6xv5o 可以不要在這裡暗示大家你上歷史課還有國文課都在打瞌睡嗎?

    • @jordankerotwo
      @jordankerotwo 2 ปีที่แล้ว

      @@user-zj7iv6xv5o 確實沒有

    • @user-jb4hq3xh6g
      @user-jb4hq3xh6g 2 ปีที่แล้ว +1

      @@user-zj7iv6xv5o 五千年中華文化怎麼會沒有ouo

    • @user-ex4er9jk1h
      @user-ex4er9jk1h 2 ปีที่แล้ว

      @@user-jf8gn9md6g 你寧願讀中國五千年歷史,也不願意讀四百年的台灣歷史????你的心根本不在台灣麻煩你離開~你到底是把台灣這塊小島當什麼了!

  • @Daniel-pv5ct
    @Daniel-pv5ct 2 ปีที่แล้ว +1

    影片中說道的考試翻身這件事情,其實不管怎樣的模式下,都還是利於家庭富裕的人,專看成績的話,可以花錢上補習班或找更好的家教,專看個人才藝,又有多少家庭可以負擔才藝的支出

  • @earth4682
    @earth4682 2 ปีที่แล้ว +22

    叫各大學保留名額給技藝出眾的學生提出申請,剩下名額聯考
    讓大學可以挑選提出申請的學生,甚至可以超額入取
    技藝出眾比較重要

    • @user-hf5bj5iy7m
      @user-hf5bj5iy7m 2 ปีที่แล้ว

      那不就之前的技保體保生跟比賽像奧林匹亞之類的加權分

    • @crisprhuang1734
      @crisprhuang1734 2 ปีที่แล้ว

      啊這樣繞一圈是在搞笑喔?又把有問題的制度再實行一次是在幹嘛?

    • @corudocat
      @corudocat 2 ปีที่แล้ว +2

      試問我們中文系如何展現所謂的「技藝出眾」?多背幾首詩嗎?多寫幾篇文章嗎?

    • @allpassplease1223
      @allpassplease1223 2 ปีที่แล้ว

      學術方面的技藝出眾就只能用「考試」「實驗」「作文」這類的來比
      那不就變相增加讀書壓力嗎?
      為了提高你所謂的技藝能力,讀更多書

  • @chun-huasu3251
    @chun-huasu3251 2 ปีที่แล้ว +6

    現在除了補習班,輔導製作學習歷程檔案、升學策略指導等讓學生專心讀書,不用擔心制度變化的服務是不是也有市場?

    • @Yu77777
      @Yu77777 2 ปีที่แล้ว +2

      可能有,但是現在方向整個是模糊的,也做不出什麼東西

  • @nana.hung.5555
    @nana.hung.5555 2 ปีที่แล้ว +36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108白老鼠真的好可憐...

  • @user-mo5the5rf5uck5e5r
    @user-mo5the5rf5uck5e5r 2 ปีที่แล้ว

    不錯啊~
    分科測驗

  • @Hu-Huan
    @Hu-Huan 2 ปีที่แล้ว +7

    所謂的減輕壓力只是把更多壓力加到其他地方而已
    學習歷程每學期都要上傳 一個學期只能上傳6件 還有一段期限 期限過了就沒辦法傳 期限通常在學期末 也就是你要一邊準備段考一邊準備學習歷程 高三準備學測時也還要繼續準備學習歷程 每學年還要勾選學習歷程 然後高三升學時只有3個學習歷程會被大學端看到
    我是不懂壓力減輕在哪裡啦 原本考完學測才要準備的東西 現在要一邊準備一邊上傳 可能有人會說可以利用高一高二的時間準備啊 我高一上傳了11件 高二上傳了5件 但我不覺得我做的學習歷程大學教授看到會滿意 就連很多老師都搞不懂學習歷程在幹嘛 可能幾張考卷 幾張學習單都讓我們當學習歷程來上傳
    本人111學測生 可能有望數學自然頂標 但也有可能會因為學習歷程卡住而上不了好大學:)
    (有想法請理性討論 別亂噴)

    • @user-qy4db4pl3i
      @user-qy4db4pl3i 2 ปีที่แล้ว +2

      你好 我跟你一樣,是111學測的考生,我認為轉移壓力這件事是正確的,如果壓力全部都是在「考試」上的話,評定一個學生的能力將只剩下成績,而忽略了諸多更需要被重視的能力。
      現階段,學生可以憑自身喜好或能力許可選擇升學管道,如果自身有多元才能,可以選擇申請、特選等管道;如果自己很會考試,那可以選分發。
      學習歷程檔案作為個人申請入學的重要元素,其旨在希望學生能以時間軸的方式來統整自身的成長與表現自身能力,而非連夜趕工擠在一個點上的備審資料。如此,學習歷程檔案提供了更符合現實情況的個人能力展現。
      每一個升學管道都有它難的地方,分發入學制度簡單,但考試很難;申請入學則制度較難,但考試相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