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如心理師:焦慮其實是有益的?!如何與焦慮共處?如何緩解焦慮?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27 ก.ค. 2024
  • 現代生活的壓力超~~大,遇到焦慮緊張的時刻,可以怎麼辦呢?
    我們邀請到黃淑如 臨床心理師,一起來聊聊❤️
    #焦慮 #緊張 #正念 #心理師
    -----
    #黃淑如 #臨床心理師|
    心理諮商/治療 線上預約
    @台北|初色 calendly.com/stpctruecolors/t...
    @林口|新田 calendly.com/stpc/through
    部落格|
    psythrough.blogspot.com/
    -----
    各種放鬆方式、說明影片與引導:
    逗點空間 tamhd.org/comma-space/
    -----
    #新田心理治療所
    官網:www.st-psychology.tw/
    電話:03-3970581; 0966-607885
    地址:33380 桃園市龜山區文化二路28-1號4樓
    臉書: / stpsychology2016
    LINE:line.me/R/ti/p/%40rhf6372s
    心理師介紹:www.st-psychology.tw/index.php...
    線上預約:calendly.com/stpc
      
    -----
    【心理師,你說呢?】更多心理師的專業分享~
    曾心怡臨床心理師-教你 愛の不迫降
    • 曾心怡臨床心理師-教你 愛の不迫降
    黃淑如臨床心理師:焦慮其實是有益的?!如何與焦慮共處?如何緩解焦慮?
    • 黃淑如心理師:焦慮其實是有益的?!如何與焦慮...
    朱怡苹 臨床心理師,和你一起探索憂鬱症的黑洞
    • 朱怡苹 臨床心理師,和你一起探索憂鬱症的黑洞
    朱怡苹 臨床心理師,與你一起陪伴憂鬱症親友
    • 朱怡苹 臨床心理師,與你一起陪伴憂鬱症親友
    林昱萱 臨床心理師:「正念」可以緩解憂鬱和焦慮?!
    • 臨床心理師:「正念」可以緩解憂鬱和焦慮?!
    林昱萱 臨床心理師:正念如何實踐在生活中?帶來平靜?
    • 林昱萱 臨床心理師:正念如何實踐在生活中?帶...
    王佑筠臨床心理師:0-6歲孩子的好眠全指南!
    • 臨床心理師:0-6歲孩子的好眠全指南!
    王佑筠臨床心理師:如何讓小小孩「睡過夜」?
    • 臨床心理師:如何讓小小孩「睡過夜」?
    王佑筠臨床心理師教你:安撫睡前哭鬧的寶寶;寶寶也能親子共讀?!
    • 王佑筠心理師教你:安撫睡前哭鬧的寶寶;寶寶也...
    壓力也分好壞?!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教你如何區分!
    • 壓力也分好壞?!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教你如何區分!
    「先苦後甘」的紓壓方式竟然比較長效?!蘇益賢臨床心理師想跟你說
    • 「先苦後甘」的紓壓方式竟然比較長效?!蘇益賢...
    林昱萱 臨床心理師解密:為何憂鬱會復發?
    • 臨床心理師解密:為何憂鬱會復發?
    正念和打坐不一樣?!林昱萱 臨床心理師來解答正念的各種疑問
    • 正念和打坐不一樣?!心理師來解答正念的各種疑問
    -----
    新田|以有趣、親近的方式推廣心理學
    友好夥伴|新田心理治療所、新田・初色心理治療所
    -----
    Video by Videogrammer from Pexels
    Video by Videvo from Videvo
    www.videvo.net/video/evening-...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2

  • @yiliu791
    @yiliu791 3 ปีที่แล้ว

    焦虑的被需要,是在生命遇到危险的状况,现代人绝大部分的情况下不会受到外来生命威胁,然而焦虑却被我们自己滥用于工作生活中,焦虑有一定的情况可以帮助提高工作效率,但事实上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我们的工作更多的是需要冷静的逻辑思考以及平心静气的与周围人环境协调。焦虑只会让你的工作生活环境恶化,然后人们会用更焦虑的方法试图让自己去解决问题,最后小学生会因为作业完不成而焦虑自杀,走到如此荒谬的地步,我只想说,如果你是坐在办公大楼里工作的,焦虑只会有副作用

  • @king99333
    @king99333 3 ปีที่แล้ว +3

    從內容來說,這主播是拿正向心理學來解釋焦慮,問 題是正向心理學很不科學,對抑鬱焦慮症的人來說療效很不穩定,有點像是用正能量來消除/扭轉負能量,也偏向宗教科目,個人建議是學認知心理學來緩解焦慮抑鬱,任何人事物都必定有正面、中性、負面的一面,如果看清楚事物並不只有負面的一面,還有其他面向,自然就不需要正能量來消除/扭轉負能量,它會直接從你的認知核心源頭去解決問題,療效高一些,而正向心理學還是偏向由別人/宗教來解讀自己內心,而自己內心/認知只有自己知道,所以認知心理學準確率率更高一些,只有你是才是你自己真正的主宰者,還有只有自己才要永恒的面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