ขนาดวิดีโอ: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แสดงแผงควบคุมโปรแกรมเล่น
เล่นอัตโนมัติ
เล่นใหม่
我就是花了錢做Fitting後,騎一騎又調回來的人~
大大說的讓我很有感,最近才開始騎,一開始從低開始騎大腿容易酸使不上力,慢慢往上調覺得越來越輕鬆,調到過高時身體擺動變大,該邊更容易摩擦到椅墊而不舒服,所以再降回來,多試幾次就能感受到,所以很認同大大說的,自己的身體自己最清楚
我跟你不一樣
坐墊往上調可能腳很輕鬆,問題是腳要放下來可能變成無法安全站穩
座位的高度如果是準確正常的話,停紅綠燈的時候是不可能把腳平放在路面上的,屁股一定要離開坐墊腳才可能平放。
華人當中最優的自行車主播👍🏻
我是長期將MTB掛在騎乘台在家練習減重,但真的不習慣Holmes法膝蓋成25~35度這個角度的設定,感覺發力時膝蓋承受壓力真的很大,而且還絕大部份靠大腿肌肉發力很難借助身子慣性和重量助力,大腿肌群無法完全伸展又增加疲勞積累(以坐姿騎乘而言),踩個15分鐘下地基本上是差點不能走路樣子(cadance約70rpm,騎乘台有負荷)。我一向都是習慣很接近完全伸直的狀況,只要膝關節不超伸就可以。不論從耐久性(可踩約60分鐘/節,共3節)還是踏頻(約75rpm)也比Holmes方法的設定明顯來得強悍。
這集好多小野田!!XD~我這個初階的自行車愛好者覺得一開始的坐高調整是很必要的!!但實際真的適合"當下"的自己只能自己慢慢微調!!~我也是用這些簡易的黃金法則找自己舒服的高度不停地調整!!~
希望可以拍一集關於如何選擇適合自己車架尺寸的經驗談,再次感謝可利呼大大的分享。
微調的邏輯才是最重要的,感謝可利呼
最好的還是要去做fitting,成年人的數據基本可以用很久,价格跟整车价格比其实很小了,一个正确的设定可以让人骑车更舒服。在現在還法等比賽爬坡越來越多,現在的pro的座高比以前要矮一些了。
有學習到哦,我都是交給車店幫我調。就光聽這幾種法則,除了量角度那個,我覺得109可能比較“科學”,畢竟每個人的車的曲柄都可能不一樣長
座位除了能上下挑剔,还能前后调。能否讲解一下前后调有什么讲究呢?
謝謝可大大 看了你好多影片。覺得這部旁白很有感覺
我都是用第四種方式調高整過後騎車體驗好很多!膝蓋也不太會痛
關鍵就在出力踩到低膝蓋夾角微彎時,膝蓋後方大腿肌不要有拉伸的程度,也就是在25~35之間,要根據肌肉狀況調整,所以是要穿上車褲跟卡鞋後才找得出來
騎U-BIKE或健身房的單車或景區租車,都是用""踏板腳跟法"'來試坐墊高,很快速很好用,保留膝蓋微微彎曲的空間更剛好。
椅墊厚度寬度,角度,曲柄長度,卡鞋厚度,卡踏厚度,登山車,公路車,計時車,長短腳....影響坐高的因素太多,但只要能有效利用身體的肌肉不造成運動傷害,就是最適合的你的設定
Fitting就是用各種傳感器去測量是否在該設定之下有效利用肌肉,但多數人只是想騎著舒服,是否高效率使用肌肉也不是如此重要競速、健身、移動,這三種需求都是不一樣的就是...
我76很喜歡爬坡,70歲時有去爬武嶺。
坐墊的設定是很重要,用109 method方法先抓初設高度,再帶六角板手邊骑邊做微調,如果車褲有一邊容易磨破,那坐墊位勢一定有問题「沒有歸正」,只有一點點偏掉,車褲很贵的可能騎一陣子就GG了
说的太对了,只有自己知道是否适合自己。就用最舒服且最容易输出的设定,等维度上去了,人车合一的时候,自己就会根据新的输出要求更新设定
享受騎乘自行車的樂趣最重要.謝謝
説話的節奏很棒
学习到啦,谢谢!我一直用脚后跟测量法,对我也够用。我个人其实觉得上管长度对我的影响是超过座高的,换把立,加减垫圈一点点我都会感觉跟换了车一样(还有车把形状)。
我都把坐墊調到側面骨盆凸起來那一塊我覺得蠻舒適的
這影片看了好多回,坐高更是調更多回 😂 來來回回調整後對照之下,109 法則是剛好自己適合的高度,也發現其實除了坐高,卡鞋 cleat 位置也是重點,搭配不好自己的腳就會感受到不適,真的是環環相扣,當然還有 saddle set back 也是會影響
其實調整高低的同時,前後也要調整。因為座管並不是垂直地面而是斜向後方。當拉高時,坐墊也同時離龍頭更遠(雖然只有一點點),反之亦然。
福爾摩斯法則也是網路上蠻多人使用的方法且真的很科學,我第一次去腳踏車店買公路車(不是一般騎車用戶喔),他就有幫我算胯下高度,但其實我認為車店會量你胯下高度的"主因"不是調整座墊高而是最初步的幫你篩選車架大小!!!要知道坐墊高度的調整寬容度是很大的,除非你買的是那種一體式坐管幾乎不能調整,不然通常牽新車都會有一陣子調座高的時期,但是呢當你因為各種原因讓你買了不合身的車架時那就很麻煩了!!最近才有一個某實況台的觀眾在DC抱怨他新買的座墊換上公路車後把座墊移動到最前面結果屁股還是坐不滿的問題,我看了看照片覺得也沒什麼問題,況且他椅墊高度居然比龍頭低了2-3公分一問之下才知道他身高只有160CM不到,也就是說我看他照片以為M號車架在他的軀幹來說太大了,這就是典型的去車店買車店家連量跨高都沒有量就隨便賣了車子,但實際上是不合身的,這種唯有把車架換掉才有解,真的是很不負責任的店家呀...而Fitting我覺得是很必要的,它用各種科學的方法讓你理解你的肌群運作,當然自己也可以跳過fitting省個幾千元,但是不正常的姿勢跟習慣你一開始會覺得沒啥疼痛阿也不是不能騎,一當騎久了原本沒有的毛病還真的就被你給"練"出來了,很多人之所以會做了fitting後又換回自己習慣的可能有兩個,一個是fitting不專業亂弄一通,另一種可能就是你原本的習慣所導致,糾正正確的發力會改變原本肌群的慣性,以至於產生了適應期,這是因為原本沒用到的肌群突然運做了,開始產生乳酸甚至疼痛,你以為這是姿勢不良其實正是導正錯誤,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正確"的騎姿而只是想要"舒服",這兩種有根本上的差異。其實不管說坐墊高還低,有一個很科學的指數能夠評斷那就是踩踏順暢度以及有效力矩,踩踏順暢度是計算曲柄轉動一圈後,其平均功率與最大功率之間相差多少的百分比,數值越高,代表一整圈的功率越平均,有效扭力 = (正功率+負功率)÷正功率×100%。但畢竟人的雙腿都有重量,因此有效力矩理論上是不可能達到100%的,除非人在外太空無重力騎車(笑),而踩踏順暢度就是調整座高讓自己腿部可以均衡發力的指標,關係到的是腿部各類肌群不過這要有曲柄功率計就是了,我剛好有所以碼表上都能看到自己的踩踏順暢程度如何,來適時的調整設定達到均衡肌群,其實這就是fitting光看有效力矩就能知道雙腿在轉動一圈當中發力是否達到高效率,當然不正確的騎姿也可以辦到"想盡辦法順暢",只是就會耗費非常多力量,有一種在腳踏車上健身的感覺,一分前進力,九分空轉因此這是以自己騎起來舒服為目標下做調整。其實很多老人之所以坐墊低最最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他們怕摔車,再怎麼說正確的坐高設定意味著必須墊腳尖才能停車穩住,而腳跟可以平放在地上的停車座高絕對是過低的(因為腳踏板不可能低於地面),他們選擇更安全而被迫接受更費力的踩踏設定,也算是一種妥協了吧像我們這種懂得用人行道高低差放腳、還能上卡脫卡隨意自如的人,也是真的愛好者了
是的,建議客人適合的尺寸是車店最最重要的一個責任,推薦錯的話,車店名譽掃地。業界有名言:不能欺騙菜的車友,因為他只是現在菜,等他不菜等時候就知道你之前欺騙他了!把尺寸錯的車架買給客人,就是一種遲早會出包的事情 >.
可以看在我扭力板手用跟你同一支的份上,敲碗有關內外八卡鞋設定講解..(走路姿勢跟騎車姿勢好像是兩回事)感恩。
想知道卡鞋扣片如何調整!
方便告知這扭力板手在哪可以購買嗎??
@@johnchang2141 我是在我買車的門市買的,網路上打topeak扭力板手也找的到,每次使用完記得歸零可以延長使用時間,網路買的話沒人跟你說。
量角器復刻法~高招!
弱弱的問一下扭力板手是用哪個牌子?
可以講鎖片位置怎麼調嗎
這鈦車太美了❤
great video, Cliff perhaps you can upload more on such video like pedal and handle etc. keep em coming
您的講解清楚明瞭對新手的幫助很大感恩❤
我是fitting專家 通常一次收費10塊錢新台幣 我免費告訴你怎麼做fitting 坐到坐墊上 腳下去踩到底 腳稍微彎彎就是一百分了
😄
你的理論平靚正,實在同臺灣舒米家比,你忠誠踏實好太多了。
想了解
要不下次來聊聊 105、Ultegra 和 dura-ace 有什麼差別
主要就是變速順暢度 重量和價格的分別105最重 dura ace最輕 ultegra 中間 順暢度方面要給分數的話 105是6分 ultegra 是8.5-9分 dura ace自然是10分了(個人感覺)換句話說就是完全沒要求能踩就好 105就可以 一般業餘踩又想手感順點就ultegra 要去比賽/重度爬坡要減輕重量(其實只有一點點)就dura ace吧
受益良多
淺顯易懂~ 請問跨高需要穿鞋子再去量測嗎 ?
通常是沒穿鞋來量跨高,而量角度的時候是要穿鞋的。
现在终于明白什么高度是最合适自己的! 谢谢咯~~
太棒了 我剛好要調坐高還有 飆速宅男欸
第四種 簡單易懂~
大大能不能分享一下torque wrench的鏈接?
坐墊太低變騎哈雷😂😂
真實用
哇塞。 真棒。 真是帅。 请问你用的那只扳手,是什么牌子,哪里买得到? 真管用
好视频学习到了! 求那只torque driver的购买链接 感觉好方便
很棒的知識,感謝。
啊~飆速宅男啊~竟然你都愛看。
每一集都学到新知识、赞👍
之前常為座高問題傷腦筋, 甚至還有調整前後問題自己有試了LeMond 法則和腳跟踩踏板法則後來有去找fitter, 也想說體驗看看專業人士的方式和經驗到最後真的就是騎長程來測試自己的踩踏的舒適度, 以及好不好出力, 來微調高度(像大大說的Fitting是雙向的, 了解自己的過程)
扭力板手感覺好棒!
推扭力板手, 可利呼大大要不要介紹一下
對啊,好小支
很好看!應該是topeak 的Torq stick
好喔,下星期我把我蒐集的幾支來介紹一下:)
@@CLIF 工具控的我之前就想問了! 看到你的幾個不同扭力板手都好可愛!! XD
克難但隨手可得😂
太好了, 非常感谢可利呼大师无私分享!
获益良多,谢谢宝贵的分享~
謝謝您的鼓勵:)
扭力扳手求推荐。。。视频里面那个看上去很不错啊
視頻裡的是 TOPEAK TORQ STICK。我還有蒐集一些不同的,下星期做個短視頻吧:)
先生所言甚是!所有的設定須有一個最高準則,就是《自己騎起來舒適》!最好的設定只有自己知道~
專業 清楚 簡潔!
可以分享下你在视频里用的torque wrench 是什么牌子的吗
你講得真對,我就是那個不服老的中年大叔。車買來沒幾個月,就死命爬坡騎坏一條鍊子。屁屁沒事但荷包就大受傷。
大大說話很感性又易理解,想請教一下,你的扳手神器那裡有得購買,先謝過!
頭香~
謝謝您的支持:)
上星期換了新座墊,忘記考慮座墊厚度變薄,應該調整座桿高度,回家時調高了3mm,老婆覺得我像笨蛋😂,我說:感覺差很多⋯
有沒有考慮做一集通勤、短途休閒、代步選車跟fitting的主題,雖然這主題應該沒什麼好講的😅
請問一下大大😊,您調座椅的工具是什麼牌子的,謝謝您
下次讲crank length吧~!
👍實用
我是用腳跟踩踏板的方式來調整的然後再自己邊騎 變調 調得自己最好發力 最舒服 就基本差不多了😛我覺得呀 我們自己就是Fitter多騎 多研究自己調整 才是對自己最客制化的設定哈哈哈🤣🤣
我同意,對自己很瞭解的人,的確是這樣的,一個車友如果有能力可以體會跟感覺到設定的差別,那真的是自己就是 FITTER。但是有的人是對自己不瞭解的,或者是還很新手,沒有之前的經驗可以對比,這樣的話 FITTER 就可以給他一個感到安心的起點:)
您好!謝謝分享!請問第20秒那個黑色工具,叫甚麼名字?在那裏可以買?謝謝🙇🏼♂️😅
下次能不能解說車頭把高度要調多高
可介紹您影片中的扭力板手嗎?
@@CLIF 謝謝您!
想到一个问题,两跨高要不要拖鞋啊?如果是穿骑行鞋那么高度要不要增加呢?
超棒的講解,感謝哥!!!
謝謝可利呼的講解! 看完影片,終於解惑是座高太高! 最近微調座高,踩滾筒幾天後,開始覺得膝蓋後側痛痛的和腰痠 >"
请问坐垫前后调整,与安装有讲究吗?能分享吗?谢谢
请问您视频中扭力扳手是什么牌子?
我找到了是Topeak TT2587
是的,是 Topeak 牌的 Torq Stick:)
原來我都是用超低座高的阿伯騎法,難怪保持高速這麼耗體力
好用!多謝!
这个扭力扳手非常棒哦
谢谢你们的影片教学
大大讲一期公路车加装休息把的视频吧。
可以提供您所使用的扭力板手型號嗎??
謝謝哥的分享😊😊😊Fitting對騎行者真的非常重要
您好 请问视频刚开始的时候出现的扭力扳手是什么牌子的😊
感谢
可利呼 影片中的那個鈕力板手哪邊可以購得?!
影片中的是 TOPEAK TORQ STICK。我還有蒐集一些不同的,下星期來做一個短影片介紹一下:)
谢谢,真心感谢
Cliff,請問你的脚车是titanium嗎?本人想買MTB titanium,台湾有好品牌介绍嗎?
学了不少 谢谢🙏
可利呼大大,有機會可以做鈦車或不鏽鋼車的議題嗎?按材料來說應該不鏽鋼具有絕對剛性的優勢,但看過很多人說鈦車有更好的剛性和吸震能力。我腦袋裡充滿了矛盾與錯亂一段時間了,加上這類的文章資源其實不太多,還希望您能給予一些看法和意見~感謝
我自己有過碳纖維車,鋁合金車,鈦合金車,還有鋼管車。但是還沒有過不鏽鋼車,有一次差點要買,Cinelli 有出。我很明白的說,碳纖維車有絕對的優勢,在舒適度,重量,剛性,都是絕對優勢。甚至在可以修復機會上面,碳纖維都是優勢。如果您要買最舒適,同時性能最好,同時壞掉可以修復,那絕對是碳纖維車。但是我個人喜歡金屬車,並不是因為金屬車有優勢,單純就是喜歡比較 "復古" 的東西。所以我知道我不用盡力時,都是騎金屬車,但是如果是要一日北高,我是會用碳纖維車的。
@@CLIF我也是喜歡金屬車,所以才略過碳纖車只比較鈦和不鏽鋼~而最大的疑惑是如何又有剛性,又能吸收震動(不知道這是指舒適性嗎?),感覺是矛與盾的組合,有點違反我腦袋的邏輯。這種矛盾組合,碳纖車架最常被大家拿出來舉例~請問您有經驗或看過哪裡,有對於剛性和吸震的原理解釋嗎?小弟才疏,目前沒找到比較好的解釋方法,如果您有相關知識連結處,還希望能指引一下,我再去爬文看看~感謝您的解說~
@@f125383 嗯,其實原理是這樣的,剛性是指車架本身受到左右扭轉的力量時變形的程度,這個部分我有很多次實際看過機械測試 (其實不需要機械也可以測試,但是這邊就不提了,免得大家去店裡試,造成車店的麻煩...),在這個部分碳纖維車是遠遠比金屬車剛性強的,原因就是製造方式上面,車架五通部分可以做很強。至於舒適性上面,碳纖維本身因為含著樹脂,它本身的吸震能力就是比任何金屬都要好的。加上它在管型的設計上,可以自由的做成左右不能扭動,但是可以上下彎曲,舒適程度非常的優秀。所以碳纖維車可以做到 2 項都同時存在。金屬車只能 2 者選擇 1 項,剛性很強但是很不舒適 (我的就是這樣),或是很舒適,但是像麵條 (通常復古車就是這樣)。我有很多金屬車,因為我覺得金屬車很有情懷。只有 1 台碳纖維車,像是我知道要跟比我能力高的車友騎的時候,或是要騎很遠的時候,我會用碳纖維車:)
請問測量的時候是赤腳就好了嗎?
請問可利乎哥,您影片中的扭力扳手品牌⋯感覺好棒喔!
吸管也太方便啦
如果跨高都是裸脚測量的,那鞋底厚度不需要考量嗎?不同厚度的鞋不用調整高度嗎?
這提醒讓專家們驚呆了
专家也就是随便搞一搞……不要太认真……
麻烦问下您用的扭力扳手是什么牌子型号吗
終於看到我要的了!!感恩
座高設定 跨高膝關節夾角30度
有空可以拍您使用登山車卡踏跟公路車卡踏的對比嗎?最近也很想換成登山車的spd系統!非常感謝您
可以請問腳踏車架(bike stand? bike rack?)的品牌和型號嗎? 感謝!
可以,是 INTREPID 牌的直立式停車架:)
@@CLIF 感謝!想找類似的很久了,也謝謝你的影片教學:)
車友去某YT知名FITTER調整完之後騎起來屁股還真的是左右晃得很厲害= =
我猜是很「舒」服的那個Fitter齁?
请问男人骑公路车时上半身前倾的姿势对前列腺不友好的问题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以前聽人家說的是一種方法,就是坐高齊腰就是最佳的設定,可以參考
光踏板柄長度就很多種版本了,所以齊腰法不準。
1:48 真的頂到了
我就是花了錢做Fitting後,騎一騎又調回來的人~
大大說的讓我很有感,最近才開始騎,一開始從低開始騎大腿容易酸使不上力,慢慢往上調覺得越來越輕鬆,調到過高時身體擺動變大,該邊更容易摩擦到椅墊而不舒服,所以再降回來,多試幾次就能感受到,所以很認同大大說的,自己的身體自己最清楚
我跟你不一樣
坐墊往上調可能腳很輕鬆,問題是腳要放下來可能變成無法安全站穩
座位的高度如果是準確正常的話,停紅綠燈的時候是不可能把腳平放在路面上的,屁股一定要離開坐墊腳才可能平放。
華人當中最優的自行車主播👍🏻
我是長期將MTB掛在騎乘台在家練習減重,但真的不習慣Holmes法膝蓋成25~35度這個角度的設定,感覺發力時膝蓋承受壓力真的很大,而且還絕大部份靠大腿肌肉發力很難借助身子慣性和重量助力,大腿肌群無法完全伸展又增加疲勞積累(以坐姿騎乘而言),踩個15分鐘下地基本上是差點不能走路樣子(cadance約70rpm,騎乘台有負荷)。我一向都是習慣很接近完全伸直的狀況,只要膝關節不超伸就可以。不論從耐久性(可踩約60分鐘/節,共3節)還是踏頻(約75rpm)也比Holmes方法的設定明顯來得強悍。
這集好多小野田!!XD~我這個初階的自行車愛好者覺得一開始的坐高調整是很必要的!!但實際真的適合"當下"的自己只能自己慢慢微調!!~我也是用這些簡易的黃金法則找自己舒服的高度不停地調整!!~
希望可以拍一集關於如何選擇適合自己車架尺寸的經驗談,再次感謝可利呼大大的分享。
微調的邏輯才是最重要的,感謝可利呼
最好的還是要去做fitting,成年人的數據基本可以用很久,价格跟整车价格比其实很小了,一个正确的设定可以让人骑车更舒服。在現在還法等比賽爬坡越來越多,現在的pro的座高比以前要矮一些了。
有學習到哦,我都是交給車店幫我調。就光聽這幾種法則,除了量角度那個,我覺得109可能比較“科學”,畢竟每個人的車的曲柄都可能不一樣長
座位除了能上下挑剔,还能前后调。能否讲解一下前后调有什么讲究呢?
謝謝可大大 看了你好多影片。覺得這部旁白很有感覺
我都是用第四種方式
調高整過後騎車體驗好很多!
膝蓋也不太會痛
關鍵就在出力踩到低膝蓋夾角微彎時,膝蓋後方大腿肌不要有拉伸的程度,也就是在25~35之間,要根據肌肉狀況調整,所以是要穿上車褲跟卡鞋後才找得出來
騎U-BIKE或健身房的單車或景區租車,都是用""踏板腳跟法"'來試坐墊高,
很快速很好用,保留膝蓋微微彎曲的空間更剛好。
椅墊厚度寬度,角度,曲柄長度,卡鞋厚度,卡踏厚度,登山車,公路車,計時車,長短腳....影響坐高的因素太多,但只要能有效利用身體的肌肉不造成運動傷害,就是最適合的你的設定
Fitting就是用各種傳感器去測量是否在該設定之下有效利用肌肉,但多數人只是想騎著舒服,是否高效率使用肌肉也不是如此重要
競速、健身、移動,這三種需求都是不一樣的就是...
我76很喜歡爬坡,70歲時有去爬武嶺。
坐墊的設定是很重要,用109 method方法先抓初設高度,再帶六角板手邊骑邊做微調,如果車褲有一邊容易磨破,那坐墊位勢一定有問题「沒有歸正」,只有一點點偏掉,車褲很贵的可能騎一陣子就GG了
说的太对了,只有自己知道是否适合自己。就用最舒服且最容易输出的设定,等维度上去了,人车合一的时候,自己就会根据新的输出要求更新设定
享受騎乘自行車的樂趣最重要.
謝謝
説話的節奏很棒
学习到啦,谢谢!
我一直用脚后跟测量法,对我也够用。
我个人其实觉得上管长度对我的影响是超过座高的,换把立,加减垫圈一点点我都会感觉跟换了车一样(还有车把形状)。
我都把坐墊調到側面骨盆凸起來那一塊我覺得蠻舒適的
這影片看了好多回,坐高更是調更多回 😂 來來回回調整後對照之下,109 法則是剛好自己適合的高度,也發現其實除了坐高,卡鞋 cleat 位置也是重點,搭配不好自己的腳就會感受到不適,真的是環環相扣,當然還有 saddle set back 也是會影響
其實調整高低的同時,前後也要調整。因為座管並不是垂直地面而是斜向後方。
當拉高時,坐墊也同時離龍頭更遠(雖然只有一點點),反之亦然。
福爾摩斯法則也是網路上蠻多人使用的方法且真的很科學,我第一次去腳踏車店買公路車(不是一般騎車用戶喔),他就有幫我算胯下高度,但其實我認為車店會量你胯下高度的"主因"不是調整座墊高
而是最初步的幫你篩選車架大小!!!
要知道坐墊高度的調整寬容度是很大的,除非你買的是那種一體式坐管幾乎不能調整,不然通常牽新車都會有一陣子調座高的時期,但是呢當你因為各種原因讓你買了不合身的車架時那就很麻煩了!!
最近才有一個某實況台的觀眾在DC抱怨他新買的座墊換上公路車後把座墊移動到最前面結果屁股還是坐不滿的問題,我看了看照片覺得也沒什麼問題,況且他椅墊高度居然比龍頭低了2-3公分
一問之下才知道他身高只有160CM不到,也就是說我看他照片以為M號車架在他的軀幹來說太大了,這就是典型的去車店買車店家連量跨高都沒有量就隨便賣了車子,但實際上是不合身的,這種唯有把車架換掉才有解,真的是很不負責任的店家呀...
而Fitting我覺得是很必要的,它用各種科學的方法讓你理解你的肌群運作,當然自己也可以跳過fitting省個幾千元,但是不正常的姿勢跟習慣你一開始會覺得沒啥疼痛阿也不是不能騎,一當騎久了原本沒有的毛病還真的就被你給"練"出來了,很多人之所以會做了fitting後又換回自己習慣的可能有兩個,一個是fitting不專業亂弄一通,另一種可能就是你原本的習慣所導致,糾正正確的發力會改變原本肌群的慣性,以至於產生了適應期,這是因為原本沒用到的肌群突然運做了,開始產生乳酸甚至疼痛,你以為這是姿勢不良其實正是導正錯誤,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正確"的騎姿而只是想要"舒服",這兩種有根本上的差異。
其實不管說坐墊高還低,有一個很科學的指數能夠評斷那就是踩踏順暢度以及有效力矩,踩踏順暢度是計算曲柄轉動一圈後,其平均功率與最大功率之間相差多少的百分比,數值越高,代表一整圈的功率越平均,有效扭力 = (正功率+負功率)÷正功率×100%。
但畢竟人的雙腿都有重量,因此有效力矩理論上是不可能達到100%的,除非人在外太空無重力騎車(笑),而踩踏順暢度就是調整座高讓自己腿部可以均衡發力的指標,關係到的是腿部各類肌群
不過這要有曲柄功率計就是了,我剛好有所以碼表上都能看到自己的踩踏順暢程度如何,來適時的調整設定達到均衡肌群,其實這就是fitting
光看有效力矩就能知道雙腿在轉動一圈當中發力是否達到高效率,當然不正確的騎姿也可以辦到"想盡辦法順暢",只是就會耗費非常多力量,有一種在腳踏車上健身的感覺,一分前進力,九分空轉
因此這是以自己騎起來舒服為目標下做調整。
其實很多老人之所以坐墊低最最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他們怕摔車,再怎麼說正確的坐高設定意味著必須墊腳尖才能停車穩住,而腳跟可以平放在地上的停車座高絕對是過低的(因為腳踏板不可能低於地面),他們選擇更安全而被迫接受更費力的踩踏設定,也算是一種妥協了吧
像我們這種懂得用人行道高低差放腳、還能上卡脫卡隨意自如的人,也是真的愛好者了
是的,建議客人適合的尺寸是車店最最重要的一個責任,推薦錯的話,車店名譽掃地。業界有名言:不能欺騙菜的車友,因為他只是現在菜,等他不菜等時候就知道你之前欺騙他了!把尺寸錯的車架買給客人,就是一種遲早會出包的事情 >.
可以看在我扭力板手用跟你同一支的份上,敲碗有關內外八卡鞋設定講解..(走路姿勢跟騎車姿勢好像是兩回事)感恩。
想知道卡鞋扣片如何調整!
方便告知這扭力板手在哪可以購買嗎??
@@johnchang2141 我是在我買車的門市買的,網路上打topeak扭力板手也找的到,每次使用完記得歸零可以延長使用時間,網路買的話沒人跟你說。
量角器復刻法~高招!
弱弱的問一下扭力板手是用哪個牌子?
可以講鎖片位置怎麼調嗎
這鈦車太美了❤
great video, Cliff perhaps you can upload more on such video like pedal and handle etc. keep em coming
您的講解清楚明瞭
對新手的幫助很大
感恩❤
我是fitting專家 通常一次收費10塊錢新台幣 我免費告訴你怎麼做fitting 坐到坐墊上 腳下去踩到底 腳稍微彎彎就是一百分了
😄
你的理論平靚正,實在同臺灣舒米家比,你忠誠踏實好太多了。
想了解
要不下次來聊聊 105、Ultegra 和 dura-ace 有什麼差別
主要就是變速順暢度 重量和價格的分別105最重 dura ace最輕 ultegra 中間 順暢度方面要給分數的話 105是6分 ultegra 是8.5-9分 dura ace自然是10分了(個人感覺)換句話說就是完全沒要求能踩就好 105就可以 一般業餘踩又想手感順點就ultegra 要去比賽/重度爬坡要減輕重量(其實只有一點點)就dura ace吧
受益良多
淺顯易懂~ 請問跨高需要穿鞋子再去量測嗎 ?
通常是沒穿鞋來量跨高,而量角度的時候是要穿鞋的。
现在终于明白什么高度是最合适自己的! 谢谢咯~~
太棒了 我剛好要調坐高
還有 飆速宅男欸
第四種 簡單易懂~
大大能不能分享一下torque wrench的鏈接?
坐墊太低變騎哈雷😂😂
真實用
哇塞。 真棒。 真是帅。 请问你用的那只扳手,是什么牌子,哪里买得到? 真管用
好视频学习到了! 求那只torque driver的购买链接 感觉好方便
很棒的知識,感謝。
啊~飆速宅男啊~
竟然你都愛看。
每一集都学到新知识、赞👍
之前常為座高問題傷腦筋, 甚至還有調整前後問題
自己有試了LeMond 法則和腳跟踩踏板法則
後來有去找fitter, 也想說體驗看看專業人士的方式和經驗
到最後真的就是騎長程來測試自己的踩踏的舒適度, 以及好不好出力, 來微調高度(像大大說的Fitting是雙向的, 了解自己的過程)
扭力板手感覺好棒!
推扭力板手, 可利呼大大要不要介紹一下
對啊,好小支
很好看!應該是topeak 的Torq stick
好喔,下星期我把我蒐集的幾支來介紹一下:)
@@CLIF 工具控的我之前就想問了!
看到你的幾個不同扭力板手都好可愛!! XD
克難但隨手可得😂
太好了, 非常感谢可利呼大师无私分享!
获益良多,谢谢宝贵的分享~
謝謝您的鼓勵:)
扭力扳手求推荐。。。视频里面那个看上去很不错啊
視頻裡的是 TOPEAK TORQ STICK。我還有蒐集一些不同的,下星期做個短視頻吧:)
先生所言甚是!所有的設定須有一個最高準則,就是《自己騎起來舒適》!最好的設定只有自己知道~
專業 清楚 簡潔!
可以分享下你在视频里用的torque wrench 是什么牌子的吗
你講得真對,我就是那個不服老的中年大叔。車買來沒幾個月,就死命爬坡騎坏一條鍊子。屁屁沒事但荷包就大受傷。
大大說話很感性又易理解,想請教一下,你的扳手神器那裡有得購買,先謝過!
頭香~
謝謝您的支持:)
上星期換了新座墊,忘記考慮座墊厚度變薄,
應該調整座桿高度,回家時調高了3mm,
老婆覺得我像笨蛋😂,我說:感覺差很多⋯
有沒有考慮做一集通勤、短途休閒、代步選車跟fitting的主題,雖然這主題應該沒什麼好講的😅
請問一下大大😊,您調座椅的工具是什麼牌子的,謝謝您
下次讲crank length吧~!
👍
實用
我是用腳跟踩踏板的方式來調整的
然後再自己邊騎 變調 調得自己最好發力 最舒服 就基本差不多了😛
我覺得呀 我們自己就是Fitter
多騎 多研究
自己調整 才是對自己最客制化的設定
哈哈哈🤣🤣
我同意,對自己很瞭解的人,的確是這樣的,一個車友如果有能力可以體會跟感覺到設定的差別,那真的是自己就是 FITTER。但是有的人是對自己不瞭解的,或者是還很新手,沒有之前的經驗可以對比,這樣的話 FITTER 就可以給他一個感到安心的起點:)
您好!謝謝分享!請問第20秒那個黑色工具,叫甚麼名字?在那裏可以買?謝謝🙇🏼♂️😅
下次能不能解說車頭把高度要調多高
可介紹您影片中的扭力板手嗎?
視頻裡的是 TOPEAK TORQ STICK。我還有蒐集一些不同的,下星期做個短視頻吧:)
@@CLIF 謝謝您!
想到一个问题,两跨高要不要拖鞋啊?如果是穿骑行鞋那么高度要不要增加呢?
超棒的講解,感謝哥!!!
謝謝可利呼的講解! 看完影片,終於解惑是座高太高!
最近微調座高,踩滾筒幾天後,開始覺得膝蓋後側痛痛的和腰痠 >"
请问坐垫前后调整,与安装有讲究吗?能分享吗?谢谢
请问您视频中扭力扳手是什么牌子?
我找到了是Topeak TT2587
是的,是 Topeak 牌的 Torq Stick:)
原來我都是用超低座高的阿伯騎法,難怪保持高速這麼耗體力
好用!多謝!
这个扭力扳手非常棒哦
谢谢你们的影片教学
大大讲一期公路车加装休息把的视频吧。
可以提供您所使用的扭力板手型號嗎??
謝謝哥的分享😊😊😊
Fitting對騎行者真的非常重要
您好 请问视频刚开始的时候出现的扭力扳手是什么牌子的😊
感谢
可利呼 影片中的那個鈕力板手哪邊可以購得?!
影片中的是 TOPEAK TORQ STICK。我還有蒐集一些不同的,下星期來做一個短影片介紹一下:)
谢谢,真心感谢
Cliff,請問你的脚车是titanium嗎?本人想買MTB titanium,台湾有好品牌介绍嗎?
学了不少 谢谢🙏
可利呼大大,有機會可以做鈦車或不鏽鋼車的議題嗎?按材料來說應該不鏽鋼具有絕對剛性的優勢,但看過很多人說鈦車有更好的剛性和吸震能力。我腦袋裡充滿了矛盾與錯亂一段時間了,加上這類的文章資源其實不太多,還希望您能給予一些看法和意見~感謝
我自己有過碳纖維車,鋁合金車,鈦合金車,還有鋼管車。但是還沒有過不鏽鋼車,有一次差點要買,Cinelli 有出。
我很明白的說,碳纖維車有絕對的優勢,在舒適度,重量,剛性,都是絕對優勢。甚至在可以修復機會上面,碳纖維都是優勢。如果您要買最舒適,同時性能最好,同時壞掉可以修復,那絕對是碳纖維車。
但是我個人喜歡金屬車,並不是因為金屬車有優勢,單純就是喜歡比較 "復古" 的東西。所以我知道我不用盡力時,都是騎金屬車,但是如果是要一日北高,我是會用碳纖維車的。
@@CLIF我也是喜歡金屬車,所以才略過碳纖車只比較鈦和不鏽鋼~而最大的疑惑是如何又有剛性,又能吸收震動(不知道這是指舒適性嗎?),感覺是矛與盾的組合,有點違反我腦袋的邏輯。這種矛盾組合,碳纖車架最常被大家拿出來舉例~請問您有經驗或看過哪裡,有對於剛性和吸震的原理解釋嗎?小弟才疏,目前沒找到比較好的解釋方法,如果您有相關知識連結處,還希望能指引一下,我再去爬文看看~感謝您的解說~
@@f125383 嗯,其實原理是這樣的,剛性是指車架本身受到左右扭轉的力量時變形的程度,這個部分我有很多次實際看過機械測試 (其實不需要機械也可以測試,但是這邊就不提了,免得大家去店裡試,造成車店的麻煩...),在這個部分碳纖維車是遠遠比金屬車剛性強的,原因就是製造方式上面,車架五通部分可以做很強。
至於舒適性上面,碳纖維本身因為含著樹脂,它本身的吸震能力就是比任何金屬都要好的。加上它在管型的設計上,可以自由的做成左右不能扭動,但是可以上下彎曲,舒適程度非常的優秀。所以碳纖維車可以做到 2 項都同時存在。
金屬車只能 2 者選擇 1 項,剛性很強但是很不舒適 (我的就是這樣),或是很舒適,但是像麵條 (通常復古車就是這樣)。
我有很多金屬車,因為我覺得金屬車很有情懷。只有 1 台碳纖維車,像是我知道要跟比我能力高的車友騎的時候,或是要騎很遠的時候,我會用碳纖維車:)
請問測量的時候是赤腳就好了嗎?
請問可利乎哥,您影片中的扭力扳手品牌⋯感覺好棒喔!
吸管也太方便啦
如果跨高都是裸脚測量的,那鞋底厚度不需要考量嗎?不同厚度的鞋不用調整高度嗎?
這提醒讓專家們驚呆了
专家也就是随便搞一搞……不要太认真……
麻烦问下您用的扭力扳手是什么牌子型号吗
終於看到我要的了!!感恩
座高設定 跨高
膝關節夾角30度
有空可以拍您使用登山車卡踏跟公路車卡踏的對比嗎?最近也很想換成登山車的spd系統!
非常感謝您
可以請問腳踏車架(bike stand? bike rack?)的品牌和型號嗎? 感謝!
可以,是 INTREPID 牌的直立式停車架:)
@@CLIF 感謝!想找類似的很久了,也謝謝你的影片教學:)
車友去某YT知名FITTER調整完之後騎起來屁股還真的是左右晃得很厲害= =
我猜是很「舒」服的那個Fitter齁?
请问男人骑公路车时上半身前倾的姿势对前列腺不友好的问题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以前聽人家說的是一種方法,就是坐高齊腰就是最佳的設定,可以參考
光踏板柄長度就很多種版本了,所以齊腰法不準。
1:48 真的頂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