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人都聽不懂菜瓜布?來台才學到的簡單用詞!台灣人傻爆眼!【手癢計劃】Ft. @超強系列SuperAwesome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7 ก.พ. 2025
- 記得Follow我的IG和按讚FB喔❤️
▶︎IG :soya_plan | / soya_plan
▶︎FB:手癢計劃 | / soyalpaca
▶︎YT:Soya手癢計劃 | goo.gl/h2yXoo
※按讚!
※分享!
※訂閱!
(記得開小鈴鐺,求你啦!)
---------------------
來看看Soya的其他熱門影片:
◼︎來看看Soya跟青梅竹馬談戀愛!
• 認識20年終於交往了!青梅竹馬變情人!家人可...
◼︎Soya教你怎麼變台灣人!
• 台灣人原來那麼懶 ? ! 馬來西亞人教你10...
---------------------
合作邀約: soya@capsuleinc.cc
會車的會是交會的意思,是指兩輛車擦身而過但不接觸碰撞的狀態。
一般是用於狹窄道路上對向來車,兩方行駛到同個地點,互相減慢車速、注意車輛間距而互相通過的狀態。
補充:火車也可使用。
就是"car meeting"lah
哈哈哈malaysia直接:欸欸 对面有车 有车😂
Soya 你好啊 我是Malaysia西马人 那个福利社在Malaysia西马的小學是叫贩卖部 在國中是Koperasi😂😂
对!!
Koperasi :D
对对对!!
对对对!国中就叫koperasi
YES
‘有車!’ 那part笑死我!!!😂😂😂😂
我也是😂😂
不過我們都這麼說的不是嗎🤣
@@小老师-b1n 對對😆但是看soya講到有點心虛 戳中我的笑點🤣🤣
确实是, walao...有车
有车! 我退后还是你退后
在台灣從以前就叫福利社不只是因為東西賣得比較便宜,而且那個店每年賺的錢會發給全校的師生。我國小到國中,都有領到過,也就是說全校師生都是股東的概念。所以福利社設立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幫全校學生謀取福利的,所以叫福利社。
自己的經驗,要入股才有。
印象中,國中小是班會上收"股費"。
高中是印在註冊費單子上,可勾選要不要繳。
@@RaymondTHYoung 年代久遠 我也忘了要不要繳股費 但印象中都是每學期賺錢的
可是我女兒學校反而是要付錢給福利社欸
@@吳佩容-y1z 可問一下學校你們繳的錢那筆錢是做什麼用?
@@fanliu8654 那筆錢支撐他們學校的福利社開銷 因為福利社東西太便宜會賠錢
會車=》香港叫「對頭車」
菜瓜布=》香港叫「洗碗海棉」,有綠色硬硬的便叫「百潔布」😆
沙拉脱😆=》香港叫「洗潔精」
沙拉=》香港叫「沙律」,是由英文翻譯過來😊
福利社=》香港叫「飯堂」、「小食部」、
“tuck shop”, “canteen”.....😋
sponge或则 “喂 那个洗碗的leh?” XDD
海绵咯,洗碗的叻,哈哈用着菜瓜布还是不懂叫菜瓜布😂
+1
Span
青布?
在我家叫 海綿 還有 "青色的那邊" xD
phew鬆一口氣...
我還以為大家可以在下面留言
「我們這邊都會叫菜瓜布耶」
看完你們的留言我就放心了....
啊對 很多人問 所以沙拉脫是什麼
是洗碗精喔!!!
(大家還有什麼用詞來台灣才學會的 可以偷偷跟我說嗎)
馬來西亞還有販賣部
豆豆貼!!我們叫的glue tape😂 昨天朋友說要用痘痘貼來黏禮物紙 我??? 後來才知道她說的是glue tape
不会特别叫菜瓜布 但是知道菜瓜布是什么 而且家里以前还喜欢用真的菜瓜来刷碗 就会特别叫那个东西菜瓜
我家这边叫青丝布诶,就不懂其他人是不是也这样。我是砂拉越人哦!
@@ivonyong7778 豆豆貼其實是一款產品的名字XD
它跟一般外型很像立可帶(修正帶)的那種雙面膠不一樣的是,
它滾出來並不是一條帶狀的膠,
而是一顆一顆有顏色的小圓點「排」成帶狀,
也因為帶子的寬度不同,有粉紅、青綠、深藍三種(?)顏色
就是因為它是一粒一粒的樣子,所以才叫豆豆貼
在馬來西亞來回的正式用法應該是“往返”
对对对 新闻都会说往返新马两地的马劳
在台灣新聞也是說往返XD
來回只是比較口語的說法(台灣人比較常講這個)
往返是比較正式的說法
但如果是說通勤的話,是指每天搭乘交通工具火車公車之類,從住家到學校上下課或公司上下班往返
Haha, 对... 口语就是会说:'来回'
Exp:我今天outstation, 但一天来回哦..
通勤是上下班或上下學的固定往返,相對於住宿(校園或員工宿舍)的一種說法
Commute. 😀
小时候听罗大佑童年唱“福利社里面什么都有“,我还以为他住孤儿院
🤣🤣🤣
笑死😂😂😂😂
哈哈哈哈
我也是欸...就没看到任何MV画面的时候,就想到一群孤儿,在一个福利社的地方,然后没有任何钱买东西....我还以为很正常🤣
直到后来才知道原来要表达的是 贩卖部......
+1
福利社 在马来西亚我的小学好像叫贩卖部 中学的叫koperasi 😂
跟我一样~哈哈哈
我的小学在kampung,没有贩卖部这个东西,哈哈不过学校对面有一个杂货店有卖文具的
独中也是叫贩卖部
@@annieing613 我小學學校校長室有賣學校的簿子和作業簿算販賣部嗎?
对对对,我觉得soya应该是忘记了吧😂
Soya好害羞喔,都公開好幾個月了,親密的畫面還把畫面調亮😂
為了單身狗著想的小貼心(?)
我去台湾时,买东西,或者问路之后答谢说:谢谢,台湾人都回答:不会。第一次听见这样的回答,感觉好舒服,感觉又学到一个新词汇。
其實在台灣還有另一種菜瓜布
(真正的菜瓜布
是絲瓜完全曬乾去除子後得到的
所以是一整條可以分割
我家就是用那種
好用喔😂😂
沙拉脫笑死我了🤣 雖然從小都在講覺得沒什麼,但講一講了教官那個,就覺得超好笑 哈哈哈
前幾天剛跟馬來西亞朋友解釋「開天窗」、「切西瓜」的意思🤣 才知道原來是台灣詞彙🤣
幫頂上去,哈哈
這個真的台灣詞彙!自己是台灣人第一次聽到的時候也滿頭問號XD
解釋一下嗎 哈哈哈哈 馬來西亞人在此!
切西瓜是啥意思。切西瓜在马来西亚好像也是跑操然后有些人就走捷径啊,我们都会说他切西瓜hh
@@kyoul2682 台灣也是一樣,第一次聽到就是小學體育課的時候
@@a8385tw 那個「開天窗」是啥吖?
1. 通勤好像有一部分人都会懂,可是极少用~ 英文的 "Commuting" 会更常用
2. 会车一般我们好像是都说 “超车”(马来西亚 slang 都说 “割车”),之前有被中国同学取笑
3. 福利社应该指的就是我们的 “Koperasi”,中文应该就是贩卖部,一般售卖文具类、一部分学校会有小零食贩卖
我们家叫菜瓜布:“洗碗的”🤣
话说我小学和中学(都是华校)的贩卖部(福利社)都是卖簿子。。。然后Form 6(中六,同高三)去的英校就有koperasi,卖的东西也多样化,下课时间那边的人潮是仅次食堂🤣
菜瓜布我们家也是叫洗碗的🤣🤣🤣
對對 洗碗的🤣🤣
@@镜音铃-p1p 😆😆
@@yeeearn5396 哈哈哈哈 马来西亚就是这样,不知道名字的就是直接叫“什么什么的”😆😆
真的,我家也是叫洗碗的哈哈🤣
沙拉脫就是洗碗精的意思
來啦~~soya你podcast那個小孩的哭聲是咋回事XD
贩卖部 在马来西亚很常见pun 然后我发现蛮多台湾人会用"用"这个字表达马来西亚我们说的"弄"😂😂 例如马来西亚人通常会讲,你zmk弄我,很痒诶。然后台湾人会讲你不要用我,很痒诶。阿哈哈哈哈哈 好像没了👀
來到台灣一開始聽到還不懂到底要我用什麼🤣
啊啊啊啊啊!好下集來拍哈哈!
弄变用真的超怪,“今天去用头发用指甲“,感觉话没说完,是要用来干嘛😂😂
對! 他們很喜歡說 "用"頭髮
我們說 "弄"頭髮
还有“不行“,我们这里都说:不可以XXX,台湾:不行XXX😂
第二..............吧?
昨晚又夢到soya了,這次還有超強,是我發過的夢最最最喜歡的夢,我睡到了兩點
這一集兩個人的狀態都很好,很放鬆,下班通勤時間看也太合適了吧🤣
台湾用词真的不懂啊哈哈哈
菜瓜布我都叫洗碗的那个🤣🤣
馬來西亞有絲瓜這種農作物嗎?
絲瓜的閩南語/台語/福建話稱為菜瓜。
在塑膠百潔布(綠色一片用來洗碗那種)發明前,就是用風乾的老絲瓜纖維來洗碗。
所以百潔布在台灣就跟著絲瓜纖維的名稱,稱為菜瓜布。
@@RaymondTHYoung 噢噢噢,谢谢科普
香港人叫百潔布
我都是叫那个海绵勒跑去哪里了
@@RaymondTHYoung 马来西亚有丝瓜哦,只是很少人种,难打理,我也叫海绵xd
以前人會將絲瓜曬乾後把裡面的粗纖維拿出來清洗碗盤家具,絲瓜台語又稱菜瓜,所以那個東西統稱菜瓜布,而綠色的纖維及用途大致相同,所以也稱菜瓜布,海綿+菜瓜布是後期才複合在一起的產物
菜瓜布是源自台語 chhài-koe-pò͘
菜瓜(aka絲瓜)曬乾可以拿來洗碗 所以洗碗的布都被稱為菜瓜布惹
其實主要是過熟(?
只剩纖維這樣,當然就很乾了@@!
百潔布、碗布…
Soya講:「有車!」;我講:「睇車2呀…」💫🤟🏻💫🤣
"菜瓜布"名稱的用法,是因為歲月變遷的因素所致.
最早期農業時代,洗碗盤用的是自家種的絲瓜,故意不摘,讓絲瓜太熟老化後成為一團絲狀物,用它來清潔碗盤餐具.(或用來洗澡去角質)
後來進入工業時代後,開始有人採用工業原料模仿原始絲瓜布的方式 ,製造出人工製絲瓜布(綠色的那片),於是沿用早期自然曬乾的"絲瓜布"名稱.
到了近期年代,商品又改良成人工絲瓜布與海綿結合的清潔新商品,又繼續以絲瓜布的名稱來統稱. ^^
我是Selangor的~
这些是我用的:
通勤=每天来回(跟Soya一样 xD
会车=有车(真的跟Soya一样的反应 xDDD
福利部= 小学叫贩卖部,中学(独中)也叫贩卖部
菜瓜布=青色洗碗的 xDD,不然就叫青布(超直接,哈哈)
from大陆粉丝:通勤可以理解,但是好像用的没有很多。会车:完全生词。菜瓜布:大陆有叫丝瓜布的。福利社:也是听罗大佑的歌第一次知道,我们那边叫”小铺“,我男朋友家那边叫”小卖店“。沙拉托 这个太台了
同大陆,但完全不知道通勤的意思,就好像见过这个词但是不知道意思,直到他说韩语我才明白用法哈哈哈
因為絲瓜的台語唸 chhài-koe 布的台語唸 bo, 所以台灣就叫成菜瓜布了
@@-CxrZwRKrCjdlnsUsxA_EQ 原来如此
Mint SugaCream 通勤这个词书面用法有的,但是应该是日文汉字直接拿来用了
Soya~終於出影片了 超喜歡你和超強的影片啦!❤️❤️
不好意思!~沙拉脫的日文打錯了~
サラット(O)
サラシト(X)
福利社 詞語解釋 學校或機關團體中為員工福利而設置消費或供銷部門。
會車 相向行駛的車輛或列車交錯通過同一地點。在單線鐵路上,兩列車會車時,一般由先到站的列車停車等候,待對方駛來的列車到達,然后開出。俗稱交車、錯車。
(兩車交會行進)
菜瓜布 指的原本是早期絲瓜曬乾後的產物 (現在改良用的綠色部分也叫菜瓜布 只是黃色海綿部分是後來加上去的)
講真的 還真的不知道為何沙拉脫要叫這個名詞
長知識了😂
但soya真的講出的詞我完全沒有預料到說
會叫菜瓜布,是因為以前拿來刷碗的,是用絲瓜曬乾後剩下的纖維,現代就用人工纖維做出相似又有清潔力的綠綠菜瓜布。
“會車”通常是在事後描述過程用的,在兩車相遇的當下大多還是講“有車”,不會說我們在“會車”。
少說了菜瓜布原來是指乾燥的老絲瓜纖維,早期台灣都是用天然的菜瓜布來清潔碗盤鍋具,後來3M Scotch-Brite生產的專利清潔用品 scouring pad 跟天然的菜瓜布類似,在台灣就直接使用菜瓜布這個名字,一般人如果吃到纖維很粗、難以下嚥的青菜時,也會說好像吃到菜瓜布
通勤蠻好理解的 我覺得我們比較常用commute.. 通勤太正式 說出來很彆扭😂
菜瓜布 我家裡除了sponge 也會說scrub/scotch brite😂 秉持大馬人一貫作風,不知道叫什麼就直接把品牌搬出來 😂😂 真正的菜瓜布我家裡叫loofa 通常出現在浴室多過廚房😂😂
我真的喜歡看台灣和馬來西亞的華語差異系列影片。我是日本人。日語的「通勤」是上班的意思。
菜瓜布在我家叫“青布”😂😂
那个青色洗碗的在那里!!!??
青布+1
+1
青布+1
我家也叫青布
【菜瓜】絲瓜的台語
以前用乾的絲瓜,
去掉外皮
剩下絲瓜絡洗碗(現在坊間還有,只是量比較少)
通稱【菜瓜布】
但純植物製量不足供應
又發明像絲瓜纖維這種用來洗碗
材質,用來洗碗,
繼續沿用菜瓜布這個名字
早期的菜瓜布真的是「菜瓜」曬乾而成的
我们叫丝瓜
@@chanps2749 菜瓜是絲瓜的台語
@@amy092910@. @ 是meh???
菜瓜是閔南語(福建話)。
台灣的老一輩說菜瓜布,
真的是老的絲瓜曬乾做的。
延用至今,海綿做的,
一樣叫菜瓜布。
@@chanps2749
是! 絲瓜的閩南語/台語稱為菜瓜。
我家有種絲瓜,有的過熟已經不好吃的就不拔留在棚架上。 等曬乾、風乾後皮打碎、種仔拿掉,剩纖維來洗刷東西。
會車,大概意思是說,在單行路上遇到對像來車,最早應該是台鐵在使用的話術,之前慢車開到一半如果遇到快車都會先停讓快車先行經過,所以會車比較像是在形容一種狀態、狀況,比較不是動詞的用法
菜瓜布我小学就懂了哈哈哈哈 因为我家叫洗东西的青布 然后我把它写进作文然后被全班笑 所以我去找了正确名称🤣🤣🤣 心酸历史
哈哈 好可愛
會車解釋成會面的類似詞會不會比較會理解 (供三小
福利社就是因為以前這種對內部的機構會有一點優惠(至少比外面便宜)所以叫福利社,
像是早期的軍公教聯合福利中心以及使用類似名稱的全民聯合福利中心(就是全聯啦)。
除了福利社以外也有另一種叫合作社(機構跟經營者合作經營的意思),後來都變成超商進駐居多了。
沙拉脫這個除了音譯以外,字面意思就是「沙拉油脫離」,
也就是用來清潔食用油漬的意思,所以才會這樣翻。
過馬路的時,也會講有車,香港人表示很多我都不懂,有些是有聽過啦!
會車第一次聽,通勤第次
菜瓜布香港叫百潔布
其他有些看其他影片有聽過!
來~福利社一開始跟學校內商店沒有關係!福利社一開始是給台灣軍公教職業的人買東西的地方!通常裡面的商品都會比外面便宜一點點!那這個福利只有擁有軍公教執照的人可以去或是他們直系親屬~那因為家裡有人在當兵啊或是是公職或是老師~沒錯以前的老師算是公職喔!!都可以有這樣的福利!!! 所以叫做福利社!!一般人沒有證的不能進去買~
菜瓜布就叫海绵or“洗碗的”XDDD
海綿跟菜瓜布不一樣唷!
福利社是贩卖部啦😂(Malaysian
或者叫koperasi
@@xlee7895 ya中学是叫koperasi
Koperasi 合作社
華小叫販賣部沒錯🤣
我們通常叫福利社 合作社🇹🇼
多拍一点!!喜欢你们!
再看一次還是好好笑,沙拉拖是老一輩才會講的😆
台灣用詞我都唔明😅但睇咗這片了解多一點🤣🤣👍👏
之前看低清的影片中 奧客那集 賣魚哥提及commission 這個詞 其實在台灣談生意或業務中 也滿常用這個字 只是是用日文發音 跟英文發音蠻接近的
菜瓜布 是因為以前是 絲瓜絡(菜瓜布),纖維化和曬乾的絲瓜。另外,菜瓜布不一定有海綿,有沒有海綿部分,全藍色...
我只看過綠色跟褚色的,還有偏淡褐色,沒看到藍色的,很怪吧。
以前的菜瓜布 是由 菜瓜曬乾取出菜瓜籽 再剪成適合大小 去洗碗盤的
学校还有贩卖部🙊😂😂😂
7.50 我們叫「洗碗青色的sponge」😂
馬來西亞中文媒體也是用“星柔兩地通勤” 或 “通勤於星柔一帶”。日常口語的確比較少用。
为何叫通勤?而不叫其他?通是交通,勤是勤劳的一直的。所以字面看是交通一直勤劳的?=交通繁忙??
@@arossaos344 通勤的勤是時間副詞,是經常、常常、頻繁的意思喔。比方說你的朋友時常來拜訪你家,你媽媽就可以說妳朋友來得很勤。
所以通勤就是指經常性的交通往來。
@@arossaos344 日文
1. 每天来回
2. 前面有车,go stan 料
3. 贩卖部 / koperasi
4. 洗碗那个粗粗的
5. 在malaysia没看过这个诶😲
6:53 福利社的圖片竟然是我們宿舍樓下的!😆
2:04 有此一說:通勤是和製漢語,因此一開始是日本先使用的,後來才被漢語圈採納。
沙拉脫....剛剛聽到以為是脫水的東西😂
來台灣時,有時會把安全帽叫成頭盔(因為比較習慣叫Helmet)。
----------------------------------
我習慣 😂😂😂=來到台灣後
oren色/橙色=橘色;巧克力色/coco色=褐色;垃圾鏟=畚斗(當時完全不懂 哈哈);蕃薯=地瓜;豆奶=豆漿;spin衣服的=脫水😂😂😂
可是我的小学中学卖文具的地方叫贩卖部,文具店好像很高级酱😅
我小学叫福利社,可以买到糖果面包饼干蛋糕类的。。
我這邊也叫販賣部。。。國中就叫koperasi..haha
「福利社」的由來是「軍公教福利社」,當時是軍公教人員才能進去採購的賣場,也就是軍公教人員的「福利」,要持證件才能進入,價格也比市面便宜很多,後來就變成公家機構裡的販賣部也都叫做「福利社」,當時假日去福利社採購的人潮完全不輸 Costco 啊!
菜瓜布在香港叫百潔布 然後看完整個影片還是不知道甚麼叫沙拉脫😂最後看留言才知道是洗碗精🤣
沙拉脫
是日本洗碗精品牌的名稱 サラット
翻成中文音 就是沙拉脫
這品牌在台灣 已超過50年了
因為便宜普及 所以餐廳 百貨 家庭
都習慣使用它
”勤”不只經常的意思,還是要因為職業或身份必須經常性的工作才是“勤務“, 因為職業或身份必須的交通往反才叫“通勤”. 一個人喜歡逛街,每天搭車往反西門町不算是“通勤”.
最後一個“沙拉脫”真的完全聽不懂😂 我們馬來西亞叫洗碗水或者洗地水吧應該是😂
所以沙拉脱是洗地水?我到现在还没搞明白到底是个啥东西哈哈哈哈
好像是洗碗水吧 不知道 😂
通勤....真的不明白耶..謝謝soya的影片讓我們認識新的詞彙😂
講到沙拉拖我真的一臉懵....到現在都搞不懂是什麼XD
清洁精
沙拉脫=洗碗精
菜瓜布台灣早期真的是用菜瓜(絲瓜)他熟透、完全乾掉後,裡面的乾掉的纖維就可以用來刷東西,所以叫菜瓜布,到現在也還是會有人用這種
那个菜瓜布我家叫青布或者是‘洗碗的’🤣🤣
对~ 青布
嗨,Soya!这集影片真的很好笑也🤣By the way我是马来西亚东马人,所以福利社我通常是称作Koperasi,菜瓜布我是很直接把它称作洗碗布啦😂
「沙拉脫」我也是在大學打工的時候才知道的😂一開始也很疑惑到底是什麼東西😂
日文也叫通勤、會車通常是用在指當時的狀態,常常說“會車的時候”
福利社就是koperasi啦吼哟🤣🤣🤣
除了福利社在新兵日記聽過 其他真沒聽過哈哈哈!我明年要去臺灣了 希望出很多集!!🤣🤣🤣
菜瓜布是因為以前傳統台灣人用的是用菜瓜曬乾的吧?
超強是現代人,傳統風乾的老絲瓜纖維沒看過吧。 😧
非常正確👍👍👍
我們家到現在還用老絲瓜
老一辈的马来西亚人也会用晒干的丝瓜洗碗吖。。
絲瓜真的好用啊!還會用越用小~XD
9:12我懂沙拉脫是什麼,我阿嬤都講沙拉脫,我就想:洗碗精就洗碗精啦!什麼沙拉脫!
3:30 是香港報道新聞的時候時的背景音樂🤣🤣
對😁😁
我記得台灣也有這個音樂欸 因為我沒看過香港新聞XD
@@tommyisgood9250 你可以看下香港的新聞
香港叫:洗頭水 (洗髮露)、來回 (來往)、有倒頭車、飯堂/canteen、洗碗棉
括號內為書面語叫法
那个菜瓜布我家叫洗完的
然后福利社我们学校叫食堂和贩卖部
‘会车’ 、 ‘沙拉脱’ 都是第一次听到 😂
新加坡的用词和soya的一样 -- 食堂或canteen... 买文具的话会去bookshop
就那个菜盖(正确的我不懂)
总之在我家是 oi 拿那个盖菜的东西那过来 😂
*拿
粤语叫 筲箕.. 读音 “烧”shao4,“给”gei1
菜瓜布是綠色的那個部分,黃色的那個部分叫海綿,現在會兩種東西做在一起叫海綿或菜瓜布都可以,我家以前會用純粹的菜瓜布(只有綠色的一片,沒有海綿)
福利社 看 终极一班1/2/3的戏有听过😂
「通勤」是日治時代傳入台灣和韓國的用詞,意思就跟超強說的一樣,就是經常來回兩地的交通,尤其指工作的地方和住處。日文是「通勤(つうきん)」。
褔利社,香港叫「小賣部」😀
哈哈台湾用的那些词句都没听过耶,涨知识了,中小学有koperasi和贩卖部,超怀念的。
會車的意思應該就是他們在狹窄的馬路上互相通過對方時...那個時候的情況才叫做會車吧?單純愈到對向的車時應該不能稱為會車?
沒錯! 行駛方向相反且"擦身而過"才叫會車。
會不會是因為台灣比較多鄉間小路所以才會使會車這個詞出現 因為在台灣真的蠻常遇到這樣的情形 之前看soya公路旅行的影片 看馬來西亞的路是比較寬的 但我也沒有去過馬來西亞 也不夠了解當地情況 只是覺得這個詞的衍生其實蠻有趣的
長途巴士 叫客運
我是為了去台灣旅遊而學會的
兩車在同一條路交會叫會車所以大馬路有分隔島或恢復式導桿的地方不叫會車,割車是超車台灣職業駕駛說超車是說抓車(台語)
第一千个按赞也 强迫症表示幸福🥰
"沙拉脫"其實是一個日本的洗碗精的品牌名,大概是最早進到台灣市場(40年前),所以就被當作是"洗碗精"的代名詞了
菜瓜布我们叫洗碗的🤣🤣
家裡以前有用一種菜瓜布是真的菜瓜(絲瓜)太老了就採下來曬乾用裡面的纖維洗碗或洗澡
“我要去卖东西的地方”
“拿那个青青的来洗”
我家用语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通勤確實是正式用語啦,像我們法律上講的通勤職災認定,就是上下班途中發生職災的意思~來回也有人說,但講比較口語囉~
沙拉脫是台灣以前的洗碗精品牌,所以台灣人都習慣叫洗碗精「沙拉脫」
我还以为拖把类的用具。。
我是台灣人,以前都叫 洗碗精,沙拉脫是到北部才有人這樣叫,我第一次聽到以為是沙拉油之類的
@@Carlos-DLH-T 我以为是指令。某人叫沙拉。。哈哈哈
@@Carlos-DLH-T :我也是 我在想沙拉脫 是可以煮東西的嗎? 沙拉油😂
沙拉脫 這個產品市面上還是可買的到
福利設我小學一年級就聽過了 就是在那首歌裏面學來的哈哈哈哈
“福利設裏面什麽都有,就是口袋裏沒有半毛錢~”
香港的菜瓜布叫百潔布
食堂叫飯堂
然後沙拉脫我還是不知道是什麽東西xd
都係講canteen多啲
沙拉脫原來係我地叫嘅洗潔精
沙拉脫就是洗碗精!!!🤣🤣🤣
@@kmbaby12 canteen+1
如果講小學中學入面,叫小食部
海綿硬硬的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