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皇寶懺(一)永餘法師主講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6 พ.ย. 2024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10

  • @陳麗華-l5t
    @陳麗華-l5t 9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感恩
    法師
    開示
    分享
    阿彌陀佛.

  • @李月珠-j6y
    @李月珠-j6y 4 ปีที่แล้ว +10

    佛光山,永餘師父,南無阿彌陀佛,吉祥,感恩開示

  • @carlychow8950
    @carlychow8950 3 ปีที่แล้ว +5

    🙏🙏🙏 感恩 永餘法師開示。南無阿彌陀佛

  • @lyesoklow1358
    @lyesoklow1358 2 ปีที่แล้ว +1

    感恩师父慈悲开示🙏

  • @sengfookwu8338
    @sengfookwu8338 4 ปีที่แล้ว +11

    感謝永餘法師慈悲開示!感恩!

    • @許碧玥-j2x
      @許碧玥-j2x ปีที่แล้ว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
      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願生彼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讀誦方點經典,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行此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無量大眾眷屬圍繞。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讚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是故我今來迎接汝,與千化佛一時授手。
      佛教所說的慈悲,並不是一味的爛慈悲,而是需要智慧的,就如同 佛在《瑜伽菩薩戒本經》所說:一個人要造作五逆重罪時,有受菩薩戒者;為了不讓他堕落無間地獄 ,「以憐愍心,而斷彼命。不但不犯菩薩戒,而且是生多功德。」
      佛教的不分別,不是叫你不去做分別,而是要分別清楚而心不執著,不然就成了助紂為孽:如同《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往生品所說:
      欲:作自愚伴。以此劣行為勝;於其最上勝行;云何除之,是謗正法;背彼如來本願故。云何背彼本願心也,彼阿彌陀佛常說一乘、常念一乘,而唯:欲令下方一切眾生等,悟一乘妙道,不以劣行,為其本意。
      不管出家在家,真正通達佛法,才能算是佛弟子,如同年輕智慧第一的舍利弗,通達佛法,被大家尊稱為長老。
      法師,只學一些表相佛法,對第六識緣起性空;第八識如來藏分不清楚 ,講的都是方便法,隨著信眾越多,越不肯謙下尋求名師;而信眾無擇法眼,盲昧無知的擁戴;今生就想立祖,不用等到來世,這就是末法的悲哀!
      (也因為歷代信眾無知的立祖,所以佛教才會只剩下方便法,這些信眾是犯了誹謗正法,以後果報會很慘的。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彌陀所不攝,所以念佛者多往生者少。)
      由於淨土祖師居多為未開悟,又喜歡斷章取義教人不用讀誦大乘解第一義,而成就了毀謗正法,所以往生者少。
      學佛人該深入義理,才能得智慧,才不會被邪師誤導,斷送法身慧命;為何念佛者多往生者少,皆為斷章取義不符因果,而成就毀謗正法。
      善導大師已明說一一品各有其往生因,想往生者修行九品,皆名念佛非獨口稱名號。
      善導大師說:上品往生者,要讀誦大乘解第一義,發菩提心行菩薩行;中品往生者,要具足眾戒;下品往生者,造作五逆十惡,臨終懺悔念佛,不可斷章取義誤導眾生。
      受菩薩戒者有幾條戒是時常在犯;瑜伽戒本經突吉羅法第六不施法戒、第二十一不受師教戒、第三十八不隨他戒、第三十九不隨喜功德戒。
      《央掘魔羅經》卷二:
      若諸眾生多背諸佛者,聞如來藏則生誹謗,彼諸眾生自燒種子。嗚呼!苦哉!苦哉!不信之人於三世中甚可哀愍。
      學淨土者應該通達法義
      《大乘起信論》云:
      法我見者。依二乘鈍根故。如來但為說人無我。以說不究竟。見有五陰生滅之法。怖畏生死。妄取涅槃 。云何對治。以五陰法。自性不生。則無有滅。本來涅槃故。
      《佛說當來變經》
      佛告諸比丘,復有三事,令法毀滅;何謂為三:
      一既不護禁戒、不能攝心、不修智慧。
      二自讀文字,不識句逗,以上著下,以下著上,頭尾顛倒不能解了,義之所歸,自以為是。
      三明者呵之,不從其教,反懷瞋恨,謂相忌妒;識義者少:多不別理:咸云少是!是為三事,令法毀滅。
      (出家學佛,不能精進修學了義正法,反習雜句~淺末小經;聞甚深法,不以為喜,諸天流淚,口發斯言,大法欲滅,故使其然、速逝而去。
      在家也可為勝義僧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五:
      若諸有情帶在家相,不剃鬚髮,不服袈裟,雖不得受一切出家別解脫戒、一切羯磨布薩自恣悉皆遮遣,而有聖法得聖果故,勝義僧攝、是名勝義僧。
      「復次,善男子!有四種僧。何等為四?
      一者、勝義僧;二者、世俗僧;三者、啞羊僧;四者、無慚愧僧。」
      「云何名勝義僧?謂 佛世尊;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其德尊高,於一切法自在者;若獨勝覺;若阿羅漢;若不還;若一來;若預流;如是七種補特伽羅,勝義僧攝。」……
      「云何名世俗僧?謂剃鬚髮被服袈裟,成就出家別解脫戒,是名世俗僧。」
      「云何名啞羊僧?謂不了之根本等罪犯與不犯,不知轉重,毁犯種種小隨小罪,不知發露懺悔所犯。惷愚魯鈍,於微小罪不見、不畏,不依聰明善士而住,不時時間往詣多聞聰明者所,親近承事。亦不數數恭敬請問,云何為善?作何為惡?如是一切補特伽羅啞羊僧攝、是名啞羊僧。」
      「云何名無慚愧僧?謂若有情為活命故,歸依我法而求出家。得出家已,於所受持別解脫戒,一切毁犯,無慚、無愧,不見、不畏後世苦果。內懷腐敗,如穢蝸螺,貝音狗行,常好虛言曾無一實;慳貪、嫉妒、愚痴、憍慢,離三勝業,貪著利養恭敬名譽;耽湎六塵,好樂婬泆,愛欲色、聲、香、味、觸、境;如是一切補特伽羅無慚愧僧攝,毁謗正法,是名無慚愧僧。」
      金毛窟裡出獅子,野狐巖下出狐狸
      經云:「凡欲度人者,先須求自度。」《維摩經》云:「自疾不能救,云何救他疾。」《地獄報應經》云:「自不清淨,教人清淨,無有是處。」《蓮宗寶鑑》云:「是故為人師者,有度人之心,而無度人之智,何得端然拱手,空腹高心,不肯親近明師,惟知倨傲,受人禮拜供敬供養。因貪虛譽,實種禍基。」又云:「大凡為人師,欲度第子,要當觀照從上佛祖修行之因地,得道之源流。一一修持,一一成就。既自利己,然後利人……自見本性彌陀,亦教人見本性彌陀。如此用心,豈不是行菩薩行也。師徒各稟正因,同行正道,展轉化度,盡未來際。一切眾生,俱悟佛乘,同出生死。其功德力,豈易量哉。以此為人師,亦何謙焉?其或不然,迷悟兩途,正邪異報,可謂「金毛窟裡出獅子,野狐巖下出狐狸。」若以修學、教授念佛法門作為謀取名聲、世間財物供養、自高慢人心態滿足之手段,則執著於名利,是自誤也。無修證者應親近名師,莫貪名聞利養,否則所教出者 多為能言善道之徒 ,不能教導眾生真修實證。
      《大乘起信論》
      復次真如者。依言說分別有二種義。一者如實空。以能究竟顯實故。
      二者如實不空。以有自體。具足無漏性功德故。
      「如實不空」 文中說「有自體」,意思是:若沒有妄則沒有自體,說「自體不空」,是在表示「如實空」並不是「斷滅空」。

  • @sengfookwu8338
    @sengfookwu8338 4 ปีที่แล้ว +10

    誏大众聽了法喜充满!身心自在!了解佛法!阿彌陀佛!

    • @limmay8120
      @limmay8120 3 ปีที่แล้ว

      Uuùuuiiiu8uu8u888i88i8uiui7ùuù⁷ù⁷uuuuu⁷at 788inches ⁸⁸ì8⁸8 and you 88ìií88 in a 6t66y6yy67777 that 7AM you hv 7PM 777inches of 7you

  • @MarkJ-f2w
    @MarkJ-f2w 2 ปีที่แล้ว +2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