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音樂=大腦升級?腦科學家揭露:99%父母都做錯了,音樂比補習更能提升成績!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9 ก.พ. 2025
- 你知道嗎?學音樂不只能讓孩子學業成績進步,更能提升他們的意志力、專注力、工作記憶,還可以讓他們出社會後更能找到好工作,甚至比較容易找到理想的另一半嗎?
聽起來很誇張嗎?今天我請到我的好朋友,在美國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取得腦神經科學博士的李承宗老師,來顛覆你對「音樂教育」的想像。
但是一提到「音樂教育」這四個字,你腦中浮現的畫面,是不是一位孩子被逼著坐在鋼琴前面,一次又一次練習無聊的曲子,還有背那些複雜的五線譜呢?
其實不是這樣的,能對生命中的重大領域,包括學業、職涯、人際關係等產生重大影響的音樂教育,可以是可以很開心,又幾乎不花你什麼錢的。
不僅對孩子的學業和社交幫助巨大,就連我這樣的成年大叔,甚至八九十歲的長者,都能從學音樂中得到不同的好處。
今天的訪談,絕對是我在頻道裡分享過,最顛覆傳統、影響也最深遠的一次,你準備好一起大開腦洞了嗎?千萬別錯過喔!
李承宗老師的樂團:@CircoQuintet
📰 訂閱我的電子報:shosho.tw/free
👀完整節目收看: • EP87|李承宗:「音樂是人類的本能!」腦神...
🎧 收聽不正常人類研究所 Podcast
🎙️Apple Podcast: shosho.cc/appl...
🎙️Spotify: shosho.cc/spot...
我出社會在職工作後,每次遇有人生重大因難時,是靠體育(慢跑)和音樂(基督徒詩歌)活下來,完全不是靠學科,所以現在當爸爸的我,對孩子的功課不強求,只希望他們能在體育和音樂中培養自己的興趣,能自我調適。
許多人在成為父母前都是這樣認為,但自己變成當事人,因為怕小孩在學校跟不上或其他各種各樣的擔憂,又變成傳統行為。
@@chingwu8366 因為沒有覺察,是反射的反應
今天下班突然很想唱歌、對於上班族的日常總是有很多無奈的事😂
但從小學音樂的我,長大後並不是從事音樂相關的工作,其實一直有愧疚感⋯⋯
剛好今天看到這集,才意識到音樂教育對我帶來很多正面影響。
像是反應跟理解能力比別人快, 抗壓性也是比較持久
沒事就喜歡哼哼唱唱就是自我的情緒調節(很謝謝身邊人對我的容忍度)😅
(情緒調整真的很重要,遇到鳥事才能好好面對處理)
這集真是受益良多
感謝分享😊
唱歌是超棒的抒發啊!和朋友一起更棒
我學了5種語言, 可以確認, 注意聆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中學時我才開始學彈鋼琴, 就結下了不解之緣。我聽音樂很仔細, 如果知道旋律, 對彈樂器也很有幫助。大家都在忙著背英文文法, 我那時則一天到晚聽英文歌曲, 所以, 學英文很快樂。後來我發覺到, 學音樂對學外語很有幫助, 可以分辨很多細微的差異。
是真的! 學習音樂真的對學習語言很有幫助!
這點是真的,我國中學管樂,之後學英文法文日文,就算不是很流利的掌握該語言,但是聽力非常好,能快速理解文意,或許真的跟學音樂有關係
我也是自己教孩子鋼琴. 雖然不是甚麼厲害的鋼琴家, 只是跟90%的台灣人一樣, 有點底子. 孩子不想學的時候我就是用腦科學的研究, 告訴他們這樣頭腦才會長大. 彈鋼琴的時候頭腦的每個迴路都會放火花, 頭腦長完了以後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我陪伴他們彈到了13歲後讓他們自由的選擇要不要繼續, 因為95%的腦已經長完了, 他們彈得時候都好愉快. 我們也錄了好多好可愛的影片. 但是我一說自己選擇, 兩個都修一聲, 跑走, 再也沒有碰過哈哈哈哈哈. 不過覺得我的腦神經迴路有幫他們搭建起來, 確實在方方面面都是很完整的孩子.
小時候學鋼琴,後來國中就沒有繼續了。今年一個契機突然很想再繼續學鋼琴,雖然每次音樂教室的發表會我都是少數的成人之一,但我現在真的覺得爸媽讓我學鋼琴是一輩子的禮物。
成人也比較懂得什麼叫做透過彈琴表達情感,那種感覺真的很不一樣。
我也有相同的感覺,真是一輩子的禮物! 很感謝爸媽願意花錢,讓我小時候學習鋼琴🎹~
有一段日子我工作超忙,連續好幾天都三更半夜才回家,週末也都要加班。那段日子我還是儘可能維持每天早上半個小時的練琴時間,這段時間是我的精神養份。
回家開車的路上,也總是播放 Elton John 和 Queen 的歌,回到家都鬆了一大半,那時心想,音樂真的好棒,我能在這環境下保持樂觀和心靈的平靜,除了家人的支持外,就是因為有音樂了⋯⋯❤
感謝骨灰叔叔介紹老皮給我🥰
因為父親熱愛古典音樂也會很多樂器,所以我娘胎到出生就開始天天聽古典音樂,雖然我小時候沒恆心學琴,父親後來也沒有逼我,但光是喜歡聽音樂這件事,讓我後來讀書時期輕鬆自學好幾種語言,模仿腔調很強,很多人都以為我是不是留學過英國,日本,德國😅看完視頻才知道原來是因為聽覺辨聲能力從小就培養了😂
好佩服!修修這集真的吸引了很多人分享有趣的經驗!
藝術治療師整集大力點頭 謝謝修修與承宗的對談
身為鋼琴老師的我真的非常感謝修修製作這集節目🥹我會大力分享給我的學生、家長和親朋好友的!
音樂是生活情緒的出口,成長是音樂中的養分
我享受著表達音樂帶給內心的感動,情緒的紓解同時重新排列腦袋的想法,在努力後得到的成就感,陪伴自己走著思考與成長的音樂,淺移默化的讓我找到方向。推薦所有人學音樂,感受對聲響感受的成長,認識樂理以不同方式表達內心的想法,那讓我找到了某一片天空,憶起那段過往在鋼琴前即興腦中盤旋當天的心流狀態,正如影片中所說,很喜歡今天的內容!
真的是要推爆修修的頻道,每次看完都重新充滿正能量!我還打算在學校考完期末考的時候在剩下的課堂上跟六年級分享你做的手機社交媒體對年輕人造成的傷害的影片。
有學音樂的人確實比較懂的情緒抒發,自我調節能力比較好,不高興就去聽音樂或是卡拉ok高唱一曲
沒錯!
但學生時代的音樂老師(兼導師),出了名的脾氣不好
@@ptgirls5751 那種老師只適合很小部分的人
音樂本身是美好的,而每個人都有音樂本能去感受到音樂傳遞出來的美好。
在教室裡,6歲的孩子也能欣賞路易斯阿姆斯壯溫暖低沈的嗓音唱著爵士歌曲帶來的寧靜安詳氛圍,並告訴我「好好聽喔!」
今天看完修修這一集,我了解到原來這就是一種共感的表現。謝謝修修與老師在這一集聊了音樂!
透過學習樂器的過程來發掘出孩子的意志力、專注力以及對於自我肢體細節(小關節)表現的了解。
教育其實不是為了『學習技能』。尤其是孩童教育應該像是種植植物的前置作業一樣,要先把土挖鬆並灌注營養把土養肥,而不該著重在『如何開花結果』........
我常常把教育比喻成『打通任督二脈』把學習體質培養好了,孩子長大要學啥都快!!!
這集還是很值得反覆聽,音樂的影響力竟然如此強大,收穫滿滿謝謝你們!
我覺得最難克服的不是想學音樂心,而是滿腦子只有錢的家長
台灣的物質主義,實用主義依然停留在20年前的水準,我覺得還是和第三世界國家的想法差不多
那也比中共国好多了
會有功利的家長,來自不易生存的社會,若今天音樂專業在社會上有比較好的生存率,那我想家長們也不會這麼功利。
其實不只「非學科」,連學科也是這樣,對大多人來說,就業路上你挑的是文科、理科還是工科,很大程度決定了你在台灣生存下去的難易度。
@@bluelemon0626 你沒好好看影片吧,影片都說了音樂教育 =/= 音樂家教育,不是要你成為什麼專家,只求在壓力大時能有個抒發管道。
@@kobedirk 我看完了,真的,是你沒理解我說的。
有些人光是掙扎要活下去就要拚勁幾乎全力,在沒有餘裕的情況下你跟他說「這個放鬆可以走更遠的路」,原理簡單但當下辦不到的人就是一堆。
做得到的人覺得那些做不到的人是短視近利,但很多這樣講的人你身處他們環境時,不見得做得比他們好,以前香港有個節目,讓大老闆去體驗社會底層的生活,這些大老闆剛開始都覺得人定勝天對那些底層看不起,實際上體會過兩天就覺得自己根本不可能在這種背景係翻身。
我其實沒有否定影片中講的,我真的是非常認同,信不信由你,但有些人做不到不是單純蠢或懶而已,把我丟到那些做不到的人的環境,我不敢保證我能爬出來。
我想是你誤解我的意思了
@@bluelemon0626 但爵士樂不就是從黑奴時期逐漸累積成形的音樂演變而來嗎?在最糟的時代,音樂往往成為痛苦生活中的救贖。
講的好! 我自己教鋼琴,覺得學琴到一定時間,會使人更能把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有效傳達給他人,不會變成完全不擅言詞的人,碰到難關時也不會用極端自殘的方式去面對。也比一般人更懂得自處。真的是好處很多!不過很令人失望的是,許多我的同行把紀律尊重標準看的過於重要嚴肅,很執著於視譜準確度與速度,還有節拍能力,並堅持用節拍器。學生彈一句,他們會說教好幾分鐘,說觸鍵的不夠細膩或徹底之類的。所以還是非常多的人,提起自己學琴經驗如同惡夢。而老師們不斷抱怨學生吃不了苦,學習態度差
作为学琴者,我有同感。
深有同感
我是學吉他的,以前遇到教演奏曲的老師,也是一句會琢磨很久,很強調拍子這些,我覺得有好有壞,好處是我後來轉自學的時候,會有意識去雕琢自己的拍點、演奏大小聲、觸弦的瑕疵音,比較有培養到細節意識~
但後來在學校接觸到神經科學理論--「dynamic system theory
之後,改變了我自己學習的方式,我發現前期放鬆、容錯高一點,甚至多點假動作,反而學得比較快,節奏感也更容易建立
因為dynamic system theory 裡面說,人類學習動作的錯誤不是錯誤,而是一種variability ,容錯過對學習是很必要的!
感謝分享!很同意,允許錯讓很多學生願意走出自己的舒適圈。他們老說看譜難,教他們猜音程並locate下一個音都覺得不行。只要我說it’s ok to be wrong他們就給出答案,通常都對,最多就少一個音。我總是說,不敢猜怎麼會進步?!聽音視譜就是一種大概的estimate,然後越來越精確。大概世界上多數的人更重是是什麼,而不是如何互相相關連的吧?!寶寶們學說話不是也從亂說開始?!錯了就糾正他們大概會變得遲緩吧🤔
@ 那你的學生很幸運,遇到你這樣的老師,我想這個學習音樂的經驗,或多或少也能影響到他們人生觀, "it’s ok to be wrong"。 話說逛到修修頻道就好開心,因為感覺觀眾都是很熱愛學習成長的人!XD
謝謝修修的分享。
音樂的連結讓我想到了修修在愛沙尼亞的經歷,愛沙尼亞一年一度的歌詠節
,就是靠唱歌來將大家連結在一起,騎腳踏車傳遞火炬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
我也很喜歡唱歌,喜歡當下那種隨歌曲抒發情緒的感覺,快歌有快歌的樂趣,
慢歌也有慢歌的情懷,謝謝修修與承宗老師讓我知道音樂的力量。
沒錯!音樂的力量真的超強大的!
講到音樂跟生存有什麼相關性
一開始我覺得好像沒有相關性
但後來思考一下
音樂或許在腦迴路當中
扮演很重要的情緒傳遞
以及文化歷史的脈絡
讓後代能夠透過音符、音調
連結上一代的情感及當時的情境
這或許跟生存裡『傳承下一代』
有非常重大的關聯性
是的,在以前沒有文字甚至語言的年代,就有音樂了
@@shoshotw所以詩經一開始就是在講聲音,所以原住民的音樂世代傳唱。
我小孩也是從四歲開始學琴,不過要她每天練習真的會鬧家庭革命。後來,我們找到一個折衷方式,我說只要在指定的時間坐在鋼琴前面就好,就算她彈錯我不會有任何評論,練什麼曲子都可以。這才總算讓雙方都鬆一口氣,雖然老師每次上課都說她不練琴,但我最終只是要讓她喜歡音樂、願意碰琴,現階段目的也算達到了。🥹
不喜歡不要勉強吧
你的妥協是正確的
@@jamylee2033 她是喜歡音樂的,愛唱歌、聽到音樂就會跟著搖擺,但大多數的小孩都不愛練琴,這也很正常,我不會因為她不練就認為她不適合。
要不要嘗試跟他一起練(陪他一起玩?) 會不會好點
我小孩5歲開始學琴,也是不愛練習,但很愛上課。我也跟著一起學琴,可以體會練不熟曲子的痛苦XDD。如何讓孩子愛上練琴,真的是很難的課題啊....完全可以理解你感受。
不論是音樂、美術、體育其實都是很好的,可惜在台灣現行體制下,在小學時期,或許還可以兼顧五育,但中學三年級後,真的得做出選擇了,剩下的時間能維持運動,看看課外書,偶而聽聽音樂表演,去看個展覽甚麼的(還不一定看得懂),已經很不錯了.....
但這個分享還是很好,畢竟無壓力下的學會樂器,其實好處真的是非常非常多的!! 我家大兒子,小一二的導師會帶牠們吹陶笛,小三四的老師帶他們彈烏克莉莉,後來他有興趣後,也在外面學了一陣子烏克莉莉。我們只是一般公立小學,能遇上這樣的老師,真的很幸運。
贊成 我兒子小時候學鋼琴,他注意力非常容易集中,求學路上沒有補過習就考上台中一中了。個人不負責推想,從小透過手指來刺激對大腦發展是有效的。
許願修修-》可以做跟小孩靜心相關主題~
查了很多資料課程都需要在小學3~4年級以上,希望能訪到專家,讓靜心類 這樣議題從小就融合在生活中! 謝謝修修這期音樂主題🎵
1.音樂對大腦的幫助有遇過一個例子 從小學開始學鋼琴 然後他的數學能力很強 好像很多東西都很容易理解一樣 然後會喜歡破解數學難題 所以相信真的會有一定幫助
2.大師讓人感覺是個肢體語言很豐富的人 每一句話都是(是很有感情的那種 可以感受的到能量從身體湧出來) 然後十句話裡面幾乎不到一句話是可以正視對方的眼睛 不曉得跟音樂有沒有關係
3.比較負面的想法是 這樣的成長歷程 我想台灣至少也要前20%的人才有辦法做得到 不需要受到現實壓力直到出國讀書堅持自己的道路 希望音樂學習有辦法變得更平易近人
會不會是剛好他音樂跟數學能力天生就很好
因我天生樂感很好
但數學爛到爆
加減乘除就能算很久
而我的人生當中
有遇過幾個極少數的人
基本上是文武雙全
要認真起來都是該領域的前10%
可惜這樣的人極少
但確實是有的
音樂真的能療癒心情!從小女兒也學了鋼琴跟長笛!但是後來課業的問題也不了了之!長大之後,她告訴我她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把長笛她說吹完之後她心情就變好了.
這部影片很重要
謝謝分享音樂的重要性,完全認同
音樂也讓我交到很多朋友,出國旅遊也是不用語言,用音樂交朋友
音樂與運動很相像,大腦精細的運作包含自律性連續等等❤
謝謝修修這麼正向,最後還告訴大家~你很棒,只要跟孩子一起唱跳律動就是最棒的
還鼓勵了大家♥
修修的頻道內容真的最優質!願修修跟大家都早日獲得自由!🎉
這集內容很豐富,為一位學琴四年的孩子媽媽提供更多的資訊,可以去爬梳自己的想法,再和孩子一起討論如何繼續學音樂。
孩子卡在不愛練琴又想繼續學琴的階段,而媽媽則是卡在是否將這筆學費預算改放到補救小五數學的現實糾結裡。
期望修修可以將來賓訪談製作成多段的shorts,因為每一小節都是啟發😊
不愛練就讓他舊的他愛的曲子就好了,等到他彈的太熟了自己想學新的,教他自己去找新曲子。可以把學琴時間減半到短一點。或二個禮拜一次,看有哪位老師可以accommodate。或者只有上課時練,那就上久一點點
因為自己學琴的經歷是個惡夢,所以在為孩子找鋼琴老師時,非常謹慎且試圖找到紀律嚴明,以及尊重表達創意上能平衡的老師。真的很不容易。
孩子目前也在學琴的瓶頸的階段,非常多的重複練習,與孩子需要創意及變化的個性不符。也還在和孩子一起摸索哪樣的方向適合繼續學琴下去。如果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向,因為也有才藝預算的問題,到時也許會放棄學琴也不一定。只是覺得這樣就很可惜了!
看到您的留言,忍不住想說互相加油!😊
学音乐确实很好,至少可以抒发内心感受平衡情绪。
有一點想要糾正,學音樂跟有同理心是兩回事。之前遇過音樂導師,一天到晚就扯自己啥名校畢業,然後就是不怎麼教別人,就推銷要買他的課,所以應該說學音樂是讓人較自我中心,而不是同理心
同感,學音樂的生命歷程,我反而覺得很多音樂老師非常沒有同理心,我這邊是遇過有些老師,因為曾經被精神上、言語上、肢體上的暴力教學,而被腐蝕認為就該用羞辱、鄙視之類不在意人情緒的方式教學生
真的
覺得是兩種獨立的事+1
我妹從小到大,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碩班,都是純音樂班,不用學數理化英,或是音樂以外的課占比極低的那種
她就很自以為是,很愛指教、糾錯他人,偏偏自身常識不足,容易漏洞百出,導致人緣不太好
常識差到,連路邊計程車的廠牌都說不出來、聊天中,隨意有意無意提及全世界人口有8兆都不疑有他的覺得合理
對詐騙集團漏洞百出的說辭,也是扮演著滿分的肥羊
@@forgivenguilty其實我也不太清楚計程車的廠牌⋯
可能是倖存者偏差…
學了音樂的人…有這麼多職業可以選…
還有各國音樂老師也可能不一樣?
@ 加油,多多出門走走!
這集影片很棒
謝謝修修這支視頻
始終相信音樂的美好~~~
有音樂陪伴的人生...真的很不一樣....
很慶幸人生有幸能學樂器
我家小孩從幼稚園就很明顯表示他對學樂器沒興趣😢,就算說只試試看一個月也不要...我自己是喜歡鋼琴,但國中因為升學家裡不給繼續上課,所以會一直想要給小孩學(但最後以失敗收場),小孩只對跳舞感興趣,所以目前持續給他上了半年,希望能讓她培養出跳舞的習慣,也不用跳到很好,至少不要半途而廢我就很開心了😅
完全赞同!于我音乐就是另一种认知的体验,与食色、思考、沟通、运动等等不同但并行的体验,而且这种体验唯有音乐才能完整而生动地传递。
另外和老师说Go Blue!
李承宗老師肯定音樂的重要,以及他提到音樂可以幫助身體各個機能,我覺得很棒也認同,但因為他國中畢業前唸音樂班,所以對於國小國中的音樂教學也許並不了解,因此他所說:[音樂教育將大家教得更不會...],我並不認同。雖然我同意他講音樂對很多人生與其他學科學習的面向很重要,但他並沒有認同現在非音樂班的音樂老師的教學努力。台灣的音樂教育並非只讓大家變成音樂家,現在很多的老師都幫助孩子擁有更多的音樂與藝術的素養....他輕忽了:1) 音樂老師專業的重要性,並非只是讓學生靠著「本能」唱歌跳舞,老師很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引導孩子唱唱跳跳,要伴隨哪些音樂養分,這是專業的好音樂老師最厲害的地方。2)真正的樂器學習也有其專業性,雖然自然隨意接觸樂器學習很好,但是若能有好的老師引導,樂器的學習會增能音樂的理解與技巧,而非只是開心而已...3)視譜,視譜並非不重要而是得看學生的聽覺發展是否已經和視譜連結,若聽覺和視覺已經能連結,視譜對於樂曲的記憶是重要的
如果有學生已明確display不願看譜的傾向,再一味強調其重要性就真的是錯誤的在揠苗助長。視譜是極有用的工具沒錯,但不是每個人都在同一階段準備好的。我甚至有同事是視障人士,他的鋼琴教學就不側重在視譜!
這訊息太棒了~ 按讚訂閱加分享~ 😇
在我大學玩吉他的時候,我彈一首自己喜歡的歌的時候,我練到極致這個極致是。
我想表達這首歌的情緒,這是我最終想表達的結果。
覺得學音樂的效果也還好,一直大家說音樂很重要。身邊有朋友ADHD,學音樂學得不錯。但是還是專注力也還是還好。音樂是有興趣的,才會幫助。沒興趣的再怎麼逼也沒用。
感謝修修做出這麼優質的作品
我自己也是小時候被逼學 完全沒興趣 覺得很痛苦
但長大開始喜歡音樂 學習各種樂器和唱歌 真的對學音樂會幫助開發大腦很有感
對專注力、思維清晰、手眼耳協調性都有幫助
最好玩的是打LOL打了10年都一樣爛 但自從開始學樂器 越打越好 真的很神奇XD
希望你能做有关"游戏" 的主题!
听起来玩游戏与玩音乐都很类似,因为近期玩"只狼" ,所以对此很有感。
你需要在必要时格挡,攻击,回血及闪避。
这过程也算是种精密的肌肉操控及感官调动吧。
而且也很活在当下,这么说的话画画也是同样的情况啊。
隻狼不是音樂遊戲嗎?因為不玩得是時候腦中也會出現「噹、噹、噹噹噹。」的聲音喔!😅
哈哈哈正有此意!我是玩單機遊戲長大的,覺得有些遊戲對大腦很不錯(前提是不要沉迷)
@@shoshotw 那我就好好期待下了!
@@eric166 认同认同
@@shoshotw让自己不玩游戏是因为生活的重压😂
我也是長大後在28歲開始學小提琴,後來陸續學烏克麗麗,吉他及口琴
不為目的的學習,從中獲得很大的快樂
我就是McGill University 畢業的,他們的神經科學是殿堂級別的😳
謝謝您的分享
謝謝承宗,謝謝修修!
我從小學琴,長大並沒有走音樂路線,但也走了不錯的方向,我不覺得學音樂可以扭轉什麼,從小選擇一個有興趣的東西(運動劍術圍棋音樂……)去堅持去學習都會給自己生命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記
感恩分享
祝福
學鋼琴對很多孩子是一段悲慘史,被打著練,表現不好爸媽沒面子,最重要是古典鋼琴奏鳴曲真的不容易
很值得好好聽完甚至再重聽
可以內化轉化我們只覺得學科才是重要的固著認知
謝謝修修,你也很棒
我認同音樂對學習是正面的。 但我也認為畫畫也是提升學習專注力另一個藝術。我記得我畫畫時候可以畫到忘記餓,就算餓了,也會想繼續畫,畫到某種程度才肯放下畫筆。那種滿足感與沉浸在色彩構圖中只有自己跟自己對話。我從小ㄧ的時候就開始畫畫,小六的那年寒假,班導拿一本各國插畫家的月曆,要我臨摹,要我復刻。讓我畫畫時,去想怎麼配出這個顏色,怎麼去構圖,但這背後是原作者從畫中傳遞的情感。讓我觀察力敏銳。就比如畢卡索他的用色就可以知道這是他什麼時期的畫作。音樂跟作畫都是藝術創作,也都能傳遞情感抒發情感。 我相信接觸過藝術的孩子對於學習上都有不錯的表現。
這集太棒了❤❤❤
閱讀時(默讀)產生的腦內音,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的,據調查約有5%的人沒有,我問過我家小兒子,他就沒有,而這個現象應該不能說是跟音樂有關,至於是否能透過音樂(樂器)學習,讓他腦袋裡有聲音? 這個嘛...應該沒辦法吧 XD
現在小孩專注力不夠,除了天生的因素外,很多是因為太早接觸3C,其實多讓小小孩運動、繪畫,把"大小"肌肉都訓練起來,能坐得住,就能靜下來聽了,你都不讓他動,肌肉力氣不夠,連坐都坐不好...遑論上課或是任何學習了。
小孩從小多接觸,有的人很愛跳舞,對音樂很有律動感,有的人熱愛閱讀,有的對運動很有天賦,哪怕只要有一個,都是可以訓練專注、自信跟心理受挫程度的,因此無須執著一定要靠"甚麼"來幫助學習,畢竟小孩的時間就這麼多啊,還是要留白給孩子好好玩耍比較重要。
想起小时候才开始学小提琴,拉了一年的曲子才被老师家长发现我不会读谱,全凭看老师拉和自己听在蒙混过关。
哇那你的音感很強耶
我們有異曲同工,小時候完全不會算盤,都是亂揮用心算作答😂
我们这里的专业合唱团里有位团员完全不识谱,仅凭听声部其他人歌声记住旋律。
小時候專注力不是長大後可以比的!😅
以前鄰居送我電子琴,我yt找影片就會彈給愛麗絲了
這才是正確開始學樂器的方式
孩子5歲前去雲門,其實他並不享受,中班開始學鋼琴團體班,一直到現在,即使一天練琴大概只有10分鐘,他還是沒什麼熱情😢,但其實是有在老師的進度上的。小二的現在,心理鑑測報告,發現他是高智商和亞斯並存的孩子,這個抗拒唱跳的孩子,開始會跟我說在甚麼音樂裡他聽到哪些樂器,閱讀能力還不錯,三國已經看完,科普百科一本接一本,學習上只寫學校功課就能掌握進度,雖然亞斯孩子情緒控管和專注力比較不足,但跟他自己比較,其實是看得到進步的。
期末學校才藝發表甄選,讓他自己選喜歡的曲子甄選,果然不符合老師的胃口😂,不夠“厲害”被刷下來了,但我們覺得有這個過程已經很棒。
期許孩子能慢慢在音樂中找到樂趣❤!
想請問一下小學後,心理鑑測報告是要去哪做呢?我也懷疑小孩有亞斯問題,我小孩中班有去過新光醫院過掛復健科做聯合評估,但結果沒特別說是亞斯。但智商和語言能力評估說是滿高的。新光心理醫師只很簡單的說,他是聰明的小孩,家長管教會比較費心。其他治療師也沒特別覺有問題。目前已經小一,有被老師抱怨注意力不佳,但因為他考試成績都是好得,想說有需要再做甚麼評估嗎?
這集收藏了😊😊
謝謝!如果有幫助也請幫忙多分享喔 🥰
內容太棒了!但是覺得一集好像不太夠🤣🤣!不知道哪裡可以得到更多資訊
可以聽完整版的 podcast 喔! 影片資訊欄有 🥰
我聽BLUE HEARTS的 TOO MUCH PAIN也是可以感受到PAIN ~~~
痛完心情應該會好一點😅
感謝分享 🎉
謝謝!如果有幫助也請幫忙多分享喔 🥰
不会乐器(钢琴/吉他),乐谱也看不懂,但是喜欢唱歌,而且可以连续唱三四个小时,这算是音乐吗😅
我也想知道 谁来解答
很可悲的是,很多人学音乐都盲目的在冲文凭,比赛得奖,却忘记了音乐的价值来源于他携带的社交价值。
并不是盲目的考试比赛就可以忽然间得到这一系列音乐带来的好处。
很棒的分享
謝謝!如果有幫助也請幫忙多分享喔 🥰
我小时候是非常爱音乐,但是班主任跟我妈阻碍…我妈来不来就打我,后来不学也就不学了,但是成人后的我爱人孩子都支持我学钢琴,我不得不承认…思维方式真的有很多改变。
我的小孩也是6個月開始上Music Together一直到大班,他每次上 Music Together真的都很開心!
請問修修,你有在臉書分享投資理財的書要送給大家嗎?
五感都很重要。音樂有分好壞,好的音樂助益很大,也有很強的治療能力。 不好的音樂就很嚇人了。 有不少的流行歌曲是聽不得的,是不? 而且,作詞、作曲、演唱、演奏者的人品也很重要,聽的時候也都會受到他們影響的。 之前看到有位名演員說平時學古琴解壓,翻了一下他的古琴老師視頻,嚇 ~ 每次彈古琴前都要先焚香淨心……等等等之類的,難怪古人的音樂可以治病。
請問修修有在網路上送書的活動嗎?加line?留個資?
7:04 這裡應該是講那就是共感了才是 寫成"動"感了
請問這期播客有🔗嗎
讲的太棒了
想知道更多关于自闭症小孩对音乐的感知
想請教修修:
繪畫或藝術創作有相關大腦升級嗎?
大腦這樣聽超推~~~
15:30這裡說的很抽象不是很能理解為什麼跟閱讀能力有關
阅读认字大多数文字不像中文是形状记忆,大多数是拼音,大脑能把文字图像换成拼音对认字非常重要。
速读就是另一回事了。
可以去參考這一集:th-cam.com/video/jRxdlguhSzk/w-d-xo.html
腦洞大開thank you for sharing
我覺得大家不用把音樂想的這麼難
先單純的把它當作聲音的表達方式來想,可能會比較貼近生活
想像你自己是一個幼兒、孩子
當自己的爸爸用低沉、緩慢、小聲的聲音喊你過來
跟自己的媽媽用高亢、著急、大聲的聲音喊你過來
你自己的感覺如何?
有些人善於表達,透過他獨有的聲音(音色),講話語速(速度),聲音大小(音量),甚至帶韻律(節奏),進行變化、組合,我們生活在週遭,無所不在的聲音,構成人所定義的「音樂」
說了前面這些,我想表達的是,「友善的言語」很重要,講話的表達方式很重要。
人即便有學音樂,但長年被吼被喊,其實累積下來是會不舒服的,反之亦然。
所以家長沒給孩子學音樂也不用自責,家長能控制情緒,好好跟孩子講話、溝通,就非常不容易了!
你好棒😊😊😊
然後小孩要走音樂的道路 爸媽再來崩潰說藝術賺不到錢餓死😂
沒錯
可是社會上,學科成績跟愛唱歌跳舞的正相關性很低ㄟ。
真好
才取消小提琴課程,改學跳舞😂😂
如果真的沒錢買樂器,讓小孩從小大量聽各式各樣的音樂也是可以對他們有很大的啟發。
东亚都对考试相关的项目更关注,毕竟考试成绩往往决定工作薪水甚至社会地位等一系例功力性因素直接连接,人类做什么都是功利性,就算艺术与审美极高的美第奇家族,他们也是利用美学建筑绘画等一系列艺术形式而带来的权势金钱甚至维持了家族的统治,人类都是功利性的
有很多周圍的人還是在告訴我,學鋼琴學音樂就是拿錢丟在水池或是海裡面,除非長大有錢給小孩一直學到出國深造念知名音樂大學碩士回來當音樂老師,否則就是一個浪費錢。真的不知道怎麼跟這些人爭論和改變他們的思維!😅
到現在,國小的體育課還是會被借去補數學/國語等等,老師說上不完,真的很難懂,教不完就得犧牲孩子運動的時間,導致有些小孩也會覺得體育不重要,體育課留在教室裡面寫功課不去上
感覺命題要先釐清是學音樂 還是 學樂器
什么意思 就是要学一个乐器吗
只要是張修 就給讚
我覺得很有理,我看哈利波特會想到半島鐵盒,因為小時候啃書的時候,都循環播放
家长到底是要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还是把眼光放远,想一下人的一生里音乐有什么意义,就一切都有了答案
我有一个好的想法,最简单学音乐的方式不就是吹口哨吗?
唱歌跳舞多快樂啊~~
Love u❤
我家孩子不愿意练习,上过学校的钢琴课,回家也不练,就没上了,不过从小会自己编口水歌唱,可能像Taylor那种😂,虽然当时还没听过Taylor的歌,都是幼儿园的baby歌,不知道这个算不算学音乐
也许孩子被你逼他学音乐的时候逼疯了😂😂😂
所以說傳統的「音樂教育」做錯了
聽覺太敏感的孩子怎麼辦,太在意所有的聲音
音乐生表示音乐有时候带来的是痛苦
不好意思,我沒有很仔細看影片的內容和論點,純粹就學音樂以後就會飛天遁地、打通任督二脈、數學、物理這些學科的理解能力和記憶力變好了?我的媽呀!
音樂家有多少比例是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化學獎和生物醫學獎?
在學科有卓越的能力其實讓他們去學音樂,那簡直是唾手可得;反觀,把現有的音樂班的孩子送去學數學資優班、理化資優班,很多學音樂的孩子連數學都整不明白。
很多學音樂的老師叫他去念微積分,多少位國內音樂系的教授有能力學微積分?
別瞎整了好嘛?雖然學音樂確實對大腦發展和情緒管理有益,但張修修的影片中存在取樣選擇性偏差、因果推論偏差,以及忽略文化與社經因素的問題。那些有能力學音樂的家庭,家長的社會經濟背景都是較中位數、一般人更優渥的。
處理聽覺、節拍、旋律、和聲、情感、意境,這些能力,不必然就可以把數學、物理、化學、醫學、工程.... 這些分科做好的。
音樂家不等於everything
容我吐槽一下:國內的音樂班、音樂系正統的音樂教育,培養出來的音樂家、演奏家寥寥可數,大部分音樂系畢業的學生都去做服務業了,正統的音樂教育培養出來的靠音樂演奏和音樂知識謀生的,可能連1/3都不到,更別說可以在音樂教育裡面培養出數理生。
商周的這篇報導比較接近音樂教育的真實現狀
一個畢業生的提醒:讓孩子讀音樂班前,你知道99%音樂系學生,生涯高峰在畢業當天嗎?
www.businessweekly.com.tw/careers/blog/12116
99%這數據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