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取悅症》:不懂拒絕的老好人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29 ส.ค. 2024
  • 你是個不懂拒絕的老好人嗎?學會說“不”,重掌人生主動權。
    聽書筆記
    “取悅症”,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常常說到的“討好型人格”。本書作者哈里雅特·布萊克認爲,如果一個人總是把別人的需求把在第一位,從來都不對別人說“不”,始終在爭取周圍每個人的認可,並且,這種強迫症已經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活,這些人就可以算得上是“取悅症患者”了。
    第一、取悅症患者有哪些類型,是什麼讓他們強迫自己取悅他人?
    1.認知型取悅者
    這種類型的取悅者腦海裏有一些錯誤的思維。在這些錯誤思維的指引下,他們做出了一系列取悅別人的行爲。
    ⑴ 應該式思維,“應該式思維”裏最害人的一種思維方式是“我應該做個好人”
    ⑵ 照顧自己等於自私;
    2.習慣型取悅者
    習慣型取悅者取悅別人就像上了癮一樣,是一種沒有意識的行爲。習慣型取悅者是通過對周圍環境的學習,變成取悅者的。這種學習可以分爲兩種主要的形式:
    ⑴ 角色模仿。
    ⑵ 獎賞的“正強化”。
    3、情感逃避型取悅者
    情感逃避型取悅者取悅別人的原因是害怕衝突。
    他們之所以一直通過取悅別人的方式,來避免糟糕的情感,通常都和童年的記憶有關。
    第二、如何擺脫取悅症?
    方法一、學會說“不
    第一步,拖延時間
    第二步:用“破唱片技巧”抵抗對方持續的施壓。
    第三步:拒絕。完全拒絕採用“三明治”技巧,部分拒絕採用“反三明治”技巧
    方法二、修正“應該式”思維
    把“我應該總是滿足他人對我的要求和期待”轉換成“如果我願意,我可以選擇滿足那些重要的人對我的要求或者期待”。
    方法三、自我照顧
    在日記本上,寫一個“我的娛樂活動清單”,清單上要至少包括20項你覺得開心的娛樂活動。平時每天做一兩件小事,每隔半年或一年完成一個大計劃。
    方法四、重新定義自己
    (1)先自己在紙上寫下十個形容你自己的詞語,當然,這十個詞中,不包括“好人”這個詞。
    (2)再採訪幾個好朋友,請他們用十個詞來形容一下你。
    把這些詞收集起來,認識自己除了“好人”以外的其它標籤,並且在生活中強化這些標籤。
    解讀 | 若杉
    心理諮詢師,專欄作者。已出版作品《閱己:做自己的心理顧問》,個人公衆號:若杉生活(Rosan_life)
    播音 | 丹丹
    策劃編輯 | 李雪清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