ขนาดวิดีโอ: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แสดงแผงควบคุมโปรแกรมเล่น
เล่นอัตโนมัติ
เล่นใหม่
矛盾的是,性格固執的人看了還是仍舊故我~幸運的是,我看到這一條影片,知道應該如何預防自己不要變成自己討厭的人善者愈善,惡者更惡
這就是為什麼一群人都要有一個被針對的排擠對象,把被排擠的人講的越過分,他們越有團結力,他們覺得彼此討厭同一個人有共鳴但是一個人時卻沒那麼討厭被排擠的人明明知道被排擠的人根本沒那麼討厭,但為了讓自己不被群體排擠,所以會繼續毀謗被排擠的人再來說錯不在我,大家都很討厭他
你說的很棒
好難達到!雖然超級有道理希望我能慢慢的去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我一定可以1.承認自己有時會犯錯2.行為態度將會互相影響3.人是人 事情是事情
能夠不帶情緒 就事論事的人是很不簡單的
雖然如此,我覺得更困難的是可以做到的人通常避免和犯錯的人辯論因為知道就算溝通也無法改變對方態度和結果漸漸造成沉默的螺旋沒有人願意改變現狀
其實做多了誰都能做到的,只是我們從小被教育反過來(就是對人不對事的想法)。有些人能做的影片說的,也就是人生經歷有點不同,有了機會多練習罷了。
希望看完這個影片的每個人,成長過程都可以從金字塔的頂端走向更好的方向
什麼是更好的方向?
@@byronlin4043 不處在將自己的錯合理化的自己😃更重要的是你心目中理想的自己😊
向下嗎XD
樓主想法是挺不錯的,但如同影片內的演示,很多人都會合理化自己的想法,如同作弊跟不作弊的選擇,為了達到一定的成果跟目標,會有一半人選擇錯誤,而另一部分人則是反方向,而這兩部分人,都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而造成分歧或是爭吵,所以正不正確都挺難講的,因為信念跟觀念都不一樣,定義就很容易被動搖,所以我自己的認知跟所認為的正確,是「不傷害他人、不危害他人權益、不把誰都怎麼做當理由掛嘴邊、不把所有事都理所當然當合理、不以主觀看人而攻擊人」,這是我自己,覺得正確的事,但身邊總有一堆人說我是胡扯、虛偽、假清高,就因為我與他人的信仰與信念不同,就總是成為被罵被排擠的那位
@@秋雨-l1d Oz.🤴
想推文森說這本【房間裡最有智慧的人】當中引用的實驗以及社會心理學理論在今天的影片也都有提到,但是我更喜歡這本書是用一種“提供你另一個更好的選擇”的態度,去引導人們反思自己是否真的那麼對、為何談判一直沒辦法有進展等議題。
聽說法官的生活要過的清廉以前我不知道為什麼,現在看了醫生收禮品的故事之後感覺有點理解了。
像是品酒、品水師這種稀有人才 對他們的飲食也都是要非常清淡,才能了解細微差異
确实 想起那句“不要让立场决定答案”在自己熟悉or认同的答案里确实很舒服~可是只有客观才能够看到真相!
超中肯🥺!多瞭解 多聆聽,永遠是處事的最先要件;而不是因所有外在因素而導致先入為主
是的可有時候事情撞到臉上時,還是容易不理性
希望能讓全世界的人都看過這個影片,固有的偏見是很可怕的東西,很多的爭執和不理解都是這樣來的,無法認可自己圈子以外的想法,扭曲自己圈子以外的人
很多人會說"第一印象很重要",這是為甚麼呢?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就事論事,就人論人,看似很簡單實際上我們的思維很容易被既定印象影響行為,態度,價值觀是相輔相成的看待事物,只要有了第一個想法,我們就會以此為起點來了解它
天啊 这本书真的很需要被很多人看到。每次在跟别人聊天尤其是去到一些比较深入的问题的时候,往往在聊天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很多的偏差。原来是因为系统一系统二的关系。
好喜歡這部!決策後失調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衝動購物後會更喜歡自己下單購買的物品,深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眼光很好,或是看一堆關於產品的正向評論。Milgram的實驗結果發現願意按下450v的人大約有65%。雖然跟多數人一樣可以得到滿滿的歸屬感,在舒適圈裡互相取暖,但也很容易一起安逸、向下沉淪。(再用各種話語合理化自己的觀念與想法XD)「沒有人自願成為表裡不一的人。」承認自己會犯錯,但犯錯其實不會怎麼樣!並試著以開闊的心胸理解其他人的想法,這真的很需要練習和值得練習!
我看你提供的「65%」因為書上沒有寫出總共有多少人按了,所以看到這數值時嚇了一跳
@@vincent_reading 之前上課有上到這個實驗,剛也有確認一下數值XD 實驗結果真的很令人驚訝!
實驗中還有附帶金錢等獎勵誘惑導致人們的心裡更容易淪陷在獎賞與支配的感覺當中
那個電擊的實驗,和責任分散效應有關,因為受試者會覺得如果出事,那是專家要負責,不干他的事未必認為專家說的是對,而是就算出事責任也不在我。責任分散效應就是大家一起負責=沒人會負責
我繳納政府的稅,讓我對公園最近死掉的流浪漢感到無視,但卻又無能為力,明明只要走過去給他錢或是便當而已,管他政府負責不負責,唉
最近才面對到這樣的課題,當別人說我錯的很離譜的時候,我才好好反思自己哪裡錯的當然結果是真的很打擊,因為我真的錯的很離譜,更打擊的是,我竟然過了那麼久都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感謝文森的分享還有分析!
所以是什麼東西錯的那麼離譜呢?
希望你不會用這個理論再來合理化做錯的事,加油😁
對事不對人也是最重要,但最難做到的一件事。雙重標準每個人都會有,我自己也發覺我也有這想法,每當我聽我討厭的人想法,一開始會排斥沒錯但後來給自己一點時間思考時,發現對方10個想法有2個還不錯我接收了這個想法,收穫的是我自己:)
應該是對事不對人才對,在職場往往都是先對人去評斷,嘗試站在對方的立場,或是把場景想成如果是我尊敬的那位前輩他會怎麼做,最主要就是不要太快下決定,多思考幾秒鐘會更有幫助
@@wayne1684 啊哈哈 我打相反了
您很棒喔b^_^d!您表達出來的觀念,其實就是佛學中〈四依止〉的「依法;不依人」。「依法;不依人」的意思是:依照那個人的想法;不依照你對那個人的成見。舉例說明:搶銀行的土匪,雖然在標準定意上是歹徒,但若他說「人必須有愛心,不能虐待兒童。」,這個想法是對的嗎?是對的,所以這個想法是應該被認同的。這就是依法不依人。前陣子很火紅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中,賈靜雯有句台詞「精神狀況不好,不代表她說的是錯的。」也是同樣呼應這個觀念。〈四依止〉:依法;不依人依意;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所以不因惡小而為之,不是因為小惡很嚴重,而是因為這是通往大惡的道路
每次看到新聞上訪問嫌犯的父母常常聽到都是:他從小就很乖,一定是在外面被朋友帶壞⋯⋯這種不肯承認在自己的教育下,小孩變成這樣的話語。
同意。發現當自己都快不能接受的事情 對別人來說是很嚴重的事情
認為自己沒有錯就是最大的錯誤!
試著改變禁錮的自我認知、為自己拓展更客觀的視野,真的是很有價值的投資!影片中舉的例子提供我們重新檢視各種人際關係,讓生活感覺有翻轉、覺察的機會,很棒!💪🏻💪🏻
沒人想認輸,如果越被指責,或是對方講的時候態度不好,在當下越會為自己強辯反彈,所以講話好好講,要說別人錯時,最好用對方能接受的態度語氣,這樣才能達到效果。
沒錯,很多主管最厲害的就是挑毛病,明明自己做不到的事卻要求別人要做到「分別心& 雙重標準」
我TM一直都覺得自己是錯的 難道其實我是對的!?
哈哈哈哈
當你又意識到自己是對的其實又是錯的?!薛丁格的對錯?!
哈!
所以需要一个标准,就像宪法一样,形成就不要乱改。就像中国宪法那样是不对。
當心中認同這件事或這個人,我們就容易會自動屏蔽掉一些不好的一面,承認錯誤就等於打自己臉,大部分人自尊心都很高,很難承認自己的錯,所以才越錯越離譜😥
這部內容跟(窮查理的普通知識)第十一章的25種心理學裡面的第五個避免不一致性傾向內容一樣,只是裡面還有講到第二個喜歡/熱愛傾向的一點內容,最近非常喜歡看文森說書,但是看完影片再去購買那本書對照的內容能吸收更多,謝謝文森說書讓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有時候試吃/喝的時候,也會「明明味道很普通」但就想買一點捧場。這個主題是每個人都應該理解的。不然人類永遠都不會「改進」。儘管我自己本身很明白這個道理,也很難認知自己的錯誤。所以每次我責備我妹,她說:「你之前也是!」的時候,我都會跟她說:那妳當下就應該指正我。我覺得「被指正」是一件很棒的事,一兩次也許不行,但被指正三次也許就能改進。之前我和別人爭論一件事,雖然最後是我主動認錯並道歉。但是我反而覺得「是我贏了」。吵架的時候並不是「誰的理論對」就贏,而是「誰先理解對方的理論」就贏。因為這種時候往往只是「觀點」的不同,一開始就沒有「誰對誰錯」,往死裡吵反而才是笨蛋吧?人類真的有這個問題,就算是我也知道自己很討厭認錯。就算當下沒辦法認錯,還是要時常「反省」,也許慢慢就能改進了。不過相對地,我覺得人也不應該要求對方「認錯」,因為這件事很困難。與其逼他表面上說出道歉的話,不如讓他自己好好想想,真正認知到自己的錯誤,他大概就會主動認錯了吧?最後我其實不太同意最後面的第二點,「因為喜歡這個實驗組,所以我才捐款」這是理所當然的,不見得是因為「盲目」的「行為」影響到自己對他們的「態度」。越說我越不懂第二點在講什麼了。知道對方花光錢舉辦實驗活動,好感度當然會上升吧。看留言好像蠻多人說的,其實我覺得「就事論事」很簡單。不要給自己設限了,多去思考是最重要的。
最近才遇到這種事,剛好解答了我的疑惑。明明自己做的事任何人看了都覺得是不對的,而且怎麼分析利害關係不管對公司或對他都是百害而無一利但就算我們給了他多少台階下,想讓他回頭也聽不進去然後態度反而更爆怒,立場更堅定的去做更多誇張的錯誤決定甚至出現了違法行為也在所不惜我們都不懂為什麼他會堅持成這樣原來是自己一直合理自己行為,看來除非他願意改變不然應該是無法溝通了
所以共產黨跟中國綁在一起,愛中國的就會接受共產黨。民進黨跟台灣綁在一起,愛台灣的也會接受民進黨。所以要看清事實的話,就要把愛中國、愛台灣跟黨分開。
你前面都說他們綁在一起了,又該怎麼分開?你的意思是選擇沒有明確傾向的黨/候選人,還是把人和黨分開檢視?
這就是影片要說的👍🏻
@@aprilchen3125 他應該是要講說,這些黨試圖用意識形態綁在一起來影響事實判斷,所以要看清事實必須先分開討論思考過後在做結論
@@aprilchen3125 人和事要分開!如你站在那一邊,不一定那一邊所做的任何事就係對的,需多自我人分析和多聆聽,是個不錯的選擇!
@@aprilchen3125 那其實很簡單!在你評斷一位政治人物的時候,你都把它當做無黨籍代表就行了!那並不困難,走不出意識型態的通常是自己.....
最慘的是錯誤的反芻自省,主觀單方面理解與存在盲區的客觀,想要徹底客觀就只能丟棄自己的觀點
11:44 這邊用錢作舉例但是我覺得因為是錢 所以也不能全然用這樣子的方式去解釋研究人員說:「用光了我們的錢」的那兩組 受到的捐獻比沒有說這句話的第三組還多不一定是受試者因此誤以為自己喜歡研究人員也可能是因為受試者評估出「研究人員不惜花費大筆金費,也要把研究做出來」這種破釜沉舟的態度值得信任信任研究人員能善用自己的捐獻 再造一個破釜沉舟的好研究方得以捐獻相較起沒有錢問題的第三組 捐獻給研究人員可能對他們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自己捐出去的錢沒有提供很高的成本效益 所以人們自然沒有想要捐獻的動力基於信任與效益計算的各種衡量而採取的行動 卻只被認為是「喜歡」「這群受試者喜歡這些研究人員」「因為捐獻給他們所以我喜歡他們」這種區隔人的方式似乎太粗略了
我第一時間的想法也是如此。不過,除了有沒有開口要捐款以外,我想到歐美與亞洲文化對於「捐款」的認知有差異,歐美比較偏向如今的抖內,如實驗所述是因為喜歡對方;亞洲的想法是偏向互助,心底認為自己能因此受益(包含狹義的直接受益,以及捐款會讓社會變得更好所得到的間接受益)。
我也覺得不能算喜歡,讓人同情捐獻也是一種心態
這就是人性啊,放諸四海皆準;而且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意識形態那裏不用說看政治上就一堆二分法的人即使另一邊提出的方法不管好還是不好他們永遠聽不進去另外10:17我有個不認同的地方就是要看對象如果你對明明做錯卻向死不認錯的人低頭他會認為自己永遠是對的永遠看不到自己的錯誤弄到後面分不清楚是非對錯就像黨派為什喜歡一直靠北要對方道歉一方面是完全不知道自己錯在哪一方面是騙人民好像真的是對方做錯樹立自己的威信
凡是權威反對的 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權威擁護的 我們就要反對...😊
可惜現實中大部分的人都做相反的事
營養權威反對垃圾食物,所以我們要吃垃圾食物
而且若我們身為第三者,去看他人事物還可以客觀的分析、表達自己的見解,但若我們身為當事者,往往堅持自己的想法且否定對立面的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遇到任何事情,不要在一開始就馬上認定自己的見解是對的,反而要經過一定時間的思考、分析,如果能夠跳出自己的角度看事情是再好不過的。我們無法避免潛意識裡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我覺得這就是人性),但我們可以花足夠的時間強迫自己去理性思考,我相信得出的結果一定會更理想、更中庸不偏頗。
专门放在了稍后观看,等着合适的时间好好看看,结果没有让我失望。人真的很难一直正确,一些小事上面的选择真的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特别是掉入自我辩解的陷阱。还有关于诊所,我常去的那家,医生最近几年开始涨价并且推荐比较贵的药了,我猜是生活所迫吧,两次都支持了她。
之前介紹的框架效應也有提到同樣的實驗,那本書也很棒
進門效應、歸屬感、和那個服從權威的經典實驗,這根本是心理學吧!
這本的主題的確是社會心理學~
你認為的中立,早就已經先入為主了,真的要時時提醒自己要分開心胸接受他人意見
蘇格拉底都說自己什麼都不懂了 一般人到底哪來的自信
切到要害,感謝開一期解說👍
好喜歡 解決了我長久以來的疑問 下次有投票前再來看一次😂😂😂
太棒了這本書,謝謝文森推荐
3:47這是「隨波逐流」、「積非成是」的原理,他雖然也知道不對 ,但是做的人太多就會想說這件事完全不缺可以「分擔」面子傷害的人
11:43 我覺得不一定耶更喜歡他們也許是因為喜歡那些研究人員對於研究的敬業精神,進而提升對他們的好感度的而不受捐款影響的人只單單看到他們在做研究的那面,並依據那塊方面做評價而已呀
服從權威不可怕,可怕的是權威的產生方式可以用意識形態催生,而不是靠辯證去尋求接近真理的立場。
哈哈,因為我們怕自己認知失調,所以會陷入執念之中~感謝您的分享,收穫很多~
文森才是思維最高的人
其實如果是高電壓小電流是不會傷人的 這是很好的理想 也謝謝你這麼努力的宣導 但是一想到真實社會上的百態我就有種無力感
真的是太晚發現這個好頻道,真的是被我挖到寶了!
這期真棒!
Thank you for sharing the book. Watching your video is more effective for me than reading the book alone!
其實,小贈品也在廣告中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當要選購我們不擅長的物品時,時常依賴於那些常聽到的廠牌,而不會選購我們沒聽過的。這也是為什麼那些廠牌已經夠有名了,還需要耗費一筆資金在廣告上,當然也有可能是彼此競爭。不過這樣的效應的確讓我有些感觸。
社會心理學很多實驗很經典,但很難再現
是因為現在和當時的社會風氣不同的關係吧
感情也一樣,傷害人的會說是對方的錯而做成他這樣做。
藉口永遠都是他們的擋箭牌。
還好我永遠不覺得自己是對的先立於不敗之地再去分析別人要的
人在做錯事時是不會知道自己在做錯事的 沒被針扎過是不知道被針扎是會痛的
問一下那個捐款實驗,我第一個想法是:舉辦方花掉了大部分積蓄還願意做這種有獎金的實驗,且沒有強制捐款,所以贊同這種精神而喜歡主辦方,難道不是因為這種原因嗎
一開始所提到的實驗是為了說明人類對權威的服從
據說開這個活動原本是為一個問題開的,對納粹軍隊屠殺猶太人的行為是否可以念在他們是聽命行事讓他們從輕發落
他已認清自己錯誤.他沒說他沒錯.他誰也不愛.也不需要誰來愛他.他只希望一切能回到從前.如果回不到從前.他有他的辦法.或許.當他一無所有時.他就能展翅高飛.他永遠知道.生是台灣人.死是台灣魂...
很受用 謝謝!
雖然有道理但還是無法影響這迂腐的社會結構其實人生在自己的小圈子裏面過得開心就好了
難怪大家都對社會感到失望
在道德世界, 最大的錯誤是從惡。在勢利世界, 最大的錯誤是沒有從惡獲利。道曰: 亂世濟人儒曰: 邦無道, 則可卷而懷之我曰: 既不能濟世, 亦無法踩著枯骨而上, 生於亂世, 自求多福, 静待終結。無為便是
就算出生亂世,要成功也是很看身家的運氣
這影片值得多看幾次👍👍👍
说实话,你下一次看会是何时?
我想到了一个词:中庸,这样就既不在天堂,也不在地狱了
心理学是样好东西,就希望某些人用在对社会有用的地方。而不是去博取别人的生命。
我看完最最最好奇的就一件事如果今天我在思考某件事是對是錯時“假想” 即使「我能夠完全避免/改過我自己在思考中發生的任何偏差」然後得出「最正確的答案」 我該如何能肯定我的這個「答案」不是世上最大的謬誤呢?我只有想到以下幾個可能1.我在玩語言遊戲 以為自己講的話很有哲理 實際上只是表達和語言理解上的問題2.對於人的價值觀 並沒有所謂「絕對的正確 所以也沒有所謂「最正確的答案」 我這假想並無意義只怕我以為自己得到了「正確(這支影片中)」的思辨方法然後一步步的走上愚昧之巔(當然 這支影片講的很好 提供的切入點也十分的有道理 雖然要實踐真的十分的困難 許多的影響甚至是潛移默化的 「你不會知道你不知道什麼東西」吧?大概是這麼說的啦
癥結點大概是在 所謂的絕對正確 真的存在嗎 是非灰度的兩端會有黑跟白嗎
感謝你用心製作的這支影片
無我方能透視實相🥰🙏
哇😂 這個非常棒的測試。人類就是這樣 後來人類會說 這種人不多。
看你的影片讓我想到這世上那些許多喜歡高姿態的講著漂亮的大道理,但是事實上自己都沒做到的虛偽人~XD有時候看到你的這影片所說的內容,再看看你其他影片所說的內容,及所表達的方式~不覺得你自己矛盾、又犯了自己曾經講過的大道理了嗎~呵呵打開心胸、拋開對別人的成見,接納別人不同的意見,「才不會讓我們已經深陷地獄,卻自以為在天堂哦~」
我們沒有錯 掙扎沒有用 命運想陣風把我們吹向各自的夢
讓我想到這本書 The Lucifer Effect (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
這部影片的實驗讓我有點震撼...且可能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人際關係暈船等等有關係謝謝文森用心分享
其實要搞清楚是對還是錯滿容易的 只要所做所為的一切後果都是自己承受的起的話 就是對的 有後悔就是錯的 且對錯的定義都是自己給的 也是自己要意識到才有對錯 他人的聲音只是讓自己可以更了解自己要的是什麽中的過程罷了
演算法帶我來看到有幫助的影片😂接下來的金錢花用可以開始用新的角度去看了
我也認為為了秉持公平公正,應該盡力阻斷可能產生利益關係的情況⋯但在這個社會好像很難😭
9:57 不一定吧?很多人腦袋裏的黑歷史可以存在的比同學的名字還清楚長久。我自己也常常在半夜想到自己的黑歷史,但要說以前上課學的東西我也只能說出一點點
那你願意公開講出自己的黑歷史嗎?容易記住負面訊息不代表能夠在別人面前顯露脆弱。
大家都會記得自己的黑歷史( ಠωಠ)但會留下的當然是你已經確切認知的錯誤 而很多錯誤會被你的自我辯解蓋過去
10:21 這是基於人性對未來的線性預計
自我認知的混淆,和承認自己的錯誤是不易做到的課題
感覺和框架效應很像(貼標籤) 潛意識已經在某人身上貼了標籤就很難再撕下來了潛意識真的是個可怕的東西...
謝謝分享,真的學到很多
受益良多!
適時脫離舒適圈~~
這篇也是很讚欸
台灣的政治正是如此。。
很喜歡這篇我的問題通通命中原來自己這樣自以為是還好……我現在發現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每次吵架都會輸,因為別人比我還要有道理
同溫層後果很可怕,但過程很舒服,哎~人性!
想要在社會上活得體面偶爾會需要弄髒自己的手-->讓他人做一點犧牲是可以接受的
對我而言,順心而為,不壓榨太多人就好
然後越做越錯,再為自己辯護
拿捏分寸是必修學分
勿以小善而不為,勿以小惡而為之。路徑依賴、團體盲思、舒適圈、意識型態、自我認知、墨菲定律、有限理性、刻板印象、權力……
真不錯
我覺得我有錯,那我是對的,但是我這一瞬間覺得我錯了所以我對了,那我又錯了,如果我一開始覺得我自己沒錯,那我依然是錯的,如果我有錯,但是我沒錯,那我有錯的情況就同時跟我沒錯的情況同時存在,那我錯跟我沒有錯的情況才是正確的,但是我正確的同時又進入了錯誤的環節,那我們就知道了,追尋正確的動作就是錯誤的,而追尋錯誤的同時是正確但也是錯誤,正確同時也是錯誤才是正確,但是正確又是錯誤,所以正確等於錯誤,錯誤等於正確。
這個話題我秒想到靚坤那句:有錯就要認,被打要立正。
我覺得有時候會支持我方的論點較多,不理睬敵方論點是因為在不在乎的問題更在乎這個人的話就會對他多點包容力、多去尊重他的想法反之則越少讓那些人在腦子停留越好😂就是情緒用事方面
應該是說「守住自己觀點」是會部分的影響一個決定而不是全然是這樣
很喜歡這部影片! 馬上訂閱追蹤起來了。
討厭一個人不需要理由,你只需要相信他值得被討厭
有問題的人最大的問題就是認為自己沒問題
我有個願意有話直說的朋友 因為他常直接說出我的問題 所以心中要認為他是好朋友不過 當我做的選擇又是不盡理想時 我明白 其實我在躲避我的好朋友
矛盾的是,性格固執的人看了還是仍舊故我~
幸運的是,我看到這一條影片,知道應該如何預防自己不要變成自己討厭的人
善者愈善,惡者更惡
這就是為什麼一群人都要有一個被針對的排擠對象,把被排擠的人講的越過分,他們越有團結力,他們覺得彼此討厭同一個人有共鳴
但是一個人時卻沒那麼討厭被排擠的人
明明知道被排擠的人根本沒那麼討厭,但為了讓自己不被群體排擠,所以會繼續毀謗被排擠的人
再來說錯不在我,大家都很討厭他
你說的很棒
好難達到!
雖然超級有道理
希望我能慢慢的去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我一定可以
1.承認自己有時會犯錯
2.行為態度將會互相影響
3.人是人 事情是事情
能夠不帶情緒 就事論事的人是很不簡單的
雖然如此,我覺得更困難的是
可以做到的人通常避免和犯錯的人辯論
因為知道就算溝通也無法改變對方態度和結果
漸漸造成沉默的螺旋
沒有人願意改變現狀
其實做多了誰都能做到的,只是我們從小被教育反過來(就是對人不對事的想法)。有些人能做的影片說的,也就是人生經歷有點不同,有了機會多練習罷了。
希望看完這個影片的每個人,成長過程都可以從金字塔的頂端走向更好的方向
什麼是更好的方向?
@@byronlin4043 不處在將自己的錯合理化的自己😃更重要的是你心目中理想的自己😊
向下嗎XD
樓主想法是挺不錯的,但如同影片內的演示,
很多人都會合理化自己的想法,
如同作弊跟不作弊的選擇,為了達到一定的成果跟目標,會有一半人選擇錯誤,而另一部分人則是反方向,
而這兩部分人,都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而造成分歧或是爭吵,
所以正不正確都挺難講的,因為信念跟觀念都不一樣,定義就很容易被動搖,
所以我自己的認知跟所認為的正確,
是「不傷害他人、不危害他人權益、不把誰都怎麼做當理由掛嘴邊、不把所有事都理所當然當合理、不以主觀看人而攻擊人」,
這是我自己,覺得正確的事,但身邊總有一堆人說我是胡扯、虛偽、假清高,
就因為我與他人的信仰與信念不同,就總是成為被罵被排擠的那位
@@秋雨-l1d Oz.🤴
想推文森說這本【房間裡最有智慧的人】
當中引用的實驗以及社會心理學理論在今天的影片也都有提到,但是我更喜歡這本書是用一種“提供你另一個更好的選擇”的態度,去引導人們反思自己是否真的那麼對、為何談判一直沒辦法有進展等議題。
聽說法官的生活要過的清廉
以前我不知道為什麼,現在看了醫生收禮品的故事之後感覺有點理解了。
像是品酒、品水師這種稀有人才 對他們的飲食也都是要非常清淡,才能了解細微差異
确实 想起那句“不要让立场决定答案”
在自己熟悉or认同的答案里确实很舒服~可是只有客观才能够看到真相!
超中肯🥺!
多瞭解 多聆聽,
永遠是處事的最先要件;
而不是因所有外在因素而導致先入為主
是的
可有時候事情撞到臉上時,還是容易不理性
希望能讓全世界的人都看過這個影片,固有的偏見是很可怕的東西,很多的爭執和不理解都是這樣來的,無法認可自己圈子以外的想法,扭曲自己圈子以外的人
很多人會說"第一印象很重要",這是為甚麼呢?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就事論事,就人論人,看似很簡單
實際上我們的思維很容易被既定印象影響
行為,態度,價值觀是相輔相成的
看待事物,只要有了第一個想法,我們就會以此為起點來了解它
天啊 这本书真的很需要被很多人看到。每次在跟别人聊天尤其是去到一些比较深入的问题的时候,往往在聊天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很多的偏差。原来是因为系统一系统二的关系。
好喜歡這部!
決策後失調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衝動購物後會更喜歡自己下單購買的物品,深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眼光很好,或是看一堆關於產品的正向評論。
Milgram的實驗結果發現願意按下450v的人大約有65%。雖然跟多數人一樣可以得到滿滿的歸屬感,在舒適圈裡互相取暖,但也很容易一起安逸、向下沉淪。(再用各種話語合理化自己的觀念與想法XD)
「沒有人自願成為表裡不一的人。」
承認自己會犯錯,但犯錯其實不會怎麼樣!並試著以開闊的心胸理解其他人的想法,這真的很需要練習和值得練習!
我看你提供的「65%」
因為書上沒有寫出總共有多少人按了,所以看到這數值時嚇了一跳
@@vincent_reading 之前上課有上到這個實驗,剛也有確認一下數值XD 實驗結果真的很令人驚訝!
實驗中還有附帶金錢等獎勵誘惑
導致人們的心裡更容易淪陷在獎賞與支配的感覺當中
那個電擊的實驗,和責任分散效應有關,因為受試者會覺得如果出事,那是專家要負責,不干他的事
未必認為專家說的是對,而是就算出事責任也不在我。責任分散效應就是大家一起負責=沒人會負責
我繳納政府的稅,讓我對公園最近死掉的流浪漢感到無視,但卻又無能為力,明明只要走過去給他錢或是便當而已,管他政府負責不負責,唉
最近才面對到這樣的課題,當別人說我錯的很離譜的時候,我才好好反思自己哪裡錯的
當然結果是真的很打擊,因為我真的錯的很離譜,更打擊的是,我竟然過了那麼久都沒有意識到這件事
感謝文森的分享還有分析!
所以是什麼東西錯的那麼離譜呢?
希望你不會用這個理論再來合理化做錯的事,加油😁
對事不對人也是最重要,但最難做到的一件事。
雙重標準每個人都會有,我自己也發覺我也有這想法,
每當我聽我討厭的人想法,一開始會排斥沒錯
但後來給自己一點時間思考時,發現對方10個想法有2個還不錯
我接收了這個想法,收穫的是我自己:)
應該是對事不對人才對,在職場往往都是先對人去評斷,嘗試站在對方的立場,或是把場景想成如果是我尊敬的那位前輩他會怎麼做,最主要就是不要太快下決定,多思考幾秒鐘會更有幫助
@@wayne1684 啊哈哈 我打相反了
您很棒喔b^_^d!您表達出來的觀念,其實就是佛學中〈四依止〉的「依法;不依人」。
「依法;不依人」的意思是:
依照那個人的想法;不依照你對那個人的成見。
舉例說明:
搶銀行的土匪,雖然在標準定意上是歹徒,但若他說「人必須有愛心,不能虐待兒童。」,這個想法是對的嗎?是對的,所以這個想法是應該被認同的。這就是依法不依人。
前陣子很火紅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中,賈靜雯有句台詞「精神狀況不好,不代表她說的是錯的。」也是同樣呼應這個觀念。
〈四依止〉:
依法;不依人
依意;不依語
依智;不依識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所以不因惡小而為之,不是因為小惡很嚴重,而是因為這是通往大惡的道路
每次看到新聞上訪問嫌犯的父母
常常聽到都是:他從小就很乖,一定是在外面被朋友帶壞⋯⋯這種不肯承認在自己的教育下,小孩變成這樣的話語。
同意。發現當自己都快不能接受的事情 對別人來說是很嚴重的事情
認為自己沒有錯就是最大的錯誤!
試著改變禁錮的自我認知、為自己拓展更客觀的視野,真的是很有價值的投資!影片中舉的例子提供我們重新檢視各種人際關係,讓生活感覺有翻轉、覺察的機會,很棒!💪🏻💪🏻
沒人想認輸,如果越被指責,或是對方講的時候態度不好,在當下越會為自己強辯反彈
,所以講話好好講,要說別人錯時,最好用對方能接受的態度語氣,這樣才能達到效果。
沒錯,很多主管最厲害的就是挑毛病,明明自己做不到的事卻要求別人要做到
「分別心& 雙重標準」
我TM一直都覺得自己是錯的 難道其實我是對的!?
哈哈哈哈
當你又意識到自己是對的
其實又是錯的?!
薛丁格的對錯?!
哈!
所以需要一个标准,就像宪法一样,形成就不要乱改。就像中国宪法那样是不对。
當心中認同這件事或這個人,我們就容易會自動屏蔽掉一些不好的一面,承認錯誤就等於打自己臉,大部分人自尊心都很高,很難承認自己的錯,所以才越錯越離譜😥
這部內容跟(窮查理的普通知識)第十一章的25種心理學裡面的第五個避免不一致性傾向內容一樣,只是裡面還有講到第二個喜歡/熱愛傾向的一點內容,最近非常喜歡看文森說書,但是看完影片再去購買那本書對照的內容能吸收更多,謝謝文森說書讓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有時候試吃/喝的時候,也會「明明味道很普通」但就想買一點捧場。
這個主題是每個人都應該理解的。不然人類永遠都不會「改進」。
儘管我自己本身很明白這個道理,也很難認知自己的錯誤。所以每次我責備我妹,她說:「你之前也是!」的時候,我都會跟她說:那妳當下就應該指正我。
我覺得「被指正」是一件很棒的事,一兩次也許不行,但被指正三次也許就能改進。
之前我和別人爭論一件事,雖然最後是我主動認錯並道歉。但是我反而覺得「是我贏了」。
吵架的時候並不是「誰的理論對」就贏,而是「誰先理解對方的理論」就贏。因為這種時候往往只是「觀點」的不同,一開始就沒有「誰對誰錯」,往死裡吵反而才是笨蛋吧?
人類真的有這個問題,就算是我也知道自己很討厭認錯。就算當下沒辦法認錯,還是要時常「反省」,也許慢慢就能改進了。
不過相對地,我覺得人也不應該要求對方「認錯」,因為這件事很困難。與其逼他表面上說出道歉的話,不如讓他自己好好想想,真正認知到自己的錯誤,他大概就會主動認錯了吧?
最後我其實不太同意最後面的第二點,「因為喜歡這個實驗組,所以我才捐款」這是理所當然的,不見得是因為「盲目」的「行為」影響到自己對他們的「態度」。越說我越不懂第二點在講什麼了。
知道對方花光錢舉辦實驗活動,好感度當然會上升吧。
看留言好像蠻多人說的,其實我覺得「就事論事」很簡單。
不要給自己設限了,多去思考是最重要的。
最近才遇到這種事,剛好解答了我的疑惑。
明明自己做的事任何人看了都覺得是不對的,而且怎麼分析利害關係不管對公司或對他都是百害而無一利
但就算我們給了他多少台階下,想讓他回頭也聽不進去
然後態度反而更爆怒,立場更堅定的去做更多誇張的錯誤決定
甚至出現了違法行為也在所不惜
我們都不懂為什麼他會堅持成這樣
原來是自己一直合理自己行為,看來除非他願意改變不然應該是無法溝通了
所以共產黨跟中國綁在一起,愛中國的就會接受共產黨。
民進黨跟台灣綁在一起,愛台灣的也會接受民進黨。
所以要看清事實的話,就要把愛中國、愛台灣跟黨分開。
你前面都說他們綁在一起了,又該怎麼分開?你的意思是選擇沒有明確傾向的黨/候選人,還是把人和黨分開檢視?
這就是影片要說的👍🏻
@@aprilchen3125 他應該是要講說,這些黨試圖用意識形態綁在一起來影響事實判斷,所以要看清事實必須先分開討論思考過後在做結論
@@aprilchen3125 人和事要分開!如你站在那一邊,不一定那一邊所做的任何事就係對的,需多自我人分析和多聆聽,是個不錯的選擇!
@@aprilchen3125 那其實很簡單!在你評斷一位政治人物的時候,你都把它當做無黨籍代表就行了!那並不困難,走不出意識型態的通常是自己.....
最慘的是錯誤的反芻自省,主觀單方面理解與存在盲區的客觀,想要徹底客觀就只能丟棄自己的觀點
11:44
這邊用錢作舉例
但是我覺得因為是錢 所以也不能全然用這樣子的方式去解釋
研究人員說:「用光了我們的錢」的那兩組 受到的捐獻比沒有說這句話的第三組還多
不一定是受試者因此誤以為自己喜歡研究人員
也可能是因為受試者評估出「研究人員不惜花費大筆金費,也要把研究做出來」這種破釜沉舟的態度值得信任
信任研究人員能善用自己的捐獻 再造一個破釜沉舟的好研究
方得以捐獻
相較起沒有錢問題的第三組 捐獻給研究人員可能對他們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
自己捐出去的錢沒有提供很高的成本效益 所以人們自然沒有想要捐獻的動力
基於信任與效益計算的各種衡量而採取的行動
卻只被認為是「喜歡」「這群受試者喜歡這些研究人員」「因為捐獻給他們所以我喜歡他們」
這種區隔人的方式似乎太粗略了
我第一時間的想法也是如此。不過,除了有沒有開口要捐款以外,我想到歐美與亞洲文化對於「捐款」的認知有差異,歐美比較偏向如今的抖內,如實驗所述是因為喜歡對方;亞洲的想法是偏向互助,心底認為自己能因此受益(包含狹義的直接受益,以及捐款會讓社會變得更好所得到的間接受益)。
我也覺得不能算喜歡,讓人同情捐獻也是一種心態
這就是人性啊,放諸四海皆準;而且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意識形態那裏不用說看政治上就一堆二分法的人
即使另一邊提出的方法不管好還是不好他們永遠聽不進去
另外10:17我有個不認同的地方
就是要看對象
如果你對明明做錯卻向死不認錯的人低頭
他會認為自己永遠是對的永遠看不到自己的錯誤
弄到後面分不清楚是非對錯
就像黨派為什喜歡一直靠北要對方道歉
一方面是完全不知道自己錯在哪
一方面是騙人民好像真的是對方做錯樹立自己的威信
凡是權威反對的 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權威擁護的 我們就要反對...😊
可惜現實中大部分的人都做相反的事
營養權威反對垃圾食物,所以我們要吃垃圾食物
而且若我們身為第三者,去看他人事物還可以客觀的分析、表達自己的見解,但若我們身為當事者,往往堅持自己的想法且否定對立面的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所以遇到任何事情,不要在一開始就馬上認定自己的見解是對的,反而要經過一定時間的思考、分析,如果能夠跳出自己的角度看事情是再好不過的。我們無法避免潛意識裡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我覺得這就是人性),但我們可以花足夠的時間強迫自己去理性思考,我相信得出的結果一定會更理想、更中庸不偏頗。
专门放在了稍后观看,等着合适的时间好好看看,结果没有让我失望。
人真的很难一直正确,一些小事上面的选择真的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特别是掉入自我辩解的陷阱。
还有关于诊所,我常去的那家,医生最近几年开始涨价并且推荐比较贵的药了,我猜是生活所迫吧,两次都支持了她。
之前介紹的框架效應也有提到同樣的實驗,那本書也很棒
進門效應、歸屬感、和那個服從權威的經典實驗,這根本是心理學吧!
這本的主題的確是社會心理學~
那個電擊的實驗,和責任分散效應有關,因為受試者會覺得如果出事,那是專家要負責,不干他的事
未必認為專家說的是對,而是就算出事責任也不在我。責任分散效應就是大家一起負責=沒人會負責
你認為的中立,早就已經先入為主了,真的要時時提醒自己要分開心胸接受他人意見
蘇格拉底都說自己什麼都不懂了 一般人到底哪來的自信
切到要害,感謝開一期解說👍
好喜歡 解決了我長久以來的疑問 下次有投票前再來看一次😂😂😂
太棒了這本書,謝謝文森推荐
3:47這是「隨波逐流」、「積非成是」的原理,他雖然也知道不對 ,但是做的人太多就會想說這件事完全不缺可以「分擔」面子傷害的人
11:43 我覺得不一定耶
更喜歡他們也許是因為喜歡那些研究人員對於研究的敬業精神,進而提升對他們的好感度的
而不受捐款影響的人只單單看到他們在做研究的那面,並依據那塊方面做評價而已呀
服從權威不可怕,可怕的是權威的產生方式可以用意識形態催生,而不是靠辯證去尋求接近真理的立場。
哈哈,因為我們怕自己認知失調,所以會陷入執念之中~感謝您的分享,收穫很多~
文森才是思維最高的人
其實如果是高電壓小電流是不會傷人的 這是很好的理想 也謝謝你這麼努力的宣導 但是一想到真實社會上的百態我就有種無力感
真的是太晚發現這個好頻道,真的是被我挖到寶了!
這期真棒!
Thank you for sharing the book. Watching your video is more effective for me than reading the book alone!
其實,小贈品也在廣告中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當要選購我們不擅長的物品時,時常依賴於那些常聽到的廠牌,而不會選購我們沒聽過的。這也是為什麼那些廠牌已經夠有名了,還需要耗費一筆資金在廣告上,當然也有可能是彼此競爭。不過這樣的效應的確讓我有些感觸。
社會心理學很多實驗很經典,但很難再現
是因為現在和當時的社會風氣不同的關係吧
感情也一樣,傷害人的會說是對方的錯而做成他這樣做。
藉口永遠都是他們的擋箭牌。
還好我永遠不覺得自己是對的
先立於不敗之地再去分析別人要的
人在做錯事時是不會知道自己在做錯事的 沒被針扎過是不知道被針扎是會痛的
問一下那個捐款實驗,我第一個想法是:舉辦方花掉了大部分積蓄還願意做這種有獎金的實驗,且沒有強制捐款,所以贊同這種精神而喜歡主辦方,難道不是因為這種原因嗎
一開始所提到的實驗是為了說明人類對權威的服從
據說開這個活動原本是為一個問題開的,對納粹軍隊屠殺猶太人的行為是否可以念在他們是聽命行事讓他們從輕發落
他已認清自己錯誤.他沒說他沒錯.他誰也不愛.也不需要誰來愛他.他只希望一切能回到從前.如果回不到從前.他有他的辦法.或許.當他一無所有時.他就能展翅高飛.他永遠知道.生是台灣人.死是台灣魂...
很受用 謝謝!
雖然有道理
但還是無法影響這迂腐的社會結構
其實人生在自己的小圈子裏面過得開心就好了
難怪大家都對社會感到失望
在道德世界, 最大的錯誤是從惡。
在勢利世界, 最大的錯誤是沒有從惡獲利。
道曰: 亂世濟人
儒曰: 邦無道, 則可卷而懷之
我曰: 既不能濟世, 亦無法踩著枯骨而上, 生於亂世, 自求多福, 静待終結。無為便是
就算出生亂世,要成功也是很看身家的運氣
這影片值得多看幾次👍👍👍
说实话,你下一次看会是何时?
我想到了一个词:中庸,这样就既不在天堂,也不在地狱了
心理学是样好东西,就希望某些人用在对社会有用的地方。而不是去博取别人的生命。
我看完最最最好奇的就一件事
如果今天我在思考某件事是對是錯時
“假想” 即使「我能夠完全避免/改過我自己在思考中發生的任何偏差」然後得出「最正確的答案」 我該如何能肯定我的這個「答案」不是世上最大的謬誤呢?
我只有想到以下幾個可能
1.我在玩語言遊戲 以為自己講的話很有哲理 實際上只是表達和語言理解上的問題
2.對於人的價值觀 並沒有所謂「絕對的正確 所以也沒有所謂「最正確的答案」 我這假想並無意義
只怕我以為自己得到了「正確(這支影片中)」的思辨方法然後一步步的走上愚昧之巔(當然 這支影片講的很好 提供的切入點也十分的有道理 雖然要實踐真的十分的困難 許多的影響甚至是潛移默化的 「你不會知道你不知道什麼東西」吧?大概是這麼說的啦
癥結點大概是在 所謂的絕對正確 真的存在嗎 是非灰度的兩端會有黑跟白嗎
感謝你用心製作的這支影片
無我方能透視實相🥰🙏
哇😂 這個非常棒的測試。人類就是這樣 後來人類會說 這種人不多。
看你的影片讓我想到這世上那些許多喜歡高姿態的講著漂亮的大道理,但是事實上自己都沒做到的虛偽人~XD
有時候看到你的這影片所說的內容,再看看你其他影片所說的內容,及所表達的方式~
不覺得你自己矛盾、又犯了自己曾經講過的大道理了嗎~呵呵
打開心胸、拋開對別人的成見,接納別人不同的意見,「才不會讓我們已經深陷地獄,卻自以為在天堂哦~」
我們沒有錯 掙扎沒有用 命運想陣風把我們吹向各自的夢
讓我想到這本書 The Lucifer Effect (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
這部影片的實驗讓我有點震撼...且可能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人際關係暈船等等有關係
謝謝文森用心分享
其實要搞清楚是對還是錯滿容易的 只要所做所為的一切後果都是自己承受的起的話 就是對的 有後悔就是錯的 且對錯的定義都是自己給的 也是自己要意識到才有對錯 他人的聲音只是讓自己可以更了解自己要的是什麽中的過程罷了
演算法帶我來看到有幫助的影片😂
接下來的金錢花用可以開始用新的角度去看了
我也認為為了秉持公平公正,應該盡力阻斷可能產生利益關係的情況⋯
但在這個社會好像很難😭
9:57 不一定吧?
很多人腦袋裏的黑歷史可以存在的比同學的名字還清楚長久。
我自己也常常在半夜想到自己的黑歷史,但要說以前上課學的東西我也只能說出一點點
那你願意公開講出自己的黑歷史嗎?容易記住負面訊息不代表能夠在別人面前顯露脆弱。
大家都會記得自己的黑歷史( ಠωಠ)
但會留下的當然是你已經確切認知的錯誤 而很多錯誤會被你的自我辯解蓋過去
10:21 這是基於人性對未來的線性預計
自我認知的混淆,和承認自己的錯誤是不易做到的課題
感覺和框架效應很像(貼標籤)
潛意識已經在某人身上貼了標籤就很難再撕下來了
潛意識真的是個可怕的東西...
謝謝分享,真的學到很多
受益良多!
適時脫離舒適圈~~
這篇也是很讚欸
台灣的政治正是如此。。
很喜歡這篇
我的問題通通命中
原來自己這樣自以為是
還好……我現在發現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每次吵架都會輸,因為別人比我還要有道理
同溫層後果很可怕,但過程很舒服,哎~人性!
想要在社會上活得體面偶爾會需要弄髒自己的手
-->讓他人做一點犧牲是可以接受的
對我而言,順心而為,不壓榨太多人就好
然後越做越錯,再為自己辯護
拿捏分寸是必修學分
勿以小善而不為,勿以小惡而為之。
路徑依賴、團體盲思、舒適圈、意識型態、自我認知、墨菲定律、有限理性、刻板印象、權力……
真不錯
我覺得我有錯,那我是對的,但是我這一瞬間覺得我錯了所以我對了,那我又錯了,如果我一開始覺得我自己沒錯,那我依然是錯的,如果我有錯,但是我沒錯,那我有錯的情況就同時跟我沒錯的情況同時存在,那我錯跟我沒有錯的情況才是正確的,但是我正確的同時又進入了錯誤的環節,那我們就知道了,追尋正確的動作就是錯誤的,而追尋錯誤的同時是正確但也是錯誤,正確同時也是錯誤才是正確,但是正確又是錯誤,所以正確等於錯誤,錯誤等於正確。
這個話題我秒想到靚坤那句:有錯就要認,被打要立正。
我覺得有時候會支持我方的論點較多,不理睬敵方論點
是因為在不在乎的問題
更在乎這個人的話就會對他多點包容力、多去尊重他的想法
反之則越少讓那些人在腦子停留越好😂
就是情緒用事方面
應該是說「守住自己觀點」是會部分的影響一個決定
而不是全然是這樣
很喜歡這部影片! 馬上訂閱追蹤起來了。
討厭一個人不需要理由,你只需要相信他值得被討厭
有問題的人最大的問題就是認為自己沒問題
我有個願意有話直說的朋友 因為他常直接說出我的問題 所以心中要認為他是好朋友
不過 當我做的選擇又是不盡理想時 我明白 其實我在躲避我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