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本问题:物质怎么就决定意识了?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2 ก.ย. 2021
  • 我们都知道物质决定意识,可是问题在于,物质是怎么决定意识的?
    本期节目介绍了七个哲学派别的观点:1.实体二元论,2.副现象论,3.行为主义,4.同一论,5.消除论,6.功能主义,7.属性二元论。
    订阅同名微公号「大问题Dialectic」,发送「心身问题」即可收到本期大问题研讨会,欢迎你也参与到这个大问题的讨论之中,请投出你的一票,并发表你的看法。
  • วิทยาศาสตร์และเทคโนโลยี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852

  • @fulanglo6058
    @fulanglo6058 2 ปีที่แล้ว +203

    我天天看您的节目。反复思考,作笔记。在这个时代出现您这个节目绝非偶然。我们多麽幸运,等待了多魔久等到这--超越宗教,哲学和科学的奇点。感恩。

    • @user-dd1jd4vd7o
      @user-dd1jd4vd7o 2 ปีที่แล้ว +23

      按科学唯物主义或者决定论,一切都是注定的,你能看到这个也是注定的。

    • @jasonj3952
      @jasonj3952 ปีที่แล้ว

      @@user-dd1jd4vd7o 所以,科学唯物主义或者决定论是废话,毫无意义,如果是决定好的,我们继续自己的生活好了,如果不是决定的,那他们就是骗人胡言乱语。

    • @jasonj3952
      @jasonj3952 ปีที่แล้ว +4

      @@user-dd1jd4vd7o 所以无论是对的或者错的,都毫无价值,谁用这个来忽悠人,就是恶魔和骗子而已。

    • @jasonj3952
      @jasonj3952 ปีที่แล้ว +8

      所以你还要好好学习,这些节目不过是哲学、神学、科学的内容而已,超越个毛啊。

    • @yinuochen7915
      @yinuochen7915 ปีที่แล้ว +8

      @@jasonj3952 不过是哲学,科学? 哎呦喂您是哪来的贤者啊

  • @theeyetheworld
    @theeyetheworld ปีที่แล้ว +3

    這個問題真是太深奧了!我們對哲學的理解還有待提高!
    讓我們對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thomchrey457
    @thomchrey457 2 ปีที่แล้ว +62

    思维敏捷,逻辑清晰,用词准确,表达能力强。

    • @user-lx7xs3lu4h
      @user-lx7xs3lu4h ปีที่แล้ว +2

      典型的传销语速,这会让听众信息过载后不思考,然后时间一长就被洗脑了。

    • @user-rm8uf5yo4x
      @user-rm8uf5yo4x ปีที่แล้ว +2

      @@user-lx7xs3lu4h 对的,他自己都没理解意识与物质,就侃侃而谈,智力很一般

    • @AAA1649
      @AAA1649 10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user-rm8uf5yo4x 你好 我不是槓精
      單純想知道 如果能用簡單的例子介紹 意識與物質可以分別是甚麼
      求問感恩

    • @kadewu7291
      @kadewu7291 3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视频可以暂停的@@user-lx7xs3lu4h

    • @user-ol5zs7vz8l
      @user-ol5zs7vz8l 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AAA1649半年了,我跟你一起等

  • @youbaosha5618
    @youbaosha5618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太厉害了!用简单的语言把复杂的哲学问题说得通俗易懂!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 @jocelynlin4333
    @jocelynlin4333 ปีที่แล้ว +9

    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你的心靈狀態非常需要被點讚+投幣

    • @rz7078
      @rz7078 3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还有渴望一个每天下班回家做好饭等你的女朋友😂

  • @Bigdreamsbuilder
    @Bigdreamsbuilder ปีที่แล้ว +61

    真正理解哲学的老师是非常幽默诙谐滴~让学生们像追剧般深陷其中~

    • @cloudialeonhart7873
      @cloudialeonhart7873 ปีที่แล้ว +3

      对对对,大学时候帮助我哲学启蒙的老湿就是这样的😂😂真的是一位伟大的老湿。我会永远铭记他

    • @Bakaee
      @Bakaee ปีที่แล้ว

      @@cloudialeonhart7873 对的

    • @user-cn4ni4zn8m
      @user-cn4ni4zn8m 4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同意

    • @doutu4624
      @doutu4624 4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这玩意可比追剧有意思多了🤣

  • @handylau97
    @handylau97 ปีที่แล้ว +18

    能在有限時間內,簡介得那麼清楚,厲害,真的厲害

  • @ibn5100_sg
    @ibn5100_sg ปีที่แล้ว +29

    功能主義加上湧現論是我比較相信的,我覺得湧現論可以多講一點,意識一開始可能只是驅動生物展開生存行為的電子信號,慢慢演化為人類的情感,而情感是有用處的,恐懼能驅動生存本能,愛情能驅動繁衍本能,友情能互助,親情能保護還無法抵抗外界威脅的幼崽,所以沒有被自然淘汰,而且不管是哪種理論,都要能解釋演化論,動物也有能認知自我的物種,可以由照鏡子實驗得知表示意識也可能是演化而來,那就很難不跟大腦演化掛鉤
    我自己是覺得主觀意識依然是電子信號,我覺得意識最謎的地方,還是意識到底是不是自由的,如果是自由的,那決定的關鍵是什麼,如果知道決定的關鍵,那是不是說明我們是受到這些關鍵的影響,而不是自我去決定意識,又或者,是不是自由的也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不被壓迫?

    • @skyacaniadev2229
      @skyacaniadev2229 ปีที่แล้ว +5

      我很同意。你应该也了解人脑基本上是神经网络,而意识应该是这个神经网络组成某种非常复杂的图(graph)结构时表现的功能。只要我们知道这个图怎么构,无论用生物神经还是计算机模拟神经都是可以实现意识的。我在这个方向上也有实际动作,不过因为没人给我钱并且本身不是这个学科的所以就没有继续。不过我已经有一个很明确的框架了,缺的只是钱和时间。当然真要做肯定会遇到一些之前无法预见的问题。

    • @user-di5jb6bw3v
      @user-di5jb6bw3v 8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skyacaniadev2229CHATGPT 就是这么产生的,GPT生成型预训练变换模型,通过一种注意力机制模拟神经元行为,随着神经元数量增加,整个模型就涌现出了不可思议的能力,我们还没法知道每一个神经元的用途,但涌现就在他们之间发生了。

    • @PatchyE
      @PatchyE 8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自由意志中的自由跟社会/政治中说的自由不是一回事,所以这跟“压迫”什么的没关系……我是学物理的,我个人认为如果真的相信科学,自由意志不可能存在就是必然结论。因果律是科学的根本前提,这个原则是必须绝对正确,没有例外的。因果链条之中只有物理法则,那就不可能有任何所谓意识的自由选择的空间。

    • @xyu101
      @xyu101 8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必须自成一个封闭宇宙才能涌现意志。一个人,一匹马,都是自身封闭,可以产生一个意志,但不能多于一个。至于无生命物或植物,只能遵从大宇宙的意志-体现为物理定律。

    • @ideasofmind38
      @ideasofmind38 8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PatchyE 基本同意你。再自由不過的可觀察精神患者的自由度,他們仍是人,意識的自由度超出自己和別人能夠解釋,無煲無貶。因果律;它比人能及的更大("忘了吃飯"的因),人類有對一切問題獲得答案的超級妄想、慾,唯一可行的是人類可走借助比人更能感知的機器或電腦"發明"(起碼人造的)來幫忙(例如夜視、望遠鏡),前題是先要懂得發什麼問才有機會作出找答的第一步試探,若然連發什麼問還未有(例如未問深海中什麼鳥如何活),..希望人類不要患妄想症就好,"天堂""地獄""神"已毒害多代人了。補充: 人造的"神"等等害人可能早已比助人多。科學不因人類"堅信它"而損人;宗教不。

  • @user-dh1bo2qe9u
    @user-dh1bo2qe9u ปีที่แล้ว +37

    我不得不說大陸youtube水準真的很高,能像這樣節目真的不多了。

    • @ruhualer
      @ruhualer 8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1

      这只是少数中的少数,根本不能代表大陸youtube水準

    • @user-hu6zp1xb5o
      @user-hu6zp1xb5o 4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ruhualer那你们台湾的大多数的大多数又是什么水平呢?我觉得台湾人整体素质肯定是比大陆高。但大陆的人口是你们的50几倍,人才的绝对数不比你们少哦!而且你们台湾现在越来越封闭,外来人才越来越少,本土人才又外流,台湾的文化水平也越来越低。就像以前台湾的明星都是大陆二代,现在没有大陆二代了,本土明星真的就不行。

    • @kjyhh
      @kjyhh 4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这个太片面了吧

    • @user-zd4en3hg7s
      @user-zd4en3hg7s 4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kjyhh 片面就片面,反正意思有表達到🫢

    • @wiki6040
      @wiki6040 4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ruhualer台湾会慢慢成为他本来的高度

  • @cameronlankester6882
    @cameronlankester6882 ปีที่แล้ว +1

    好节目好节目,收获很多。

  • @user-ii7cu5nn9u
    @user-ii7cu5nn9u 2 ปีที่แล้ว +1

    喜欢这个话题,让人思考!!!谢谢大哥解说。订阅你了

  • @user-hy6dd3be6b
    @user-hy6dd3be6b ปีที่แล้ว +2

    感谢您做了这么好的节目!学习了。😊

  • @weilingpan974
    @weilingpan974 ปีที่แล้ว +19

    我从不评论任何博主, 但必须表达我由衷的佩服! 加油, 静候您的更新!!!

  • @qianqiansong5387
    @qianqiansong5387 ปีที่แล้ว +5

    好喜欢你呀,睿智又风趣

  • @ericl9412
    @ericl9412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好棒的解說,感謝你的影片

  • @wef678
    @wef678 2 ปีที่แล้ว +9

    在网上看有些视频搞笑,所谓的幽默啊,非常的反感。自己在那high, 别人看着无聊,看你的幽默,第一次看就喜欢,幽默到点子上了,这是水平问题。另外非常喜欢你的语速,效率高。

  • @user-bj7dm5pl6e
    @user-bj7dm5pl6e ปีที่แล้ว

    這個節目真的太讚了

  • @wanwil
    @wanwil ปีที่แล้ว +12

    非常配服,打從心裡發出來對閣下的尊敬。

    • @kevinwang1995
      @kevinwang199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精神与物質的本質》
      人類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認知是通過視覺,嗅覺,聽覺,食覺,觸覺⋯⋯等感官而來,所以人類將自然界的萬物按照自己的感知而定义,比如:綠色的草地,清香的玫瑰🌹,锐耳的交響樂,鮮味的帝王🦀️⋯⋯,但是,如果你看見茅廁里的蒼蠅🪰,地溝內的蚊子🦟,垃圾堆的老🐀,腐食上的蟑螂🪳,螞蟻🐜,昆蟲🐛,🐠,⋯⋯,為此我們便知道在這个自然界里千千萬萬的生物的感知與人類的感知是完全不同的,由於不同生物的物理构造的差異而對自然界的感知不同,从而形成了無數不同生物的世界观。
      由于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間,因此在這个宇宙里有無數的生物空間,人類只是其中一個時空而己。這些空間是分離的,獨立存在的,各自都無法進入另-生物的時空里與之產生相同的感知,比如:人類是無法進入🦟子的時空里對自然界产生相同的感知。
      人類在自己的時空里生存對自然界的感知基本是相同的,人類把對自然界所感知的一切給予定义化,并作為大自然存在的唯一標准,這實際上就是主观化,也叫主觀定义化,而所有不同生物主体都有對自然界的主观定义,才形成各自的世界观。如果沒有了所有生物的存在,自然界也不符存在,人類所謂的神也不符存在。
      最後得出-个颠覆不破的真理:
      主体感知決定物质存在的形態

  • @YJ-zs1xq
    @YJ-zs1xq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视频质量太高了,非常有意思太好看了,一定要坚持下去!❤

  • @frankwu3982
    @frankwu3982 2 ปีที่แล้ว +9

    博主很有水平!

    • @kevinwang1995
      @kevinwang199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精神与物質的本質》
      人類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認知是通過視覺,嗅覺,聽覺,食覺,觸覺⋯⋯等感官而來,所以人類將自然界的萬物按照自己的感知而定义,比如:綠色的草地,清香的玫瑰🌹,锐耳的交響樂,鮮味的帝王🦀️⋯⋯,但是,如果你看見茅廁里的蒼蠅🪰,地溝內的蚊子🦟,垃圾堆的老🐀,腐食上的蟑螂🪳,螞蟻🐜,昆蟲🐛,🐠,⋯⋯,為此我們便知道在這个自然界里千千萬萬的生物的感知與人類的感知是完全不同的,由於不同生物的物理构造的差異而對自然界的感知不同,从而形成了無數不同生物的世界观。
      由于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間,因此在這个宇宙里有無數的生物空間,人類只是其中一個時空而己。這些空間是分離的,獨立存在的,各自都無法進入另-生物的時空里與之產生相同的感知,比如:人類是無法進入🦟子的時空里對自然界产生相同的感知。
      人類在自己的時空里生存對自然界的感知基本是相同的,人類把對自然界所感知的一切給予定义化,并作為大自然存在的唯一標准,這實際上就是主观化,也叫主觀定义化,而所有不同生物主体都有對自然界的主观定义,才形成各自的世界观。如果沒有了所有生物的存在,自然界也不符存在,人類所謂的神也不符存在。
      最後得出-个颠覆不破的真理:
      主体感知決定物质存在的形態

  • @user-uk8bf7ez1q
    @user-uk8bf7ez1q ปีที่แล้ว +6

    节目信息量很大,非常值得听。浅谈自己的某些看法。关于黑白屋的思想实验,我觉得可以用空调屋取代,当一个空调屋里的人进入屋外的寒冷环境时,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个冷战。人的意识基于物质是一定的,意识是独特和不可复制,不可转移,基于计算机或者其他技术可以无限接近某个人的意识,这是由于人对环境信息的接受是从肚子里开始的,许多信息以潜意识状态存储,人的感受器太多而且感受和因而产生的信息素都应是模拟量,所以总的信息量该如同实数集合那般庞大。图灵机测试的问题在于人的定义本身就具有模糊性,因此对于被测者,一万比一的认同率和一亿比一的认同率不能表明问题的性质。昨天看了一个韩剧,一个弱智女孩与普通人发生性关系,二者认为相爱,外界认为是性侵。

    • @kevinwang1995
      @kevinwang199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人類按照自己的感知來定义大自然的形態,而其它生物對大自然的感知是不同於人類的,所以感知的主体決定物質的形態,萬物的本身是沒有固定形態

  • @Lzz79326
    @Lzz79326 ปีที่แล้ว +3

    十分感谢如此精致深刻的节目!

  • @jacobLan
    @jacobLan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3

    感谢精辟的见解与理论详述,我也想分享一下心得,支持物质决定意识。
    基于以上七个哲学学派的理论,可以综合在一起抽象化出「意识是怎么来的?」,这一个大问题,此处的怎么来并非是在说现在大脑里的想法,要讲清楚,在更大的问题上,从更小的细节着手,往往是很好的解决之道,而解决之后往往也能看见统一的道路,于是尝试将意与识进行分裂,再融合,试着来探讨。
    意是起心动念,用物质论的角度来看,就是对于现实现象的回应与反馈,如:饿了会想吃东西,这个起心动念就来自于身体需求;还有落寞时会想有人陪,这个起心动念就来自于心理需求。而落寞会想有人陪,更有可能是因为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掠食者总是会挑烙单的猎物下手有关,于是才有报团取团的习惯。至此! 便可以说人类所有的心灵现象与意识,透过基因的传承,成为了现实交互作用下的产物,进而才有思考与想法产生的起心动念,也就是所谓的意。所以人类在以物质论为基础的最底层基础上演进,恰恰好是最扎实不会踩空的「我的一小步」。
    识是明辨是非对错,也就是价值观的形成改变过程中拥有的一切,如: 不可以踩到小石头一痛,就生气乱打人,这个明辨就是主客体分离,能让无妄之灾消弭,拥有谣言止于智者的定力。这种思考方式,看似是意识决定物质,但事实上也是物质决定意识,因为只要让混沌扩大,自己最后一定会被卷入,除非人类没有学习模仿能力,而如果人类没有学习模仿能力,那么人类就是因为害怕混沌而止步不前,是更进一步在「识」方面臣服于随机,而这样的推论,面临着大数据具体实现而带来盈余的成果,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因为大数据已经用证据克服了行为经济学的随机性。
    透过以上的独立解析,来将意识综合在一起时,就会看见现实的动态循环,每个思考、想法形成的动作,都能在现实的历史上找到原因(物质),因此才说物质决定意识。
    谢谢。

  • @lly9156
    @lly9156 ปีที่แล้ว

    这节目做得真他妈太让我喜欢了

  • @user-re3wq2xs9r
    @user-re3wq2xs9r ปีที่แล้ว +33

    曾有一段時期,我也蠻興趣探討身心哲學問題,目前人類知識水準就停留在此階段,尚未突破,是目前科學技術瓶頸,也是科學通病所在
    只能冀望後世超級天才突破此困境,不過就算解覺身心二元論困境後隨即又會衍生另外新的問題。
    目前人文道德素養遠遠追不上科學腳步,現在人類道德倫理還在用農業時代倫理體制。人類試圖創造出科學時代倫理規範,反而打亂原有秩序,總覺得存在主義建構出沒有框架規範,有點不三不四,個人式生存意義無法有效拯救茫然自己,也不會因為覺知自身意識獨特與真實而因此獲得救贖或得救,只會自欺欺人安慰麻痺自己真知能解決一切,充其量只不過是那一絲絲念頭滿足而已

    • @billyking5710
      @billyking5710 ปีที่แล้ว +10

      所以我非常相信自我認知論。
      人的一切行為的意義都是由自我認知去賦予
      只要你相信你做的一切都會變得更好
      那你就是變得更好
      只要你覺得現在你過得不好 那一切都看起來很絕望。
      我也曾經是一位病史20幾年的憂鬱患者
      接受過近10年的心理與藥物治療
      我最後找到了答案
      如果人出生最後都會走向死亡
      那死亡會是人生的目的嗎?
      並不會 充其量它在生物上只是個客觀存在的事實
      所以人生的意義就是
      你找到你想相信的事物並深信不疑
      僅此
      如果你覺得心裡很痛苦
      佛教有提供一個方法
      盡量減少、斷絕一切思考 無所住而生其心 只要對一切事物不做任何價值的判斷 就不會產生念頭與情緒反應 人是平靜的 安詳的
      但去壓抑人的本性顯然沒什麼卵用
      佛教幾千年的發展也只出了個開山祖師的佛陀
      這裡我推薦一個我覺得很好用的方法
      首先認定一切事物都是中性的
      先不要做任何價值判斷
      先維持開放的心去理解

      要不要接受
      就進入個人主觀價值判斷了
      所以要離苦得樂
      要馬你斷絕所有思想(但這跟死亡無異)
      要馬你對一切事物都抱持著"都行"的態度
      只要你把內心清空 不預設任何前提
      就沒有任何事物能煩擾你
      你只是一團虛空
      無分別心(不做價值判斷)
      就能究竟涅槃
      所有佛教經典
      心經 金剛經
      都只在講一件事情
      要離苦得樂
      做到無差別相(所有事物在你眼裡看起來都差不多 沒有事物能讓你起心動念)
      無分別心(不去做主觀價值判斷)
      就行了
      共勉之。

    • @SChi999
      @SChi999 ปีที่แล้ว +1

      我認為人的苦惱都來自於認知到自我而生,大多數的動物都意識不到自我的存在,所以每天都是簡單地求生存而已,沒有其他煩惱
      意識到自己為何會讓個體痛苦?
      因為存在的個體勢必會想要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否則自己來到這個世界就是毫無作用,浪費資源的
      但不幸的是,大多數個體都是平凡的,也就是說幾乎都是可取代的。
      要一個有自我意識的人承認自己是不重要的,隨時可替換的,那無疑會非常痛苦。
      (就好像一個公司員工,認為自己對公司非常不重要,隨時有可能會被解僱,那每天肯定會過得非常不安)
      但是當然,一個人存在世界是不是有意義其實是一種很主觀的認定
      所以常常可以看到作奸犯科的人活得非常的滋潤和快活,反而是善良樸實的人每天會自省,常常覺得自己做錯事而活得非常苦惱
      最後說一下人存在的意義。我之前聽過一種說法,尋找自己活著的意義或許就是我們存在的目的
      但我又想,如果有人到死都找不到這個意義的話呢?那麼或許尋找這個意義的過程,就是目的本身吧,畢竟有時候過程比結果還重要

    • @user-re3wq2xs9r
      @user-re3wq2xs9r ปีที่แล้ว

      @@SChi999
      動物只有現實焦慮,人類多了神經質焦慮和道德焦慮
      人類對自我感知而感到痛苦大多屬於神經質焦慮所引起。因為佛若伊德處蒸氣機時代,把人類比擬為蒸氣機,需要有正常疏洩管道,人類身體機能才能正確運作
      只是把人類比擬為計算機,痛苦充其量只是腦中不當訊號在運作(只是後世心理學家對心理衝突狀態文字敘述無法像佛若伊德寫得如此傳神)
      心理痛苦有很多種類和層次,
      因為起因相當複雜,無法單純用單一學科或面向解決,又有因素交互作用影響,導致解決方法具有不同個別差異
      因種種複雜因素交互影響,導致許多心理諮商活治療方法功能不彰,才被物理性藥物取代
      人存在資源貧脊世界,在這種充滿不利環境生存著,就注定終苦一生,苦海無涯

    • @gracel7538
      @gracel7538 ปีที่แล้ว

      很多問題的關鍵點在於:到底有沒有超自然力量的存在?而且具有主格意志力的本質……
      現在已經有許多科學儀器可以偵測一些特殊能量場了!所以靈界力量也的確可能存在……所以神佛上帝的確可能存在,每個人也可能都要面對靈魂未來走向問題…恐怕沒有那麼簡單啊…衹是宗教錯綜複杂啊!宗教組織背後大部分都是詐騙集團政治組織在操控利用的…
      教會經過千年的演化進化發展成今日以各種寬容美好的宣傳,來掩飾各種人性的惡及政治操控目的,耶穌說:聖殿成了賊窩;很多宗教教會已然成為賊窩,好的還是有,衹是很少…各宗教皆然…
      佛學是哲學,也可以是教育,也牽涉宗教靈界

    • @gracel7538
      @gracel7538 ปีที่แล้ว

      快樂…完美的快樂……天人合一……身心靈……超越界……
      人生最後可能只剩下能量、人生的終極意義最重要……人類的生命靈魂問題,生命的終極意義?有可能在宗教領域、靈界領域、超越界領域……裏獲得解答?所以才會有這麼多人投入到這些領域研究……
      現在已經有許多科學儀器可以偵測一些特殊能量場了!所以宗教有可能有解答,但是宗教錯綜複杂難以理解,宗教組織背後大部分都是詐騙集團政治組織在操控利用的,造成宗教界暗黑不堪……如何看透宗教的暗黑面,找到真宗教非常非常重要……
      這是未知領域,難免有許多可能性,不確定性……以及風險,當然也沒有定論的答案……
      衹是如果以安全爲最高考量的話,還是要參考多方面的意見比較安全……個人也沒有定論,但是現在已經有許多科學儀器可以偵測一些特殊能量場了……可見得傳說、傳統說法不一定全部都是胡扯、空穴來風的……
      個人會採取一些說法、傳說、傳統說法:陰陽兩隔,避免產生干擾……即使祇有1%會出問題,也不要冒險……
      不要隨便接觸靈界領域,與靈界力量互動充滿風險……
      各種想法其實大都被仔細思考過了!那麼多的智者在哲學裏都討論過了……衹是我們難以分辨難以理解罷了……宗教與信仰是兩回事,上帝與教會是兩回事,一般宗教組織背後大部分都是詐騙集團政治組織在操控利用的,但是並不代表沒有真宗教的存在……
      殺人放火戴金銀,修橋鋪路慘兮兮……把時間拉長,恐怕就不是這樣子了……
      做壞事享受幾十年,卻可能下地獄被罰千年以上……做好事可能吃苦幾十年,卻上天堂享受千年以上……誰是誰非難説啊!當然何謂享受何謂吃苦,何謂好何謂壞,還有很多辯證空間……
      世事恐怕沒有那麼簡單啊!
      宗教組織背後大部分都是詐騙集團政治組織在操控利用的……但是不代表全部都是詐騙人的,還是可能有真宗教的存在……如果人死亡後還有靈魂,那麼問題就沒有那麼簡單啊!
      遠離宗教,可以避開很多問題,但是卻難以理解生命的終極意義,靈魂何去何從的千古難題……所以看穿宗教的暗黑,尋找真宗教才是最正確的路,衹是非常非常錯綜複杂難以理解及困難……
      何謂善何謂惡?何謂神何謂鬼?恐怕沒有那麼簡單吧?
      普渡慈航與敵基督可不是吃素的啊……
      我們分辨的出來嗎?
      我們認為的善,可能實象卻是惡……
      宇宙萬象錯綜複杂啊!有問題時先看醫生比較好,可能99%多都可以醫學解釋解決,剩下的不到1%有可能是靈界問題?最大的問題在於宗教組織背後大部分都是詐騙集團政治組織在操控利用的,要解決也充滿風險,很困難麻煩啊!宇宙萬象錯綜複杂……哲學概論有充分的思考論述……
      與靈界力量互動,風險非常大,真正的世界級宗教都不鼓勵,神通有其危險……道法自然順天而行……
      許多宗教與政治黑道嚴重掛鉤,導致問題重重,恐怕早已經祇有宗教空殼,是暗黑能量在操控利用的……
      通靈少女劉柏君有許多各種超自然經驗,也是宗教科班出身,是重要參考,不衹是道聼塗説,也不衹靈界感應而已,世界級宗教有更完整的理論體系……超自然現象存在的證實,最重要的是每個人生命靈魂的走向問題,人最後要走去哪裡?而不衹是好奇好玩而已……如果靈界真的存在,那麼問題就沒有那麼簡單了……宗教錯綜複杂,水之深不是我們能夠輕易看清楚,看透的……小心為妙啊,不要隨便接觸宗教、靈界……
      普渡慈航與敵基督可不是吃素的啊!
      如來非如來……
      基督是敵基督……
      人們看到的如來/基督,說不定實際上是普渡慈航與敵基督……
      這一直推理上去,關係到人類最重大的關鍵問題:人有沒有靈魂?人往哪裡去?這困住人類的千古大難題……沒有那麼簡單啊!
      根據這些年來,許多科學儀器可以偵測到一些能量場/超自然能量,這顯示靈界是可能真的存在的,而上帝也可能真的存在,但是接下來的問題更大了,上帝是什麼樣子?
      歷史上政治人物/假宗教家/有心人士先洗腦人,上帝全能全知,再下來一步就是:我是上帝的代言人,上帝在人世間的代表,我說了算……問題/災難就來了……
      宗教組織背後大部分都是詐騙集團政治組織利益集团在操控利用的……
      佛學主要是覺與悟,不是神通、算命拜拜之類的……佛學可以是教育,也可以是哲學,也牽涉到宗教靈界領域……

  • @GordenCAT
    @GordenCAT 9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超棒的節目^^

  • @SChi999
    @SChi999 ปีที่แล้ว

    這個影片我最感興趣的部分,居然是每一段理論中間的紅白機遊戲配樂XDDDD

  • @chaingaoming5211
    @chaingaoming5211 2 ปีที่แล้ว +5

    功能主义的思想在软件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支持功能主义。

  • @user-so7qz8zk3u
    @user-so7qz8zk3u ปีที่แล้ว +1

    节目知识点超多,要是分两集就好了😂……差点忘了物理行为一下咯👍

  • @ukhappybaby
    @ukhappybaby ปีที่แล้ว

    佩服,乾貨,不紅沒天理。

  • @maxwell2038
    @maxwell2038 ปีที่แล้ว

    不错 信息丰富

  • @mrstudent4961
    @mrstudent4961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找到这个频道很受益,个人主要是学学哲学和早期佛教理论对比学习一下。杂阿含经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大概定义,名:精神趋向,色:物质,识:意识。这三个就如“三芦立于空地,展转相依而得竖立”,缺一个都立不起来。“名色”也就是五蕴,色 受 想 行 识,构成(聚)人的基本条件。对比一下这堂课:1. 佛学不讲“实体”,一切是因因缘条件的集合而生,因缘条件没了也就灭了。 2. 佛学讲“缘起”,所以物质和精神都是缘起的现象,并没有抬高物质为“本质”。3. 佛学讲三行,身,口,意,所以"行为“只是五蕴之一,并不能代表精神状态全部。4,5,6:佛学的五蕴并不能简化,各有各的功能。7:佛教并不认同泛心论,比如石头就只是色。所以最后觉得和涌现论可能(仅可能)更相似一点,意识由物质(神经元)与/和其他精神状态、记忆等等产生(识缘名色)。

  • @houhouhou993
    @houhouhou993 4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牛逼,先赞后看,琢磨这个问题很久了。

  • @user-xl1gc5py4u
    @user-xl1gc5py4u ปีที่แล้ว

    高质量视频!

  • @yongliu6381
    @yongliu6381 ปีที่แล้ว +6

    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您是怎么定义意识和物质的?您好像没有讨论这个问题

  • @lgyqchen5074
    @lgyqchen5074 ปีที่แล้ว +1

    推荐博主读一下陈立功发表在《医学与哲学》杂志上的“论智慧的递进结构与认知的逻辑流程”,其中有一个由作者独立绘制的从起点至终点的认知流程图,与此之前的所有认知流程图都不一样。我相信事情可以简单一点,所谓的“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可以解释几乎所有问题,而找出反例很困难。

  • @pinpang9552
    @pinpang9552 2 ปีที่แล้ว +3

    这么好的博主长得又帅, 怎么这么少订阅量, 果断订阅

  • @reaixuexideqichebozhu
    @reaixuexideqichebozhu 2 ปีที่แล้ว +1

    挺不错的

  • @fulanglo6058
    @fulanglo6058 2 ปีที่แล้ว

    非常高级。副现象论是我的认知。

    • @kevinwang1995
      @kevinwang199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人類按照自己的感知來定义大自然的形態,而其它生物對大自然的感知是不同於人類的,所以感知的主体決定物質的形態,萬物的本身是沒有固定形態

  • @Nanjing-bd9ih
    @Nanjing-bd9ih 4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挺有意思的,建议大问题看看心我论(the mind's I)这本书,如果没有看过的话。你可以很容易推论出意识依附于物质。

  • @qingchu6880
    @qingchu6880 ปีที่แล้ว

    我看了心生欢喜,所以就引发了物理事件,点赞收藏

  • @user-wz5fz9yx9u
    @user-wz5fz9yx9u ปีที่แล้ว +3

    我现在越来越认识到科学也是一种宗教就是科教。对于意识与物质的关系应该是道德经里的阴阳关系,缺了谁都不成立。但通常都有一个先后顺序,我有了意识才指挥我去以物质的形式做什么。没有意识的物质行动不是人的生理特征。

    • @kirksunify
      @kirksunify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这位先生,道德经里并没有向道教里提出的阴阳关系。道德经里的一句话被错误诠释而成为了道教的基石,那就是“万事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句话被广泛解读为阴阳之气论,那是不对的。老子的意思是说许多事情在过程中都是表现出事物的一个方面而目的却是它的反面。对着气流就是为了少受到它的影响。不仅仅如此,在许多文字中,今人的解释都出现了错误。

  • @FiFiSmartColor
    @FiFiSmartColor ปีที่แล้ว +9

    我们的世界,意识属性可能比物质属性更基础,因为我们所有的感观世界和心理世界所定义的世界是由我们的意识判断所定义的。换句话说,如果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听到或想象到或机器能探测到声音,那么声音还会被“定义”或“存在”吗? 我觉得要解决意识属性和物质属性问题之前,先要解决什么是这个世界的属性,最基本的组成是什么。比如光是什么?

    • @ruipengwang-pu7bg
      @ruipengwang-pu7bg 9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贊👍!先問世界的源頭和本質,再來討論因此而產生的現象,是思考正確的方向,否則就會陷入笛卡爾所設計的坑里進入無休止的無結果的辯論。人類最擅長離棄神造論和地平天圓的事實,拒絕造物主賦予的神聖使命與職責,反其道而行之,採用無神論的假定,認可進化論的謊言,才導致了近代史的大混亂與墮落。聖經說:神就是光,是愛,是公義,是萬物的源頭,離了神我們就迷失方向進入死亡和地獄永死。

    • @LightandShadowTraveller
      @LightandShadowTraveller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当然,没有人还有动物呢,他们也能感知世界感知物质。

  • @user-lm5lg7ld3b
    @user-lm5lg7ld3b 4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你的节目是普及性的,提倡但还需推敲,坚守批判性的探讨。

  • @AsIwish1216
    @AsIwish1216 ปีที่แล้ว

    想说听听入眠越听越精神!果断关注🎉

  • @user-lj5sl6lp9o
    @user-lj5sl6lp9o ปีที่แล้ว

    出来后没想到油管给我推了很多我在B站关注的up哈哈🤣

  • @vl1369
    @vl1369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讲的真不错

  • @victorcy
    @victorcy 8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夏老师太逗了,这期看了好几遍😂
    最后的对这个大问题的结论是:哈利路亚☦️

    • @yong1960
      @yong1960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你长吗?

  • @user-dw9vh1eg8v
    @user-dw9vh1eg8v ปีที่แล้ว

    高质量视频

  • @akaiwon6594
    @akaiwon6594 ปีที่แล้ว +6

    現代的科學家都是唯物主義或物理主義,但是科學家幾乎都完全依賴數學來描述世界,因此稱為數學主義大概也不為過,然後數學是什麼呢?數學就是來自柏拉圖世界的純唯心產物啊,根本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如果要說數學是人的意識的活動現象,而意識又是物理現象,那絕對是說不通的,因為數學的本質早在人類意識出現在世界上不知道多久前,就已經以唯心的形式完全支配的唯物的一切了,所以科學家今日才有辦法利用數學的語言去描述物理現象啊!而且數學的範圍遠遠超過物理的世界,很多是這個世界上找不到物理現象,卻明顯產生作用,比方說虛數,這個世界上哪裡來的負根號1的面積呢?但是虛數不但確實存在,還影響了現代科學。要是人類從來都不認識數學也就罷了,既然都使用了數學這個時間和範圍明顯早於也大於物理世界的抽象唯心工具,怎麼還能繼續說「世界是物質的」這種謊言呢?

    • @dingklewong
      @dingklewong 4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數學也是要人教才會的,有原始部落就不理解4以後的數字,在他們的語言裡就是很多很多。

  • @dodgexin3083
    @dodgexin3083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我很严肃地以为是一个科学节目 但他开车了啊😯

  • @user-gl3cx2zq7v
    @user-gl3cx2zq7v ปีที่แล้ว +6

    意识与物质可以相互作用那么可以推论在更基础的本质上两者大概率是一种东西

    • @qichangcheng5365
      @qichangcheng5365 ปีที่แล้ว +1

      我认同你这种说法,本质上就是"存在",或者叫"实体",就像光的波粒二象性类似的看法,"实体"二象性-物质性和精神性,同时表现出这两种属性,可以此消彼长进行转换的,看那边能量多一点就更容易表现哪边的属性

    • @user-gl3cx2zq7v
      @user-gl3cx2zq7v 9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qichangcheng5365 那我们大可以将意识和物质分别称为主观存在和客观存在。

    • @kreggeorgiannadomenico8415
      @kreggeorgiannadomenico8415 3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有人叫它能量

  • @yanjiubai7802
    @yanjiubai7802 ปีที่แล้ว +8

    开头就想起留学开始时,哲学课上有学生上来就用辩证唯物像用公式一样讨论康德。听到我直接翻了个白眼。哲学本来很大的作用就是思辨,上来就像用公式那样去探讨个开放问题,也是没谁了。

    • @jackchen425
      @jackchen425 ปีที่แล้ว

      哲学有思辨和分析2种,而且看看哲学史,大部分思辨哲学就是过客,其前提和问题意识被时代抛弃。

    • @jjl682
      @jjl682 ปีที่แล้ว +1

      @@jackchen425 實際上剛好相反,分析哲學到了最後淪為智力上的遊戲,恰恰淪為他們最討厭的對象,而那些著名的問題意識,往往是歐陸哲學以及古希臘哲學思辨留下來的大議題。看起來,真正在思辨的是哲學,負責打工操作思維工具的是分析。

    • @jackchen425
      @jackchen425 ปีที่แล้ว

      @@jjl682 這不過是你一廂情願的想法。分析和科學哲學的問題意識一點也不弱。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生物和人工智能以及複雜性科學的發展,很多歐陸思辨的問題將被解構。

    • @ideasofmind38
      @ideasofmind38 8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jackchen425 對。本來思辯就必需基於分析/邏輯分析,否則我說"我是神",無人能否証,便屬真確(迷信的唯一基石)?無非人(神、外星人)/"沒有"就因為無法否証而慘被當真,粉色的象也存在了。只有邏輯中謬誤範疇才有計。

  • @jiakangxie2662
    @jiakangxie2662 ปีที่แล้ว +22

    赞。我学过哲学,职业是科研。你有超级的知识存储和归纳,提取,思辨能力。口才非常好,而且幽默。看起来不骄傲也是一大优点(否则你节目不会做得这么好)。附带问一句,人的某些感觉,例如希腊哲学就开始讨论的美感,是不是先验存在的呢 (exists a priori)?

    • @catdumbo8158
      @catdumbo8158 ปีที่แล้ว

      非常同意🙏🏻

    • @user-ql4yj4qj8h
      @user-ql4yj4qj8h ปีที่แล้ว +1

      他背後肯定是有團隊幫他統整蒐集資料的啊,他的工作就是當一個代言人把它讀出來而已XD~

    • @caoqifan2371
      @caoqifan2371 ปีที่แล้ว +1

      @@user-ql4yj4qj8h 说“肯定”有点绝对了,这些东西作为哲学专业出身的人来说,都是如数家珍的理论了。类似于说一个数学家科普微积分还需要一个团队来帮忙一样,虽然可以,但不是非常必要。

    • @kwokshunlee
      @kwokshunlee ปีที่แล้ว

      th-cam.com/video/c2ADAjKTY8g/w-d-xo.html

    • @kwokshunlee
      @kwokshunlee ปีที่แล้ว

      好像曾經講過

  • @alexyoung6418
    @alexyoung6418 ปีที่แล้ว +4

    子非鱼……怎么解释主观性才能不受批评呢?我感觉是不可能的,一个解释要被广泛认可,这种认可本身就是第三人称语境下的,而每个人都无法跳出自己的身体,以另一个第一人称视角去验证这个解释,也没办法做到好多人轮番去体验同一个“公共的”第一人称视角。所以主观性是无客观解的。
    2020年有个电影叫Possessor,一个人可以将自己意识注入到另一个人体内,劫持他的身体去杀人。被劫持的身体甚至可以是异性,在附体之后还可以用异性的身体去开房啪啪啪。这就是个挺好的的思想实验设定,试问:这样一个寄生者,他在附体别人这段时间,可以算是体验到了宿主平素的“主观体验”吗?
    如果不能算,那干脆把宿主往日的记忆也全部加上,上传到此人的身体里,可以获取宿主的记忆,那可以算获得了宿主的主观体验吗?
    如果还不能算,那附身的这段时间,寄生者自己的记忆消失,完全沉浸在他人的记忆力,撤回之后再恢复自己的记忆,而且保留附身那段时间的记忆,能算吗?
    如果这还不能算,那我们自己此时此刻的自我意识,和昨天的自我意识,是同一套主观体验吗?对主观体验的定义如果高出天际,怕是同一个人都不止有一个主观体验了。

  • @ssff2576
    @ssff2576 ปีที่แล้ว

    夏老师深刻

  • @ytchen394
    @ytchen394 8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同一論有一點旁證出現, 人在訓練之後可以控制第3隻手或第4隻手臂, 腦神經網路確實可以調整出控制新加入器官的能力

  • @zhangshengtang
    @zhangshengtang 2 ปีที่แล้ว +4

    意识是物质对物质的反映,用物理术语说就是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 @yutaojiang3052
      @yutaojiang3052 2 ปีที่แล้ว

      简单地讲宇宙构成于单一组分”道“,圣经里叫”上帝“,佛经里叫”万物的本性“,就是现在科学里的电场(电子湮灭实验已经证实了这一点,但人的思维没在这个方向上)。电场的稳定态是环状的,由于电场没有固定的形状,那时的宇宙被称作混沌。后来在运行时出现了扭曲,产生了辐射状排布的结构,带电粒子,带电粒子相互吸引形成了原子,分子,星体等大的粒子。常人用五官感知世界,只能感知到一部分粒子,只看到了世界的一部分,常人所说的物质就是指粒子部分。意识,灵魂,能量,物体间相互作用,量子纠缠等都是场的行为,人们看不见,也检测不到,错误地认为他们是非物质的。其实物质和意识是物质的不同形态。有一些人能够感知到场,就是开悟,老子,释迦摩尼,耶稣就是些开悟的人,他们能读出人的意识,看到灵魂。现在科学是从认识粒子的性质开始的,错误地认为宇宙是由粒子构成的。粒子在宇宙中占的比例很小,象疙瘩一样漂浮在电场中。内容有点多,感兴趣可点击看我做的视频,宗教和科学的统一。

  • @mingxing3033
    @mingxing3033 ปีที่แล้ว

    我特喜欢你的视频每次都一键三连 所以你下次啥时候更新啊已经三礼拜了 啊?

  • @user-ns3pk7iq3x
    @user-ns3pk7iq3x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还是二元论更靠谱一些。“隔空发功”是问题,那就延伸属性二元论来解决这个问题。物质有一条进化链条,从基本粒子到原子、分子、大分子、有机物、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到人类。精神也有一条进化链条,从量子纠缠到原子间作用力、重力、化学键、酶……到人的意识。所有运动属于物质,但所有运动由精神引发和决定。因为物质和物质间的作用到底谁先谁后无法确定,又因为物质和物质属性谁先谁后无法确定,所以采用延伸后的二元论。其实说来说去,基础哲学问题跟基础科学问题是一样的,每当基础科学发展的时候,哲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就比如现在被炒的热火朝天的“虚拟宇宙假说”,或其他宇宙形成假说,其实都在某种程度上对唯物主义产生冲击。“虚拟宇宙”更偏向于精神决定物质,其他宇宙形成假说则拆物质本体的台。讲到底还是要跳出“唯物”和“唯心”的旧框架才行。

  • @billstark9506
    @billstark9506 8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我活着 的一个很大原因 就是因为我对这些学派的思维都有过独立的充分 的思考,我不枉活过思维思考这种体验。

  • @leeregallee8883
    @leeregallee8883 ปีที่แล้ว +1

    博主这种节目,只能增加这个问题的复杂性,看了还不如没看

  • @user-iv6yt8ni6y
    @user-iv6yt8ni6y ปีที่แล้ว +7

    「自我」這種感覺只在清醒的時候出現,在睡著的時候自我是消失或者模糊不清的,而清醒狀態是可以對應特定狀態的腦電波的。

  • @deyuan.shezhan
    @deyuan.shezhan ปีที่แล้ว +12

    意识是信息,一切物质的存在都是为了表达某种信息

    • @kevinwang1995
      @kevinwang199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人類按照自己的感知來定义大自然的形態,而其它生物對大自然的感知是不同於人類的,所以感知的主体決定物質的形態,萬物的本身是沒有固定形態的。

  • @liaonardo11
    @liaonardo11 ปีที่แล้ว +1

    我現在支持屬性二元論

  • @Komorebi...
    @Komorebi...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有趣🥳

  • @morphin999999
    @morphin999999 4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疼痛就是一种心态和物质转化。冷热感也是。

  • @user-uh4gm8ls8n
    @user-uh4gm8ls8n ปีที่แล้ว +9

    中文能介紹到這種程度真是珍貴

    • @mmorpg9564
      @mmorpg9564 ปีที่แล้ว +3

      理論在書籍上早就有了,只是up主能淺出深入講出來,很直觀,難能可貴。

    • @bardeebooboo
      @bardeebooboo ปีที่แล้ว +1

      有興趣可以搜一下哲學相關開放式課程,可以開開眼界

  • @supergirl4482
    @supergirl4482 ปีที่แล้ว +1

    Thanks

  • @ytchen394
    @ytchen394 8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一般軟體AK47程式可以還原到最低層的機器語言(AKA 數字), 但沒有相對應的硬體, 數字還是數字, 執行不出AK47的功能。不過若把機器語言實現成某種新的電路(IC等), 軟體AK47還是在別處重現, 輸出設備可能不同, 比如光線槍之類的, 也不無可能。

  • @rayzahn6219
    @rayzahn6219 ปีที่แล้ว +5

    我觉得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软件做类比。
    物质就好比是计算机以及计算机周围的一切资源,包括数据,人工智能软件就好比是意识。所谓物质决定意识,就是人工智能软件在开始阶段,需要通过数据学习。给它什么数据,它学的也就是那个范围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物质决定意识。
    人的意识与现代人工智能不同的地方,是当代人工智能,无论是深度学习,还是什么其他的学习,其架构都是输入什么,它就条件反射式的输出什么,这种架构从数学上讲,就是一个巨大的插值器(interpolation),它与人脑架构的区别是,它缺乏状态变量(state variable)。一个有状态变量的架构,从理论上就能保证对于相同的输入,会根据自己当时的状态,产生不同的输出。这就是把一群人放在高山上,望着同样的蓝天,同样的输入,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产生的输出也不一样。
    人脑好像是有多层状态变量的机器学习架构。
    如果有人好奇,想知道人工智能是怎样击败围棋高手的,即使是打开电脑,观察其内每个原子,电子的运动,也无法探究它是怎样工作的。只有其设计者,知道其逻辑架构,才能理解其大体的工作原理,但依然不知道它是怎么决定每一步走的棋。
    既然没法探究人工智能是如何”思考“的,也就无法探究其他人的意识。

    • @mandylam88320
      @mandylam88320 ปีที่แล้ว

      對, 我做軟件開發也是深深地了解到人與計算機的關聯性。現在的人工智能就是欠缺一個靈魂。我覺得人在沒靈魂的狀態下, 其實就如一部計算機一樣, 根據過往數據經驗設定了一堆程式用作生硬地維持日常運作。但創造性與學習部份就沒能在計算機上模仿出來。

    • @caoqifan2371
      @caoqifan2371 ปีที่แล้ว

      软件至少从理论上是可以从硬件的状态还原出来的,把一台装有阿法狗的电脑交给一个科学极其发达的外星文明,并且他们有足够长的时间研究,那么一定是可以从二极管电流的开关规律一层一层往上抽象,发现内存的工作方式和汇编语言的基本操作,总结出张量运算的原理(可能是用看起来很不一样但是等价的数学来描述),最终重建出这个软件并安装在其他硬件上面的。
      其实人类发现自然规律也是类似的过程。如果宇宙是一台机器,那人类对物理学的探索和上面说的外星人做的事情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从局部规律一点点扩展到更普适的规律的过程。
      但是如果把一个活人送给外星人研究,他们造了一个脑电波规律与人类一模一样的大脑,是否可以断定这个大脑是有意识的呢?这就变成哲学问题了。
      更加有趣的是意识的不可分割性,而物质却是可分割的。如果把一个人的大脑分成左右两半(只从突触间隙切,而不切断任何细胞),然后把其中一半运到光年以外的距离,但是用机器仍然为两边的大脑分别维持本来应该有的脑电波。那么那个人的意识还存在吗?不管答案是什么都会出大问题:有意识的话,这岂不是出现了超距作用?没有意识的话,这岂不是说明意识也具有空间上的不可分割性?或者有第三种答案,那就是变成了两个意识,那这个坑就更大了。

  • @liubeacon2826
    @liubeacon2826 ปีที่แล้ว +1

    看看我的订阅数,再看看我的点赞数,想想下一个视频该做什么。这就是一个物质决定意识的过程。

  • @Thunder40125
    @Thunder40125 ปีที่แล้ว

    我的觀點可能比較接近同一論加功能主義,稍微有點不同的是關於意識的解釋,
    但對功能主義中,對項目功能的組成我想稍微在進行一些探討。
    首先大腦接收到的信號是一種電子信號,我想是否指的是這個電子信號本身是存在類似電磁中的正負電位,
    那既然有正負電位,那作用會產生對傳遞來的訊息像是磁現象的吸引與排斥。
    如果以此為基礎來對行為做簡單的分析,
    例如被針刺到產生痛覺,被針刺到本身同時包含了看到針的形體、感覺到皮膚細胞破裂,
    刺到的同時因為較強力的痛覺信號,瞬間全身的感知細胞被調動,去快速調動感官來感知空間,
    因此針刺的痛覺本身產生不僅於觸覺外的復合感官記憶,形成一次令大部分感官排斥的痛覺經驗。
    那如此來解釋生活經驗,記憶本身就不單只有腦神經C纖維被激發,還有許多感官記憶。
    接著由於腦部細胞是一種網狀結構,
    語言上提到痛的時候,痛這個詞語本身會隨著記憶強弱不同,對過往經驗產生連結。
    而想像力,是否也是來自於提到某個語詞時,對過往經驗的重新構成,且過往經驗出現的時候,還與現有記憶重新產生連結,再構成新的解釋。
    那綜上提到的,腦信號是否就會因為經驗與對詞語連接性強弱不同,產生對同一件事不同看法,
    且如果依照聖經中亞當夏娃的形象,人類經由這兩位而誕生,基因構成也會因為衰變程度不同,產生接收信號調動的強度不同,從而有其複雜與多元性。
    以上是我對於身體功能的一些看法,再來是意識。
    首先關於中文屋思想實驗的這項,
    其中學者提出的強人工智能並無法理解人類擁有的 意義 這點,
    如果搭配我前述的這些功能,對於搭載人工智能的載體加上感官器官的部件,
    再增加一項設定,讓他每個接收功能的物件都對 停止機能 這件事產生排斥,
    那這個人工智能口中的 痛,一樣不是痛嗎?
    他和我們被針刺,腦神經C纖維被激發這件事,除了部件和受體不同之外哪裡不同?
    另外舉個例子來闡述關於 意義,
    例如現今我是個被認為喜歡粉紅色的男性,
    最初我對顏色沒有特別偏好,運用好的顏色我就喜歡,
    但當我在社交場所拿出某個粉紅色物件,因為性別和體型與經驗認知產生反差,所以周圍人投射了驚訝的反應。
    當下對這些反應我抱持著正向看法,隨後每次拿出粉紅色物件的經驗反饋都讓我注意到了這個顏色,
    從而加強了我是個喜歡粉紅色的男性的這項認知,由於我也受這些經驗影響,身邊多了許多不同的粉紅色物件。
    那既然如此,喜歡粉色的這個感覺,是不是我經由後天正向經驗的累積,而被環境 設定 出來的呢?
    那再者我前面的解釋只能簡單說明信號傳遞和記憶經驗為何有差異性,
    對於 為什麼動物也是相同的信號作用卻沒有產生意識這點,
    我則認為是發展結構的不同。
    例如 後設認知 讓我們能夠理性控制自己不被生物性左右,
    紀錄 讓我們的語言媒介能夠藉由其他載體傳遞自己的想法。
    或許正是 語言 這項發明,使我們對意識產生了與其他物理現象不同的看法,
    意識之所以是意識,是因為從他被認知到開始,就是被分類在非物理現象的系統之中,
    人工智能的意識之所以不是意識,是因為終究並非人類,
    他擁有的意識,不會是人類意識,而是人類智能產生的類似意識的產物。
    如同親情、友情、愛情之間的愛之所以不同,是否就是因為對創造這個詞語時就有了排他性,
    我們將生活經驗中近似這個概念的事情,解釋成特定愛的行為。
    正是語言系統的分類機制與排他性,定義了意識與其他物理現象不同。
    以上大概是我的觀點,
    關於人類為何產生意識,或者意識究竟是什麼之類的問題,
    從何而來的這些心靈問題,我依然沒有思考出解釋。

  • @user-wz3uj4dg4v
    @user-wz3uj4dg4v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物质伴随的属性叫做存在,这个和演化规律一样,在物质存在到一定的程度后萌发意识。意识不同于思考只是它的后期表达,初期我个人认为只是交换。比如基因的碱基配对。总之我想说意识是物质为了更好的存在而生发的。

  • @kejianzheng3452
    @kejianzheng3452 ปีที่แล้ว

    内容很棒,谢谢,不过我用了75%慢速播放

  • @tomyang244
    @tomyang244 ปีที่แล้ว

    棒!

  • @zhz9560
    @zhz9560 ปีที่แล้ว

    回憶往昔童年跟愛上一個人 本質上是人演化的情感上的副產品,回憶源自於人類為了生存的記憶需求;而愛上一個人本質上是物種繁衍需求。

  • @lewisliew6479
    @lewisliew6479 ปีที่แล้ว +2

    意识是一种能量,物质也是能量的表现,也不能说是谁决定了谁,要看情况,能量是永恒的,其它的都是随机改变,互相依存,暂时的现象

    • @karlelderich7502
      @karlelderich7502 ปีที่แล้ว

      ​@赤马红羊劫 暴羊屠红龙 这是真正的自相矛盾的破理论。一会说事物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一会又说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既然新事物不断产生那必然没有新物质的极大丰富。所以采取这套理论的无一不是以暴力谎言面对世界,自身很快匮乏衰败停滞不前。以他的唯物史观就是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理论。

  • @tommyfoong13
    @tommyfoong13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功能主义和属性二元论听起来感觉比较有说服力。属性二元论让我想起波粒二象性,如果粒子态属于物质属性,我不确定波动态是否能安排在精神属性内。(也许波动不是精神本身,而是物理界所能观测到的精神属性之一)
    在不被观察时,所有的粒子都是放纵的,胡思乱想的,呈概率分布的,不确定的,因为精神是不受时空限制的,自己能和自己叠加和干涉,;一旦被另一种物质所观测,它的精神状态(叠加态)就会坍缩成我们熟悉的,稳定固定的物理属性,一如物质属性其中一种最显而易见的属性就是其空间性。
    同一个空间无法被两个或以上的物质霸占,实体必定会有碰撞,摩擦,有引力,电磁力,微观还会有各种化学反应等,也许一个物质的精神属性会和另一物质的精神属性产生我们还不熟悉,无法观测的相互作用(也许是超距作用,因为不是实体,如量子纠缠现象),而这种精神间的作用其中一种结果就是导致精神态的塌缩而回归物理属性。
    为什么会坍缩,我不确定,也许这只是精神层面在物理界能被我们观察到的一种展现,因为它必须有个稳定的物质能供我们观察,这只是个人猜想,没有依据,也许是精神态之间自大爆炸以来自然存在的物理表现。
    其中一个精神属性能产生相互作用的例子: 就如我们有时莫名能感知到有人在注视自己,回头看也确实如此,不知道这例子妥不妥当。
    关于涌现主义所提倡的大脑各个无意识的神经共同运作出来的神经网络涌现出意识,如果你能接受各种蛋白质和核酸组合能产生生命的话,那么生命因其内部的各种高级神经元组合能产生意识应该也不足为奇,涌现主义就不难接受。

  • @zijungan8882
    @zijungan8882 ปีที่แล้ว

    强烈建议哲学兼修生物学!

  • @nfcxly
    @nfcxly 2 ปีที่แล้ว +2

    佛说一切事物都是由心念生。而念是由妄想分别执着而产生。

  • @mindnever1001
    @mindnever1001 ปีที่แล้ว +3

    有本心理科普書,討論「有1/25生來毫無良知,天生的反社會人格」,這類人職業以律師、醫師、政客...居多,罪犯慣竊、連續殺人犯也中很常見。生來無同理心、缺乏同情心、情感上沒血沒眼淚...從事特定工作職業特別容易成功、犯罪時也無負罪感、內疚之情,因為毫無同理心、負罪感,無法理解「感同身受」這詞的含義。這類人的存在,且是不小的4%比例,似乎解釋了欠缺人性也能成為人,至少在生物層次看仍然是(他們的手足親戚多數仍是正常人),這點和人工智能製造的機器人非常相似。

    • @mandylam88320
      @mandylam88320 ปีที่แล้ว

      個人覺得如果因為欠缺人性就被界定為非人是一種挺主觀傲慢的思想, 仿佛有人性才是一個完整的人一樣。這種思想的背後是來自於認為擁有人性的優越感, 覺得自己擁有了大部份人認同的特質, 得到了認同而沾沾自喜。
      但其實缺乏同理心也有分先天跟後天。但不論先天還是後天, 都只不過是某種身體缺陷, 例如有先天性疾病, 身體殘缺一樣。這時會有人說這些都不算是個人嗎? 不會, 反而會因為他們努力生存同情心泛濫的說很勵志。但其實這類人還是不少好處, 基本上他們都可以很快速有個決段力, 不會為情之所困, 少了很多人的猶豫不決的煩惱

    • @mindnever1001
      @mindnever1001 ปีที่แล้ว +1

      @@mandylam88320
      這要視對「人性」這詞的定義。比方說「衣冠禽獸」「泯滅人性」等,潛台詞是「因為它的前提仍是個人,所以才用這些詞形容它」。但秩序(風俗、法律)之為物,就是讓團體和諧共存,所以缺乏同理心,不但父母至親過世無感、甚至還能加害圖利自己,所謂恩將仇報白眼狼、母歿喪不臨其心不如禽、劉邦推兒女落車好逃亡...這些一般人都不做出來,而這4%天生少根筋的心理殘疾者,卻能自然而然、毫無負罪感內疚的做,在社會群體眼中它們就是「反社會人格」,犯罪的要隔離懲罰教化,沒犯罪的與它們生活的親友要警惕,否則遲早要倒大楣(李世民、陳世美、范跑跑、盜蹠、慣犯、逆子叛徒、渣男女...)。

  • @ruipengwang-pu7bg
    @ruipengwang-pu7bg 9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4

    老師真的很棒👍!謝謝🙏。透過哲學思辨反思信仰:我是基督徒,最近意識到自己的宗教信仰里有許多混亂的理論,錯誤的教義,影響了幾百年的基督教信仰,至今與哲學辯論相似,偏離了真理軌道走向了混亂的方向!我們先問世界的源頭和本質,再來討論因此而產生的現象,是思考正確的方向,否則就會陷入笛卡爾所設計的坑里進入無休止的無結果的辯論。人類最擅長離棄神造論和地平天圓的事實,拒絕造物主賦予的神聖使命與職責,反其道而行之,採用無神論的假定,認可進化論的謊言,才導致了近代史的大混亂與墮落。聖經說:神就是光,是愛,是公義,是萬物的源頭,離了神我們就迷失方向進入死亡和地獄永死。

    • @littlebluefishy
      @littlebluefishy 9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認同 無論如何靠物質科學來追求真理和解釋世界 人終歸不能無視「物質世界從何而來」的大問題 即便是我們觀察到的物質規律 是否也是上帝創造的呢?

    • @user-kj1km5sg4g
      @user-kj1km5sg4g 8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神就是光,是爱,是公义,是万物的源头,那为什么这个世界还有罪恶存在

    • @user-kj1km5sg4g
      @user-kj1km5sg4g 8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littlebluefishy物质是由能量构成的

    • @user-em8te9my8i
      @user-em8te9my8i 8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user-kj1km5sg4g 中国人还舔个脸质疑人基督徒呢?你党都要把习思想入脑、入心、入魂了,不如滚回去质疑质疑你党

  • @kitsukiyoshiki
    @kitsukiyoshiki ปีที่แล้ว +29

    最近觉得物质和意识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而人是有能力发出意识形式的能量的个体。另外科学在每个时代都是有局限的,不能解释人的五感认知不到的事物现象😇

    • @jiachen7865
      @jiachen7865 ปีที่แล้ว +6

      修正一下你最后的claim,不可见光,超声波,次声波,磁,等都是人感知不到的,随着科技发展,用技术作为翻译媒介,我们可以认知。所以随着科学发展,人能借着更高的技术作为媒介认知更多以前认知不了的事物现象。

    • @jintanzhen
      @jintanzhen ปีที่แล้ว

      @@jiachen7865 波通过人的感觉器官确实感受不出来,但是确可以通过实验机器间接感知到

    • @Jameskuo-wu3wz
      @Jameskuo-wu3wz ปีที่แล้ว +2

      基本上,科學不就是用來解釋人五感認知不到的對象嗎?

    • @jiachen7865
      @jiachen7865 ปีที่แล้ว

      @@jintanzhen 实验机器不是技术手段?难道我说它们是翻译媒介,不对?

    • @elvisk6632
      @elvisk6632 10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只不過科學以外的體系更加沒有解釋力

  • @54piter
    @54piter ปีที่แล้ว +1

    至少談的有邏輯,

  • @zzzbao
    @zzzbao ปีที่แล้ว

    个人支持功能主义。大脑是总控中心,各个器官是更底层的组件,接受大脑的指令,返回各种经过加工和屏蔽后的状态。但大脑未必在进行运算,大脑有可能是实现了强AI的超算,也可能只是一个接收器。

  • @Aleph-Ord
    @Aleph-Ord ปีที่แล้ว +1

    1.沒有人看過物質
    2.沒有人見證過意識的出現或消失(有限性)
    3.沒有人感知過他心
    這是現代主流科學的“三沒有”,它揭露出現代主流科學的無知或不誠實,前者沒什麼好可恥,修正認知即可,但後者就有損科學的原則,變成一種信仰。

  • @louissmith9582
    @louissmith9582 ปีที่แล้ว

    這七類論述中,我認為消除論比較合理。至於對於其批評的反駁,我認為可以用消除意識這個不嚴謹創造的詞彙來反駁。

  • @weiway2455
    @weiway2455 ปีที่แล้ว

    功能主义在现实世界正在被实践着,AI的持续进化到一定阶段,或许可以解释人类意识的源头。问题又来了,如果aI进化到有意识了,它告诉我们的答案会是它的真话么?

  • @Eo-ng9hq
    @Eo-ng9hq ปีที่แล้ว +2

    这么深的问题,太难解答了.不过在看的时候,发现以前看的一篇非常非常精彩的短篇小说(当生命气息降临),对这里面的问题都算是有深入的思考和表达,推荐一下.

    • @altercomd6489
      @altercomd6489 ปีที่แล้ว

      在物质世界,生命气息的降临意味着物质世界物质实体的生,可能在多维空间或意识空间,则意味着意识在它原本空间的“死亡”

    • @bardeebooboo
      @bardeebooboo ปีที่แล้ว

      @@altercomd6489 這也只是一種無法論證的假設而已

  • @user-zv6hb4vw9e
    @user-zv6hb4vw9e ปีที่แล้ว

    👍🈶️水平

  • @user-tn6jk4sv6d
    @user-tn6jk4sv6d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正确的说法应当是,存在决定意识,精神依附于物质。意思是存在的事物,可能在人的灵魂中形成意识;有这个世界,也就有这个世界的精神、规律;黑格尔把相对于宇宙的规律称为绝对精神。

  • @jaiaan
    @jaiaan ปีที่แล้ว

    中文屋就是現在的Chat-GPT,理論上它是不懂自己在講什麼,但當它學會夠多字句時,跟真的「懂」又有何區別?

  • @deholin7110
    @deholin7110 ปีที่แล้ว +1

    不同的物質組合並發生作用,演化成具生命的物體,然後才有意識。因此,具生命的物體皆有意識,意識說穿了不過就是生物的棲息、覓食及繁衍後代的能力,只不過人類腦袋的慾望大到不可節制,但仍脫離不了棲息、覓食及繁衍後代的範疇。所以生物體的物質與意識相互影響;生物的意識離不開物質;非生物體的物質不可能有意識。

  • @user-jg4tf1sv6s
    @user-jg4tf1sv6s ปีที่แล้ว +1

    每个人都有被观察者效应:你知道有人要即将看你,所以你给也呈现出来的样子肯定和私下的你不同

  • @user-zt8op3tb3c
    @user-zt8op3tb3c ปีที่แล้ว +1

    人的意識就是根據環境改變的 環境沒有的東西意識永遠察覺不到 人類就是個比其他生物更精密的計算機

    • @kevinwang1995
      @kevinwang199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人類按照自己的感知來定义大自然的形態,而其它生物對大自然的感知是不同於人類的,所以感知的主体決定物質的形態,萬物的本身是沒有固定形態

  • @user-on3mk1pc6r
    @user-on3mk1pc6r ปีที่แล้ว

    我一看都犯困,但是还是很喜欢哈哈哈

  • @catdumbo8158
    @catdumbo8158 ปีที่แล้ว +2

    38:28 19:32 特別合乎現在的ChatGPT,通過圖靈測試,未必等於有意識。

    • @user-tn1jm4pf3o
      @user-tn1jm4pf3o 8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Chatgpt 的底层逻辑和硬件实现和人类很接近了,只是人类没有给它机会开启意识。设计一个思想实验,如果有一个杀手组织,从小训练刺杀和生存的基本本能,而不训练任何其它常识的东西,他们对于刺杀和生存是有意识的,对于其它则是没有意识的。(现实生活中不会这么理想,但至少对其它是缺乏基本意识的)。所以chatgpt,被训练用来下棋,对下棋就有意识,训练开车,会有意识的避开行人,而对于没有经过训练的东西没有意识只是人类不训练它而已。反过来,人类的意识真的存在吗?还是说这是多样化训练的结果?对于一个在狼窝里长大的孩子,生活方式跟狼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他的意识又在哪里?

  • @wyenal595
    @wyenal595 8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环境触发算法更精确

  • @mingenluo4042
    @mingenluo4042 ปีที่แล้ว

    还有斯宾诺莎的两面论,也是现在心理学比较流行的,如大卫马尔推崇的三个层次分析。这一流派大概讲的是心灵和物质是对同一实体的不同的描述方式。脑科学的知识无法完全取代心理描述,因为低阶的描述无法完全还原高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