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比爾蓋茲也看好台灣?地熱會是再生能源的下一個希望?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25 มิ.ย. 2024
  • ►► 記得開啟CC字幕,觀看體驗更佳
    00:00 比爾蓋茲押寶花蓮地熱能源!
    00:46 泛科學50萬訂閱 直播預告
    01:14 地熱開發就像談戀愛?發展與成本有哪些
    03:25 地熱發電貴不貴?
    04:28 台灣地熱發電一度歸零,中間發生什麼事?
    06:19 地熱發電關卡:繁複的行政流程
    07:34 地熱發電關卡:開發誘因不足
    09:26 台灣地熱發電能蓬勃發展嗎?
    // 延伸閱讀 //
    「地熱發電廠」能夠取代核四嗎?溫泉之外必須知道的地熱大小事(上集)ft.阿樹【科科聊聊 EP69】
    pansci.asia/archives/336501
    「地熱發電廠」能夠取代核四嗎?(下集)公投遇上能源議題該如何投?再生能源發展之難 ft.阿樹【科科聊聊 EP70】
    pansci.asia/archives/336654
    // 參考資料//
    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
    e-info.org.tw/node/218009
    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
    en.wikipedia.org/wiki/Cost_of...
    e-info.org.tw/node/233248
    e-info.org.tw/node/218009
    e-info.org.tw/node/218010
    km.twenergy.org.tw/Publicatio...
    e-info.org.tw/node/233242
    energyeducation.ca/encycloped...
    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
    // 製作團隊 //
    主持:泛科知識 #鄭國威知識長
    企劃:王喆宣
    腳本:抖宅
    剪輯:蘇庭緯
    想和我們有更多互動嗎?加入會員 ► lihi1.com/BWeoe
  • วิทยาศาสตร์และเทคโนโลยี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1K

  • @knoxvillewang8107
    @knoxvillewang8107 ปีที่แล้ว +28

    1.地震一震 底下熱水層可能全流光
    2.鑽探成本過高且你無法預估熱源可以用多久

  • @chiweilu2352
    @chiweilu2352 ปีที่แล้ว +96

    A,全力支持。台灣在環境和技術上相較其他大國唯一具有優勢的只有地熱發電,一旦台灣的發電資源和技術受到原物料成本、他國的敲詐或封鎖影響,地熱發電是唯一穩定的保命發電手段‧

    • @jenhonwan8175
      @jenhonwan8175 ปีที่แล้ว +8

      好喔,請你全力投資地熱發電,加油!

    • @GUNDAMFZZ
      @GUNDAMFZZ ปีที่แล้ว +6

      請你全力投資地熱發電!!!
      我繼續支持核能!!

    • @Hehehehai
      @Hehehehai ปีที่แล้ว +19

      @@jenhonwan8175 支持並不代表投資,國文沒學好不要來裝人,我知道你跟我一樣是貓,所以要增進文學修養。

    • @bi-hoo
      @bi-hoo ปีที่แล้ว +6

      直接先讓台電去蓋幾個地熱發電廠啊 , 台灣在 1981 年地熱發電曾經領先全世界 , 沒持續精進也沒用 , 短視近利到現在才想到要從新開發 , 台灣地熱現在已經變成全世界最落後國家了 。

    • @jojodu2032
      @jojodu2032 ปีที่แล้ว +7

      以核養熱我覺得可以,地熱是未來,但投入必然極高,時間也久,短期以核為主,地熱成熟後甚至可以考慮停核

  • @shareefvan
    @shareefvan ปีที่แล้ว +24

    我是選A。同屬環太平洋帶的菲律賓與印尼,分列地熱發電的第二名與第三名,我相信台灣也能做到。

  • @battlewar6245
    @battlewar6245 ปีที่แล้ว +14

    我是宜蘭大學環工系的學生
    清水地熱是真的很有名,附近的溫泉也非常多,許多飲料場、礦泉水甚至是酒廠,水源都會選擇宜蘭。
    不過雖然宜蘭的水質好,污染少。其實宜蘭的土壤也不錯,但天氣就是非常多雨,這裡大部分的自來水都來自於地下水。
    但承泛科學,宜蘭的地下水水質真的非常 非常 非常硬,如果不過逆滲透或離子交換直接拿去煮滾,你會發現熱水壺會結厚厚一層水垢。更別提直接喝對腎等的危害

    • @edwardchen1822
      @edwardchen1822 ปีที่แล้ว +4

      同學,我住在你們學校前800公尺的蘭陽女中旁,樓上還住三個貴校的研究生。
      我出生宜蘭的南方澳,在宜蘭縣住了將近50年。
      從小家裡開水都直接自來水燒開的,直到8年前搬到宜蘭市在三個寶貝女兒的建議下才裝逆滲透。
      職業是海員兩年體檢一次,腎功能都很正常。
      所以硬水或自來水礦物沉積多,跟腎功能有無因果關係???
      這值得泛科學來做一集來討論一下

    • @Corgyw
      @Corgyw ปีที่แล้ว +3

      硬水與腎結石無關,反而是離子交換出來水喝多了可能會有傷身疑慮,不管是鈉離子交換還是氫離子交換這兩種離子交換濾芯

  • @bearlouis
    @bearlouis ปีที่แล้ว +40

    A~~台灣需要的是自己能供應的電力資源,才能降低對外購買燃料的成本跟風險,希望政府能早點看清事實真正建設對自己國家有用的投資~

    • @edwardchen1822
      @edwardchen1822 ปีที่แล้ว +5

      能源提高自足是發電廠要吃飯,同樣世界偏向單極全球化恍如昨日黃花時,糧食自主率提升對台灣也是刻不容緩。ˋ
      台灣糧食自主率不到 35%,所謂四個月的存量還算上正在海上運輸,還有已在出口國裝貨的船隻。

    • @user-bg7dm8zb2l
      @user-bg7dm8zb2l ปีที่แล้ว

      台灣更需要的是清理台電內部的親共份子,不然有再多電力也沒用

    • @user-eq8ev5yj6x
      @user-eq8ev5yj6x ปีที่แล้ว +1

      @@edwardchen1822 您所計算的供給率是總糧 如果把種類限縮 只限於人健康可以吃飽台灣的糧食自主率超過100%

    • @edwardchen1822
      @edwardchen1822 ปีที่แล้ว +7

      @@user-eq8ev5yj6x
      這個說法沒錯,但很像農委會的說帖。
      比緊急提高自給率,廣種番薯(單位土地上番薯一年的產量約莫稻米的兩倍)的策略還不可靠,還好內閣要總辭了。
      我是海運專業,在船上服務超過十年的老船長(2006開始當船長)有運過幾次糧食到日本和荷蘭,並不是農業專業。
      不過剛好有個一輩子在紐約搞穀類,退休前幾年都在全世界獵農地,到處培養高科技農夫的高雄人海大老學長,經他提醒後我才注意到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問題。

    • @barry6220
      @barry6220 ปีที่แล้ว +1

      @@user-eq8ev5yj6x 台灣糧食自主率超過100%?嗯⋯,台灣應該也沒有缺蛋問題吧!不吃就不缺了。真想罵髒話。

  • @daniel10101979
    @daniel10101979 ปีที่แล้ว +27

    支持多元開發,降低單一風險。
    所有發電方式都有其優缺點,太多太少都不好,凡事剛剛好,最好。

  • @AAA-mz2mg
    @AAA-mz2mg ปีที่แล้ว +1

    謝謝版主的無私分享~~!

  • @ChinaziXitler
    @ChinaziXitler ปีที่แล้ว +1

    支持好頻道,恭喜突破50萬~

  • @wlnhu1861
    @wlnhu1861 ปีที่แล้ว +26

    個人是覺得只要能多方面發電 符合成本 人民需求都要嘗試 特別是我們有不少人家沒有條件

  • @MrKaty38py
    @MrKaty38py ปีที่แล้ว +5

    說到泛科學
    我最初是在網路上看到泛科學的網站專欄,後來演算法才帶我來看的 😻

  • @jamehuang8901
    @jamehuang8901 ปีที่แล้ว +34

    在開發上事實上都在原住民保護區居多,而前面講的六公里這是較靠近城市的原因,也就是因為靠近需求就能減少蓄電場減少費用。我個人選C是因為本身不止技術不高,籌建上更該考慮國防,這種發電工廠在山上本身就是很好的據點。是因為技術不高所以貴,而不是因為能源不高所以貴。
    話說台灣各種地熱都有,南部應該最適合了因為不是酸性熔岩,不過解果還是選北部開發為主力。太多利益盤根據傑。如果D的話能選以國防據點開始往山上尋找,那商業都別爭了最好,甚是當國防部賺的收益來多得上繳也不錯

    • @cy.224
      @cy.224 ปีที่แล้ว +1

      喜歡你獨特的觀點

    • @kevinhouse60
      @kevinhouse60 ปีที่แล้ว

      之前我服務的公司幫倍速羅德在紅葉挖井就經常被無知的民眾抗議,原住民的地盤

    • @kv9386
      @kv9386 ปีที่แล้ว +5

      倍斯羅德真的是一個血淚教訓 總經理花了兩年積極贊助和參與社區學校各種活動跟居民博感情 結果因為不想被黑道勒索 最後還是被圍場抗議停工 這種地方黑勢力問題不解決還有哪個國際公司敢來台灣開發

    • @jamehuang8901
      @jamehuang8901 ปีที่แล้ว

      @@kv9386 聽說花蓮是不是叫馬巢的地方也有一個類似開發案結果真的一場空,你業界比較清楚吧

    • @jamehuang8901
      @jamehuang8901 ปีที่แล้ว

      @@cy.224 在我眼裡明明0元拿到土地,因為太便宜沒賺頭所以不開發的感覺。寧可貴一點也要吃甜頭

  • @hinhangsiu6783
    @hinhangsiu6783 ปีที่แล้ว +8

    地熱能實為一種天然的核能。地熱能發電廠蒐集地球內部的熱能,而地球內部的熱能,源自重質量放射性元素的核裂變!

  • @bpchen168
    @bpchen168 ปีที่แล้ว +13

    五年前我就注意到地熱發電對臺灣未來的電力發展,是另一種方向。但法規上不完善,一般人無法蹴及。盼國外財團引入才能觸動有關單位的注意。低碳,無污染的電力,而且取之不盡。

    • @n654717
      @n654717 ปีที่แล้ว

      成功商用的冰島正在研究地熱發電是不是造成地震頻率增加的原因之一
      洋流發電也有大面積佈置影響洋流跟生態的可能,運轉的低頻噪音會影響鯨豚是已經確認的問題
      污染的定義很廣,很多可能出現不可逆的影響後才會被注意

  • @fake19800101
    @fake19800101 ปีที่แล้ว +1

    好棒的節目!

  • @alvintseng
    @alvintseng ปีที่แล้ว

    全力支持

  • @user-tn1xu7rs1k
    @user-tn1xu7rs1k ปีที่แล้ว +33

    坦白講,如果台灣對於半導體的倚重與期待,都是很高的,但半導體一直都是用電大戶,所以真的不能缺電,我認為核電還是必須的,即便對於環境有危害,核電才有便宜且易取得優勢

    • @user-xw8tq8pj4t
      @user-xw8tq8pj4t ปีที่แล้ว +2

      你先去 算算 台灣核電開發空間吧?
      單 協和氣改 就 核四四組機組發電量了...

    • @user-hi7qu7mc8h
      @user-hi7qu7mc8h ปีที่แล้ว

      坦白講,那你得先說服RE100聯盟,不然未來多數的半導體廠都不能使用核電
      話說這個聯盟也沒什麼了不起的,裡面成員不過是有google、蘋果、微軟、高盛、Facebbok、Nike、可口可樂、...等350家企業,郭董一聲令下,他們立馬乖乖用起核電,畢竟沒有核電就會缺電!!!!!

    • @user-tn1xu7rs1k
      @user-tn1xu7rs1k ปีที่แล้ว +2

      @@user-xw8tq8pj4t 國際天然氣價格居高不下,單就成本考量,取得便宜的電還是核電較便宜,協和電廠改成天然氣,倘若戰時是直接變成報廢廠沒有發電功能,核四就是蓋了卻被停蓋,反而變一堆廢鐵,位置不會是問題,所以你也去算一下天然氣發電成本吧!

    • @user-xw8tq8pj4t
      @user-xw8tq8pj4t ปีที่แล้ว

      ​@@user-tn1xu7rs1k 歐洲的天然氣價格跌至2021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原因:
      A.中國庫存充足
      B.歐洲國家在2022年中後期吸納了全球液化天然氣的供應,
      進口量從2021年的830億立方米大增至2022年的1410億立方米,
      等於抵消從俄羅斯管道接收天然氣的4分之3
      C.歐盟2022/12宣布俄油禁令及價格上限生效,
      限制俄油出口價格在每桶60美元的價格後,俄羅斯經濟每況愈下。

    • @user-go8lg2fs5x
      @user-go8lg2fs5x ปีที่แล้ว

      @@user-tn1xu7rs1k 核電成本最高好嗎 核廢水 核廢料 還有燃料棒成本算過了嗎

  • @kangcc912
    @kangcc912 ปีที่แล้ว +3

    地熱、波浪、洋流
    海壓法,應該可以將目標氣體壓成液相,
    過程放熱直接釋出於海水,最後將液體抽回海上儲存槽。
    海壓立體化工廠,配合油液壓設備以及立體設計,
    調整分離純化、觸媒反應單元壓力。

    • @edwardchen1822
      @edwardchen1822 ปีที่แล้ว +2

      雖然海壓很吸引人,但是加壓單元的強度\與抗壓性,台灣的技術?.....??
      對於造風電基座還有潛艦外殼的焊道,都還需要丹麥日本大師傅來指導的國家,會不會在現階段強求了?

    • @kangcc912
      @kangcc912 ปีที่แล้ว

      @@edwardchen1822
      不只耐壓,
      還希望能透過液化體積縮小,
      以單向的方式供應氣體。
      也不一定要求得是金屬結構,
      高壓下,溫度要求需求能低些,
      有更多材料可以選擇。

  • @ultechj19
    @ultechj19 ปีที่แล้ว

    全力支持!

  • @vic54321
    @vic54321 ปีที่แล้ว +37

    好有意思!是之前就很想了解的主題!
    在AB之間徘徊,不過我想有些成本和技術困難或許再幾年可以容易克服些?

    • @guan-weihuang4660
      @guan-weihuang4660 ปีที่แล้ว +7

      難,在探勘跟鑽井方面幾乎沒有空間可以技術提升,唯獨在發電機組方面還有那麼一點點的希望,但是探勘跟鑽井才是最大的成本支出,所以成本要下降還是很困難

    • @vic54321
      @vic54321 ปีที่แล้ว

      @@guan-weihuang4660 太令人難過了😫

    • @kelvin7455
      @kelvin7455 ปีที่แล้ว +13

      @@guan-weihuang4660
      也因此,我會選擇A。
      若連我們都放棄自己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真的就太廢了。
      而且也難說在早前的經驗累積後不會鑽出高效能的地熱,總要全力以赴。

    • @guan-weihuang4660
      @guan-weihuang4660 ปีที่แล้ว +5

      @@kelvin7455 作為地球物理碩士,我自己是比較悲觀的🥲
      不過很贊同要繼續努力

    • @kelvin7455
      @kelvin7455 ปีที่แล้ว +3

      @@guan-weihuang4660
      那更要有勞您的專業了,加油💪

  • @aegis43210
    @aegis43210 ปีที่แล้ว +64

    重點不是取代核四,而是取代燃煤發電,如果成本比太陽能+儲能還高,其實投資價值有限

    • @user-qy8wv9fq5z
      @user-qy8wv9fq5z ปีที่แล้ว +19

      意識形態作祟才會說要取代核四

    • @jackoli89
      @jackoli89 ปีที่แล้ว +7

      就是死忠的那些

    • @pochelee8326
      @pochelee8326 ปีที่แล้ว +9

      終於看到了解實話和現實的人

    • @alibuda1450
      @alibuda1450 ปีที่แล้ว

      政府很有錢

    • @hollymolly518
      @hollymolly518 ปีที่แล้ว +5

      台灣人不願意蓋核電那當然只好取代核電阿....地熱能源聽起來就很安全 哈哈

  • @user-wq3qz4hm5y
    @user-wq3qz4hm5y ปีที่แล้ว

    A全力支持、技術已到位

  • @kalindazheng3374
    @kalindazheng3374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支持!前期成本高沒關係

  • @user-bh6xg1kh7k
    @user-bh6xg1kh7k ปีที่แล้ว +6

    應該開國際標 讓國外廠商來開發台灣地熱
    而不是閉門造車 搞得理外不是人

  • @user-wd6ri2tp4t
    @user-wd6ri2tp4t ปีที่แล้ว +3

    紅葉那裡有一條野溪 以前家人帶去過
    那邊是完全荒野 路是車開出來的 還要高的SUV渡河 搭帳棚在溪旁
    最有趣的是在溪旁的鵝卵石堆上挖洞 有機率會湧出熱水 幾公尺外就是冰冷的溪水
    跳溪裡游一下 再泡一下溫泉 很爽

    • @user-dy2xz6fn5u
      @user-dy2xz6fn5u ปีที่แล้ว

      在那邊建一個小型發電機,就可以自給自足了?

  • @mamba7675
    @mamba7675 ปีที่แล้ว

    A.全力支持🎉

  • @cy.224
    @cy.224 ปีที่แล้ว +8

    全力支持!雖然成本比較高一些,甚至比風電還要高,但是同時地熱也有著比風電更穩定的電力,而且台灣的能源越多元,我們的韌性才會越好,不會因為極端天氣因素造成一大段電力缺口。
    盱衡上述,地熱發電有其開發的價值跟必要

    • @dfas4681
      @dfas4681 ปีที่แล้ว

      直接下架綠綠 啟用核四 電力就夠了
      綠綠別想全民為牠要 垃圾政策買單

    • @fanfanst338919
      @fanfanst338919 ปีที่แล้ว

      @@dfas4681 核四已經不可能啟用了 而且開戰核電廠被針對的問題要怎麼解決?
      不是反核 可以蓋一個新的核五單純不想用拼裝的核四 然後所有種類的發電都要發展 才不會太依賴國外

    • @kbstboy
      @kbstboy ปีที่แล้ว

      @@fanfanst338919 核四也不是不可能重啟喔!只有百姓腦袋長瘤不知變通而已,目前我們核四現有的機組還在,而且台電也一直在撥款保養,之前被送出去的是燃料棒而已,而且核四還有數個預備機組空間,實在有很大的潛力,最終還是差在腦袋有洞的百姓們而已。

    • @80f73
      @80f73 ปีที่แล้ว

      @@fanfanst338919核電站的圍阻體硬的跟什麼一樣,還有,哪個國家敢直接對核電站發動攻擊??
      至於拼裝,你去看國外一票核電站,幾乎也都是你說的拼裝,至於原裝的,那個直接自爆
      核四的問題根本不在於拼裝、斷層之類的問題,而是政治層面上的問題,只要政府點頭同意,管你原能會還民眾什麼洨的,直接給你開下去

    • @dfas4681
      @dfas4681 ปีที่แล้ว

      @@fanfanst338919又在騙 其實是是偷幫民進黨 以為別人看不出
      反正下架民進黨 最快啦

  • @chiyeeeeeh
    @chiyeeeeeh ปีที่แล้ว +8

    與其取代核四,不如取代天然氣和煤炭發電。
    減碳能源是世界趨勢,反核不是很矛盾嗎?= =

    • @swallowjones
      @swallowjones ปีที่แล้ว

      反核也要吃飯啊,你懂的~!

    • @user-qy8wv9fq5z
      @user-qy8wv9fq5z ปีที่แล้ว

      懂的人都懂,反正台灣人非得要見到棺材才掉淚

  • @user-tl4rj7ln1g
    @user-tl4rj7ln1g ปีที่แล้ว +1

    我是瑞穗村民'如果地熱是由自然裂縫噴出'量夠大'我會支持發展地熱''因為這表示自然釋放的力量源夠大'很好'像冰島一樣''但如果要以人定勝天的方式進行''挖很深'800...1000...1500公尺等'''我覺得真的就不要了這是否引起地質變動'或變脆弱等''不知道''紅葉村這個其實影响溫泉業者很大''對村落是否影响'都讓人耽憂'''發了這麼大功夫'發出來的電夠多少人用'值得嗎'這是應謹慎思考的''比爾蓋茲應該去冰島投資比較好''臺灣岩槳庫真的不大'''用久後力量能輸出太大後'一定會遞減''台灣適合小型可以'大型真的不行'別再因綠能觀念毀了美麗之地
    ''

    • @PanScitw
      @PanScitw  ปีที่แล้ว

      感謝回饋

  • @user-uh9gs1xw2x
    @user-uh9gs1xw2x ปีที่แล้ว +10

    A,有做才能解決問題克服問題,萬事起頭難,創新才能向前邁進

    • @DerekLeeTW
      @DerekLeeTW ปีที่แล้ว

      沒錯,任何技術和創新都是經過無數失敗和碰撞而來
      研究核融合的過程很辛苦也燒掉大量金錢,但世界各國也沒因此停下腳步

  • @Kenlin568
    @Kenlin568 ปีที่แล้ว +52

    我願意選擇A,但是不能只是單純負擔較高的電費而沒有獲得產業技術本土競爭力的提升。
    如果沒有本土技術提升的空間我就會轉而選擇C

    • @edwardchen1822
      @edwardchen1822 ปีที่แล้ว

      +!

    • @user-sc3xy9ol3g
      @user-sc3xy9ol3g ปีที่แล้ว +2

      其實大家想的都是為台灣著想但是我們國內就是有國民黨這些人 它們都不為台灣人想只是一心向這中共國所以國防國家建設還在原地踏步 所以假如有認同台灣這塊寶地的台灣人用選票把國民黨下架到時國家建設與國防都可順利進行

    • @user-zo3ie1dp2t
      @user-zo3ie1dp2t ปีที่แล้ว +4

      @@user-sc3xy9ol3g ….所以現在是國民黨執政嗎? 你厲害😂😂

    • @playgoodya
      @playgoodya ปีที่แล้ว +1

      @@user-sc3xy9ol3g 都下架七年了..

    • @hhh-gk7el
      @hhh-gk7el ปีที่แล้ว +3

      @@user-sc3xy9ol3g 可憐na
      今年2023囉老阿伯

  • @user-jj6vz1pb2o
    @user-jj6vz1pb2o ปีที่แล้ว

    A,全力支持

  • @independenceenglishschool3655
    @independenceenglishschool3655 ปีที่แล้ว

    希望如此

  • @yudachen5283
    @yudachen5283 ปีที่แล้ว +58

    A:我覺得一度電比現在貴一塊都有辨法接受,可是台灣地熱成本絕對只會是世界最高,因為地熱地點大多都是在原住民傳統領域內,那個回饋金跟法規都不好解決。

    • @ffggrrd
      @ffggrrd ปีที่แล้ว +8

      地熱成本絕對15塊/度以上啦,離岸風力實際都要12塊了

    • @n654717
      @n654717 ปีที่แล้ว +5

      問題是在深度,真別把現代工程科技當作萬能,鑽探成不成功運氣成分非常高,因為無法確定底層結構狀況,深度越往下成本會飛快飆昇
      海事工程也不是能人定勝天的領域,生態污染也是很高的風險,適合的位置經常在朝間帶都是污染重區

    • @user-os7oo7kg7n
      @user-os7oo7kg7n ปีที่แล้ว +7

      不管做什麼電價都會漲,石化、鈾礦都在漲。再生能源成本高但是產業有需求還是得做,地熱至少是個穩定的綠能方案,羨慕冰島100%綠能哈哈哈

    • @user-hi7qu7mc8h
      @user-hi7qu7mc8h ปีที่แล้ว +3

      @@ffggrrd 離岸風力12塊,廠商賣台電不到3塊,這麼佛的廠商快推薦給我XDDDD

    • @SXTang
      @SXTang ปีที่แล้ว +4

      @@user-os7oo7kg7n 鈾礦價格波動相對化石燃料、再生能源都平穩,價格也是其中最低。
      核能發電的優勢在於只要少量的燃料就能使用很久。

  • @MILLERQOO
    @MILLERQOO ปีที่แล้ว +5

    台灣就是水電太便宜,電費上去他們投資報酬高了就有搞頭,就像再生水也是成本比自來水高這多,要怎普及。

    • @shps100606
      @shps100606 ปีที่แล้ว +3

      可是提高水電油價,民怨就會沸騰,誰都不可能做的

  • @user-fv3de2qc2y
    @user-fv3de2qc2y ปีที่แล้ว +1

    就地取材,無中生有,植得讚賞很感恩!

  • @SonataWu
    @SonataWu ปีที่แล้ว +1

    講白了,台灣目前的地熱開發就是連哪裡(Where)都不做調查,只看淺層地熱的位置就推斷深層地熱的場域,然後就直接跳到如何(how)做地熱發的的設備建立。簡言之,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台灣的地熱開發要有前(錢)途,就只能看政府什麼時候願意正視探勘技術與鑽井井測技術,才會有成功的希望。至於台灣目前發電的窘境,就如同一個台積電工程師放棄了自己的工作,決定每天去買10張不同型態的彩卷看看哪天中大獎就財富自由了。

  • @Litsair
    @Litsair ปีที่แล้ว +5

    我是介於A 與B 之間,心裡上是支持台灣要有多元發電和儲電系統,地熱發電當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但考慮到前期開發的成本與風險,宜逐步開發而不是一股腦地大量開發⋯
    更何況核融合的技術已有所突破,未來勢必會有更廉價的安全能源。

  • @focusound
    @focusound ปีที่แล้ว +11

    地熱上升的高壓水蒸氣~ 是不可能用冷水去回灌的~ 回灌的壓力比發電的電力所消耗的能源還要高~ 
    地熱發電要強大~ 只能在火山或淺層岩漿庫上方~ 剩下的泡泡溫泉就好

    • @a0931847830
      @a0931847830 ปีที่แล้ว

      注冷水區與取熱水區的過程,可藉由一入一出流體壓力循環平衡,冷水注入並不需要太多的動力打入。
      但在冷水往熱水流動途徑中不段吸收地熱,可能也要考率蒸汽取用的熱耗量。

  • @user-gu5dr8is6l
    @user-gu5dr8is6l ปีที่แล้ว +1

    雖然台灣有小規模成功,但是市場本身小,要有突破基本要靠國外,要有外商入股才能有好的展望

  • @drdanui
    @drdanui ปีที่แล้ว +2

    C,講的好像全世界的地熱發電已經很成熟,實際上就是未知數太多,一旦調高屯購費率甚至是大筆補助廠商進入,就只是離岸風電重蹈覆轍而已。全世界的用量占比太低的發電方式,表示技術還不到真的可以商業化運轉。

    • @peterwu2844
      @peterwu2844 ปีที่แล้ว

      電熱就完全不成熟的東西 最後也只是停留在玩玩階段

  • @Hao-yp7mg
    @Hao-yp7mg ปีที่แล้ว +44

    臺灣處於地震帶,很多設施發展是需要評估,也希望不要過度開發造成生態的破壞。

  • @tangtienji
    @tangtienji ปีที่แล้ว +13

    單單24小時穩定供給,就秒勝其他再生能源啊!

    • @wtuanmu
      @wtuanmu ปีที่แล้ว

      而且不依賴外界, 被封鎖也不怕.

  • @jonaswang01
    @jonaswang01 ปีที่แล้ว

    絕對支持的吧,地熱

  • @user-qj9yg8gp8n
    @user-qj9yg8gp8n ปีที่แล้ว +1

    A,對的是就該認真做!

  • @user-lw4fz2hv5o
    @user-lw4fz2hv5o ปีที่แล้ว +4

    台電鑽綠島只鑽到溫泉計畫失敗 如果選擇鑽龜山島 成功率就會增加很多 大屯山周邊也有很多可以鑽的熱點

  • @phoenixleo1
    @phoenixleo1 ปีที่แล้ว +4

    地熱發展不起來,難說是因為不用買燃料,沒有油水可以抽,哪個政客真心喜歡呢?

  • @HongKongSARThirdClassCitizen
    @HongKongSARThirdClassCitizen ปีที่แล้ว +1

    🎉🎉🎉

  • @kerorobucks
    @kerorobucks ปีที่แล้ว +1

    電廠周邊居民每戶提供固定減免額度,電廠生成的廢熱埋設管線提供週邊居民生活熱水與冬季供暖,並附設溫水游泳池與休閒洗浴設施免費提供附近居民使用,類似的福利措施讓附近居民更能接受地熱電廠。
    政策也可獎勵電廠投資者附設溫泉旅館 (免稅與國家公園或保護區特許),員工優先錄取附近居民,餐飲服務與附近商家連動等等,都可以提高居民的接受度。

  • @frankwang3528
    @frankwang3528 ปีที่แล้ว +4

    唉~不看好原因兩點
    1、政府主導:動不動被罵圖利,誰要淌渾水?
    2、擋人財路:研發成功,原本的既得利益者怎麼擺平?
    希望能有被打臉的那天

    • @user-wv2kc5jc8r
      @user-wv2kc5jc8r ปีที่แล้ว

      核能撈完換風能太陽能 現在又想換地熱

  • @wukon1023
    @wukon1023 ปีที่แล้ว +15

    我支持A,台灣有優勢又有需求,如果發展成功還可以變成輸出的產業

    • @wukon1023
      @wukon1023 ปีที่แล้ว

      @cai tony 哇 你們中國人連這種純粹科技的東西都要來嗆哦 也太不友善了吧 不要拉低中國人水平好嗎

    • @wukon1023
      @wukon1023 ปีที่แล้ว

      @cai tony 小學生不識字哦 嗆跟搶都分不清楚 中國有發展地熱很好啊 所以咧???

    • @wukon1023
      @wukon1023 ปีที่แล้ว

      @cai tony 齁~ 是哦

    • @wukon1023
      @wukon1023 ปีที่แล้ว

      @cai tony 你這種態度對於兩岸和平一點幫助也沒有耶! 兩岸分歧和互相敵意有一大半都是你們這種人造成的

    • @wukon1023
      @wukon1023 ปีที่แล้ว

      @cai tony 然後咧? 我不懂這跟台灣發不發展地熱發電有什麼關聯,翻墻出來吹牛逼有感覺比較優越嗎

  • @weinhsu
    @weinhsu ปีที่แล้ว +1

    如果地熱能用熱交換方式取得熱能,而不抽取地下水的話,我會支持。但這種工法的開發出來的電力成本,能否有助於電價結構,就不得而知了。

  • @hinhangsiu6783
    @hinhangsiu6783 ปีที่แล้ว +2

    台灣經濟的永續,取決於廉價而穩定且源源不絕的能源供應。核電及地熱能實為唯二之選。

  • @Guixu_cosmos
    @Guixu_cosmos ปีที่แล้ว +5

    政府應該設立專業而專門的機構來評估研究跟開發各種能源有關的項目 ;
    不只地熱 其他能源開發項目很可能也有同樣的困擾。
    另外想到一點前面有講為了減碳排放目標而要搞綠電,
    而單說減排的話還有另一方向是綠植 有沒有人在注意跟評估呢??

  • @lungblueg266
    @lungblueg266 ปีที่แล้ว +9

    地熱能源豐富,往往伴隨著地震風險增高,這部分的問題似乎也難以解決,但這方面的推進是必須的

    • @wangshou-cheng3596
      @wangshou-cheng3596 ปีที่แล้ว +1

      可能在工程技師上的資訊很難被一般民眾看到,這方面的問題已經有成功的處理流程。

    • @user-gp8ho6lh9p
      @user-gp8ho6lh9p ปีที่แล้ว

      @@wangshou-cheng3596 那核能有沒有?

  • @morton566
    @morton566 ปีที่แล้ว +1

    我覺得還投入研究,就算是成本高一些,
    只要能練經驗,能夠慢慢提升效率就行,
    因為能源不能只考慮成本,還要考慮安全,
    台灣的能源憶依賴外國的比率太高了
    (聽說在目前的菜皇的努力之下,目前是98%),
    只要國際情況有變動,我們的麻煩就大了。
    所以,必須加大力度開發能自主的再生能源。

  • @user-yf4bx4zv5b
    @user-yf4bx4zv5b ปีที่แล้ว +2

    唉!別做夢吧!
    深層地熱與淺層地熱。
    比爾蓋茲重視發展的核能廢料重現利用,那才是重點。

  • @vionlee1153
    @vionlee1153 ปีที่แล้ว +5

    全力支持!台灣不是沒技術,是政府給的誘因太少,若能夠將技術及建置成本降低,就可以組成國家隊發展全世界,不一定要在陸地就可以開發離岸地熱也是關鍵核心,若能夠跨洋開發共同合作使用平台說不一定可以發展出海洋電網連結多國離島併聯系統將來可是偉大的工程

    • @kevinhouse60
      @kevinhouse60 ปีที่แล้ว

      台灣除了中油外還真的是沒技術啊

    • @kbstboy
      @kbstboy ปีที่แล้ว

      台灣沒有的就是技術啊!尤其是設備技術!

    • @vionlee1153
      @vionlee1153 ปีที่แล้ว

      @@kevinhouse60 技術要花錢中油有的是錢

    • @vionlee1153
      @vionlee1153 ปีที่แล้ว

      @@kbstboy 設備技術往往沒有投資人願意投資,在台灣需要默默的等待天時地利人和

    • @taipei10692005
      @taipei10692005 ปีที่แล้ว

      @@kevinhouse60 但中油沒蓋出電廠而是民營蓋的啊

  • @lilyandylo7765
    @lilyandylo7765 ปีที่แล้ว +5

    我選A,起嘛比華而不實的風電,太陽能電,也與污染嚴重且高排碳的燒乾淨楳、燒天然氣,好太多啦!
    話說,我比較期待核聚變發電與水電解發電,幾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乾淨能源。

    • @KICAHZ
      @KICAHZ ปีที่แล้ว

      水電解發電叫脫褲子放屁
      你有那電力去電解水,幹嘛不直接用那電力
      之所以會去電解水
      那是因為再生能源發電量不可控,用來消耗發電高峰多餘的電用的

  • @u355095
    @u355095 ปีที่แล้ว +1

    既然有先天條件,就有多嘗試的資本,其他乾淨能源多管齊下,或許等到技術更成熟之後成本能大幅降低,但前提是在此之前法規跟廠商都要慢慢到位

  • @TAIWANNINJA
    @TAIWANNINJA ปีที่แล้ว +1

    下次來聊聊 " 中科院 飛翼船 " 我覺得 水很深 有貓膩....

  • @miku3920
    @miku3920 ปีที่แล้ว +4

    當然是全力支持,現在最主要的成本就是行政程序太複雜,如果法規能改善肯定就能發展起來

  • @francis3478
    @francis3478 ปีที่แล้ว +5

    A 成本的問題會隨著技術提升與規模加大而降低,地熱比太陽和風力相對穩定,應及早投入

  • @shh8965
    @shh8965 ปีที่แล้ว +1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不保證獲利的生意,願意去做的商人很好,更別提說,能發家致富,不會倒就很不錯了

  • @user-lw4fz2hv5o
    @user-lw4fz2hv5o ปีที่แล้ว +1

    核二廠 重件碼頭 出水口邊都有溫泉露頭 如果能轉型地熱電廠 很多輸電設備 電廠人力都可以轉用 是個不錯的發展方向

    • @a1305168
      @a1305168 ปีที่แล้ว

      你確定那不是核二廠的溫排水嗎?除了電塔能沿用,其他設備都要更新,而且鄰近就大屯火山群,就算真的是溫泉,也有硫化物腐蝕的問題

  • @user-ix1ws3yr7v
    @user-ix1ws3yr7v ปีที่แล้ว +3

    最大一個困難點就是 台灣電價太便宜了

    • @bi-hoo
      @bi-hoo ปีที่แล้ว

      說到重點了 , 其實應該設計一套無感漲價公式 , 例如台電每兩個月1期帳單 , 每1期帳單漲價 0.5% 費用 ( 千分之五 ) 這樣民眾就感覺不出來了 , 最後不知不覺就漲價了也不會突然影響物價上漲 。

  • @user-qh6kc4nq1k
    @user-qh6kc4nq1k ปีที่แล้ว +13

    台灣地熱開發困難,主要原因就是硫礦過多,導致設備損壞率太高

    • @kevinhouse60
      @kevinhouse60 ปีที่แล้ว

      實務上這已不是太大問題

  • @sphinxtan9158
    @sphinxtan9158 ปีที่แล้ว

    面對地熱發電,或許最大的問題不是選擇要或不要,而是選擇賭或不賭。想要勘探到理想的建設點,基本就像刮樂透。

  • @chenenjoytheluxury2668
    @chenenjoytheluxury2668 ปีที่แล้ว

    我覺得是A,要積極投入,但別抱太大期望,全世界都在搞,成效卻有限,就表示可能有遇到階段性的工程之壁。比起叫人民自己建廠再賣電給台電,不如把那些錢直接投資像王守誠這種大咖教授,全力發展,不用中間再被抽掉錢

  • @chia-wei_tso
    @chia-wei_tso ปีที่แล้ว +15

    目前我是比較傾向C,如果未來技術更成熟才會考慮其他選項
    希望貴節目能做一集有關洋流發電的發展的單元

    • @JimmyOliverChen
      @JimmyOliverChen ปีที่แล้ว +1

      對呀,有源源不絕的黑潮

    • @peterwu2844
      @peterwu2844 ปีที่แล้ว +1

      當然是C 台灣連燃煤跟核能這種成熟的技術都能有一堆問題了~

    • @chenenjoytheluxury2668
      @chenenjoytheluxury2668 ปีที่แล้ว

      洋流發電簡單算一算就知道更不實際了

  • @user-lk4xj7yy5m
    @user-lk4xj7yy5m ปีที่แล้ว +4

    有沒有一種可能,不要用蒸氣來發電,而是用巨型的史特林引擎直接插在井裡,來依靠地表跟地底的溫度差來發電,這樣不知道成本會不會降下來

    • @user-zo5di8hc2j
      @user-zo5di8hc2j ปีที่แล้ว

      你說的發電方式就是海洋溫差發電

    • @hinhangsiu6783
      @hinhangsiu6783 ปีที่แล้ว +1

      直接以被地熱加熱的空氣,驅動史特靈發動機。

    • @user-gj7xb5tq8l
      @user-gj7xb5tq8l ปีที่แล้ว

      其實有用CO2,但是鑽井成本依就擺在那。

  • @user-sk3fh2vm8f
    @user-sk3fh2vm8f ปีที่แล้ว

    讚 𣎴計成本 全力開採

  • @skybrother6752
    @skybrother6752 ปีที่แล้ว +1

    我選A耶,建構起來後應該可以長久發展的,台灣本身擁有的資源

  • @a1305168
    @a1305168 ปีที่แล้ว +3

    我選C,看看台電今年賠了2000多億,都不知道可以蓋幾座新的電廠了,除非台灣人願意接受再生能源帶來的高電價,開發這些新興能源無疑在掏空國家資產,另外溫泉幾乎都在山區,在山區大規模開發也有破壞水土保持的疑慮

  • @zivc6547
    @zivc6547 ปีที่แล้ว +7

    一般來說,
    只要是跟地底熱能牽上關係,
    就勢必要注意到腐蝕性問題,
    或者是硫磺結晶問題,
    腐蝕問題會將管道壁侵蝕後導致管道崩塌,
    也會將發電機組侵害後無法工作,
    而硫磺結晶問題,
    就會讓管道或發電機組堵塞,
    導致發電效率低下或發電機組燒毀等等。

    • @rayno1230
      @rayno1230 ปีที่แล้ว

      不能說你的觀點不對,應該是說觀念已過時,現在你說的這些問題事實上都有解方,唯一影響的就是造價成本

    • @kbstboy
      @kbstboy ปีที่แล้ว +1

      @@rayno1230 你所謂的解方就是用更貴的成本做出更好的器械吧,而且我記得還不是很好的解方,例如硫磺結晶問題,目前美國最好的方式僅比原本的方案少了37%的結晶率,但耗費成本則是原本的2.4倍,也就是再付出2倍多的成本去延長三分之一多一點的使用壽命,實在不值得。

    • @rayno1230
      @rayno1230 ปีที่แล้ว +4

      @@kbstboy 你這根本鬼扯,什麼硫磺結晶,是生產熱水的碳酸鈣結晶與回注的二氧化矽結晶,而且目前碳酸鈣結晶早就透過熱流體入口端的汽水分離器的物性方式讓結垢減緩以增加年運轉率,回注的二氧化矽早在ORC系列機組的封閉循環內透過注藥減緩,跟做出啥更好的器械有啥關係?地熱流體根本就不會進入渦輪機組,要換也只是定期更換熱交換器或者清洗輸送端的管道...若要真的說火山地區的問題也不是硫磺,而是硫化氫,因硫化氫與水結合同時連帶高溫,導致流體PH值過低滲透管道毛細,在這用不鏽鋼管、抗酸塗層甚至鈦鋼管都是一種解決辦法,目的只是能夠在年限內盡可能減少停機導致的年運轉率下降,只要能過符合經濟效益的使用年限,那就有商業價值,拜託可以不要不懂就亂瞎掰好嗎?

    • @dynameis
      @dynameis ปีที่แล้ว

      @@rayno1230 不用白費力氣了,實際上80%的人根本不想認真了解,然後又文組的,他們只想說他們認為什麼,你說再多他也不會聽。

    • @user-bk1ts9bx2u
      @user-bk1ts9bx2u ปีที่แล้ว

      🥴🥴
      本來就是造價成本在影響開發問題,重點是,誰願意當這冤大頭
      沒人願意就少在那邊說這些問題不是問題,前置條件資金沒解決跟我講問題其實可以解決
      到底是來搞笑還是來當小丑🥴🥴

  • @user-qy8wv9fq5z
    @user-qy8wv9fq5z ปีที่แล้ว +2

    選A,但是不會因此放棄核能等其他能源的利用,能源本來就該相輔相成的

  • @kevinlantw
    @kevinlantw ปีที่แล้ว +1

    其實如果真的有多出來的綠電,優先賣給有要做歐盟生意的企業吧...尤其是相對弱勢在綠電資源上搶不贏大企業的中小企業... 可以想一下這些中小企業底下又養活了多少家庭多少人。
    對於支持A的大大們,我想說的是如果想要大部份用綠電(至少把碳排減少),而且都反映到電價成本上,個人認為電費可能要以「倍」來漲,例如兩倍,三倍甚至更多才比較有可能。而這後面漲的可不只有你我家裏的電費!而是所有行業的成本都提高!導致於我們所有的生活開銷都要提高!甚至是因為所有包括製造,服務等行業成本都提高了導産業外流或萎縮,會有一連串的影響。 光想到這邊當年敢勇於決定油電雙漲是需要多麼大的擔當啊~ (然後被罵到現在)
    個人覺得電價是可以漲也應該漲,但漲價不太可能一次到位,而是營造一個大家開始願意投資成本在節能,甚至自已産生綠能的環境上。舉個例子,現在一般住家有在裝太陽能板跟儲能裝置的,大多是「興趣」,使用自已産生的,不過份依賴電網的電有成就感才不惜成本自已架設的。偶爾還會有酸民去笑這些人...如果電費漲到比自已家架太陽能板(平攤)的使用成本還高,那安裝的意願當然不會像現在這樣了。

  • @user-xt1wk9fm9g
    @user-xt1wk9fm9g ปีที่แล้ว +3

    A~B
    核能賽高
    但獨佔還是不太妙 能發展都發展

  • @sam-pd2ph
    @sam-pd2ph ปีที่แล้ว +2

    完全支持台灣開發地熱發電,能源自主是台灣一定要做的,畢竟大陸如果封鎖台灣,台灣就不攻自破了。

  • @user-dq7jx5uh9p
    @user-dq7jx5uh9p ปีที่แล้ว +2

    鄭知識長,今年(112)年,會有一新的能源技術,在台灣發表,預計在今年6月,屆時希望能邀請您來現場指教。

  • @tsungchiehhsu
    @tsungchiehhsu ปีที่แล้ว

    A....但同時也應全力研究核融合發電。

  • @Onio638
    @Onio638 ปีที่แล้ว +3

    比爾蓋茲看好台灣地熱發電是因為他不知道台灣電價偏便宜,民眾無法接受大幅漲電價,禁不起開發新能源帶來的成本。

    • @dynameis
      @dynameis ปีที่แล้ว

      恩恩 看來你比蓋茲聰明

    • @Onio638
      @Onio638 ปีที่แล้ว

      @@dynameis 不是喔

  • @sheeplun
    @sheeplun ปีที่แล้ว +4

    全力支持, 電費貴點也沒所謂,加大潔淨能源供應,空氣好點,看診的錢都能省回來的

    • @HIM0034
      @HIM0034 ปีที่แล้ว +1

      你不要鬧了啦... >->
      電費一漲 你以為只有你家電費漲嗎 工廠要不要漲成本 農場 醫院 商店 所有成本都會漲價 整個國家的物價都會漲價的
      到時候看醫生掛號就不是現在的200塊了 全民健保我看都會赤字到無以復加 更別說稅收全拿去更需要補貼的勞保了
      你以為只是漲一點電費 等你老了連養老金都拿不到 用你的腦 想阿
      一個國家的電力夠不夠便宜 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物價 是一個國家的基礎阿 你個豬隊友
      你要乾淨的空氣 好啊 我們可以發展核能 當作過度能源 零碳排放 穩定 24小時供電 核廢料回收精煉成鈽 在發電一次 都可以
      就是千萬別拿電力開玩笑 一點 都不好笑
      你如果說成本 一隻 離岸 風力發電機造價就要8億 還不包含每個月要用掉幾百加侖的潤滑劑的費用 維修的費用 防腐蝕塗料
      你如果說環境保護 光電 維修成本 清潔費 超大面積的土地 因為光電吸熱 導致濕地變成沙漠 對環境 生態 居住品質都有非常巨大的傷害
      現在新能源 還不成熟 非常昂貴 收益也幾乎沒有 還破壞原本就稀少的生態
      我們先用已經非常成熟的核能 當過度能源 是非常有必要的

  • @user-pu1yq6gh2s
    @user-pu1yq6gh2s ปีที่แล้ว

    因該要參考冰島,冰島的地熱發展得很好

  • @user-oc1fo6sq8s
    @user-oc1fo6sq8s ปีที่แล้ว

    🎉

  • @user-zs3li9km5n
    @user-zs3li9km5n ปีที่แล้ว +4

    依我看樓下那位國營內幕員工提到的人謀不臧的問題才是能源開發最關鍵的問題

  • @takyjam
    @takyjam ปีที่แล้ว +8

    支持A,傳統燃煤發電,經常少算空汙的成本,核能又少算核廢料處理,也少算核電廠除役後,還要另外發電散熱的費用, 看似比較低廉的傳統發電其實是 [以鄰為壑], 甚至是 [禍留子孫], 支持乾淨的再生能源

  • @hinhangsiu6783
    @hinhangsiu6783 ปีที่แล้ว +2

    能否以外燃機:「史特靈發動機」為地熱能發電機?直接以地熱能加熱的空氣驅動史特靈發動機。

  • @davidw6025
    @davidw6025 ปีที่แล้ว

    地熱泉水來源的能否準確預估與保證連續呢?

  • @wangjoseph7170
    @wangjoseph7170 ปีที่แล้ว +4

    其實地熱也不一定非要在地面上,海上或許也是一個選項,想想龜山島的海底地熱,當然技術和成本可能相對沒有優勢,但是和國外技術合作,搶一個技術領先,或許有技術出口的機會!

    • @kbstboy
      @kbstboy ปีที่แล้ว +1

      地上都搞不定了,還想搞更難的海上?

    • @anselhuang9303
      @anselhuang9303 ปีที่แล้ว

      錢錢錢

  • @user-tp9uy6pv2o
    @user-tp9uy6pv2o ปีที่แล้ว +57

    身為一個國營內幕員工
    現在比較麻煩的是地熱效能太爛 台電原本要接收的變成不想接收
    所以才從三口地熱井增加到近十口
    鑽井隊還要從新竹到台東(幫台泥打)&宜蘭工作(自己的)
    台東做九休三 車程三天就被吃掉兩天 等於11天才放1天
    完全沒人想過去 主管只想要績效 不管現場福利
    所以新人進來沒多久都是跑光9成以上
    人力斷成太大 提人力需求每一層都一直砍
    上次聽到提報60人左右吧 結果簡章出來剩下10幾人
    無奈 反正都是政府官僚 完全不管現場人員
    只會用辦公室思維做事 叫他們去看看也是出現個一天給現場長官拍馬屁
    有種就實地去現場輪個一個月班表看看
    國外開挖石油業什麼薪水 國內什麼薪水
    現在會做也是政策因素 反正都是國營在虧錢
    政府只要帳面數據好就好 員工管你去死
    台電中油虧了幾千億 政府稅收多了6000億
    他有拿出來還給凍漲須補足的地方嗎
    沒有 因為他要發6000讓市場馬上出現經濟數據而已
    身為個年輕人只能說 當初看不過國X黨的專制
    結果選了個的X進黨 結果發現他是更貪心的內鬥政黨
    大致說完了 有人要問內幕的嗎

    • @user-up2pj8ed4q
      @user-up2pj8ed4q ปีที่แล้ว +1

      兄弟贊同你,辛苦了
      所以只有兩岸統一,由黨來統一戰線領導,這種情況才有改善的可能

    • @shps100606
      @shps100606 ปีที่แล้ว

      看起來只有共產黨才能拯救台電了

    • @bearlin6136
      @bearlin6136 ปีที่แล้ว +9

      明明就有,4500億裡有1,000億,額外撥補勞保和健保基金財務缺口,同時增加電價補貼。

    • @user-zs3li9km5n
      @user-zs3li9km5n ปีที่แล้ว

      @@user-up2pj8ed4q
      有在野黨監督制衡的政黨都會亂搞了更何況無人能監督制衡的極權體制,真以為共產黨員個個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柳下惠?

    • @user-sc9mo4qs7q
      @user-sc9mo4qs7q ปีที่แล้ว +8

      來 台電員工 .你在那裡上的斑 . 我也在新竹台電 .你說說 你的(幫 台泥打)不收錢 .是民國幾年的事?

  • @aa-is-78
    @aa-is-78 ปีที่แล้ว +1

    希望之後能有好的設備 深挖

    • @kevinhouse60
      @kevinhouse60 ปีที่แล้ว

      我接觸過定向井設備的國外廠商,也有報價單

  • @asterng5008
    @asterng5008 ปีที่แล้ว

    安全性係第一考慮

  • @user-SRTP
    @user-SRTP ปีที่แล้ว +3

    身為台中人,只希望有新的技術能全面取代火力發電,不論是黑潮發電計畫還是地熱發電計畫,快點找點低汙染的取代掉火力發電吧,就這樣

    • @a0931885192
      @a0931885192 ปีที่แล้ว

      不是台中人反核,而是多數人反核。
      順帶一提我支持核能,
      但我在民主國家,會尊重多數決。
      簡單來說只要投票通過,多數支持投降我就會投降。

    • @hansonhess1
      @hansonhess1 ปีที่แล้ว

      多數人反核?,少在那邊亂帶風向
      以核養綠可是過關的

    • @user-SRTP
      @user-SRTP ปีที่แล้ว

      @Chink 傻傻的,台中很多人都不反核,只是當公投結果出來也只能看看,別跟我說你忘記公投出來的決議是什麼了,也忘記應對這項決議政府的作為,真的只能看看。

    • @user-SRTP
      @user-SRTP ปีที่แล้ว +1

      @@hansonhess1 真是早阿,來,你說說以核養綠是啥意思,請開始你的表演。我最討厭當年公投,一堆選像模糊不清,解釋他們知道,一堆人都不知道哪個是哪個。

    • @hansonhess1
      @hansonhess1 ปีที่แล้ว

      @@user-SRTP 你跳出來問我幹嘛,看不懂我是在質疑鴨粉嗎

  • @benchang888
    @benchang888 ปีที่แล้ว +4

    地熱最大的問題是沒回扣,所以很多政客興趣缺缺,火力跟核能背後都有龐大利益,所以有強大利益集團跟政黨在推動。

  • @HIM0034
    @HIM0034 ปีที่แล้ว

    以我淺薄的物理知識 及熱力學傳導的淺薄了解 能量部會憑空出現也不會憑空消失 這樣的話我們有幾種選擇
    1 我們挖到接近岩漿庫附近 不小心挖破間歇泉[地下水體] 導致地殼破裂熱氣跑出 我們獲得一部分能量 地殼被突然減壓 就不確定岩漿庫會不會因為這樣而噴發
    2 我們很安全的使用了一段時間 直到上層冷卻迫使我們往下探尋熱源 直到我們的鑽頭 再也無法突破地層 岩漿也會因為這樣而冷卻形成很厚的板岩 岩漿庫上面會有一層像是高壓鍋蓋一樣的石板區域 有可能會增加火山爆發風險
    3 我們利用地熱加上我們再往地底 打入一些穩定的貧鈾礦 並讓高壓高溫 溶解擴散這些物質 穩定的加熱周圍的岩體 使得會有非常長時間的穩定地下熱源 只是要注意千萬別挖到大型地下水體[間歇泉] 否則噴上來的水氣中會含有放射性
    4 我們可以人造間歇泉 把火山口附近的地下水體打通 並長期穩定的讓電腦監測 並持續注入水 持續地讓熱氣熱水做交換對流 讓我們的發電機發電 可以持須非常長一段時間的穩定供電
    缺電就是如果 地震了 地下水體不穩定了 供水電腦會強制關機 可能會斷電>->
    不論我們怎麼利用這種技術 一定要非常的謹慎
    我們有很多新的想法 但是同時在過渡期間 我們需要核能 這種零排放的替代方案 等真正的綠色能源穩定了 我們在淘汰核能
    畢竟現在核廢料都能拿來提煉 做鈽之類的再發一次電力 或者軍事化再利用 做成砲彈 或者裝甲
    不然以經濟的角度來看 我們如果直接放棄核能 把全部的精力都拿去發展新能源 會把我們的健保 退休金 公共建設 全部犧牲掉的 電價漲 萬物齊漲
    不要因為有個目標 就無視自己的現狀有

  • @rocailu2986
    @rocailu2986 ปีที่แล้ว

    A
    最好能順便累積海洋深層壓力井的量能

  • @user-dh3tq5ls8l
    @user-dh3tq5ls8l ปีที่แล้ว +9

    A,對於台灣能源自主,最重要的基載電源。在搭配太陽能+海水風力發電還有儲能及智慧電網。
    淨零排碳不是夢。

    • @ajetyang399
      @ajetyang399 ปีที่แล้ว +1

      我也是, 基於 能源自主 與 基載電源, 即使 貴一點 也是要開發下去, 如果 可以提升 本土產業技術 也是 不錯, 但是 卻不是 主要因素

  • @user-po3vz2iq9j
    @user-po3vz2iq9j ปีที่แล้ว +3

    我支持A 多元發展電能
    而且台灣有上天給予風 和地熱
    要好好發展 創造產業最大化

  • @user-ye9zj7rl2o
    @user-ye9zj7rl2o ปีที่แล้ว

    台灣需要適時的調整電價,特別是對高度浪費電的家庭並要求高耗能產業提升綠能使用率,因為台灣本身是能源進口國家本就受到國際影響,而且國人本應要認知電價不可能便宜這事實,且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因為我就有認識的人他們夏季電價一家四口(住大樓)兩個月可以用到萬元以上,比我家透天並開早餐店的同期還要多,且是多有浪費行為(如冷氣機開全天並設定18度還是定頻的)這種浪費行為本應要提高電價來抑制。

  • @user-dh8on4lk7o
    @user-dh8on4lk7o ปีที่แล้ว +1

    支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