ขนาดวิดีโอ: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แสดงแผงควบคุมโปรแกรมเล่น
เล่นอัตโนมัติ
เล่นใหม่
是說,上個月有一間國外公司(叫Influit Energy)在奈米液流電池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甚至獲得美國軍方的投資。(克服舊型液流電池能量密度過低的問題)。這種新型的奈米液流電池不只能量密度能與鋰電池抗衡(而且理論上限還很高),重點是可透過更換新的電解液快速"加油",並且也支援充電的方式恢復能量,適應能力超強。另外,這種奈米液流電池不用稀土元素,同單位成本也比鋰電池便宜,循環充電壽命還超級無敵多次(大約是鋰電池的三倍以上),工作溫度夠廣(-40~80度),而且電解液不可燃也沒有爆炸問題。目前比較大的阻礙是因為整個電池的典範環境,幾乎都已經被鋰電池奪得先機(包含產業鏈、市場產品設計、充電系統),要推動典範轉移的成本與時間有點過大。但主要是我看他除了有獲得美國軍方的贊助外,也獲得來自包含NASA、美國空軍的大力支援,感覺不像是騙局。超希望這個在未來很可能有能力和鋰電池叫板的奈米液流電池,可以有機會看到泛科學談到。
😂😂很多事情,被美化畢竟要實事求是
液流電池並非新鮮事(各種離子,這類論文蠻多),例如釩液流電池常常用做儲能。能量密度不足,讓其難以運用在汽車上。美軍的投資可能是想探索一些科技樹邊緣。。。。
@@許明陽 不是喔,你說的釩液流電池就是我原文說的舊型液流電池,能量密度只有鋰電池1/10的那種。但我說的是去年年底的消息,是一種採用奈米電解質的液流電池(第一代的能量密度已經與鋰電池相當,團隊正在進行更高能量密度的測試)。你可以用關鍵字「Influit Energy 奈米液流電池」查到相關文章。
@@amo8495 我也怕他是被過度美化,或是說他只講了優點,但缺點沒去提。可是這款奈米液流電池的中文文章真的蠻少的,所以才想說拋磚引玉,看看泛科學是否在這方面有涉略可以分享。
Sounds too good to be true...
達到規模化之前,還有很多技術要克服。至少讓能源選擇多一點,避面押注特定能源,確保能源韌性。
在台灣講能源韌性就尷尬了。台灣的能源政策莫名激進,只願意用最乾淨、最低風險、最好的能源技術,對大多數現存妥協的能源充滿惡意,要怎麼談能源韌性…今天忽然開始談氫能不是為了多一種選擇,而是又有一種能源能炒作成理想能源了。
開採氫氣會導致伴生的天然氣甲烷跑出來造成暖化更嚴重
@@chijen70103 你不要亂說,氫氣怎麼可能常溫就會自燃...
@@mei0153燒煤是乾淨🤔???
@@羅小揚-o8k 我們政府說他們有乾淨的煤
以比爾蓋茲的資產與微軟的收入速度,目前融資的金額還不到一億美元,實在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遊戲.另外假設氫氣真的被開發且容易被利用,我認為最終目標會放在外太空旅行探索,月球採礦中,去捕捉太空中的氫原子,作為燃料補充.初始出發不到一億美元,如果成功就能掌握先機,搶先一步踏入太空探索.我認為這才是真的想作的事情.如果真的像影片中研究的,氫氣比二氧化碳更容易造成溫室效應,那這個決定就已經在打臉現在要減碳的目標了.
Bill Gate 與巴菲特先生 什麼都缺,但錢最不缺
運輸儲存技術有待進步,但是對於有天然氫礦的地方,趕快讓氫氣投入發電才是當務之急。多用白氫發電,既阻止氫氣逸散到大氣造成溫室效應,又減少燃碳發電產生二氧化碳,氫氣不論是直接燃燒用熱能發電,或是燃料電池發電都是成熟技術,不要猶豫趕快蓋電廠
The most incredible reply on this post, like!
❤👍
没错。白白烧了2500年,还在继续白烧。
垄断才是王道,不能发明使用新技术,不然被人要挟生命。
比爾蓋茲有關環保的都有投不需要專注在某些特定的領域,老實說投這種初期的投資跟買樂透一樣.投下去就只要大概不會回來了,就跟他研究防止病煤蚊一樣他知道他不投也不會有人會投,但他有義務也需要投
Bill Gate什麼都缺 錢最不缺
人家虛實相間的。氫能源產業,他們有應用在其他方面
各個國家的慈善機構都是有規定一年要投資多少,比如法國,機構年末的財報的reserve金額必須要0(法國的慈善機構選擇給高管加工資),所以慈善機構對於稍微比較可靠的項目都會肆無忌憚的去投資,不中無所謂,中了就把虧損全賺回來了。
1. 運輸及儲存的成本。2. 間接溫室氣體的本質。3. 以開採為主要來源,而不是自行生產。要使用氫氣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技術成長,再來就是真的要用的話也要先看看環境影響評估 (不過這種事情到最後都是大財團說了算就是了)。而且我們不知道大規模從地底下挖氫氣出來用是否會對地球造成負面影響。我不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只是單純怕如果地核運轉需要大量的氫結果被我們大規模開採…想想就希望不要是這樣
哈哈哈哈! 比爾蓋茲還大力投資第四代核反應爐,使用現有核廢料的核反應爐-鈉冷式快中子(Sodium-Cooled Fast Reactor)Natrium反應爐。
運輸儲存是氫內耗最嚴重部分,但加氫站設立的安全跟成本才是氫能普及推展最大障礙
液態氫是一個選擇,但是!液化所需的溫度以及加熱到這種溫度所秏費的資源,才是令人卻步的
@@qwerty841120如果有合適的化合物可以在需要使用的時候把氫分離出來,那保存方法應該會簡單很多
@@kohaku-shirayuki H2O
@@george-hh-chang 甲烷會比水更好應用,因為水太難拆開
@@george-hh-chang 想太多氧的電負度太高,水又互相用氫鍵連結,太難了從電負度小的金屬想比較可能成功
你們家的工商時間是我會有耐心看完的其中幾個之一,我真的很喜歡你們的工商時段,因為你們推出的東西我都覺得很有意義
比起開發氫氣的用途,最簡單的還是直接拿來燒發電吧,蓋一個電廠在氫礦上,汙染應該比燒煤低相比氫氣,電能的用途更廣,目前的配置也更完善雖然氫氣是最簡單的分子,不過我們對氫氣的了解真的還很少,後來又出現很多新東西,例如金屬氫、影片中提到的FeH(查了一下資料這個可能是以FeH·H2的形式存在)
氫是可以做燃料電池直接氧化還原產生電的,不是用燒的 產生完電力之後就會氧化合成水 事實所有燃料最終都會變成電才能用,只是一種能量儲存形式的不同,跟其他燃料不同,氫的性質更樣是"電池",不需要燃燒就能產生電,用在電動車上更像是電動車安裝了一塊沒有循環充放壽命的電池,而用光電量後你只需要用氫重新灌滿電池就行而不用充電,另外氫的能量密度遠遠高於現在的鋰電池,同樣的電動機電車跑300km 用一般700bar壓力規格的氫氣跑大概要100L容積的氣缸重約30kg;而最好的鋰電也要140L容積約重400kg ,但鋰電有壽命問題和需要等待充電,氫能
氫氣目前第一個問題單純的儲存成本第二個問題是運輸的儲存成本,看似是兩個問題其實是兩個階段,氫氣儲存如果可以解決也就可以用燒氫轉為電能儲存進入第一個階段,能源就可以依靠電能維持下去,如果運輸也可以解決就會進入第二個階段發展氫能源車,拿氫氣能源直接的利用減少轉為電能的消耗,而和氫氣相近的天然氣也只是停留在第一個階段往第二個階段行進中的路上,氫氣的未來我想也可能在第一個階段後就會止步不了
講的很好,大小組離合器物理原理,話是這麼說,沒有錯,那是在小彈簧硬度都一樣下事實是打出去接合時間都一樣,只是小彈簧硬度不一樣,求得大小組離合器打出去接合時都一樣同樣的產品傳動改裝,同樣的車款,在B店做,跟在A店做,起中尾甚麼B店的較差,引響尾速的在與皮帶跑的段位,珠重,大彈簧
岩石變質作用的化學反應會產生燃氣很酷耶~我覺得能夠運用地球本身的能量與物質是一件很厲害的事,地熱是一例。另一個之前看到的增強岩石風化技術,散佈破碎過的矽酸鹽岩石配合農業灌溉,礦化二氧化碳形成碳酸鹽。
現在已商用的技術是DMFC , 甲醛產氫隨產隨用運送+儲存甲醛的技術難度、價格比純氫少幾千倍這個才是真正實際的技術、而不是把「純氫」套用在現有的汽油邏輯上
我擔心會增加溫室效應,水是很強的溫室氣體,燒完後的氫氣勢必會增加大氣中的水之前的氫能都是從水取得氫,整個循環中的水氣不會增加所以無所謂但這次是使用地裡挖出來的,等於是循環中的水增加了,雖然和地球的總水量比起來微不足道,但綜觀地球的歷史,現在算是比較冷的時期,說不定就是因為很多氫氣被封在了地下
谢谢详尽的科普,庆幸科技掌握在文明手中。
馬是針對“目前”氫的獲取方式和加氫的基礎設施投資巨大,推論氫不比鋰電好,算在商言商!不是否定氫燃料的使用!
是的,我也认为能源非常重要,无论是军事装备、工业生产、科技算力,最终都归于能源。能源的发展一定是不可阻挡的
我希望各種能源都能試著開發,找出最省錢最環保的方式
一樣不太看好氫能,原因一樣就是轉換能力差但如果成本能降下來,或許能夠成為離峰時消耗多餘電力的一種能源儲備但大概得得到核融合商用之後了
"但大概得得到核融合商用之後了"------这 “概” 太 “大” 了吧?_核融合商用_ 是比永动机更为狂野的梦想。而正如您所说的 “(氫能)如果成本能降下來,或許能夠成為離峰時消耗多餘電力的一種能源儲備”,实现这 “如果”,难度肯定远比 _核融合商用_ 少,少到可以忽略不计。
😊100年前的人,也覺得核能不現實
如果氫的溫室效應這麼嚴重, 那開發地底氫還是要更謹慎
天然氣的主成分甲烷 GWP100 是25,氫只有甲烷的一半不到,應該是更好的選擇
說到氫氣,台灣周邊海底的氫氣儲存量可能是世界第一,重點是要如何開採。還有一個更頭痛的問題,台灣海底下的氫都是屬於固態氫。 #地震越多的地方氫氧含量越高
終於有氫能影片了~在台灣沒什麼人關注的綠能項目
在台灣混氫燃燒已經逐漸開始併網了🤗👍
馬斯克只是單純的『現役商人』,所以他的目光往往停留在『可於短時間內實現的商業方案』;而比爾蓋茲是『退役商人』,所以他的目光更遠些,會選擇長期的『概念性投資』…※現役商人:自己立案,並尋找投資者,因為是花別人的錢,所以要作出一些商業成果,於此才能得到更多的投資者。※退役商人:別人立案,自己成為投資者,無論可不可行,反正是花自己的錢,選自己喜歡的就好。
我相信 薑是老的辣!比爾蓋茲在前沿科技的探索已有幾十年了,比起馬斯克未必有創新思想,但應該是穩扎穩打、對可行性有把握後才會對外公佈。
版主辛苦了!花那麼多時間收集大量有用的資料!
接的真好,那一段黄老师的挖呀挖呀挖 🤣🤣🤣
我在想能不能製造出像水母的氣球飛艇 有點像降落傘 水母可以一張一合 壓縮空氣 用電離或是過濾排除比較重的空氣。收集留下在大氣中比較輕的氫氣跟天然氣(甲烷)等
我建議可以找找看,比爾蓋茲投資失敗的項目。真的蠻好玩的
必須推!影片內容品質太好了!
謝謝!
以化石燃料的儲量來說,我寧願直接等核融合。全球暖化原則上就是無法逆轉的,你再怎麼減碳仍比不過西伯利亞因為永凍土融化釋放出的甲烷。以後北極將會無冰,船隻可以自由通行,航程大幅縮短。
簡單來說,因為開發簡單,利益高,未來是必然趨勢,但是價格還是不如輕水反應爐跟重水反應爐。
覺得新式能源需要被大規模使用一段時間才能知道他的危害,不能簡單的就認為安全和環保,因為很多影響都還屬於未知的。例如某個知名奇幻作品就有提到過一種幾乎無窮無盡,本身乾淨無汙染還能促進生命進化的能源,但被大規模使用後反而造成星球生命的凋零。
final fantasy 7?
C、因為發電量總不如預期,我們應該找更多的熱力學專家研究如何更有效的發電,從各種方式盡可能的榨取能量使用
C. 我還是覺得環保首重不要過度使用資源,每次一看到有什麼好東西就大量地開採,本身就在破壞環境。我知道我很理想化,但若我們多往節約資源的方向想一點,就能多給地球一點喘息的空間,即使只是多一點也好。
多一种清洁能源肯定没错,关键是看人类能否合理开采,适度应用,别让它成为环境的负担(间接温室气体)
非常感謝
B。氫脆問題沒解決,每個氫能源載體都是未爆彈。氫太小,會穿越現在任何一種容器溢散,工業用的包多一點就算了,車子根本不可能防範這麼綿密,也就是說氫汽車閒置也會減少燃料。加上影片說的溫室氣體效應太高,光是加氫站放著就足夠加速溫室,根本是弊大於利。
我現在發覺,不同時候,人們掌握的資訊不同,或技術程度的不同,都會有適合當時的能源使用方式,沒有永遠最好的,更可能同時存在,難以完全取代,為常態。
直接氢气加二氧化碳捕捉器 做efuel就好了啊 人造汽油 现有运输技术就可以实现 efuel设备小型化还可以在地生产
要商轉還是有很長一條路比爾蓋茲和其他企業會投資,應該只是覺得對環保有益吧相較於馬斯克重視投資報酬率,有些外國企業更重視環境和社會責任
假設一台車可以開300公里的氫氣需求 能夠保存1~2個月以上 抵過自然消耗 那這真是可以實現的真正的綠色能量儲存技術是關鍵!!
儲存不就是像瓦斯桶儲存在桶子裡就可以了嗎?需要什麼關鍵技術?保存1~2個月又是什麼?儲存在桶子裡,只要不洩漏應該沒有保存期限吧!
@@av467071 比較有發展性的還是金屬儲氫,存在鋼瓶裡那種存法密度太低了,存量太少沒效率。
@@av467071 不是,氫氣分子比起瓦斯來說太小了一般的瓦斯桶是沒辦法儲存的,而且他如果需要液化需要的壓力也很大,也就是說容器的強度要更高。
要讓氫能變成動能儲存 也會往輕量化成形發展 材料的類型還有一段路要走
石油挖完,挖氫氣。我也飽了只是製造下一批的汙染
話說核廢料也會產生氫!一來這些元素正在經歷衰變二來這些元素活性很高一旦碰到水就會迅速反應然後產生氫氣。如果我們可以用核電廠發電後的核廢料做一個高能放射性衝擊裝置!再讓這些自然產生的放射線去衝擊水貨甲烷不就能裂解製造氫氣了嗎?
從化學(學術與學理)/化工(大量製造)角度看氫能源是最準的. 除非有找到新的經濟產氫的方法, 儲存方法. 這議題只是一些人炒作股票和騙補助的議題, 甚至是騙選票! 相關研究和資料工研院都很齊全, 氫能源作為特殊用途的能源方案是有可能的, 但要普遍化太扯遠了! 小弟1983念化工系時這議題就在學術界炒, 30年過去了學術界也沒啥大發現, 如果都沒有, 成本考量下, 氫能源議題就是假議題.
氫的主要問題是儲存和運送困難
可以多關注一下複合材料,現在不行,也許未來可。
不是沒有經濟效益沒有人想做的關係嗎 一旦具有經濟規模什麼東西都會生的出來 好比剛發現石油一樣
所以影片開頭是有誤導的,馬斯克說的是氫氣增程車(譬如mirai)而不是氫能,目前越能減少儲儲存跟運輸方面的環境下越適合氫能源的利用~!
這到是真的,看看日本氫氣外洩爆炸事件就知道了
最有哏的科普頻道
開採星球深層的能量....在很多作品裡面都看到不太妙的後果啊
會,太陽燃燒就是源源不絕的氫氣,所以我們應該從多元化的角度去發展氫能
那得用核融合了
附近開發.使用燃氣車一定能減低成本亦相輔相成對環境保護.
B,儲存和運輸真的是大問題。除非能發展出類似瓦斯罐那樣,容易儲存容易運輸,否則氫能還是要卡在錢關這。
氫氣最主要不能用,是因為沒有容器能裝它,所有容氣會因氫氣鑽入其壁內產生氫碎,而使容器變為易碎,你要克服的是這個,問題是有哪種物質能做到不讓氫鑽進去?!只有在不用時把氫變為氫化物(或被物體吸收),然後要用時你還要很容易把氫拿出來!!那為什麼不去研究甲烷燃料電池,以前看過資料需要加熱到好像90度,問題是去除攜帶裝備外,其它像發電機、汽車等大型物件就能用!!而且還不需費工去創化合物,及用方法使氫脫離化合物,直接開採直接使用!!
儲氫槽這方面也是重點研究對象,不至於都那麼容易碎啦
氫氣作為能源太完美,看好它的未來!
充電式設備沒辦法連網對時並設定特定電價優惠時段充電,看樣子又一批換機潮將來臨了,台電這招高明
十多年前有一位叫做Stan Meyer(可以上網查詢)也能收集到相關文件,造出fuel Cell from Water ,也實際造出一輛能行駛高速沙灘車,想想看如果驅動汽機車動力的燃料是我們平常都要喝到用到的水,沒錯就是這種科技問世,就會擋許多石油商財路巨大利益,就此Stan先生 殞落
我其實很好奇氫氣的開採與運輸,會不會讓許多已經在地球沒落的交通工具重新受到重視,像是灌入氫氣飛行的飛行船
的確 現在應該不會有起火的問題
@@florianLin現在的飛船比早期安全不就是因為改用氦氣取代氫氣嗎?
我覺得氫飛船應該還是不會回來。主要是一旦發生意外,那就跟一個雲爆彈是差不多意思的,雖說有各種方式可以預防,但反過來說,那些安全系統的成本與重量,很可能會抵消氫氣帶來的好處。所以如果要用飛船,或許氦氣依然是唯一的好選擇,雖然他的重量稍大,但安全性屌打氫氣,成本也會低得多。不過我倒是很期待各種基於氫燃料的陸地載具問世,他們相對氣態的氫來說比較安全,能量密度也很高,而且因為在陸地上的重量問題容忍區間比較大,也可以採用更粗勇的安全設備。
飛船沒落不是因為氫氣,是運輸效率太低被飛機取代
載客量、安全性、速度應該都差飛機很多
氫氣當燃料固然環保但沒有補充氧氣的循環除非能產生氫氣核融合,石化燃料雖然汙染但有植物光合作用能將轉換成出氧碳氮等食物的循環
人類砍伐太多森林,早失去平衡
@@naichangkuo6431 只能靠碳拳了
各個政府應該需要收取環保稅。以幫助環保工業和研發。推動新能源的發展。
就算是氢矿够用多少个百年?若是不大大减产,那么用完一项少一项,最终还是玩完!而且消耗速率很快!
最大的謬誤之處在於,即使能開採那也只是把一百多年前挖石油變成了挖氫氣而已,使用上也許減少了碳排量,但他仍舊不是再生能源啊
重點海水轉氫技術,氫礦只是在這空窗期加減用
主要是人類開始使用能源的歷史太淺了,石油都還沒用兩百年就發現了可以替代的能源,照這節奏氫氣如果使用了100年後發現其他新能源、可替代能源 可能性不小。就像兩百年前的人類連電是什麼都不知道,也許兩三百年後的人類用的主要能源目前也還沒發現。那時候的人類估計會覺得現代的人類用電當主要能源也太弱後..
@@音羽-t6q 海水轉氫也是需要電的...水轉氫使用的不是綠能電那他依然不是再生能源,氫氣變成只是類似電池的存在但比電池充電快速。
@@hongshenchen6047 海水轉氫使用的是自身製造出來的能源,當然是綠色能源,只是目前技術不成熟做不到循環才要額外使用化石燃料能源,這是用氫礦的原因,因為氫礦只是把煤炭的生產力轉移過去,加減用到海水轉氫成熟時就能直接轉跑道
@@音羽-t6q 非核能的發電方式因為遵守能量守恆是沒辦法不斷循環,一公升的水電解產生的能量無法讓另一公升的水產生更多的氫,即使使用化學的方法也是需要額外其他的自然資源或是消耗能量來製造,所以也並不能算的上是綠氫
不会,后续技术太多了,短期来看,氢产业链建设难度大,应用程度有限,很难成长。长期来看,过渡时期我们有石油和锂电后期又出现了光伏与核聚变,短期不论哪个他的应用与配套产业都要比氢能源占优,长期核聚变与光伏的可持续发展性也要强过直接使用氢能源,所以,虽然氢能源相对于石化这种大量污染的产业可能源更加清洁,但不论长期或短期来看应用的前景都不太乐观,除非是快速更替或者是没有办法,不然真的很难发展起来。
塑膠袋在最初也是因為環保才被投入使用的,只要人類不懂得自律再好的能源在無節制的使用下都會變成下一個污染的原因
运输加注是最难的,氢气的性质决定了生产与挖掘不是最难的, 最难的是如何运输与安全使用
若是開採氫可以獲得氘氚來發展核融合技術當作個過渡也沒有不行
氢气最大的问题不是来源也不是成本,而是在密闭地下车库泄露爆炸太猛了,安全问题导致氢气无法成为主流
C,人類無論用什麼能源,都是不懂珍惜寶貝的生物
罐子老師的書法教室 簽到 ✅
感觉:氢能源替代大量产生二氧化碳的其他化学能,可以减缓温室效应速度。
馬斯克又沒説錯,人家說的是當下,目前市場上只有分解氫,并且未來十年也是如此。天然氫是按預測是便宜,面世卻遙遙不可期。而且按照市場規律,在天然氫的供應量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量時,它一定會按照接近分解氫的價格來賣。你所謂的1塊錢1公斤根本不知道要到哪天實現。🤣
應該是開採水合甲烷,可以高效煉氫
如果城市裡有幾百座加氫站,那麼戰爭時候,導彈精準打擊加氫站,整個城市就是一個超級大型氫彈,
氫彈是透過原子彈觸發的核融合反應. 加氫站不可能提供足夠的環境產生核融合反應. 另外儲存的氫氣通常是液態儲存, 就算被打了也只會出現像是乾冰效果的揮發而已.
慢慢來
如果地底氫礦順利商業開採,不但有望加速減緩地球暖化,分裂式核能電廠爭議也可以停止了。
可是聽說地核尚不到可以進行核反應的壓力和溫度。
因為人家老比爾不怕氫氣爆炸啊
感覺還需要繼續挖地球的話 應該還是跟現在大同小異只能等待聖杯核融合的那一天
連台電都來業配 😂 真有你的👍
Bill Gate 和 Elon Mask,我毫不猶豫選擇後者
天然氫氣有點像天然氣,就用來發電並使用既有的電網運輸,還是開電動車,不衝突。
氫氣,多元發展石油替代品,都是好處
氫能我覺得就像黃金一樣在以前的時代很多人開採黃金,現在反而採不到所以有利有弊,如果現在就要用自然氫能那要先做至少一百年的環境評估,真正影響可能很微量也可能就像暖化一樣
恩哼
想請泛科學追蹤一下:台灣的地熱發電的進度吧!
會的!我們9月介紹的四磺子坪地熱發電廠在10月已經正式商轉了!其他發電廠我們也會持續關注th-cam.com/video/2b4xau6WP34/w-d-xo.html
@@氫礦!老師買哪一檔!上次超導體第一銅暴漲,我錯過了,這次氫礦我不能缺席,老師ㄚㄚㄚㄚ!開釋啊
氢气压缩存储成本太高,不适合车辆使用。工业或民用比较其他气体成本也太高
很棒的一集科普影片,解說有相當好的知識深度👍
B,日本為了發展氫能車,做了很多年都沒能成功將之儲存而可以不洩漏,雖然洩漏氫氣並不危險,但這也真的簡接推高溫室氣體
兩個富豪我絕對選擇鋼鐵人啊,支持上火星!!!星鑑動起來
真正的最後能源解,核融合(電廠) 電解水+氫氣燃料電池(移動端)
卡爾達肖夫指數0.73,是否要重新檢討呢?
最理想的新能源,是取之不盡的「海水」。在溫室效應、海平面不斷上升的現實下,「海水」成為新能源是最好的解決方案。40年前,台灣已經有發明家,成功研發用「水」來驅動車輛。但是在石油的龐大利益現實之下,這個人後來「被消失」了!因此,目前掌握大量資源的政府與富人,如果不能摒除自私自利的人性,所有的新能源開發都只是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而無法改變地球毀滅的命運。
光明會的劣行…🤫
科普知識還是不錯的。
核融合不是可以用氫氣嗎?
可能会是将来能源之一,但很难成为主要形式。
能源聖杯戰爭還要持續,參加的從者有 氫, 電池, 再生能源, 核能, 核聚變, 天然氣, 石油和媒, 暫時未能定論誰會得到聖杯😂
只希望氫內燃引擎可以上市
誰都知道氫能源潛力大(很基本的物理),但運用氫能源的難度太高,如果說2050之前誰是對的....那鐵定是Musk但50年後,人類是否可以有效利用氫能源,甚至核融合....那現在討論這問題太遠了😅那是22世紀的議題😆
我絕對樂見這類新能源的發掘與普及的可能性研究有更便宜的能源可以商轉對能源公司和民眾來說都會是好事而且發電過程更乾淨,對環境也是好事
最大力发展的肯定是核能。
馬斯克是對的 氫也許有前途但是沒"錢"途
是說,上個月有一間國外公司(叫Influit Energy)在奈米液流電池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甚至獲得美國軍方的投資。(克服舊型液流電池能量密度過低的問題)。這種新型的奈米液流電池不只能量密度能與鋰電池抗衡(而且理論上限還很高),重點是可透過更換新的電解液快速"加油",並且也支援充電的方式恢復能量,適應能力超強。另外,這種奈米液流電池不用稀土元素,同單位成本也比鋰電池便宜,循環充電壽命還超級無敵多次(大約是鋰電池的三倍以上),工作溫度夠廣(-40~80度),而且電解液不可燃也沒有爆炸問題。
目前比較大的阻礙是因為整個電池的典範環境,幾乎都已經被鋰電池奪得先機(包含產業鏈、市場產品設計、充電系統),要推動典範轉移的成本與時間有點過大。但主要是我看他除了有獲得美國軍方的贊助外,也獲得來自包含NASA、美國空軍的大力支援,感覺不像是騙局。
超希望這個在未來很可能有能力和鋰電池叫板的奈米液流電池,可以有機會看到泛科學談到。
😂😂很多事情,被美化
畢竟要實事求是
液流電池並非新鮮事(各種離子,這類論文蠻多),例如釩液流電池常常用做儲能。能量密度不足,讓其難以運用在汽車上。美軍的投資可能是想探索一些科技樹邊緣。。。。
@@許明陽 不是喔,你說的釩液流電池就是我原文說的舊型液流電池,能量密度只有鋰電池1/10的那種。但我說的是去年年底的消息,是一種採用奈米電解質的液流電池(第一代的能量密度已經與鋰電池相當,團隊正在進行更高能量密度的測試)。
你可以用關鍵字「Influit Energy 奈米液流電池」查到相關文章。
@@amo8495 我也怕他是被過度美化,或是說他只講了優點,但缺點沒去提。
可是這款奈米液流電池的中文文章真的蠻少的,所以才想說拋磚引玉,看看泛科學是否在這方面有涉略可以分享。
Sounds too good to be true...
達到規模化之前,還有很多技術要克服。
至少讓能源選擇多一點,避面押注特定能源,確保能源韌性。
在台灣講能源韌性就尷尬了。台灣的能源政策莫名激進,只願意用最乾淨、最低風險、最好的能源技術,對大多數現存妥協的能源充滿惡意,要怎麼談能源韌性…今天忽然開始談氫能不是為了多一種選擇,而是又有一種能源能炒作成理想能源了。
開採氫氣會導致伴生的天然氣甲烷跑出來造成暖化更嚴重
@@chijen70103 你不要亂說,氫氣怎麼可能常溫就會自燃...
@@mei0153燒煤是乾淨🤔???
@@羅小揚-o8k 我們政府說他們有乾淨的煤
以比爾蓋茲的資產與微軟的收入速度,目前融資的金額還不到一億美元,實在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遊戲.另外假設氫氣真的被開發且容易被利用,我認為最終目標會放在外太空旅行探索,月球採礦中,去捕捉太空中的氫原子,作為燃料補充.初始出發不到一億美元,如果成功就能掌握先機,搶先一步踏入太空探索.我認為這才是真的想作的事情.
如果真的像影片中研究的,氫氣比二氧化碳更容易造成溫室效應,那這個決定就已經在打臉現在要減碳的目標了.
Bill Gate 與巴菲特先生 什麼都缺,但錢最不缺
運輸儲存技術有待進步,但是對於有天然氫礦的地方,趕快讓氫氣投入發電才是當務之急。
多用白氫發電,既阻止氫氣逸散到大氣造成溫室效應,又減少燃碳發電產生二氧化碳,氫氣不論是直接燃燒用熱能發電,或是燃料電池發電都是成熟技術,不要猶豫趕快蓋電廠
The most incredible reply on this post, like!
❤👍
没错。白白烧了2500年,还在继续白烧。
垄断才是王道,
不能发明使用新技术,不然被人要挟生命。
比爾蓋茲有關環保的都有投不需要專注在某些特定的領域,老實說投這種初期的投資跟買樂透一樣.投下去就只要大概不會回來了,就跟他研究防止病煤蚊一樣他知道他不投也不會有人會投,但他有義務也需要投
Bill Gate什麼都缺 錢最不缺
人家虛實相間的。氫能源產業,他們有應用在其他方面
各個國家的慈善機構都是有規定一年要投資多少,比如法國,機構年末的財報的reserve金額必須要0(法國的慈善機構選擇給高管加工資),所以慈善機構對於稍微比較可靠的項目都會肆無忌憚的去投資,不中無所謂,中了就把虧損全賺回來了。
1. 運輸及儲存的成本。
2. 間接溫室氣體的本質。
3. 以開採為主要來源,而不是自行生產。
要使用氫氣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技術成長,再來就是真的要用的話也要先看看環境影響評估 (不過這種事情到最後都是大財團說了算就是了)。
而且我們不知道大規模從地底下挖氫氣出來用是否會對地球造成負面影響。
我不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只是單純怕如果地核運轉需要大量的氫結果被我們大規模開採…想想就希望不要是這樣
哈哈哈哈! 比爾蓋茲還大力投資第四代核反應爐,使用現有核廢料的核反應爐-鈉冷式快中子(Sodium-Cooled Fast Reactor)Natrium反應爐。
運輸儲存是氫內耗最嚴重部分,但加氫站設立的安全跟成本才是氫能普及推展最大障礙
液態氫是一個選擇,但是!液化所需的溫度以及加熱到這種溫度所秏費的資源,才是令人卻步的
@@qwerty841120如果有合適的化合物可以在需要使用的時候把氫分離出來,那保存方法應該會簡單很多
@@kohaku-shirayuki H2O
@@george-hh-chang 甲烷會比水更好應用,因為水太難拆開
@@george-hh-chang 想太多
氧的電負度太高,水又互相用氫鍵連結,太難了
從電負度小的金屬想比較可能成功
你們家的工商時間是我會有耐心看完的其中幾個之一,我真的很喜歡你們的工商時段,因為你們推出的東西我都覺得很有意義
比起開發氫氣的用途,最簡單的還是直接拿來燒發電吧,蓋一個電廠在氫礦上,汙染應該比燒煤低
相比氫氣,電能的用途更廣,目前的配置也更完善
雖然氫氣是最簡單的分子,不過我們對氫氣的了解真的還很少,後來又出現很多新東西,例如金屬氫、影片中提到的FeH(查了一下資料這個可能是以FeH·H2的形式存在)
氫是可以做燃料電池直接氧化還原產生電的,不是用燒的 產生完電力之後就會氧化合成水 事實所有燃料最終都會變成電才能用,只是一種能量儲存形式的不同,跟其他燃料不同,氫的性質更樣是"電池",不需要燃燒就能產生電,用在電動車上更像是電動車安裝了一塊沒有循環充放壽命的電池,而用光電量後你只需要用氫重新灌滿電池就行而不用充電,另外氫的能量密度遠遠高於現在的鋰電池,同樣的電動機電車跑300km 用一般700bar壓力規格的氫氣跑大概要100L容積的氣缸重約30kg;而最好的鋰電也要140L容積約重400kg ,但鋰電有壽命問題和需要等待充電,氫能
氫氣目前第一個問題單純的儲存成本第二個問題是運輸的儲存成本,看似是兩個問題其實是兩個階段,氫氣儲存如果可以解決也就可以用燒氫轉為電能儲存進入第一個階段,能源就可以依靠電能維持下去,如果運輸也可以解決就會進入第二個階段發展氫能源車,拿氫氣能源直接的利用減少轉為電能的消耗,而和氫氣相近的天然氣也只是停留在第一個階段往第二個階段行進中的路上,氫氣的未來我想也可能在第一個階段後就會止步不了
講的很好,大小組離合器物理原理,話是這麼說,沒有錯,那是在小彈簧硬度都一樣下
事實是打出去接合時間都一樣,只是小彈簧硬度不一樣,求得大小組離合器打出去接合時都一樣
同樣的產品傳動改裝,同樣的車款,在B店做,跟在A店做,起中尾甚麼B店的較差,引響尾速的在與皮帶跑的段位,珠重,大彈簧
岩石變質作用的化學反應會產生燃氣很酷耶~
我覺得能夠運用地球本身的能量與物質是一件很厲害的事,地熱是一例。另一個之前看到的增強岩石風化技術,散佈破碎過的矽酸鹽岩石配合農業灌溉,礦化二氧化碳形成碳酸鹽。
現在已商用的技術是DMFC , 甲醛產氫隨產隨用
運送+儲存甲醛的技術難度、價格比純氫少幾千倍
這個才是真正實際的技術、而不是把「純氫」套用在現有的汽油邏輯上
我擔心會增加溫室效應,水是很強的溫室氣體,燒完後的氫氣勢必會增加大氣中的水
之前的氫能都是從水取得氫,整個循環中的水氣不會增加所以無所謂
但這次是使用地裡挖出來的,等於是循環中的水增加了,雖然和地球的總水量比起來微不足道,但綜觀地球的歷史,現在算是比較冷的時期,說不定就是因為很多氫氣被封在了地下
谢谢详尽的科普,庆幸科技掌握在文明手中。
馬是針對“目前”氫的獲取方式和加氫的基礎設施投資巨大,推論氫不比鋰電好,算在商言商!不是否定氫燃料的使用!
是的,我也认为能源非常重要,无论是军事装备、工业生产、科技算力,最终都归于能源。能源的发展一定是不可阻挡的
我希望各種能源都能試著開發,找出最省錢最環保的方式
一樣不太看好氫能,原因一樣就是轉換能力差
但如果成本能降下來,或許能夠成為離峰時消耗多餘電力的一種能源儲備
但大概得得到核融合商用之後了
"但大概得得到核融合商用之後了"------这 “概” 太 “大” 了吧?
_核融合商用_ 是比永动机更为狂野的梦想。
而正如您所说的 “(氫能)如果成本能降下來,或許能夠成為離峰時消耗多餘電力的一種能源儲備”,实现这 “如果”,难度肯定远比 _核融合商用_ 少,少到可以忽略不计。
😊100年前的人,也覺得核能不現實
如果氫的溫室效應這麼嚴重, 那開發地底氫還是要更謹慎
天然氣的主成分甲烷 GWP100 是25,氫只有甲烷的一半不到,應該是更好的選擇
說到氫氣,台灣周邊海底的氫氣儲存量可能是世界第一,重點是要如何開採。還有一個更頭痛的問題,台灣海底下的氫都是屬於固態氫。 #地震越多的地方氫氧含量越高
終於有氫能影片了~
在台灣沒什麼人關注的綠能項目
在台灣混氫燃燒已經逐漸開始併網了
🤗👍
馬斯克只是單純的『現役商人』,所以他的目光往往停留在『可於短時間內實現的商業方案』;而比爾蓋茲是『退役商人』,所以他的目光更遠些,會選擇長期的『概念性投資』…
※現役商人:自己立案,並尋找投資者,因為是花別人的錢,所以要作出一些商業成果,於此才能得到更多的投資者。
※退役商人:別人立案,自己成為投資者,無論可不可行,反正是花自己的錢,選自己喜歡的就好。
我相信 薑是老的辣!
比爾蓋茲在前沿科技的探索已有幾十年了,
比起馬斯克未必有創新思想,
但應該是穩扎穩打、對可行性有把握後才會對外公佈。
版主辛苦了!花那麼多時間收集大量有用的資料!
接的真好,那一段黄老师的挖呀挖呀挖 🤣🤣🤣
開採氫氣會導致伴生的天然氣甲烷跑出來造成暖化更嚴重
我在想能不能製造出像水母的氣球飛艇 有點像降落傘 水母可以一張一合 壓縮空氣 用電離或是過濾排除比較重的空氣。
收集留下在大氣中比較輕的氫氣跟天然氣(甲烷)等
我建議可以找找看,比爾蓋茲投資失敗的項目。真的蠻好玩的
必須推!影片內容品質太好了!
謝謝!
以化石燃料的儲量來說,我寧願直接等核融合。全球暖化原則上就是無法逆轉的,你再怎麼減碳仍比不過西伯利亞因為永凍土融化釋放出的甲烷。以後北極將會無冰,船隻可以自由通行,航程大幅縮短。
簡單來說,因為開發簡單,利益高,未來是必然趨勢,但是價格還是不如輕水反應爐跟重水反應爐。
覺得新式能源需要被大規模使用一段時間才能知道他的危害,不能簡單的就認為安全和環保,因為很多影響都還屬於未知的。
例如某個知名奇幻作品就有提到過一種幾乎無窮無盡,本身乾淨無汙染還能促進生命進化的能源,但被大規模使用後反而造成星球生命的凋零。
final fantasy 7?
C、因為發電量總不如預期,我們應該找更多的熱力學專家研究如何更有效的發電,從各種方式盡可能的榨取能量使用
C. 我還是覺得環保首重不要過度使用資源,每次一看到有什麼好東西就大量地開採,本身就在破壞環境。我知道我很理想化,但若我們多往節約資源的方向想一點,就能多給地球一點喘息的空間,即使只是多一點也好。
多一种清洁能源肯定没错,关键是看人类能否合理开采,适度应用,别让它成为环境的负担(间接温室气体)
謝謝!
非常感謝
B。氫脆問題沒解決,每個氫能源載體都是未爆彈。
氫太小,會穿越現在任何一種容器溢散,工業用的包多一點就算了,車子根本不可能防範這麼綿密,也就是說氫汽車閒置也會減少燃料。
加上影片說的溫室氣體效應太高,光是加氫站放著就足夠加速溫室,根本是弊大於利。
我現在發覺,不同時候,人們掌握的資訊不同,或技術程度的不同,都會有適合當時的能源使用方式,沒有永遠最好的,更可能同時存在,難以完全取代,為常態。
直接氢气加二氧化碳捕捉器 做efuel就好了啊 人造汽油 现有运输技术就可以实现 efuel设备小型化还可以在地生产
要商轉還是有很長一條路
比爾蓋茲和其他企業會投資,應該只是覺得對環保有益吧
相較於馬斯克重視投資報酬率,有些外國企業更重視環境和社會責任
假設一台車可以開300公里的氫氣需求 能夠保存1~2個月以上 抵過自然消耗 那這真是可以實現的真正的綠色能量
儲存技術是關鍵!!
儲存不就是像瓦斯桶儲存在桶子裡就可以了嗎?需要什麼關鍵技術?保存1~2個月又是什麼?儲存在桶子裡,只要不洩漏應該沒有保存期限吧!
@@av467071 比較有發展性的還是金屬儲氫,存在鋼瓶裡那種存法密度太低了,存量太少沒效率。
@@av467071 不是,氫氣分子比起瓦斯來說太小了一般的瓦斯桶是沒辦法儲存的,而且他如果需要液化需要的壓力也很大,也就是說容器的強度要更高。
要讓氫能變成動能儲存 也會往輕量化成形發展 材料的類型還有一段路要走
石油挖完,挖氫氣。我也飽了只是製造下一批的汙染
話說核廢料也會產生氫!一來這些元素正在經歷衰變二來這些元素活性很高一旦碰到水就會迅速反應然後產生氫氣。如果我們可以用核電廠發電後的核廢料做一個高能放射性衝擊裝置!再讓這些自然產生的放射線去衝擊水貨甲烷不就能裂解製造氫氣了嗎?
從化學(學術與學理)/化工(大量製造)角度看氫能源是最準的. 除非有找到新的經濟產氫的方法, 儲存方法. 這議題只是一些人炒作股票和騙補助的議題, 甚至是騙選票! 相關研究和資料工研院都很齊全, 氫能源作為特殊用途的能源方案是有可能的, 但要普遍化太扯遠了! 小弟1983念化工系時這議題就在學術界炒, 30年過去了學術界也沒啥大發現, 如果都沒有, 成本考量下, 氫能源議題就是假議題.
氫的主要問題是儲存和運送困難
可以多關注一下複合材料,現在不行,也許未來可。
不是沒有經濟效益沒有人想做的關係嗎 一旦具有經濟規模什麼東西都會生的出來 好比剛發現石油一樣
所以影片開頭是有誤導的,馬斯克說的是氫氣增程車(譬如mirai)而不是氫能,目前越能減少儲儲存跟運輸方面的環境下越適合氫能源的利用~!
這到是真的,看看日本氫氣外洩爆炸事件就知道了
最有哏的科普頻道
開採星球深層的能量....在很多作品裡面都看到不太妙的後果啊
會,太陽燃燒就是源源不絕的氫氣,所以我們應該從多元化的角度去發展氫能
那得用核融合了
附近開發.使用燃氣車一定能減低成本亦相輔相成對環境保護.
B,儲存和運輸真的是大問題。
除非能發展出類似瓦斯罐那樣,容易儲存容易運輸,否則氫能還是要卡在錢關這。
氫氣最主要不能用,是因為沒有容器能裝它,所有容氣會因氫氣鑽入其壁內產生氫碎,而使容器變為易碎,你要克服的是這個,問題是有哪種物質能做到不讓氫鑽進去?!只有在不用時把氫變為氫化物(或被物體吸收),然後要用時你還要很容易把氫拿出來!!那為什麼不去研究甲烷燃料電池,以前看過資料需要加熱到好像90度,問題是去除攜帶裝備外,其它像發電機、汽車等大型物件就能用!!而且還不需費工去創化合物,及用方法使氫脫離化合物,直接開採直接使用!!
儲氫槽這方面也是重點研究對象,不至於都那麼容易碎啦
氫氣作為能源太完美,看好它的未來!
充電式設備沒辦法連網對時並設定特定電價優惠時段充電,看樣子又一批換機潮將來臨了,台電這招高明
十多年前有一位叫做Stan Meyer(可以上網查詢)也能收集到相關文件,造出fuel Cell from Water ,也實際造出一輛能行駛高速沙灘車,想想看如果驅動汽機車動力的燃料是我們平常都要喝到用到的水,沒錯就是這種科技問世,就會擋許多石油商財路巨大利益,就此Stan先生 殞落
我其實很好奇氫氣的開採與運輸,會不會讓許多已經在地球沒落的交通工具重新受到重視,像是灌入氫氣飛行的飛行船
的確 現在應該不會有起火的問題
@@florianLin現在的飛船比早期安全不就是因為改用氦氣取代氫氣嗎?
我覺得氫飛船應該還是不會回來。主要是一旦發生意外,那就跟一個雲爆彈是差不多意思的,雖說有各種方式可以預防,但反過來說,那些安全系統的成本與重量,很可能會抵消氫氣帶來的好處。
所以如果要用飛船,或許氦氣依然是唯一的好選擇,雖然他的重量稍大,但安全性屌打氫氣,成本也會低得多。
不過我倒是很期待各種基於氫燃料的陸地載具問世,他們相對氣態的氫來說比較安全,能量密度也很高,而且因為在陸地上的重量問題容忍區間比較大,也可以採用更粗勇的安全設備。
飛船沒落不是因為氫氣,是運輸效率太低被飛機取代
載客量、安全性、速度應該都差飛機很多
氫氣當燃料固然環保但沒有補充氧氣的循環除非能產生氫氣核融合,石化燃料雖然汙染但有植物光合作用能將轉換成出氧碳氮等食物的循環
人類砍伐太多森林,早失去平衡
@@naichangkuo6431 只能靠碳拳了
各個政府應該需要收取環保稅。以幫助環保工業和研發。推動新能源的發展。
就算是氢矿够用多少个百年?若是不大大减产,那么用完一项少一项,最终还是玩完!而且消耗速率很快!
最大的謬誤之處在於,即使能開採那也只是把一百多年前挖石油變成了挖氫氣而已,使用上也許減少了碳排量,但他仍舊不是再生能源啊
重點海水轉氫技術,氫礦只是在這空窗期加減用
主要是人類開始使用能源的歷史太淺了,石油都還沒用兩百年就發現了可以替代的能源,照這節奏氫氣如果使用了100年後發現其他新能源、可替代能源 可能性不小。就像兩百年前的人類連電是什麼都不知道,也許兩三百年後的人類用的主要能源目前也還沒發現。那時候的人類估計會覺得現代的人類用電當主要能源也太弱後..
@@音羽-t6q 海水轉氫也是需要電的...水轉氫使用的不是綠能電那他依然不是再生能源,氫氣變成只是類似電池的存在但比電池充電快速。
@@hongshenchen6047 海水轉氫使用的是自身製造出來的能源,當然是綠色能源,只是目前技術不成熟做不到循環才要額外使用化石燃料能源,這是用氫礦的原因,因為氫礦只是把煤炭的生產力轉移過去,加減用到海水轉氫成熟時就能直接轉跑道
@@音羽-t6q 非核能的發電方式因為遵守能量守恆是沒辦法不斷循環,一公升的水電解產生的能量無法讓另一公升的水產生更多的氫,即使使用化學的方法也是需要額外其他的自然資源或是消耗能量來製造,所以也並不能算的上是綠氫
不会,后续技术太多了,短期来看,氢产业链建设难度大,应用程度有限,很难成长。长期来看,过渡时期我们有石油和锂电后期又出现了光伏与核聚变,短期不论哪个他的应用与配套产业都要比氢能源占优,长期核聚变与光伏的可持续发展性也要强过直接使用氢能源,所以,虽然氢能源相对于石化这种大量污染的产业可能源更加清洁,但不论长期或短期来看应用的前景都不太乐观,除非是快速更替或者是没有办法,不然真的很难发展起来。
塑膠袋在最初也是因為環保才被投入使用的,只要人類不懂得自律再好的能源在無節制的使用下都會變成下一個污染的原因
运输加注是最难的,氢气的性质决定了生产与挖掘不是最难的, 最难的是如何运输与安全使用
若是開採氫可以獲得氘氚來發展核融合技術當作個過渡也沒有不行
氢气最大的问题不是来源也不是成本,而是在密闭地下车库泄露爆炸太猛了,安全问题导致氢气无法成为主流
C,人類無論用什麼能源,都是不懂珍惜寶貝的生物
罐子老師的書法教室
簽到 ✅
感觉:氢能源替代大量产生二氧化碳的其他化学能,可以减缓温室效应速度。
馬斯克又沒説錯,人家說的是當下,目前市場上只有分解氫,并且未來十年也是如此。
天然氫是按預測是便宜,面世卻遙遙不可期。而且按照市場規律,在天然氫的供應量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量時,它一定會按照接近分解氫的價格來賣。你所謂的1塊錢1公斤根本不知道要到哪天實現。🤣
應該是開採水合甲烷,可以高效煉氫
如果城市裡有幾百座加氫站,那麼戰爭時候,導彈精準打擊加氫站,整個城市就是一個超級大型氫彈,
氫彈是透過原子彈觸發的核融合反應. 加氫站不可能提供足夠的環境產生核融合反應.
另外儲存的氫氣通常是液態儲存, 就算被打了也只會出現像是乾冰效果的揮發而已.
慢慢來
如果地底氫礦順利商業開採,不但有望加速減緩地球暖化,分裂式核能電廠爭議也可以停止了。
可是聽說地核尚不到可以進行核反應的壓力和溫度。
因為人家老比爾不怕氫氣爆炸啊
感覺還需要繼續挖地球的話
應該還是跟現在大同小異
只能等待聖杯核融合的那一天
連台電都來業配 😂 真有你的👍
Bill Gate 和 Elon Mask,我毫不猶豫選擇後者
天然氫氣有點像天然氣,就用來發電並使用既有的電網運輸,還是開電動車,不衝突。
氫氣,多元發展石油替代品,都是好處
氫能我覺得就像黃金一樣在以前的時代很多人開採黃金,現在反而採不到所以有利有弊,如果現在就要用自然氫能那要先做至少一百年的環境評估,真正影響可能很微量也可能就像暖化一樣
恩哼
想請泛科學追蹤一下:
台灣的地熱發電的進度吧!
會的!我們9月介紹的四磺子坪地熱發電廠在10月已經正式商轉了!其他發電廠我們也會持續關注th-cam.com/video/2b4xau6WP34/w-d-xo.html
@@氫礦!老師買哪一檔!上次超導體第一銅暴漲,我錯過了,這次氫礦我不能缺席,老師ㄚㄚㄚㄚ!開釋啊
氢气压缩存储成本太高,不适合车辆使用。工业或民用比较其他气体成本也太高
很棒的一集科普影片,解說有相當好的知識深度👍
B,日本為了發展氫能車,做了很多年都沒能成功將之儲存而可以不洩漏,雖然洩漏氫氣並不危險,但這也真的簡接推高溫室氣體
兩個富豪我絕對選擇鋼鐵人啊,支持上火星!!!星鑑動起來
真正的最後能源解,核融合(電廠) 電解水+氫氣燃料電池(移動端)
卡爾達肖夫指數0.73,是否要重新檢討呢?
最理想的新能源,是取之不盡的「海水」。在溫室效應、海平面不斷上升的現實下,「海水」成為新能源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40年前,台灣已經有發明家,成功研發用「水」來驅動車輛。但是在石油的龐大利益現實之下,這個人後來「被消失」了!
因此,目前掌握大量資源的政府與富人,如果不能摒除自私自利的人性,所有的新能源開發都只是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而無法改變地球毀滅的命運。
光明會的劣行…🤫
科普知識還是不錯的。
核融合不是可以用氫氣嗎?
可能会是将来能源之一,但很难成为主要形式。
能源聖杯戰爭還要持續,參加的從者有 氫, 電池, 再生能源, 核能, 核聚變, 天然氣, 石油和媒, 暫時未能定論誰會得到聖杯😂
只希望氫內燃引擎可以上市
誰都知道氫能源潛力大(很基本的物理),但運用氫能源的難度太高,如果說2050之前誰是對的....那鐵定是Musk
但50年後,人類是否可以有效利用氫能源,甚至核融合....那現在討論這問題太遠了😅
那是22世紀的議題😆
我絕對樂見這類新能源的發掘與普及的可能性研究
有更便宜的能源可以商轉
對能源公司和民眾來說都會是好事
而且發電過程更乾淨,對環境也是好事
最大力发展的肯定是核能。
馬斯克是對的 氫也許有前途但是沒"錢"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