ขนาดวิดีโอ: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แสดงแผงควบคุมโปรแกรมเล่น
เล่นอัตโนมัติ
เล่นใหม่
我是台鐵機務維修人員,莒光號退役對我們來說是好事,因車款太久,導致很多設備都缺料,手動門滑軌故障、跳脫會導致門關不起來,車廂的腳踏板與傾倒裝置也是問題,PP車是使用油壓機做傾倒功能,莒光號只是使用鋼索操控固定,非常難以定位及修理,儘早除役是好事,不然常常會收到客訴設備故障,但沒有料修 人力吃緊的狀況
還有嚴重的車輪失圓問題
我只適可惜 夜班車也消失了
簡化車種快淘鈦吧
維修員~台灣能自己造車廂嗎???~車頭買進口得我接受~但台灣沒必要聯車相也買進口的吧~
採購不保修這個問題一直都是台鐵最大的垢病,所有的車種引進後維修的部份就變成聯合國了。
品質真的很好,有公視level
@@ywchiang 感謝支持!
影片各方面都做得很用心,謝謝你帶我們走過手莒的榮華歲月
感謝支持!
哇賽!能做出這個影片太強了吧2022年6月高一,那現在就已經要升大學了這麼年輕就可以拍攝、剪輯出這樣的影片,甚至連旁白也寫得超好雖然我不是鐵道迷,只是因好奇而點進來但從影片中可以感受到你對這件事的熱情,而我也更加了解莒光號的身世!或許有人會說還有一些進步空間,但我覺得已經夠強了,是普通人達不到的水準你一定花了很多心力在製作這部影片吧🥹
製作的非常具水準,很優
我 1994 年嘉義生,也是嘉義在地人在我小的時候剛好遇到台鐵捷運化和西部高架化,還有新的山線路線剛啟用而且也剛好遇到很多舊形車種停用與無階化車站車和門,還有 LDE 顯示車種的顯示器改造等等 ...像是 EMU 100 、 300 、 500 、 600 以及影片中提到的莒光號的車門改造前後我都有坐過!還有平快車、復興號、 EMU 400 電車 、 EMU 100 、 300 自強號、DR 2800 柴連自強號 DR 2700 光華號陸續停用所以在我小時候莒光號大多都還是手動門,那個先轉後拉的下車開門順序告示牌也是後來才有的!
跟我差不多,鐵道藝術村看過很多冷平
鐵道藝術村的石頭堆曾經被我當作腳踏車越野場地 現在舊倉庫已經消失 門口的羊肉湯也已搬遷 倒是旁邊的人行地下道還在
原來是同年的鐵道迷,但是我都沒有管那麼多,尤其以前學生時代XD
手動門莒光號很危險,因為這樣就會有旅客搶快然後發生事故,這個決定應該是台鐵最正確的選擇
不過之後的批次根本沒手莒舒適
問就是保留椅子然後把其他部分更新(O
@@benchouchc7 因為莒光當年上線時是高級車種,當然舒適。至於往後的車,票價一直不給漲,當然舒適度會下降,3000你就當冷氣平快就好了
@@李允中-k1d尊重,他有對……自由座車廂?那沒事,確實是冷氣平快
也沒有,我覺得FPK10600就很舒適,只是電子物件的Bug……
謝謝!山線退出,都還保留我們海線,但是日漸變成大路障還有誤點。但是改走海線也常常大誤點,就這樣才不得不換掉。我不算標準鐵道迷,但是算一個趣味型的鐵道迷。你超不像學生w真感嘆現在學生多彩多異....。一開始的片段說不准行駛海線真的很好笑。
我很喜歡你的影片,看到斗南車站讓我這位斗南人感到心很暖,手莒在2012年的時候從台南到斗南這段路我搭過幾次,手莒帶給我很多美好的回憶,確實也該讓手莒休息了憶,謝謝您的優質影片
斗南車站真的很熱,都重建了,也不設計一下排氣,也沒冷氣,等車都寧願下去月台等還比較涼…
幾十年前,莒光號當時等級並不低(僅次於自強號),除了停靠站不多外,舒適度算非常優秀未來的莒光號應該是不會徹底絕跡,但會 “臨時化“ (轉型為非定期之觀光列車),不再是單純移動的用途。
鋪地毯真的很很顯尊榮感,整個質感瞬間都來了,有幸坐過emu1200,那個質感真的很好。
剪輯的節奏跟音樂還有美術的編排很讚
講稿內容詞藻豐富,引人入勝,勾起以前滿滿的回憶。
不如當觀光列車或許更實際一點,以CP值來說會淘汰很正常,隔壁日本也是這樣,現代化很多都是便利性和經濟性為主
發片了!期待好久讓我又想起重出江湖哥😂
那個茶水間是後來精簡人事後, 改來放茶水的(自取), 以前是服務小姐坐的地方. 不確定是不是一節一位, 但每次搭, 都是看到有位服務小姐坐那兒, 停靠站時, 她們都會站在車門邊
久久更新一次必是一部好片文案優秀 配音傳遞出對車輛的真感情值得大推的鐵道紀錄頻道
莒光號是我人生中所搭乘過最安靜 舒適的車種 裡面的木質裝潢也非常有質感 實在不該輕易除役....拿來當觀光列車也好啊....
啊不就兩鐵嗎
@@李允中-k1d 車廂內質感差很多
所以有鳴日號或郵輪式專車阿,正班車的話真的算了吧]
@@末莉の山路不吃線峠日 像我就不喜歡木質內裝,看起來髒髒的像古董,哪種木紋都一樣。
那個木質裝潢,大概最多就只是貼皮而已
以前搭二水線往返日月潭與嘉義,偶爾就會遇上莒光車次,不知道是哪個型號,但坐位中有圓拱造型的裝飾,剛開始看覺得很浪費空間,但坐久了還是覺得有種懷舊的情誼存在,雖然真的很緩慢、但就著大片窗戶看風景真的很不錯!
現在如果時間對得上我都盡量坐莒光,怕這次錯過了以後就沒有機會了。個人還是希望莒光號會被保留,提供一款自強以外便宜的對號列車。
莒光的座椅真的舒適,茶水間也是兒時的記憶
每次要回中部都會搭乘莒光號回去探望阿公阿嬤,現今都被區間快和新自強號取代了,感謝莒光號陪伴全台人民半世紀,莒光號他沒有消失,只會留在全臺灣人的記憶裡
個人認為,要達到像日本那樣的通勤水準,移除掉莒光號是正確的決定。就最簡單的通勤車種特徵,較快的加速度、多門以及使用靠窗的直排座椅來容納更多的乘客。在未來區間快車越發演進之時,就會知道莒光號的退役是必要的,而所謂的感傷只是一代鐵道迷的一廂情願
復古 讚~ 1993年時 每天從平交道走進去中壢火車站坐早上6:55分開往桃園的莒光號上學, 最後一節是吸菸車廂 一堆老伯伯 上班族 噴煙 看報紙 喝台鐵LOGO玻璃杯裝茶水 , 玻璃杯蓋跟清喉嚨翻報紙聲 四起 ~~ 這是我與手莒的美好記憶 ~
10:52 『其實莒光的存廢值得我們更深入探討』台鐵目前可歌可泣的準點率,你要探討請去鐵博探討,不要放在正線上當移動式閉塞!
高一暑假因為補習和工作需求,需要從沙鹿單程往大甲某天聽到手莒要退役,毫不猶豫直接選相較晚幾分鐘的莒光看好看滿現在覺得當初的選擇是對的
謝謝你的紀錄,對於不是鐵道迷的我,更了解也不捨,過往搭過的車種原來有這段歷史謝謝
雖然沒搭過手莒,但作為一個高雄人,在台東讀書的兩年時間,莒光號一直都是我從台東回高雄的首選,便宜的票價與舒適的座椅是我喜歡莒光的原因,還是蠻希望莒光不要這麼快就完全消失
太讚了吧!不論是影片的剪輯節奏,到文案的撰寫與配音旁白,真的是很優質的製作!
莒光號謝謝你陪我們的那麼久再見會了😢
優質頻道和影片👍 感謝做出這麼好的影片讓我知道莒光的故事
衷心地祈望莒光號不要被淘汰,我每周四都要搭516次從新左營到員林,前6分鐘是172次自強號(車速快但是乘客多),後半小時是3010次區間快(待停時間長),以至搭516次的旅客量偏少,雖然車速很慢(一直跟在每站停的2204次後方),但真的很舒適又有安全感。
手莒 也是經歷過舊山線 當代的特快車 也是我小時候的回憶 看著E200-400拉載的莒光 非常有特別的感覺 使我很喜歡莒光 直到20多年前 都還有特快的車班如 17次 18次 19次 27次28次 6次 其中19跟28次 會停靠后里 其他 后里以北都比照自強 手動莒光 也有很特別的回憶 只要第八車 很多使用單車門的北端無車門 9年前我在嘉義站剛剛從516次下車走到車頭旁等待後面的自強 516次快要開了 一位女乘客找不到 我就趕快帶路 告訴她這裡沒車門 快速帶到南端的車門 上車 10200型畢竟稀少 也是偶有在第八車使用使用這型的,自動門就不可能有這種狀況了。
影片品質好到令人驚嘆
活化機車單方牽引,起動慢,折返車頭轉向較電聯車組複雜;然厚實穩重若改為郵輪列車可活化
之前上學時經常會坐到手莒,但上次坐莒光號比起新的車種雖然座椅舒適,但在現今真的不夠有力,過程中也充滿不安心的感覺,終究會不捨,但營運上還是覺得應該新車取代舊車,我覺得台鐵安全第一的標語其實一直在提醒我們沒有比安全更重要的東西了。❤
當年,身為專科生的我,在返鄉的旅途中,為了能讓一同擠在車門空間的同學,可以在預定的車站下車,而協助幫忙她打開了車門,那個車站我記得是「八堵」。
雖然我不是一位鐵道迷,但是我喜歡影片的介紹,謝謝製作這麼優質的影片👍
個人覺得R200的塗裝就是要搭配最早的藍白莒光啊,那樣感覺超好看的呢
被推播到進來看~真的是懷念的莒光號啊,小時候對莒光特別有一種味道的記憶都回來了~
莒光號最棒的是 可以站在最後一節車廂向後看風景! 時代的回憶!
好棒的影片 希望會固定上片 ps 鐵道局官網的車輛系統介紹 甚至沒有莒光號耶...
這製片品質遠遠超出了不到1w訂閱頻道的水準,值得更多關注
人口驟降搭乘鐵道人口減少,車種必然簡化以利營運獲利。有高鐵做長途運輸,台鐵必須區隔化,否則必定倒閉。
感謝Wenson大不嫌棄拙作,並使用於本片。然8:07~8:09的畫面,小編相信是敝站「莒光號 C.K 臺鐵 2011.11.23 手折門車廂 臺北關門出站」片段,而非出自交通部鐵道局,還請版主更正引註資料,謝謝您。
好的會註明,敝人為此失誤向您致上歉意😔
@@wenson0619 謝謝版主協助!!睽違許久,貴站的影片品質又更上一層樓了,讓人耳目一新,請您繼續保持~為Wenson大加油!!
已於該時段的字幕欄中註明囉,請過目謝謝~
@@wenson0619 這樣沒問題了~也辛苦您了!!
@@wenson0619達達失誤了
莒光號是台鐵所有列車中品質最好的一款,但是它的車箱很重,一直強調輕量化的今天不得不將笨重的列車汰舊換新。
開始的一分鐘內就覺得剪輯的真讚
30年前當兵,大家都坐在打開折門的階梯上,拉著扶手抽菸,以現在的眼光看來很不可思議,但是當時那是坐在階梯上是搭火車的日常!
難得有一部讓我看完的火車介紹影片👍
我個人自己的認知是 鐵路本質是運輸,而運輸勢必是商業行為,所以當今天的手莒或是各類車種混雜的時候,其實很容易造成經營上的問題此外還有個需要重視的是,台灣的民意基礎會使得大量不必要的官僚主義奉承上級及民意代表,造成經營上的多重問題,比如大量的鐵路立體化政策、快車停多站等,這本質上也已經讓手莒乃至於莒光號等是喪失了他的市場定位性。再來討論的是,莒光號的牽引系統需要的是將近約半小時左右的車頭調度,雖說只有頭尾兩站需要這樣做,但在車班排點勢必日益增多的公司化情況下,台鐵似乎沒有甚麼必要去多讓自己的有限路軌被佔用一段時間。以及最後個人所認為的一點,我覺得這點可能是大家了解的一環,台鐵是商業行為,而他本質是服務,所以在商業跟服務的情況下,能夠透過最大化的減少成本跟更新事務,這對於台鐵來說:是必須要面對的。
留下2~3列作為動態展示或改裝為觀光用途就好,畢竟時代的齒輪,是越來越快。
很棒的影片 帶來了滿滿的回憶
超高水準的影片,大推!
剪輯製作的好棒 兩個頻道都追蹤了
希望能介紹EMU300🙏這款車型的驟然退役是我心中永遠的痛😢
來不及送別
最可惡的是官方,車型可以換,精神要保留下來啊
我1971年生 時代的眼淚.
雖然是六年級後段班,但其實搭莒光號的次數寥寥可數,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成功嶺大專集訓結束,從成功車站搭了6個多小時才回到台北的那次。時間超久但心情因為終於可以重回人間而超級好。
我也是六年級後段班,成功嶺大專集訓最後一屆,也是坐莒光號專車5小時多來回台南。最近一次坐莒光號是從台南到苗栗苑裡,坐了快6小時。
好棒的影片, 香港兩年前也告別烏蠅頭.
12卡變成9卡,趟趟擠逼😂
@@daniellee1502 的確稍為變得擠迫, 但勉強可以接受.其中一些原因是烏蠅頭格局空間較窄,而且新款列車速度更快,信號系統亦令班次更頻密(雖然港鐵近年追求高利潤減少班次)而且以往前往香港島要轉乘2-3次(即使有使用跨月台設計or同站轉乘)現在大約40分鐘就直達港島中心總體而言, 利大於弊.
香港跟手莒相近的客車:九鐵綠皮客車1983年已經隨電氣化除役😂
科技性能提升區間車加速性營運設計速度也比莒光不會慢多少票價也較低 , 消失也好提升其他車種行車效率, 還有以前念書就發現連快車自強幾乎常有連二等站也在停靠, 要就規劃: 特快車只停靠特等站, 快車停靠特等+1等站, 區間快停特等+1等+2等站, 區間就全停靠, 反正整體也沒甚麼好規劃.
莒光被夾在一個尷尬的地帶,安全性及無障礙設施、月台落差是主因沒錯,但除此之外要舒服有更舒服、要快有更快的車種,就像新自強、區間快、捷運甚至是高鐵,尤其現代人以時間為重,如果是長途,我也更願意花錢搭高鐵,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初當兵領那一點點錢,陪我度過那段時光的正是莒光號,對於莒光號的離去多少會感到惋惜,但也覺得它的任務差不多該結束了
你終於出新影片了,等你好久了🎉🎉
真懷念以前的火車,現在的自強3000真的很不好坐😂
這種老車的廁所,小便斗的排出口是直接排到鐵道上。印象很深,因為曾經尿尿的時候,從落地式小便斗底下的小洞,直接就看到鐵軌上的石礫道渣,跟著火車在快速移動,所以一直告訴自己,停站的時候不要上廁所,免得臭到別人。而且我也一直以為鐵道上的石礫,因為屎尿才會這樣黃黃的,而且還帶有點特殊的味道…
後來都改抽取式的了,台鐵沒有直落廁至少三十年了
停站过隧道时应该会锁厕所吧
手莒還沒退出市場前,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可以拉開車門坐在階梯上吹風,然後被列車長關上;又或著趕著上下車,結果手把硬給你卡住,推不動轉不成,只能用腳踹,因此已經練就停車前先把門試著打開,不然又卡住的情景。
折疊門莒光就是我國中的回憶…那時候都搭火車上下學,晚上回家搭的就是莒光好像是18:11分的吧,有點太久遠,記不清楚了,不過座椅有多舒適我就不知道了,因為那時候每天都會打球,屁股永遠是濕的,不敢坐,反正林內跟斗六10分鐘車程而已,就都站在通道上,看著那個門,就會一直有想把他打開的衝動XD
非常懷念莒光號,製造廠好像唐榮
看到手莒哥以為會提到他XD
手動門莒光 超難開門不過乘坐舒適感真的讚
莒光適合長程運輸、拖貨、載重力強,除役太可惜!
茶水間服務生的小椅子是當年沒買到座票的小確幸❤手動門會被乘客惡意打開或是誤開,加上現在只要有人命傷亡就會被無限放大檢視,是台鐵要將它汰除的最大原因
莒光號是所有車種裡坐位最舒服的,也些車箱還可以斜躺25度角,還冷氣也是最強的。 除了這些之外,莒光號似乎沒一樣可取的。
哇 這頻道終於更新ㄌ 好讚
希望可以多分享一些技術細節!! 還沒聽過癮就結束了
我雖然還很年輕,但我以前爸爸出差時我上學都要媽媽帶我去火車站做火車去上學,我很長搭乘從大林往斗六的莒光,但如今卻他要退役了,看來相處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了😢
期待已久,終於發新片了
鄰近的日本也是用電車取代車頭牽引客車的運轉模式,只能說這是時代的趨勢阿
是的,而且比我們早10多年左右就完成,甚至大型鐵路企業早在一甲子以前就逐步淘汰跟老自強一樣的軸懸式驅動電車
對莒光號的印象:永遠都誤點,20分鐘是常態,感覺永遠也不會到,永遠也不會來。
很喜歡你的影片節奏跟風格!
我比較懷念綠皮柴快.......不僅車窗可以打開,還有愛愛火車便當體位的小販在月台兜售美味的便當!旅途就像自己騎摩托車戴半罩式安全帽一樣,到目的地拿面紙擦臉:都覺得自己變成牙膏代言人了......
莒光如果是自強號的拖車改造,是可以保留。狀況不好的,手摺門的,要汰換掉
以前都坐莒光號去台東泡湯小時候好像還要在新左營換車頭現在都區間快直接開到那裡
做得好用心
我個人觀點是莒光消失是必然,我從小就很常搭莒光往返民雄樹林,幾十年前如果出發地與目的地都是這種沒有自強號的二線車站,那麼莒光幾乎是最佳解。但前幾年突然發現莒光號跟長途區間車對比:運輸時間莒光號並沒有太多優勢,可能是因為加速性能以及每站停靠時間的關係,同樣從嘉義出發開到新北的莒光號表定時間竟然只比區間車快不到半小時。加上常搭莒光的人都知道,莒光老舊了穩定性其實沒有新車種那麼好,因機械狀況減速行駛或是拋錨都很常見。只不過莒光的消失我還是很不捨,從小學開始就自己買票回去阿公阿媽家、假日去看女友、跟孩子一起搭的觀光列車,莒光承載了我人生很多回憶,😢😢😢
我很喜歡搭莒光,又便宜又舒適,反而自強PP搖晃超大,停站滿是柴油味
PP車廂可以降級為新莒光號
我還是喜歡搭舊莒光所以舊型折疊門莒光號應該繼續行駛山線
剪接得很好 (但轉場稍嫌太多? )主題也吸引人 加油加油
現在的鳴日號 易遊網環島車 兩鐵也都還是有在線上跑的莒光號客廳車倒是很少在線上跑了
結尾的文案也太好了😭
我必須得說危險的不是手莒,而是現代人的巨嬰心態!我依稀記得我平生第一次單獨從我家搭莒光到我阿公阿嬤家是在我國小2年級時;對我爸媽來說手莒就是足夠安全,能讓一個不到10歲的孩子獨自搭乘200多公里、四個小時的交通工具。當然列車未停妥之前就開門,或是追剛發車的人相信我們都很常看到,但我們該思考的是換了電動門後這些人就不做這些危險動作了嗎?即便北捷把每個登車門都做了兩個電動門,相信大家還是會時不時的看到有人最後一秒會跳上車、拿著雨傘或異物試圖阻止列車關上車門、在電扶梯上狂奔之類的!甚至已經誇張到藍線跟綠線在停西門站時得多開幾十秒讓旅客不要做出危險動作。即便花這麼多資源去保護這些人,他們依然會去做危險動作,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我們社會想要的、應該做的。他們既然把自己的生命以及安全看的那麼不重要,我們是不是求仁得仁?
比起莒光號,我更愛復興號...小時候有火車可以坐,我第一選復興,要不就選自強,除非不得已才會選莒光號~因為復興號,冷氣夠冷,票價也便宜! 比站站停的電聯車快,比莒光號慢一點點而已!復興號票價卻是跟電聯車一樣...所以當然選復興!我從台北搭車回中部,自強號時間普遍在2~2.5小時間,復興號要3.5小時左右但莒光號的時間就很奇妙,通常會介於3~4小時,有些班次行車時間甚至比復興還慢,票價卻比復興號還貴...這樣我當然選復興啊~可惜復興號早退役,再加上長大都自己開車了,自然搭火車需求就不再...不過我現在愛的,是紅色字"區間快"...或是"...新自強3000".😄
還記得茶水那邊以前還有一個座位,學生時代買到站票要坐長途累了就去那邊蹭一下座位
還是想到十多年前從台南回中壢,為了省那一點錢而坐莒光,結果印象中自強號不到四小時的乘車時間,莒光坐了六個多小時...;總之,體驗過就好。
真的6小時坐到屁股痛
EMU3000取代推拉式自強成為自強號的主力車型後,推拉式自強號車廂將改由E500電力機車牽引,原推拉式自強號車廂會降級成莒光號嗎?還是未來真的要完全廢除莒光號這個車種?
小學的時候搭手莒,看到一個人在車門旁邊坐著睡覺,睡一睡車門突然被震開,那個人還稍微往車門處倒過去,我跟我哥跑過去叫+拉他才沒出意外
摺疊門莒光號的乘車舒適度個人覺得勝過於自動門莒光號但也因為摺疊門車門數少(上下車時間變長影響開車時間而誤點)危險性高(可能會有旅客不小心打開車門摔出車外導致傷亡)加上最高時速只有100而已其實現在所剩的自動門莒光號都可以跑到110公里只是礙於行車規章只能跑100觀光列車才能跑到110停靠站又多導致行駛時間變長甚至比區間車還慢這些情形大概就足以讓台鐵要廢除莒光號了看看早期的莒光號停靠站跟現在的自強號沒兩樣甚至停靠更少所以現在還有機會搭到現有的莒光號列車要好好把握了
停靠站比區間車少卻跟區間車差不多速度,票價也比區間車還貴一點
非常優質的影片 ヾ(•ω•`)o另外補充一下「折戸」的發音應該是「おりど」(Orido) 8:00那邊好像打錯惹
終於發片了
有沒有機會下次做一期 EMU3000 的椅子為什麼變得那麼難坐的調查,做下去真的有以前那種超硬超平木板椅的感覺一想到 EMU3000 以後會變成台鐵主力就很崩潰
我是台鐵機務維修人員,莒光號退役對我們來說是好事,因車款太久,導致很多設備都缺料,手動門滑軌故障、跳脫會導致門關不起來,車廂的腳踏板與傾倒裝置也是問題,PP車是使用油壓機做傾倒功能,莒光號只是使用鋼索操控固定,非常難以定位及修理,儘早除役是好事,不然常常會收到客訴設備故障,但沒有料修 人力吃緊的狀況
還有嚴重的車輪失圓問題
我只適可惜 夜班車也消失了
簡化車種快淘鈦吧
維修員~台灣能自己造車廂嗎???~車頭買進口得我接受~但台灣沒必要聯車相也買進口的吧~
採購不保修這個問題一直都是台鐵最大的垢病,所有的車種引進後維修的部份就變成聯合國了。
品質真的很好,有公視level
@@ywchiang 感謝支持!
影片各方面都做得很用心,謝謝你帶我們走過手莒的榮華歲月
感謝支持!
哇賽!
能做出這個影片太強了吧
2022年6月高一,那現在就已經要升大學了
這麼年輕就可以拍攝、剪輯出這樣的影片,甚至連旁白也寫得超好
雖然我不是鐵道迷,只是因好奇而點進來
但從影片中可以感受到你對這件事的熱情,而我也更加了解莒光號的身世!
或許有人會說還有一些進步空間,但我覺得已經夠強了,是普通人達不到的水準
你一定花了很多心力在製作這部影片吧🥹
製作的非常具水準,很優
我 1994 年嘉義生,也是嘉義在地人
在我小的時候剛好遇到台鐵捷運化和西部高架化,還有新的山線路線剛啟用
而且也剛好遇到很多舊形車種停用與無階化車站車和門,還有 LDE 顯示車種的顯示器改造等等 ...
像是 EMU 100 、 300 、 500 、 600 以及影片中提到的莒光號的車門改造前後我都有坐過!
還有平快車、復興號、 EMU 400 電車 、 EMU 100 、 300 自強號、DR 2800 柴連自強號 DR 2700 光華號陸續停用
所以在我小時候莒光號大多都還是手動門,那個先轉後拉的下車開門順序告示牌也是後來才有的!
跟我差不多,鐵道藝術村看過很多冷平
鐵道藝術村的石頭堆曾經被我當作腳踏車越野場地 現在舊倉庫已經消失 門口的羊肉湯也已搬遷 倒是旁邊的人行地下道還在
原來是同年的鐵道迷,但是我都沒有管那麼多,尤其以前學生時代XD
手動門莒光號很危險,因為這樣就會有旅客搶快然後發生事故,這個決定應該是台鐵最正確的選擇
不過之後的批次根本沒手莒舒適
問就是保留椅子然後把其他部分更新(O
@@benchouchc7 因為莒光當年上線時是高級車種,當然舒適。至於往後的車,票價一直不給漲,當然舒適度會下降,3000你就當冷氣平快就好了
@@李允中-k1d尊重,他有對……自由座車廂?那沒事,確實是冷氣平快
也沒有,我覺得FPK10600就很舒適,只是電子物件的Bug……
謝謝!山線退出,都還保留我們海線,但是日漸變成大路障還有誤點。但是改走海線也常常大誤點,就這樣才不得不換掉。我不算標準鐵道迷,但是算一個趣味型的鐵道迷。你超不像學生w真感嘆現在學生多彩多異....。一開始的片段說不准行駛海線真的很好笑。
感謝支持!
我很喜歡你的影片,看到斗南車站讓我這位斗南人感到心很暖,手莒在2012年的時候從台南到斗南這段路我搭過幾次,手莒帶給我很多美好的回憶,確實也該讓手莒休息了憶,謝謝您的優質影片
斗南車站真的很熱,都重建了,也不設計一下排氣,也沒冷氣,等車都寧願下去月台等還比較涼…
幾十年前,莒光號當時等級並不低(僅次於自強號),除了停靠站不多外,舒適度算非常優秀
未來的莒光號應該是不會徹底絕跡,但會 “臨時化“ (轉型為非定期之觀光列車),不再是單純移動的用途。
鋪地毯真的很很顯尊榮感,整個質感瞬間都來了,有幸坐過emu1200,那個質感真的很好。
剪輯的節奏跟音樂還有美術的編排很讚
講稿內容詞藻豐富,引人入勝,勾起以前滿滿的回憶。
不如當觀光列車或許更實際一點,以CP值來說會淘汰很正常,隔壁日本也是這樣,現代化很多都是便利性和經濟性為主
發片了!期待好久
讓我又想起重出江湖哥😂
那個茶水間是後來精簡人事後, 改來放茶水的(自取), 以前是服務小姐坐的地方. 不確定是不是一節一位, 但每次搭, 都是看到有位服務小姐坐那兒, 停靠站時, 她們都會站在車門邊
久久更新一次必是一部好片
文案優秀 配音傳遞出對車輛的真感情
值得大推的鐵道紀錄頻道
莒光號是我人生中所搭乘過最安靜 舒適的車種 裡面的木質裝潢也非常有質感 實在不該輕易除役....拿來當觀光列車也好啊....
啊不就兩鐵嗎
@@李允中-k1d 車廂內質感差很多
所以有鳴日號或郵輪式專車阿,正班車的話真的算了吧]
@@末莉の山路不吃線峠日 像我就不喜歡木質內裝,看起來髒髒的像古董,哪種木紋都一樣。
那個木質裝潢,大概最多就只是貼皮而已
以前搭二水線往返日月潭與嘉義,偶爾就會遇上莒光車次,不知道是哪個型號,但坐位中有圓拱造型的裝飾,剛開始看覺得很浪費空間,但坐久了還是覺得有種懷舊的情誼存在,雖然真的很緩慢、但就著大片窗戶看風景真的很不錯!
現在如果時間對得上我都盡量坐莒光,怕這次錯過了以後就沒有機會了。個人還是希望莒光號會被保留,提供一款自強以外便宜的對號列車。
莒光的座椅真的舒適,茶水間也是兒時的記憶
每次要回中部都會搭乘莒光號回去探望阿公阿嬤,現今都被區間快和新自強號取代了,感謝莒光號陪伴全台人民半世紀,莒光號他沒有消失,只會留在全臺灣人的記憶裡
個人認為,要達到像日本那樣的通勤水準,移除掉莒光號是正確的決定。就最簡單的通勤車種特徵,較快的加速度、多門以及使用靠窗的直排座椅來容納更多的乘客。在未來區間快車越發演進之時,就會知道莒光號的退役是必要的,而所謂的感傷只是一代鐵道迷的一廂情願
復古 讚~ 1993年時 每天從平交道走進去中壢火車站坐早上6:55分開往桃園的莒光號上學, 最後一節是吸菸車廂 一堆老伯伯 上班族 噴煙 看報紙 喝台鐵LOGO玻璃杯裝茶水 , 玻璃杯蓋跟清喉嚨翻報紙聲 四起 ~~ 這是我與手莒的美好記憶 ~
10:52 『其實莒光的存廢值得我們更深入探討』
台鐵目前可歌可泣的準點率,你要探討請去鐵博探討,不要放在正線上當移動式閉塞!
高一暑假因為補習和工作需求,需要從沙鹿單程往大甲
某天聽到手莒要退役,毫不猶豫直接選相較晚幾分鐘的莒光看好看滿
現在覺得當初的選擇是對的
謝謝你的紀錄,對於不是鐵道迷的我,更了解也不捨,過往搭過的車種原來有這段歷史
謝謝
雖然沒搭過手莒,但作為一個高雄人,在台東讀書的兩年時間,莒光號一直都是我從台東回高雄的首選,便宜的票價與舒適的座椅是我喜歡莒光的原因,還是蠻希望莒光不要這麼快就完全消失
太讚了吧!不論是影片的剪輯節奏,到文案的撰寫與配音旁白,真的是很優質的製作!
莒光號謝謝你陪我們的那麼久再見會了😢
優質頻道和影片👍 感謝做出這麼好的影片讓我知道莒光的故事
衷心地祈望莒光號不要被淘汰,我每周四都要搭516次從新左營到員林,前6分鐘是172次自強號(車速快但是乘客多),後半小時是3010次區間快(待停時間長),以至搭516次的旅客量偏少,雖然車速很慢(一直跟在每站停的2204次後方),但真的很舒適又有安全感。
手莒 也是經歷過舊山線
當代的特快車 也是我小時候的回憶 看著E200-400拉載的莒光 非常有特別的感覺 使我很喜歡莒光 直到20多年前 都還有特快的車班如 17次 18次 19次 27次28次 6次 其中19跟28次 會停靠后里 其他 后里以北都比照自強
手動莒光 也有很特別的回憶 只要第八車 很多使用單車門的北端無車門 9年前我在嘉義站剛剛從516次下車走到車頭旁等待後面的自強 516次快要開了 一位女乘客找不到 我就趕快帶路 告訴她這裡沒車門 快速帶到南端的車門 上車 10200型畢竟稀少 也是偶有在第八車使用使用這型的,自動門就不可能有這種狀況了。
影片品質好到令人驚嘆
活化
機車單方牽引,起動慢,折返車頭轉向較電聯車組複雜;然厚實穩重若改為郵輪列車可活化
之前上學時經常會坐到手莒,但上次坐莒光號比起新的車種雖然座椅舒適,但在現今真的不夠有力,過程中也充滿不安心的感覺,終究會不捨,但營運上還是覺得應該新車取代舊車,我覺得台鐵安全第一的標語其實一直在提醒我們沒有比安全更重要的東西了。❤
當年,身為專科生的我,在返鄉的旅途中,為了能讓一同擠在車門空間的同學,可以在預定的車站下車,而協助幫忙她打開了車門,那個車站我記得是「八堵」。
雖然我不是一位鐵道迷,但是我喜歡影片的介紹,謝謝製作這麼優質的影片👍
個人覺得R200的塗裝就是要搭配最早的藍白莒光啊,那樣感覺超好看的呢
被推播到進來看~
真的是懷念的莒光號啊,小時候對莒光特別有一種味道的記憶都回來了~
莒光號最棒的是 可以站在最後一節車廂向後看風景! 時代的回憶!
好棒的影片 希望會固定上片 ps 鐵道局官網的車輛系統介紹 甚至沒有莒光號耶...
這製片品質遠遠超出了不到1w訂閱頻道的水準,值得更多關注
人口驟降搭乘鐵道人口減少,車種必然簡化以利營運獲利。
有高鐵做長途運輸,台鐵必須區隔化,否則必定倒閉。
感謝Wenson大不嫌棄拙作,並使用於本片。
然8:07~8:09的畫面,小編相信是敝站「莒光號 C.K 臺鐵 2011.11.23 手折門車廂 臺北關門出站」片段,而非出自交通部鐵道局,還請版主更正引註資料,謝謝您。
好的會註明,敝人為此失誤向您致上歉意😔
@@wenson0619 謝謝版主協助!!
睽違許久,貴站的影片品質又更上一層樓了,讓人耳目一新,請您繼續保持~為Wenson大加油!!
已於該時段的字幕欄中註明囉,請過目謝謝~
@@wenson0619 這樣沒問題了~也辛苦您了!!
@@wenson0619達達失誤了
莒光號是台鐵所有列車中品質最好的一款,但是它的車箱很重,一直強調輕量化的今天不得不將笨重的列車汰舊換新。
開始的一分鐘內就覺得剪輯的真讚
30年前當兵,大家都坐在打開折門的階梯上,拉著扶手抽菸,以現在的眼光看來很不可思議,但是當時那是坐在階梯上是搭火車的日常!
難得有一部讓我看完的火車介紹影片👍
我個人自己的認知是
鐵路本質是運輸,而運輸勢必是商業行為,所以當今天的手莒或是各類車種混雜的時候,其實很容易造成經營上的問題
此外還有個需要重視的是,台灣的民意基礎會使得大量不必要的官僚主義奉承上級及民意代表,造成經營上的多重問題,比如大量的鐵路立體化政策、快車停多站等,這本質上也已經讓手莒乃至於莒光號等是喪失了他的市場定位性。
再來討論的是,莒光號的牽引系統需要的是將近約半小時左右的車頭調度,雖說只有頭尾兩站需要這樣做,但在車班排點勢必日益增多的公司化情況下,台鐵似乎沒有甚麼必要去多讓自己的有限路軌被佔用一段時間。
以及最後個人所認為的一點,我覺得這點可能是大家了解的一環,台鐵是商業行為,而他本質是服務,所以在商業跟服務的情況下,能夠透過最大化的減少成本跟更新事務,這對於台鐵來說:是必須要面對的。
留下2~3列作為動態展示或改裝為觀光用途就好,畢竟時代的齒輪,是越來越快。
很棒的影片 帶來了滿滿的回憶
超高水準的影片,大推!
剪輯製作的好棒 兩個頻道都追蹤了
希望能介紹EMU300🙏
這款車型的驟然退役是我心中永遠的痛😢
來不及送別
最可惡的是官方,車型可以換,精神要保留下來啊
我1971年生 時代的眼淚.
雖然是六年級後段班,但其實搭莒光號的次數寥寥可數,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成功嶺大專集訓結束,從成功車站搭了6個多小時才回到台北的那次。時間超久但心情因為終於可以重回人間而超級好。
我也是六年級後段班,成功嶺大專集訓最後一屆,也是坐莒光號專車5小時多來回台南。最近一次坐莒光號是從台南到苗栗苑裡,坐了快6小時。
好棒的影片, 香港兩年前也告別烏蠅頭.
12卡變成9卡,趟趟擠逼😂
@@daniellee1502 的確稍為變得擠迫, 但勉強可以接受.
其中一些原因是烏蠅頭格局空間較窄,
而且新款列車速度更快,
信號系統亦令班次更頻密
(雖然港鐵近年追求高利潤減少班次)
而且以往前往香港島要轉乘2-3次
(即使有使用跨月台設計or同站轉乘)
現在大約40分鐘就直達港島中心
總體而言, 利大於弊.
香港跟手莒相近的客車:九鐵綠皮客車
1983年已經隨電氣化除役😂
科技性能提升區間車加速性營運設計速度也比莒光不會慢多少票價也較低 , 消失也好提升其他車種行車效率, 還有以前念書就發現連快車自強幾乎常有連二等站也在停靠, 要就規劃: 特快車只停靠特等站, 快車停靠特等+1等站, 區間快停特等+1等+2等站, 區間就全停靠, 反正整體也沒甚麼好規劃.
莒光被夾在一個尷尬的地帶,安全性及無障礙設施、月台落差是主因沒錯,但除此之外要舒服有更舒服、要快有更快的車種,就像新自強、區間快、捷運甚至是高鐵,尤其現代人以時間為重,如果是長途,我也更願意花錢搭高鐵,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初當兵領那一點點錢,陪我度過那段時光的正是莒光號,對於莒光號的離去多少會感到惋惜,但也覺得它的任務差不多該結束了
你終於出新影片了,等你好久了🎉🎉
真懷念以前的火車,現在的自強3000真的很不好坐😂
這種老車的廁所,小便斗的排出口是直接排到鐵道上。印象很深,因為曾經尿尿的時候,從落地式小便斗底下的小洞,直接就看到鐵軌上的石礫道渣,跟著火車在快速移動,所以一直告訴自己,停站的時候不要上廁所,免得臭到別人。而且我也一直以為鐵道上的石礫,因為屎尿才會這樣黃黃的,而且還帶有點特殊的味道…
後來都改抽取式的了,台鐵沒有直落廁至少三十年了
停站过隧道时应该会锁厕所吧
手莒還沒退出市場前,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可以拉開車門坐在階梯上吹風,然後被列車長關上;又或著趕著上下車,結果手把硬給你卡住,推不動轉不成,只能用腳踹,因此已經練就停車前先把門試著打開,不然又卡住的情景。
折疊門莒光就是我國中的回憶…那時候都搭火車上下學,晚上回家搭的就是莒光好像是18:11分的吧,有點太久遠,記不清楚了,不過座椅有多舒適我就不知道了,因為那時候每天都會打球,屁股永遠是濕的,不敢坐,反正林內跟斗六10分鐘車程而已,就都站在通道上,看著那個門,就會一直有想把他打開的衝動XD
非常懷念莒光號,製造廠好像唐榮
看到手莒哥以為會提到他XD
手動門莒光 超難開門
不過乘坐舒適感真的讚
莒光適合長程運輸、拖貨、載重力強,除役太可惜!
茶水間服務生的小椅子是當年沒買到座票的小確幸❤
手動門會被乘客惡意打開或是誤開,加上現在只要有人命傷亡就會被無限放大檢視,是台鐵要將它汰除的最大原因
莒光號是所有車種裡坐位最舒服的,也些車箱還可以斜躺25度角,還冷氣也是最強的。 除了這些之外,莒光號似乎沒一樣可取的。
哇 這頻道終於更新ㄌ 好讚
希望可以多分享一些技術細節!! 還沒聽過癮就結束了
我雖然還很年輕,但我以前爸爸出差時我上學都要媽媽帶我去火車站做火車去上學,我很長搭乘從大林往斗六的莒光,但如今卻他要退役了,看來相處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了😢
期待已久,終於發新片了
鄰近的日本也是用電車取代車頭牽引客車的運轉模式,只能說這是時代的趨勢阿
是的,而且比我們早10多年左右就完成,甚至大型鐵路企業早在一甲子以前就逐步淘汰跟老自強一樣的軸懸式驅動電車
對莒光號的印象:永遠都誤點,20分鐘是常態,感覺永遠也不會到,永遠也不會來。
很喜歡你的影片節奏跟風格!
我比較懷念綠皮柴快.......不僅車窗可以打開,還有愛愛火車便當體位的小販在月台兜售美味的便當!旅途就像自己騎摩托車戴半罩式安全帽一樣,到目的地拿面紙擦臉:都覺得自己變成牙膏代言人了......
莒光如果是自強號的拖車改造,是可以保留。狀況不好的,手摺門的,要汰換掉
以前都坐莒光號去台東泡湯
小時候好像還要在新左營換車頭
現在都區間快直接開到那裡
做得好用心
我個人觀點是莒光消失是必然,我從小就很常搭莒光往返民雄樹林,幾十年前如果出發地與目的地都是這種沒有自強號的二線車站,那麼莒光幾乎是最佳解。
但前幾年突然發現莒光號跟長途區間車對比:運輸時間莒光號並沒有太多優勢,可能是因為加速性能以及每站停靠時間的關係,同樣從嘉義出發開到新北的莒光號表定時間竟然只比區間車快不到半小時。加上常搭莒光的人都知道,莒光老舊了穩定性其實沒有新車種那麼好,因機械狀況減速行駛或是拋錨都很常見。
只不過莒光的消失我還是很不捨,從小學開始就自己買票回去阿公阿媽家、假日去看女友、跟孩子一起搭的觀光列車,莒光承載了我人生很多回憶,😢😢😢
我很喜歡搭莒光,又便宜又舒適,反而自強PP搖晃超大,停站滿是柴油味
PP車廂可以降級為新莒光號
我還是喜歡搭舊莒光所以舊型折疊門莒光號應該繼續行駛山線
剪接得很好 (但轉場稍嫌太多? )
主題也吸引人 加油加油
現在的鳴日號 易遊網環島車 兩鐵也都還是有在線上跑的莒光號
客廳車倒是很少在線上跑了
結尾的文案也太好了😭
我必須得說危險的不是手莒,而是現代人的巨嬰心態!
我依稀記得我平生第一次單獨從我家搭莒光到我阿公阿嬤家是在我國小2年級時;對我爸媽來說手莒就是足夠安全,能讓一個不到10歲的孩子獨自搭乘200多公里、四個小時的交通工具。
當然列車未停妥之前就開門,或是追剛發車的人相信我們都很常看到,但我們該思考的是換了電動門後這些人就不做這些危險動作了嗎?
即便北捷把每個登車門都做了兩個電動門,相信大家還是會時不時的看到有人最後一秒會跳上車、拿著雨傘或異物試圖阻止列車關上車門、在電扶梯上狂奔之類的!
甚至已經誇張到藍線跟綠線在停西門站時得多開幾十秒讓旅客不要做出危險動作。
即便花這麼多資源去保護這些人,他們依然會去做危險動作,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我們社會想要的、應該做的。他們既然把自己的生命以及安全看的那麼不重要,我們是不是求仁得仁?
比起莒光號,我更愛復興號...
小時候有火車可以坐,我第一選復興,要不就選自強,除非不得已才會選莒光號~
因為復興號,冷氣夠冷,票價也便宜! 比站站停的電聯車快,比莒光號慢一點點而已!
復興號票價卻是跟電聯車一樣...所以當然選復興!
我從台北搭車回中部,自強號時間普遍在2~2.5小時間,復興號要3.5小時左右
但莒光號的時間就很奇妙,通常會介於3~4小時,
有些班次行車時間甚至比復興還慢,
票價卻比復興號還貴...
這樣我當然選復興啊~
可惜復興號早退役,再加上長大都自己開車了,自然搭火車需求就不再...
不過我現在愛的,是紅色字"區間快"...或是"...新自強3000"
.😄
還記得茶水那邊以前還有一個座位,學生時代買到站票要坐長途累了就去那邊蹭一下座位
還是想到十多年前從台南回中壢,為了省那一點錢而坐莒光,結果印象中自強號不到四小時的乘車時間,莒光坐了六個多小時...;總之,體驗過就好。
真的6小時坐到屁股痛
EMU3000取代推拉式自強成為自強號的主力車型後,推拉式自強號車廂將改由E500電力機車牽引,原推拉式自強號車廂會降級成莒光號嗎?還是未來真的要完全廢除莒光號這個車種?
小學的時候搭手莒,看到一個人在車門旁邊坐著睡覺,睡一睡車門突然被震開,那個人還稍微往車門處倒過去,我跟我哥跑過去叫+拉他才沒出意外
摺疊門莒光號的乘車舒適度
個人覺得勝過於自動門莒光號
但也因為摺疊門車門數少
(上下車時間變長影響開車時間而誤點)
危險性高
(可能會有旅客不小心打開車門摔出車外導致傷亡)
加上最高時速只有100而已
其實現在所剩的自動門莒光號
都可以跑到110公里
只是礙於行車規章只能跑100
觀光列車才能跑到110
停靠站又多導致行駛時間變長
甚至比區間車還慢
這些情形大概就足以讓台鐵要廢除莒光號了
看看早期的莒光號停靠站跟現在的自強號沒兩樣甚至停靠更少
所以現在還有機會搭到現有的莒光號列車要好好把握了
停靠站比區間車少卻跟區間車差不多速度,票價也比區間車還貴一點
非常優質的影片 ヾ(•ω•`)o
另外補充一下「折戸」的發音應該是「おりど」(Orido) 8:00那邊好像打錯惹
終於發片了
有沒有機會下次做一期 EMU3000 的椅子為什麼變得那麼難坐的調查,做下去真的有以前那種超硬超平木板椅的感覺
一想到 EMU3000 以後會變成台鐵主力就很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