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醫師坦言:壽命長的關鍵不是多走路、多睡覺,而是堅持這2件小事!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11 ก.ย. 2024
  • #漲知識 #養生 #健康科普 #疾病 #疾病預防 #寿命 #壽命 #長壽 #長壽秘訣 #健康飲食 #健康養生 #樂觀 #心態修練自我提升 #中老年健康 #老年健康 #老年人健康
    退休醫師坦言:壽命長的關鍵不是多走路、多睡覺,而是堅持這2件小事!
    長壽,這個永恆的話題,自古以來就深深植根於人類的心中。它不僅是一種對生命的渴望,更是對健康和幸福生活的追求。長壽意味著我們能夠擁有更多的時間品味生活的美好,體驗人生的各種色彩,去與親朋好友共度更多歡樂時光。
    在繁忙的現代社會中,我們不難發現,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和長壽。從早晨的晨跑,到午後的瑜珈課程,再到晚上的廣場舞,這些都是人們追求長壽的生動體現。
    無論是透過鍛鍊身體來增強體質,還是透過合理飲食來平衡營養,亦或是藉助醫療保健來預防疾病,人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延長壽命。
    特別是對於那些步入中老年的人來說,他們更珍惜與生命的每一次親密接觸。在閒暇的時光裡,他們常常會聚在一起,分享彼此的長壽秘訣,探討如何更好地養生。其中,多走路和多睡覺是被大家廣泛認可的養生方式。
    確實,適量的運動和充足的睡眠對於身體健康至關重要,它們能夠幫助我們調節身體機能,增強免疫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緩衰老。
    然而,雖然多走路和多睡對身體健康有益,但它們並不是萬能的。事實上,對於想要真正實現長壽的人來說,以下兩件事可能會更加重要。
    一、活到幾歲,才算是長壽?
    活到幾歲才算是長壽,這個問題其實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因為長壽的定義不僅在於年歲的長短,更在於生命的質量,我們如何度過這些歲月,以及我們如何影響周遭的人。
    想像一下,如果一個人活到了百歲,但他的生活充滿了痛苦和疾病,每天都在病榻上度過,那麼這樣的長壽又有何意義呢?反之,如果一個人雖然只活了七十歲,但他的生活充滿了歡笑和愛,他能夠自由地探索世界,體驗生活的美好,那麼這樣的生命又何嘗不是長壽呢?
    真正的長壽,是在健康的基礎上,有足夠的時間去享受生活,去實現夢想,去陪伴家人,去幫助別人。長壽是生命的深度和廣度的體現,是我們在有限的時間裡,能夠創造出多少價值和意義的衡量。
    二、研究發現:人類壽命極限或可達150歲
    在古代,人們普遍認為70歲已是難得的高壽,能夠安享晚年已是大幸。然而,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這種觀念正在悄悄改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老人劃分標準,70歲不再是「老人」的界線。
    根據世衛組織的最新劃分,60歲至74歲的人群被定義為“年輕老人”,而74歲至90歲為“老人”,90歲以上則被稱為“長壽老人”。這意味著,以這個標準,74歲以上的人群才算是真正步入傳統意義上的老年階段。
    那麼,人類的壽命極限究竟在哪裡?這是科學家長期探討的課題。
    2021年5月,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雜誌上的一項共同研究為我們提供了新的線索。新加坡Gero生物科技公司和美國羅斯維爾公園綜合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透過對血液標記物的深入監測和分析,推測人類的壽命極限可能高達120歲至150歲。
    然而,現實中我們很少聽到有人活到120歲的消息,這又是為什麼呢?首先,從統計學角度來看,人的壽命符合常態分佈,這意味著壽命的上限往往會高於平均壽命,但達到這個上限的人數卻相對較少。
    其次,影響壽命的因素多種多樣,包括遺傳、內穩態等內部因素。同時,環境因素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生活水平、飲食習慣、心理狀態等,這些都會對人的壽命產生影響。因此,即使存在理論上的壽命極限,但由於種種因素的限制,人們往往無法達到這個極限值。
    此外,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各器官的功能會逐漸衰退,可能面臨各種慢性病等問題。在中國,因慢性病導致的死亡佔總死亡的88.5%,這無疑為長壽之路帶來了巨大挑戰。
    三、人類為什麼無法實現「長生不老」?
    自古以來,人類就懷抱著對「長生不老」的嚮往與憧憬,這一夢想在無數的文學、藝術作品中被反覆描繪和追求。然而,現實卻似乎總是一次次地打破這個美好的願景,使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事實:人類為何無法實現真正的「長生不老」?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認識生命的本質。生命並非永恆,而是有著其固有的生命週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身體細胞會經歷無數次的分裂與再生,但每一次的分裂都會對我們的生命造成一定的消耗。
    這是因為細胞在分裂時,其端粒(位於染色體末端的DNA序列)會逐漸縮短,而這個過程正是細胞老化和死亡的根源之一。
    科學家早已發現了這個現象,並深入研究了背後的機制。他們發現,一種名為端粒酶的物質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端粒酶能夠修復縮短的端粒,從而延長細胞的壽命。在某些生物體中,如龍蝦,它們體內的端粒酶活性非常高,這使得它們能夠擁有更長的壽命,甚至接近「永生」。
    然而,對於人類而言,情況並非如此樂觀。我們的身體並不具備像龍蝦那樣強大的端粒酶活性,這意味著我們的細胞在分裂過程中會逐漸耗盡其生命力。
    當然,科學家們也不斷探索提高人類端粒酶活性的方法,以期實現延長壽命的目標。但即便如此,我們仍要體認到,端粒可能只是影響壽命的眾多因素之一。
    除了端粒的縮短外,還有許多其他因素也在影響人類的壽命。例如,基因遺傳、環境因素、生活方式等都可能對我們的壽命產生重要影響。這些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得延長壽命變得異常複雜和困難。
    四、多走路、多睡覺,真的對身體好嗎?
    在追求健康長壽的道路上,很多人會先想到多走路和多睡覺。誠然,這兩種習慣在許多人心中都是健康的代名詞,但它們是否真的能帶來預期的健康效果呢?
    多走路確實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運動方式。它不僅可以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幫助消耗多餘熱量,並維持健康的體重。
    此外,步行也有助於緩解壓力,改善心情,提升整體的生活品質。然而,這並不意味著走得越多越好,過度的行走可能會對關節造成負擔,尤其是對於中老年人來說,過量的步行可能會導致關節磨損,甚至引發關節炎等疾病。
    同樣,多睡覺也是很多人認為的健康習慣。充足的睡眠確實可以幫助身體恢復元氣,增強免疫力,提高記憶力和工作效率。
    但是,過度睡眠也並非好事。長時間的睡眠可能會打亂生理時鐘,影響身體的正常代謝,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那麼,除了多走路、多睡覺,還有哪些習慣可以幫助我們擁有更長的壽命呢?
    五、退休醫師坦言:壽命長的關鍵不是多走路、多睡覺,而是堅持這2件小事
    1.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
    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延長壽命的關鍵之一,這一觀點在現代醫學和營養學領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因為飲食作為我們獲取營養和能量的主要來源,對於身體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一個健康的飲食習慣可以為我們的身體提供所需的各種營養素,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從而確保身體機能的正常運轉,同時降低患病的風險。堅持均衡的飲食是維持良好飲食習慣的基礎,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攝取適量的各類食物,以滿足身體對營養的全面需求。蛋白質是身體組織修復和生長的重要物質,而碳水化合物是我們日常活動所需的主要能量來源。
    脂肪雖然能提供能量,但過多的攝取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我們需要控制脂肪的攝取量,並選擇健康的脂肪來源,如橄欖油、堅果和魚類等。此外,維生素和礦物質對於維持身體正常代謝和免疫功能也至關重要,因此我們需要確保攝取足夠的水果和蔬菜。
    2.保持積極的心態
    在追求長壽和健康的道路上,我們傾向於關注飲食、運動、睡眠等身體層面的因素。然而,有一個經常被忽視但同樣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心態。保持一個正向的心態,不僅是心理健康的基石,也是延長壽命的重要因素。
    心態的好壞與我們的身體健康和壽命長短緊密相連。當我們面臨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時,一個積極的心態可以讓我們更從容地應對。它使我們能夠以樂觀的態度看待問題,減少消極情緒如壓力和焦慮的產生。這種心態的調整,其實是在為我們的身體創造一個更有利的環境。
    科學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積極的心態可以增強我們的免疫力,使身體更抵抗疾病的侵襲。當我們的心態處於正面狀態時,身體會釋放更多的內啡肽等荷爾蒙,這些物質有助於緩解疼痛、減輕壓力,並增強身體的自癒能力。
    六、這4種病都是氣出來的,平常要注意
    1、高血壓
    對於高血壓,我們要保持心態平和,避免過度緊張和焦慮。當面對壓力和挑戰時,我們可以嘗試深呼吸、冥想或適度的運動,以幫助我們緩解壓力,並保持血壓的穩定性。
    2、心臟病
    長期的焦慮、憂鬱和憤怒等負面情緒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因此,我們要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正向的心態。同時,我們也可以透過飲食和運動等方式來降低心臟病的風險。
    3、胃潰瘍
    長期的壓力和負面情緒會導致胃酸分泌過多,引發胃潰瘍。因此,我們在平時要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過度壓力和焦慮。同時,也要注意飲食規律,避免過度飢餓或暴飲暴食。
    4.失眠
    長期的焦慮、憂鬱和緊張等負面情緒會幹擾我們的睡眠,導致失眠。因此,我們要在睡前保持放鬆的心態,避免過度思考和擔憂。同時,也可以嘗試進行一些放鬆的活動,如聽音樂、泡熱水澡等,來幫助我們更好地入睡。
    七、知識延伸:長壽老人的4大身體特徵
    1.骨骼健康
    長壽老人往往擁有良好的骨骼健康。他們的骨骼強健,不易發生骨折或骨質疏鬆。這要歸功於他們長期堅持的適量運動和均衡的飲食,特別是鈣、磷、維生素D等骨骼健康必需的營養素攝取充足。
    2.心肺功能良好
    長壽老人的心肺功能通常也很好。他們往往能夠輕鬆應付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活動,包括爬樓梯、做家事等。這是因為他們長期保持適度的運動習慣,使得心肺功能得到了有效的運動和提升。
    3.消化系統功能較強
    長壽老人的消化系統功能也相對較強。他們通常能夠很好地吸收食物中的營養,排出體內的廢物,從而保持身體的健康狀態。這與他們長期養成的良好飲食習慣有關,如細嚼慢嚥、飲食均衡等。
    4.免疫力較強
    長壽老人的免疫力通常也較強。他們較少受到各種疾病的侵擾,即使生病也能夠迅速恢復。這是因為他們的身體能夠很好地識別和抵抗外來的病原體,保持身體的健康狀態。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5

  • @maylee1526
    @maylee1526 23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3

    1.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2.保持積極的心態。還要健康+錢夠用。病病歪歪,生活拮据,多一天多累贅!

  • @user-wn7cd8hr1e
    @user-wn7cd8hr1e 23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5

    人活著要盡可能把自己顧好,為自己負責,被照顧或照顧者長期下來都是雙輸,因為很辛苦無力,,尤其又有經濟問題會更痛苦的

  • @erqw6819
    @erqw6819 24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3

    長壽取決與地球自轉速度,地球自轉越快,人的壽命越長。
    古代人壽命短,是因為地球自轉慢,今後人壽命會越來越長,因為地球自轉越來越快了。
    到人能活到一萬歲,地球自轉就要結束,人有更多時間研究出到宇宙其它星球生存的工具。
    戰爭是毀滅人類的唯一力量。

  • @Goodluck-zo8ey
    @Goodluck-zo8ey 23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2

    人終須要死,長短何必緊張計較

  • @user-kp6oc7dh1s
    @user-kp6oc7dh1s 16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錢錢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