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尊慈语 | 超越自我的第一步~立圣贤志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7 ก.พ. 2025
- 师尊慈语
超越自我的第一步~
立圣贤志
国父勉励人「做天下第一大事,做大事不要做大官。」是不是?什么叫做大事?何谓大?惟天为大,惟尧则之,是不是?我们现在所办的才是天大的事情,众生的事大不大?既然身负重职,有大志想办大事,就要彻彻底底切切实实的去做,不要有所改变。
真道的可贵,德性的至尊即是:「如保赤子之心诚求之。」不要有所顾虑,不要有所希求,懂吗?
当一个母亲抚养一个子女时,她绝对不会考虑到他将来能给予他什么,而才给予照顾是不是?既然生他,她只知爱他,照顾他,明明知道长大可能让她失望,她仍旧还惦念照顾着他。甚至替他担罪,替他死,死而无怨无悔,此为母心亦即佛心也。慈母为子女如此,佛圣在世时亦抛弃私人的情,将一切爱施予众生,他对待众生就如母亲对待子女一样,不厌不倦的提携照顾,劝化众生,愿为众生项罪,众生不救誓不成佛,那位善萨无此心?五教圣人异地而同志,均是为众舍已。
如果你们一动念,一出口,一做事,皆是以大体为念,以众生为念,你就是做大事,你就是大人。长久如此,一直到最后一念,那岂不就是德配天地,道贯古今,精神永不朽?
过去成圣成贤只是一种理想话,一种勉励语,如今正是实现的时候。
「乱世造圣贤」,人人皆知。如今正值大乱之世,当知此时正是考拔圣贤之年,尔等徒弟,此时不立志向前,更待何时?尔等英才,不为候选,更找何人?望徒弟勉之勉之!
丈夫一世要有担当,不担当则无处世之事业。明哲达人要善摆脱,不摆脱则无出世之胸襟。而贤哲处世,一龙一蛇有英雄肝胆,仍需有菩萨心肠,而后可以有所为,有所不为也。
人人可以为圣贤,人人可以为仙佛,在人有志无志耳。
有志不论在家出家都能修。有志者,在家妻为朋,子为伴,世事不能染,恩爱不能牵;以性命为重,以道德为尊,借住世法而修出世法。
无志者,世事看不破,重其假而轻其其,不知性命生死事大。
我劝尔等,早早看破,难修务必要修,难行务必要行。莫等无常到来,功名富贵不能带去,就是这个臭皮色骸,埋在荒圻,肉化清风,骨入污泥,何况财物身外之事呢?
尔等既学圣贤,踏入我门,扪心自问?可有几点堪与往圣比拟?有曾子之孝心?有舜帝之体亲?有柳下惠之定性?有鲁仲莲之避嫌?有子路闻过则喜之勇气?有子路有闻惟恐又闻之切行?有颜回之不还怒?不贰过?有伊尹之以天下为己任?
你们是一群深厚有渊源文化的人,你们更应该负起这种宏扬真理、宏扬道德的使命。因为你们所沐浴的道德文化最深厚。你们想要行万里路,你们得先须有做圣贤的胸襟。不要只是贪眼前顾私利,当知道世间的变化难测啊!
徒儿当期许自己有圣贤之德,而非冀望有圣贤之位。
希望徒儿们都能够择善固执,虽然圣贤仙佛你们已不可能再遇到,但是圣贤仙佛的遗迹是可以追寻的;虽然圣贤仙佛所讲的话,你们不可能再听到,但是圣贤仙佛的史册,你们是可以学习得到的。
徒儿既想学圣贤,先选好自己所要学的,接近于往圣那一位?起初先从有为人手,慢慢达于无为,有板有眼,道道地地的步其后尘,慢慢才能集大成,修得自性圆明,德性广被。
心中无杂念,自然清清净净。人在苦海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守住本份、安心人定、找回本性、怡然自得、立定目标。
不要天天立大志,要立长志,不要因没有时间就把它抛一旁,没有目标而茫茫过一生,趁着此身努力往前走,若无此身时,想办也办不成,后悔来不及,天时紧迫不要再沈迷,要积极了愿。
低心下气为静、悟、慧;读书为明理,明理后效圣法贤。
做佛陀有妙窍,什么是妙窍,拾已为众第一招,然后嘛!慈悲为怀救迷僚啊!救迷僚!
教育儿女以德化,以钱教子败名传,以德传后万古流,岳飞孟子及圣贤,尔等当知效古圣,才能使子成名焉。
君子行道,向为磊落。谙世之本体,脱世之缰锁。舆论大道之阔,不如潜心悟修。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能知足者,天不能贫;能忍辱者,天不能祸;能培育英才者,天不能孤;徙以身任天下者,天不能绝。
一心一意以古代圣贤做模范,以老祖师做模范,以师志为己志,以天心为己心,效法圣贤仙佛的德性。那怕用走、用跑,到最后都有结果。不怕慢只怕站,最怕向后转,只要志向不变,像龟兔赛跑,最后乌龟还是嬴,所以到最后一定会有成绩的。
如果能够循着圣贤所走过的路,效法他的事迹,效法他的行为,那你也可以万世都得到他人的景仰,受人膜拜,配享圣庙。
感恩恩师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