ขนาดวิดีโอ: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แสดงแผงควบคุมโปรแกรมเล่น
เล่นอัตโนมัติ
เล่นใหม่
五刑章第十一【章旨】這一章書,是因前章所講的紀孝行,今兩條途徑,走到敬、樂、憂、哀、嚴、的道路,就是正道而行的孝行。走到驕、亂、爭的道路,就是背道而馳的逆行。所以就跟著上章所講的道理再告訴曾子,說明違反孝行,應受法律制裁,使人知所警惕,而不敢犯法。這裏所講的五刑之罪,莫大於不孝,就是講明刑罰的森嚴可怕,以輔導世人走上孝道的正途。列為十一章。 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逐句解釋如下: 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白話】孔子又對曾子提醒的說:「國有常刑,來制裁人類的罪行,使人向善去惡。五刑的條文,約有三千之多,詳加研究,罪之大者,莫過於不孝,用刑罰以糾正不孝之人,自然民皆畏威,走上孝行的正道。」 「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 【白話】「一個部下,如果找到長官的弱點,威脅逼迫,以達到他所希望的目的,那就是目中無長官,如果對於立法垂世的聖人,譏笑鄙視,那就是無法無天,如果對於立身行道的孝行,譏笑鄙視,那就是無父無母。像這樣的要脅長官,無法無天,無父無母的行為,那就和禽獸一樣,以禽獸之行,橫行於天下,天下還能不大亂嗎?所以說:這就是大亂的道了。」 【釋義】本章計分兩段,首段,說明刑罰制裁不孝之罪。二段的意思,就是希望世人,最好不要走到這個要君、非聖人、非孝的壞路去,如果走到那個壞路去,不但為國家造出亂源,他個人的生命,也將要受到制栽和危險的。所以希望為人子女的,都向良知良能愛敬父母的孝行方面來,不要一誤再誤,走到最危險的壞途去。聖人愛人之深,而警告之切,於此可見。附註:1. 中華文化,自上古以來,敬畏日月、天地、山川等大自然給與人們的一切恩賜,在古代的部落中,就已經開始有族長與階級的產生,家族中更會尊老護弱,所以並非有了國家之後,人類才有孝道。這孝道的發揚光大,僅是順從人類自然的天性。羔羊跪乳,烏鴉反哺,都是物種的天性。而非有了帝王的管理,才需要依從。2. 孔子不斷的在孝經中提到這些都是渾然天成的人道,有了國家與帝王之後,因明白孝道的重要性,將之體制化,管理化,讓整個國家有秩序,人人各司其職,社會井井有條,樹立刑罰,只是非常之手段。其實古人因不孝而獲罪者,幾乎少之又少,反而因忠禍罪者多。畢竟忠言逆耳,如遇上聖明的君王,就會傾聽下屬與百姓的聲音,若是遇到昏庸的君王,可能就會有殺身之禍。3. 身為臣子與下屬,除了嚴守分際,做好自身職責之外,自然應該遵守國家的規範,現代的公司行號,也都有自己公司的規定,如不能確實遵守,相信也無法在這公司裡長久立足。4. 身為學子,在學校裡也有校規、班規需要遵守,這是人們在群體中能夠與他人合作與堅守崗位的重要一環。如若沒有訂定規矩,人人要按照自己的心情、想法去任意而為,這樣一來,公司生產的產品,品質會好嗎?賣得出去嗎?老師沒有約束學生,學生沒有認真專注學習,就算人到了學校,每天混日子,空手而回,這樣的無效學習,能夠學到知識與技術嗎?去到了社會上,有哪一個老闆會任用一個不學無術之人?5. 所以孔子一再強調要往五條正確的途徑,不要往壞的途徑去,就是要告誡世人,這些基本的道理看似簡單,其實都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的。6. 漢字文化圈古代五種刑罰之統稱,在不同時期和地區,五種刑罰的具體所指皆不相同。在西漢文帝前,五刑指墨、劓、刖、宮、大辟;漢文帝廢除肉刑之後,直到清朝,五刑則指笞、杖、徒、流、死。五刑是對東亞古代刑罰的部分概括,不代表全部刑罰制度。7. 嚴刑峻罰,是古人治理管理國家之非常手段。現代人,受到教育普及的影響,除了故意為之的罪犯,人權意識也已經抬頭,以往聽聞的滿清十大酷刑,只有在電影情節稍微提到,再高舉廢除死刑大旗的今天,如果在上為者能追本溯源的從教育扎根,以【孝】為出發點,自然家庭和睦,社會和諧,人人遵守規矩,何需要刑罰呢?8. 這些話題太嚴肅,我們來聊一些輕鬆的。近年來,許多家庭都有家庭日,或聚餐,或旅遊,不管是登山、露營、郊遊踏青、出國旅遊,簡單一點的,就到餐廳享用美食…這樣和樂融融的家庭,相信教養出來的子女,也都是文質彬彬,謙遜有禮的。現代人,無論工作、學業壓力都很大,為了能在社會立足,人口爆炸的世代,要比古人更困難,更競爭。如何在這高速競爭,時時怕跟不上時代的壓力下紓解壓力呢?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如若還沒找到對的方法,不妨試著靜下心來,好好放空思緒,守住玄關,默念無字真經,或是深呼吸、腹式呼吸,或聽聽音樂、梵音、適度的刷一下短視頻,讓自己能在緊繃的壓力下,暫時舒緩。最重要的,其實還是減少慾望,降低標準,找尋人生真正的目標,修身養性,方為根本之道。
五刑章第十一
【章旨】這一章書,是因前章所講的紀孝行,今兩條途徑,走到敬、樂、憂、哀、嚴、的道路,就是正道而行的孝行。走到驕、亂、爭的道路,就是背道而馳的逆行。所以就跟著上章所講的道理再告訴曾子,說明違反孝行,應受法律制裁,使人知所警惕,而不敢犯法。這裏所講的五刑之罪,莫大於不孝,就是講明刑罰的森嚴可怕,以輔導世人走上孝道的正途。列為十一章。
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
「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
逐句解釋如下:
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
【白話】孔子又對曾子提醒的說:「國有常刑,來制裁人類的罪行,使人向善去惡。五刑的條文,約有三千之多,詳加研究,罪之大者,莫過於不孝,用刑罰以糾正不孝之人,自然民皆畏威,走上孝行的正道。」
「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
【白話】「一個部下,如果找到長官的弱點,威脅逼迫,以達到他所希望的目的,那就是目中無長官,如果對於立法垂世的聖人,譏笑鄙視,那就是無法無天,如果對於立身行道的孝行,譏笑鄙視,那就是無父無母。像這樣的要脅長官,無法無天,無父無母的行為,那就和禽獸一樣,以禽獸之行,橫行於天下,天下還能不大亂嗎?所以說:這就是大亂的道了。」
【釋義】本章計分兩段,首段,說明刑罰制裁不孝之罪。二段的意思,就是希望世人,最好不要走到這個要君、非聖人、非孝的壞路去,如果走到那個壞路去,不但為國家造出亂源,他個人的生命,也將要受到制栽和危險的。所以希望為人子女的,都向良知良能愛敬父母的孝行方面來,不要一誤再誤,走到最危險的壞途去。聖人愛人之深,而警告之切,於此可見。
附註:
1. 中華文化,自上古以來,敬畏日月、天地、山川等大自然給與人們的一切恩賜,在古代的部落中,就已經開始有族長與階級的產生,家族中更會尊老護弱,所以並非有了國家之後,人類才有孝道。這孝道的發揚光大,僅是順從人類自然的天性。羔羊跪乳,烏鴉反哺,都是物種的天性。而非有了帝王的管理,才需要依從。
2. 孔子不斷的在孝經中提到這些都是渾然天成的人道,有了國家與帝王之後,因明白孝道的重要性,將之體制化,管理化,讓整個國家有秩序,人人各司其職,社會井井有條,樹立刑罰,只是非常之手段。其實古人因不孝而獲罪者,幾乎少之又少,反而因忠禍罪者多。畢竟忠言逆耳,如遇上聖明的君王,就會傾聽下屬與百姓的聲音,若是遇到昏庸的君王,可能就會有殺身之禍。
3. 身為臣子與下屬,除了嚴守分際,做好自身職責之外,自然應該遵守國家的規範,現代的公司行號,也都有自己公司的規定,如不能確實遵守,相信也無法在這公司裡長久立足。
4. 身為學子,在學校裡也有校規、班規需要遵守,這是人們在群體中能夠與他人合作與堅守崗位的重要一環。如若沒有訂定規矩,人人要按照自己的心情、想法去任意而為,這樣一來,公司生產的產品,品質會好嗎?賣得出去嗎?老師沒有約束學生,學生沒有認真專注學習,就算人到了學校,每天混日子,空手而回,這樣的無效學習,能夠學到知識與技術嗎?去到了社會上,有哪一個老闆會任用一個不學無術之人?
5. 所以孔子一再強調要往五條正確的途徑,不要往壞的途徑去,就是要告誡世人,這些基本的道理看似簡單,其實都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的。
6. 漢字文化圈古代五種刑罰之統稱,在不同時期和地區,五種刑罰的具體所指皆不相同。在西漢文帝前,五刑指墨、劓、刖、宮、大辟;漢文帝廢除肉刑之後,直到清朝,五刑則指笞、杖、徒、流、死。五刑是對東亞古代刑罰的部分概括,不代表全部刑罰制度。
7. 嚴刑峻罰,是古人治理管理國家之非常手段。現代人,受到教育普及的影響,除了故意為之的罪犯,人權意識也已經抬頭,以往聽聞的滿清十大酷刑,只有在電影情節稍微提到,再高舉廢除死刑大旗的今天,如果在上為者能追本溯源的從教育扎根,以【孝】為出發點,自然家庭和睦,社會和諧,人人遵守規矩,何需要刑罰呢?
8. 這些話題太嚴肅,我們來聊一些輕鬆的。近年來,許多家庭都有家庭日,或聚餐,或旅遊,不管是登山、露營、郊遊踏青、出國旅遊,簡單一點的,就到餐廳享用美食…這樣和樂融融的家庭,相信教養出來的子女,也都是文質彬彬,謙遜有禮的。現代人,無論工作、學業壓力都很大,為了能在社會立足,人口爆炸的世代,要比古人更困難,更競爭。如何在這高速競爭,時時怕跟不上時代的壓力下紓解壓力呢?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如若還沒找到對的方法,不妨試著靜下心來,好好放空思緒,守住玄關,默念無字真經,或是深呼吸、腹式呼吸,或聽聽音樂、梵音、適度的刷一下短視頻,讓自己能在緊繃的壓力下,暫時舒緩。最重要的,其實還是減少慾望,降低標準,找尋人生真正的目標,修身養性,方為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