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有约 | 方言主播:潮语新闻广播员林仰忠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19 ธ.ค. 2024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36

  • @yct6500
    @yct6500 8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3

    大家讲方言 把本地方言流传下来😊

  • @林冬瓜-t1c
    @林冬瓜-t1c 13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在外遇到潮州人都会有亲切感

  • @edward_ketiak88
    @edward_ketiak88 ปีที่แล้ว +4

    4:02 希伯來語本來很久以前是滅絕了。可是幾十年後,語言卻復活了。所以,現在還有機會聽到方言,就要會幾句,慢慢就會講了。

  • @诚聘板主
    @诚聘板主 8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8

    拜托了,潮州話不是方言,是潮州人的母語,福建話是福建人的母語,你能夠把馬來人的母語說成是方言嗎?
    新加坡各民族都應該保留自己的母語,華語是中國北方人的語言,不是我們的母語。
    自己的族群母語消失了,孫子不能與祖父溝通,根究斷了,請問所謂的去中國尋根,你尋的是什麽根?

    • @kimduong2332
      @kimduong2332 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是家语不是母语,母语一词是译自英文mother's tongue, 母亲的语言未必是家里讲的话。潮州话是方言没错,方言就是一个地方的人所讲的语言,潮州话就是潮州这地方的人讲的语言。

    • @诚聘板主
      @诚聘板主 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kimduong2332 在新加坡,馬來人的母語是馬來話,淡米爾語是淡米爾人的母語,英國人的母語是英語,爲什麽新加坡占了43%的福建人21%的潮州人的母語反而成了方言?請問馬來人的馬來話屬於方言嗎?
      新加坡人口当中闽南泉漳民系约43%、潮州民系约21%、广府民系约14%、客家民系约3%),马来裔占15.1%,(印度裔,孟加拉人,巴基斯坦人,斯里蘭卡人,錫克族)占7.6%,而欧亚混血人口和其他族群(包括峇峇娘惹)则占1.7%。
      新加坡是多元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母語和文化,拜托尊重別個民族的母語。
      母语又称第一语言,是一个人出生以后最早接触、学习并掌握的语言。在人类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最初阶段的启蒙教育中,有相当一部分知识都依赖母语传授。对于掌握两种或多种语言的人而言,其母语以外的语言称为第二语言

    • @kimduong2332
      @kimduong2332 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诚聘板主 --请问马来语是不是单种语言?如果是就不是方言,而是族语。
      --方言是指一国中不同地方所讲的语言,潮州话广东话福建话海南话客家话上海话等等都是中国这些地方的人操的话,所以是这些地方的方言。
      --在家从小牙牙学语到成年所讲的话不一定是母亲的话。很多妇女嫁到不同语言地方的夫家去,孩子从小在家都跟奶奶爷爷姑姑讲父亲当地话而非母亲语言,像嫁去香港台湾大陆的外国妇女的孩子在家不操母亲的语言。所以mother's tongue 是家语非母语。

    • @诚聘板主
      @诚聘板主 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kimduong2332中國是你囯,又不是我囯。
      中共把北方人的語言當成國語,其他地方的語言就成了方言,但對我們福建人來説,福建話就是母語。而且這裏是新加坡,不是中國,新加坡不是中國的一個縣。不是中國的地方,所以不是方言。
      所以你要自認為方言,你可以回去中國,

    • @kimduong2332
      @kimduong2332 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诚聘板主 你是哪国家我管不着,现在是跟你谈潮州方言,中国南也好北也好,都是中国地方,每个地方说的话就是方言。

  • @诚聘板主
    @诚聘板主 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在新加坡,馬來人的母語是馬來話,淡米爾語是淡米爾人的母語,英國人的母語是英語,爲什麽新加坡占了43%的福建人21%的潮州人的母語反而成了方言?請問馬來人的馬來話屬於方言嗎?
    新加坡人口当中闽南泉漳民系约43%、潮州民系约21%、广府民系约14%、客家民系约3%),马来裔占15.1%,(印度裔,孟加拉人,巴基斯坦人,斯里蘭卡人,錫克族)占7.6%,而欧亚混血人口和其他族群(包括峇峇娘惹)则占1.7%。
    新加坡是多元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母語和文化,拜托尊重別個民族的母語。
    母语又称第一语言,是一个人出生以后最早接触、学习并掌握的语言。在人类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最初阶段的启蒙教育中,有相当一部分知识都依赖母语传授。对于掌握两种或多种语言的人而言,其母语以外的语言称为第二语言

  • @rock7035
    @rock7035 8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熱愛潮語

  • @lengyeowang4147
    @lengyeowang4147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你」就是「爾」字走音之後製造出來的新字!爾在潮州/閩南/台灣等河洛話裡就是唸 Ni !

  • @HenryTeo-gb9yt
    @HenryTeo-gb9yt 3 ปีที่แล้ว +3

    潮汕童谣 : - 天顶一粒星, 地下开书斋, 书斋门未曾开, 阿奴哭欲吃油堆, 油堆未曾熟, 阿奴哭欲吃猪肉, 猪肉未曾割, 阿奴哭欲吃蕃葛, 蕃葛未曾柳, 阿奴哭欲吃阿老爹 . . . . . . 😩😆

    • @scwong6349
      @scwong6349 3 ปีที่แล้ว

      @The Beach Boy 我是土生土长的汕头人,听了几句,林先生讲的应该是澄海口音

    • @scwong6349
      @scwong6349 3 ปีที่แล้ว

      @The Beach Boy 其实每次听到您这样的故事都很感动,就是华人在几代之后还可以使用华语进行沟通。我自己已经移民二十多年,也在努力让自己的两个孩子学会潮州话,习惯喝工夫茶 :)

    • @lengyeowang4147
      @lengyeowang4147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這個在油堆未成熟之後,有不同的版本 !

    • @HenryTeo-gb9yt
      @HenryTeo-gb9yt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lengyeowang4147 我祖籍潮安也是第五代移民了只能讲些普通潮语,歌词是从 " 谷歌 " 抄写过来的!谢谢你 。

    • @lengyeowang4147
      @lengyeowang4147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HenryTeo-gb9yt 潮安二代,我的潮語是跟我繼外婆,也就是繼母的媽媽學的!她是可以把香港電視劇的書面語主題曲的歌詞,用潮州話唸出來的 !

  • @lengyeowang4147
    @lengyeowang4147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林仰忠是我的老鄰居,我們那一層樓,除了一家客家人,其他都是福建人或是潮州人!

  • @jessenolastname9435
    @jessenolastname9435 8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其實潮州話不叫娶老婆 而是娶亩

    • @lengyeowang4147
      @lengyeowang4147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潮州話同樣也有書面語,在正式場合和潮劇裡都用書面語!

    • @kimduong2332
      @kimduong2332 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潮州土话叫蔡亩。

    • @jessenolastname9435
      @jessenolastname943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kimduong2332 𣫮亩

  • @lerycahyadi6807
    @lerycahyadi6807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Khau phe

  • @leehyunsong7001
    @leehyunsong7001 3 ปีที่แล้ว +14

    恭喜新加坡政府消灭中国方言成功 可以看韩剧日剧美剧 就是不可以有方言剧 令人感动

    • @taobaoyoudemai
      @taobaoyoudemai 3 ปีที่แล้ว +4

      随着时代的进步 , 生活水准提高 , 政府选择以英语作为各族沟通的语言 , 同时也避免了华族各籍贯间的分化 , 方言难以避免得走入历史的 。

    • @lengyeowang4147
      @lengyeowang4147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河洛話的方言不是「中國方言」!漢藏語系漢語族之下,不是方言而是次語言!

    • @lengyeowang4147
      @lengyeowang4147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每個星期五有電視劇!而且現在電台的「方言」新聞不但更多,還允許有播放「方言」歌曲!
      所以,事實和你說的相反!

    • @lengyeowang4147
      @lengyeowang4147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taobaoyoudemai統一語言是獨裁的第一步!

  • @jackwang4972
    @jackwang4972 5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潮州腔幾乎就是泉州腔

  • @jackwang4972
    @jackwang4972 5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海口腔

  • @KiatJin_Si
    @KiatJin_Si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日語はい(hai):應答詞的“是!”意,從江戶時代(1603-1868年)開始使用,在此時代前的武士階級使用はっ(ha,促音っ本身沒有發音),庶民使用へい(hey)或へー(hei)(在台語同樣有用hè、hè-a、hè-lah音表示應答“是”、“對”的回應),而後融合成はい(hai)主要在平民使用,武士階級在正式場合回答仍然是はっ(ha)。在明治維新後的日本軍隊也沿用了はい(hai)。はっ(ha)根據語調會成為感嘆詞,表達詢問或懷疑的意思;はっ(ha)?就是當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時,要反問對方而使用,或聽不懂對方的話,不得不反問時使用的詞語。就如同在台語用蛤(ha)?的音。在武士階層以來所用ha同時有轉發為ho音用,同樣表示“是!”,在台語也使用ho為"好“音表示“是、好的”的應答。
    먹자 meogja:一起吃飯吧。在台語的“蒙呷”音則是偏向向對方或一起的表示加減、多少、將就吃的用法。
    쪽팔려 jjogpallyeo:表示“自己很尷尬”。在台語的表示我“很”怎樣、我“好”怎樣的台語語源是表示方向一方的쪽jjog音:我“jjog”見笑欸、你“jjog”靠北欸。
    바다에 bada-e:在海裡。在台語形容人頭腦“頭殼壞去”的“趴代趴代”的語源。
    뭐 ?(mwo,什麼?、什麼!?)。“嘸”有驚訝、驚詫意境,在台語“嘸mwo”用義常見為通無(沒有)、連詞(要不然)或延伸為語助詞的使用:看kua攏"嘸"、"嘸"看kua到tioh、“嘸”你是昧按抓?、“嘸”啊,今啊系蝦密情形?、 幹呢X,“嘸”利系勒公灑曉!?、啊“嘸”利系勒看kua沙小!?
    西元660年大唐在韓半島與新羅聯合發動了對百濟的攻擊,最終百濟首都泗沘被攻陷,663年8月大唐軍於白江口又大敗倭國(日本)與百濟之聯軍,百濟的故土被大唐和新羅瓜分,百濟義慈王與其子(夫餘豐)王室貴族以及一萬多名百濟平民被大唐擄至河洛一帶的洛陽(現今中國河南洛陽),另有一批百濟貴族則逃往日本。
    目前已知最早期東洋倭寇在1370年到1390年的部分高麗賤民群體,亦有純由朝鮮人組成的倭寇集團。1387年明國因東南沿海長年海盜倭寇為患,追勦無功,澎湖反成盜寇巢穴,明國因此厲行「墟地徙民」政策,將福建、浙江、廣東沿海三地的瀕海岸地區與近海諸島上所有居民及所剿佔澎湖上的住民(遷往福建)強迫遷入內地居住,島嶼居民全數淨空。
    1602年東洋倭寇以高砂(台灣)為巢穴,1617年(明萬曆四十五年)成員複雜沒有國族歸屬的東洋海盜海商集團,與平埔族群在主要據地範圍的東蕃竹萋港(即台灣竹塹,今新竹縣)曾與剿倭入侵的大明軍發生戰役。福建沿海岸地區在中原大陸歷代帝國疆域下自古以來就是邊陲地帶,在更迭至明、清帝國下這個海濱地區歷經迫遷、招撫,百姓除了來源早已未必是古閩原始居民,同時也不會自稱為漢人。 Laurent Sagart(1951年生於巴黎),法國漢學家。東亞語言研究中心 (CRLAO - UMR 8563) 的成員,他是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CNRS) 的研究主任(已榮譽退休),在西元2008年提出 Kra-Dai 是 FATK (Formosan ancestor of Tai-Kadai)的後期形式,南島語的一個分支,屬於在臺灣發展起來的Puluqic 群的南島語分支,其使用者在西元前3千年後半期左右遷徙回東亞大陸,包括廣東、海南和越南北部。 在他們到達這個地區後,他們與未知的群體進行了語言接觸,導致了FATK詞彙的部分再同化。
    基於其假說並保守的有別於其假說,所謂閩南語是由包括台灣根據地的倭寇海盜、海商集團遷往福建沿海濱地區一帶,在延伸形成局部較強勢的政權主導勢力下匯流趨同。
    出生於日本的鄭成功,在1652年以福建沿海其中福州為主的駐地,是以海商海盜集團勢力與清帝國對峙談判,不是以所謂打著反清復明的南明勢力。日治時期台灣各地平埔族群也曾發起更名為東寧族的社會運動。
    中國所謂的華夏文明的起源是向來中國以中原天朝自居下,視週邊外族的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人類在遷徙逐鹿東亞大陸內陸(包括被歷代中原帝國所征擄至中原而落葉的四方之夷國王室與附屬百姓文明平民族群)的匯聚競合大鍋炒後才能幹出來的。東夷鮮卑融群在逐鹿中原下是貢獻了東亞大陸文明,大抵是高麗半島與東北亞大陸、日本群島融群的前融底定分別出大和、高麗之名民族的前身。
    部分由古日、韓(含非現代首爾話為標準語的方言)民族所遺留語彙與解釋下來所謂漢字詞彙發音的同台語:不而過put-lî-kò(韓音:geuligo,在韓是"此外、還有"的意思,台灣則是“不過、然而、但是”意)、我(日語的私Watashi的 wa。在上古日語語彙的我發音使用“wa”和“wata”。上古指在奈良時代的西元710-794年及其以前)。哪do (日語的哪裡:どこdoko)、你(니 li,韓國南部方言音)、親自(韓音:jim-jo。台灣在用音用義皆為斟酌jim-jo,仔細端詳意)、南無觀世音菩(韓)。
    台語與日語互通音:味、好、世界、了/瞭解、振、道、神、死、國、武器、魔、聯絡、散步、演示、白、夜、戰、實、人類、殺氣、毒、實戰、緊急、雜、車、健康、州、由、治療、誤解、刀、首、水源、王、機械、西、將軍、天才、戰車、要求、獎金、態度、誤解、友、偏見、優秀、天界、時間、結果、上、覺、報酬、感謝、賞金、島民、簡單、收納siu-la̍p/lok(日音:収納Shūnō)、現在hiān-tsāi(Genzai)、撤收thiat-siu(日音:撤収Tesshū)、守備、意識、注意、開始(Kaishi)、良心(Ryōshin)、實在(実際Jissai)、任務、鄰國(隣国Ringoku)、理解、研究gián-kiù(研究Kenkyū)。屬於上代日語語源的純用漢字以一字一音表記下來的用“支”(無義)來表記為日語的“キ” ki音(將“支”用於表記為キki音,在西元250-592年的古墳時代到710-794年奈良時代期間,後作シ,しshi),台語的支(也作tsi)、枝皆用gi音。支持tsi-tshî(しじ支持shiji)、土(日本原住民的阿伊努語單字型式的土Toy-Toy)。
    台語與韓語互通音:土產(토산품tosanpum土產品的토산tosan)、特產(특산물teugsanmul特產物的특산teugsan)、動物tōng-bu̍t(동물dongmul)、監督(감독gamdog)、己(gi)、暫時、準備、回答、毒、壽、世、陣(jin)、兵、接、孤、高(go)、麗、時辰、統軍、節、度、避、千、人質、真正、臣、時間、陷、軍紀、南京、辱、分明、征服、簡單、出征、援軍、勇氣、服、汁、學(hag)、報、步、職員、聽、道理、本、令、戶、徵、慘、直接、犧牲、真心、乞丐、志、粉、種(jon)、監視、速度、失禮、始(si)、終(jon)、合嘴ha̍p-tshuì(韓語有使用合嘴habchwi表示為閉嘴)、縛起來ba-kiai(古諺文方言)、虎、布、都市、記者、證據tsìng-kù(韓音:증거 jeunggeo)、參考、阿爸、技術、疆、家屬、旗(깃발gisbal的깃gi)、印鑑(인감ingam)、家具、運動、龍、危機(위기wigi)、機會(기회gihoe)、現在(台語的tsìn-má)、滿足buán-tsiok(만족manjog)...。
    大約在1930年代後期才出現所謂“閩南語”一詞,其語獨立性在皇朝當代不能與其他方言對談,與操清北京官話(後來的普通話)者更全然無法理解,清國常以筆談溝通。在擔任巡視臺灣(1722-1724年)監察御史一職的順天府大興縣(今屬北京市)人黃叔璥,在其所撰之《臺海使槎錄》一書的記載臺灣道習俗的章節中表示:郡中鴃舌鳥語,全不可曉。如劉呼澇、陳呼澹、莊呼曾、張呼丟。余與吳侍御兩姓,吳呼作襖,黃則無音,厄影切,更為難省。
    1852年劉家謀的《海音詩》:「耗擲饔飧百口糧,如山狼籍不堪償;傷財翻被居財誤,浪說紅龜是吉祥。吉凶事,皆用「紅龜粿」;臺語「龜」若「居」,取「居財」之意也。每用,常數百箇;其棄之也如泥沙,暴殄甚矣。」 *居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