ขนาดวิดีโอ: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แสดงแผงควบคุมโปรแกรมเล่น
เล่นอัตโนมัติ
เล่นใหม่
協助補充幾點:1. 關於修改重門之計:實際漢中失守,有很多姜維無法控制的因素:一者姜維遇到的已非魏延、王平時期來犯的曹魏規模;二者王平要不是遇到曹爽軍內疲弊(如郭淮、夏侯玄的消極)、以及後來費禕的反包圍,也無法有興勢大勝(也就是某種程度大勝也是達成類似姜維的後題"諸城並出,與游軍并力搏之");三者就是姜維設防衛方針時,算不到陳祗死後自己會失寵、算不到自己之後會跑到沓中避禍、算不到劉禪會在魏滅蜀之戰第一時間沒有增援、更算不到之後陽平關會不戰而降,更別提之後的馬邈投降、諸葛瞻兵敗與劉禪投降了。這也是為何段谷之戰敗後姜維沒有急著因此退回保守,因為挺他的陳祗仍在,也因此姜維還能"行大將軍事"、後來又"復拜大將軍"。而等到陳祗死後,原本跟陳祗表裡的黃皓轉向閻宇、原本就不滿黃皓與陳祗的諸葛瞻竟也不支持姜維,姜維但求自保,大概也很難再為佈防做出什麼貢獻(連緊急情況通知劉禪曹魏要打來了都不被採信,更何況更改佈防呢),跑去沓中握著一支緊急狀況還可調用的部隊,或許已是姜維所能做的最大努力。不過就算是如此不利下,鍾會(與諸葛緒)還是被姜維卡住,到最後鍾會"糧運縣遠,將議還歸",其實也表示姜維所訂的"敵攻關不克,野無散穀,千里縣糧,自然疲乏"仍然有達成。2. 段谷之敗:個人認為姜維也是自段谷敗後重新調整漢中佈防,將胡濟調離漢中督實際位置("督漢中胡濟却住漢壽"),但胡濟失約雖是事實,是否故意則不得而知。但從魏方記載來看,姜維是已經看到鄧艾有備的前提下硬要搶攻要地("聞艾已有備,乃回從董亭趣南安,艾據武城山以相持。維與艾爭險,不克"),敗仗後還"輕軍深入,糧餉不繼"且"不待輜重,士眾飢餓"(王基傳),因此個人認為胡濟跟不上的一部份原因,是因為姜維過於快速、過度深入而來不及後援(可能姜維在洮西大捷後對野戰過於自信)。3. 關於姜維動向:深入看鍾會上書原文,就知道其部隊調動:夏侯咸、胡烈等自劍閣往新都、大渡到攔截姜維直線往成都的路徑;爰𩇕、句安跟著姜維屁股追擊;皇甫闓、王買等繞路涪城;鍾會則從後側應。當然這則上書一部分是鍾會要誇大自己來分鄧艾的功勞,但也大概可以知道姜維所能選的路徑非常有限。因此個人猜測姜維即是第一時間情報混亂(如陳壽所言"或聞後主欲固守成都,或聞欲南入建寧,於是引軍由廣漢、郪道以審虛實"),可能也因此無法做出最即時最正確的判斷,往廣漢、郪道後,為了甩開鍾會的包圍網與後方追兵,只得繞路。=====其實柳豫大此篇提到的兩個問題:一是姜維未及時轉為保守、二是姜維未直接回援成都,雖不見得是錯,但個人也覺得有點過於上帝視角的苛刻了,更別提劉禪若或提早接收閻宇/霍弋的援軍、或最後關頭未不戰而降,或許最終亦能守下成都,那這些"失誤"又不見得是失誤了。誠然姜維不是完人,過於急躁、好大喜功很可能即是他的缺點;但姜維最大的問題核心終究在於其在蜀漢的地位與政治問題,使得他一直以來都只能作為類似魏延的人物而很難更高一層。
段谷之战的胡济应该不是故意,有可能是在会合的途中被邓艾军拦截或逼退。如果是主动行为,那么蜀汉政府没有理由让他驻守汉寿(以前叫葭萌,现在叫昭化,大约是剑阁的“前哨”);如果胡济是靠权势躲过一劫,意味着他的地位至少比姜维高,那么他应该能在蜀书里有自己的传。姜维后来绕道还有个可能性就是他在得知消息后想试着来个出其不意,反打对方一手。但是蜀汉朝廷自己早就想投降曹魏了。蜀汉到灭亡都没能解决土族-东州-荆州人士之间的矛盾,并吞或投降曹魏都能让大家解套,那么剩下的选择其实也不多。
恩~ 先說結論,在下認為蜀漢所謂派系的矛盾非常的小,尤其與其要以地域性來分、不如直接以政策走向來分會更方便且準確。姑且不說到蜀漢後期早就沒剩幾個東州人士(就算用最廣義定義看恐怕也不多),能否成為一派都是疑問;在仕官、政策態度、大事件內容上,其實看不太出當地豪族與外來士族的明顯區別、遑論矛盾鬥爭。當然,要說這樣的區別、派系是否存在,或許根據討論主題是可以以此區分的;但若討論到派系衝突、蜀漢滅亡(投降)的原因等等,個人認為用地域派系去討論,不免有捨本逐末之嫌。掙扎了一下,還是決定稍微回復表達一下立場,不過因為這個話題已離題甚遠,在下僅簡單點到為止。未來柳豫大若有談到相關題目,且仍不嫌棄在下所言的話,再將資料整理至此補充給同好們參考。
@@wilson00164 蜀汉内部矛盾非常小应该是我们的共识(笑),诸葛亮作为公正无私的仲裁者定位应该功不可没,就是有这种人存在,很多所谓的矛盾在鸡毛蒜皮的阶段就消于无形了。曲城之战应该是蜀汉转向保守的关键点,当时的情况对蜀汉可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但是没想到曹魏整合的速度居然这么快。
說的很好很客觀喔!
謝謝你講解 固守削敵的重門之計,還有 守平原重要據點 & 誘敵深入山區谷道,依勢殲敵。兩者確實 都是上策! 只是後者 必須大家團結一心。只能說 後期兩者資源相差太大,大家也不夠有共識。才導致 很像 孤臣無力回天的局面,當然還是有 一些人 也很優秀。
張靈甫的孟良崮作戰打算山上中心開花,友軍不來救,也成了馬謖第二
小時候的阿斗明明很耐摔 這句戳到笑點了 XDD
姜維誘敵深入的計策需要不同關卡將領的正確任命與默契搭配,柳隱曾經提過,朝廷太過軟弱而且不信任大將軍,乾脆讓老大班師回朝時直取帝位,可惜姜維還是諸葛亮當時認識的伯約。
姜維傳的 if路線
1.後主迅速投降在於當時交通傳遞訊息不佳,鄧艾軍擊破諸葛瞻,讓成都認為,姜維已全軍覆沒,再守沒意義了2.姜維聽聞鄧艾奇襲,也擔心鄧艾圍點打援在半道下設下伏兵,故而繞遠路,也可以沿途補給,畢竟丟守劍閣後大軍輜重糧草早就盡沒,要擔心伏兵又要擔心糧草問題繞遠路是情理之中3.暗黑姜維根本不成立,阿斗在他才是大將軍,阿斗不在他就是階下囚4.段谷大敗後,根本沒有那麼多兵力讓姜維來個新重門或舊重門之計,威望也大減,提出的策略只是被當空氣
大家好像忘了勤王的部隊還有閻宇這支,他可是劉禪親自下令回師救援的部隊喔。姜維說不定是要去跟閻宇合流再由另一個方向突襲鄧艾,不過閻宇回師中途,似乎搞失蹤,部隊也不知被帶到哪裡去了,姜維只好趕緊再折回頭勢單力孤去救成都,當然那時已來不及了。
只能嘆「時矣、命矣、運矣!歷史注定蜀國亡矣!非伯約不智也。」魏國進攻太猛,蜀國皇上、將領投降太快,讓姜維跟不上腳步。謝謝皇叔精彩講述,認真準備,團隊用心制作
鄧艾山路出來是江油城, 往成都山路中有涪水關, 綿竹關. 如果姜大帥走梓潼直路, 就要經此二關口, 可能當時已無法確認鄧艾是否已過涪水/綿竹, 及分兵駐守. 萬一有拖延, 可能令姜維未到雒城就在山中進退不得. 走東邊大路保險一點, 而且若成都失陷後主外逃, 其往東出走的資中->漢安路線, 姜維在廣漢南下德陽就可以快速與其會合.
阿斗不管怎麼樣,不投降拼命抵抗守城,都可以撐個三個~六個月以上,巴西蜀漢糧食多而且城里百姓+士兵(最少也有幾千),超足夠因為三國時代都是冷兵器時代,攻城是一件極難的事行,從先帝劉備後,面對堅硬層層的成都又沒有受過戰火堅硬到不行、守備器械肯定完善,拖個時間等鄧艾缺糧,後還有姜維等將領夾擊等...劉禪這後主真的不夠格,但是要投降可能是一堆投降派的文、武官員,一起商量的吧,但我們無法知道當時行況~以上個人看法
我最近剛好買了"大漢帝國在巴蜀"這本書!裡面也是有類似觀點!大漢滅亡的時候帶甲將士10萬2千,成都及他境不下4萬,所以姜維手中才5、6而已,加上戰損,可能剩不到5萬...分兵守劍閣....張翼廖化可能都保持沉默....叫他們去打鄧艾救成都....可能也沉默,沒信心沒把握....所以往東有可能是期待阿斗向東突圍,然後剛好接應到這樣!當然先假意往東再瞬間往西甩開鐘會追兵也是有可能,跟在橋頭甩開鄧艾一樣,但後續就真的擋不住鐘會大軍了,但跟上面的看法並無衝突,都一樣可以先往東行軍,虛晃一招假動作....所以我比較傾向姜維認為成都的守軍應該足夠向東突圍,如果漢軍先向東,阿斗有突圍剛好就會接應到,如果沒有突圍,那麼回去救,以成都的守軍數量應該還來得及,最後快速打倒鄧艾疲憊的軍隊,再跟鐘會死嗑!賭鐘會糧盡或再想辦法跟東吳求救都是有可能的!至於改變漢中佈防...我是認為也沒什麼好批評的了.....就算再改回魏延的計策,結果後備軍蔣舒又叛變,內外夾擊漢軍導致大敗....都不是不可能的....只要有叛徒...好像甚麼戰略都無解了....看看國共內戰QQ大漢帝國在巴蜀....中華民國在台灣XDDDD
我的看法,跟您雷同
有叛徒就無解,再強的軍神也救不了。
從教主影片有關姜維從劍閣撤軍的路線圖,我也試著寫出對於姜維謎之行動的想法。蜀國失去綿竹時,魏國的勢力範圍已有梓潼郡的江由、涪。涪是水陸四通的樞紐,魏軍不但獲得地利,並且可能已經以此作為蜀中的後勤據點。蜀國失去廣漢郡的綿竹涪城之後,在劍閣的四、五萬蜀軍如同失去了關鍵的後勤補給據點之一。姜維在選擇撤軍路線上,不選擇往西向梓潼郡,而選擇朝東往巴西郡,或許是利用水陸並進的便利性,沿嘉陵江南下,而位於江邊的閬中則能供軍隊補給。想像著姜維到達巴西郡的治所閬中整補之後,便往西經川中丘陵行軍至東廣漢郡,憑其對於地理熟悉的優勢甩開身後魏國鍾會分軍的追擊,再渡過涪江西行到達東廣漢郡的治所郪縣。姜維迂迴往東入巴,或許也想穩定蜀國的巴地勢力,另一方面,魏國入蜀雖看似迅速,但是否能夠實質而有效控制蜀地,仍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無論如何,或許正如裴松之所注:「維若回軍救內,則會乘其背。當時之勢,焉得兩濟?」,姜維不直接行軍至涪,就是為了避免鄧艾與鍾會的東西夾擊,只是姜維再怎麼迂迴行軍,最後卻直接收到投降的敕令,也難怪蜀軍將士們會生氣到拔刀砍石頭了…。
(銅雀台之會命案)曹操:此等大會實屬難得呀!等會先武官比賦,再文官比射眾臣:請臣相出題曹操:就以孤、赤壁和官渡為題鍾繇:公子曹植寫畢曹操:程昱唸吧程昱: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曹操:汝之豎子真當自己是預言家否?押下去重打20板鍾繇:子桓公子寫畢曹操:唸吧程昱程昱:蓋聞明主……贅閹遺丑,本無懿德;僄狡鋒俠,好亂樂禍。……如律令。(陳琳)曹操:許褚給我把此人拖出去斬首示眾!
漢城不能出狀況、樂城不能出狀況、陽平關不能出狀況、陰平不能出狀況,同時,要用少少的兵,在敵人兵分兩路都比自己多的情況之下一場都不能輸。姜維僅僅是要防止蜀漢被滅,上面的事情每一樣都要做到,這個容錯率我用看的都覺得低到靠北......而且最恐怖的是,他不是在玩三國志,會跳出框框說敵人到哪了,上面任一狀況發生時,他收到消息可能都已經過了半個月......講實在的,他讓蜀漢的國祚多一個月,就已經是大功一件了。
阳平关丢,汉中难守汉,乐城丢汉中拜拜阴平丢,巴蜀门打开
留殘與孫修的外交關係 變得平和了留殘與 曹煥的外交關係 變得險惡了講輸的忠誠度下降了
北伐曹魏就好比喻生活中所面对的重大挑战 姜维拼命地克服挑战就是现在成功人士/企业家所持有的精神 而后主就像我们一般人只愿意接受小挑战而敷衍甚至逃避大挑战 就比方说需要认真努力求学才能得到辉煌的成绩/成就 得到的成绩才能为未来铺路(比如进间好公司 有个好老板/上司的指导 从他身上学习 再出来创业 干一番大事业 再拥有自己的公司 稳定的收入)但后主(我们)总是抵挡不住黄皓(周围环境)的诱惑/挑拨 进而沉迷于享乐之中 最终只会向逆境屈服 结果一事无成...
姜維傷心的表示明明我就努力北伐 為何要不定時鞭我檢討我?偶只是運氣不好一直輸給鄧艾
以前很不能理解為什麼劉禪不死守成都,不過後來看譙周傳提到「百姓擾擾,皆迸山野,不可禁制。」看來當時應該真的是想守也關不上門了。當然這仍然只能怪阿斗不及早作準備。
明明一年前姜維就送出情報說魏軍會進攻,備戰時間都拿去做什麼去啦!
@@臺伯留 被太监黄皓收买了巫婆以召唤神明占卜时让巫婆说成都有百万天兵神将和数万阴兵防御邓艾必败的鬼话所以拒绝了防御东吴的援兵支援让他们回去防御东吴了。同时也因为信了鬼话而没听姜维建议加强防御而失去先机。
@@臺伯留 超前布署,就是這樣。
他根本就不想打,這才是根本原因,別人做什麽都是無用的
@@paragusdoor991 我想法正好相反,他會這樣正是因為從頭到尾什麼都聽別人的。以前聽四英的而能持國,這次聽黃皓鬼巫的所以亡國。
封面一看就知道伯約註定會失守,他竟然跟走麥城的二哥一樣戴著綠頭巾
姜維:"我太難了!"
我比較認同柳豫對姜維迷路事件的解釋,的確,為了突破收縮的包圍網,避免被鐘會、鄧艾兩面夾擊,有可能可以先破鄧艾的疲軍,但面對被放進來的鐘會大軍,怎麼辦?我想,姜維應該已經沒有其他辦法了,這是可以想到、而且可以執行的唯一辦法,或許、姜維是想先解決鄧艾,鐘會那頭,等遇到的時候再想辦法。因為,軍事行動中,情勢是會變化的,現在沒想到辦法,並不代表之後沒機會,所以、先處理鄧艾再說。只可惜......為了避免腹背受敵而迂迴,延誤了時機,阿斗早一步投降。要是阿斗能多撐個十天、半個月,或許就會有轉機。你說阿、阿斗,小時候不是很耐摔嗎?怎麼長大後一碰就碎!好吧!開玩笑,我認為是當時成都士人的氛圍,已經是傾向投降的,只有被實施九品官人法的魏國統治,益州派的利益集團才可能出頭。當然,這也只是猜想之一,僅供參考。
不過,姜維淪落到這樣走一步算一步的境地,也是很讓人同情
我個人在情感上是相信姜維在最後一刻已經是絞盡腦汁在應對了
向東、再向西。或許,姜維想要倚仗對地形的了解,再玩一次橋頭的精妙控兵,甩開鐘會、前去成都吧。兵法有云,向近、視之向遠,能打、裝作不能打。
7:24 抓到戰犯不去收服北極熊,迷路到巴西美洲(誤)三國無雙6的阿斗最像我心目中的阿斗,阿斗最大的問題感覺就很消極;要打全靠ssr亮子姜維auto,說保全百姓那怎麼不更早投降免於戰亂
一提投降,兒子都自殺了
甚麼時候開放茶館內用呢?應該已經解封了吧茶館的氣氛好想念~
姜維:我沒有迷路啊,如果真的要說迷途,我這三十年來一直沒走出這個迷宮劉禪:呃?什麼迷宮?姜維:不,沒什麼
還是只能說,姜維辛苦了!什麼事情都只能他一個人決定。諸葛亮,起碼前線上,文有楊儀,武有魏延王平等;朝廷中,有他一手培養的一批接班人先在朝中各個位置工作歷練,幫忙穩定朝廷;內宮中還有連阿斗都會怕的董允,雖然有李嚴這種人形成牽制,但至少諸葛亮有人能用,自己也有威望。可姜維?沒有上面那些人能幫忙,自己也沒有那樣因為託孤的與長年工作累積的威望,又是降將,魏國因為高平陵事變時創造出來數年的短暫時機,他也沒能有機會大有作為,一個凡人,到底能多元考慮到什麼程度?終究都只是拿後人眼光來評斷而已,過程中熬得油盡燈枯的艱難,到底不是我們後來人,甚至當代、卻不瞭解他的人能隨意點評的了!
血流成河也將是吾等蜀漢浪漫派的荊棘之道(握拳)!另外回頭再看一次傅家父子的影片,突然好像看到,為漢昭烈斷後並在死前大罵吳狗的父親,就像是漢中之戰向漢昭烈表達著"交給我吧!"並閃耀一生光芒的漢升老將軍;延續了父親精神的虎子,就彷彿面對絕對劣勢,卻仍用一句"小人頭可得,城不可得"拒絕背主降敵的仲邈般耀眼......果然,就算是同樣的故事,帶給我們的,也不會只有僅僅一次的感受。
很像我玩戰棋時的打法,讓隊友扛下主力攻勢,我方援軍以游擊戰做到殲敵與合兵的方式巧勝戰局現場也只能用"亂"形容,兵敗即團滅,沒有更佳的解決方案
youtuuu.tokyo/watch?v=36tbXxFstsD
@@БогданаСеминько-г2з == no~
0:08 突然想到啾啾鞋某些影片的背景音樂…1:00 防禦工事做為抵抗之用興勢之戰,王平選擇了-重門.改7:47 劉禪的投降….欸….姜維你在幹嘛?!
這是又要增加每日任務的節奏啊w三國一起罵起來😂
先往東南推進有無跟永安方面會合的可能呢(雖然的確有點遠,事前也沒做好溝通)?要阻擋大軍,姜維先往東南退,永安發兵來救援,利用地形拖住過來救援的鍾會,爭取先擊破不知軍力多寡的鄧艾,然後再回頭將入侵魏軍趕出去。當然這個推論把永安想得太近了姜維傳幻想線裡面那個三路齊出退吳魏大概就是最成功的新新重門計想達到的效果吧,可惜陽平關中出了叛徒
這還請看看google 地圖的地理相關位置,這兩地的距離是不能這樣直接走的,一個在北一個在東,中間還有崇山峻嶺,而且當鄧艾偷渡陰平成功,距離成都就已經不遠,如果諸葛瞻當時有以地形來拖慢鄧艾,姜維找一偏師直接從劍閣夾擊鄧艾還快的多,永安的軍隊比較近的支援就是直接去成都
天地覆反兮火欲殂大廈將崩兮獨木難扶😞
姜維雖可謂能文允武,但是當時蜀漢國力尚不強盛,即使是經過文景之治的西漢時期,武帝也不過三征匈奴國庫就空虛了,更何況只有姜維的偏安政權蜀漢?當時蜀中四相已死,蜀漢名將王平,魏延,馬岱等也先後離去,連稱得上有將才的人也僅有夏侯霸,張翼,廖化,當時不是戰死就是年老,又或是統兵能力不太擅長。這個局勢,又豈是一個天水麒麟兒所能救矣?加上劉禪對姜維弗信,就算孔明、劉備再世,又有何用?洮世之役,破曹魏,敗陳泰,取狄道,得隴西!而後主非睿,弗智,伯約則實乃功過其實,豈有一人即可復興漢室之理?!其實當時局勢,當以小股兵馬不斷侵騷魏境,並以重門之計嚴守漢中,以精銳再握守陰平、南鄭,使曹魏難以滅漢,同時加緊訓練士兵,低稅以養民,招兵以養兵,亦可加緊訓練水軍,在北伐時以涪城出兵,速攻上庸,若曹魏守隴右,取上庸;若魏以重兵守上庸,可取隴右,若曹魏分兵而守,集一路而破之,此亦上上之策,但不宜短期而成;若以重兵保漢中、陽平以封關保國,按兵息民,並聯吳而抗魏,即為中策;若出一路大軍深入,必為冒險之策,若失先機,必敗;若失外緩,必退;若失後路,必被圍而殲之;此則難有以小博大之機,屬下策
其實在幾個月前有看到有人分析為何孫權偷襲關羽是因為如果關羽真的掌握了襄陽一帶很容易就可以順長江東下攻打孫吳所以孫權即使撕破臉也要把荊州一帶拿到手避免蜀國掌握攻打吳國的地利想問一下關於這點柳豫的看法
劉後主 不行柳後主 行建議柳豫穿越回去御駕親征打爆鄧艾鍾會 報答先帝與丞相
這BGM 我愛你片師,也愛柳豫
阿斗投降的速度确实快的让人想不到。即使是诸葛瞻没有用黄崇的建议兵败身死,蜀汉还有雒城这道关卡。刘备当年打了一年多才打下来,庞统都因此阵亡。
做一个视频,说为什么说蜀汉不会有政变
姜維調離兵權以後即使擁有私兵也絕對不多,何況益州是盆地,即使快速行軍,也一定要消耗一定數量的糧草,所以一定要補給,何況當時姜維在踏中屯田,先跟諸葛緒對上,後來在劍閣跟鐘會對上,在加上鐘會攻陷漢中,使得姜維只能去與廖化會合,固守劍閣,接連大戰,先不要想人員,就士氣來說也是一個問題,在加上鄧艾明修棧道偷渡陰平,馬邈不戰而想,油江口諸葛譫戰死,各式各樣的問題,他姜維確實是盡力了,但姜維終究只有一個姜維,只憑自己也無法改變魏滅蜀之戰,更別說其他外族勢力都有可能動搖背叛蜀,如果真的分兵那麼也破不了鄧艾,何況當時姜維整個在前線作戰,他沒預料鄧艾會天降騎兵,劉禪投降,我想姜維可能認為就算鄧艾偷襲油江口成功,成都也可沒那麼好攻,只需死守,他破了鐘會軍以後再會會剩下殘兵的鄧艾,只可惜現實是殘酷的。(以上純屬自己的觀點)
刘备当时 真的除了阿斗 没有其他继承人的选择了吗
姜維可能為了預判鄧艾鍾會的預判,所以故意繞路回防。但姜維卻沒算到阿斗的心思~~
三十幾年君臣,最後還是看不透這個阿斗啊(痛苦
姜維:曹爽大禮包怎麼跟鄧艾比
看完總是覺得很哀傷....這就是命!
7:24 亮以为姜维应直接向南绕地球一圈偷袭钟会大军后方,与廖化,张翼兵分三千路形成包夹
斗: 小時耐捽 大未必佳孔明: 那個罵後主? 以後就别再叫我丞相...
从钟会的角度可以解释,把姜维往东边挤压,自己去成都和邓艾争功,姜维迫于形势达成默契,还可以延路收拢各地守军
敲碗成功 感謝柳皇叔
姜維最大的失誤,其實是不知道阿斗連抵抗都沒有,直接投降,有這樣沒有肩膀的老版,就算姜維擋下這ㄧ次,那下一次?下下一次呢?
後主雖然耐摔,但是因為被摔過,所以知道痛,所以知道要被打還要再痛一次,不如直接投降可以免於皮肉之苦。
既然以前沒噴,現在來補一下😅漢中失守之責,姜維至少得負九成責任。更改佈局策略不是不行,可是各個據點的武將也必須保證。他在蜀國的實際影響力並沒有多大,反對他的不在少數。做出這樣的決策能有多大功效?再者 魏國伐蜀的兵力一次比一次多,兩國的現實差距有多大也得考慮。殲滅敵軍才有實際效果,這誰不知 可是蜀能做到守而不失已屬不易…陽平關 最不該發生的狀況就是出現了,唉總之歷史無法更改,即使做得再好 只能多拖延時日,兩國差距早已是不可逆的形勢。
10:19 姜維繼承了諸葛亮的路痴屬性?諸葛亮路癡:th-cam.com/video/4k-PoMZOTUk/w-d-xo.html
我覺的姜維退出劍閣繞遠路會成都的可能性,個人的愚見認為姜維有和鐘會條件交換,先讓鐘會帶大軍出征到成都門口姜維在假意策反2著的爭鬥,從中獲得最佳勝利的機會!因為也說明姜維身為蜀漢人臣的最後的策略來報答諸葛孔明的知遇之恩.….
可以做一集~如果後主沒投降~蜀漢有沒有勝算的影片
個人覺得,在當時的情況下,他一個劉禪不投降,他手下的那些官員也未必想好好打。畢竟益州地方勢力本來就對劉禪沒太大的忠誠,諸葛瞻這些少數人死了以後,恐怕成都內都拿不出個像樣的人來彈壓可能作怪的人,一個沒弄好,搞不好劉家皇族通通被比照呂布家人一樣給處理了都不好說啊!
等在想姜維是不是想走遠路,騙鍾會他直接到成都,讓鍾會走快路與鄧艾會合,然後他才抄後路,讓成都,甚至看看東吳有沒有緩軍,和自己夾擊魏軍
想要許願一個內容,或許是相當冷門也沒什麼太多討論點的話題,但讀過卻覺得無比辛酸的一個事件:蜀漢滅亡後,一票剛投降魏國,後來馬上又變成晉臣,最後又到了國境之南無可還的「交趾之亂」...一票人踏上不歸之路,還互相發誓要一起逃亡,只剩下一位將領千辛萬苦回到北方,令人讀了十分動容呢!希望說書人有機會可以提到這段故事.....
6:20 我還在打架,你親愛的給我在旁邊按回城!吼吼吼,可惡~
說到投降論成敗,很多人說劉禪不投降蜀漢還有反敗的機會;但是換個角度想,他不過是那一群投降派的代表而已。
其實很簡單,鄧艾的天降奇兵直接End Game,讓姜維整個愣傻了,感受到了絕望,才會出現這些謎之操作
然後大家談到子午谷的時候又是另一付嘴臉了
@@aniketk8689 本來就是兩件事情一個是假設對方會投降還能堅守其他魏軍一個是諸葛瞻帶兵出去送外加皇帝直接投降
因為千年後闖王高迎歡測過子午谷奇謀被反殺
我要看到血流成河~~
姜維最大的失誤就是沒學到師父的搓螺旋丸技巧
如果姜维拒绝投降,而是遥尊刘禅为太上皇,另外找个宗室做皇帝,继续斗争下去,能否有更好的结果?
太難了...
蜀漢不會無端滅亡,責任全在魏方,是境外敵對勢力的問題。
中国外交部欢迎你
意思是蜀漢是亡於外患,而非內亂,像宋朝一樣?
所有的外在不利也取決於自身能力不足
@@matthewsu777 政黨鬥爭不是內亂。荊州派和川州派的政治利益衝突不能當成內亂。
@@user-kessPhoenix 益州人士是主降的,只有一部分荊州派人士是主戰的,而到後來只剩姜維這魏國降將繼承了劉備、諸葛亮的信念,持續對魏用兵。但無論主戰或主降,那都是蜀漢內部的聲音,都反應了一部分人的心願。我並沒有將荊州派和益州派的衝突當作內亂,那只是政治理念的差異造成的分歧,還沒到內亂的地步。事實上,蜀漢的政權在第三世紀中葉的中國是相對平穩的。不像鄰國廢帝、篡位、弒君的動亂都有發生,蜀漢有著帝制時代最完美的君臣關係,充分表現信任與忠誠的精神。這些並不因為其弱小而被掩蓋。
諸葛亮當初擋曹真叫魏延從後包抄也是類似,只是曹真被雨水趕回去了
向東行的欺敵戰術我覺得很有可能 但情報應該是 已經看見曹軍進入成都 為防止被夾擊先行繞遠路看能不能多打一陣子
那廢物沒那麼厲害,三國遊戲少玩點
@@aniketk8689 雖然我也覺得沒人能夠超強 但我想換作是我 我會這麼做的話應該是因為1 如果敵軍進入成都是假情報 那我側繞一樣能回成都 再用同樣的方法讓敵人進入成都夾擊2 如果是真的情報 那我應該會被夾了 要不趁機逃跑 要不看看能怎麼做 這時 如果敵軍真的看到我大辣辣回頭打回成都 那鄧艾應該會聯外鐘會互相夾擊 反正姜維撐不了多久 軍隊都在首都 看到曹軍夾擊那士氣大振就可能打贏那我側繞既可防夾擊也可把鄧艾從首都內打出去 沒人能比自家人更了解自家地形我是這麼想拉@@ 怎麼走都是走側面最划算
@@aniketk8689 你是在說你自己吧電腦鍵盤少用幾年
阿斗:誰說我小時耐摔的,拜託,那是因為我還不會說話好嗎?我是看在陸遜幫我報仇份上才又跟東吳聯盟的
為了看你罵阿斗...我馬上訂閱!!!!
邓艾以出其不意的路线进攻成都,肯定预判剑阁的汉军会近路回来营救,姜维也预判邓艾必定沿途有埋伏,照着走必成了瓮中捉鳖,于是姜维必须绕另外一路,反出其不意才能救成都,结果后主已经降了。
姜維拉走四五萬精鋭拉到劍閣且被鐘會大軍牽制,諸葛瞻把成都的剩餘部隊送去死光,蜀地本土派代表譙周大叫投降,鄧艾就在城外。劉禪可以幹啥?和傻兒子一起自殺?
@@spasacr9848 象棋下至残局,都是要见一步走一步了,刘禅政权是残局,邓艾也是残局,邓艾打完诸葛瞻已经无力攻城,只能埋伏姜维,吃掉刘禅最后一只俥,让刘禅尽早投降。姜维和将士都知道自己绝对不能近路撤回成都,只要这支精锐还是完整的,把强弩之末的邓艾吃掉还是很有希望守多几个回合,结果跑到半路还是功亏一篑,怎么可能不生气而乱劈石头?刘禅当时作为投降的君主,结局不一定太差,但将士成为败军之将能有什么待遇?
@@spasacr9848 古人寿命本来就很短,受辱而生还被贻笑千古,宁死不屈至少能浩气长存。刘禅让姜维放手一搏,本来就是赌命,最后选择投降当安乐公,也是赌命。最后没有被杀,对于他来说就是赌对了。作为亡国之君,他算是幸运的结局,但也背上了屈辱的名声,常常被后世当笑话。刘谌选择了自杀,其实是很悲壮的,最低限度他能在后世评价中挽回祖父宁死不屈的精神,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刘谌和刘恂你觉得他们结局有什么区别吗,哪一个是傻?哪一个是聪明?
@@LUQILING 即使祖墳冒青煙,劉襌能自己把孤軍深入的鄧艾擊敗宰掉,外面鐘會還有十幾萬大軍佔據漢中和陽平關,洛陽司馬昭和賈充的十多萬生力軍仍在待命。季漢已經不佔任何地利及人和。多年無功的北伐戰爭已向巴蜀人收取太多税和死太多人,譙周敢公開叫投降,已是民心已去的結果。上下不一心,早晚有叛徒獻城投降,像蔣舒那樣。向鄧艾投降已是最好的時間,再糾纏拖延,司馬氏的耐心用盡,成都城破便會出現司馬懿對遼東的大屠殺。姜維的二士相討復國計劃很悲壯,但也害太子死於亂軍之中。
劉禪自己身負亡國投降惡名,冒受辱的風險結束戰爭,令蜀地百妵不用再打仗和被殺,我看這才是真正的仁義,不像他的大耳老子用仁義作招牌巧取豪奪。當然兒子年輕不能理解也不願受辱也在情理之中。
更黑暗的想法是,會不會已經與鍾會勾結?也許姜早已知道後主的想法了?更也許 是一個失望的表現
唉,姜維如果在漢中情況也許就不一樣
原本想當救世主,沒想到要變成救後主。
老實說如果用後主的角度看 求生也是人性呀 他要是不早降肯定是當刀下亡魂的
劉備那麼怕變刀下亡魂的話哪有江山給劉禪接手
@@地球很危險-g6y 那也是他老爸的事 他想不想接這江山還說不準
@@AUG0424 其實劉禪投降得比劉璋還快,劉禪投降的一刻雖然有一堆失算但還有一堆籌碼,劉璋才只剩孤城死守盟友也被打趴
曹爽 再度被鞭屍xD(王平 費禕 笑而不語。。。)姜維 其實新重門戰略不錯,但是他太看的起劉禪了,人家直取本陣前他一定投降
如果姜維真的故意延遲救成都 卻也不能說他黑化 相信他也明白自己站的不夠高 沒有話語權 這事也有可能是姜維為未來北伐做的鋪陳 可惜阿斗投降的太快
阿斗心想小時候被包圍了才激發了趙雲的潛能 這次來重演一下好了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柳皇叔:今天我們dis諸葛阿瞻柳皇叔:小瞻瞻有先打贏所以不算柳皇叔:今天我們dis姜伯約阿維柳皇叔:我們天水麒麟兒還要當青龍白虎太難了吧?柳皇叔:我們今天dis死仔包阿斗柳皇叔:劉禪已經比曹丕曹叡長命, 而且兩晉南北朝的蜀國都很穩定。
左青龍 右白虎神擋殺神 佛擋殺。。。。。!先生殺人啦!
或許姜維在降蜀那一刻以錯了........
姜维最后的“奇”,是因为邓艾的“奇”影响的。
真的無法原諒阿斗蜀漢滅亡他至少得背一半的鍋
從諸葛亮死後 當地益州世族最希望魏國接管 因為後來的曹丕開啟九品官人法 給了士族地位 很多士族巴不得魏國趕快統一 還給他們身分 所以那時候的蜀國很多投降根本正常 滅亡也是早晚的事
蔣琬費禕死後才明顯益州豪強才導向希望投降魏國費禕沒死國內還算是團結因為四英時代還會分點羹的益州人任職高官職到陳祗時代甚至後面的黃皓+諸葛瞻時代蜀漢唯一爬到高官職的只有張翼你是益州人士你也會很不滿
之前看維基百科還說姜維忽視了當初魏延跟王平對陽安關的防守..看得讓人頭痛
維基百科任何人都可以編輯,所以有時上面也會有奇怪的說法,但通常會隨著時間被修掉啦~
姜維或許有過失依舊盡了最大的努力
姜維的軍事能力絕對可謂一代名將,但是他的協調溝通能力卻不如其他的蜀漢前輩作戰要成功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姜維是統籌一切的元帥不單只是出謀劃策的參謀或者衝鋒陷陣的將軍諸葛亮除了智謀以及高度的執行力,最可貴的就是他統合國內各種派系的統御力
始終是降將,只能當工具人。
這點很難,諸葛亮是在劉備為難時幫一把的老臣,而姜維就是個有北方羌族血統的魏國降將,本身背景與同鄉都太少,要人家聽他的這真的難啊,看看各地軍閥,不是靠親戚朋友就是地方豪強,什麼背景都沒有是要如何讓人家聽你的?而姜維也沒有劉備的本事,這真的是太為難他了
降將再怎麼努力終究是降將 如果伯約是在劉備提拔下加入 那個立場會比諸葛提拔下好更多 一個畢竟還是君王
@@TWCloudt122ab 姜維應該是偏向隴西士族出身,姜姓當地是大姓 除了他爹姜冏外,反馬大將之一姜敘也是出身於此。不過蜀漢朝廷荊州士族較多也有些中原士族前來投靠,他們不見得彼此感情好(像張存就討厭龐統)但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可能有點不歡迎益州士族但是他們跟益州派實際上也很排斥姜維,上官顯這類涼州士族。因為他們覺得涼州人不過是「邊疆野種」,不管你是不是在涼漢人還是漢羌混血還是純羌人。只要不跟他們同黨就第一優先排擠。
这些也不过是你我个人和事后诸葛亮分析罢了。可能姜维是因为邓艾在近路布有重围设下埋伏呢?谁知道?现在还有批评关羽应该等待到刘备稳定掌握成都后才一起出兵。那样关羽就不会死的分析。别忘了邓艾沿途收了不少蜀降兵。不可能对姜维走近路没防备。🤔比起姜维我更加好奇另外一路向后主请求出兵支援成都的防御东吴的那路援兵是接到后主命令防御东吴没出兵了还是援兵在半路上?还有防御南蛮的也记载说有一支援兵在收到邓艾兵指棉竹关时诸葛詹出发抵御前已经出发支援了的姓霍的也是历史只记载到他已经出发打算和诸葛詹共同防御后就没了后文。
鈡會有吹牛嫌疑,他要是真的包圍了劍閣,那爲什麽不直接繞過去就好?帶著20萬大軍坐在原地空耗糧食?柳大師只要找幾個劍閣旅游的視頻看一下就知道了姜維的處境比較像科比,老大盡力了,隊友CBA,場場一打九,老大太難了,隊友空位投不進,場場空砍50分
吹牛是有的,他甚至為了軍功不惜害死鄧艾,但整體來說蜀漢已經沒救了,內部早就政爭一段時間了,劉備帶來的那些人跟殖民者的作為無異。
如果魏延還在,重門之計ㄧ定可以擋死鍾會大軍,蜀漢還可以撐很久。
大概就後主投降後就輸定了,姜維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後方投降真的太快,明明面對的就是鄧艾這種翻山越嶺重度耗損的破布娃娃,結果不戰而降,太瞎。正常人都想不到的操作,估計姜維也是非常懵逼的。至於姜維繞遠路,反正我是粉我是傾向要擺脫魏兵啦,國都要被滅了,還想什麼先讓阿斗被外人修理一頓過過癮。。=W=最後,敲碗等阿斗被嘴。阿斗真是個躺平躺到太誇張的地步,難怪被趕出了武侯祠,真是劉家之恥啊。
想看罵阿斗
為什麼姜維去巴西?因為巴西有兵
对“重门”理解有误,应为重点的重而非重重的重,即外实内虚重兵防守汉中的各道山口拒敌于国门之外。防守曹真和曹爽都是照此在集中全力防守道口而非所谓的多道防线
我倒是覺得 姜維有太多的決策根本是情勢所逼
罵阿斗罵阿斗XD
想當吃瓜群眾,看血流成河XD
罵下去....阿斗 好像還是善終啊?? 哈
三國後期的事蹟感覺較少人感興趣,不過柳皇叔加油
未看直猜:上帝視角、事後諸葛,說的比唱的好聽、說的比做的容易~
推 聽起來的感覺比那什麼瑞舒服多了
哈哈不用褒誰貶誰啦~我想做的就是把好故事說給大家聽
姜開司?!
阿斗一直在等待魏军来接他这一天,以后可以不用工作 永远享受生活,绝对要抓住这个机会光速投降,否则随便抵抗一下都攻不下来,不需要救援
哀 簡單講 就像我昨天跟我弟說的 就算給我韓信的作戰計畫 我也執行不來 姜維計畫再漂亮 執行力差也沒用
劉禪投得比劉璋還快, 姜維還有什麼好說的?
啪一下後主就投降了很快啊
協助補充幾點:
1. 關於修改重門之計:
實際漢中失守,有很多姜維無法控制的因素:一者姜維遇到的已非魏延、王平時期來犯的曹魏規模;二者王平要不是遇到曹爽軍內疲弊(如郭淮、夏侯玄的消極)、以及後來費禕的反包圍,也無法有興勢大勝(也就是某種程度大勝也是達成類似姜維的後題"諸城並出,與游軍并力搏之");三者就是姜維設防衛方針時,算不到陳祗死後自己會失寵、算不到自己之後會跑到沓中避禍、算不到劉禪會在魏滅蜀之戰第一時間沒有增援、更算不到之後陽平關會不戰而降,更別提之後的馬邈投降、諸葛瞻兵敗與劉禪投降了。
這也是為何段谷之戰敗後姜維沒有急著因此退回保守,因為挺他的陳祗仍在,也因此姜維還能"行大將軍事"、後來又"復拜大將軍"。而等到陳祗死後,原本跟陳祗表裡的黃皓轉向閻宇、原本就不滿黃皓與陳祗的諸葛瞻竟也不支持姜維,姜維但求自保,大概也很難再為佈防做出什麼貢獻(連緊急情況通知劉禪曹魏要打來了都不被採信,更何況更改佈防呢),跑去沓中握著一支緊急狀況還可調用的部隊,或許已是姜維所能做的最大努力。
不過就算是如此不利下,鍾會(與諸葛緒)還是被姜維卡住,到最後鍾會"糧運縣遠,將議還歸",其實也表示姜維所訂的"敵攻關不克,野無散穀,千里縣糧,自然疲乏"仍然有達成。
2. 段谷之敗:
個人認為姜維也是自段谷敗後重新調整漢中佈防,將胡濟調離漢中督實際位置("督漢中胡濟却住漢壽"),但胡濟失約雖是事實,是否故意則不得而知。但從魏方記載來看,姜維是已經看到鄧艾有備的前提下硬要搶攻要地("聞艾已有備,乃回從董亭趣南安,艾據武城山以相持。維與艾爭險,不克"),敗仗後還"輕軍深入,糧餉不繼"且"不待輜重,士眾飢餓"(王基傳),因此個人認為胡濟跟不上的一部份原因,是因為姜維過於快速、過度深入而來不及後援(可能姜維在洮西大捷後對野戰過於自信)。
3. 關於姜維動向:
深入看鍾會上書原文,就知道其部隊調動:夏侯咸、胡烈等自劍閣往新都、大渡到攔截姜維直線往成都的路徑;爰𩇕、句安跟著姜維屁股追擊;皇甫闓、王買等繞路涪城;鍾會則從後側應。當然這則上書一部分是鍾會要誇大自己來分鄧艾的功勞,但也大概可以知道姜維所能選的路徑非常有限。因此個人猜測姜維即是第一時間情報混亂(如陳壽所言"或聞後主欲固守成都,或聞欲南入建寧,於是引軍由廣漢、郪道以審虛實"),可能也因此無法做出最即時最正確的判斷,往廣漢、郪道後,為了甩開鍾會的包圍網與後方追兵,只得繞路。
=====
其實柳豫大此篇提到的兩個問題:一是姜維未及時轉為保守、二是姜維未直接回援成都,雖不見得是錯,但個人也覺得有點過於上帝視角的苛刻了,更別提劉禪若或提早接收閻宇/霍弋的援軍、或最後關頭未不戰而降,或許最終亦能守下成都,那這些"失誤"又不見得是失誤了。誠然姜維不是完人,過於急躁、好大喜功很可能即是他的缺點;但姜維最大的問題核心終究在於其在蜀漢的地位與政治問題,使得他一直以來都只能作為類似魏延的人物而很難更高一層。
段谷之战的胡济应该不是故意,有可能是在会合的途中被邓艾军拦截或逼退。如果是主动行为,那么蜀汉政府没有理由让他驻守汉寿(以前叫葭萌,现在叫昭化,大约是剑阁的“前哨”);如果胡济是靠权势躲过一劫,意味着他的地位至少比姜维高,那么他应该能在蜀书里有自己的传。
姜维后来绕道还有个可能性就是他在得知消息后想试着来个出其不意,反打对方一手。但是蜀汉朝廷自己早就想投降曹魏了。蜀汉到灭亡都没能解决土族-东州-荆州人士之间的矛盾,并吞或投降曹魏都能让大家解套,那么剩下的选择其实也不多。
恩~ 先說結論,在下認為蜀漢所謂派系的矛盾非常的小,尤其與其要以地域性來分、不如直接以政策走向來分會更方便且準確。姑且不說到蜀漢後期早就沒剩幾個東州人士(就算用最廣義定義看恐怕也不多),能否成為一派都是疑問;在仕官、政策態度、大事件內容上,其實看不太出當地豪族與外來士族的明顯區別、遑論矛盾鬥爭。當然,要說這樣的區別、派系是否存在,或許根據討論主題是可以以此區分的;但若討論到派系衝突、蜀漢滅亡(投降)的原因等等,個人認為用地域派系去討論,不免有捨本逐末之嫌。
掙扎了一下,還是決定稍微回復表達一下立場,不過因為這個話題已離題甚遠,在下僅簡單點到為止。未來柳豫大若有談到相關題目,且仍不嫌棄在下所言的話,再將資料整理至此補充給同好們參考。
@@wilson00164 蜀汉内部矛盾非常小应该是我们的共识(笑),诸葛亮作为公正无私的仲裁者定位应该功不可没,就是有这种人存在,很多所谓的矛盾在鸡毛蒜皮的阶段就消于无形了。曲城之战应该是蜀汉转向保守的关键点,当时的情况对蜀汉可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但是没想到曹魏整合的速度居然这么快。
說的很好很客觀喔!
謝謝你講解 固守削敵的重門之計,
還有 守平原重要據點 & 誘敵深入山區谷道,依勢殲敵。
兩者確實 都是上策! 只是後者 必須大家團結一心。
只能說 後期兩者資源相差太大,大家也不夠有共識。
才導致 很像 孤臣無力回天的局面,當然還是有 一些人 也很優秀。
張靈甫的孟良崮作戰打算山上中心開花,友軍不來救,也成了馬謖第二
小時候的阿斗明明很耐摔 這句戳到笑點了 XDD
姜維誘敵深入的計策需要不同關卡將領的正確任命與默契搭配,柳隱曾經提過,朝廷太過軟弱而且不信任大將軍,乾脆讓老大班師回朝時直取帝位,可惜姜維還是諸葛亮當時認識的伯約。
姜維傳的 if路線
1.後主迅速投降在於當時交通傳遞訊息不佳,鄧艾軍擊破諸葛瞻,讓成都認為,姜維已全軍覆沒,再守沒意義了
2.姜維聽聞鄧艾奇襲,也擔心鄧艾圍點打援在半道下設下伏兵,故而繞遠路,也可以沿途補給,畢竟丟守劍閣後大軍輜重糧草早就盡沒,要擔心伏兵又要擔心糧草問題繞遠路是情理之中
3.暗黑姜維根本不成立,阿斗在他才是大將軍,阿斗不在他就是階下囚
4.段谷大敗後,根本沒有那麼多兵力讓姜維來個新重門或舊重門之計,威望也大減,提出的策略只是被當空氣
大家好像忘了勤王的部隊還有閻宇這支,他可是劉禪親自下令回師救援的部隊喔。姜維說不定是要去跟閻宇合流再由另一個方向突襲鄧艾,不過閻宇回師中途,似乎搞失蹤,部隊也不知被帶到哪裡去了,姜維只好趕緊再折回頭勢單力孤去救成都,當然那時已來不及了。
只能嘆「時矣、命矣、運矣!歷史注定蜀國亡矣!
非伯約不智也。」
魏國進攻太猛,蜀國皇上、將領投降太快,讓姜維跟不上腳步。
謝謝皇叔精彩講述,認真準備,團隊用心制作
鄧艾山路出來是江油城, 往成都山路中有涪水關, 綿竹關. 如果姜大帥走梓潼直路, 就要經此二關口, 可能當時已無法確認鄧艾是否已過涪水/綿竹, 及分兵駐守. 萬一有拖延, 可能令姜維未到雒城就在山中進退不得. 走東邊大路保險一點, 而且若成都失陷後主外逃, 其往東出走的資中->漢安路線, 姜維在廣漢南下德陽就可以快速與其會合.
阿斗不管怎麼樣,不投降拼命抵抗守城,都可以撐個三個~六個月以上,
巴西蜀漢糧食多而且城里百姓+士兵(最少也有幾千),超足夠
因為三國時代都是冷兵器時代,攻城是一件極難的事行,
從先帝劉備後,面對堅硬層層的成都又沒有受過戰火堅硬到不行、守備器械肯定完善,
拖個時間等鄧艾缺糧,後還有姜維等將領夾擊等...
劉禪這後主真的不夠格,但是要投降可能是一堆投降派的文、武官員,一起商量的吧,
但我們無法知道當時行況~以上個人看法
我最近剛好買了"大漢帝國在巴蜀"這本書!裡面也是有類似觀點!大漢滅亡的時候帶甲將士10萬2千,成都及他境不下4萬,所以姜維手中才5、6而已,加上戰損,可能剩不到5萬...分兵守劍閣....張翼廖化可能都保持沉默....叫他們去打鄧艾救成都....可能也沉默,沒信心沒把握....所以往東有可能是期待阿斗向東突圍,然後剛好接應到這樣!
當然先假意往東再瞬間往西甩開鐘會追兵也是有可能,跟在橋頭甩開鄧艾一樣,但後續就真的擋不住鐘會大軍了,但跟上面的看法並無衝突,都一樣可以先往東行軍,虛晃一招假動作....
所以我比較傾向姜維認為成都的守軍應該足夠向東突圍,如果漢軍先向東,阿斗有突圍剛好就會接應到,如果沒有突圍,那麼回去救,以成都的守軍數量應該還來得及,最後快速打倒鄧艾疲憊的軍隊,再跟鐘會死嗑!賭鐘會糧盡或再想辦法跟東吳求救都是有可能的!
至於改變漢中佈防...我是認為也沒什麼好批評的了.....就算再改回魏延的計策,結果後備軍蔣舒又叛變,內外夾擊漢軍導致大敗....都不是不可能的....只要有叛徒...好像甚麼戰略都無解了....看看國共內戰QQ
大漢帝國在巴蜀....中華民國在台灣XDDDD
我的看法,跟您雷同
有叛徒就無解,再強的軍神也救不了。
從教主影片有關姜維從劍閣撤軍的路線圖,我也試著寫出對於姜維謎之行動的想法。
蜀國失去綿竹時,魏國的勢力範圍已有梓潼郡的江由、涪。涪是水陸四通的樞紐,魏軍不但獲得地利,並且可能已經以此作為蜀中的後勤據點。
蜀國失去廣漢郡的綿竹涪城之後,在劍閣的四、五萬蜀軍如同失去了關鍵的後勤補給據點之一。
姜維在選擇撤軍路線上,不選擇往西向梓潼郡,而選擇朝東往巴西郡,或許是利用水陸並進的便利性,沿嘉陵江南下,而位於江邊的閬中則能供軍隊補給。
想像著姜維到達巴西郡的治所閬中整補之後,便往西經川中丘陵行軍至東廣漢郡,憑其對於地理熟悉的優勢甩開身後魏國鍾會分軍的追擊,再渡過涪江西行到達東廣漢郡的治所郪縣。
姜維迂迴往東入巴,或許也想穩定蜀國的巴地勢力,另一方面,魏國入蜀雖看似迅速,但是否能夠實質而有效控制蜀地,仍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無論如何,或許正如裴松之所注:「維若回軍救內,則會乘其背。當時之勢,焉得兩濟?」,姜維不直接行軍至涪,就是為了避免鄧艾與鍾會的東西夾擊,只是姜維再怎麼迂迴行軍,最後卻直接收到投降的敕令,也難怪蜀軍將士們會生氣到拔刀砍石頭了…。
(銅雀台之會命案)
曹操:此等大會實屬難得呀!等會先武官比賦,再文官比射
眾臣:請臣相出題
曹操:就以孤、赤壁和官渡為題
鍾繇:公子曹植寫畢
曹操:程昱唸吧
程昱: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
曹操:汝之豎子真當自己是預言家否?押下去重打20板
鍾繇:子桓公子寫畢
曹操:唸吧程昱
程昱:蓋聞明主……贅閹遺丑,本無懿德;僄狡鋒俠,好亂樂禍。……如律令。(陳琳)
曹操:許褚給我把此人拖出去斬首示眾!
漢城不能出狀況、
樂城不能出狀況、
陽平關不能出狀況、
陰平不能出狀況,
同時,要用少少的兵,
在敵人兵分兩路都比自己多的情況之下一場都不能輸。
姜維僅僅是要防止蜀漢被滅,
上面的事情每一樣都要做到,
這個容錯率我用看的都覺得低到靠北......
而且最恐怖的是,他不是在玩三國志,
會跳出框框說敵人到哪了,
上面任一狀況發生時,他收到消息可能都已經過了半個月......
講實在的,他讓蜀漢的國祚多一個月,
就已經是大功一件了。
阳平关丢,汉中难守
汉,乐城丢汉中拜拜
阴平丢,巴蜀门打开
留殘與孫修的外交關係 變得平和了
留殘與 曹煥的外交關係 變得險惡了
講輸的忠誠度下降了
留殘與孫修的外交關係 變得平和了
留殘與 曹煥的外交關係 變得險惡了
講輸的忠誠度下降了
北伐曹魏就好比喻生活中所面对的重大挑战 姜维拼命地克服挑战就是现在成功人士/企业家所持有的精神 而后主就像我们一般人只愿意接受小挑战而敷衍甚至逃避大挑战 就比方说需要认真努力求学才能得到辉煌的成绩/成就 得到的成绩才能为未来铺路(比如进间好公司 有个好老板/上司的指导 从他身上学习 再出来创业 干一番大事业 再拥有自己的公司 稳定的收入)但后主(我们)总是抵挡不住黄皓(周围环境)的诱惑/挑拨 进而沉迷于享乐之中 最终只会向逆境屈服 结果一事无成...
姜維傷心的表示明明我就努力北伐 為何要不定時鞭我檢討我?偶只是運氣不好一直輸給鄧艾
以前很不能理解為什麼劉禪不死守成都,不過後來看譙周傳提到「百姓擾擾,皆迸山野,不可禁制。」看來當時應該真的是想守也關不上門了。
當然這仍然只能怪阿斗不及早作準備。
明明一年前姜維就送出情報說魏軍會進攻,備戰時間都拿去做什麼去啦!
@@臺伯留 被太监黄皓收买了巫婆以召唤神明占卜时让巫婆说成都有百万天兵神将和数万阴兵防御邓艾必败的鬼话所以拒绝了防御东吴的援兵支援让他们回去防御东吴了。同时也因为信了鬼话而没听姜维建议加强防御而失去先机。
@@臺伯留 超前布署,就是這樣。
他根本就不想打,這才是根本原因,別人做什麽都是無用的
@@paragusdoor991 我想法正好相反,他會這樣正是因為從頭到尾什麼都聽別人的。
以前聽四英的而能持國,這次聽黃皓鬼巫的所以亡國。
封面一看就知道伯約註定會失守,他竟然跟走麥城的二哥一樣戴著綠頭巾
姜維:"我太難了!"
我比較認同柳豫對姜維迷路事件的解釋,的確,為了突破收縮的包圍網,避免被鐘會、鄧艾兩面夾擊,有可能可以先破鄧艾的疲軍,但面對被放進來的鐘會大軍,怎麼辦?
我想,姜維應該已經沒有其他辦法了,這是可以想到、而且可以執行的唯一辦法,或許、姜維是想先解決鄧艾,鐘會那頭,等遇到的時候再想辦法。
因為,軍事行動中,情勢是會變化的,現在沒想到辦法,並不代表之後沒機會,所以、先處理鄧艾再說。只可惜......為了避免腹背受敵而迂迴,延誤了時機,阿斗早一步投降。
要是阿斗能多撐個十天、半個月,或許就會有轉機。
你說阿、阿斗,小時候不是很耐摔嗎?怎麼長大後一碰就碎!
好吧!開玩笑,我認為是當時成都士人的氛圍,已經是傾向投降的,只有被實施九品官人法的魏國統治,益州派的利益集團才可能出頭。當然,這也只是猜想之一,僅供參考。
不過,姜維淪落到這樣走一步算一步的境地,也是很讓人同情
我個人在情感上是相信姜維在最後一刻已經是絞盡腦汁在應對了
向東、再向西。
或許,姜維想要倚仗對地形的了解,再玩一次橋頭的精妙控兵,甩開鐘會、前去成都吧。
兵法有云,向近、視之向遠,能打、裝作不能打。
7:24 抓到戰犯不去收服北極熊,迷路到巴西美洲(誤)
三國無雙6的阿斗最像我心目中的阿斗,阿斗最大的問題感覺就很消極;要打全靠ssr亮子姜維auto,說保全百姓那怎麼不更早投降免於戰亂
一提投降,兒子都自殺了
甚麼時候開放茶館內用呢?
應該已經解封了吧
茶館的氣氛好想念~
姜維:我沒有迷路啊,如果真的要說迷途,我這三十年來一直沒走出這個迷宮
劉禪:呃?什麼迷宮?
姜維:不,沒什麼
還是只能說,姜維辛苦了!什麼事情都只能他一個人決定。
諸葛亮,起碼前線上,文有楊儀,武有魏延王平等;朝廷中,有他一手培養的一批接班人先在朝中各個位置工作歷練,幫忙穩定朝廷;內宮中還有連阿斗都會怕的董允,雖然有李嚴這種人形成牽制,但至少諸葛亮有人能用,自己也有威望。
可姜維?沒有上面那些人能幫忙,自己也沒有那樣因為託孤的與長年工作累積的威望,又是降將,魏國因為高平陵事變時創造出來數年的短暫時機,他也沒能有機會大有作為,一個凡人,到底能多元考慮到什麼程度?終究都只是拿後人眼光來評斷而已,過程中熬得油盡燈枯的艱難,到底不是我們後來人,甚至當代、卻不瞭解他的人能隨意點評的了!
血流成河也將是吾等蜀漢浪漫派的荊棘之道(握拳)!
另外回頭再看一次傅家父子的影片,突然好像看到,為漢昭烈斷後並在死前大罵吳狗的父親,就像是漢中之戰向漢昭烈表達著"交給我吧!"並閃耀一生光芒的漢升老將軍;延續了父親精神的虎子,就彷彿面對絕對劣勢,卻仍用一句"小人頭可得,城不可得"拒絕背主降敵的仲邈般耀眼......果然,就算是同樣的故事,帶給我們的,也不會只有僅僅一次的感受。
很像我玩戰棋時的打法,讓隊友扛下主力攻勢,我方援軍以游擊戰做到殲敵與合兵的方式巧勝戰局
現場也只能用"亂"形容,兵敗即團滅,沒有更佳的解決方案
youtuuu.tokyo/watch?v=36tbXxFstsD
@@БогданаСеминько-г2з == no~
0:08 突然想到啾啾鞋某些影片的背景音樂…
1:00 防禦工事做為抵抗之用
興勢之戰,王平選擇了-重門.改
7:47 劉禪的投降….欸….姜維你在幹嘛?!
這是又要增加每日任務的節奏啊w
三國一起罵起來😂
先往東南推進有無跟永安方面會合的可能呢(雖然的確有點遠,事前也沒做好溝通)?要阻擋大軍,姜維先往東南退,永安發兵來救援,利用地形拖住過來救援的鍾會,爭取先擊破不知軍力多寡的鄧艾,然後再回頭將入侵魏軍趕出去。當然這個推論把永安想得太近了
姜維傳幻想線裡面那個三路齊出退吳魏大概就是最成功的新新重門計想達到的效果吧,可惜陽平關中出了叛徒
這還請看看google 地圖的地理相關位置,這兩地的距離是不能這樣直接走的,一個在北一個在東,中間還有崇山峻嶺,而且當鄧艾偷渡陰平成功,距離成都就已經不遠,如果諸葛瞻當時有以地形來拖慢鄧艾,姜維找一偏師直接從劍閣夾擊鄧艾還快的多,永安的軍隊比較近的支援就是直接去成都
天地覆反兮火欲殂
大廈將崩兮獨木難扶😞
姜維雖可謂能文允武,但是當時蜀漢國力尚不強盛,即使是經過文景之治的西漢時期,武帝也不過三征匈奴國庫就空虛了,更何況只有姜維的偏安政權蜀漢?當時蜀中四相已死,蜀漢名將王平,魏延,馬岱等也先後離去,連稱得上有將才的人也僅有夏侯霸,張翼,廖化,當時不是戰死就是年老,又或是統兵能力不太擅長。這個局勢,又豈是一個天水麒麟兒所能救矣?加上劉禪對姜維弗信,就算孔明、劉備再世,又有何用?洮世之役,破曹魏,敗陳泰,取狄道,得隴西!而後主非睿,弗智,伯約則實乃功過其實,豈有一人即可復興漢室之理?!其實當時局勢,當以小股兵馬不斷侵騷魏境,並以重門之計嚴守漢中,以精銳再握守陰平、南鄭,使曹魏難以滅漢,同時加緊訓練士兵,低稅以養民,招兵以養兵,亦可加緊訓練水軍,在北伐時以涪城出兵,速攻上庸,若曹魏守隴右,取上庸;若魏以重兵守上庸,可取隴右,若曹魏分兵而守,集一路而破之,此亦上上之策,但不宜短期而成;若以重兵保漢中、陽平以封關保國,按兵息民,並聯吳而抗魏,即為中策;若出一路大軍深入,必為冒險之策,若失先機,必敗;若失外緩,必退;若失後路,必被圍而殲之;此則難有以小博大之機,屬下策
其實在幾個月前有看到有人分析為何孫權偷襲關羽
是因為如果關羽真的掌握了襄陽一帶很容易就可以順長江東下攻打孫吳
所以孫權即使撕破臉也要把荊州一帶拿到手避免蜀國掌握攻打吳國的地利
想問一下關於這點柳豫的看法
劉後主 不行
柳後主 行
建議柳豫穿越回去御駕親征打爆鄧艾鍾會 報答先帝與丞相
這BGM 我愛你片師,也愛柳豫
阿斗投降的速度确实快的让人想不到。即使是诸葛瞻没有用黄崇的建议兵败身死,蜀汉还有雒城这道关卡。刘备当年打了一年多才打下来,庞统都因此阵亡。
做一个视频,说为什么说蜀汉不会有政变
姜維調離兵權以後即使擁有私兵也絕對不多,何況益州是盆地,即使快速行軍,也一定要消耗一定數量的糧草,所以一定要補給,何況當時姜維在踏中屯田,先跟諸葛緒對上,後來在劍閣跟鐘會對上,在加上鐘會攻陷漢中,使得姜維只能去與廖化會合,固守劍閣,接連大戰,先不要想人員,就士氣來說也是一個問題,在加上鄧艾明修棧道偷渡陰平,馬邈不戰而想,油江口諸葛譫戰死,各式各樣的問題,他姜維確實是盡力了,但姜維終究只有一個姜維,只憑自己也無法改變魏滅蜀之戰,更別說其他外族勢力都有可能動搖背叛蜀,如果真的分兵那麼也破不了鄧艾,何況當時姜維整個在前線作戰,他沒預料鄧艾會天降騎兵,劉禪投降,我想姜維可能認為就算鄧艾偷襲油江口成功,成都也可沒那麼好攻,只需死守,他破了鐘會軍以後再會會剩下殘兵的鄧艾,只可惜現實是殘酷的。(以上純屬自己的觀點)
刘备当时 真的除了阿斗 没有其他继承人的选择了吗
姜維可能為了預判鄧艾鍾會的預判,所以故意繞路回防。但姜維卻沒算到阿斗的心思~~
三十幾年君臣,最後還是看不透這個阿斗啊(痛苦
姜維:曹爽大禮包怎麼跟鄧艾比
看完總是覺得很哀傷....
這就是命!
7:24 亮以为姜维应直接向南绕地球一圈偷袭钟会大军后方,与廖化,张翼兵分三千路形成包夹
斗: 小時耐捽 大未必佳
孔明: 那個罵後主? 以後就别再叫我丞相...
从钟会的角度可以解释,把姜维往东边挤压,自己去成都和邓艾争功,姜维迫于形势达成默契,还可以延路收拢各地守军
敲碗成功 感謝柳皇叔
姜維最大的失誤,其實是不知道阿斗連抵抗都沒有,直接投降,
有這樣沒有肩膀的老版,就算姜維擋下這ㄧ次,那下一次?下下一次呢?
後主雖然耐摔,但是因為被摔過,所以知道痛,所以知道要被打還要再痛一次,不如直接投降可以免於皮肉之苦。
既然以前沒噴,現在來補一下😅
漢中失守之責,姜維至少得負九成責任。更改佈局策略不是不行,可是各個據點的武將也必須保證。
他在蜀國的實際影響力並沒有多大,反對他的不在少數。做出這樣的決策能有多大功效?
再者 魏國伐蜀的兵力一次比一次多,兩國的現實差距有多大也得考慮。殲滅敵軍才有實際效果,這誰不知 可是蜀能做到守而不失已屬不易…
陽平關 最不該發生的狀況就是出現了,唉
總之歷史無法更改,即使做得再好 只能多拖延時日,兩國差距早已是不可逆的形勢。
10:19 姜維繼承了諸葛亮的路痴屬性?
諸葛亮路癡:th-cam.com/video/4k-PoMZOTUk/w-d-xo.html
我覺的姜維退出劍閣繞遠路會成都的可能性,個人的愚見認為姜維有和鐘會條件交換,先讓鐘會帶大軍出征到成都門口姜維在假意策反2著的爭鬥,從中獲得最佳勝利的機會!因為也說明姜維身為蜀漢人臣的最後的策略來報答諸葛孔明的知遇之恩.….
可以做一集~如果後主沒投降~蜀漢有沒有勝算的影片
個人覺得,在當時的情況下,他一個劉禪不投降,他手下的那些官員也未必想好好打。
畢竟益州地方勢力本來就對劉禪沒太大的忠誠,諸葛瞻這些少數人死了以後,恐怕成都內都拿不出個像樣的人來彈壓可能作怪的人,一個沒弄好,搞不好劉家皇族通通被比照呂布家人一樣給處理了都不好說啊!
等在想姜維是不是想走遠路,騙鍾會他直接到成都,讓鍾會走快路與鄧艾會合,然後他才抄後路,讓成都,甚至看看東吳有沒有緩軍,和自己夾擊魏軍
想要許願一個內容,
或許是相當冷門也沒什麼太多討論點的話題,但讀過卻覺得無比辛酸的一個事件:
蜀漢滅亡後,一票剛投降魏國,後來馬上又變成晉臣,最後又到了國境之南無可還的「交趾之亂」...
一票人踏上不歸之路,還互相發誓要一起逃亡,只剩下一位將領千辛萬苦回到北方,
令人讀了十分動容呢!希望說書人有機會可以提到這段故事.....
6:20 我還在打架,你親愛的給我在旁邊按回城!吼吼吼,可惡~
說到投降論成敗,很多人說劉禪不投降蜀漢還有反敗的機會;但是換個角度想,他不過是那一群投降派的代表而已。
其實很簡單,鄧艾的天降奇兵直接End Game,讓姜維整個愣傻了,感受到了絕望,才會出現這些謎之操作
然後大家談到子午谷的時候又是另一付嘴臉了
@@aniketk8689 本來就是兩件事情
一個是假設對方會投降還能堅守其他魏軍
一個是諸葛瞻帶兵出去送外加皇帝直接投降
因為千年後闖王高迎歡測過子午谷奇謀被反殺
我要看到血流成河~~
姜維最大的失誤就是沒學到師父的搓螺旋丸技巧
如果姜维拒绝投降,而是遥尊刘禅为太上皇,另外找个宗室做皇帝,继续斗争下去,能否有更好的结果?
太難了...
蜀漢不會無端滅亡,責任全在魏方,是境外敵對勢力的問題。
中国外交部欢迎你
意思是蜀漢是亡於外患,而非內亂,像宋朝一樣?
所有的外在不利也取決於自身能力不足
@@matthewsu777 政黨鬥爭不是內亂。荊州派和川州派的政治利益衝突不能當成內亂。
@@user-kessPhoenix 益州人士是主降的,只有一部分荊州派人士是主戰的,而到後來只剩姜維這魏國降將繼承了劉備、諸葛亮的信念,持續對魏用兵。但無論主戰或主降,那都是蜀漢內部的聲音,都反應了一部分人的心願。
我並沒有將荊州派和益州派的衝突當作內亂,那只是政治理念的差異造成的分歧,還沒到內亂的地步。事實上,蜀漢的政權在第三世紀中葉的中國是相對平穩的。不像鄰國廢帝、篡位、弒君的動亂都有發生,蜀漢有著帝制時代最完美的君臣關係,充分表現信任與忠誠的精神。這些並不因為其弱小而被掩蓋。
諸葛亮當初擋曹真叫魏延從後包抄也是類似,只是曹真被雨水趕回去了
向東行的欺敵戰術我覺得很有可能 但情報應該是 已經看見曹軍進入成都 為防止被夾擊先行繞遠路看能不能多打一陣子
那廢物沒那麼厲害,三國遊戲少玩點
@@aniketk8689 雖然我也覺得沒人能夠超強 但我想換作是我 我會這麼做的話應該是因為
1 如果敵軍進入成都是假情報 那我側繞一樣能回成都 再用同樣的方法讓敵人進入成都夾擊
2 如果是真的情報 那我應該會被夾了 要不趁機逃跑 要不看看能怎麼做 這時 如果敵軍真的看到我大辣辣回頭打回成都 那鄧艾應該會聯外鐘會互相夾擊 反正姜維撐不了多久 軍隊都在首都 看到曹軍夾擊那士氣大振就可能打贏
那我側繞既可防夾擊也可把鄧艾從首都內打出去 沒人能比自家人更了解自家地形
我是這麼想拉@@ 怎麼走都是走側面最划算
@@aniketk8689 你是在說你自己吧
電腦鍵盤少用幾年
阿斗:誰說我小時耐摔的,拜託,那是因為我還不會說話好嗎?
我是看在陸遜幫我報仇份上才又跟東吳聯盟的
為了看你罵阿斗...我馬上訂閱!!!!
邓艾以出其不意的路线进攻成都,肯定预判剑阁的汉军会近路回来营救,姜维也预判邓艾必定沿途有埋伏,照着走必成了瓮中捉鳖,于是姜维必须绕另外一路,反出其不意才能救成都,结果后主已经降了。
姜維拉走四五萬精鋭拉到劍閣且被鐘會大軍牽制,諸葛瞻把成都的剩餘部隊送去死光,蜀地本土派代表譙周大叫投降,鄧艾就在城外。劉禪可以幹啥?和傻兒子一起自殺?
@@spasacr9848 象棋下至残局,都是要见一步走一步了,刘禅政权是残局,邓艾也是残局,邓艾打完诸葛瞻已经无力攻城,只能埋伏姜维,吃掉刘禅最后一只俥,让刘禅尽早投降。姜维和将士都知道自己绝对不能近路撤回成都,只要这支精锐还是完整的,把强弩之末的邓艾吃掉还是很有希望守多几个回合,结果跑到半路还是功亏一篑,怎么可能不生气而乱劈石头?刘禅当时作为投降的君主,结局不一定太差,但将士成为败军之将能有什么待遇?
@@spasacr9848 古人寿命本来就很短,受辱而生还被贻笑千古,宁死不屈至少能浩气长存。刘禅让姜维放手一搏,本来就是赌命,最后选择投降当安乐公,也是赌命。最后没有被杀,对于他来说就是赌对了。作为亡国之君,他算是幸运的结局,但也背上了屈辱的名声,常常被后世当笑话。刘谌选择了自杀,其实是很悲壮的,最低限度他能在后世评价中挽回祖父宁死不屈的精神,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刘谌和刘恂你觉得他们结局有什么区别吗,哪一个是傻?哪一个是聪明?
@@LUQILING 即使祖墳冒青煙,劉襌能自己把孤軍深入的鄧艾擊敗宰掉,外面鐘會還有十幾萬大軍佔據漢中和陽平關,洛陽司馬昭和賈充的十多萬生力軍仍在待命。季漢已經不佔任何地利及人和。
多年無功的北伐戰爭已向巴蜀人收取太多税和死太多人,譙周敢公開叫投降,已是民心已去的結果。上下不一心,早晚有叛徒獻城投降,像蔣舒那樣。
向鄧艾投降已是最好的時間,再糾纏拖延,司馬氏的耐心用盡,成都城破便會出現司馬懿對遼東的大屠殺。
姜維的二士相討復國計劃很悲壯,但也害太子死於亂軍之中。
劉禪自己身負亡國投降惡名,冒受辱的風險結束戰爭,令蜀地百妵不用再打仗和被殺,我看這才是真正的仁義,不像他的大耳老子用仁義作招牌巧取豪奪。
當然兒子年輕不能理解也不願受辱也在情理之中。
更黑暗的想法是,會不會已經與鍾會勾結?
也許姜早已知道後主的想法了?
更也許 是一個失望的表現
唉,姜維如果在漢中情況也許就不一樣
原本想當救世主,沒想到要變成救後主。
老實說如果用後主的角度看 求生也是人性呀 他要是不早降肯定是當刀下亡魂的
劉備那麼怕變刀下亡魂的話哪有江山給劉禪接手
@@地球很危險-g6y 那也是他老爸的事 他想不想接這江山還說不準
@@AUG0424 其實劉禪投降得比劉璋還快,劉禪投降的一刻雖然有一堆失算但還有一堆籌碼,劉璋才只剩孤城死守盟友也被打趴
曹爽 再度被鞭屍xD
(王平 費禕 笑而不語。。。)
姜維 其實新重門戰略不錯,但是他太看的起劉禪了,人家直取本陣前他一定投降
如果姜維真的故意延遲救成都 卻也不能說他黑化 相信他也明白自己站的不夠高 沒有話語權 這事也有可能是姜維為未來北伐做的鋪陳 可惜阿斗投降的太快
阿斗心想小時候被包圍了才激發了趙雲的潛能 這次來重演一下好了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柳皇叔:今天我們dis諸葛阿瞻
柳皇叔:小瞻瞻有先打贏所以不算
柳皇叔:今天我們dis姜伯約阿維
柳皇叔:我們天水麒麟兒還要當青龍白虎太難了吧?
柳皇叔:我們今天dis死仔包阿斗
柳皇叔:劉禪已經比曹丕曹叡長命, 而且兩晉南北朝的蜀國都很穩定。
左青龍 右白虎
神擋殺神 佛擋殺。。。。。!
先生殺人啦!
或許姜維在降蜀那一刻以錯了........
姜维最后的“奇”,是因为邓艾的“奇”影响的。
真的無法原諒阿斗
蜀漢滅亡他至少得背一半的鍋
從諸葛亮死後 當地益州世族最希望魏國接管 因為後來的曹丕開啟九品官人法 給了士族地位 很多士族巴不得魏國趕快統一 還給他們身分 所以那時候的蜀國很多投降根本正常 滅亡也是早晚的事
蔣琬費禕死後才明顯益州豪強才導向希望投降魏國
費禕沒死國內還算是團結
因為四英時代還會分點羹的益州人任職高官職
到陳祗時代甚至後面的黃皓+諸葛瞻時代
蜀漢唯一爬到高官職的只有張翼
你是益州人士你也會很不滿
之前看維基百科還說姜維忽視了當初魏延跟王平對陽安關的防守..看得讓人頭痛
維基百科任何人都可以編輯,所以有時上面也會有奇怪的說法,但通常會隨著時間被修掉啦~
姜維或許有過失依舊盡了最大的努力
姜維的軍事能力絕對可謂一代名將,但是他的協調溝通能力卻不如其他的蜀漢前輩
作戰要成功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姜維是統籌一切的元帥不單只是出謀劃策的參謀或者衝鋒陷陣的將軍
諸葛亮除了智謀以及高度的執行力,最可貴的就是他統合國內各種派系的統御力
始終是降將,只能當工具人。
這點很難,諸葛亮是在劉備為難時幫一把的老臣,而姜維就是個有北方羌族血統的魏國降將,本身背景與同鄉都太少,要人家聽他的這真的難啊,看看各地軍閥,不是靠親戚朋友就是地方豪強,什麼背景都沒有是要如何讓人家聽你的?而姜維也沒有劉備的本事,這真的是太為難他了
降將再怎麼努力終究是降將 如果伯約是在劉備提拔下加入 那個立場會比諸葛提拔下好更多 一個畢竟還是君王
@@TWCloudt122ab
姜維應該是偏向隴西士族出身,姜姓當地是大姓 除了他爹姜冏外,反馬大將之一姜敘也是出身於此。
不過蜀漢朝廷荊州士族較多也有些中原士族前來投靠,他們不見得彼此感情好(像張存就討厭龐統)但都有一個共同點:
他們可能有點不歡迎益州士族但是他們跟益州派實際上也很排斥姜維,上官顯這類涼州士族。
因為他們覺得涼州人不過是「邊疆野種」,不管你是不是在涼漢人還是漢羌混血還是純羌人。
只要不跟他們同黨就第一優先排擠。
这些也不过是你我个人和事后诸葛亮分析罢了。可能姜维是因为邓艾在近路布有重围设下埋伏呢?谁知道?现在还有批评关羽应该等待到刘备稳定掌握成都后才一起出兵。那样关羽就不会死的分析。别忘了邓艾沿途收了不少蜀降兵。不可能对姜维走近路没防备。🤔比起姜维我更加好奇另外一路向后主请求出兵支援成都的防御东吴的那路援兵是接到后主命令防御东吴没出兵了还是援兵在半路上?还有防御南蛮的也记载说有一支援兵在收到邓艾兵指棉竹关时诸葛詹出发抵御前已经出发支援了的姓霍的也是历史只记载到他已经出发打算和诸葛詹共同防御后就没了后文。
鈡會有吹牛嫌疑,他要是真的包圍了劍閣,那爲什麽不直接繞過去就好?帶著20萬大軍坐在原地空耗糧食?柳大師只要找幾個劍閣旅游的視頻看一下就知道了
姜維的處境比較像科比,老大盡力了,隊友CBA,場場一打九,老大太難了,隊友空位投不進,場場空砍50分
吹牛是有的,他甚至為了軍功不惜害死鄧艾,但整體來說蜀漢已經沒救了,內部早就政爭一段時間了,劉備帶來的那些人跟殖民者的作為無異。
如果魏延還在,重門之計ㄧ定可以擋死鍾會大軍,蜀漢還可以撐很久。
大概就後主投降後就輸定了,姜維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後方投降真的太快,明明面對的就是鄧艾這種翻山越嶺重度耗損的破布娃娃,結果不戰而降,太瞎。正常人都想不到的操作,估計姜維也是非常懵逼的。至於姜維繞遠路,反正我是粉我是傾向要擺脫魏兵啦,國都要被滅了,還想什麼先讓阿斗被外人修理一頓過過癮。。=W=
最後,敲碗等阿斗被嘴。阿斗真是個躺平躺到太誇張的地步,難怪被趕出了武侯祠,真是劉家之恥啊。
想看罵阿斗
為什麼姜維去巴西?因為巴西有兵
对“重门”理解有误,应为重点的重而非重重的重,即外实内虚重兵防守汉中的各道山口拒敌于国门之外。防守曹真和曹爽都是照此在集中全力防守道口而非所谓的多道防线
我倒是覺得 姜維有太多的決策根本是情勢所逼
罵阿斗罵阿斗XD
想當吃瓜群眾,看血流成河XD
罵下去....阿斗 好像還是善終啊?? 哈
三國後期的事蹟感覺較少人感興趣,不過柳皇叔加油
未看直猜:上帝視角、事後諸葛,說的比唱的好聽、說的比做的容易~
推 聽起來的感覺比那什麼瑞舒服多了
哈哈不用褒誰貶誰啦~我想做的就是把好故事說給大家聽
姜開司?!
阿斗一直在等待魏军来接他这一天,以后可以不用工作 永远享受生活,绝对要抓住这个机会光速投降,否则随便抵抗一下都攻不下来,不需要救援
哀 簡單講 就像我昨天跟我弟說的 就算給我韓信的作戰計畫 我也執行不來 姜維計畫再漂亮 執行力差也沒用
劉禪投得比劉璋還快, 姜維還有什麼好說的?
啪一下後主就投降了很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