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怎麼說】海口腔獨有的謎之音!? 鹿港人教你如何發音| 台語小教室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3 ก.พ. 2025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156

  • @SukiChen
    @SukiChen 2 ปีที่แล้ว +20

    看到我們文秋里長,很親切.
    鹿港人很厲害,出來外面跟人家說外地腔,回到鹿港就講鹿港腔,不過現在很多鹿港年輕人的腔調都跑調了,感謝您做影片,希望家鄉的腔調可以繼續傳承下去.

    • @lok_tin_sparrow
      @lok_tin_sparrow 2 ปีที่แล้ว +2

      是鹿港鄉親!跟外地人說外地腔這間事情我很有感,我們家就是因為到鎮外討生活,腔調都被同化了。不過現在是鼓勵多元文化的時代,我覺得鹿港人在外地反而可以多介紹或使用鹿港腔,讓更多人知道我們的語言特色!

    • @yunoh7348
      @yunoh7348 ปีที่แล้ว +3

      真的,以前我在台北的同事到老家鹿港玩就說過,你在台北跟鹿港講話的時候是完全不一樣的腔調,而且跟長輩講的腔還會更不一樣~~長輩的腔有些話真的其他地方的人聽不懂

  • @nx131132
    @nx131132 2 ปีที่แล้ว +15

    很亲切!泉州腔!

  • @steventsai5891
    @steventsai5891 2 ปีที่แล้ว +27

    这音在我们金门腔里面很正常。 然怪30多年前我刚到台湾,班上只有一个鹿港来的同学听懂一些我说的金门话!

    • @lingpingtshi
      @lingpingtshi ปีที่แล้ว +2

      臺北話也很正常

  • @魚罐頭-i9w
    @魚罐頭-i9w ปีที่แล้ว +16

    台灣這塊土地小小,但不同地方的台語腔調都有不同特色,好奇妙的大島域。

  • @廢柴君與撲街仔
    @廢柴君與撲街仔 2 ปีที่แล้ว +16

    和泉州的府城音几乎一致 实在亲切 和本人讲的一样

  • @junxu4180
    @junxu4180 2 ปีที่แล้ว +15

    我父母的故鄉在大成、二林 ,這腔調是我小時候常聽的語調,很懷念。雖然成長時間都住北部,但是常被說我的母語有個腔調,或許原來是這腔調,看你的影片,好親切!

    • @lingpingtshi
      @lingpingtshi ปีที่แล้ว +2

      彰化很多人都這樣 西湖

    • @ezi86
      @ezi86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沒後人保留就結束在我這一代!

  • @quansim8175
    @quansim8175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好有潮州話的味道

  • @DDD_PGB
    @DDD_PGB ปีที่แล้ว +2

    恭喜, yt有在推这片~

  • @VoiceofAKai
    @VoiceofAKai 2 ปีที่แล้ว +2

    哈哈啊哈現在才看到這支影片,讚!

  • @YummYakitori
    @YummYakitori 2 ปีที่แล้ว +25

    我们新加坡闽南语腔调是最接近台湾鹿港的,也都是后面-ir 音居多。

    • @TheN1235548
      @TheN1235548 2 ปีที่แล้ว +9

      其實就是泉州口音的基礎。星馬福建話、台灣從台中清水以南到雲林台西都是相同基礎

    • @daitoukai3069
      @daitoukai3069 ปีที่แล้ว +4

      舊台北的泉州人也是這腔調
      我姨丈就是好多代的台北人我住基隆是講偏漳州腔,小時候去阿姨家,聽到姨丈招呼我們“入來坐”,説他小孩在學校讀“書”,叫阿姨“去”“市”場買點“豬”“雞”“魚”肉,回來“煮”卡“青操”,問我:“汝”“幾歲”啊?...一大堆我幾乎都聽不懂,以為他是外省人,還是要阿姨翻譯才知道,真的很糗。

    • @YummYakitori
      @YummYakitori ปีที่แล้ว +3

      @@TheN1235548 马来西亚福建话也会分地区,槟城北马好像都是漳州腔为主。南马、新加坡则是泉州腔为主。

    • @TheN1235548
      @TheN1235548 ปีที่แล้ว +2

      @@YummYakitori 檳城我接觸少,因為剛好來自檳城的大學同學又是以粵語為主;而在大馬KL市區的廣式茶餐廳,當地粵語為主的華人說的福建話剛好也是泉州音。馬六甲我有聽過漳州、廈門口音,但不確定馬六甲以南是不是以漳州口音。

    • @dogofegg
      @dogofegg ปีที่แล้ว +2

      新加坡一堆金門移民,金門腔跟鹿港腔是一樣的

  • @tungtran3335
    @tungtran3335 ปีที่แล้ว +2

    哈哈哈 有潮州腔的感覺

  • @Oanbong
    @Oanbong ปีที่แล้ว +1

    4:58 好親切的ir音,圖書館在我的腔口(福建泉州)是說 tô͘-chir-koán

  • @LISLAB-Design
    @LISLAB-Design ปีที่แล้ว +5

    老爸台語就是鹿港而且算海口腔,古早味濃濃地很溫馨,芋頭鵝青蚵傻傻分不清,記得鍋子的鹿港腔也很特別

    • @lok_tin_sparrow
      @lok_tin_sparrow ปีที่แล้ว +2

      是 鍋仔 er-á 嗎

    • @huang78728
      @huang78728 8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帽子、襪子、梅子

  • @laurencechan470
    @laurencechan470 2 ปีที่แล้ว +18

    感覺鹿港是保留了 ir的泉州音 可能台湾其他地方 已經用偏漳音 i. 潮汕地区也是用ir 為主要口音

    • @yiquny
      @yiquny ปีที่แล้ว +1

      泉州的南音,一定要用这种(府城腔)发音的。。

    • @teochewi-zony7870
      @teochewi-zony7870 ปีที่แล้ว +1

      泉州府城音和潮汕都是e(ir)音,白讀音用字不同,文讀音是互通的。

  • @周宗貴
    @周宗貴 2 ปีที่แล้ว +6

    鹿港及到嘉義沿海,講的是泉州腔,台北市及三峽、林口一帶講的是北部泉州腔。闢如你這個字,泉州腔講lir 漳州及廈門腔講li。火這個字,泉腔講hir漳腔講he廈門腔介於二者之間講hue,還有一個特色,構成一個詞的首字不變調。

    • @chen3296
      @chen3296 ปีที่แล้ว +2

      老台北市以同安腔居多,木柵、三峽、南港、汐止則是安溪腔。

    • @蘇速素
      @蘇速素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錯了,泉腔是hir和he,漳州才是hue。大陸的泉府城,泉山區,同安腔都是有央元音hir。泉州海邊+廈門市區都是he

    • @銘宗周
      @銘宗周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清朝到光復初期大安.信義.景美.新店地區也是安​溪人佔絕大多數,現在是什麼族群都多@@chen3296

  • @劉誌德
    @劉誌德 ปีที่แล้ว +2

    汐止腔也蠻接近的,例如:汝,箸,去,書,都是一樣的發音

    • @doracatdodo
      @doracatdodo ปีที่แล้ว +1

      汐止一帶應該是安溪人 還是有差異

  • @小順-i3u
    @小順-i3u ปีที่แล้ว +2

    我外婆也是這樣說(沙鹿)

  • @jack91g
    @jack91g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3

    台中清水腔也很類似,屬於泉州腔

  • @yiquny
    @yiquny ปีที่แล้ว +2

    这个很象我们泉州话。南音都是用泉州话(府城腔)唱的。

  • @rui2271
    @rui2271 ปีที่แล้ว +1

    之前看陈雷讲台语,他好像是彰化大城西港人?听他的口音也是类似鹿港的这种泉州腔,但是我的彰化朋友他的台语听起来就很漳泉混合口音,感觉还蛮有意思的

  • @ganchinguan913
    @ganchinguan913 ปีที่แล้ว +1

    我是马来西亚麻坡的人,说的就是这样的强调,我祖先是永春人。

  • @charleslin5908
    @charleslin5908 3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對,泉州腔,很親切!

  • @ansonuuu
    @ansonuuu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大陆的广东潮汕部分地区的语言(潮语)也有这个韵母
    据我所知,台语还有一种特殊的腔口,ir变成u,同样在潮汕也有,在广东湛江有一种雷州话,还有隔海相望的海南岛也是讲u,雷州话和海南话属于特殊的闽南语,也叫琼雷语,和台语无法交流
    台语勉强可以和潮语交流,本人这两种都会讲,但是潮语不是很熟练

  • @benhsu4432
    @benhsu4432 2 ปีที่แล้ว +1

    老哥~太神啦

  • @victorskywalker5725
    @victorskywalker5725 2 ปีที่แล้ว +6

    泉州人路过 口音和用语是蛮像的 目前还没遇到过鹿港人

    • @chrish1429
      @chrish1429 2 ปีที่แล้ว +2

      有機會來鹿港,你會覺得像在自己家鄉,這位泉州來台灣的交換學生親身經歷
      th-cam.com/video/W2URwJxLQVY/w-d-xo.html

    • @victorskywalker5725
      @victorskywalker5725 2 ปีที่แล้ว +1

      @@chrish1429 我知道她喔 我好想去 但是现在中国人去不了呀 我特别喜欢这种有文化的小城 鹿港还和泉州关系那么深 (我在美国读书碰到的台湾人基本都是台北人🤣

    • @李明豪-b6p
      @李明豪-b6p ปีที่แล้ว +2

      @@victorskywalker5725 台北其實也都是泉腔 不過都被同化了😂😂剩老人可能還有一點口音

  • @lihuida
    @lihuida 2 ปีที่แล้ว +6

    我是泉州人,很想跟你对话一下,哈哈哈,感觉好有趣啊,发音和用词几乎一模一样

    • @situn-chen
      @situn-chen 2 ปีที่แล้ว +3

      鹿港人就是泉州移民過來的,看地圖就知道鹿港距離泉州最近,口音相同,連鹿港的中山路街道景色、廟宇拜的神明等都和泉州很類似。鹿港還有泉州街。

    • @lok_tin_sparrow
      @lok_tin_sparrow 2 ปีที่แล้ว +2

      有機會歡迎來玩~我也有計畫之後要去泉州看看

    • @untsuan3938
      @untsuan3938 ปีที่แล้ว +2

      @@situn-chen鹿港甚至有石厦街和瑶林街,这两个地名都是晋江一个小镇里的两个村落之名

  • @張鎧恩
    @張鎧恩 20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四縣客語 mā 有 chit ê 發音,譬如:寺/sɨ˥/

  • @sunrayz81
    @sunrayz81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身為新加坡的同安人與金門人的後代,坦白說,我們對鹿港/海口腔特別熟悉和有種親切感;反觀不太適應其他台灣地區的台語腔調。😁

  • @shikolee667
    @shikolee667 ปีที่แล้ว +1

  • @wawen666
    @wawen666 8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這個叫過喉腔。感覺算文讀音,若是白讀,則ir變成了i。

  • @qiuyangzhang5435
    @qiuyangzhang5435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很象我老家福建泉州方言

  • @xixunjiang7600
    @xixunjiang7600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我彰化埔鹽人,老一輩的人是鹿港腔却又沒有鹿港人的腔那麼重

  • @boazhang992
    @boazhang992 9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感覺每句畫都有加上二聲,爾爾爾爾爾

  • @alanchang7421
    @alanchang7421 ปีที่แล้ว +1

    用拉丁拼音豬Tư,魚Hứ, 汝Lứ, 飛bơ, 坐chờ,火Hợ, 茶tớ

  • @洪筱玲-k4f
    @洪筱玲-k4f 8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阮澎湖的西嶼竹篙灣的人嘛是這個口音

  • @minstrike520
    @minstrike520 ปีที่แล้ว +1

    一個小發現,會有ir的音國語幾乎都是讀ㄩ韻

  • @徐嘉裕
    @徐嘉裕 ปีที่แล้ว +2

    北部 三峽 是泉州安溪腔
    發音跟鹿港 不ㄧ樣 腔調差不多

    • @xixunjiang7600
      @xixunjiang7600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台北腔就是,母音〔i〕變〔u〕

  • @doracatdodo
    @doracatdodo ปีที่แล้ว +2

    年輕人還能講老腔 真的很難得了 現在鹿港人說話越來越漳了 可能未來就消失了

    • @huang78728
      @huang78728 8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就像日本當地新聞主播的關東腔
      必需盡可能讓更大比例的人聽懂
      就像大陸的普通話,或稱官話

  • @張小誠-q4y
    @張小誠-q4y ปีที่แล้ว +2

    我媽是講海口音,爸講漳洲音,但從小沒住在海縣,2種口音都會講。不過講台語時會很自然講出海口音,但漳洲音要刻意講。我猜是小時候學講話是媽媽教的比較多。

    • @ansonuuu
      @ansonuuu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不需要那么刻意,漳州音几乎就是高雄腔的声调,然后l变成dz,这个视频的ir全都变成i,ng变成ui/uinn等等

    • @張小誠-q4y
      @張小誠-q4y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ansonuuu 我以前在新北上班,經常有人問我是不是鹿港人,其實我媽是台中海縣的人。

    • @ansonuuu
      @ansonuuu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張小誠-q4y 海口腔的声调比高雄腔高一点,像大陆的泉州腔。高雄腔像厦门腔和漳州腔。我是大陆广东人,讲的是潮州话,台语是可以听懂的,最近在学,但是我不习惯讲海口腔,习惯高雄腔。虽然海口腔跟潮州话还是比较相似的,比如你都是读lir

  • @台鼎
    @台鼎 9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泉州腔 在台灣不是通行腔. 若依教育部制定的閩南語為標準, 和大眾媒體所使用的腔為主的話, 那鹿港泉州音 不用幾十年後也會被滅掉

  • @hong-ingphinn9412
    @hong-ingphinn9412 2 ปีที่แล้ว +2

    我所講个台語音調/韻母嘛佮鹿港腔足sâng个

  • @charleslin5908
    @charleslin5908 3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甲梧棲腔相偎,但些微不同。

  • @lihuida
    @lihuida 2 ปีที่แล้ว +2

    我不看字幕也能100%听得懂你的话

  • @sadhu25
    @sadhu25 2 ปีที่แล้ว +6

    台中清水嘛是有儂講ir,這毋是干凋鹿港儂有。

    • @lok_tin_sparrow
      @lok_tin_sparrow 2 ปีที่แล้ว +2

      感謝汝ê提醒, 其實我原本嘛想欲用"非老泉腔地區"這个sîr,後來想講社會大眾可能對泉腔認捌較少, 才改用一般人較知影ê"鹿港腔"、"海口腔" tsuai 標籤來介紹老泉腔, 毋過我嘛知影講這可能會造成誤解...。未來阮會繼續做泉腔相關主題, mā會紹介泉腔發展ê歷史, 到時我會特別說明。

    • @lingpingtshi
      @lingpingtshi ปีที่แล้ว +1

      ​@@lok_tin_sparrow 新泉山腔也是有ir 不只老泉有

  • @Ooilei
    @Ooilei 2 ปีที่แล้ว +2

    好像潮州話,都聽的懂

  • @tingtangtiang
    @tingtangtiang ปีที่แล้ว

    我是馬來西亞的,我們的口音也是一樣是ir。有機會可以和你交流

  • @play-tq6kt
    @play-tq6kt 2 ปีที่แล้ว +5

    不只有ir ,還有er的央元音,聲調值不一樣,變調也不同。最好再教鹿港腔的八聲調,跟普通腔七聲調的對比。

  • @shwang9952
    @shwang9952 2 ปีที่แล้ว +2

    看講河洛話影片,看到這支影片,影片主是不是沒有到過新竹市或是新北市的三峽、鶯歌、土城、永和、景美、新店、坪林、汐止?
    只要是真正的在地人,祖籍泉州的都是跟你一樣說ir的音,魚、去、擧、語、箸、豬、汝(你)…很多都是這個音!
    另外祖籍泉州同安(今廈門)也有一部份說的是這個音,同安有部份則偏漳州音,變成u(注音ㄨ)的音,澎湖最明顯!

    • @tai-gi
      @tai-gi  2 ปีที่แล้ว +1

      感謝您的提醒,央元音韻母的確是老泉腔的共同特徵。很抱歉我們沒有注意到影片中的內容可能會造成誤解,正確資訊已勘誤於影片說明中。

    • @徳-r8j
      @徳-r8j 2 ปีที่แล้ว

      河洛話個懶覺吧,閩南人根本就是福建原住民為絕對主體的

    • @shwang9952
      @shwang9952 2 ปีที่แล้ว +1

      ​@@徳-r8j 沒讀書就多看多聽,少發表無知的言論,古越王勾踐聽過沒?五胡亂華聽過沒?衣冠南渡聽過沒?唐朝詩人-張籍-《永嘉行》皇朝鮮卑入洛陽,胡兒執戟升明堂……南人至今能晉語。讀看過沒?
      從西晉的五胡亂華開始,胡人建立的五胡十六國統治中原近4百年
      ,隋唐又是胡漢融合政策,唐朝安史之亂之後,胡人再一次入侵,藩王也各自立國,五代十國裡胡漢混治,趙匡胤篡位后周(契丹人)立宋,短短50年中原又被金人統治,成立金朝,漢人政權移至浙江南京成立南宋,直至蒙元滅南宋,元再到明朝朱元璋漢人奪回中原,但整個中原說的是胡漢語,朱元璋他想恢復河洛話,於是命官員學者參考古代各種韻書字典編定《洪武正韻》,但學者多為胡漢語,編定錯誤百出,朱下令重編,未完成就駕崩。
      反觀韓國在漢朝,日本在隋唐時期都受到華廈文化影響及學習中華文化,至今他們很多漢語詞彙發音都跟河洛話(閩南語)一樣或相近。
      福建原住民被漢人趕到閩中,閩西,被漢人同化最大的土著畬客山哈,就是今天的客家人,他們親人稱呼及第一人稱你我他,都還保留畬客山哈語,族群自稱(哈家人),為唐朝最早漢化的畬客山哈,分佈於閩南漳州的平和、南靖、雲宵、詔安、及福建汀洲,福州,大陸那邊客家人傳統服飾,唱山歌,圓形客家土樓,都和畬族文化一模一樣,現在還有一大群未改變稱呼的畬族人分佈在福建各地,畬族之外還有另一種原住民稱蜑民,也是在閩北,福州及周邊最多,台灣外島馬祖就是半漢化的蜑語,現今福建還有6種以上的主語,小眾方言數十種,早期春秋時期漢人已開發到泉州,漳州於唐朝初期在粵閩交界平獠畬後而墾荒建州,漢化畬獠,大量遷入漢人,所以閩粵交界的潮州也是講河洛話(閩南語),而惠州、梅州及汕尾說的是畬客語,光是潮州講河洛語的人口就等於台灣加上閩南,唐朝時期移民到印尼及東南亞的人,至今也是說河洛語,海外的漢人自稱是福建話或唐語,外國漢人群居之處都稱為唐人街。浙江南部溫州(永嘉),說的也是河洛話,海南島也因漢武帝移入漢人,將近1/3的人也是說河洛話(閩南語)。
      福建只有閩南泉、廈、漳的語言和漢語詞彙符合東漢《說文解字》南北朝《玉篇》,唐朝《唐韻》,北宋(廣韻),字典的拼音(反切法拼音)和文言文上的漢字用語,福建泉州更是於隋朝時期就開創海上絲路,為古代漢人海上絲路貿易起點,元代達到世界最大的海路貿易港口。現今大陸漢語漢字研究專家及官方都默認泉州話為古漢語活化石。大陸普通話,台灣稱呼為國語的是千年以來,中原地區在胡人統治下,北方胡語融合漢語,慢慢而形成的近代漢語。
      多讀書,多看些資料,不要只會抬槓,發些無腦評論

    • @徳-r8j
      @徳-r8j 2 ปีที่แล้ว

      @@shwang9952 大多數閩南人長得跟普通越南人、菲律賓人一個模樣,你們這類「河洛讀書人」卻還認為基因屬於東北亞人種。。不知道是眼睛瞎了 還是頭腦洗爛了(不會都是?)
      中國當然是希望越多人是「漢族」就越好了,對維持帝國的穩定性是起到非常正面作用的。而且哪怕是外國極少細緻研究中國民族的調查組織之類的 學術界在方面的研究實在極不可靠,就”權位機構”所發表的而言,某群某年某刊硬稱情況是A,某群某年某刊另稱情況則是B,某群某年某刊又說情況是C,結果普通大眾就會特意尋找自己心裡比較喜歡的結果,然後再拿出來 對外說「這個說法才是正確、真理」的,別的是錯誤的
      福建人如果真的大多是從北方來的,那麼為什麼在元朝的時候,蒙古把福建人歸類為(歧視為)“最南方”的一類,而在此同時把河南人視為根本不同、很偏北方的族群的呢?為什麼宋元時期的來到泉州的中原人把當地居民描述為「越人」?(你不信我真的可以把史據/原話找出來)為什麼在我們2023年,泉州古城區還年年舉辦者「拍胸舞」這種明顯具備著南島風格的文化遺產活動?
      福州的樟湖板也年年舉辦者某個什麼男性脫掉上衣(這算衣冠南下?)圍蛇、拜蛇的大型文化遺產活動。閩北閩中一代的越族遺產也有很多。漢族人若真的一大批來了,原住民不可能還會保留這些與北方文化迥異的習俗
      國共時期以來才開始有權威稱「福建人也屬於漢族、中原後裔」了,因為20世紀國際社會是不會允許「帝國」存在了,要偽裝大多數族群其實是同一個家庭出來的,這樣維持領土統一合理合情。
      說閩南話是什麼鬼「河洛話」的我所經常看到的大批台灣人根本就是被政治宣傳洗腦了。而且心態明顯矛盾,一邊力圖與隔壁福建閩南人拉開扯遠距離,又在此同時一邊動不動稱自己是「河洛人 = 最最最中國的中國人」⋯⋯

    • @shwang9952
      @shwang9952 2 ปีที่แล้ว +1

      @@徳-r8j 河洛人是古代就有的稱呼,清朝時期,台灣「連橫」就與客家人,廣東人論述河洛人正確用字是「河洛」,而台灣客家人愛當官,從歷任總統,部會所長,公務員,都是客家人,把河洛人污衊為福佬,鶴佬,學佬,還不准許別人叫他們客儂仔,客委會直接定調網上公告皆為福佬人,鶴佬人。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融合56族,從古至今,中國漢,唐,元,清不是一直擴張國土,打下突厥,匈奴等異族,跟漢人多寡有個屁關係?你不用扯什麼政治因素。而你仔細看我的回覆嗎?福州人本來就不是漢人,是畬客、蜑民的大本營,因為閩越王朝就是在福州建立,而福州離中原近,平蠻之後所以為了管轄,將福州定為省城,官兵進駐福州。
      越南北部以前就是秦將「趙佗」建立的南越國範圍,漢武帝更是派遣大量漢人及官員進入,北越的文化習俗都是中華文化,你先去查一查越南何時才獨立建國,而說跟菲律賓長得一樣!你是有眼盲嗎?請問你中國萬里長城建在那裡?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陝西人,你能一眼看出來跟大陸南方人或台灣人的分別嗎?中北亞人種的長像本來就差異不大,日本,韓國人跟台灣人不像嗎?
      南蠻指的是廣東,廣西,雲南,元人把漢人視為末等人,少數民族待遇都優於漢人,那來福建人被歧視為最南方的一類?要論文史資料,我絕對看的比你多,歡迎你把文史資料複製貼上來。
      所有文史都表示歷代文人到南方,或被貶官到南方,途經廣東,惠州,廣州,都說粵語和客語是鳥語。
      不是只有泉州有拍胸舞,整個閩南到潮州都有,早期台灣閩南人也有,只是一個拍胸舞能證明什麼?那裡像南島文化了?你可以網路看看完整過程,乩童文化呢?古代中原就有乩童文化,所謂的衣冠南渡是指皇族士紳因戰亂南遷,而普通黎民百姓一樣是跟著南遷,皇族士紳留於南京,百姓則南下,福州是山城中的山城,易守難攻,漢人難入,而且閩南,潮州,台灣,浙江,廣東才有中華文化的祭拜神明,祖先,立宗祠的傳統文化,閩南及朝州自古建屋門上都有郡望堂號(ㄨㄨ堂,ㄨㄨ傳芳,ㄨㄨ衍派)這是古代漢人特有的文化,上面寫的是中原祖地。元朝是蒙古人,會單稱泉州是百越?你知道百越是什麼意思嗎?百越所指領地是北至上海,南至越南,半個中華富庶大地。
      拜蛇拜狗頭是未徹底漢化的畬族文化,畬族就是蛇族,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江西南部,未列入56族的少數民族分支多達數百個。
      古代河洛指的是中原,豫州(今河南,山西南部)為九州之中,奈何是兵家必爭之地,人員一波一波的被侵略屠殺替換,但仍然還保有一些些古河洛漢語詞彙,只是音是胡音,如:日頭,胡人稱太陽。落雨,胡人稱下雨。剃頭,胡人稱理髮或剪髮。扁食(今大多數人稱餛飩),胡人稱水餃。芫荽,胡人稱香菜。……等,雞公,今稱公雞,河南有座春秋時期就命名的「雞公山」以上河南至今依然使用的漢語詞彙。

  • @alexsu6915
    @alexsu6915 2 ปีที่แล้ว +4

    台語講偏漳腔(內埔腔)較濟,感覺聽著講偏泉腔(海口腔)的人講話,有影較稀罕較好聽^^

  • @n5977123
    @n5977123 2 ปีที่แล้ว +1

    鹿港人+1

  • @matte1674
    @matte1674 2 ปีที่แล้ว

    Lai tan jiak...
    Lai tao jiak???

  • @何必問-g4q
    @何必問-g4q 2 ปีที่แล้ว +3

    我就是鹿港人,高中老師(也是鹿港郎)有講解為何鹿港人講話腔調重,實在是早期內地登陸在港口邊,因為要大聲疾呼跟船員溝通,久了就腔調很重⋯⋯但是時間越來越往內陸遷移,語言幹嘛要講那麼大聲(重),畢竟腔調很累啊!

    • @lok_tin_sparrow
      @lok_tin_sparrow 2 ปีที่แล้ว +5

      您好,我是影片的製作者,這種通俗解釋我在鹿港也聽過不少次,我覺得這說法或許反映了過去長輩理解自身文化的方式。不過建議還是把它當成鄉野傳說就好,畢竟與科學事實不符(有一支同樣來自泉州的移民遷到地處內陸的彰化溪湖,也保有類似的腔調)。

    • @tanshlai1339
      @tanshlai1339 ปีที่แล้ว +1

      口音差在原鄉就已經不一樣了!不是來台灣才演變的!來台灣反而是融合在一起~

    • @huang78728
      @huang78728 8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我不覺得大聲疾呼能保有細節

  • @rickliu6591
    @rickliu6591 2 ปีที่แล้ว +1

    所以海口腔的"像"是發sang?! 一般不是都發siang,例如相像sio-siang。

    • @play-tq6kt
      @play-tq6kt 2 ปีที่แล้ว +1

      sann-sang,相像。鹿港腔 同(三雙)。

    • @sadhu25
      @sadhu25 2 ปีที่แล้ว

      新竹也是,這是泉腔的音。

    • @lihuida
      @lihuida 2 ปีที่แล้ว

      泉州音就是【sang】

  • @HLC0929
    @HLC0929 ปีที่แล้ว

    一的音,發成ir 。

  • @airjim
    @airjim ปีที่แล้ว

    福佬語很多 甚至海南語也算福佬語 中國學界似乎近年也把福州話 認為也屬福佬語

  • @lingpingtshi
    @lingpingtshi ปีที่แล้ว

    國語都有

  • @黃建源-o9x
    @黃建源-o9x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音]要發入音 ,你發出平音,已經被北京話帶錯了,北京話沒有入音

  • @chihfang2440
    @chihfang2440 ปีที่แล้ว

    俄語這個字母Ы跟鹿港ir音一樣

  • @htchd0211
    @htchd0211 2 ปีที่แล้ว

    👍súi

  • @carolchen9204
    @carolchen9204 2 ปีที่แล้ว +1

    記得曾在鹿港辜家老宅的展覽館看到過,就在一個鹿港地勢立體模型圖的玻璃廂中有文字解說,提到早年鹿港大部分人是從福建興化府移民過來的。後來這早年的興化府分成當今的莆田和仙遊兩縣,大陸合併稱作莆仙。興化話跟泉州潮州漳州話皆不同,在全中國自成一系。難怪曾在大陸的春節晚會,上,在介紹各地方言時,會特地提到莆仙話。所以我是很懷疑這鹿港人的海口音是被莆仙話所影響!這莆仙就位在泉州南方,離泉州滿近,所以有些音跟泉州閩南語相近!

  • @E04SU3A8
    @E04SU3A8 ปีที่แล้ว

    最不一樣的是「誰」唸「夾」而非「相」

    • @citylidamj8898
      @citylidamj8898 9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中部山區

    • @E04SU3A8
      @E04SU3A8 9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citylidamj8898 中部山區是客家人的天下,應該是中部海線。

    • @citylidamj8898
      @citylidamj8898 9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E04SU3A8 誰的台語念「夾」的就是漳腔代表,從嘉義山區番路、竹崎一直到南投都有

    • @E04SU3A8
      @E04SU3A8 9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citylidamj8898 那就奇怪了,我阿嬤海口人,她念「夾」,還有海口的親戚也念夾,但我的生活圈台中市·彰化.南投,從小到大,也沒聽遇有我家以外的人唸「夾」。

    • @citylidamj8898
      @citylidamj8898 9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E04SU3A8 你家的例子很有趣,只能說是語言互相交流影響的結果,我嘉義山區人,這裡的人都說會說夾,祖籍也都漳州 ,你家那邊祖籍是泉州嗎

  • @bchungdmd
    @bchungdmd 2 ปีที่แล้ว

    ah! gao tiah wu!

  • @yiquny
    @yiquny ปีที่แล้ว

    这个象我们泉州府城腔,其实很简单,就是象国语的“西”,“斯”有区别,你们没有区别,你们只有“西”,没有“斯”。还有一个,你们“特”,“贴”不分。

  • @WhiskeyFatimah
    @WhiskeyFatimah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我祖父伯父家人是130年前福建永春移民到南洋居銮昔加末马六甲,我小时候听他们讲得都是很类似鹿港的泉州腔的闽南语。我现在经历30年在槟城台北高雄新加玻工作生活我的闽南语已经被污染到分不清东南西北了。好惭愧。

    • @ezi86
      @ezi86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別人不想聽不想講,自己就會避開來。

  • @devilpen6565
    @devilpen6565 2 ปีที่แล้ว +4

    一、鹿港的台語語詞被國語化。
    二、作家李昂一口漂亮正鹿港話鹿港腔,不妨去聽聽她說的音。
    三、多聽吳樂天講古,保留大量台語語詞讀語,而不是國語化的台語。
    四、鹿港文化在滅亡,聽你們少年輩講話就可以查知一二。

  • @nga-tioktiunn4186
    @nga-tioktiunn4186 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日劇時代,tē it piàn thiaⁿ-to̍h, m̄ pat thiaⁿ kir 大正出世ê 阿公阿媽 講kòe, in lóng kóng 日本時代

  • @ritayang2811
    @ritayang2811 ปีที่แล้ว +1

    在鹿港工作5年多 剛開始也有點難懂鹿港腔 😂

  • @bingcai318
    @bingcai318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泉州腔,和其他台语很不一样

  • @自在莊
    @自在莊 2 ปีที่แล้ว

    泉州音

  • @ROF5987
    @ROF5987 2 ปีที่แล้ว +1

    台灣除了南島原住民、平埔原住民,先民組成的先後其中也就是明帝國所謂的倭寇、海寇;也就是日韓、閩粵、東南亞成員來源的鄭一官等為首海盜海商集團,台灣也是主要的據地。鄭氏海商海盜集團不是明鄭勢力;出生於日本的鄭成功,在1652年以福建沿海其中福州為主的駐地是以海商海盜集團勢力與清帝國對峙談判,不是以所謂打著反清復明的南明勢力。
    西元1661年,清帝國順治18年,清帝國為徹底摧毁鄭成功軍隊,下遷界令,將東南沿海居民内遷30至50里,村社田宅悉遭焚棄,百姓流離失所。同年鄭成功率戰艦400艘和2萬多名軍士,首尾長達十餘里的艦隊,攻打台灣。西元1662年,驅走荷人之後,鄭式將台灣建國為東寧國。為了長治久安,施行拓墾屯田的政策,不僅安頓兩萬上的軍人,更招來沿海不願内遷者;台灣移入的所謂漢人人口,就此速急增加到數萬以上。對所謂“漢人”,以前台語是講“Tn̂g-lâng”,無論是十九世紀台灣府城教會報 白話字文獻,或是 1931 -1932年由日本人學者主編的台日大辭典都是這樣,台日大辭典 “Tn̂g-lâng ”這個詞條,漢字為“唐人”。台日大辭典根本沒有收錄“漢人”的台語“ Hàn-jîn/lâng”,可見“漢人”這個詞在台灣的日本時代中期以前,在台灣老百姓口語幾乎罕見。台語的“長山過台灣”;福建沿海岸地區在中原大陸歷代帝國疆域下自古以來就是邊陲地帶,在更軼至明、清帝國下這個地區百姓除了來源早已未必是原始居民,同時也不會自稱為唐代的唐人。台灣霧峰林家第九代的林光輝拿出祖父林祖密的照片指出,在衣服上面書寫的是“長山”,林光輝認為,先民船離家鄉,回頭遠望應是長長的一排青山,尤其是清朝渡海來台灣的移民。可見這些所謂閩南語等的地域性百姓移民是沒有國族概念的不以漢人、唐人自居,而是由歷代與外在殖民者將這些所謂閩南語人等的同中原漢人統稱積俗來的至今所謂漢人。
    要勒索論台灣祖源,除了最早由巽他古陸南方包含菲律賓遷徙而來台灣的原住民祖先,史前東亞大陸兩廣福等的粵人、閩人等的祖先古越人、百越部族文明也是由古越南大陸的古越南王朝發展而來,粵人、閩人不是所謂的漢人。其中閩南、粵等方言是獨立語言的受漢詞彙影響,不會是你們中國帝國在歷史政治正確下誆詐東亞大陸許多原生民族所捏個所謂炎黃子孫民族下的漢語一部分。
    "Kra-Dai languages-Wikipedia",其中“Laurent Sagart(2008)提出Kra-Dai是FATK(Formosan ancestor of Tai-Kadai)的後期形式,是奧羅尼西亞語(南島語)的一個分支,屬於Puluqic亞群,發展於台灣,其說在西元前三千年的後半期遷移回大陸,包括廣東、海南和越南北部。” 保守的僅單就上古所謂原生閩南語反倒可是台灣在公元前3千年前的後半左右遷徙回東亞大陸到現今福建、廣東東北沿海岸一帶;亦或由東亞航海時代開啟以來由台灣遷移至福建沿海岸一帶。
    韓國學者認為秦帝國的贏政氏族是源於韓國與古朝鮮領土是擴及今日中國大陸境內也不為過。秦以前中國所謂的中原文明是東夷、北狄、西戎、南蠻等匯流的東亞大陸文明,不是你們以漢人反客為主收割的華夏文明。你們中國現今特定限制粵語方言的使用,就是要降低特定方言族群自己的原生民族認同。
    你們當今的中國帝國是收割東亞大陸上自古歷代各部皇朝帝國以來所侵略併吞、種族清洗下的土地、民族,在現今以中華帝國本位歷史政治正確下的漢人主體、所謂起源屬於中國的所謂漢字的中國史觀,在強勢的所謂漢化影響所及下都是中國一部分的一言蔽之納為中華民族。中華帝國自古以來就是不少本位偽造積累的誤差歷史,在近代中國大中華歷史政治正確下,也會做出有利以中國本位脈絡相承而背離考古的推論。現在社群、網路觸目可及中國歷史發展的中文史料資訊,多少在中文教育史觀下以帝國本位傾向的修簒吹擂走位添料的誤差註解了下來。

    • @shine9001
      @shine9001 ปีที่แล้ว

      中華民族起源於梁啟超發明這個名詞,自認自己是中華民族等於是數典忘祖,因為梁啟超之前是沒有中華民族的.

    • @kyosukeiwaki
      @kyosukeiwaki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聽你在p
      這就閩南語啊
      閩南語又叫河洛話
      就是洛陽官話囉

  • @whitekiwi7913
    @whitekiwi7913 2 ปีที่แล้ว +1

    好像我阿罵他們是客家人講台語也是類似這個腔

    • @zeeee3718
      @zeeee3718 ปีที่แล้ว +1

      我就是閩客各半,台語就是濃濃的這個腔調

    • @play-tq6kt
      @play-tq6kt ปีที่แล้ว

      客家人在福建是跟漳州人混居,是哥兩好,泉州腔跟客家腔,天差地遠

    • @huang78728
      @huang78728 8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柯媽媽住新竹

  • @waimanchan6259
    @waimanchan6259 2 ปีที่แล้ว

    这是泉州腔

  • @ee3ee2ee
    @ee3ee2ee ปีที่แล้ว

    泉州腔

  • @herosio270
    @herosio270 2 ปีที่แล้ว +5

    泉州西勢腔,總體上光譜靠近晉西南-下南安-同安。不過po主講的已經少了很多那種味道。

    • @lok_tin_sparrow
      @lok_tin_sparrow 2 ปีที่แล้ว +1

      感謝您的指教,想請教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畢竟我不是鹿港腔的母語者,現在還在努力學習中,希望未來可以講得更道地。

    • @herosio270
      @herosio270 2 ปีที่แล้ว +2

      @@lok_tin_sparrow 鹿港在地儂講的都和老歲仔阿公那輩的味道 不一樣了,哪怕是已經很泉味的學者自己也承認和阿公那一輩口音不一樣(譬如許嘉勇),所以不用較真的,畢竟沒有語言環境。

    • @play-tq6kt
      @play-tq6kt 2 ปีที่แล้ว

      @@lok_tin_sparrow 鹿港話的徐培哲要如何拼,教育部的徐,鹿港腔寫sir ( 師),哲tiat/thiat 。

    • @lok_tin_sparrow
      @lok_tin_sparrow 2 ปีที่แล้ว +1

      的確有聽說有人講sîr,不過我目前還沒確認過這個用法在鹿港還存不存在(因為有些泉腔念法鹿港腔早已不使用,例如色siak,不一定會完全按照泉州的講法),所以影片中先用普通腔的tshî

    • @周宗貴
      @周宗貴 2 ปีที่แล้ว

      如果你去木柵、三峽聽老一輩的講斤、雞、街會更好聽。

  • @小可-t1d
    @小可-t1d ปีที่แล้ว

    最後阿婆講的是,(用台語發音。抓低投假孤土)就聽清楚?所以你聽錯翻錯音,注意阿婆說話……😅

  • @linsimpson19721209
    @linsimpson19721209 ปีที่แล้ว

    閩南語啦,台語

  • @chih-tingwu2326
    @chih-tingwu2326 2 ปีที่แล้ว

    泉州腔說話吞進去 漳州腔說話吐出來

  • @QQANDY
    @QQANDY ปีที่แล้ว

    聽起來好像是霹靂布袋戲〔三先天〕中〔疏樓龍宿〕的口音!😮

    • @lok_tin_sparrow
      @lok_tin_sparrow ปีที่แล้ว

      沒錯,霹靂儒教腔就是從泉腔轉化來的!很多i的音會變成ir。但是儒腔和現實世界的泉腔還是不一樣的,他的性質比較像是日本動漫中根據現實語言去創造出的異世界語言喔

  • @g0935832580
    @g0935832580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台中清水的,大致上都聽得懂,只是腔調沒這麼重…

  • @廖茂坤-b1d
    @廖茂坤-b1d ปีที่แล้ว

    泉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