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兩位聖人都沒有說到重點。老子說的自然沒錯,那是人的本性,人都嚮往自由自在不受約束。對於原始時代沒有社會沒有國家的人類來說,這種生活方式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人類偏偏選擇了集體生活,開始組織社會,建立國家,目的是通過集體的力量謀求更大的發展和福利,因為人類了解到個人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通過集體的力量,人類才能實現高效率化的進步。在那種無拘無束,沒有條規,沒有紀律的環境中,一般的人只會變的更懶散更愚昧 (除了少數聖人之外)。而孔子所說的就是針對如何運作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道理。既然人類選擇了集體生活而不是單獨生活,那就得犧牲某些個人利益去謀求更大的集體利益。只有國家強了,社會穩定了,個人才可以獲得更大的進步和發展。一旦是群體生活就難免會有問題,因為每個人有自己的想法,每個人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如果沒有行為上的約束和道德上的教導,社會就會混亂。孔子的禮運大同篇,就是針對如何治國的一個真理,短短幾十個字,含義非常深遠。所謂天下為公,選賢與能,只有謀求大同,群體的利益才會有保障。試問現在世界上除了中國,有哪些領袖懂得這個道理? 西方國家推行的民主自由和老子的理念有相同之處,可是也只有達到了無爭無我境界的人,才適合老子所說的生活方式。試問天下有多少人已經達到這個境界? 恐怕只有佛陀一個吧?只有孔子的理念,才是真正通過對人類行為的約束和道德的教導,讓一個國家富強起來。我們每個人都有私心,都會互相爭奪,如果每個人都過於注重個人利益不顧整體利益,那國家就會陷入混亂。孔子針對人性對症下藥,建立了制度和道德標準,就是要人們懂得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理念。只有放棄個人利益,謀求集體利益,人民才會團結,國家才會強大。美國已故總統肯尼迪問了一個非常好的經典問題" Ask what you could do for the country and not what the country could do for you." 用以上論述看回今天的香港問題,就不難找到混亂的根源。孔子的智慧,不是一般人可以領悟的。
孔子讲的是世间法,只适用于人类社会。老子讲的是出世法,适用于任何地方,无论人类,动物,植物,宇宙或任何纬度,是宇宙的本质,根源。两人不在一个纬度
翁财盛 是的
翁财盛 所以我一直覺得孔子很狹隘
荒唐, 老子的道家是教帝王如何治理国家的是帝王之学, 孔子的儒家是教化臣子和百姓要忠君爱国 尊师重道。 一个是由上而下的用帝王的威德来让人民心悦诚服, 一个是由下往上的服从 让人民守秩序。 用道治国 出圣君, 但君王日子不好过 要遵守很多规矩 还要积威德。 用儒治国 国家比较安定 君王要遵守的规矩比较少, 对属臣和人民的要求会比较多, 帝王做得比较舒坦。
陳鷨Ft 人类社会就狭隘?宇宙万物就伟大?
Chenxi Li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所以不要狭隘
这才是有价值的辩论,让听者有很大收获。
老子所说的无为,是不妄为,并非不为。
孔子想要恢复周礼的目的其实也是在于约束人的妄为之乱。
两人根本上没有冲突。
所冲突的是,老子认为周礼僵化,违背人性规律,不合时宜,需要改革。
物极必反,周礼固然有它时代的先进性,但若不能随着时代的变迁随时调整改革,就会变成僵化的食人制度。
《道德经》说,正复为妖,善复为奇,孰知其极?其无正焉.
所以老子应该追求的是一种天下为公,不断变化革新的制度模式,
相比较孔子的周礼而言有着超越时代的前瞻性。
这种不断革新的制度才叫---道,法,自然。
更正一下,是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抱歉。
中华经典看到一句话,一定要想到阴阳辩证,“无”之所对“有”,说道无为便一定要知道有不为。
不为和无为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吗
@@llbshane2120
无,不有也。--《玉篇》
不,否定。
简单地说,还是那句话,无与有相对,而不与是相对。
你可以体会一下,不作为 和 无作为。
不作为 对应 去作为,动作还没有发生。
无作为 对应 有作为,动作已经发生。
@@llbshane2120 有为与不为没有分别的时候是无为。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
年輕時看,很玄不知所云,中年再看充滿智慧的對話。
那是你思想中毒了, 道不是你所理解的那样。
老子讲的是股市有涨有跌才是正常规律,孔子追求的是只涨不跌,
高见
作其实你把这个放到别的维度 更长的时间段里 孔子的话也是很有道理的 就像人类社会如果不是核大战的话基本都是发展的过程 一个成功的公司通过努力也可以保持股票十年都是上涨趋势。
@@leonsong6355 无论十年还是十万年,在宇宙甚至地质年代上看都微不足道。只涨不跌不是宇宙的规律。但如果你要把“涨”比作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话,目前看来还有一定道理。但是这个定律太大了,某种角度上更像是哲学意义上的规律。
十年後呢?
哈哈哈,孔子讲的是股票跌了要救市,要政府干预。老子讲的是,你救不了,也不用救,该涨回去的时候自然就涨回去了。老子信的是市场经济。
老子的道是不是我們現代茶餘飯後常說的躺平啊!老子是仙,孔子是人!
现实中天天对你喊躺平的人其实私下比你更努力。
一个站在“人道”角度,一个站在“天道”角度,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想从政,老子想成仙。。。哈哈哈
你这个回答够经典的
咔咔咔
一个是人道,一个是天道,层次不同。不同的时期,要用不同的方法。符合自然规律的就是好的方法。
老子说的是宇宙的规则,宇宙是动态的,规则必须随之变化,也就是说动态的局势配合动态的规则。如此相对处于安定状态。
孔子的想法是,人们遵守定规,不要觊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安定的社会就会长久的存在。问题是人心是动态的,不可能遵守定规。所以说孔子的想法只是理想状态。而不可能实际存在。
老子讲的是道 思想已跳出了三界 与天地合而为一 孔子讲的是以人为中心 只局限于人的社会中 只能称之为小道 治理好国家首先要有完善的制度 而不是去揭杀人性的礼数 要让百姓 官员都有安全感 归属感 自豪感 对生死有着自然的态度
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区别
不是因為推行了禮法,天下太平。而是因為天下太平了,人們才會遵守禮法。
Mike Zhou 猪言狗语,周礼才是随意鱼肉百姓的恶法
推行礼法也能促进天下太平,二者互为充要条件。
抛观点没必要非此即彼。
Good point
@Mike Zhou 并不是,不能从道德的角度考虑。本质上,周是一个小诸侯,灭商后无法控制那么大的地盘,只能通过所谓的礼法来约束。本质是巩固权利。
仓禀实而知礼。
道德经第一句就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你之所以知道这是好的,是因为有不好的存在。不可能存在一个没有瑕疵的乌托邦。
宇宙诞生已经130多亿年了,人类才不到100万年,周朝不过800年,老子想的是永恒真理,哪怕宇宙重启在他看来也正常不过,孔子从人与人的关系出发,关系的是人类社会,更多思考的是怎么让人心向善。两位都是圣人。
我忽然領悟了順其自然 週期投資法的大道理!
老子是宇宙观 孔子是世界观
老子的精髓就是无为,孔子主张有为。无为不是不作为(强调自由经济,顺应民心 不刻意为之)孔子主张有为(通过国家的规划实现经济目标 人为改变老百姓的思想 追崇太理想化的道德规范)一个西方理念 一个东方理念。
@@benlee227 不是,老子的无为就是不作为,人的作为是无意义的。
孔子则认为,人的作为是有意义的,许多事情,好的坏的,都是人努力作为的结果。我们应该控制作为的方式,使其只产生好的结果,避免坏的结果。
而老子的观点是,人的作为也是出于自然的结果。一方有压迫,就必定有反抗,这不是人的作为,而是自然规律。
老子这就有点诡辩了。两边在争“该不该作为”。孔子证明了作为有好处的时候,老子却把“作为”也化作“不作为”,把人的“作为”的功劳也给揽在自然的功劳。
老子的话固然难以反驳,却无实际价值,人是不可能不争的。人的欲望是必定要有所发泄,堵是堵不住的。
孔子则是疏导欲望,使其产生积极的结果。
我站孔子。
@@maryzhen2031 难道无为不是顺应自然吗?
認為透過努力改變了什麼,但往往什麼都沒變。
一句话,老子理论能推论孔子理论,孔子理论推论不了老子理论
老子境界比孔子高 孔子本人都承认了自己不如老子
@@xilunjiang2558 你这说法,不过是脏子杜撰的而已,是个有脑的都知道道家才是万恶之源。各种愚民弱民,坑害君主,篡改历史,剽剥儒墨,司马迁就说脏子喜欢写假故事诽谤儒家。儒家的先秦典籍,从来没说过孔子有去求礼于老子。至于孔子和老子谁境界高,鲁迅先生就说孔子高,而你们老子是连老婆都娶不成的。下面是鲁迅晚年作品『论出关的关』的原文表述:"至于孔老相争,孔胜老败,却是我的意见:老,是尚柔的〔13〕;“儒者,柔也”〔14〕,孔也尚柔,但孔以柔进取,而老却以柔退走。这关键,即在孔子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15〕的事无大小,均不放松的实行者,老则是“无为而无不为”〔16〕的一事不做,徒作大言的空谈家。要无所不为,就只好一无所为,因为一有所为,就有了界限,不能算是“无不为”了。我同意于关尹子〔17〕的嘲笑:他是连老婆也娶不成的。于是加以漫画化,送他出了关,毫无爱惜"
老子的這段話核心就是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說的就是自然法則,可惜很多人對這句話是斷章取義,望文生義
天地生养万物,不求回报,任由万物自由的发展。但是也要意识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不同,没有一定的社会规则,必然会造成很多罪恶的产生,规范行为的道德和法律也是需要的。完全的自由是不存的,天地是没有生命的事物,而人是智慧生命,有欲望,有需要,因此如果用没有生命的天地来类比人类社会是不恰当的。孔子专注的是人类社会,老子专注的自然的天地,都没有错,应该两个结合起来,孔子的思想适合人类社会的治理,老子的思想适合自然环保方面,可以开拓心智,我认为他们两人站的角度不同,其实都是正确的
普天之下,一视同仁。 好多人乱理解。
@@yaohuiliu8438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确实区别很大。
@@k.h.3502 其实就是因为人有欲望贪心的缘故,这就是差别呀
孔子是圣人,老子已经悟道了。不在一个级别上。
Egbert Chao 是的
老子理想化了
应该说不一个类型
@@lalabingbingzhang 当然,从类型上讲也不同。
老子已经是神仙级别的了,孔子的境界还是人师的级别
老子有養牛,牛牛很可愛🤤。為甚麼我會流口水😭。
赵本山有句名言、我稍加改动来回答你:吴老二有脑血栓、看什么都流口水。
唯一 吴老二不是跛子吗
猴子可不这么想
@@wmandli2005 好湿
你也很可愛😊
一个是有为,努力想改变自己不能改变的事情;一个是无为,顺其自然的发展。真正的智慧在于两者之间的平衡,努力自己能改变的事情,顺其自然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
孔子:對於爭與不爭,我的想法與你有所不同
老子:在那叫什麼
孔子的理论是老子的子集😂
很难想象2000多年前有这么先进的思想
当年百家争鸣很多思想都是超前的,可惜最后都遗失了
道,不是人人皆能明了;如果堪破“道”之所在,合乎自然的改变,以“礼”作为外在表现、符合人伦。。。。。。那时候才是真正的太平盛世的人世间!
後備之光黯淡無輝,前輩之志無處繼承。蒼穹已給予明示,何不協力,何不放下,何不遠望,何不守護。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有高智慧的人確實可以以小見大.
人性永远都是人类最大的问题!
所谓的争,和自然,并没有冲突。人类的进步,首先是认识自然,然后借用自然法则,去争取人类自己的利益。所以,争,和顺其自然,不矛盾。
因为争取自己的利益,也必然是建立在顺应自然法则的前提下的。
另外,欲望,与无争并不冲突。
在合乎自然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裸眼看日食也是吊
兄台的覺悟才是真的屌!😝
zw chia 戴个墨镜?
眯眼睛了,一样的。
老子是无政府主义者:)
孔孟思想注重於實用,
老莊思想尚無為而治,
兩者深深影響中華文化,
評論兩者對錯已無意義,
他們的貢獻是為後世開思辯之先河。
變才是永恆 , 不變會腐敗, 遵守法律則被貪婪之人而利用 , 所以要按自己心里想法來行動
感恩天地 父母 道祖 孔夫子 天地和父母養育之恩 道祖 夫子 教導之恩 一切人為 萬物中只有 人可悟善道 無盡私欲是惡道根源 只在你我 一念之間 老子和夫子 是在演一場 教育我們的戲 一位是 無為道祖 一位是 至聖先師 兩位智慧和道德 都是我們後人要學習的 對象 各位要加油
難得一見的聖人辯論,。
老子说得好!-- 可惜现实距离他的理想越来越远了。
給在看這留言的你🥰♥️😊♥️💯是帥哥美女💯🥰♥️😊♥️💯漂亮佛菩薩你好💯😊尊敬佩服 ♥️鞠躬♥️祝福你萬事如意 ♥️😊♥️心想事成😊♥️事事順利 😊♥️多福多壽 😊♥️幸福圓滿😊♥️榮華富貴♥️😊♥️學識淵博 ♥️😊♥️健康平安😊♥️天天快樂♥️😊♥️福壽祿善德圓滿😊♥️財源廣進 😊♥️♥️♥️💯子孫定成聖賢 💯♥️♥️♥️
其实这个辩论可以做很多延伸,道德和自由,有常和无常,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前者强调可控,后者强调随机。
有趣的是人类文明里,总是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往往会受到违背自然的反噬,也进一步发展出更高的生产力去改造自然。
回到这个辩论,后者可能是这个宇宙的绝对真理,但是前者才是人类的希望;如果没有前者的动力,人类的祖先不会直立起来,我们现在应该还在大自然跟动物竞争。
人定胜天可能只是一个笑话,如果没有这个笑话人类算什么呢?只不过是怒海里一根枯木而已。约3亿年前一个射线就带走了绝大多数地球生物,约7500万年前一个陨石又带走了包括地球霸主恐龙的绝大多数地球生物,你们想要遭受这种随机吗?
当时我在场的话可以劝劝你们
不如痛毆一頓,以後可以成為名人!
我在,我就是旁边的潮水。然而他们辩论的再激烈再高尚,也不能改变我的潮起潮落。
所以吉祥的人,因為他的 ♥️語善♥️視善♥️行善 ♥️一天有三種善事,積滿三年,上天必定會降福於他。
老子說:「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譏議人者也。」(意即:「其人有聰明才智,又能夠深入觀察,卻使自己陷入死地的,這種人大多是喜歡譏笑批評他人。)
宋朝鎮江太守葛繁,每天都做幾件善事,四十年不曾間斷。有人向他請教,葛繁說:「我沒有其他方法,只是每天做一兩件利益他人的事情而已。」因而指著座位間的踏板說:「如果這個踏板放得不正,就會妨礙人走路,我就隨手將它擺正;又如別人口渴,就請他喝水。這些都是利人之事,從公卿將相到乞丐都可做到,只要持之以恆地去做,自然就會得利益。」
後漢的管寧,遇到窮困的親戚或鄰居,家中米糧不夠,管寧必會分送食物救濟他們。遇到為人子女的,必定跟他說孝道;遇到為人弟兄的,必定跟他說悌道;遇到為人臣子的,必定跟他說忠道。他的容貌謙恭言語柔順,能夠藉事勸導人向善,有慚愧心的人,無不受其感化。
人的性情各有不同,有人柔順,有人剛強;有人謹慎保守,有人豪放縱情;有人喜歡安靜,有人喜歡興風作浪。在遇到事情時,對是非判斷各有不同,總要看情況來圓滿其事。勿因自以為是,要對方必合我意,豈不又起爭執?即使有不合情理之處,讓人不忍旁觀,也只能心平氣和婉轉勸導,能做到如此地步,哪有不和睦的道理?
現在有許多親兄弟相互失歡,有些事情本是微不足道,最後卻弄到無法化解;只因失歡之後,各自負氣不肯相讓。如果其中有位較賢明的,甘願自己吃虧,能先低下心氣,先侍奉應承對方,主動與對方說話;則彼此就會開始應答,漸漸地恢復和好,像以前平時一樣。
王陽明先生曾說:「舜能夠感化同父異母的弟弟-象的關鍵,就是不去看象的不對。我認為骨肉至親之間,只應講情不應講理;如果一味地執著於理,必然會傷到感情,而傷到感情就不合理了。」
有人問宋朝的程子說:「事奉兄長已盡到情理,卻還得不到兄長歡心,那該怎麼辦?」程子回答:「只要以至誠心盡到孝敬,並不需刻意表明自己心意就可以了。」又問:「應要如何對待弟弟?」程子說:「只要誠心盡到友愛就可以了。」
宋朝的法昭禪師有一首偈子說:(意思是說:同一血氣的兄弟,就像樹木枝葉一樣各自發展,不要為了一些言語意見不同而傷感情。每次再相見時,人就老了一回,世上還有多少時間能夠再當兄弟?兄弟同住一起只要能忍就平安,不要因為一點小事而起爭端,目前自己生了兒子又是稱為兄弟,自己要做好榜樣給兒孫們看齊。)
♥️友悌♥️哥哥友愛弟弟,弟弟尊敬哥哥。
古人說:「薄待兄弟便是薄待了父母,薄待堂兄弟便是薄待了祖宗。因為樹木的根若有虧損,它的枝葉必會敗壞。」
隋朝時有位僧人,年紀已有一百多歲,曾告訴大眾說:「貧僧尊敬老人,就和尊敬自己父母一樣,事奉他們,就如同事奉菩薩一樣;凡是可以讓我盡力時,我沒有不盡心去做。貧僧今生能通達佛法真義,又能活得長壽,這都是因為尊敬老人所得的福報。所以希望大家不可欺侮老人,以致損福折壽。」
文昌帝君說:「讀書人隸屬於我薄冊管轄的人,都從「敬重文字」中得來。」
明朝的陳薦夫先生說:「仁慈的人捐出未用的多餘錢財,有智慧的人施捨不望回報的厚德,使將被殺害命在旦夕的生物,能在利刀宰割下脫困延命;使其驚駭無望的魂魄,能在瀕臨滾燙的鍋鑊上得救。這種功德,有三種是不固定放生,有的是對生物放生,有的是對人的放生,有的是自我放生。
凡像這些放生事情,隨著機緣及個人能力,選定適當時機去做,千萬不可以為殺害小動物就不是傷害,也勿以為放生小動物就沒利益。不要因怕勞煩而阻絕放生善念,不要因價錢談不攏而放棄放生善緣。
所以只要放下殺生,必定就能長生。
對人也應關懷。有些人受連累情況值得憐憫,有些人受冤枉或困窮未能受到救助;有些人遇到盜賊水火等災厄,有些人受疾病侵害生命垂危;有些人因經商失敗無法生活,有些人積欠賦稅無法償還想自殺。這些人如能以財貨幫他們打開生路,設法幫他們處理事情就能夠使他們脫困。這種人我來給他們放生,這比對動物的放生,更應去關心。所以回想我過去窮困時,希望別人救助的心態,自會感同身受盡力去關照;推想他人救護我時那種感恩心,自然心中就有功德歸屬感。」
漢朝的楊寶在九歲時,見到一隻黃雀被凶猛的大鴟鴞撲擊,掉落到地面;黃雀受傷跌落地後,又被群蟻圍困。楊寶趕快救起黃雀,放在箱裡保護,並用黃花餵食。等黃雀羽毛恢復後,立即將牠放走 有一天晚上,一位黃衣童子來向楊寶拜謝說:「我是西王母(又稱王母娘娘、瑤池金母)的使者,在我前往蓬萊(又稱蓬丘,是道教先境三島之一)仙島途中,經過此地遇到災難,幸而被你所救。為了感謝救命之恩,我要把這四個玉環送給你,它能讓你子孫將來作官都作到三公的高位,而且操守就跟玉環一樣潔白。」黃衣童子講完就不見了。後來楊寶生楊震,楊震生楊秉,楊秉生楊賜,楊賜生楊彪;祖孫四代全都官居三公,操守非常清白,當時確時沒人能跟他們相比。
李士謙,字子約,隋朝趙郡平棘(今河北趙縣)人,從小父親過世,事奉母親非常孝順。十二歲時,就被魏廣平王徵召為督撫的軍事參謀。家中富有,曾經出幾千石粟米借給鄉人濟困;剛好又碰到荒年歉收,就召集欠他粟糧的人家,把借據全都燒燬,並說:「債務都沒欠了。」來年春天,他又拿出粟糧種子分給窮人,因而救活許多人。有人死亡無錢埋葬,就幫他們埋葬。當地農民對他感恩載德,有人就稱讚他的陰德,李公說:「陰德就像耳鳴一樣,只有自己能夠知道,別人並不知道;現在你已知道,怎可說是陰德?」有一天,士謙夢到一位穿紫衣的神明告訴他說:「上帝嘉許你所積的陰德,要使你的後代昌盛無比。」
玄天上帝說:「遇到他人患難顛沛時,如能善用一句善言解救,這種功德,上可資薦祖先,下可福蔭兒孫。」又說:「推陷人和扶持人,一樣都是用手;陷害人與讚歎人,一樣都是用口。寧可用扶人的手,不要開害人的口;如能依照這話做,前程自然會長久。」
關夫子(即關公)的訓文說:「願上天常生好人,願世人常行好事,願嘴巴常說好話。」
《易經》說:「聖人能以委曲的方式來成就萬物而不遺漏。」
《道德經》說:「聖人常善於救人,所以沒有放棄不救的人;也常善於救物,所以沒被廢棄的東西。」
東嶽大帝說:「行善就像春天時田園裡的草一樣,雖然看不出它在生長,其實每天都有增長;作惡有如磨刀的石頭一般,雖然看不出它在減損,其實天天都在虧蝕。所以禍福都在暗中移轉,而迷惘的人則無法察覺。」
清朝崇明島(在長江入海口)的黃永爵,有位相士曾替他算命,斷定他一生都沒孩子,只能活到六十歲。後來南洋有一條船在海上遇到大風快翻了,黃永爵就急忙拿出十兩銀子,雇買漁船去搭救,共救活十三條人命。後來又遇到那位相士,他驚訝地說:「你滿臉陰騭紋(相術家稱眼眶下的紋是積陰德而來),一定是累積很大陰德,不但會有兒子,且會考上狀元,你自己也能得到長壽。」後來果然生了一個兒子名叫振鳳,考中康熙己未年的狀元,自己活到九十幾歲才善終。
慈為萬善的根本,也就是仁心。慈有兩種意義,一是救濟貧窮拔除痛苦。二是戒除殺生釋放生靈。積德累功的君子,不但要親愛自己親友,對人們也要仁慈,而對慈心所到之處,又應要擴及到萬物。
《楞嚴經》說:「當平心地,則世界地一切皆平(意即:想要大地平坦,首先要平心地,眾生心平,大地就平)。」
有位鄭鄰暴斃,到了冥府因為冥吏捉錯人,就放他回陽間,閻羅王向他說:「你回到陽間以後,要認真積德行善,看見有人殺生,你就為牠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聖號,被殺者即可仰仗佛力超生,你也可以得到福報。」
從前江陰(江蘇無錫市之北),有兩位讀書人奉命修訂縣志,見到兩位守節婦人的事蹟,就將她們刪除。當地城隍廟的道士,夜晚聽到兩位婦女向神明哭泣說:「我們兩人一生苦守貞節,死後被載入縣志,現在卻無故被人刪除。」神明說:「這兩位讀書人本可考上甲科進士,既然掩蓋別人節義事蹟,理當削除他們官祿。」二位婦人聽後,就哭著拜謝離去。到了隔年應試時,兩人果然成績太差,而被削除廩生俸祿,因此氣憤憂鬱而死。
書名:集福消災之道
選錄插圖本
歡迎翻印🍀
上帝全知,爭與不爭,為與不為如太極圓轉變化,靈活以對,失秩序導以正軌,和諧應當少為,讓人放鬆自然。
我还是同意孔子的,不可能有完全的自由,人也应该有所为。
後再來思考文字內裡面所要的義這樣才能貫通其內部的真實內容因為有意才有義的理解才行有義貫通後淨下思考為何會這樣那一確就通了
其實兩位聖人都沒有說到重點。老子說的自然沒錯,那是人的本性,人都嚮往自由自在不受約束。對於原始時代沒有社會沒有國家的人類來說,這種生活方式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人類偏偏選擇了集體生活,開始組織社會,建立國家,目的是通過集體的力量謀求更大的發展和福利,因為人類了解到個人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通過集體的力量,人類才能實現高效率化的進步。在那種無拘無束,沒有條規,沒有紀律的環境中,一般的人只會變的更懶散更愚昧 (除了少數聖人之外)。而孔子所說的就是針對如何運作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道理。既然人類選擇了集體生活而不是單獨生活,那就得犧牲某些個人利益去謀求更大的集體利益。只有國家強了,社會穩定了,個人才可以獲得更大的進步和發展。一旦是群體生活就難免會有問題,因為每個人有自己的想法,每個人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如果沒有行為上的約束和道德上的教導,社會就會混亂。孔子的禮運大同篇,就是針對如何治國的一個真理,短短幾十個字,含義非常深遠。所謂天下為公,選賢與能,只有謀求大同,群體的利益才會有保障。試問現在世界上除了中國,有哪些領袖懂得這個道理? 西方國家推行的民主自由和老子的理念有相同之處,可是也只有達到了無爭無我境界的人,才適合老子所說的生活方式。試問天下有多少人已經達到這個境界? 恐怕只有佛陀一個吧?只有孔子的理念,才是真正通過對人類行為的約束和道德的教導,讓一個國家富強起來。我們每個人都有私心,都會互相爭奪,如果每個人都過於注重個人利益不顧整體利益,那國家就會陷入混亂。孔子針對人性對症下藥,建立了制度和道德標準,就是要人們懂得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理念。只有放棄個人利益,謀求集體利益,人民才會團結,國家才會強大。美國已故總統肯尼迪問了一個非常好的經典問題" Ask what you could do for the country and not what the country could do for you." 用以上論述看回今天的香港問題,就不難找到混亂的根源。孔子的智慧,不是一般人可以領悟的。
同意,孔子的理論比較入世,老子的比較出世,較難令國家發展得好。
自私若融合一堆人的私還是私嗎 群眾的私 是民主
@@李冠興-q8o 没有禮的教化,民主會是不智的。
@@henrycwf2002
你的禮是什麼
@@李冠興-q8o 不是我的禮,是孔子教的禮,也是中國人的智慧。
老子说的是大周期,孔子说的是如何在一个周期的底部慢慢走到顶部,后来孔子也领悟了,说时也命也
孔子缺乏辩证,而老子却早就看通了变化。
PengChen54 孔子是人上人即是圣人,老子是道,看透一切就是道
禮的根源在人心,所以孔子自己說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人而不仁如禮何。仁便是人心之感動,而人心之感動便是片中老子在強調的造化方向。如果不知道孔子所說的禮在哪個層面,只停在自己以爲的淺層的法度層面,那是不知千百年來,中國文化的深厚,不能懂孔子,更不能懂老子。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凡是顺其自然,不用太过于执着)
孔子主张:礼义治世(凡是可以改变,实现世界大同)
其实两位圣人都讲得对:做人不能太极端,但人也不能没有礼义。
孔子在戰亂時代,推行「周禮」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沒有先服眾,樹立威信」;先安天下或一城、一邦,慢慢影響 慢慢去改變「百姓對現局的生活態度」,再去想制定「規則」的事,才是正理!(PS.孔子當時,對教化世人「步子邁太大」,導致當時沒什麼「人或君臣、國王」去鳥他思想學說,阿彌陀佛~!)
老子与孔子其实就是太极阴阳的一体两面
不对,老子的理论比孔子的理论更底级(不是低级)。老子的理论更彻底,社会不能没有人,没有法,没有礼,但宇宙可以没有人。孔子的理论是建立在宇宙论上的。老子层次更高
老子讲的是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有循环,而孔子讲的是遵循古制,用一套规责来管理不同时代的人。就好比用古代的法礼来要求现代的人类一样,这不是搞笑吗。后来孔子的儒教是彻彻底底的实行了这一套遵循古制以先人为主导的规矩。
道家老子思想可不是出世法,雖然他後來離周而去,不知所蹤。老子所處的時代正值春秋、戰國之交。彼時周文疲弊,諸侯爭雄,傳統的禮樂制度已無法維持住正常的社會秩序和政治運作,各階級人民面臨著生死攸關的嚴峻危機。在這樣的局面之下,如何才能解決諸國紛擾、平息戰亂、重建人間秩序,自然成為了老子、孔子,以及後來同樣因應時勢世變而出的諸子的共同課題。從這個觀點來看,政治思想或許才是諸子百家學說的重心。例如《漢書・藝文志》就說道家思想是「君人南面之術」;再比如說,老子思想的核心「自然無為」,首先是作為政治主張而提出的。所以說,道家思想並不是消極的出世,消極只是看上去的一種姿態,實際上他們是「動而愈出」,積極入世的。
老子对孔子说: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你太過於在意那些小事~😂😂😂
如果依據小國寡民的思想。一個中國,基本是不存在的。
@@唐曉月 道家所讲的最高境界“一” 就是统一
@@songyang80 那是你解釋的一,是小一。
老君的一,是大一。
@@唐曉月 你不用管是大一还是小一, 反正就是要归一
合称孔老夫子
哈哈哈
人很渺小也很偉大.因此先盡人事再聽天命
世间万物亦非人力可以抗拒,而这说明人在这个世界中的渺小,即使是人间的事也并非都能由人能决定。这里的顺其自然并非无所作为,而是顺势而为。应该知道如何借助势而有所作为。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功成而弗居。
『萬物有序 順其自然 天遂人願 人定勝天』
把他两位老人家讲的结合起来,就是佛说的。
atai99999 你算了吧,别拿佛那一套说老子好不
😀😀😀道 孔 都是给 人道 生存之道环境治理 命途🙈🙊🙉动 善哉 心❤念 善行 ( 礼仪 )✍🙏🏻🤓❤
老子说得比较徹底。
孔子说的局限性太大。
@jiao giu giu wuli
空洞?老子说到本质去了,像释迦的四圣谛,连骨都见到了。至少这个版本的孔子不但还停留在皮毛,更在刻舟求剑!!周礼失时而早坏,竟有欲全周礼的不实际想法。老子说到这个程度,其思想甚至能包容千年后的经济学。老子这一篇能说给智者听,从善如流;孔子这一篇只能说给仁者听,欲不动如山。
孔子的道理有后人说得较全的,但绝不是片中这一番话。
@jiao giu giu wuli 老子不是说的太空洞,而是老子的道对于你的理解来说太深了,你认为理解不了就是空洞。谬误。
各位網民全世界所謂之經典不是用來住病的要了解經典是用來修心養性要了解經典不容易需重經典內文字了解其文字的意後文字內容在講什麼意思去思考
孔子带来的是道德和规矩,老子提倡人的自由发展
老子说的是顺应自然
@@马一港 我想爱爱 是不是要顺应自然
人为教育敌不过道德。道德是本性教育,是个人良心的修为。
孔子的是治世间法..老子是修出世间法..两者可不同
周灭商后修出的法基本是按姜子牙的思想修出来的, 诸子百家都是他的徒子徒孙, 但都只是姜子牙思想分裂出来的各个分支, 都很片面不全。
其实整个思想就简简单单几句话就能概括出来, 没那么复杂。
现在最好的“礼”,就是法治,法治完善,就能够如孔丘所说的抑制人性的过分行为。老子是悟道之人,境界那是天人合一,一切顺应自然来去,潇洒自由,小国寡民,是人类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就目前人类而言,还是得推行孔子的说法,解决的道路就是完善法治,上可以限制最高统治者(帝王、士大夫),下可以约束普通百姓,因为人类的素质还达不到老子的境界,还是充满贪嗔痴慢疑,就得用孔子之道,如果贪嗔痴都没有了,就用老子的方法。。。所以汉武帝在统治中国之后,采用孔子儒家之道,不用老子的道家,就是这个道理,现实生活中的人,没有几个是老子境界。
老子说不争可是却一直在和孔子争
個人覺得孔子的思想治標不治本,就算當時所有人都尊隨周禮,但人心不古,根本的私慾膨脹問題不解決的話還是會禮崩樂壞。再說了,根本問題不解決,周禮只是表面功夫,培養出來的只會是一群偽君子。說白了就是讓下死忠於上的組織結構,遇到好的君主也就算了,遇到不好的,百姓吃不飽社會照樣動蕩。老子有一段講的 “是以聲人之治也 虛其心(私慾) 實其腹(知足) 弱其志(自我) 強其骨 恆使民無知(巧智)無欲(貪欲)也 使夫知不敢 弗為而已”,大家真心互相尊重,社會達到和諧,自然就不會有戰亂,老子是真智慧者。
结论很简单。老子和孔子的交谈
人性要顺乎自然。但不可以忘记礼仪之重,只要是不合理不合道带有邪见的,就必须退出不可以在侵入 。
太上感应篇曰: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两个主观的人谈话会有结果?如果作为第三方,结合两人观点见解,则所以事情阔然开朗。
兩個人能不能坐近ㄧ點,這樣講話會很累
哈哈
麻煩你回到幾千年前幫他們兩位老人家搬石頭。
哈哈,不过那里也很安静
这是为了凸显两者思想上的距离感
@xiao lin 尊师重道就不会用“你”称呼老子了。
一直期望人性會變好 可人性就是有不好的一面
在眾人無法君子甚獨之前 法治 及外在約束還是首選
@噓安靜 互相虐待 互相報復
建立一個虛擬的第三方 這個第三方會越聰明 越令人信服
两人坐那么远是为了躲唾沫。。。
孔子年老時仍能周遊列國,可以想像體能狀況是很好的。
這時孔子還年輕,誰知道會不會一言不合打到老子都不老子...
那些口口声声说老子主张的是“自由”的,请再读仔细些。老子从来说的都是“自然”不是你们口中的自由!!!
思想者反动,而行动者曲解。何必去和行动者争这些~
相由心生,皆梦幻泡影
老子说的是宇宙观,世界观,自然。孔子是人伦
周礼有点像美国联邦政府,但是各州是没有兵权的,中央也有向各州征税的权利
各州是有的,诸侯就像是一个缩小版的周。周不断封地,直接把自己封没了。中央一弱,各个诸侯就骚动起来了
老子孔子都是讲一样的东西 一个讲给我平庸的人 一个讲给高智慧的人 他们不是对立而是分工负责
國民教育和量子力學的較量⋯⋯
ahh,是相对论跟量子力学啦,相对论认为可控,量子力学以为随机。
感覺兩個人講的話完全不是同一個維度,
孔子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想的都是如何治理好天下和社會,所以孔子被君王推崇,被後人尊崇。
而老子講的是一些宇宙法則,他已經超越思想家接近神的境界了。。。等級高到沒朋友。。。。。。
兩人對話 ,離得如此遠, 聽而不清才是
凡是还是要遵行自然,但不能不实行仁义礼智信。自然由道而生,道在天叫天理,在地叫地理,在性叫性理(性理:指佛性)。一切皆要从佛性来思考,善念出发,才符合自然之道。
其实老子和孔子所探讨的,我们五千年文明所追求的,不就是现在所提倡的自由和法制吗?孔子说,社会要遵循礼法才不会动乱,在当时来说这种观念已经比较先进了,然而正如老子所言,世界是变化的,应该顺应变化,那时的礼教应该变为现在法制,宪法,同时法制也是不断进步的,所以要想实现国家繁荣就应该践行法制。而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一切应该顺应天理,人应该自由自在活着,享受自由的生活,不应该被教条所束缚,不就是现在所提倡的自由精神吗?
天道也好,人道也罢。去好奇、去探索、去研究不理解,才能顺应人道、天道甚至是大道,从而更好的存在着!
好牛的辩论。恳请哪位告知下这是什么节目?
老子談的接近歐美現代自由主義,而孔子談的卻是守舊的威權主義,千年之後才見高下~
呃…我覺得你錯了~
对,我觉得你很对
个人理解,西方的自由主义乃是以人为基础的。而老子谈的是“自然”主义,完全在另外一个世界。
@@Floatian 同意~說的不錯
孔子:万事有对错,在寻找对的真理。老子:你我啥也不是,去他丫的真理,顺其自然,方为真理。纬度不同。
这些只是编剧的个人理解罢了,与老子孔子无关。
所以内容与事实不符?
@jiao giu giu wuli 影视剧里演员的话都是按编剧的剧本背出来的,是编剧写的。
理解的挺好
电视剧不就是这样吗,难道可以复活老子孔子吗
老子说的话都可以在道德经里找到!
老子强调自然规律,孔子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入世間法 與出世間法
老子: 有阴就有阳, 再```,你我各行其道吧
(内心os: md, 吹不过这小子, 今天栽了, 走为上)
li 是憨批诶曼 😂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辩论。我更支持老子。
还资本主义??? 呵呵
朱枫 蠢
蠢
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利益才是永恒的真理,同步使用以道教化世人
盛衰波动是天理自然,现代也一样,如今是从鼎盛走向衰退
那請問甚麼是"自然","自然"也是一個人造的詞,地球在繞太陽轉時,不會突然跟你說:我這樣很自然。
其實兩位聖賢說的都有理
依我所見
孔子的思想適合用在普通人上因為還有貪嗔癡的想法也就是所謂的三毒
而老子的思想是用在修行人比較恰當老子的思維已經是修仙的思維
當然最究竟的思維是老子
只有那樣思維的人才有可能得道升仙
認同,還有一點,老子提出這看法年紀應該不小了。
老人、壯年、青年看法不同,和身體機能老化連帶人生經歷都有關係。
大家都忽略了
老子是阴,孔子是阳!
说得都对哈
孔子曾言 水有五德 :
孔子說:水有五德。
水的五種完美品德,是因為
(1)它常流不息,所以能滋養一切生物,這就是有『德』;
(2)流必向下,不倒流,或方或長,遵循自然規律,這就是有『義』;
(3)浩大無盡,流向幾百丈山澗毫無畏懼,這就是有『勇』;
(4)安放沒有高低不平,就是守法度;量見多少,不用削刮,不會隱瞞正確觀點,違背心地趨附別人,這這就是『正直』;
(5)無孔不入,好像明察;發源必自西,歸宿必處東,這就是『立志』;取出取入,萬物就此洗滌潔淨,善於變化,融合其間。水有這些好德行,所以君子必需要學習水的特性,學會觀察、體會、感悟、效仿,這些大自然中奧妙的道理。
老子在《道德經》第八章說到: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玉樞經」說:『夫道者,以誠而入,以柔而用。』
老子說最善修的人,就好像水一樣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停留在衆人都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
老子首先用水性來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認爲他們的品格像水那樣,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潤萬物而不與爭。』昔者,毗陵受杏林之傳,棄僧複俗,混世和光,逍遙於通都大邑間,潛修暗煉,不露圭角,此是亦靜水流深之功。
水能柔以行道,可曲可直,可方可圓;以屈為伸,以退為進,隨材而用;無處不宜,無事不當,無適不可,無往不利;立志於誠,藏身於密;排山倒海,摧枯拉朽,這就是文字無法行容的哲理。
上善若水的人,心胸善於保持沈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恪守信用,爲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子民治理很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
上善若水的人,所作所爲正因爲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反觀歷史,石崇富貴,草上之霜;韓信功勲,鏡中之花,反不若范蠡歸湖,勇於自退;留候入山,早已知幾,此靜水流深之可貴也。
「參同契」說到:『弱者道之驗,柔者道之強,則是柔弱為進道之首務也明矣。夫人自有生以後,秉血氣之性,染積習之偏。爭勝好強,以苦為樂。日處於名利之場,酒色之境,貪嗔癡愛,般般俱全。喜怒哀樂,件件皆有。』上善若水之道,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修天道,輕人爵;求法財,薄世財;不同人競,不與世爭。道即能上達,所謂後其身而身先者也。
水化身形於大地,融生命於萬物,順時順理,漸次用功。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和而不同,生生不息,彙聚而成江海,浩浩淼淼,蕩今滌古;水無常形,順勢而動,百轉千回,東流入海。
乘風便起波濤,轟轟烈烈,激濁揚清。滴水石穿,矢志不移,百折不撓,海闊天空。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水自無言,江河不盡,澤被萬物,磊落乾坤,善利萬物而不爭。上善若水,就是道教與儒家先師教導的高深智慧,值得吾輩深思之。
我最让妳们恐怖分子咬牙切齿的是,还活着!并且还能知道妳们尽干杀人抢劫强奸妇女的恐怖活动 并把妳们这些恐怖活动公之于众才遭到妳们恐怖分子天天强奸我偷我的东西更故意弄脏我的食物还天天造我遥言!还捉我杀我被我一次次躲过!
我有一点像妳们那样对待妳们吗?
我非常清楚妳们都是中国恐怖分子并且借打着中国共产党毛泽东的暴力旗帜在美国搞暴力活动无法无天!以为妳们死过一次就能横行霸道杀也和妳们一样的受害者了吗?!老天有眼!谁干坏事谁造天打雷劈!
就视频,老子说,遵循自然,而人寡欲。孔子说人有私欲而合乎礼。那人有欲是否是自然?个人拙见,孔子境界也未尝比老子低。老子的自然之道为道德的思辨,和人之道为道的思辨本质没有高低。两者的终极都指向同一个不可及的终极。都是智慧的巅峰。
這個時候跑出來,是什麼暗示香港問題?
@@lingao1958 很像啊 神預言
shawn lee 不是什么都和香港有关系的。
@@zhanglin317 那就引用吧 哈哈
香港一弹丸小地,真的别抬举自己了
无为而无不为
孔子所言是入世之法、而老子所言的是出世之法,聖賢遠見卓識並非常人所觸及矣!古聖賢亦有云:能了人道而天道達之理;最終還是完滿而道成。
老子讲的是天地道、孔子讲的是人间道。
修身养性用天地道、治国安邦、需用人间道。
所以、两位圣贤的理念既然不在一个世界、又何需争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