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瘦才更長壽?北大研究:65歲後體重正常更長壽,胖也比瘦好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6 ต.ค. 2024
  • #体重 #老年健康 #寿命 #健康科普 #疾病预防 #养生保健 #健康生活
    老人瘦才更長壽?北大研究:65歲後體重正常更長壽,胖也比瘦好!
    張大爺,是一位年屆六十四的退休教師,自退休後便將生活重心轉向了養生之道,他深信「千金難買老來瘦」,認為隨着年齡的增長,身體越輕盈、越瘦削,便是健康與長壽的象徵。
    於是,張大爺嚴格控制飲食,幾乎不沾葷腥,日常以素食和少量的粗糧為主,還經常進行高強度的鍛煉,希望能以此保持體態輕盈,追求心中的「長壽秘籍」。
    數月前,張大爺出現身體不適:乏力、頭暈和偶爾心慌,最初他認為這是自己老了的結果,但隨着症狀加劇,家人建議他全面體檢,他最終同意前往醫院接受檢查。
    檢查結果出乎張大爺的意料:他患有輕度營養不良和貧血,同時還伴有一定程度的骨質疏鬆和肌肉量減少,這些健康問題很大程度上,與他的過度節食和不當的養生觀念有關。
    醫生告訴張大爺,老年人並非越瘦越好,合理的體重和營養攝入對於維持身體健康、預防疾病及延長壽命至關重要。
    實際上,不少人都與張大爺持有相似的誤區,認為老年人瘦即是健康,而胖則不然。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對於老年人而言,是保持苗條更佳,還是適度的體重更為理想?
    一、老人瘦才更長壽?
    北大研究給出了答案。
    長久以來,很多人都認為瘦一些更健康,這種觀念似乎已經深入人心,然而現代科學研究,尤其是北京大學健康老齡與發展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卻揭示了完全不同的真相。
    在了解這些研究之前,我們先來聊聊什麼是BMI。
    BMI,全稱體質指數,是用來衡量體重與身高關係的指標,具體計算方式是將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
    作為世界衛生組織評估成年人健康體重的標準,BMI一直被廣泛應用,然而對於老年人來說,BMI的解讀需要更為細緻和靈活。
    隨着年齡增長,人體的肌肉量自然減少,而脂肪比例卻相對增加,這讓單一依賴BMI來評判老年人的健康,顯得不夠全面,有專家提出,針對老年人,健康的BMI區間應適度放寬至22至27,以更準確反映他們的生理特點和健康需求。
    而北大的這項研究,也進一步揭示了老年人體重與健康之間,這種複雜而微妙的聯繫。
    研究發現,體重過輕的老年人,實際上可能面臨着更高的死亡風險,原因在於,低體重通常伴隨着營養攝入不足和肌肉量顯著減少,這兩者共同作用,削弱了老年人的免疫防禦系統,使他們更易受到疾病和感染的侵擾,從而增加了健康風險。
    相反,BMI在18.5至24.9之間的老年人,展現出了更理想的健康狀態和更長的壽命,而且大量數據支撐了這一結論,顯示在這個體重範圍內,老年人的身體機能能保持相對穩定,有效抵禦疾病,鋪就了長壽的基礎。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揭示了:那些身體質量指數,略高於正常範圍的老年人,實際上比體重不足的同齡人擁有更低的死亡率。
    這一結果打破了人們通常認為的「肥胖等同於不健康」的刻板印象,轉而突出了對於老年群體而言,稍微胖一點反而可能不容易生病,而老年人若體重過輕,往往會面臨諸多潛在的健康風險與隱患,大家對此要有所了解。
    二、老年人太瘦會有哪些健康隱患?
    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逐漸衰退,而體重作為衡量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過輕可能預示着身體可能隱藏着諸多健康風險,具體如下:其一,免疫力的減弱是老年人體重過輕時常見的問題。
    當營養不足時,會妨礙免疫細胞的生成和功能,蛋白質作為構建免疫細胞的基礎,以及維生素A、C、D和鋅這些對免疫反應至關重要的營養素,人體若是缺了它們,人體免疫細胞數量和活性都會受到影響,這會減弱身體對病原體的防禦力,使老年人更容易遭受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襲。
    隨之而來的是,免疫力降低的老年人更易於患病,包括但不限於感冒、肺炎和尿路感染等病症。
    像是普通的感冒對於他們可能會引起更嚴重的併發症,如支氣管炎或肺炎,特別是肺炎,若在老年人群中未能得到及時治療,可能會迅速進展,增加健康風險,甚至可能威脅生命。
    其二,營養不良性貧血。
    體重不足的老年人,往往難以獲取充足的關鍵營養素,如鐵、維生素B12和葉酸,這些營養素對於維持正常的血液健康至關重要,如果缺乏這些元素,可能會導致身體無法有效生成紅細胞,進而引起貧血。
    要知道,貧血不僅會導致老年人體驗到極度的疲勞、乏力和頭暈,而且在進行一些輕微的體力活動後,他們還可能出現呼吸急促的症狀,再加上貧血還會對心臟造成額外的壓力,畢竟它需要更努力地工作,來補償血液中較低的氧氣攜帶能力。
    這種負擔的增加可能會加劇心臟問題,對老年人的整體健康狀況也會構成威脅。
    其三,心血管系統疾病。
    儘管肥胖,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但體重過輕同樣可能引發心血管問題。
    比如說體重過輕的老年人,通常缺乏足夠的肌肉量和脂肪儲備,影響心臟的正常運作,而肌肉量的減少意味着心臟的泵血能力下降,因為心臟也是一種肌肉,需要足夠的力量來維持正常的血液循環。
    而且脂肪儲備不足,則意味着缺乏能量儲備,心臟在需要更多能量時難以有效應對,這種情況會導致心臟功能逐漸減弱,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研究也表明,體重過輕的老年人,中風和心力衰竭的發生率更高。
    中風通常由腦血管堵塞或破裂引起,體重過輕導致的動脈粥樣硬化,和血壓調節困難都會增加中風的風險,而心力衰竭,則是由於心臟無法有效泵出足夠的血液,滿足身體需求,而體重過輕導致的心臟功能減弱和營養不良,都是心力衰竭的重要誘因。
    這些嚴重的心血管問題不僅威脅老年人的健康,還顯著增加了死亡風險。
    所以,對於老年人而言,若想延年益壽,避免過瘦至關重要,除此之外還應該做呢?
    三、如何幫助大家延年益壽?
    現代科學告訴我們,長壽不再是虛無縹緲的幻想,而是能夠藉助科學方法與樂觀生活態度的雙重力量,逐步變為現實,只不過我們要明白,健康的體重在這個過程中很關鍵。
    你可能不知道,適中的體重不僅有助於預防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還能讓人們感覺更加輕鬆自在,研究表明,過度肥胖或體重過輕都會帶來健康問題。
    所以,保持適中的體重至關重要。
    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合理安排飲食,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同時減少脂肪和糖分的攝入,還有定期監測體重和BMI,可以幫助人們及時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確保體重在健康範圍內。
    大家有沒有發現,每天適量的運動,如快走、跑步、游泳或瑜伽,不僅能增強體力,還能讓自身心情愉悅?
    這是因為運動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特別是對於老年人,適度的力量訓練和柔韌性練習可以預防肌肉萎縮和骨質疏鬆,減少跌倒和骨折的風險,所以無論年齡大小,大家都應該培養運動習慣。
    還有保持積極的心態,是延年益壽的心理因素,畢竟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密不可分。
    樂觀開朗的人更容易應對壓力和挫折,從而減少心理疾病的發生,社會支持系統,如家庭、朋友和社區,也在心理健康中起着關鍵作用,通過積極參與社交活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有效緩解孤獨感和抑鬱情緒。
    這樣就要求老年人,在平時要學會放鬆和調節情緒,如通過冥想、深呼吸或其他放鬆技巧,或許可以幫助人們保持心理平衡,促進整體健康。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