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喝喝的故事】餐廳菜單的由來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9 ก.พ. 2025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22

  • @kthuang5460
    @kthuang5460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9

    很喜歡這樣類型的主題,就像美食考那本書一樣,了解食物相關的歷史故事,感謝您用心的製作

  • @maggiechen5745
    @maggiechen5745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4

    蠻有趣又有知識性的內容,感謝博主的用心❤❤

  • @tongjieni6586
    @tongjieni6586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我喜歡這集!可以認識平常都不會注意的知識,古代的ubereat圖超有趣❤我還特別暫停去看😂

  • @yuchiu9591
    @yuchiu9591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5

    又是有趣的小知識👏

  • @branda923
    @branda923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將菜單以性別做區分(有/無價格)真是有趣😁

    • @rdv.madameho
      @rdv.madameho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4

      主要是以前多是男性付錢,現在很少遇到這樣老派作風的了。而且在兩性平權的年代,就算有男女菜單,侍者也會問一聲。

  • @Jennifer59331970
    @Jennifer59331970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3

    我喜歡這支影片❤

  • @pennylin6195
    @pennylin6195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很喜歡這集的內容!

  • @王阿榮-x7n
    @王阿榮-x7n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這個很精彩!!原來菜單來源是這樣

  • @loki_0x0
    @loki_0x0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有新影片了,馬上讚好!

    • @rdv.madameho
      @rdv.madameho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謝謝支持❤️

  • @Akira-kh3qp
    @Akira-kh3qp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聽完podcast上下兩集,之後又有具象化的影片真的太感動了~
    有一個跟菜單無關的問題,想請教一下,為什麼大概在那個年代的男性、女性,隨時出門都要戴帽子呢?
    看過了好多畫都是這樣,但找不到答案。

    • @rdv.madameho
      @rdv.madameho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如果是平民百姓,很有可能是長時間在外,戴帽子或頭巾可以防曬、防風塵和保暖,這個習慣到上個世紀70、80年代都還有。另一種是階級地位象徵,戴不同的帽子飾品是因應不同的場合。

    • @Akira-kh3qp
      @Akira-kh3qp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rdv.madameho 原來是這樣~謝謝說明🙌🏻

  • @karlshomekitchen
    @karlshomekitchen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視頻中有些菜單場景是有錢人在家吃飯。我猜即使南宋北宋,大官人在家吃飯也是不看菜單滴
    有點難以想象羅馬人沒有寫在莎草纸上的菜單。唐朝已經那麽會寫詩了,居然不會寫菜單?

    • @rdv.madameho
      @rdv.madameho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

      這集影片的內容主要在說“餐廳”菜單的出現,所以和餐廳歷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果說是記錄型的菜單,東西方在西元前就有史料記載了,因此我們才能研究古人的飲食習慣。

    • @karlshomekitchen
      @karlshomekitchen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rdv.madameho 感謝拍攝這個有趣的視頻。
      那些菜品記錄或許更加接近菜譜而不是菜單?
      古希臘古羅馬有thermopolia,似乎是一種做了熱飯菜賣的店家,有幾個爐竈,還帶有櫃檯。龐培遺跡裏面可以辨認出158閒之多。這些店家還有濕壁畫,展示是哪一類食物。
      我只是在猜測。這類飲食店中有些會不會有手寫在莎草紙上或者木板石板上的文字,告訴大家具體在賣什麽。如果有也很自然,也不是啥令人吃驚重大發明的事情。當然這種東西應當很難保存下來
      剛才網上看了一下,宋代的開封杭州餐館菜式似乎已經相當複雜了。

    • @rdv.madameho
      @rdv.madameho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karlshomekitchen 龐貝古城考古發掘出來的,是一種L型灶台的熱食快餐,供應當時無法生火煮飯的下層階級。而牆壁上畫的,是雞和鴨這些動物,很有可能是快餐店販售的肉類種類,但無法考據是”一道菜“,但是酒的價格似乎是有的。而考古學家不認為當時可以在家吃飯的富裕階級會去這類的快餐店用餐,所以說西方餐廳裡的menu是根據餐廳的演變史而出現的。另外Thermopolium這個字被為學界質疑,是後人誤以為的新詞,不適合用於古希臘羅馬的快餐小店。
      其他古文明留下來的上層階級宴客菜單不少,如同我影片所說的,是管家或一些記錄保存。在我研究菜單的發展時,曾經在網路上找到一個阿希比亞德宴會的菜單,說是最早疑留下來的菜單,並言之鑿鑿的列出蜜汁鯊魚頭、胡椒油封猴、奶燉閹雞、烤豬腰肉、母豬乳頭、母羊肚鑲血、羅德島和塞普勒斯島的葡萄酒和蜂蜜酒,不過再進一步一步考證史料來源就沒有了。
      最後關於菜譜還是菜單?中文的菜譜應該是含有食譜的部分,菜單就是一個List,如同影片中說的,就是紀錄菜名的一張單子,英文法文都叫menu。中古世紀的手抄書Ménagier de Paris裡也有這類型的菜單紀錄。

    • @karlshomekitchen
      @karlshomekitchen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rdv.madameho 漲知識。我覺得這個怪字Thermopolium其實不那麽關鍵,如果寫個古羅馬字也沒幾個人認識。我的意思是說當年他們費心思搞這些表達食物類型的濕壁畫,那麽似乎也可以想象也會費心搞個石板上面寫上具體賣什麽?至於快餐小店,那麽麥當勞墻頭上挂的也是一種記錄提供食物的菜單?
      富裕階層的菜單或許是菜單而且還是文雅時尚檔次。快餐小店如果有菜單應當也只是簡陋版本只是告知本店提供什麽食品要多少錢。
      我理解的menu就是告知顧客可以點什麽菜的list。宋代的餐館菜單真有保留下來的嗎?

    • @karlshomekitchen
      @karlshomekitchen 4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rdv.madameho 中文有時候表達外國吃喝挺麻煩的,我經常頭疼如何翻譯菜單。
      菜譜好理解,就是說一個菜如何做。菜單似乎有兩種意思。一種是給客人看的,今天可以吃什麽,就是menu。一種是記錄都有些什麽菜,我們,更加接近一個list。例如老爺請客,管家給老爺一個list。老爺點了幾個。管家寫成menu,客人坐下來給客人看menu。就像大國人家結婚,桌子上放了一張menu。讓客人點菜的還有兩種,一種menu是讓客人選擇點菜,一種menu是告訴客人今天吃啥沒得選。
      我只是猜想古羅馬的那些快餐店或許也有方便客人點菜的菜單,寫在莎草紙或者木板上。這種好像不是那種特別創新的發明,而是相當自然的事情。阿希比亞德宴會的菜單或許不是用來點菜的,是擬出來告知客人的,或者擬出來準備宴會做什麽菜的?

  • @筱玙徐
    @筱玙徐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东汉就有了。。。有画像砖食物图。。。别什么都看人家的记载,他们的记载能力上场,就晚了几千年😂

    • @rdv.madameho
      @rdv.madameho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東漢的畫像磚或畫像圖記載的是當時貴族的宴會和生活,不是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