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複製貼上、頂大排名倒退! 台灣高教沉淪中? | 斐姨所思 【大家來煉丹】 221103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25 ส.ค. 2024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199

  • @user-jp5dy1sh3b
    @user-jp5dy1sh3b ปีที่แล้ว +146

    我們不是重視「教育」 是重視「學歷」

  • @user-lz2sw2nk6i
    @user-lz2sw2nk6i ปีที่แล้ว +105

    覺得莎莎真的好理想化😂 有些人唸大學根本就是在浪費時間 也不覺得每個人都需要唸大學 那些價值觀的東西如果沒心進大學也不會一定有接觸 有心在社會上也可以學到 而且會有那些討論都是建立在同學之間有想要討論的情況 現在臺灣的現況就是把很多沒有想學習的人都塞進大學 看到一堆積極性不高的學生 教授怎麼會用心教學 那不如把高教資源留給真正在學術上有追求的人
    從經濟的方向來說 台灣學費壓的這麼低 讓讀大學的成本變很低 很多人根本沒有想清楚到底要不要唸大學就隨波逐流的一起唸 就連在台大也不例外 根本就是在浪費高教資源 還不如提高學費 但多增設獎學金 讓真正想念的才進入大學

    • @user-rl1yy5di3p
      @user-rl1yy5di3p ปีที่แล้ว +1

      這題目應該再邀一個學校排名後面的來分享一下看法

    • @hudsonvan4322
      @hudsonvan4322 ปีที่แล้ว +1

      念大學浪費時間的問題是家長及那些學生自己的問題,華人的確學歷至上,但是反過來想,既然擁有攻讀學歷的機會那就要好好利用,去學到理論的精髓並同時對焦產業發展。其實大一入學第一天就可以開始去吸收國內外產業的工作變化,本來就是要自己花時間去了解。如果自己要擺爛、要打電動玩四年,那就不要怪學校不教你你要的東西,真正的問題其實是學生太廢沒有實力去使用學校教的東西。

    • @kueichenglee7583
      @kueichenglee7583 ปีที่แล้ว

      exactly!!!!!

    • @r1_anon
      @r1_anon ปีที่แล้ว

      从另一个角度看,同样把两个人放进大学,一个能力更强的学生本身就更需要最新的设备、最新的实验条件、更好的教授,才能充分发挥他的能力。
      而那个能力更差的学生,即使他愿意学习,普通的教授和普通的课程就已经足够给他消化了。
      因此即使按理想共产主义来看,给所有人平等的机会,结果仍是自然而然的在更高等的学校倾注更多的资源。

    • @nickjun1368
      @nickjun1368 ปีที่แล้ว +1

      我不覺得莎莎理想化,大學門沒為每個人開著,又要求民主自由的人,我才認為是理想化的。

  • @bubu5517
    @bubu5517 ปีที่แล้ว +23

    我先不討論是否要增加國際排名競爭力就一定要投資多少錢這件事,我想就「廢掉後半私校,減少資源浪費」這件事來請大家一起思考。假設今天我是個成績很爛的高中生,考不上一般人認為的好學校,也對唸書沒興趣,其實如果可以選的話我也想直接出社會工作,但是我的父母不准我不念大學,因為他們說沒有大學學歷在社會上無法立足,網路上還有學歷高的人會拿學歷嘲笑你,這個社會就是個「文憑主義」,因此我為了拿到學歷,所以只好去讀一個有念像沒念的野雞大學,只為了一張上面寫某某學士學位的紙,過了四年不會讀書的我依舊沒有比較會讀書,但至少我可以去嘲笑只有高中畢業的人了,即使他們可能比我聰明,但企業在應徵人的時候會選我呢?還是聰明的高中畢業生呢?
    聰明如你一定猜到了吧。
    重點並不是私校退場,而是整個社會氛圍過度重視那張寫有某某學士的紙,若是今天擁有超強修車技能或是巧妙美術設計的人可以獲得跟頂大畢業生一樣的尊重跟羨慕,那還會有人糾結有沒有「大學學歷」嗎?
    如此一來資源就會被分配到高品質技職教育上而非野雞大學了吧,每個人也有更勇敢追求自己熱情的自由,因為你知道文憑無法定義你,而非浪費四年念一個可悲的大學出來還是贏不了頂大的人

  • @skyyyang3741
    @skyyyang3741 ปีที่แล้ว +21

    我認為在人格發展中,大學這四年確實對一個人非常重要
    特別是在19~22歲這幾年,初步踏入社會,需要一個安全網,容許犯錯、容許修正自我
    而大學是目前社會中容許犯錯,不管是學術、人際關係、或專業訓練,都是一個系統的支持。
    容許討論、並且有更多經驗的人加以指導的一個空間和環境。

    • @user-wc5vl3ws5z
      @user-wc5vl3ws5z ปีที่แล้ว +1

      老觀念 台灣任何大學都很爛 台大排名往下是正常現象

  • @florahua290
    @florahua290 ปีที่แล้ว +20

    這是歷史共業在高教裡開花結果。😂
    大學本不該是職業訓練所,但無奈我們把從德國搬過來的技職系統,因為文憑主義把它搞爛了,也連帶導致職場也幾乎把大學學歷當作標配,如果再把代表公共財的政府資源集中到特定學校,那還真是感傷。
    畢竟台大學生的家庭年所得中位數約為150萬元,高於全體公立大學的110萬元,更遠高於私立大學生的家庭所得中位數100萬元。
    教育是提高門檻還是幫助階級流動?

  • @user-matchman
    @user-matchman ปีที่แล้ว +19

    我覺得可以重點是最後段的少部分大學需要被放棄,然後再將資源公平地重新分配給所有剩下的大學,既可提升每所單一學校拿到的資源量,又能夠保障平等

    • @r1_anon
      @r1_anon ปีที่แล้ว +1

      从另一个角度看,同样把两个人放进大学,一个能力更强的学生本身就更需要最新的设备、最新的实验条件、更好的教授,才能充分发挥他的能力。
      而那个能力更差的学生,即使他愿意学习,普通的教授和普通的课程就已经足够给他消化了。
      因此即使按理想共产主义来看,给所有人平等的机会,结果仍是自然而然的在更高等的学校倾注更多的资源。
      换句话说,这种不平等本就是公平的)

    • @user-matchman
      @user-matchman ปีที่แล้ว +1

      @@r1_anon 這種不平等的平等是建立在中間等級的普通校生也能如實的分配到與自身等級相符的資源的情況下
      問題就是在於說能力不是只有強弱二分
      也有比弱強一些,或再強一些一路到只比強弱一些的層級
      那些位於中間等級的“普通”範疇的校生們才是這個社會相對客觀的最大整體
      而所有資源卻都容易只往相對少數的強校生上集中
      使得許多各中間等級的校生往往只能取得與自身實力不符的過少資源
      從而非得爭取那些強校的名額成為名義上的強學生來獲得至少不會不足的資源

    • @r1_anon
      @r1_anon ปีที่แล้ว +1

      @@user-matchman 你说的对, 在操作上, 有一个 不同等级学校的预算比例 的具体衡量问题.
      我认为是不能太集中, 也不能太平均, 要把握一个合适的度

  • @aarrccyy886
    @aarrccyy886 ปีที่แล้ว +21

    覺得公民普及教育及人格養成,就要在大學前完成,學術資源才能集中在重點機構,如此這般,義務教育的改革很重要,
    人家高中就開是在critical thinking,作業寫essay,我們還在ABCDE填鴨作答,等著上大學才去開發這一塊真的很晚,
    重視技職教育,且技職教育不是只有教技術,人格養成、法治觀念也很重要,不用所有人都去念大學,也不要所有重要的事到大學才教。
    大學資源部分,覺得首當其衝覺得是大量公立學校合併,
    再來是鬆綁學費限制、學校財政限制,
    對私校限制放寬,當然補助也變少,讓市場機制去決定私校經營,
    用政策、法律促進企業與個人捐款給學校等,
    用政策、法律促進產學合作。

    • @emilialai
      @emilialai ปีที่แล้ว

      本來有點認同路易莎莎的觀點,但是聽你說的就會想,會不會就是這種要進到大學才能看到"雲端的東西"的"不安全感"導致一股循環,加劇了高中職以"進入一所好大學"為目標,兩者彼此在互相加強。

  • @JB-qf5sv
    @JB-qf5sv ปีที่แล้ว +11

    考上了好大學 好學歷,讀完之後,就連工作薪水 也是比其他國家的同樣工作薪資矮一大截,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 @vconti9538
    @vconti9538 ปีที่แล้ว +10

    因為在座的三位都是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所以知道大學的好處。可是預設所有人進大學後都會認真唸書、善用大學資源、會和同學討論什麼的說真的有點太理想化,很多人就只是繳了學費所以要拿畢業證書交代而已(研究所也是)。但如果沒有進入大學,沒有機會接觸大學資源,也很難知道自己到底需不需要,還有像圖書館、社團、系學會學生會等確實是大學特有的高CP值資源,要接觸才知道。不知道一般大學有沒有辦法把課程設計成結合短大制度,只唸兩年也有兩年的文憑可以拿,若唸了一年發現不太適合四年制,第二年就改走二年制路線,至少可以少浪費兩年(只是師資和課程要怎麼設計分配好像有點難?)。但前段大學就還是維持四年制,讓真的有打算好好唸的人進去

  • @AQ81233
    @AQ81233 ปีที่แล้ว +21

    我是覺得政府官員應該要去突襲一下後段大學的上課情況 ,有些野雞大學拿著政府補助,實際上只是在苟延殘喘,把補助他們的錢拿來作重分配還比較有意義....

    • @smileybelial
      @smileybelial ปีที่แล้ว +1

      沒用啦,不可能真的做到突襲,學校高層人脈都很廣

    • @carrychain
      @carrychain ปีที่แล้ว +1

      還是我們應該來突襲一下政府官員或教育部,看那些鬼扯補助是怎麼簽出去的~~

    • @nperovic
      @nperovic ปีที่แล้ว +3

      @@carrychain 立法院質詢影片都在網路上 怎麼簽出去的 你要問柯建銘

  • @ee477917746
    @ee477917746 ปีที่แล้ว +3

    我受惠於台灣的高等教育政策,從地區大學到台清交碩士,直到現在我在美國;我的大學同學跟我家一樣窮,到了碩班同學家人動不動就是經理,直到到美國發現台灣的就業環境超嚴苛,每次往上爬都覺得自己跑錯棚。家境不好藉由教育的梯子往上爬的人大有人在,只是大家都安靜努力著,不是只有國際排名重要,每個人都有往上爬的希望也是一種幸福的指標,感謝台灣廣設大學沒有把門關上。

  • @user-gx4pc2qy2q
    @user-gx4pc2qy2q ปีที่แล้ว +17

    同意提高前段班教育,但也要想辦法留才
    同時的台灣社會目前就是沒有大學文憑很難找工作,所以一堆人不想讀書但卻只能去學店買學歷

  • @smileybelial
    @smileybelial ปีที่แล้ว +40

    不是所有人都認真念大學,也不是所有大學念了都會對人生有幫助,並且補助後段學校完全無助於提升國際排名。

    • @Ü早安美之城Ü
      @Ü早安美之城Ü ปีที่แล้ว

      不怎麼會念書的人會反對只補助前段班 會讀書的會贊成 個人認為要改變必須先從高中制度開始改 建教合作的高中必須要變多 這樣才能讓前者有出路

  • @chentsaichi
    @chentsaichi ปีที่แล้ว +12

    台灣高等教育對於「節流」很會,但對於「開源」的思維實在很缺乏。要有開源的思維就是要有市場觀念,懂得開拓商機,只等著政府挹注補助是很消極的做法。可是高等教育圈(或學術圈)又好像有種反商情結,好像高等教育就是要完全公共化,只要牽涉怎麼去賺錢就是有銅臭味,學術不能營利、高等教育也不能與營利、獲利扯上關係。我覺得這樣的思維才是阻礙台灣高等教育打世界盃的因素之一。

  • @sunearth26
    @sunearth26 ปีที่แล้ว +8

    范姊留美,所以覺得老美玩法不失為一個辦法,但實際上老美這種玩法搞得高教價格昂貴,變得有點變相篩除弱勢,確保權貴得以世襲,雖然有所謂的獎學金制度,但能透過獎學金實際翻身的又有多少?一個NIH的section lead,擁有MD/PhD,都得去DC大學兼課,確保小孩可以免費念大學,這種高教確實帶出了一批頂尖的人,但這樣的代價真的好嗎?看看台灣三級貧戶之子,可以當總統,即便貪汙的手段拙劣,但也不失為台灣教育機會的最佳例證。
    當年台灣廣開大學升等大門,五專高職都得想辦法升等,各種學院也可以升等,結果變成技職體系缺人,大專院校一堆人唸出來不知道要幹嘛甚至是念不出來但為了招生,只好讓他們過,學生這麼多,資源有限,各種補助還得雨露均霑,通通有獎,資源過度稀釋。過去學生人數多,還不至於想念的不想念的都可以進到頂尖大學,現在學生人數少,想擠進頂尖大學可能真的不向當初那麼難。
    大學不是沒有年輕教授回台灣,但台灣玩法跟美國人玩法完全相反。知識相對新且有衝勁的年輕的助理教授,得扛一堆必修課,還得處理一堆老教授不想管的雜事,反觀老教授,資源相對豐富,上課挑簡單的教,雜事可以推給新進老師。老美剛好完全相反,老教授研究能量有限,實驗室開放給大學部做實驗,必修課/重課由他們來,系上雜事他們得優先對付,年輕老師就是做研究衝升等,教一門課確保新生知道他們是誰。

  • @rickywu3566
    @rickywu3566 ปีที่แล้ว +5

    三位都沒提到‘’經營不良私校”的退場問題。證明之前廣設大學是一條錯誤的政策。另外也沒提到增加這麼多大學生後,他們進入社會,職場後,各產業對這些‘’人才”的看法

  • @ayulonly
    @ayulonly ปีที่แล้ว +8

    學校是教服從而不是讓學生思考,現在我不知道,我是七年級後段生,老師只在乎你聽話並按照他的思考去考試,我覺得讀大學是必要的,但必須建立在能讓學生知道自己想學什麼的基礎上,我的想法被壓抑並不是好事

  • @evanhuang1719
    @evanhuang1719 ปีที่แล้ว +5

    常覺得台灣很容易陷入政策要跟英美日這些大國家相比,明明是小國,怎麼不看下一些北歐和歐盟國家,這些國家大學排名都不高,但人民生活也沒有因此過的比較差

  • @pinkstardiamond
    @pinkstardiamond ปีที่แล้ว +6

    我們不是重視教育 而是重視“排名” 或是”比較”

  • @weigowang6653
    @weigowang6653 ปีที่แล้ว +5

    也許可以研究一下美日的「短大」,將部分大學改制成短大,這樣就有一般大學以及短大,讓沒有辦法進入一般大學的人進入短大依然可以獲得大學學歷,而那些進入短大後突然開竅的學生,可以申請進入好大學讀大三大四,或是以同等學力報考碩士,將後段大學改成短大可以把資源縮減一半,一樣人人可上大學,縮減省下的那一半呢,給頂大去運用,並不違背讀短大的人的教育資源,因為認真想繼續深造的依然有機會可以進入頂大深造。也許對那些即將退場的大學而言這是一個出路?

  • @reaperpapa
    @reaperpapa ปีที่แล้ว +3

    老一代的華人(我爹娘)是重視學歷,不是重視教育。他們才不管孩子受到甚麼教育和遇到什麼困難和挫折。
    去唸個好的學校有拿到畢業證書就可以了,好讓他們在長輩年節聚會的時候互相攀比的談資。

  • @user-bc1fh7dv4c
    @user-bc1fh7dv4c ปีที่แล้ว +4

    1.學習是個人的事,跟上不上大學沒有直接關聯 。上了大學不學習,那也是個人的事。
    基本上現今,能上台清交成等名校的人,很多都是家長重金栽培出來的。
    既然都是個人的選擇,那麼說要把資源留給這些人,就是很有問題的作法。
    因為事實上,根本做不到把高教資源給真正在學術上有追求的人的身上,的這件事。
    2.讓想學習的人有大學可讀,這件事可不是浪費。若提升高教成本,便是讓想學習的人將之拒之門外。
    這不是教育的初衷,更不是高等教育想看到的事。
    3.現今唯一的作法,就是讓企業對訓練人才這件事,是企業的責任與義務, 自己的人才自己培養。
    台灣的問題在於,企業把自己所需的人才轉嫁到這些學校,企業需要的人才是用國家資源給提供培養,這才是問題~~
    再者,就是讓學生早有自主的想法,讓學生能更快的接觸社會。
    以上。

  • @qwe94351022
    @qwe94351022 ปีที่แล้ว +14

    不過我覺得~
    補助比例公立前幾名大學可以增加
    私校減少~但讓私校多了調整學費的權利
    給教育市場一點空間~自然市場會自行調整
    就是一開始會痛苦一點
    有助學貸款.讀大學權力平等.看個人選擇

  • @livingindigo
    @livingindigo ปีที่แล้ว +2

    反對政府限制大學升學費,政府拿不出錢又要限制私立學校,這是非常共產黨的做法吧!!大學不是中學授予普遍生活知識,大學是精英教育。我們應該思考整個社會到底要往左還是往右發展,如果往右,那就鼓勵私人企業發展特色;如果往左,那請政府提供資金、提供未來方向。大學教育也一樣。
    忽左忽右,只會死路一條!

  • @patrickchung4311
    @patrickchung4311 ปีที่แล้ว +23

    同意奧斯陸~~高等教育一定是要市場化的。但義務教育確實還要再挹注多一點的資源。

  • @hamasaki1002ayu
    @hamasaki1002ayu ปีที่แล้ว +3

    台灣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思惟"。普遍家長都認為只有孩子會唸書,才會有出路。搞得有興趣,沒興趣讀書的人,都要去唸大學。因此衍生出學費必須要低廉,所有人才有辦法唸大學。或者唸了好大學,人生才能翻轉賺大錢。也許頂尖大學出來,薪水普遍會較高。但不是只要唸大學,就會一帆風順。這也是台灣目前的問題,學歷不值錢,因為大家都是大學畢業。
    最噁心的就是,很多父母之前可能因為沒錢,無法唸大學,或者因為些許"原因",無法唸大學。但帶著這種望子成龍的心態,逼著自己孩子死命唸書。但我很想問這些父母,請問你自己是有個愛因斯坦的腦袋,還是自己是甚麼天資聰穎的學者? 認為你的基因優秀到自己的兒女都可以進頂大? 從此命運完全翻轉? 沒思考自己是否沒有聰明的腦袋,還想自己的兒女當下一個賈伯斯?
    在普遍歐美國家,並非只有會唸書才會賺大錢。其實很多水電工或者技工,都賺得比辦公室的人多。也有很多不會唸書,但有商業頭腦的人。雖然求學路中輟學,但願意去開創自己的路,接下來一帆風順。就因為大學學費高,大家會去思考自己是否真的有需要唸大學。也就是因為唸書是一個高額成本,才不會導致大家都把孩子丟去唸大學。肯定也會有人跳出來說,那我們家裡就窮,沒錢唸書。如果學費太高,不就扼殺我們唸書的機會。如果你真的很會唸書,對唸書有興趣,我相信你是可以透過獎學金繼續往上爬。太多歐美的學生是透過獎學金爬上去的。
    台灣教育就是扼殺孩子的興趣,抹殺孩子天生的專長,逼所有人都去念書,搞得整個環境惡性循環。衍生出老闆認為大學不值錢,薪水低。有能力的人,也就相對不願意留在台灣。
    有能力,會唸書的孩子,就應該多投資在他們身上,甚至政府可以補貼更多的錢在他們身上。但前提就是必須要簽屬相應的保障條款,畢業後必須回台灣參與某些相應的專題或者研究,避免人才流失。
    總結,台灣人太在意所謂的CP值,什麼都要低廉又要好。那這種低廉又好用的報應,就會回報在你的身上。 成本就在那邊,老闆也要賺錢。甚麼都要便宜又好,最後倒楣的都是員工。
    很多人覺得台灣方便,甚麼效率都高,六日到處都開門,甚麼都好方便。這全部都是服務業人的血汗堆積出來的。歐美愈多的不方便,就造就人民的幸福指數更高。

  • @ceciliahsiao0857
    @ceciliahsiao0857 ปีที่แล้ว +4

    我完全同意投注重點大學
    因為少子化 基本每個人最後都有大學讀
    所以讀到末段班的人並不會因此 收入增加
    而且大學是發展學術
    可是並不是所有工作都需要“學術”教育
    對於那些不適合學術發展的人
    早早看破去學一門技術也是好事情
    把錢留給真正想要發展學術 科學的人
    讓這些人的研究帶動其他 民生 技術發展

  • @DrMori0425
    @DrMori0425 ปีที่แล้ว +2

    其實就是一個大內卷時代的悲歌啊。
    有多少公司是看學歷聘人?這其實就是現實主義的結果,你是一個老闆,你會覺得「當年會認真念書or腦袋夠好」員工,還是「我是社會大學畢業」的員工,哪個「好用」?而且就我所知,很多老闆反而不愛社會大學畢業的,因為社會打滾久了,反而很會搓,搓到工作好像完成但又不是真的完成,頂大那種好學生叫他做80分他可能會以為要90分才達標。不然問HR他們是怎麼聘人的?現在工作都需要腦力,講白一點,學歷某種程度就是腦力的表現,這很無奈又很實際。
    長話短說就是:如果老闆都看學歷聘人,那大家只會想把學歷弄美一點,最後產出的就是現在的情況。
    學歷這個傷其實無解,但是更鳥的是,這些指標真的有屁用嗎?為什麼人家說排名你就要信?學歷高也不一定就是王道,也不是道德指標,想想惡血、作空、法匠,這些高級犯罪也是美國一流大學出來的。但是台灣學校排名後面,最後AMD、NVIDIA、TSMC還不是靠著台灣的整體產業網才在全世界大殺四方。
    現在可怕的應該是基礎行業的人越來越少,那種媒體每天恐嚇說未來AI會替代人力也是問題,如果AI會佔走職缺,那誰要努力?這種就是社會共業這真的是沒救。

  • @natalielllin7665
    @natalielllin7665 ปีที่แล้ว +11

    左膠論點真的是不太能夠認同,私立大學門一直都是開著的,只要願意付學費,都會讓你有學歷,且人才都跑光了,世界排名下降,應先留住人才,提升競爭力才是,覺得減少私校,並且讓私校可調漲學費,應該會好一點(?

  • @al2o3crlunar98
    @al2o3crlunar98 ปีที่แล้ว +2

    目標不是在有限資源上的分配問題,而是要開源增加教育經費跟資源才是真正有效解決問題。

  • @user-sj4ze9xn9z
    @user-sj4ze9xn9z ปีที่แล้ว +2

    台灣學校整合不能只有私校,就連台清交成都改減班減名額,才會有好的教育體系,再不調配,以後更多的就是學生素質落差過大,反而導致教育品質低落。

  • @jingtingweng3632
    @jingtingweng3632 ปีที่แล้ว +2

    這題可以再往前追「高中 / 高職」階段的教育制度,也許答案會更清晰。
    往真正的源頭追。期待做個番外篇🤣

  • @Charles-Cheng
    @Charles-Cheng ปีที่แล้ว +2

    說來可悲!台灣就是一個習慣打假球的社會文化。民主、自由、教育、人權口號喊得響亮,實際卻又無甚實質作為。浪費經費的蚊子館蓋一大堆,投資教育樹人的錢又少得可憐。全台交通道路每年反覆挖挖補補像人民的納稅錢永遠用不完似的?勞基法規只管修著好看就好,放任終日喊著大量缺工、抱怨年輕人不肯吃苦的慣老闆不斷地低薪壓榨台勞、逼迫弱勢求職者簽屬不對稱賣身契約的問題嚴重,卻從不實際正視面對。受迫害勞工舉報者被洩漏個資,歷歷在目。政府天天秀下限。豆腐渣工程又不斷地推陳出新。藉口防疫、防假消息,以側翼、司法及動輒數百萬的高額行政罰緩恐嚇人民噤聲。花費大量公帑國內外宣揚台灣GDP、人均收入又創新高。卻漠視貧富差距中的絕大多數的百姓正苦於高房價、高物價、勞健保費逐步提高的通膨效應下,不得不面對被迫逐漸縮衣節食、入不敷出、陷入自己都養不活的未來,哪敢再不理智地生小孩來搞垮自己?更害慘下一代?![少子 化]是一個時代社會敗壞的鐵證!更是人民無聲且無力的抗爭之最佳寫照。

  • @leechang1201
    @leechang1201 ปีที่แล้ว +1

    台灣高等教育淪落到現在這般地步,必須感謝我們偉大的諾貝爾得主李遠哲先生,我他媽謝謝您

    • @user-pf6kl7pt6h
      @user-pf6kl7pt6h ปีที่แล้ว

      李遠哲有夠可憐,當了超多年吳京的代罪羔羊

    • @imin5737
      @imin5737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這是外省人,有功就搶有罪找人頂的骯髒思想,,李遠哲是顧問人員只有建議權,沒有行政權,他連比一個教育課長的權力都沒有,是連戰吳京宋楚瑜這些擁有法律權利的政治人物,幹的好事,

  • @user-pv3tt3zv8d
    @user-pv3tt3zv8d ปีที่แล้ว +2

    我本人在台北某知名大學在讀研究所,我加入的實驗室是位大咖,但我們國科會的經費一直砍,這樣要怎麼使學術進步?之前實驗室的學長姐從美國當完博後打算回來,但我老闆說能找美國教職就不要回來

  • @user-tp9uy6pv2o
    @user-tp9uy6pv2o ปีที่แล้ว +2

    當初看到新聞 台大有7 8成左右都是新北北市人
    就知道這種體制沒救了
    台大準備掰了............
    根本不是競技出來的
    而是花錢出來
    要平等是無法達到哈佛那種等級的...

  • @dylanlin4856
    @dylanlin4856 ปีที่แล้ว +4

    台灣大學真的太多了
    可以只留頂尖大學 醫學大學 地方大學 特殊大學(海大、藝大…)私立頂尖
    技職體系不了解
    歡迎補充

  • @patrickchan9810
    @patrickchan9810 ปีที่แล้ว

    前年從前四大的碩士班畢業,從我碩一進去到我畢業,教授每個學期都在喊政府給的錢越來越少,要求我們做實驗要省錢,到我畢業的時候教授已經沒錢讓我們做實驗了,教授怎麼辦,叫我做一些不花錢的基本實驗DATA湊一湊,然後論文沒甚麼突破點就交出去了,所以其實我覺得真的不能都怪教授不好好交,人才不回來,學生不認真,最基本的錢都不夠了要怎麼有好的品質。

  • @twistershaw
    @twistershaw ปีที่แล้ว +2

    很棒的節目,很棒的內容,但字幕在某些重要關鍵字有typos, 有點可惜!加油!

  • @dolphinchen1823
    @dolphinchen1823 ปีที่แล้ว +1

    15:57 這邊提出的目標是:要促進學術能力
    但露易莎莎講的是階級流動
    目的不一樣還能比嗎

  • @scottlololo
    @scottlololo ปีที่แล้ว +1

    路易莎莎說不可以針對特定人敞開大學這道門是沒錯的,但不可以不去討論畢業門檻是不是也同樣敞開,同樣都是在學校四年的光陰所學的可能不只是學術上的沒錯,但學術上的文憑真的不要濫發,而在討論私大的同時也記得把私立科大算進去,我聽起來,各有各的道理,但是三位腦裡應該從來不了解私立科大在幹嗎吧,

  • @MS-ce8nr
    @MS-ce8nr ปีที่แล้ว +2

    除了投資教育不足之外,台灣的稅收政策是否太過於保守.

  • @peace0627
    @peace0627 ปีที่แล้ว +2

    台大理工相關畢業的 很多年輕老師研究經費不到五十萬 沒博士生 自己搞得比博士班時期忙 沒過助理教授審查還會失業……

  • @legiongun7678
    @legiongun7678 ปีที่แล้ว +1

    個人覺大學主要讓人學到,
    蒐集分析資料,進而處理問題的能力。

  • @robbieliuhong
    @robbieliuhong ปีที่แล้ว +1

    讓大家都讀大學,然後大學畢業後呢?以前大學窄門競爭激烈,靠實力能進的人會珍惜,並且會努力在課業及研究工作。現在許多人只在乎如何獲得一張文憑,真正能在大學“學以致用”的又有多少。就如半導體廠如果產出不良率太高,在這產業自然沒有競爭力。

  • @marisaac
    @marisaac ปีที่แล้ว +2

    談這個問題,其實會牽涉到台灣的整個教育體制是不是該打掉重練……
    “大學”是高教的根基,但“技職”體系也很重要,可惜文憑主義、廣設大學直接把技職體系打殘了,有些學校明明不具備大學的條件,卻硬是要從技術學院變成科大,卻沒有相對應的提升教學品質,然後家長、學生樂得進來混文憑,上下交相賊,所謂的高教普及率根本嚴重灌水,滿街跑的大學生,除了頂大跟辦學認真的學校,有誰真的了解大學教科書裡的知識?我就問,三位一定有遇到一些身邊的同學親友,很明顯是不適合唸書的,那為什麼要逼他們浪費四年的時間唸著不愛的書混文憑?為何不讓他們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甚至是去技職體系好好習得技能應用於社會,或是釋放勞動力直接就業?都綁在大學真的是一件好事嗎?大學沒有多了不起,很多事情在技職中也可以學習,而進入社會有時甚至可以學得更多。

    • @emilyliao1680
      @emilyliao1680 ปีที่แล้ว

      最推這一留言,樓主看得很透徹。學術跟實務本應該是相輔相成,結果因為政策與文憑主義變成互奪資源。

  • @user-ai3bj6kd8u
    @user-ai3bj6kd8u ปีที่แล้ว

    要公平要競爭力都是要錢的。💸政府的補助不應該拿來箝制學校,應該同步開放學校自己的學費評估和捐贈受理。(CP值高是多少血汗換來的?)🧐
    後續的辦學品質與行政效率影響到之後的募款與獎學金來源,不管國立和私立大家當然各憑本事,💰商業化、產業化後接受市場和學生檢驗,後續行政作業配套與淘汰機制也不能少。

  • @franzwu457
    @franzwu457 ปีที่แล้ว +3

    臺灣真正缺的是技職教育,你們的討論很明顯就是前段班大學的思維

  • @user-ms8cz2tp9q
    @user-ms8cz2tp9q ปีที่แล้ว

    我的看法是從教育外下手,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讀書也不是所有人都想讀,那讓他們能有其他學習或從事專業領域的管道,再讓教育資源用在需要的地方,而不是只把資源投入頂尖學校就好,真的無疑加劇社會階級落差,長久下來國家要付出的會更龐大,並竟台灣是多數決的社會,多數人在認知和能力差距越大時國家就越畸形

  • @manorlordy
    @manorlordy ปีที่แล้ว +3

    影片中講的人格養成跟專業能力養成,老實說完全不需要被限定在大學四年級裡呀🤣
    你教一個人去守法去跟人合作溝通,難道只會在大學才開始學嗎?而專業能力部分,個人經驗是透過實習或實際工作才真的比較多的學習。
    另外,如果大學之中有讓人混學歷的學店,為什麼還要讓這種大學繼續生存下去?

  • @chingweic7489
    @chingweic7489 ปีที่แล้ว +3

    應該換句話說
    既然供給不足,需求就應該下降。
    其實很多的人格養成跟社會化,並不是每個人都要在高等教育完成。

  • @Allen-wk5sc
    @Allen-wk5sc ปีที่แล้ว

    有一本書,叫 德國製造的細節,書裡提到德國的高教體制,他們的做法跟美式不同,類似技職大學化,但諾貝爾獎得主也有111人,依然是在前段班,而且德國高教是免費的,想進修就能繼續升學,只是德國高教易進難出。台灣大學普及化與技職院校升等有點類似德國,長遠來看有可能走向德國的發展情況,台灣要修正高教問題,就要落實學生退學制度,讓入口大開,出口縮小,唯有提高學生在校的競爭度,才能向社會釋放具競爭力的人才。

  • @poyukuo
    @poyukuo 8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政府就是把資源都放在國立大學, 連國科會計畫也是這樣,
    私校的教授拿到計畫的人數比國立大學少很多!!
    所以變成資源全部集中在國立大學

  • @SD6yig8wrm6
    @SD6yig8wrm6 ปีที่แล้ว

    大學的生活,算是台灣這種填鴨教育一個從新從重製的空間。
    讓學生在備受保護的狀態下從新認識做一名(大人)
    但是這個空間在更小的時候就可以執行了。

  • @Wenyang0813
    @Wenyang0813 ปีที่แล้ว

    親戚跑到國外當教授,聽他說國內大學資源太少,而且為了搶奪資源一直在內鬥,花在學術的時間又更少了。
    反而到了國外,反而被人重視,也提供足夠的教育資源,做了不少學術研究及教學。

    • @sunpei-li7913
      @sunpei-li7913 ปีที่แล้ว

      發一篇SCI可能要你一個月薪水,你還沒有設備可用

  • @rocanzhang
    @rocanzhang ปีที่แล้ว +1

    高等教育,還是有必要價值。
    但我這個30歲,只有大學學歷的人,只是在中小傳產做事情,有些情況下會被老一輩看不起高等教育的思維。
    也許主管和老闆,還是用他們白手起家的想法來面對年輕人。

  • @franzwu457
    @franzwu457 ปีที่แล้ว

    學術只是教育的一小部分,教育該考慮的是國家的人力資源分佈與形成,產業不要只把焦點放在第二產業,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也需要均衡發展才能有健康的國力基礎

  • @sleepycatkimo
    @sleepycatkimo ปีที่แล้ว +1

    老實說兩位說廣設大學提升素質真的是有點在象牙塔討論的感覺。其實對很多人來說真的技職體系更重要,要討論那些雲端的東西對很多人來說一輩子都不是太有意義。這就是台灣目前的問題,大多人重大學而輕技職,這不是個正確的發展方式。

  • @user-gp2fn5tk4g
    @user-gp2fn5tk4g ปีที่แล้ว +2

    理工學院努力產出期刊,洗學歷的專班就認真收學費賺錢養學校,把這兩種碩士質量看成一樣害怕學歷變水的人也太庸人自擾了吧 😂

    • @emilialai
      @emilialai ปีที่แล้ว

      或是求學歷的不一定要寫論文,可以修課把該學的學分修好就好

  • @Lydia831122
    @Lydia831122 ปีที่แล้ว +1

    我覺得應該要讓那些不認真的人延畢繼續收學費

  • @ziyilin6528
    @ziyilin6528 ปีที่แล้ว +1

    學生好,教授不好 = 學生不會好 。教授好,系主任(沒眼光)不好 = 系不會好。系主任好,挍長不好(沒有沒有領導能力) = 學校不會好!校長好,教育主管部門不好(沒眼光,沒毅力,不會長遠規劃)= 學術沉淪,國家災難!

  • @user-um8ki5ef9k
    @user-um8ki5ef9k ปีที่แล้ว

    學校怕沒學生可以讓曠課率達1/2甚至2/3的學生不必退學或停學。(因為我本人就是)
    當初在招生組打工的時候,聽到新聞陸生可能可以來台時,學校高層多高興。
    但後面聽到不准陸生來的時候,激動到差點翻桌!!
    這根本就是斷私立學校的生路。

  • @wendy30324
    @wendy30324 ปีที่แล้ว

    我覺得目前外人很難理解私校及私校學生是否有投資價值?私校真的努力辦學嗎?外人如我也很懷疑中後段的私校是否有存活必要;同理,真正努力不懈,但確因爲在私校讀書,苦無資源,確不知為何無法轉學或重考到相對有資源學校的學生到底有多少?是否值得將珍貴資源投注在他們身上?

  • @Ander-Woods
    @Ander-Woods ปีที่แล้ว +1

    真心想知道國家預算中到底是什麼排擠了教育預算?gdp1% vs 0.4% 真的差好多

    • @scottworthy5569
      @scottworthy5569 ปีที่แล้ว

      台灣收税比歐美少所以用GDP來看 教育 軍事 福利都比別人少

  • @bfoot239
    @bfoot239 ปีที่แล้ว

    台灣網路覆蓋率以及網路費都很低
    學好英文->看網路免費高品質的教學影片/資源->參加在地或國際社群->自發 互動 共好

  • @tmkevinlin
    @tmkevinlin ปีที่แล้ว +3

    我自己本身在教育環境裏 工作, 教育品質下降教育部一定是最大罪魁禍首難辭其咎 廣設大學讓品質參差不齊無法維持, 當大家都可以成為大學生後就大家都可以成為碩士生, 政府對於教育經費編列放在後面 教育部再以基本上齊頭式的平等, 在僧多粥少的部份 左邊的男生眼界太近 沒有對教育全面的理解, 太過理想化 讓大家都能讀大學時就是大學生不做低階的工作, 沒有技職專業的教育 結果大學生失業率不低 還要從別的再進口人力 我個人胢意在一定程度上應該提供人民到一定程度的教育, 現在的義務教育已經到12年 所以已經可以讓人民滿足基礎的教育, 是否再進一步提升就要看這些進階的教育對他是否真的有幫助 而不是一味一窩蜂的去讀大學, 結果現在巿場上很多工作與自已所學的專簳業毫不相關的人比比皆是 讓 明明資源就是那麼多(少) 還要讓大家都有機會讀大學 最後學用不合一 這才真的是教育資源的浪費
    PS, 教育部對一些後段的學校合併科系 , 或者停招, 或者關閉都是無明確措施, 因為他們在當初廣設大家時就沒有想好未來, 只是教育部自己的錯誤 絕對不會自己承認的 (PS. 連蔡英文的假論文都可以協助遮掩, 這樣的遺背教育倫理替說謊者維護的教育部我們對他還有什麼指望!?)

  • @leterl8leterl829
    @leterl8leterl829 ปีที่แล้ว +1

    我只知道的是,沒念大學,很多工作找不到,薪資超低。是社會要求我一定要去念大學

  • @taiwangodai1
    @taiwangodai1 ปีที่แล้ว +1

    咦,蔡壁如的論文不是還有爭議是否為了政治目的被打的嗎?臺大畢業也可以有人随便説?對不起不對題了…但是對事物人的評論嚴謹態度也是一種學術態度的養成。只是對事不對人,還是非常喜歡這個節目,謝謝!

    • @wwqp9288
      @wwqp9288 ปีที่แล้ว +1

      校方不是撤銷他的學歷了嗎?他也自己離職了,這樣還有什麼爭議?

  • @wtchou8846
    @wtchou8846 4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我們不會「應用」只會「學習」

  • @imin5737
    @imin5737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私立不拿政府補助金額,學像美國一樣,調到一年一百多萬學費,就好了,這個像投資,你投資多,回收也多,但是投資多,教育不出優秀人才,那就有問題了!比如說台大一間每年拿了幾百間學校的三成費用,又沒成績出來,乾脆將錢拿給亞州大學成功大學等,成長速度快的學校,台大大學考試第一,為什麼注定要拿那麼多錢,又沒成果呢,別的學校學生在學校學的好,為什麽不能拿比更多經費呢,還有學校經費1000億,那生產單位的農業,才幾十億,那公平嗎??

  • @iHELP
    @iHELP ปีที่แล้ว

    這主題好,菲律賓也很多大學生...,所以台灣的大學教授品質和薪資要提升,把學店減少,整個亞洲都在進步,真的不要往菲律賓化走去...😆
    多念四年等於延遲勞動力
    不如念技職學校(現在科大前身)
    未來的產業發展方向呢
    拉高老師薪水,但師資也要國際鑒核,不然一堆人都去當老師領高薪鐵飯碗,但他們進步有限
    我也同意台灣處境必須在社會上需要多點理性的人(念大學有很大幫助)

  • @user-tt7hr1kw7t
    @user-tt7hr1kw7t ปีที่แล้ว

    13:24 「公立學校補助是112億/43萬人;私立學校56億/78萬人」其中前幾大學的公立理組科系拿的補助更多,分配已經如此不均的情況下,高教還是無法與他國競爭,所以重點應該是把餅做大,法規應該要讓公私立學校有更多提升收入的方式,私立也應該有決定自己學費的權利。
    大幅度補助頂尖公立高教確實有更高機率讓台灣那些「階級複製的菁英」能有更好的未來,但活在這個島上的不是只有菁英,菁英也不可能在過日子的時候完全避開非菁英的人類,整體提升人民素養是重要的事情,他可以提升大家的生活水平,而不是讓你覺得活在第三世界,如果有錢卻無法住在一個高文明的地方,那有選擇的人類就更沒理由活在這個「相對」民智未開的島上了吧?非菁英也會進入食衣住行各種日常行業欸!不是說錢不重要但生活絕對不是只有工作賺錢,所以我覺得以現行資源不夠的情況下,或許我們可以討論的是如何把國家「其他」地方的預算移來高教,而不是在如此緊繃的預算中惡性循環,對公立或私校都是兩敗俱傷。

  • @silentwf
    @silentwf ปีที่แล้ว

    幾項觀察
    1. 台灣對於「不能漲」以及「CP值」執迷不悟,但害到的是全體人民。幾個例子:攤販、私人企業產品、公眾運輸票價、學費、稅收等等只要「想漲」就會被罵死。攤販私人企業價格不漲,那員工薪水也不可能跟著漲(公司收入變多不一定代表員工薪水一定漲,但是公司收入不變多員工薪水一定不漲),大家就是那死薪水要不然就是得加班(然後這又加劇少子化等等)。公共服務不漲價或稅收不增長就是經費要從其他地方挪,就虧空,苦的也是人民。
    2. 人人是否該讀大學:理想上當大家都吃飽沒事幹的話OK,但現實情況我覺得沒必要。很多人沒有心要讀、很多工作實際上也不需要大學學歷(只因為大學學歷高中化所以才會要求這個)。
    3. 華人嘴巴上重視教育,行動上重視文憑

  • @yangkung-min7097
    @yangkung-min7097 ปีที่แล้ว

    同意不是每個人都該念大學
    大學是學術研究的開始不是義務教育的延伸
    價值觀的養成也許可以在大學以外的地方實踐

  • @toadtom1254
    @toadtom1254 ปีที่แล้ว

    同意戴口罩來賓得論述
    這件事我必須站在右派
    1. 事實上,考上私校的人大多數比考上公校的人,是相對不是擅長念書/學術研究的人,他們拿資源根本沒必要,教育的資源就該放在擅長被教育/教學的人身上
    2. 所以應該是一些收不到學生的學校從市場上提前強迫淘汰,把現有資源依照對國家產業貢獻的排名來重新分配,並且針對國家短/中/長發展方向來投入
    3. 建議教育部不要再干涉學校的財務經營/規劃,如此讓學校自己想出辦法招生/生存,一切由市場決定學校是否可以生存
    4. 想要流動階級的人,自然就會拚了命的考上有資源的學校,由國家補助固定少數名額,來讓家境清寒卻有學術實力上學的人進入大學來增加階級流動,沒能力考上的他就繼續複製原有的階級。
    5. 至於沒念大學的人們,則可以及早進入社會,闖出自己的一片天,我從來不覺得沒念大學的機會真的比較差,行行出狀元,我看過捕魚的年收破千萬,肯不肯做而已。

  • @zing1049
    @zing1049 ปีที่แล้ว +1

    學生減少,學校太多,錢當然不夠。 大學不是唯一的路

  • @ultima1229
    @ultima1229 ปีที่แล้ว

    我個人認為大學教育學到的知識在職場應用價值太低,在資源不足的狀態下大學教育應該要更符合研究及企業現場會遇到的狀況進行強化。我的建議是鼓勵企業或研究室在大學用大學校方認可的打工的方式招收實習生,企業及研究室獲得廉價的人力的同時,讓大學生了解未來在職場會需要那些實戰技能。其實很多重要的現代技能像是程式語言或是deep learning低階應用只需要看youtube跟各種網站就可以自學了,大學的目的應該是要讓大家了解未來的競爭困境之後想要進一步深造時提供良好的發展自我能力的地方。好的研究跟論文缺的都是想法、幹勁、跟能夠與有資料的醫院臨床或企業第一線合作的管道;增加學生的流動的同時也橋接了大學老師們跟企業的管道,接下來只要有幾個對發現的問題有興趣的老師學生把花時間跟心力努力解答就好。在國外念學位比較常是一種對於這個研究問題要發展下去的承諾(commitment),但是在國內則變成只是為了頭銜,這是比較可惜的一件事。

  • @adake5945
    @adake5945 ปีที่แล้ว

    大學真的不是人人都想唸,但不得不唸,這樣真的很浪費資源,不如就業。
    要改革高中以前的升學取向教育,讓所有人都準備好進入社會,有想要深造的再去升學班考大學,對學生和學校比較合理。

  • @user-fj4pm4js6j
    @user-fj4pm4js6j ปีที่แล้ว

    博士學分強迫學生‘多元選修’。結果課根本深度不夠,到底要怎麼磨練專業能力。
    每個人唸過碩士都知道碩班要有impact論文根本可遇不可求,還不如像美國一樣將碩士學位市場化,
    最後啦,在台灣唸博士對就業沒加太多分就算了,連研究資源都比別人少,到底是要人家怎麼花時間下去

  • @kerkerder
    @kerkerder ปีที่แล้ว

    坦白說我覺得現在的大學太多了,後半段砍掉一些,少一點人來分這一千億,就能讓路易莎莎與奧斯陸說的問題都得到一些緩解......
    其次,路易莎莎的問題如果要顧的話,那麼在砍掉後段大學、稍微解決一些經費問題的同時,另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讓想念大學的人都能進大學」,
    而這部分就是大學入學考選制度的問題了。我認為路易莎莎問題的核心其實不是錢,而是入學考選制度

  • @ianchen1997
    @ianchen1997 ปีที่แล้ว

    台灣不需要一堆世界排名500後的大學 我們需要的是兩到三間世界前百的頂級學府 廣設大學量產大學生導致的高教廉價化已經證明非常錯誤了

  • @user-ex6lp9qe7w
    @user-ex6lp9qe7w ปีที่แล้ว +1

    總結學店沒必要給

  • @user-dd3eq2ry9t
    @user-dd3eq2ry9t ปีที่แล้ว +3

    我覺得路易莎莎的take away 很棒👍
    另外覺得以世界排名不見得要當作台灣的目標。

    • @宇-x4d
      @宇-x4d ปีที่แล้ว

      會以名次當目標,只是反映出台灣人缺乏民族自信心而已。
      自信夠,早自然知道做好能做的就好,別人是否認可是另一回事,就是沒自信,才只會想要別人的認可啊!

  • @user-mv3sg3lo6u
    @user-mv3sg3lo6u ปีที่แล้ว

    私立砍後面一半問題也解決一半了,整天在學校睡覺還不如早點進入職場提升國家的生產力

  • @grace6552
    @grace6552 ปีที่แล้ว

    不管是政府或其它渠道補助的經費,也應檢視真正花在刀口上的有多少?多少其實浪費掉?現高等教育現在無論什麼計畫、活動都重視KPI,卻淪為只看量不重質,結案報告只在意多少人次(及各校努力曝光媒體),不問實質成效。例如:現在大學在推行國際化或EMI (英語教學),只問多少%的課程為全英教學,實際執行規範能給來台外籍教師的鐘點費是非常少的 (據我所知是$2200-2500台幣/50分鐘,還要扣稅),試問有多少好的學者願意來?(整個計畫的錢,重點在能邀請優秀的學者來,多數的經費卻花在別的事情上) 此外,整體KPI偏好學生註冊率,卻不太看 retention rate、graduation rate、alumni performance 等 outcome 指標。
    若有好的制度(執行方式或評鑑制度),能將不好的淘汰,省下亂花的錢,補回用在刀口上,是否更有機會往好的方向邁進?
    然而大學自治的結果是大學教授間,學長姐弟妹間互相幫忙,不管是教師升等、畢業論文審查、計畫評審,甚至到整間大學的系所/校務評鑑,都是同一個圈圈的人互相提名、互相評比,這種方式不確定怎麼進步?

  • @linkyle5111
    @linkyle5111 9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可是他們都沒把物價指數算進來

  • @Nick80138
    @Nick80138 ปีที่แล้ว

    我覺得不是人人都需要上大學,其實很多工作是並不需要大學學歷的,政府不應該鼓勵社會、公司都一定要用大學生。

  • @user-cx2jz3wf7e
    @user-cx2jz3wf7e ปีที่แล้ว +1

    放進都會被A掉的多,好學生才補助不是?

  • @mary46132
    @mary46132 ปีที่แล้ว

    身為一個80年次的人,我努力念了大學四年主修還輔系,拿三張證照畢業後每個公司都開26~28K給我,還有公司說這樣太多根本請我去當花瓶不需要這麼多,甚至某個公立學校職缺在面試時後說我們私立大學(打官司其中一個w)是鄉下學校,老實說工作到前幾年最近準備國家考試,認真覺得大學四年好像沒有改變或得到甚麼東西,如果光是為了溫飽我寧可高中畢業就去工作,面試的時候才不會一直被問你有沒有工作經驗,然後完全忽略你努力寫在自傳的大學經歷還有練習好幾天的自我介紹🤣真的要說大學有甚麼好處,大概只有認識比較多的人而已,但台灣也就這麼大還能認識多少人,出國交換學生留學花的幾乎都是靠自己家裡的資本(順帶一提我有成績出國但家裡沒錢也因為制度無法申請足夠的補助),認真覺得太過普遍的高等教育其實反而是種負擔😂

    • @mary46132
      @mary46132 ปีที่แล้ว

      總之問題不是一天造成的🤣在公家機關任職過,就會知道很多事物不是一個人可以改變的,尤其當面對成規的時候🥲

    • @mary46132
      @mary46132 ปีที่แล้ว

      話說其實當資源集中在前段的時候,才能讓真正有需要的人積極爭取,提早思考人生要大學還是工作吧0.0少子化既然是必然的現象,那後段大學倒閉也是勢必的結果,一昧地平等大學資源分配,讓大家都能念大學,就跟政府不斷給你補助,人們會乾脆擺爛不工作一樣。不過這又牽扯到東方思考要孩子一定要念大學,變相造成孩子心理壓力又是另外一回事惹~最佳例子有多少名人偉人是照順序好好念完大學的...

    • @mary46132
      @mary46132 ปีที่แล้ว

      順帶一題不太看學歷的一些服務業的薪水都比看學歷做了一堆是狂加班的社畜還要高~
      念大學也許可以增廣見聞提升思辨能力,但事實是...在台灣念大學多半是為了比較好的工作,而不是建立多元價值觀。

  • @yocoyu0222
    @yocoyu0222 ปีที่แล้ว

    台灣的高等教育普及,就是把過去的職業學校抹煞掉了

  • @HULAB4067
    @HULAB4067 ปีที่แล้ว

    台灣有必要跟美國比嗎 ?? 北歐,丹麥、瑞典…..小國的大學,研究成果跟社會福利遠遠超過美國,但大學排名並沒有好,他們並沒有很重視學校的世界排名。

  • @nito2liu
    @nito2liu ปีที่แล้ว

    我其實對大學教育有意見,有意見的地方是技職體系後續的不全,任何高級的設備,還是需要有好的基礎螺絲來固定,以前在職校上課,還得爬上電線桿上,學電線桿上的設備功能理論與維修,在機電箱中學配線與操作,用紙筆畫圖與計算,但現在的經費只能用電腦模擬,後來考上公立大學夜校,在實務上教的少,理論教的多,這可以理解,但實務的比例是少很多很多!甚至有些同學上班的公司,使用的設備與,比學校的還好,當然,數量上一定不可能超過學校擁有的!
    與其上比較差的高中,尤其快要倒的高中,且學校還投資的大學,而且⋯⋯只是學歷用的大學,不如真的上職校,有基本技能,此外要不考慮真的比較差的學校,直接淘汰,與其10個吃不飽飯,不如淘汰3個,讓7個人均分有剩,還可以強化第一第二?

  • @claudiacheng6503
    @claudiacheng6503 ปีที่แล้ว

    一張文憑,一技之長真的夠嗎?現在的職場甚至生活 非常多元化。學習是不斷的,沒有年齡限制沒有地理限制,活到老學到老。

  • @floranceaaron
    @floranceaaron ปีที่แล้ว

    社會是怎樣來看學歷? 家長是怎樣來看學歷? 就業市場是怎樣來看學歷? 當廣設大學後, 原有的職業學校專科學校完全邊緣化與消失, 所有人都能上大學就表示學歷廉價化了... 這時候就一堆 碩士班, 博士班, EMBA 出來... 不要寄望陸生這個來源, 這只會飲鳩止渴...
    過度菁英與過度普及都是兩極化, 無助於解決問題...

  • @StevenLeePlus
    @StevenLeePlus ปีที่แล้ว

    請仔細看USNews排名的細節,台大的Reputation不錯,分別是地區#12, 世界#87。但是Citation方面不好,被引用總量#161,高引用著作數量#198,標化引用影響力#788,高引用佔比#1154。這是什麼意思?我的理解是台大的高引用論文數不多,但是發的論文非常多,導致好論文被稀釋了,Normalized之後影響力偏低。請問這是錢不夠嗎?應該是制度出了問題,鼓勵大家多發、隨便發、把關鬆散的結果吧?思維不改、制度不改,錢改變的是總量,比例是不會改變的。

    • @yulin3107
      @yulin3107 ปีที่แล้ว

      那是算數量的 沒有什麼稀釋問題
      只是代表被引用的論文比別人少而已

  • @user-oc2uc8xw7i
    @user-oc2uc8xw7i ปีที่แล้ว

    有些孩子就真的不愛讀書,這怎麼辦?

  • @snowcrow0802
    @snowcrow0802 ปีที่แล้ว +1

    不要再要求碩士一定要寫論文了, 美國的碩士 有分作專題和寫論文,
    不見得要去在意排名, 世界大學排名只是一些單位在玩的遊戲, 德國大學在世界排名也沒有在前面, 有一套自己的評分標準比較實際,
    我其實在大學也沒有跟同學討論些什麼, 我去哪都是邊緣人, PTT 才是我討論東西的地方,

  • @user-ol3ww2gs9t
    @user-ol3ww2gs9t ปีที่แล้ว

    11:01 換算185億台幣有誤

  • @pwpjtulc
    @pwpjtulc ปีที่แล้ว

    大學是教授政府的人才庫,今天教職給職就是有限。
    把人打入社會,那樣的話當高中畢業生進入社會不也能被『教授』的意義
    但現在大學那些教授處在要死不活狀態。只會造成授課品質不佳。
    不如讓好的老師培育出好的人才打入社會在發散。
    畢竟大學就不是義務教育,除非政府大學義務教育;不然根本不是公平的問題。

  • @ilbjork
    @ilbjork ปีที่แล้ว

    研究經費遠超過教學。教學資源平等,研究資源集中研究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