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istory and sociology of school education, meritocracy and family parenting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24 พ.ย. 2021
  • 留言加分享本貼文就有機會抽《拚教養》一本。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21.11.25 - 2021.12.2
    感謝 春山出版 熱情贈書
    -
    本集關鍵字:
    108課綱 | 普魯士教育 | 傅柯 | 規訓體制 |多元入學 |文憑主義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 情緒勒索 | 杜威 | 王陽明 | 自然發展導向 | 強迫成就導向 | 權威教育 | 規劃栽培 | 文化資本 | 象徵暴力 | 隱藏的階級傷口
    -
    參考資料:
    Andy Green. (2013)
    Education and State Formation: Europe, East Asia
    and the USA. Palgrave, Basingstoke.
    Annette Lareau,2021
    《不平等的童年》,野人出版
    Charles Stafford (1995)
    The Roads of Chinese Childhood: Learning and Identification in Anga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Ellis W. Tallman; Ping Wang (1994)
    Human capital and endogenous growth evidence from Taiwan. , 34(1), 101-124.
    Johann Gottlieb Fichte (1922)
    Addresses to the German Nation
    John Dewey,2019
    《明日學校》商周出版
    Karl A. Schleunes, 1979
    “Enlightenment, Reform, Reaction: The Schooling Revolution in Prussia,” Central European History 12, no. 4, 315-42
    Matthias Doepke, Fabrizio Zilibotti (2021)
    《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貧富不均下的育兒經濟學》,親子天下
    Michel Foucault,2020
    《監視與懲罰:監獄的誕生》,時報出版
    Ng, F.Fei-Yin.; Pomerantz, E.M.; Deng, C., 2015
    Why are Chinese mothers more controlling than American mothers? "My child is my report card" Child Development, 85, 355-369.
    Pierre Bourdieu(1985)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trans. Richard Nice),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ondon.
    Pierre Bourdieu. and Passeron, J.-C. (1977)
    ‘Foundations of a Theory of Symbolic Violence’, in: Reproduction in Education, Society and Culture, London and Beverly Hills: Sage, 1-68.
    Richard Sennett & Jonathan Cobb. 1993.
    The Hidden Injuries of Class. WW Norton & Co, United States
    Stephen J. Ball (2017)
    Foucault as Educator. Springer.
    Robert Lowe (1867)
    Primary and classical education. In B. SIMON (1960)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1780-1870
    王陽明《訓蒙大意》
    藍佩嘉 (2019)《拚教養: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春山出版
    關秉寅(2020)〈台灣國高中生補習持續時間及變動軌跡類型對學習成就與心理健康之影響〉
    石藏文信,2020《好想殺死父母……》光現出版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青年失落一代,心理甘苦誰人顧?」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1.9K

  • @superycinema
    @superycinema  ปีที่แล้ว +59

    下集影片在這裡喔:th-cam.com/video/JWZatT7YmlA/w-d-xo.html

    • @mikeho4143
      @mikeho4143 ปีที่แล้ว +2

      😂
      0 b一,乛丫😂😂才 mm😂

    • @teacherdavid--eatplaylearn5013
      @teacherdavid--eatplaylearn5013 ปีที่แล้ว

      作者真貼心 😘
      耶穌祝福您 😇🧧

    • @user-dz6bf9po6o
      @user-dz6bf9po6o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歪主忽略了千年來的科舉唯才的考試制度思想的討論,是本片最大的矛盾:這部影片幾乎都是在講西方本位思想的論述,那跟後半段你提出的質疑不正好是不謀而合嘛?

  • @ching-ya4856
    @ching-ya4856 2 ปีที่แล้ว +896

    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被送去紐西蘭,在那個之前我就跟一般的小孩一樣早上去上學,放學後就去安親班6點半回家,那時候我姐姐還在上高中,我記得我常常見不到他,他都補習補到11點到12點才回家
    剛到紐西蘭的前兩年我覺得在學校學的東西很少,每天就好像只在草地裡面打滾然後爬樹,所以我要升上intermediate (差不多等於台灣的小學五六年級)時,我媽就決定讓我回台灣寄讀一個月,讓我體驗一下在台灣上學。
    回去的時候我感覺時間變很充實每天都有在讀書,不像在紐西蘭的時候無所事事,但就變得很忙,我也每天都在背要準備考內容,因為那時候準備要考期中考,但幸好那時候我還勉強跟的上,考的比想像中的好,對我來說不會太差,然後我就回紐西蘭了,因為開學了。
    那之後我就開始研究台灣和紐西蘭的教育有什麼區別,我發現紐西蘭比較注重思考、講出自己的意見和growth mindset (正向思考?)學校我們要思考和講出自的想法,譬如說我在寫social studies時(類似社會的科目)我們每一個單元都要寫出自己的感法,像是你對我們學得這樣東西有什麼看法啦,你支持他們的論點嗎?還是你不支持呢?你支持或不支持的原因又是什麼呢?你覺得他這樣做對嗎?類似的問題,我們都要寫篇文章把你的想法都寫出來,如果你只把老師講的東西全部背起來然後寫出來並不會得到很高分,也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沒有說你一定要說支持或是不支持,你支不支持那個論點都有可能拿excellence。
    我們也常常會有班級討論,就是全班在一起,老師在旁邊看著,班長就會帶領大家討論我們班上有什麼東西需要改進,什麼東西大家做得很好需要保持,譬如說在學習的態度,班上的相處模式,然後大家會提出他們覺得我們班要改進的地方,有的時候是針對某個人,不敢說的人可以把意見投進班級信箱裡面,平常是鎖的,只有老師可以看,但是老師也不會知道是誰寫,他看不出筆跡,因為我們平常作業都是寫在電腦上,班級討論的時候班長就會把裡面的信全部拿出來讀,如果是想要老師改進的地方也可以講,我們的老師也要聽從學生的意見,但是這些意見要夠合理,我覺得這裡的老師好的地方就是這裡很多老師都會聽從學生的意見,要同學發表他自己的意見,我阿姨是一名退休的老師,他覺得學生就是要聽從老師的話,他覺得學生就只該說"是的,好的",來回應老師,老師講的都是對的,我覺得這個觀念就是錯的,只要是人都會犯錯,老師也會有犯錯的時候。
    回到我剛才講的班級討論上,有的時候老師提出一些意見但是大部分還是班長帶領大家討論。我覺得台灣也應該一個禮拜要有一個班級討論,就是讓學生們討論班上的問題,讓大家更能提出自己的意見自己的想法。
    還有在紐西蘭的學校我們會體驗各種不同的東西,譬如說在學校我們可以選想做的事體驗一下各種不同的課譬如說在intermediate有木工課、有technology 、有畫畫課、有寫作課還有很多各種不同的東西,可以體驗看看發現出你自己喜歡的科目,上了high school (13-18歲)就會有越來越多科目,譬如有media Study, finance, dance and drama, painting, different sports 和不同的語言,這些都很棒讓學生選自己喜歡的科目並且找出未來你想要做的事情。
    在紐西蘭讀書有很多優點, 但是缺點就是他們蠻缺乏常識的因為他們的數學,自然,社會都學得比較少,這裡其實真正開始讀書的時間是high school ,在那個之前我感覺大家都沒有在讀什麼書,而且只要讀過就好並不需要背,在intermediate和primary 是幾乎沒有考試的,只有上了high school 後才會有,和在台灣相反,在台灣感覺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死背學校教的東西,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一直在背,我是不知道他們有沒有真正的理解還是他們只是死背起來了,也沒有提出自己的想法,聽說上國中和高中很多東西都是未來用不到的,像我姐姐說他在高中學的東西很多都已經忘了,我是覺得既然學的東西對未來沒什麼幫助為什麼要學。我覺得小學到高中,學校就是一個學習基本常識、找出你喜歡的東西和未來想要做什麼工作與交朋友的地方,就像我聽我的一個學姐有一些人在year 12 or 13 (high school最後兩年)的時候就休學了因為他們覺得在學校並不會學到未來對他們有用的或他們喜歡的東西,他們有可能去技術學院或是開始的工作。
    高中畢業之後,我覺得讀大學就是讀你想要學的東西,你喜歡的東西,如果你不喜歡,你覺得你未來的工作也不太需要你在大學學的東西,譬如你喜歡網頁設計你也覺得你未來會需要這個技能,你就去讀網頁設計,如果在大學裡面學不到網頁設計,大學也沒有其他你想要學的東西,你在其他地方可以學網頁設計,你就不必要上大學,因為是在浪費時間。
    現在在台灣不上大學是不行的,你就找不到好工作,所有人都在看文憑,我覺得這樣子其實不太好,不一定都要看成績,因為有一些人讀了很多書但是不會運用他學的東西,只是死讀書,我覺得沒有讀向他那麼多書的人也已經開始工作並且有經驗的人,說不定比讀很多書厲害。
    台灣的國中生還有高中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讀書都沒有探索自己想要或喜歡的東西,就只是一直讀一直讀,我不知道台灣的學生讀到這些東西對他們未來有什麼用,我覺得影片裡說的多元化,感覺就是讓學生多加一門要學的東西,增加他們的壓力,不是真正的讓他們多元化,只是多了一個要學生讀/學的東西,這樣不要加什麼多元化的我覺得會比較好。
    我以前就覺得台灣的教育應該改一下,讓台灣的學生不需要背那麼多對他們未來沒有用的東西,學一些他們想學的東西並且對他們未來有用的東西,那時候我覺得讓政府改一下教育的制度有那麼難嗎?但聽了這個影片之後,我感真的非常的難,不是說想要讓政府改教育制度就可以,因為父母的觀念亞洲文憑主義的社會,沒辦法,但我希望台灣可以盡快改變現在的教育制度。

    • @ching-ya4856
      @ching-ya4856 2 ปีที่แล้ว +96

      我感覺我好像寫了一篇作文,我的標點符號有點奇怪,我不太清楚中文的作文哪裡要,哪裡要。

    • @user-wp5bs9sv9u
      @user-wp5bs9sv9u 2 ปีที่แล้ว +60

      @@ching-ya4856 能溝通就好😂

    • @the1nightonly
      @the1nightonly 2 ปีที่แล้ว +19

      目前制度正在興革、執行,國中公立學校相對可以探索的項目變多,有餐飲、機械等等,可以嘗試自己喜不喜歡,想一下未來會不會繼續深造。有趣的是家長發現公立學校不再這麼重視考試,就將小孩送往重視考試的私立學校。有興趣的話可以查一下私中的相關新聞。

    • @kevinmiller9760
      @kevinmiller9760 2 ปีที่แล้ว +46

      新西兰不知道,但是加拿大这边华人多了内卷也开始严重了,不仅仅是华人,其他亚裔也一样,包括印度人越南人菲律宾人,因为一代移民太苦太苦了,所以寄希望在二代身上, 所以我们这里亚裔之间经常开玩笑“ Doctor or die "

    • @user-py9hf7mi4h
      @user-py9hf7mi4h 2 ปีที่แล้ว +47

      growth mindset是成長思維
      social studies在臺灣學校的科目叫公民
      謝謝你的分享!有機會聽到海外求學的人的回饋真是太有趣了!平時都接觸不到這些人,而且這些經驗是妳們生活了數年總結下來的精華,太寶貴了!
      1. 紐西蘭在高中才學基本常識真的太讓我驚訝了!
      2. 我想多元化不是要學生多一門科目要學,而是讓他們在參加活動、比賽、做志工中,發現自己的興趣,彌補大部分時間都在死讀的缺點,避免讓他們選大學時才發現自己沒有找到任何興趣。
      3. 句讀的部分,如果你覺得這句話有表達出一個完整的意思時就可以下句點了,拿第五段做舉例:
      ......班級討論的時候班長就會把裡面的信全部拿出來讀,如果是想要老師改進的地方也可以講,我們的老師也要聽從學生的意見,但是這些意見要夠合理「。」我覺得這裡的老師好的地方就是這裡很多老師都會聽從學生的意見,要同學發表他自己的意見「。」我阿姨是一名退休的老師,他覺得學生就是要聽從老師的話......
      我下了兩個句號,因為第一個句號之前的意思是「班級討論的流程」,第一和第二個句點之間的是「紐西蘭老師的優點」,第二個句點之後是在討論「阿姨」。

  • @harukazhuo
    @harukazhuo 2 ปีที่แล้ว +1703

    我自身接受过中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的教育。孩子曾在日本,现在在法国接受教育。宏观看来这些国家都算教育发达国家,教的东西大同小异,仔细品来,各国教法不同,中国教育最苛刻,日本教育要合群,法国教育养情操,英国教育要品位,澳大利亚教育人性化。我用了很多年比较和实践各个阶层和国家的教育方法和它带来的不同。总体来说,我个人认为,教育还是需要的。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是搞教育的,这个孩子会有很大的可能性成为校园的佼佼者,也可能会走上成功之捷径。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不懂教育,不理解教育的话,这个孩子很有可能会在社会底层做低薪工作。出身不同,资源不同,信息不同,认知不同,造就人生不同。到现在所说的只是教育观,不是幸福观。我自身不喜欢一群生性不同的人在一起做一件事,所以算是一个“被教育失败者”。但我理解现代学校和教育的意义,就是用最合理,最性价比,时间比高的办法,让所有人都有一定的可能性。它没有办法去理解每一个孩子的特长和需求,但它会保障你一个平均,差不多值。如果没有现在的教育体系,有钱人可以请十几个家教专门教育自己的孩子,没钱人只能让孩子早早出去打工,或在家自学。但现在教育的弊病是,它很难个性化,它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细微之处。而且教育是和职业有链接的,它不可能推唱你去学一个职业上不存在的东西,孩子们只能学习好找工作的科目。这一点是需要改善的。我希望未来的教育,可以给孩子们更多的可能性,想象力,创造性,自主性。让孩子们感觉得到学习是开心的,兴奋的事情。学校,社会,父母是三个互相对等,互相推动,互相帮助的关系,一方偏失都很难做到。我相信未开会比现在更好。

    • @harrym1543
      @harrym1543 2 ปีที่แล้ว +118

      阶级的流动才是原罪,人口不断增长但是世界资源是有限的,墒值必然是不断增加,直到墒值突破上限引发暴乱和革命导致人口急剧下滑大家再次重新分配资源。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圆圈,从一个新政权建立开始为0点然后到12点为政权的瓦解,下一个政权建立。教育也只是国家用来培养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人才,国家控制了社会资源,引导社会走向,而父母也只是被国家掌控的社会中的一员,培养出来的子女那就更不用说了。从宏观来说,这世界需要各种各样的人,哪怕最底层,没有他们的存在社会也会崩塌,但从个人层面我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是社会底层的奴隶。教育应该是让每个人获得自己的价值认同和幸福,认清自己的阶级,什么阶级该干什么样的事。但很显然,人类的欲望是贪婪的,一个人可以吃一辈子白粥,前提是没见过别人喝过比他好的,所以这也是不可能的。这就是阶级,就是资本在背后的操控,就是人性,所以人类永远不可能建立出完美的任何事物,只要是人建立的就是有问题的,哪怕当下阶段性是可行的,但潜藏的因果也迟早会来。所以总结就是:教育需要不断改进完善,必须改也不得不改,但改了也没用

    • @xiaoyang
      @xiaoyang 2 ปีที่แล้ว +30

      @@harrym1543 没有最完美的解,但有目前最好的解。所以马斯克要在这上限之前,延长上限时间。SDGs也是想要延长这个上限时间。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每个国家都重视中等收入人群比例,就是为了让资源和阶级尽可能平等,但团队中必须有领导者才可以维持前进的脚步。

    • @sunsolzn1
      @sunsolzn1 2 ปีที่แล้ว +23

      @@harrym1543 人的财产、相貌、智商本来就是不平等的。怎么样算平等,可以公平竞争就算平等吗?既罗尔斯正义之幕之后,有人提出尊严(体面)社会,人人有尊严就是人们可以实现的平等。可怎么算是尊严又是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 @user-po8vd5gp5w
      @user-po8vd5gp5w 2 ปีที่แล้ว +30

      @@sunsolzn1 首要條件是人民可以用法律抗衡政府 而不是政府用法律做工具加害人民 官員更可以貪污後移民外國

    • @harrym1543
      @harrym1543 2 ปีที่แล้ว +58

      @@sunsolzn1 平等不是大自然的法则,平等只是人类发明出来为了维持秩序平衡的工具,而只要是人创造的就会存在问题。平等是为了洗脑,而洗脑是为了秩序,也就是人类社会(生态链)的稳定。人人平等是不可能出现在人这种动物身上,因为人性而决定的,平等只存在于特定的人群,事件和场合当中。人人平等才会破坏社会平衡,人人平等必然会导致欲望的降低,人类大幅度退步甚至毁灭。虽然听起来残酷但这就是事实。但是这些与人们的快乐和幸福无关,我认为幸福和快乐是不分阶级的,至少多巴胺的分泌上大家都是平等的哈哈😆喝了肥宅快乐水的大家都是一样的开心🥳

  • @apple90101
    @apple90101 ปีที่แล้ว +118

    我算是勞工階級家庭出生的,在就學過程中也對於學校的制度有很多的疑問,認為學校只是想打造出一種國家想要的樣板,但當時的我只是覺得怪卻不懂背後的原因,謝謝超級歪的清楚講解。
    長大之後我靠著還可以的學歷以及擅長表達自我的優勢(這在我們這階層中其實相當少見),進入多家國際知名外商公司上班,後來也做到高管階層,目前自己開了一家公司,一開始的確有階級傷口,但後來開始學習認識自我價值,覺得其實自己也滿不錯的,也不再害怕告訴他人自己的出身背景,因為已經不需要靠外在的認同來證明自己是否是個有價值的人,我認為這是自己摸索出來的一種解藥。

  • @Kuanchen-Berano
    @Kuanchen-Berano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71

    我身為一個混血兒的經驗最深刻,因為母親是西班牙人從小有在西班牙與台灣受教過,整體感覺真的差很多,在西班牙讀書真的沒什麼壓力,來台灣後發現課業壓力真的很大,老師一直在洗腦我們成為資本家的勞力,拼命告訴我們努力讀書就可以進到大公司,在西班牙老師都鼓勵我們找到自己最開心的生活方式,到了現在我認真覺得我們教育制度要廢除了,AI的出現完全不需要老師這個職業,由AI教授知識很方便,且不用昂貴的學費

    • @skyepeng9957
      @skyepeng9957 10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22

      我是兩個女孩的母親,完全認同你,台灣的教育從老師就很有問題,我的母親就是老師。拼命洗腦成為資本家的奴隸,畢業後8成以上薪資所得又貢獻給奴隸制度的房貸,剩下的錢過的比打工未婚,甚至家裡的寵物還不如。然後中年開始生病,再貢獻給醫院,這是什麼奴隸人生。
      我女兒下學期開始自學,告訴她們快樂學習,做自己喜歡的事,以後考慮移民西班牙😊

    • @user-vo2oj4de4z
      @user-vo2oj4de4z 10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欧猪五国就包括西班牙。快乐教育就是骗平民的,你看英美那些有钱人快不快乐,没钱都去读公立学校,玩快乐教育,有钱人都是私立学校,恨不得高一就过得像高三,大学更是宽进严出。快乐教育成功了也是玩艺术,主要靠天分。这些都是有钱人玩的,没钱请参考梵高😂

    • @user-bj1id4tp3i
      @user-bj1id4tp3i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skyepeng9957是你自己有問題 缺乏自我能力 跟老師無關

    • @user-yy4ku7rd6s
      @user-yy4ku7rd6s 19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2

      @@user-bj1id4tp3i 通常像你這麼批判的,是最沒能力的哈哈

    • @user-bj1id4tp3i
      @user-bj1id4tp3i 19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user-yy4ku7rd6s 你說了算??蠢!!

  • @meold1047
    @meold1047 2 ปีที่แล้ว +688

    108課綱:給我在監獄裡,學習當個有主見的人
    今年高三生,先感謝哲學的引導讓我擁有思考及察覺能力,每天在學校一直覺得自己是機器人,學生該做什麼彷彿已經被規劃好了,不管是價值觀、思想、行為,異者好像就被認為是失敗者,活成社會、其他人喜歡的形狀才會獲得認同。快要大學了,每天都在想著是要追求穩定薪水的科系還是自己真正喜歡的科系(薪水蠻低的),選擇穩定好像又會困進另一個牢籠,選擇做自己好像又會迎來養不活自己的難關,希望以後不會聽到有人對我說:「孩子,認命吧」
    是不是做自己那條路就是一種罪,一些對資本主義沒有幫助的工作是不是在大眾眼裡就是失敗者

    • @springrollwang4441
      @springrollwang4441 2 ปีที่แล้ว +64

      自殺、死亡是唯一脫離肉體的方式。

    • @qta1053
      @qta1053 2 ปีที่แล้ว +20

      估计在找到答案之前,需要常常跟自己真心且诚实地对话: 是想活自己想过的每一天,还是头脑中“大众” 眼里的日子和“未来”? 特别是没有眼前的踏实笑着/闹着/用尽脑汁解答心中的疑问 /平复心中的好奇点的“每一天”,未来怎么过来呢? 相信能践行自己真正喜欢的一切 无论多长多短 都会是满满收获的“人生” 吧~ (看到留言- 有想回-就回复了)相信这内心丰盈的感觉 可以跨越阶级和任何物质表象;不管咋样,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探索路上收获本心欢喜的风景~

    • @cotty0311
      @cotty0311 2 ปีที่แล้ว +44

      關於選系。
      1. 你愛的
      如果你在你喜歡的科系學到了喜歡的東西,因為熱愛,之後也會因此轉化成另一股能量,收入不一定比較低喔(看平均薪資只是一個概率,不代表你以後就是拿那個錢)只要有積極的心,都能成為其中的佼佼者。如果厲害的話,說不定還能夠把非主流變成主流。
      2. 錢多的
      至於選擇現在比較熱門的,那也要看你對那個科系有沒有一點點的興趣。
      如果完全沒興趣甚至討厭(比如討厭編程選資工),那大學會過得很辛苦喔。因為分科了,不喜歡的話,課業壓力會更重、進而影響生活品質喔。比如不喜歡物理、卻選了機械系,高中可能25%的時間接觸物理,機械系可能是70%都是物理呢!
      如果是還可以接受、不排斥,那也可以試試看~等你考完到選志願前,多去探索了解,對於未來幫助很大的!
      其實就像影片一開始說的,對於飄渺的未來犧牲顯前的生活,高三是非常不容易的時間,多想想快樂的事,加油!

    • @mo92788
      @mo92788 2 ปีที่แล้ว +41

      其實選你喜歡的比較重要,但是也不能忽略現實性,假設你喜歡哲學系,在社會上比較難變現的科系,那可能你就要想辦法考上好一點的學校,因為我個人體驗,社會上對於名校還是比較喜歡的,有名校文憑至少有一個基本分,然後去找到那間大學除了哲學系同時又有其他你可以接受又比較能賺錢的科系,這樣你就可以雙主修或者輔系去得到這些能讓你賺到錢的能力,再用這些能力去實習或打工,或是積極參加社團,你就有了實際操作經驗,老闆比起你是什麼科系更看重你有什麼經驗,因為有些本科系的經驗不足對老闆來講並沒有比有經驗的吃香。
      我自己是歷史系,但大學期間我自己雙主修+輔系獲得其他的能力,雖然說表面上工作不是用歷史系所學的東西,但是歷史系的所學融入了我的行為模式,更有助於我在工作上發現洞見,並不是完全無用,只是它的效用是更深層的,一般人看的只是表面的技能,很難覺得他有什麼用處,但其實對你有用就好了,妳為了錢而放棄你真正想學的東西,你出社會後一輩子都會想著你當初放棄的東西
      我當初考大學的時候也是因為想要有好文憑才有好工作,再加上我自己就是出身於勞工階級家庭,所以才拼命考上,但一上大學我就明白學校並沒有辦法保障你未來是不是有份好工作,一切是靠自己,如果你家裡有後援,那你不一定要選名校,你只要選擇的那間大學有辦法幫助你拓展你的視野就足夠了,基本上以歷史系來講每間大學教的東西也不太一樣,你可以去研究一下哪一間大學的哪個老師是你想跟著他學習的,我的感受上覺得名校資源比較多,因為有更多校友願意捐錢,如果你家裡有錢,那你已經有資源了,就照你的心意去做,我感覺你也不是沒有想法的人

    • @mo92788
      @mo92788 2 ปีที่แล้ว +25

      另外能不能賺錢的確就是受制於市場,因為賺錢這回事就是你的價值有人願意買單,但是賺錢只是人生中生存的最基本面向,賺錢不就是為了生存嗎,但如果只是為了生存你當超商店員也能賺錢,只是因為社會上有很多人在販賣恐懼,告訴你不賺到很多錢你以後生活就會完蛋。但是生存只是生物的基本本能耶,人類擁有地球上最聰明的大腦,還受制於生存這件事,不是很可惜嗎。還是那句話,你想學的就去學,要賺錢,不一定要靠讀什麼特定科系,有很多方法的,看你有沒有去想

  • @calvinchang716
    @calvinchang716 2 ปีที่แล้ว +397

    身為國小老師,在教育現場所感受到的文憑主義表露無遺,甚至自己無法意識到自己成為了「整形外科」的整形師,老師也被異化成生產階級知識的工具了

    • @user-zs3zq8np9k
      @user-zs3zq8np9k 2 ปีที่แล้ว +20

      馬克思的預言在東方應驗了

    • @aaassa5183
      @aaassa5183 2 ปีที่แล้ว +6

      這真是台灣現代教育的無奈

    • @user-lt4wv3jt4m
      @user-lt4wv3jt4m ปีที่แล้ว +2

      烏本圖貢獻主義,沒錢就會變懶是資本主義系統驅動的現象,其他先進星球的文明沒有金錢這種東西,因為星際文明科技很高,基本生活所需都能被滿足,金錢沒有任何意義,能不能聊聊烏本圖與藍鳥人訊息,大衛艾克和蜥蜴人,巴夏訊息,自由能源,複製機,瞬移的科技,昴宿星訊息,時代精神運動,youtube上共产主义vs贡献主义 「一个小镇」、班图社区、贡献主义介绍、迈克尔泰林格 中文字幕,米高‧泰林格 - 《歷史錯判了人類的起源》

    • @hhjjnnet
      @hhjjnnet ปีที่แล้ว +9

      學生成績成為學校的績效…

    • @line4258
      @line4258 10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美式民主:
      美國軍火商財團 勾結台灣
      黑金民進黨政客 ,掏空
      國庫,聯合財團,108課綱
      愚民,跪日舔美,仇中賣台
      ,壓榨台灣人,詐騙青年
      選民為主。
      …蔡髒生 四妾媽細姨女 蔡英文
      靠 黑金父母 享受權貴,迫害
      台灣青年!

  • @user-tl5ce9jd7u
    @user-tl5ce9jd7u 2 ปีที่แล้ว +18

    本人現在高二,但是是讀高職廣告設計,我的家庭很矛盾,媽媽是文憑主義和「生小孩是對老年保障」的藍領亞洲家長,而我爸是在我國二突然決定要出家當和尚的藍領
    媽媽一直希望我能有好成績、好學歷,而爸爸是覺得現在學習的東西其實未來用不到,所以希望我能馬上尋找自己的理想職業,當初選高中志願媽媽知道我沒填高中而是填高職非常的生氣,但爸爸相反,並認為選高中對我的夢想沒有幫助,感謝我爸讓我沒被亞洲媽媽茶毒,也為我支付學雜費與昂貴的繪畫工具

  • @930willian
    @930willian 2 ปีที่แล้ว +162

    看了真的很沉重,每當現代年輕人想要為自己爭取那一點點的權力跟反抗現行社會制度,就會被另一群人冠上不合群.問題多.不知足的名號,還會認為你為甚麼就不能乖乖順從社會走呢?
    我只能告訴自己,我如果乖乖照著社會上的現行制度跟風氣去走,那我可能會出生的下一代就會繼續過著我這不快樂的人生

    • @chiatsohuang9890
      @chiatsohuang9890 2 ปีที่แล้ว +12

      發現現在年輕人一出社會就要高薪,沒經歷,沒本事,沒能耐可證明自己的能力就開始要求要這些壯年人的薪水,就要這些老人退位。沒看過司馬懿熬死諸葛亮,德川家康熬死織田信長,豐臣秀吉,最後江山才落入手。忍耐跟不放棄才是實際上教育難教的。

    • @dglurk1366
      @dglurk1366 2 ปีที่แล้ว +30

      @@chiatsohuang9890 其實是普遍低薪,加上台灣的環境對年輕人太不友善了,按部就班地走真的不知會如此痛苦和無奈,除非自己領悟,不然的話只能平庸至死

    • @richardd9765
      @richardd9765 2 ปีที่แล้ว +6

      @@dglurk1366對岸這邊夜也差不多啦,兩岸三地難得的一致

    • @wanlunxxxx
      @wanlunxxxx ปีที่แล้ว +10

      我乖乖的按照社會制度和風氣走 結果發現得到好處的是那些沒按照制度和風氣走的人

    • @Hokusai_0801
      @Hokusai_0801 ปีที่แล้ว +5

      @@wanlunxxxx 看看台灣的官就知道啦,想賺錢就去想辦法當官,保證賺得比一般65%的民眾還多,至於怎麼賺的我就不好說了

  • @longxiangwu1641
    @longxiangwu1641 2 ปีที่แล้ว +377

    以前以為只要忍耐和服從就可以讓自己步入好的階級變得幸福,到了大學還是因為沒有想法和缺乏表達能力而一直無法到達幸福。被其中一個我的大學朋友說我一直找家庭作為藉口牽拖。感謝這部影片提供一個教育的盲點讓我了解自己缺乏想法的邏輯,讓我開始思考如何調整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 @Red_bean985
      @Red_bean985 2 ปีที่แล้ว +42

      這其實是家族階級的反射,對於經歷過威權教育並因此受益的中下階級的人來講,制度性教育的結果自然會認為服從與紀律是教育的目的,認為所謂的傑出份子應該是學有專精、高度服從、接受了制度教育一步一步鍛鍊成有用的人。
      但對於中上階級的菁英,教育的目的則更偏向素質、志向、共同體,學校只是一個俱樂部。然而對於中下階級的人來講,這並不單純是有沒有志向的問題,不單純是不是有沒有素質的問題,從社會學的分析來講,中下階級缺乏的更多是視野和社會資本。
      所謂的素質,講難聽點就是你家族有多少能力培養和耳濡目染你「眼界」,有多少言教身教讓你在社會上具備人格魅力、資源,有多少長期累積下來打造的「綜合能力」。這種東西是無法透過國家教育制度來達到的。
      現在教育改革方向開始走向偏歐美的高等素養教育,這一步就是犧牲中下階級,篩選上層菁英的做法。歐美的教育確實有優點,但並不是真的這麼的好,如果所謂的素養教育真的很好,就不會在歐美出現大量的低端毫無技術在手的底層,美國有大量的流浪漢、低端服務員,吃藥的平民,極端缺乏紀律的基層社會;也就不會有所謂的大量的中產專業人才如醫師、律師、工程師被採用了亞洲教育觀念的華裔佔走。

    • @HKPLANNER
      @HKPLANNER 2 ปีที่แล้ว +3

      @@Red_bean985 不管任何制度也只有一小撮人在金字塔顶端当权,在人工智能机械人未能完全取代人力的前提下,即使全民皆大学毕业甚至是博士后,仍然是大量的人只能负责低层次的工作,考试制度只是作为筛选分流的工具之一。

    • @user-bt9gi9zw4g
      @user-bt9gi9zw4g 2 ปีที่แล้ว +2

      学校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帮助学生发掘天赋,培养兴趣和探索世界 而且教学必须是一故激情,这样才能把教育从强灌资讯变成探索真实

    • @chiatsohuang9890
      @chiatsohuang9890 2 ปีที่แล้ว +1

      那是你自己的問題,不用推責任到家庭問題。服從與忍耐是必須的,如果你是老闆,你希望有人每天跟你對著幹嗎?再來是你自己沒有從書裡面體悟出為何要談歷史,因為歷史一再重演,事事不斷輪迴,看透歷史的規則及人物的當時人事時地物為何會如此決策,你才有超越自己枷鎖的可能。

    • @xiaoyutang232
      @xiaoyutang232 2 ปีที่แล้ว +6

      把人分成蓝领白领,搞工作性质的贵贱,工资的不平等才是造成教育伤害,阶级歧视的主要原因。我是日本名牌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做了多年的白领,拿过高薪,可这并不是我喜欢的工作。我喜欢动手搞创作,做个工匠。问题是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就是通过压低劳工工资而运营受利的。我在法国生活才知道这里的工人才是被剥削的最厉害的阶层。不要以为文凭社会是亚洲国家的产物,鼻祖是欧洲。这里阶级固化非常严重,受教育和就业机会完全是凭家庭出身和关系网,和媒体宣传的完全不同。月亮并不比自家的圆。

  • @Ran_0610
    @Ran_0610 2 ปีที่แล้ว +622

    本身從事老人工作,在跟長輩談話的過程中,真的會感受到他們那一輩是把小孩當作投資物品,為了自己將來的生活,加上傳統文化的觀念,彷彿沒有婚姻就是失敗的人生,不能確保自己的將來,還有媳婦角色的壓力(生男生女的重要性)...

    • @wei1234
      @wei1234 2 ปีที่แล้ว +64

      不知道為什麼 不少長輩很喜歡投資 台灣的投資型保險也是賣的數一數二好的...
      通貨膨脹從來不在他們的計算中
      且孩子從不應該算在自己的經濟資源呀......孩子的人生從來不是你的
      但這社會從來不這麼認為 連家長 和孩子都沒辦法這麼認為

    • @user-zs8lb3xb5q
      @user-zs8lb3xb5q 2 ปีที่แล้ว +50

      不過老實說,華人的父母常會給小孩留遺產。
      很多人一天到晚說父母對我情緒勒索,可是在拿遺產上毫不..的認為那就是應該給我的。
      啃老族在現在亞洲社會到處都是。

    • @blackgbaoops
      @blackgbaoops 2 ปีที่แล้ว +28

      滿不喜歡把小孩當資產這種觀念的

    • @zzzwohoya
      @zzzwohoya 2 ปีที่แล้ว +1

      @@wei1234 買投資型保單還算是好的,起碼報酬比定存高。一堆年長者去炒股票賠光退休金還負債的比比皆是。

    • @xjy13
      @xjy13 2 ปีที่แล้ว +13

      講簡單一點像養豬,我今天給你餵高級飼料、聽交響樂、喝紅酒,讓你肉質好,長大了就是要宰來吃,而今天豬不聽話要離開豬圈,當然不爽。生男的就說你以後要養這個家,你不幫忙就是不孝、我在親戚祖先面前蒙羞;生女的,給我找一個有錢的把一些錢回饋娘家或是要更多聘金。從來是把人當商品看

  • @songoart
    @songoart 2 ปีที่แล้ว +213

    我是個父母.也是個美術老師.
    不想對孩子功課在意,卻也沒有用......
    小一的老師光國文課本加作業本就有8本,
    改功課時斤斤計較每個生字寫字的角度,
    數學作業連畫圈畫不圓都算錯,
    每天寫作業至少3~5小時起跳,
    跟老師反映,老師卻說"打基礎很重要"。
    .
    從上國小後,孩子的生活只有念書跟吃飯睡覺
    想讓他發展的興趣跟遊戲都無法進行,
    但孩子在學校跟老師手上,我們又能怎麼樣?
    轉學? 下一個老師一定會更好嗎? 還是會更被貼標籤?
    我是個極度反對安親班的家長,現在卻不得不讓孩子到安親班寫作業,
    因為,任何一個有工作的家長,怎麼可能每天花3.4個小時陪孩子寫作業?
    教育越來越噁心,是家長的問題嗎?
    還是社會與升學制度的問題?
    如果今天會考都只要求國英數及格即可
    另外要求每個學生"自選"專長與生活技能列入考科
    那台灣家長還會把那麼多心力放在學科上嗎?
    大部分老百姓與家長,只會盲目追求政府設定的升學方向
    而這20年來,設定台灣升學方向的這群人,都是高學歷的"讀書人"、所謂的"教授"
    他們只會"念書至上",廣設大學,想消滅高職,家長當然就更盲目追求所謂學歷
    會考甚至天真的以為把音樂美術體育成績放進來當門檻,就是所謂的"多元"
    但,這個加進來的所謂"興趣",是學生真的有興趣的嗎? 或真的是生活所需的技能嗎?
    這些所謂的多元教育,只是製造出更多"一樣的多元"理念,更被全面控制的下一代。
    政府卻經過資金補助電視劇,將矛頭對準家長,替自己脫罪
    身為家長也身為老師
    我只能說,大環境的制度,是會強迫大部份的人作出同樣的反應
    就像戰爭時,再善良的人上了戰場,也只能選擇殺人
    想要孩子幸福,有競爭力,就該讓孩子學習真正有用的知識,
    市場金融、基本生活技能、電腦程式、政治哲學.......
    而我們的政府,敢把這些真的有用的知識技能納入國民教育嗎?
    如此一來,上層的精英,將面臨的是更多更強的中產階級下一代,變成自己子女將來的對手。
    這些所謂專家、學者,真的敢嗎?

    • @anonymousanonymous-ok3nn
      @anonymousanonymous-ok3nn ปีที่แล้ว +2

      我在中国上的小学。我记得小学前三年每天都在写字。一开始是用铅笔写字,谁敢用原子笔就会被打手心。到了小学第三年开始被要求用钢笔写字。
      现在日常生活根本就不需要纸和笔这种东西,文字只不过是计算机里的编码。唯一会用到笔的时候是在刷信用卡签名的时候写自己的名字,而且是用英文。之前那段写字的经历完全是浪费时间。

    • @nartrof90
      @nartrof90 ปีที่แล้ว +3

      "市場金融、基本生活技能、電腦程式、政治哲學.......敢把這些真的有用的知識技能納入國民教育嗎?" >>> Ummm..... 市場金融、電腦程式也要高中數學甚至微積分的底子啊!!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都可以自己寫程式做動畫了,你認為寫CSS、HTML、SQL的五年後會有市場嗎?? 沒有向量微積分線性代數談甚麼機器學習啦!! 談甚麼財務工程啦!! 沒有離散數學是學不來基礎的計算機理論的,高中數學好好用功啦!! 幾何是用來藉證明題練邏輯的,搞錯方向了。 文史等博雅教育是生活文化、是文化素養、是人際交往社會圈層的一部分,沒有價值省思的科學技術與工程是危險的像中國CRISPR/CAS9的濫用 。 "國英數及格即可" ??? 數學只有會跟不會啦!! 矇對得及格然後設計出的橋樑你敢開? 不會就唸歷史文學藝術,不需要數學及格啦!! "上層的精英,將面臨的是更多更強的中產階級下一代,變成自己子女將來的對手。" >> 想太多,工程師也是去獻肝而已,我們和上層的精英的下一代的不同是風險承受能力和社會人脈圈層。跑一趟南加大的台灣校友會聚會你就會了解了。

    • @nartrof90
      @nartrof90 ปีที่แล้ว +1

      "上層的精英,將面臨的是更多更強的中產階級下一代,變成自己子女將來的對手" ??? 鏡子很便宜、手機有自拍功能,我們在想的是如何子女能進谷歌特斯拉打工,上層的精英想的是如何投資或創業進入特斯拉的供應鏈。根本不同等級,如何成為競爭對手???

    • @s950343
      @s950343 ปีที่แล้ว +6

      @@nartrof90看得出來你不是家長,甚至沒帶過孩子,線性代數跟離散數學對該領域的應用固然重要,但重要並不代表孩子就一定要學習,你今天如果生在文藝復興的時代,你自然就不會去學那些數學,而是和社會的價值觀一樣向藝術靠攏,告訴大家油畫對藝術領域很重要。

    • @nartrof90
      @nartrof90 ปีที่แล้ว

      @@s950343 我家孩子今年剛上大學。我帶過的孩子有少年觀護所的、有一般六七年級的、有十一年級的。有大學一二年級的。你今天如果生在文藝復興的時代... 你今天如果生在石器時代還只需要會拉弓丟石塊。"重要並不代表孩子就一定要學習" >> 贊成,我從來就不認為所有高三生大一生一定要學習線性代數跟離散數學,那是因為樓主要學"電腦程式" 咧!!

  • @hi-zm1gr
    @hi-zm1gr 4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55

    學校老師最常說的話: 現在的努力是為了將來的生活 結果我們花了人生中1/6的時間去做自己不想要做的事 接著再話4/6的時間去幫別人過病態的奢侈生活 再來1/6的時間去後悔

    • @yuyuhsuan0
      @yuyuhsuan0 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6

      教育的問題讓我忍不住想幫中間那個4/6約分⋯

    • @Killua_suki._.
      @Killua_suki._.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活120歲好像沒那麼容易

    • @hi-zm1gr
      @hi-zm1gr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Killua_suki._. 你可以活比那更長的時間,但多數人沒辦法 你覺得問題出在哪?

    • @Killua_suki._.
      @Killua_suki._.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hi-zm1gr 蛤?

    • @Killua_suki._.
      @Killua_suki._.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hi-zm1gr 端粒?

  • @jimmyknight0613
    @jimmyknight0613 2 ปีที่แล้ว +369

    台灣教育就是塑成你能忍受幾十年薪水換房子的樣子,讓孩子苦不能反思不能抱怨,台灣地主持續無敵一百年。

    • @Onio638
      @Onio638 2 ปีที่แล้ว +75

      @El Aleph 整個儒家文化區都差不多(中、日、韓、台、馬、新),還有一個地方雖然不是儒家文化,但卻可以算得上是儒家plus(印度)

    • @user-zb3we5hl8y
      @user-zb3we5hl8y 2 ปีที่แล้ว +17

      太寫實,我看著都流淚了

    • @yueting9042
      @yueting9042 2 ปีที่แล้ว +20

      忍 繼續忍 下一代再忍

    • @user-dz3yx5ck6b
      @user-dz3yx5ck6b 2 ปีที่แล้ว +4

      政治教育撇開是想要讓你找到適合的工作,如果爬不了簡單明瞭全科升學階梯,我相信平時學術上也不會太好,一個孩子天生素質有差,常例敢反思敢抱怨,那種小孩本來就讀書厲害。如果你感覺文化階級或資産固化,勸你早點革命.

    • @ledsmokecat11413
      @ledsmokecat11413 2 ปีที่แล้ว +6

      我國中時想改掉學校一些制度,老師不是叫你忍一下就是說要為群體著想,上高中有好一點,有幾個老師會鼓勵我們去嘗試改變

  • @hchialee2705
    @hchialee2705 2 ปีที่แล้ว +58

    我真的很感謝我的父母, 不會要求我們太多, 反而是和我們討論溝通,讓我們自由發展。當很多家庭父母希望小孩去唸研究所的時候,反到和我們說研究所不必急著讀, 也可以先出去工作看看整個環境培養經驗再回去讀也是可以, 台灣教育缺乏的是引導學生和自我思考, 每個人的個性或是想法都不一樣, 用一套方式教育所有人想當然只有適合這套教育的人才會讓其他人看見,那其他人呢?在社會中是不是就淪為失敗者?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句話真的害了很多人

    • @f4568525153
      @f4568525153 2 ปีที่แล้ว

      阿確實在台灣,努力讀書是最容易脫離貧窮的

    • @Ruls2635
      @Ruls2635 ปีที่แล้ว

      這句話...還他馬的是在帝制的時候傳出來的.講這句話的人.本性"奴"

    • @axyazy3666
      @axyazy3666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其實大學也不是必然的

  • @Joehotel520
    @Joehotel520 2 ปีที่แล้ว +27

    自我學習是工作後的常態,被規劃的學習項目束縛是學校的常態。
    思考能力是人最寶貴的東西,但開啟自我思考能力,卻不是台灣教育的重點。
    選擇題考試,或許是不斷地背標準答案,你在學校就會自我感覺良好。
    但出社會後,標準答案在哪裡?光賺錢這件事,你會發現從路邊攤到去蘋果上班,都是賺錢,哪個是你的答案?怎麼選?
    學校脫離了社會,那進學校教育,學的東西可就難以讓人找到自己了。
    「做選擇」是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按表操課不要問」卻是學校教育的重點,
    你如果一路上,練習自己做選擇,自己去負責,那離社會上的面向,比較接近。
    但如果你一直被遙控按鍵操控你的人生時間,那你出社會後,才發現自己原來沒真正的活過。

  • @ozilzhang
    @ozilzhang 2 ปีที่แล้ว +27

    老師教的只有1,考試卻要考1-100,因為現在路線根本不知道要哪條,到底要考試至上?還是自然表現?
    到現在,台灣的社會氛圍還是考試至上,至少到高中學測前都是如此。
    不論是歐美還是台灣,對於窮人而言「教育仍然是翻身的關鍵。」正因為貧富差距越來越巨大,如果沒有一身本領,也很難在變動中存活。
    考試不是唯一評斷標準,但對於大多數窮人或是平庸家庭而言,還真是一條相對可期待的道路。

  • @yi-yunwu3065
    @yi-yunwu3065 2 ปีที่แล้ว +181

    學生時代可以乖乖服從體制就能獲得稱讚跟歸屬感,出社會後才發現自己缺乏了獨立思考跟反抗不合理體制的勇氣...QQ (這一部探討了很多的新的觀念,實在值得深思,期待下集教育應該是什麼~!

    • @Giganig700
      @Giganig700 2 ปีที่แล้ว +5

      那如果你從小就在反抗體制,那你將一無所有

    • @crowscarlet5064
      @crowscarlet5064 2 ปีที่แล้ว +7

      那要看你選擇服從的條件是什麼,如果你是有意識的知道配合能帶來什麼跟不假思索就服從是不同的。

    • @mrknight1952
      @mrknight1952 2 ปีที่แล้ว +15

      我就是從小服從體制的人,原本以為只要服從安排就能有未來,但事實不是如此,而我想後悔也來不及了

    • @dglurk1366
      @dglurk1366 2 ปีที่แล้ว +2

      @@mrknight1952 服從體制體制也不會善待你,那何必呢

    • @wanlunxxxx
      @wanlunxxxx ปีที่แล้ว +1

      @@mrknight1952
      跟我一樣

  • @willdai1009
    @willdai1009 2 ปีที่แล้ว +32

    非常佩服能在短短20分鐘,分享這麼完整、複雜且有系統性的內容!

  • @drh9852
    @drh9852 2 ปีที่แล้ว +90

    謝謝超級歪雖然人在國外唸書,仍抽空製作優質的影片及對自己的國家未來提出各種或許可以改變的教育體制。真的非常謝謝您。

  • @user-qf4lk4hz4n
    @user-qf4lk4hz4n 2 ปีที่แล้ว +21

    沒想到真的能在台灣聽到跟我以前讀的書類似的影片。
    我記得我有次讀到一本外文書有談到台灣教育,他們說的時間點是在2010之前,他們認為,台灣教育曾想轉變早年以德國普魯士帝國教育方式,也就是高度訓練的工人為概念的那種教育方式為基礎的概念,但真正問題是家長與社會風氣,台灣人普遍希望成為很好被利用的人,並且將這種事情視為成就,這導致台灣教育無法轉型,也造成台灣創新能力遠不如其他國家,當然換來的特性就是一個強大的代工業社會。

  • @toohow3466
    @toohow3466 2 ปีที่แล้ว +40

    講的好深,我本身是藍領家庭出生的,父母都很希望我們能夠考上公職,所以常常跟我們講說誰誰的小孩又考上公務員了
    在我求學的過程中,其實很迷茫,因為父母知道的路和產業不多,所以能給的建議有限,而我當時又只是個國中生,不知道社會上大多的產業都是在做什麼,所以只好選一個名字聽起來很帥的"電機科"去就讀,但是還好誤打誤撞至少讀個工科。
    如果讀到文科在台灣還真的是萬劫不復,所以父母親的視野真的會限制小孩所知道的世界和道路

    • @kevinmiller9760
      @kevinmiller9760 2 ปีที่แล้ว +10

      全世界文科生都没法就业, 小时候羡慕同学朋友可以追逐自己的梦想去学什么美术音乐啊, 甚至电影啊, 后面才知道这些人反正本身也是富二代,家里有的是钱,找不找到工作对他们来说根本无所谓, 自然可以大胆的去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像普通人,没有技术就没有工作就要饿死, 琴棋书画阳春白雪自古以来就是富人玩的, 现在也还是一样

    • @allen6887
      @allen6887 2 ปีที่แล้ว +9

      台灣理組普遍較佳就是科學園區。
      文組除了金融跟法律外的一些文科生大概只有考公務員薪資比較高,不是他們沒有用,而是台灣的產業讓他們沒有用.......

    • @dglurk1366
      @dglurk1366 2 ปีที่แล้ว +2

      @@kevinmiller9760 所以其實教育體制說的適性揚才根本是屁話,看似就學機會平等,但有些人就是更平等於其他人

    • @kevinmiller9760
      @kevinmiller9760 2 ปีที่แล้ว +3

      @@dglurk1366 我更倾向于教育是平等的, 不会因为有钱人考大学分数就低, 但是教育之后的社会是极不平等的

    • @wenlin023
      @wenlin023 2 ปีที่แล้ว

      真的是萬劫不復

  • @trenthuangvidio
    @trenthuangvidio 2 ปีที่แล้ว +103

    我出自中產階級的家庭, 而目前自己的經濟狀況也是屬於所謂的中產階級, 我和太太確實會幫小孩安排各種活動想要豐富他們的童年, 但也確實幫他們太過於填滿他們的生活, 雖然我們一直認為是用民主與溝通的方式在教育小孩, 但這部影片也讓我反思是否身為家長的我們還是太過於本位主義!
    我在想, 家長的用心與耐心陪伴, 以及該放手的時候應該適度的放手, 會不會是目前家庭教育中最需要的關鍵...
    我認為家長們要有一個觀念, 小孩不是自己的附屬品, 家長的任務就是陪伴孩子自由的成長, 孩子大了, 家長跟孩子就是朋友的關係, 只要互相關心就夠了, 不要對對方有過度的期待, 就不會有太多的傷害, 彼此祝福, 這樣的關係應該會健康一點!!
    當然, 自己的退休生活要自己規劃好...

    • @chiochan8056
      @chiochan8056 2 ปีที่แล้ว +12

      我不認為你幫小孩安排各種活動就是你的錯,現代社會太浮躁 太多攀比,處於劣勢的孩子肯定也容易產生自卑感,很難上流。
      作為父母的,本意也只是想豐富小孩的生活和他們的水平

  • @cheryllin3983
    @cheryllin3983 ปีที่แล้ว +5

    從小在台灣念小學時就發現了不平等的問題,而且是家庭更讓我意識到許多問題。從小我的思考,方式就與眾不同,發現了許多問題,但那時候的我並沒有太過於去推廣這個問題,因為覺得很無聊,那時候我熱愛的東西就是,追求藝術.動物.世界地圖,以及探索一切都讓我覺得很自由快樂憧憬美好,從小被養成不怕吃苦的我也讓我勇於決定去追求自己,很多時候家長也覺得意外,但直到後來隨著年紀成長,我開始意識到那些問題一直深深地影響到我,而那些問題也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也像樹狀一樣散開,會發現每件事情都有連繫,因此很複雜,從小就熱愛過的快樂,熱愛創造,追求平等與自由不喜愛被束縛的我表示不是很理解,而我自己也有弟弟妹妹,他們的模式也是這樣,這讓我懷疑了自己,自己是不是是個怪胎?似乎我的一切就像其他人所說的弱者,而社會不需要弱者,我感到焦慮,而漸漸的我越來越討厭周圍的人們,似乎只有與自己獨處的時候才是最安靜更讓我放鬆的時候,而我自己也為了探索真相,還有許多問題開始研究社會相關理論,,發現到了以前意識到的那些問題原來也有其他人發現,而專業人士怎麼稱呼其現象的專業術語。小時候的我熱愛追求藝術是因為自由的創作讓我感到喜悅,小時候看了動畫,例如魔法公主,讓我對於裡面男女主的愛也產生憧憬,不管是共患難,還是女主堅定著目標等等的情感,都讓我為之震撼,因此我更熱愛了,動畫裡森林與人類最後的平等以及真愛讓我更加堅定我自己想追求些什麼,,但我看著自己父母互相暴力的暴力行為的我...各方面來說嚷我感到複雜不理解

  • @HingYok
    @HingYok 2 ปีที่แล้ว +20

    我是七年級(民國七十幾年生)的,最近看過一些外國的教材,覺得我們可以學習他們從小就訓練「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作決定」、「critical thinking」,這些是比讀書更重要的。說實在國中時,很多科目都不知道學了有什麼用,特別是當時每次都考超爛的數學、地理。英文科是少數真正明白用處的科目,因為上國中前認識幾位讀美國學校的小孩,也隨團去美國旅遊過兩次(各位不要以為我家很有錢,我爸媽是省吃儉用才能讓我們去的),因此很喜歡英文;加上當時很討厭這種高壓式的填鴨式教育,希望能受外國教育,所以有學英文的動力。其他科目的大用則是後來才一一發現的,但都已經是後來的事了。其實,對我而言,如果能真正體會各科的用處,實際運用課本裡的知識,做出一個作品,效果可能比只有死背、考試、挨打好。

    • @user-jf4of8ty1f
      @user-jf4of8ty1f 10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怎麼會很多科目都不知道學了有什麼用?數理化就是當科學家and工程師用的,文科倒是沒用,只是洗腦用的

    • @user-fr4eu3tc3f
      @user-fr4eu3tc3f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理工科的 數學很好 、 導遊 地理 很重要

  • @hhorace_hsu
    @hhorace_hsu 2 ปีที่แล้ว +138

    文化資本真的影響很大...
    讓我回想起富爸爸與窮爸爸... 父母的視野、觀念真的很大程度決定小孩將來的成就

    • @fcjbdky
      @fcjbdky ปีที่แล้ว +6

      社会一直都是金字塔模式在运行、包着什么主义的外衣、本质都不变、金字塔上层大部分后代还是上层、少部分会跌层、金字塔下层大部分后代还是下层、少部分会上升、教育的本质是筛选你、筛选你的家庭、家庭教育才是教育、耳濡目染、自然而然、习惯成自然、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中国离婚率高、因为物质生活丰富、不需要搭伙过日子、不能阶级越迁、干嘛要结婚。

    • @Ruls2635
      @Ruls2635 ปีที่แล้ว +1

      呵~ 父母的培養資源更是...

  • @yuanyen1241
    @yuanyen1241 2 ปีที่แล้ว +179

    東西方教育方式很大的不同是:傳統上東方家長強勢主導學生的一切學習,但整個家族也一起為學生行為偏差負責,甚至主動拜託老師嚴加管教。西方教育則尊重學生的自主發展,但讓學生面對行為偏差後果,讓學生彌補過失的過程成為教育一部份。台灣目前教育最大的問題是,一方面學西方強調學生的自主性,教師已幾乎沒有管教學生的手段,但學生一旦有行為偏差,卻又習於將問題導向學校,向教師問責。理想的親、師、生互動是三方均衡的,但臺灣的家長背後有議員撐腰(其實一個議員助理就能跩得二五八萬了),教師漸漸學會明哲保身,不願多管學生,家長又普遍溺愛,造成這一代學生的責任感、同理心日益低下,這是最令人憂心的。

    • @dglurk1366
      @dglurk1366 2 ปีที่แล้ว +31

      現在家長就是強迫學生讀書,壓榨、恐嚇的方式剝奪自由空間及時間,結果不如預期也只會怪學生自己不用功,真是不解⋯

    • @kou5mmkou5mm
      @kou5mmkou5mm 2 ปีที่แล้ว +13

      責任感和同理心的培養的確有很大部分是來自於家庭,但多數的家庭都有這樣的問題的話就會形成社會,終究還是大環境引響,個人淺見認為,一個人的責任感、同理心是靠視野去培養的,若是沒有這樣的機會和內化的習慣就依然不會有任何進步。

    • @user-ze6qx4gm2i
      @user-ze6qx4gm2i 2 ปีที่แล้ว +1

      內容胡說八道~~
      上品無寒門 下品無世族 這才是現在台灣教育的問題
      支持大學聯考~廢除多元入學
      現在台灣是中產階級消失~社會量M級化的狀況
      所以才需要公平教育~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
      不然就沒又像是陳水扁者類三級貧戶考上台大的例子會再次出現~反觀都是加分作報告上公立學校
      沒有錢學才藝課的近貧家庭的學生子女 一輩子只能在私立學校打轉~
      典型的又在為政府歌功頌德當舔狗的影片~~

    • @enhu1015
      @enhu1015 2 ปีที่แล้ว +1

      其实这个松紧程度是好的。看家长怎么管了

    • @user-oi3lw9xq4t
      @user-oi3lw9xq4t 2 ปีที่แล้ว +9

      奴役要從小教起才行

  • @user-jk4cb9fo5s
    @user-jk4cb9fo5s 2 ปีที่แล้ว +13

    我國中的時候還知道自己想做甚麼
    等到讀完大學卻茫然了
    直到現在出社會這麼久了也就是求個溫飽
    夢想興趣甚麼的都是奢侈品
    再也浪費不起

  • @poki_No1
    @poki_No1 2 ปีที่แล้ว +6

    我父母是放任教育,想向上爬是我的目標,我覺得壓力大的原因,是因為申請大學必須要軍備競賽、大考、備審,從學習歷程的素材蒐集到整理、編輯,最後大學端審視時也必須同時準備面試,你告訴我這過程哪個不是壓力,花樣越多,不會讓人自由發展、樂於擁有其他技能,而是讓壓力成為死亡的連結更加緊密。

  • @arfafal
    @arfafal 2 ปีที่แล้ว +256

    台灣教育的確有問題,勞工意識的教育嚴重缺乏,讓台灣學生無法培養出勞工意識,而只會歧視勞工(歧視自己),甚至甘願為奴。另外貧富差距過大、社會福利不夠…也是台灣升學壓力的來源,人人都想「靠苦讀翻身」,那還能沒壓力嗎?但大多數學生承受這麼多壓力,卻沒有翻身,根本白白犧牲(有多少人變成有錢人、變成上流社會貴族階層?)

    • @dglurk1366
      @dglurk1366 2 ปีที่แล้ว +30

      這就是內捲化,惡性競爭下沒有人能真正的幸福

    • @user-mw2ur9uq2v
      @user-mw2ur9uq2v 2 ปีที่แล้ว +5

      可悲的教育 出社會不能當白領只能當勞工通通是自己以前不努力 是咎由自取 所以就連勞工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不懂得爭取和維護權益 只敢私下罵罵老闆然後繼續當奴隸

    • @user-ze6qx4gm2i
      @user-ze6qx4gm2i 2 ปีที่แล้ว +2

      內容胡說八道~~
      上品無寒門 下品無世族 這才是現在台灣教育的問題
      支持大學聯考~廢除多元入學
      現在台灣是中產階級消失~社會量M級化的狀況
      所以才需要公平教育~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
      不然就沒又像是陳水扁者類三級貧戶考上台大的例子會再次出現~反觀都是加分作報告上公立學校
      沒有錢學才藝課的近貧家庭的學生子女 一輩子只能在私立學校打轉~
      典型的又在為政府歌功頌德當舔狗的影片~~

    • @enhu1015
      @enhu1015 2 ปีที่แล้ว +3

      大陆也是。其实职业教育。

    • @user-bq4cs3dn2k
      @user-bq4cs3dn2k 2 ปีที่แล้ว +11

      然而台灣的貧富差距在亞洲已經算小了 超恐怖

  • @chiachichang7260
    @chiachichang7260 2 ปีที่แล้ว +11

    理想的教育本質是讓自己可以找到自己想做的事,
    但是現實社會中的教育是讓你擁有能進入某個產業的門票跟基礎能力。
    也就是賺錢能力(為別人提供某種服務的能力)。
    但是更現實的是,每種技能的可商業化跟供需程度都不同,
    有的技能可能商業化需求不夠(技能難度不那麼高或是缺就是沒那麼多)
    我也覺得教育的本質應該是讓自己找到想做的事而且進而學習它。
    但是看著自出生以來到目前為此的社會氛圍,
    我還是認為教育的本質跟目的都是為了培養賺錢(維生)的技能。

  • @blackcat49345
    @blackcat49345 2 ปีที่แล้ว +7

    小時候因為父親是私校教官,可以用很優惠的價格進入私校就讀
    我開了眼界,也看出自己和那些高階級收入家庭的差異,但這讓我更釋懷了

  • @millerlee4942
    @millerlee4942 2 ปีที่แล้ว +32

    我本身勞工階級的小孩,通過類似申請入學的方式才得以念大學,也有幾年的工作經驗,如同超級歪所說說,進到更上層的教育環境或是職場環境都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格格不入感,當我嘗試和其他人分享我這種複雜的情緒,通常都無法被理解,進到職場環境也感受到自己因長期的家庭教育關係,更擅長被管教、服從,進到職場,經歷幾份工作後又深感矛盾,無法確實地提供雇主需要的,或者該說不敢。
    謝謝這段影片,讓我有機會再重新正視、校正、釐清自己的想法,也讓我知道該多找幾本書來看了,比如這本《拚教養: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

    • @zxlee2901
      @zxlee2901 2 ปีที่แล้ว +5

      你说得就是我现在的处境,身边的同学都是其他阶层的人,那种从小培养的自信,像我们这种普通人是没办法获得的,真的超级自卑,然后和朋友家人说,他们也不理解..

    • @danashen-iv4ob
      @danashen-iv4ob 2 ปีที่แล้ว +2

      @@zxlee2901 同理體諒的缺乏

    • @henrysfootballworld5253
      @henrysfootballworld5253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我也是出身勞工階級的小孩,基本上成長過程中都是要求快速長大、努力念書。我們有選擇權,但不允許失敗。我父母親在升學考試前都明確告知:「考不上就去工作,家裡沒有錢讓你揮霍」。幼年時為傳統教育,基本上沒有獨立思考這回事,常被要求:服從。我父親常講:「不要跟別人不一樣」,進到職場後,很多事情至今仍在調整中,相信自己將來一定會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工作。

  • @ianwu9142
    @ianwu9142 2 ปีที่แล้ว +35

    教改真的是台灣最難有共識的政策之一,謝謝超級歪的講解

    • @user-eb9ry2cx2i
      @user-eb9ry2cx2i ปีที่แล้ว

      教育應該是全世界共同的文明心理疾病

  • @ch860
    @ch860 2 ปีที่แล้ว +26

    真的是很優質的影片,我就是從勞工出身到白領上班的人,真的會有不適應的情況

    • @1019Xiao
      @1019Xiao ปีที่แล้ว

      我也是勞工階級到白領上班,習慣一昧的服從,無法自主創造,也無法做有效的表達自我的意見,一昧的認同他人說法,就算有自主想法也不敢表達,最後就是壓力過大。

  • @Design-Enjoyment-Happiness
    @Design-Enjoyment-Happiness 2 ปีที่แล้ว +16

    我出身貧寒,而且不幸。
    努力考高中、上大學,成為專業的工程師。
    看看其他人,才會明白自己失去了多少,為了那些根本不值得的東西。

    • @linlin8074
      @linlin8074 ปีที่แล้ว +2

      但是否成為專業工程師提供了您自給自足,賺錢的一個方式.....沒辦法,靠自己要去應徵好工作的話都是需要學歷......至少大學是門檻

  • @braveasu8640
    @braveasu8640 2 ปีที่แล้ว +36

    大致上是同意,引用的資料和討論的面象也算廣。
    但我總覺得討論四個階級─中產與勞工階級差異的部分怪怪的。
    認為中產階級相較勞工階級不會受到上司威權和責罵似乎是搞錯了什麼。即使是重視創造力的白領工作,很抱歉,至少在台灣,多半也經常受到上司威權壓迫和責罵。
    因此勞工階級就一定比白領階級更習於權威嗎?我看不見得。

  • @user-pk4wb2us4c
    @user-pk4wb2us4c 2 ปีที่แล้ว +5

    謝謝超級歪,解開一些一直以來心中的疑惑!

  • @akaiwon6594
    @akaiwon6594 2 ปีที่แล้ว +12

    教育一直是為政治服務的,自古至今都是如此,其基本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出一批可以輔助統治者運作國家機器的專業工具人。因為國家機器的制度隨著文明演進越加複雜,必須由國家藉著教育及相關制度加以培養篩選出適合的人才。過去國家機器還實行菁英政治,搞定圍繞在權力中心的少數利益團體即可運作,也因此過去的教育普遍都集中在貴族、士人等特定範圍內。近代政治逐漸走向群眾政治,為了讓全部工具人都跟國家機器綁定在一起,才出現了義務教育,讓工具人在出廠(進入社會前)先安裝好韌體,否則現在大家都還是文盲,要怎麼在網路上出征呢?要怎麼用專業軟件發布奇怪消息呢?要怎麼操控大數據影響全局呢?而教育的另一個目的,則是篩選出真正需要培養的天才,人類的歷史靠全體工具人一起維持運作,但是只靠少數天才推動升級,因此找到這些天才並且投注所有的教育資源加以培養,讓其有機會能夠推動國家機器乃至整個族群的升級至關重要,試想要是我們無法在下次小行星撞擊地球前完成太空監控防禦網,那麼今日的文明終將在火海中化為虛空。這便是由國家機器主導的教育制度的兩個主要目的。其他什麼學生開心沒壓力、改變人生……,都是工具人應該自己想辦法解決或達成的問題和人生目標。
    然後給覺得求學唸書很有壓力的學生們,如果人生只能兩個挑一個,遇到虎爸虎媽還是遠比遇到放牛吃草爸媽好得太多太多太多惹。

    • @AlexChangYuan
      @AlexChangYuan 2 ปีที่แล้ว

      这么多评论只有这个一针见血。不论古今或是东西方,民主与否,大多数人地位只是社畜,如同农场的动物。

    • @user-dk8of9rn6t
      @user-dk8of9rn6t 2 ปีที่แล้ว +2

      感覺以前社會還會偽裝一下,講什麼人權、自由、社會福利,年青人到處去旅行吃美食,相信就算世界的大環境不太好、工作又辛苦,還是有自己的小確幸。
      但這一年以來,政府連偽裝一下也不做了,每個人成為了什麼?潛在的病毒帶菌者。以前只是強制戴口罩,量體温,縮減餐廳營業時間,現在已經是進化到,不打針不讓你出國,不安裝「安心出行」,證明自己的歷史,不能到餐廳食飯,甚至快要連菜市場也不讓進了(我在香港)。即是說,你不冒風險打那效用成疑的針,不安裝監視軟件,你還談屁小確幸!
      整件事奇怪的地方在於,在疫情最嚴重的2020年,倒沒有那麼嚴茍的限制,而香港已經是持續低疫情近九個月,反而搞一些有的沒的,究竟居心何在?
      我說的這些雖然和教育無關,只是樓主談到人的價值時,突然想到這點。從表層來看,我們都只不過是政府管治下的一堆動物,平常相安無事還給你骨頭、幫你裝扮,一旦有什麼狂犬病、瘋牛症,就在嘴巴外戴個該死的罩,(我真是覺得電視節目戴透明口罩的主持很像狗)強制打針,當然也不排除「安樂死」,「人性的尊嚴」之類的謊言在災難面前就不再鬼扯了。以上是表層,如果以陰謀論來說,我們是在温水煮蛙,到最後步入1984的局面。這感覺不是一國政府,而是全球政府合謀,加速進程,步入一個他們理想的新世界,包括監控個人私隱、限制出行、運用人工智能、在身體植入可疑東西之類的措施。一切的地方好像慢慢開放,但我們的生存空間卻是一步步地收窄。我實在不想再假裝疫情過後一切回復正常,難道大家還看不到,我們已經回不去了?

  • @henrytsai4317
    @henrytsai4317 2 ปีที่แล้ว +11

    個人覺得教育的理想是讓學習者離開學校後,有足夠的能力與知識繼續探究新知或是創作。台灣教育常常塑造一種,我離開學校就把學科知識看完了,或是學校以外就學不到知識的錯覺。
    .
    感謝超級歪的剖析,
    這些分析應該多多暴露在大眾眼裡,
    學界太封閉,
    我不相信學界沒看到問題,
    但自相矛盾打臉可能太怪,
    真的需要額外的某一方發出這樣的聲音。
    .
    而且這樣的剖析,
    也讓大家認識到許多人的經驗,
    背後有個共同的結構存在,
    希望越多人理解這樣的思維,
    因為就像超級歪某次演講說的,
    當自己遇到挫折或是困境,
    很可能不是自己的問題,
    可以去想想是不是社會背後
    某種結構的問題,
    如此也許能夠嘗試跳脫這個結構
    重新思考問題,
    轉換固化的思維來解決困境。

  • @user-yh8lk5ri3d
    @user-yh8lk5ri3d 2 ปีที่แล้ว +14

    身為一名教育者,非常謝謝超級歪製作這麼好的內容影片!

  • @user-bq2xz2hg6j
    @user-bq2xz2hg6j 2 ปีที่แล้ว +159

    好厲害
    把我無法言喻的想法說出來
    身為勞工階級的家庭
    真的很想翻轉
    同時又不想否定勞工的付出。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 @user-ch4ys9qc3l
      @user-ch4ys9qc3l 2 ปีที่แล้ว +24

      讓民眾對階級固化不產生絕望 "機會(教育)是存在的,你不成功只是不夠努力"
      全民內捲產生的高學歷勞力溢出 既讓雇主受惠 教育機構也能從高昂的學費獲取油水
      背有學貸的畢業生找工作也會更積極 進一步造成內捲與吃苦耐勞的服務態度
      畢竟老闆喊聲"你不做外面還有一堆新血等著進來"你能怎辦?

    • @ericlan1069
      @ericlan1069 2 ปีที่แล้ว

      那你就去追求一個高階勞工的工作,也就是單位時間工作獲得比較高薪資的工作即可

    • @oz1883
      @oz1883 2 ปีที่แล้ว +6

      教育是滿足每個人不同的好奇心,國家社福是讓不同人有足夠得時間去追尋自己的意義。

    • @aprilchi7994
      @aprilchi7994 2 ปีที่แล้ว

      我認為教育是改變與認同

    • @sophiscawu
      @sophiscawu 2 ปีที่แล้ว +13

      如同影片所說 一個國家要把人民帶到哪裡
      在這個飄盪的國家體制 台灣真的是一個奇葩的存在 在一個爹不疼媽不愛的狀態下使用代工訓練
      也把台灣帶往代工的世界
      我不是很愛說那句話
      就是台灣的政府想要發展不同層次的類型
      卻總是把這些未來的孩子養成一個個的勞工
      教育應該是發展啟迪不同的能力
      但台灣有太多的困境跟無奈
      因為我們被定位成高階代工
      而不是高階設計

  • @The_Flash87
    @The_Flash87 2 ปีที่แล้ว +10

    好犀利,身為學測生,很無奈、也很無力,但心中都有個底

  • @user-rs2tk3ib8l
    @user-rs2tk3ib8l 2 ปีที่แล้ว +2

    說得真好
    期待第二集

  • @user-ql6um6tf6p
    @user-ql6um6tf6p 2 ปีที่แล้ว +14

    大家都知道
    義務教育最大的義務就是幫助勞工家庭看住小孩,不要讓小孩死掉
    又能指望這樣的教育跟被這種教育教出來的父母些什麼?

  • @wcsb
    @wcsb 2 ปีที่แล้ว +4

    感謝超級歪把教育問題講得如此清楚

  • @user-ec9qu1ek1t
    @user-ec9qu1ek1t 2 ปีที่แล้ว +133

    在D卡說過類似的理論
    得到的也是一票循規蹈矩社會勝利組的抨擊
    .......
    已經一票大學生繼續繼承文憑主義的概念了
    慘一點的還透過(文憑的另類權威)權威達成學校高對低的歧視與言語暴力的繼承
    果然還是要有聲量Ytber說出來才能改變部分人的認知.....
    謝謝你的影片

    • @jjy6001
      @jjy6001 2 ปีที่แล้ว +48

      像是頂大學生對其他學店生的攻擊對吧?
      他們都覺得是因為你不努力,而無法考上好的大學
      這種變相的想法已經聽到不能再多了

    • @HIYTAKCHEN
      @HIYTAKCHEN 2 ปีที่แล้ว +13

      現在最常見的是說別人是猴子

    • @chenchinchilla4634
      @chenchinchilla4634 2 ปีที่แล้ว +21

      @@jjy6001 很多东西不是光靠努力就可以改变的
      但这种思想却被深深植入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

    • @rurulin1832
      @rurulin1832 2 ปีที่แล้ว

      真的!……我懂你的感受……

    • @user-ze6qx4gm2i
      @user-ze6qx4gm2i 2 ปีที่แล้ว

      內容胡說八道~~
      上品無寒門 下品無世族 這才是現在台灣教育的問題
      支持大學聯考~廢除多元入學
      現在台灣是中產階級消失~社會量M級化的狀況
      所以才需要公平教育~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
      不然就沒又像是陳水扁者類三級貧戶考上台大的例子會再次出現~反觀都是加分作報告上公立學校
      沒有錢學才藝課的近貧家庭的學生子女 一輩子只能在私立學校打轉~
      典型的又在為政府歌功頌德當舔狗的影片~~

  • @maycechui
    @maycechui 2 ปีที่แล้ว +1

    🙏感謝超級歪用心的資料收集,清楚整理出現代教育模式和謬誤。只要有更多人能意識到教育需要改革,才能讓下一代真正享受到知識的樂趣。

  • @user-ui8kp7ve3y
    @user-ui8kp7ve3y 2 ปีที่แล้ว

    好獨特的角度以及深入淺出的分析教育,真棒

  • @Lunchen0301
    @Lunchen0301 2 ปีที่แล้ว +5

    這支影片真的讓我學到了很多,關於教育的方面讓我更深入了解,真的非常感謝

  • @abcd60615
    @abcd60615 2 ปีที่แล้ว +188

    自己本身是搖擺舞(Swing Dance)的舞蹈老師,看完這集內容也是感觸良多!其實很多時候備課的內容與主題已經不是表面上的「複製」舞蹈動作而已,不然學生下課就只會「執行」舞蹈動作,而沒有內化;而是要以舞蹈動作為媒介帶出如何訓練批判性思考、培養學生覺察的能力,真正讓選擇權回到學生身上!但有時候還是會想要輸入一下自己的價值觀哈哈!
    但其實有時候也會反思,會不會培養批判性思考這件事也是在促進某些階級 or 結構的複製?
    Anyways, 很喜歡超級歪的內容,已期待下集內容!
    英國生活也加油加油!

    • @OKWAP999
      @OKWAP999 2 ปีที่แล้ว +1

      蛤?

    • @shaowenchen676
      @shaowenchen676 2 ปีที่แล้ว +19

      我幫忙補述一些自己的經驗好了。2000年後的舞蹈社團很熱衷於「排舞比賽」(也透過這些比賽作為商業宣傳以及獲利方式),無論是家長或舞蹈教室都希望孩子能夠「表演」一個作品,而不是真正透過舞蹈來認識身體以及肢體語言。這和本片說的「想要適性發展卻又脫離教育本質」的心態很像。當時的家長送小孩去學才藝只是想要炫耀,或是讓被備審能夠漂亮一些,花錢栽培就必須要能夠將這些補習而來的技能 「變現」否則就毫無意義。
      然而,歌舞是一種展演,同時也是自我表達。本片作者雖然只講解了現況,但從影片開頭其實就能找到問題的核心在那裡了,發現當下的自己比訓練遙不可及的未來重要。從學舞這件事來看,與其讓學生去想像站在舞台上的成功,不如讓學生把跳舞內化成展現主體的表達方式才更為可貴。
      最後,這裡畢竟是鼓勵思辨的頻道。如果想要請教別人最好還是自己先消化再發問,總不可能上課的時候聽不懂,卻只向老師喊一聲 : 「蛤?」吧。這跟那些,明明是自己搞不清楚狀況,卻一直對別人喊「傻眼傻眼」的學生一樣,其實很失禮。

    • @annhsieh3897
      @annhsieh3897 2 ปีที่แล้ว +9

      身為小學老師與Swing Dance搖擺舞學生,也同樣對此集影片感觸良多。(嗨!Jason!)
      曾經看過末日列車這部電影,其中的隱喻也同樣諷刺著現今所謂「文明社會的教育體制」。
      而我也在實踐教育的過程中,給孩子示範「我在試著成為我自己」。

    • @enhu1015
      @enhu1015 2 ปีที่แล้ว

      这个还是看个人的觉醒。一般高中到大学。有的学生才会懂要努力。要为自己争取

    • @user-bt9gi9zw4g
      @user-bt9gi9zw4g 2 ปีที่แล้ว +1

      学校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帮助学生发掘天赋,培养兴趣和探索世界 而且教学必须是一故激情,这样才能把教育从强灌资讯变成探索真实

  • @linlily2912
    @linlily2912 2 ปีที่แล้ว

    您的影片製作的非常好!頗受啟發,感謝您!

  • @toymanchen6049
    @toymanchen6049 2 ปีที่แล้ว +83

    超級歪每次都整理了很新穎的觀點,雖然這類的題材往往充滿爭議。但仔細閱讀和多方查證後,就會發現這類的影片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甚至是足以留給後代的優質影片。

    • @CocaShadow1012
      @CocaShadow1012 2 ปีที่แล้ว +2

      本來就事實的一部份 有什麼爭議?

    • @rockyxr5681
      @rockyxr5681 2 ปีที่แล้ว

      @@CocaShadow1012 争议在于,每个人的体验所造就的经验会使得每个人对事实的看法有不同的解读,而这些不同解读之间的分歧很难弥合。要每个人都能清醒到就事论事,那这世界早和平了。

    • @CocaShadow1012
      @CocaShadow1012 2 ปีที่แล้ว

      @@rockyxr5681 那根本沒什麼爭議呀
      只要是華人社會 統治模式都是會有共通性
      然而一個人要在華人社會 得到地位得到權力與財富 你就必須要是"同類"
      你說的不同人有不同體驗?
      一個清潔工 會以為是自己不夠努力所以會安守本份一世乖乖聽話當個盡責清潔工
      這本來就是政治教育的目的之一
      所以一個清潔工的感受會有值得爭議嗎?

    • @user-bt9gi9zw4g
      @user-bt9gi9zw4g 2 ปีที่แล้ว

      学校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帮助学生发掘天赋,培养兴趣和探索世界 而且教学必须是一故激情,这样才能把教育从强灌资讯变成探索真实

  • @user-zk4lo7vi6n
    @user-zk4lo7vi6n 2 ปีที่แล้ว +16

    Y大對現行教育體制的整理與分析真的非常優秀,我從中受益良多:統治的管理手法,隱藏成神祕性的權威而不容易被察覺,傷害--甚至可以說是刻意忽略--不同階級成員在感受上遭遇的痛苦。
    不過我想說的是,在Y大曾經推薦過的《論悲劇》的作者泰瑞·伊格頓,他的另一本著作《美感的意識形態》,也在探討相同邏輯形式的其他事實。他在書中著重以「美學」作為「普遍崇高理性、與個體獨立感受」無法統一的中介點,也是解決此問題的關鍵重點。
    但我也知道Y大其實不常提及「美學」或是「美感」的理論,還盼可以在下支、或是下下下*n支影片能看見有關於這類主題的,屬於Y大的獨特觀點!

  • @user-jm6pb1ti8m
    @user-jm6pb1ti8m 2 ปีที่แล้ว

    謝謝歪歪~很喜歡你的影片,都很有邏輯根據,思路又清楚!

  • @user-tg5iz7yo5n
    @user-tg5iz7yo5n 2 ปีที่แล้ว

    分析得好透徹,字字句句都值得細細思索,感謝這部影片。

  • @ladygraceck
    @ladygraceck 2 ปีที่แล้ว +10

    當我的學生對爛成績毫不在意,說他將來打算跟他父母一樣在夜市賣雞排,書讀得好不好不重要,爸媽也不要求他時,我試著勸說他產生力爭上游的慾望。我想了很多說法,卻發現任何一種所謂失敗者、弱者的例子,我都說不出口。因為我不願意讓學生對任何一種職業或任何一種處境的人,產生片面的高低階級、推崇或歧視的價值判斷。更不能讓孩子被成人社會定義的出人頭地框住,因而看不起自己的父母與家庭。也許這孩子被自己的原生環境限制了對未來發展的想像,甚至被認為是沒出息,註定要和他的父母一樣,一生待在社會底層。也許,他對生活的期待就只是安身立命,他自得其樂,他人何苦強迫灌輸其他的生活價值觀?

    • @bill11145
      @bill11145 2 ปีที่แล้ว +6

      雞排很好吃耶!幹嘛這樣說人家😂

    • @yiweichen5346
      @yiweichen5346 2 ปีที่แล้ว +6

      讀科學可以炸更好吃的雞排,雞排的標準化,改良,速度,衛生都需要一些知識,如何行銷也需要一些知識,雞排業也有分階級。但確實快樂才是最重要

    • @linlin8074
      @linlin8074 ปีที่แล้ว +1

      社會上也是需要賣雞排賣鹹酥雞的人,我親戚賣水果一個月賺20幾萬,只要在社會上養活自己什麼工作都是棒的,都是需要的,大家都去讀書不做工了,請問房子以後誰蓋呢?(沒工人了)

    • @Andrewporkrice
      @Andrewporkrice ปีที่แล้ว

      不知道社會底層的定義是什麼,如果他每個月賣雞排月入十萬還算是個底層嗎?

    • @teco13051305
      @teco13051305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雞排要好吃 靠的是祖傳秘方
      這個社會確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讀到大學

  • @evalee9421
    @evalee9421 2 ปีที่แล้ว +10

    為了要趕快在沙丘下檔前看~結果沒跟上今天的首播~(歪粉表示內疚
    這部影片我會看個20遍來彌補的!!!
    我想說:
    超期待下集啊啊啊啊啊啊~
    歪歪看世界的頭像很可愛~
    讓我想到了了「危險心靈」,也是很棒的劇,詮釋了教育問題環環相扣的無奈喔~

  • @ivan-ut1kb
    @ivan-ut1kb 2 ปีที่แล้ว +2

    感謝超級歪 看你頻道學了很多不同方面的知識

  • @preedhd
    @preedhd 2 ปีที่แล้ว +1

    講得真好,希望大家都能為教育改革出一份心力

  • @jesse-fu8iz
    @jesse-fu8iz 2 ปีที่แล้ว +7

    等很久了,影片一開始就給人新的開場,亮眼的感覺,影片內容都值得我們沈思,就像國家的能源政策一樣,是決定國家未來發展走向,教育亦是人為決定傳授什麼。
    如果轉變教育能夠讓國民看到小孩的未來跟國家的未來,我相信家長一定不會強加於過去的觀念套在小孩身上,至少小孩也知道現在走在什麼路上不迷惘。
    期待你下個好影片!

  • @AdmundCarl
    @AdmundCarl 2 ปีที่แล้ว +15

    好好看…而且還會掉眼淚…

  • @arbalors
    @arbalors 2 ปีที่แล้ว

    腳本資料蒐集詳細,講解也十分精簡準確、字句珠璣,令人敬佩。

  • @Pegasusyi
    @Pegasusyi 2 ปีที่แล้ว

    這頻道真的很優質,帶給我很多從來沒想過的探討和省思,謝謝分享!!

  • @staceylee8445
    @staceylee8445 2 ปีที่แล้ว +5

    終於看到有為此發聲的脈絡及觀點
    活著真好

  • @777chu7
    @777chu7 2 ปีที่แล้ว +74

    這個影片讓人邊看邊流淚⋯⋯
    覺得華人社會真的很可怕。

    • @user-de4ll8jb6n
      @user-de4ll8jb6n 2 ปีที่แล้ว +7

      讓你永遠低薪的制度,無法有更充分的時間資金去培養孩子。

    • @CocaShadow1012
      @CocaShadow1012 2 ปีที่แล้ว +2

      沒什麼可怕 會怕只是因為你放棄思考

    • @777chu7
      @777chu7 2 ปีที่แล้ว +22

      @@CocaShadow1012 會直接說別人害怕是因為放棄思考的你也是蠻奇妙的

    • @777chu7
      @777chu7 2 ปีที่แล้ว +16

      @@CocaShadow1012 看你其他的留言內容 好像很堅持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呢 希望你也不會留給下一代同樣的階級創傷

    • @user-bt9gi9zw4g
      @user-bt9gi9zw4g 2 ปีที่แล้ว +3

      学校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帮助学生发掘天赋,培养兴趣和探索世界 而且教学必须是一故激情,这样才能把教育从强灌资讯变成探索真实

  • @user-uy9me1wd8f
    @user-uy9me1wd8f 2 ปีที่แล้ว

    挺好的,希望早日更

  • @twoa7661
    @twoa7661 ปีที่แล้ว +2

    很欣賞超級歪的影片,是自己閱讀很多書籍,消化整理後,再用條理清晰的口吻解析一個主題。
    這真的很不如容易,而且做的功課量很大。謝謝你分享的主題,都還會提供書單。

  • @KCLemon817
    @KCLemon817 2 ปีที่แล้ว +6

    謝謝你的影片,整理了對教育制度的思考,也讓我理解到我被制約的程度。

  • @sky4716
    @sky4716 2 ปีที่แล้ว +7

    謝謝超級歪,把台灣的教育問題說的真清楚,值得讓家長省思
    希望可以講講德國教育
    期待下集~

    • @oz1883
      @oz1883 2 ปีที่แล้ว +4

      推德國教育

  • @whereaspa
    @whereaspa 2 ปีที่แล้ว

    哈哈,期待接續這集的下一集^^ 祝超級歪學業和生活都順利

  • @Will_Huang
    @Will_Huang 2 ปีที่แล้ว

    這影片講解的非常清楚到位 👍

  • @kellykiss4761
    @kellykiss4761 2 ปีที่แล้ว +3

    如果不是為了生活,誰想要整天念書為了一張文憑,但現實社會就是好的外商,廠商,第一點就是看文憑,連文憑都沒有的人,那就是接到保險業務打來說,有沒有興趣拉保險。
    當文憑已經變成通往上層社會的最低標準時,你會不去認真學習主流的知識嗎?
    再者談到小孩適性發展這件事,在台灣,如果小孩的興趣未來連他自己的生活都供養不起,那再多的興趣也是有心而無力,如果想讓孩子適性發展,那直接送出國念書會是最佳解,在台灣,興趣能當工作的機會幾乎是微乎其微。
    文中說的很多專業學家意見,適用於不同市場,不同時期。
    台灣的國際地位就是,小市場,國際社會地位低落
    市場小:沒辦法滿足大學培訓冷門科系畢業人才的就業機會
    國際社會地位低落:我們會向外國人說我們是台灣人,但在國外時常被當成中國人,搞得自己裡外不是人
    所以在這個社會,要穩定地向上爬,給自己的下一代好的生活環境,那就是要找到賺錢方法,這最穩定的方式,不就是一路念好大學,研究所,畢業直接被一線大廠預聘嗎?
    也才有辦法讓自己的下一代,脫離台灣這個低薪環境。
    政府的不作為,要由人民自己想辦法解決,想想也是悲哀,台灣生育率倒數第一不是沒原因,而且未來恐怕只會更低。

  • @angelbear1612
    @angelbear1612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3

    教育是讓民眾變成適合國家運作的齒輪,幫助頂層去運作社會;
    但教育不會教你以外的知識,如社會結構運作真相、人性真相、甚至戀愛(當然未來出生率低到影響國家運作,就有可能教大家生小孩)
    _
    社會結構:
    如經濟面,利息/借貸/加息周期/房價/滙率/經濟景氣&飽和/通脹/通縮,不同時代等等,這些學校不教,但每個人未來都會對面,教了你就不會做房奴;
    政府結構:不會深入解釋,自身政府有甚麼問題,或其他國家政府的好壞,更不會教你移民這條路。
    以及許多政策,是服務權貴,讓他們貪污合法化,或一些政策,是困S基層,讓他們不能翻身。只能乖乖做社畜。
    不會告訴你,整個社會結構,讓上層易賺錢吸乾,下層房奴社畜一生。
    學校只會教你,努力、不問付出,為興趣日做夜日,多辛苦都光榮,併博精神,愛併才會勝。你不努力,去玩,就是有問題。
    不斷洗腦。令你變成好壓榨的生產機器。
    人性真相:
    如社會上,男好色,男權貴愛少女。基本少女沒甚麼能力都可以一直升。當然,對女性不公平的也有,女性難上高層位。因為好色男權貴只愛一群女基層圍自己。
    以及權貴上層愛海選少女,只要是富二代/官二代,就可以一直玩大量女。party
    學校教你尊重知識、尊重真相;但社會上懂老闆心思才行,某些老闆愛馬屁精。真相怎樣不重要,工作能不能處理不重要。
    社會以世襲、關係、益自己人為主,。而不是學術、尊重知識。社會醜習,學校一樣不敢碰。
    聖母:這個社會,很多人壞事做盡,但都會外表聖母,不斷說自己多偉大,為大家。
    欺凌:社會處處欺凌,學校到職場到義工到老人病‥‥‥學校從不教,不要去欺凌人,與被欺凌的處理方法。1.秘密取證,2.不要打草驚蛇。因為教了你會威脅到學校自身。
    戀愛:甚麽時候才適合戀愛,怎樣與人相處,怎樣判斷一個人的好壞,怎樣才能走得長久,連健康性教育都沒有。
    有些女性還以為男好色是有罪。
    簡言之:學校不會教:社會是權貴壟斷,再定制度讓他們賺到盡,小市民容易變房奴社畜;
    高富帥、白富美。才是人生王道。官/富二代、走關係、美女,人生才容易。
    學校只教你成為小齒輪。去服務權貴。洗腦的工具。

  • @user-gw1pr5jy9n
    @user-gw1pr5jy9n 2 ปีที่แล้ว

    看到超級歪有乾爹滿讓人高興的,這樣優質的頻道需要更多人支持啊

  • @Amethyst199406
    @Amethyst199406 2 ปีที่แล้ว

    謝謝超級歪的分享。

  • @fattwo8355
    @fattwo8355 2 ปีที่แล้ว +8

    這篇很棒欸 真的要給7年級以及更早以前的父母看看 不能怪他們是沒錯 但這些父母卻沒能力與勇氣面對自己的錯誤 這又是另一回事兒了

  • @bardeebooboo
    @bardeebooboo 2 ปีที่แล้ว +24

    最大的問題是我們不知道自己想要和需要甚麼
    而家庭和教育也同樣沒有做到這一點
    套一句話:努力修行的人永遠比不過享受修行的人
    如果國家教育真的能讓人知道如何在世界中定義自我
    那不會有人事不願意努力生活的
    如果沒有替脫這個框架
    那無產受薪非財務自由的人,永遠是人類社會的韭菜
    永遠在不平等的體制裡被壓榨所有的生產力

  • @agasyu1333
    @agasyu1333 2 ปีที่แล้ว

    非常棒的分析,期待聽到更多台灣家長加入討論

  • @hook227
    @hook227 2 ปีที่แล้ว +1

    敲碗下一集 等好久了!!!

  • @jacyhuang101
    @jacyhuang101 2 ปีที่แล้ว +8

    很好的解釋了自己心中曾經的疑問…特別是華人家長習慣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成就炫耀這件事…
    聯想到的雖然和教育不是正相關,但是卻很明顯也是這樣的案例。
    之前我臉上長痘痘,卻說你怎麼不把自己顧好,別人會說話……
    教育到底是為了什麼……發人深省的問題……

  • @Snow-hl5yl
    @Snow-hl5yl 2 ปีที่แล้ว +3

    我前幾個月才想到學校好像跟監獄沒兩樣,限制活動空間與時間、限制能做的事、有人監視、統一的服裝、個人編號、圍牆,只差再給我冠一個罪名,結果監獄還真的從學校概念來的啊(●─●),國中時每天都在思考怎麼做想做的事卻又保持課業,到了現在高二上了,已經變得連考卷都不想寫了,曾經對看書的愛好也因一直被要求讀「課本」裡那些我無法有共鳴、感受不到感情或對我有幫助的知識而消逝了,我有種對生活沒有以前的熱情的感覺,現在只希望我能有一天感覺到快樂的感覺, 或許我也只是希望,休息一段時間吧。算了下禮拜還要段考,我還是想辦法弄懂那個ㄐㄧ ㄅㄞ牛頓的運動定律好了(不是我在說,學這個到底能幹嘛,我又沒興趣,也不會跟別人說:「嘿剛剛這拳有3N喔,然後基於作用與反作用原理,所以你也打了我喔」這類的話,根本就只是為了考試而生,一點價值都沒有,108改完我也只是認為,這只是一群什麼都要的人去要求另一批人做到而已)

    • @drys3527
      @drys3527 2 ปีที่แล้ว

      你直接把牛頓氣死在棺材裡勒哈哈
      其實以後如果有需要學力學相關的專業科目就會用到了,但確實用不到牛頓的科系應該更多

  • @ryanchenchihyuan
    @ryanchenchihyuan 2 ปีที่แล้ว

    感謝分享這樣精闢的教育觀點

  • @user-yv9jm1vr8q
    @user-yv9jm1vr8q 2 ปีที่แล้ว

    感謝超級歪的分享

  • @xavierchen9135
    @xavierchen9135 2 ปีที่แล้ว +3

    過去一年回到家鄉和家人們住,觀察外甥和表妹這兩組家庭教育和家長期望下塑造的小孩,因為明顯感受到他們漸漸地被塑造成怎樣的人,讓我不斷反思以後輪到我時,要如何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才能降低傷口的發生,「希望給予的」以及「不希望形塑的」等等。 同時過去幾年的自我探索,發現自己也有所謂的「階級傷口」,也還在認識和治癒自己的傷口,真正的做到階級翻轉和自我實踐(我心中自認的,而不是被外界定義的),還有長遠的路要走哈哈。 最愛看超級歪的影片,學習哲學思辨。

  • @yahakoror5
    @yahakoror5 2 ปีที่แล้ว +6

    "笨蛋,問題在經濟!"
    教育的本質在於培養兒童成為未來市場上需求的勞動力,以前可以接受死背填鴨教育成為技術工人過上好的生活,那是因為以前東亞在戰後經濟發展的年代還是重工業為主的時代,在那個時代只要成為合格的技術工人加上努力工作,人人都可以獲得相對應的回報,但現今東亞的經濟生產主力在於高科技電子業,這行業需要大量受過高等教育的工程師努力工作,所以很多中產階級以下的人都夢想透過考進好的高中大學,以後拿著亮眼的學歷進入科技業領取高薪翻轉人生,但其實除此之外世界上有更多的新興產業正在興起,像是美國的亞馬遜、股歌、馬斯克、蘋果這些,所以說瞭解當前世界的脈動,同時保持很高的靈活性,能接受這種教育的人才能成為未來所需要的人才

    • @user-de4ll8jb6n
      @user-de4ll8jb6n ปีที่แล้ว

      RP:"笨蛋,問題在經濟!" 23K還想怎樣? 多元代表要有60K水準才能減輕所有人壓力。

  • @user-hb7yt8kd4n
    @user-hb7yt8kd4n 2 ปีที่แล้ว

    很值得思考的議題

  • @howard5018
    @howard5018 2 ปีที่แล้ว +1

    講得真的太好了 好想給你熱烈掌聲👏
    很多段都講到心坎裡 又穿插幽默的片段
    真的好棒 各方面都非常喜歡
    謝謝你🙏

  • @Josun
    @Josun 2 ปีที่แล้ว +6

    我自己是認為,現在的學校,不應該以教授那些傳統學科(國英數理化…等)為重心,因為那些東西在網路上的資源已經很充足;相對的應該教授像是思考、人跟人的相處(我指把這東西學科化)、甚至戀愛觀、社會化、基礎法律、甚至投資理論等等;這些我們往後人生中,明明就很需要去學、但同時也是最沒人去系統化教授的東西。當然,這些東西能不能變成一門學科也不好說;但是,我想應該也不是只有我曾經有過這樣的念頭。既然有這份需求,但卻要我們在這些方面一無所知的狀況下,用親身的方式去歷練、去學習;這過程中可能還跌跌撞撞、甚至付出很大的代價才能得到寶貴的經驗,實在是很讓人惋惜的事呀。

    • @user-dj2kc1re1u
      @user-dj2kc1re1u 2 ปีที่แล้ว

      某幾間大學才有的課程

    • @user-jf4of8ty1f
      @user-jf4of8ty1f ปีที่แล้ว

      因為沒法科學化,這就是人文社會學特點,相同方法用在不同人身上,沒相同結果,怎麼教?還教投資理財?有用的話,他自己就用了,還教你?培養自己的敵人?腦袋秀斗!

  • @ImMikeWen
    @ImMikeWen 2 ปีที่แล้ว +11

    如果我是教育部長,12年義務教育的內容,我要以‘如何有一個不後悔的人生‘為核心向外發展,我相信一定可以改變整個社會。

  • @user-ph5bw4tw7j
    @user-ph5bw4tw7j 2 ปีที่แล้ว

    能拍這個TH-cam,感覺得到板主非常有同理心、以及善良。

  • @shangwenger7982
    @shangwenger7982 ปีที่แล้ว

    谢谢超级歪这么用心的分享自己的思想。

  • @rightnowyouknowthat
    @rightnowyouknowthat 2 ปีที่แล้ว +6

    0:19 其實所謂補習班數量增加,大部分增加的不是升學補習班,而是地方寫功課型安親班。教改前像房思琪裡的升學補習班都要有政治特權才能開業、穩定經營並包庇不法手段,後來門檻降低,只要一個老師有錢,都可以申請開設文理補習班名義的安親班,故報表上文理補習班數量看似上升,實際上增加的多是地方寫功課型安親班。
    簡而言之,所謂「教改後補習班數量增多故得證學生壓力增加」是不太正確的說法,更接近實況的是,本來就重視升學的家庭,升學補習班磨練出來的菁英父母繼續把下一代送往差不多的升學補習班;普通人以前是被老師要求繳錢去老師家補習,現在被忙著工作的父母送去安親班給老師盯。
    by the way,也不是減少工時讓父母回家帶小孩就可以消滅補習班文化喔(被消滅的是地方寫功課型安親班,不是歷久不衰的升學補習班,即使報表上的數值在下降),畢竟沒那個文化資本的社畜階級家庭,父母跟小孩的相處也好不到哪裡去。

  • @hsiaoyp
    @hsiaoyp 2 ปีที่แล้ว +50

    我的家庭是在父母那一代就算完成了階級的流動 父母都從祖輩的傳統家庭中靠著教育翻轉念到大學 也都從南方移居到北方做著白領工作 在我這個年代雙親都念大學算是不多見的
    我這代的小孩也算完成了階級複製 明星高中 明星大學 出社會白領 現在自己也有了下一代
    幾個點有些感觸
    1. 我爸在二三十年前就預言教改不會成功 因為家長的觀念沒有改變 現在回頭看的確如此 也跟本影片觀點相似
    2. 我們家中我這代的小孩在台灣教育體制中都算是適應成功的 但還是在中學階段非常辛苦 很難想像在這個體制中失敗的學生也就是我的一些身邊的同學 當年是怎麼過的 真的是先放棄20年的生活以求未來的生活
    3. 現行教育體制階級複製容易 階級翻轉也有看到但相對不容易 我爸媽雖然都來自南方縣市的傳統產業家庭 但家中當年都算小康 才可能讓我父母念到大學
    4. 在明星大學中 有看到其他初代翻轉階級來當我同學的同儕 他們的確或多或少都有階級流動後的認同問題 單就這點 跟我這種上一代就完成階級流動的學生有明顯的差異
    5. 我自己的下一代 讓他們快樂長大就好 他們出社會要做什麼隨便他們 或許有些人覺得這是不負父母的責任 或是是已完成階級流動後的傲慢 但我單純只是不想再讓我的小孩再過一次我的求學時代

    • @kurahia0530
      @kurahia0530 2 ปีที่แล้ว +2

      我跟你有同樣想法,但身邊也會接收到很多雜音,不過我們家還是堅持不逼迫孩子去為了準備升學考試的補習班...而是去他想學習的方面探索並支持買軟體跟設備。自己孩子的特質自己最知道......

    • @as066987274
      @as066987274 2 ปีที่แล้ว +1

      但如果不努力,中產依舊可能落到中慘的下場,不如不生,小孩就不用努力

  • @canniell06
    @canniell06 ปีที่แล้ว

    很深刻的分析,給你點個讚👍

  • @w255250
    @w255250 2 ปีที่แล้ว

    分析的觀點很多元且豐富 非常值得一看 感謝作者

  • @ohioohiyo
    @ohioohiyo 2 ปีที่แล้ว +15

    拼教養這本書我看完了 是一本緩解家長教養問題的書 可以反思各種教養的問題以及家長自我覺察內心的真正想法

  • @GariberZyo
    @GariberZyo 2 ปีที่แล้ว +3

    這集我真的受益良多,也學習到了很多,此前對於為什麼我們學習的知識和我們的生活那麼遙遠,很難共通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歪歪的腦子和聲音都太性感惹!!!!!

  • @user-uz2mh7yj6f
    @user-uz2mh7yj6f 2 ปีที่แล้ว

    感謝超級歪的影片!每次看著影片,從各資料、證據中拼湊出問題的面貌就覺得很過癮!
    想請問大大,平時是如何蒐集或查找書籍的?

  • @YuCloud1029
    @YuCloud1029 2 ปีที่แล้ว

    需要繼續更新這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