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妙蓮華】法華經法師功德品 - 諸所說法 不違實相 - 20240710 第1716集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5 ส.ค. 2024
  • 00:00 諸所說法 不違實相
    00:56 ⊙義理之所歸趣,了達如諸義趣,是所說無量義,法妙何所歸趣。
    用心,用心聽入。人間,我們要好好用心來聽。佛法,我們到底要聽到哪裡去?我們最重要的,要很用心透徹了解道理的方向,大家要很用心。有用心,理與我們的心會合,心在動念中,動念中行入人群,這是一個很密切。到底當中說什麼呢?「無量義」。
    因為人生處世間,我們住在這個世間裡,會遇到什麼事情我們不知道,只要我們發心立願,行菩薩道。「菩薩所緣,緣苦眾生」,哪一個地方有苦難,我們就是必定往眾生苦難處去,去發揮我們的良能,發揮菩薩「六度」。方法在人群中,這個法是妙啊!付出,被幫助的人得到幫助了;付出的人,歡喜、快樂,也是這生中最有價值的生命。這是法所歸處,回歸回來到我們的慧命。
    看到非洲的菩薩回來,有南非、有東非的菩薩,回來開會,也是回來溫馨的座談。很感動,開始開頭所聽的大議題是東非,有馬拉威、辛巴威與莫三比克,(2019年)這三個國家受到「伊代」這個氣旋,這樣進去、出來,業力又將它引進去,這一波重重的大災難。這三個國家,原來就已經世界最貧困的前面,原來就貧了,再加上災難,苦不堪。
    菩薩聽到、看到了,菩薩見聞,苦難眾生在那裡;菩薩道開始從心門打開了,菩薩道路展開了,從這樣開始。南非的志工,一直越過幾個國家,越過莫三比克、辛巴威,到馬拉威去,第一批救災救難的菩薩,到最遠方。看到那裡的菩薩受苦難,進去發揮了智慧、毅力,為那裡苦難受災人,去為他們馬上採購磚、水泥,就要為他們重建。進去到裡面,受災的人很善良,願意付出做志工的人,也是很積極。
    哪怕是自己受災了,房子也已經破壞了,她也願意自己的家未修,還未修好,她也捐了一千五百塊磚,要來響應慈濟,幫助再重建。我們的志工問:「你的家裡也毀掉了,還未修。」她說:「我倒了一半,我還有一邊能夠住。看到比我更苦、較嚴重的人,所以我願意捐一千五百塊的磚。」聽到恆民,負責這樣,以及潘居士,還有周居士,年輕人跟著前面,如何傳承、如何陪伴,他就這樣來、就這樣做了。聽,很感動。
    其實南非這麼多年來,到東非去布善種子,莫三比克也是,現在有這麼多的志工,有二、三千位的志工,開頭也是南非的菩薩種子,這樣經過潘居士陪伴、帶、教,到南非。在南非這樣穩穩在那個地方,教他們如何耕心田、造福田,很用心,來來回回,好幾次去教他們。所以莫三比克,這二、三千位的志工,都是從少少的幾位開始,就這樣不斷不斷互相教育,互相地陪伴,一直到現在。
    這次莫三比克這場大災難,幸好有這麼多當地志工。經過岱霖、迪諾夫妻,在那個地方帶領著二、三千位志工,如何分配。從距離一千二百多公里,那個地方,他們願意,距離那麼遠,也願意來投入重災區。讓人更加感動,一、二十位聽到師父說:「很擔心,大家若回去要怎麼辦呢?而災區也需要有人帶,帶出當地志工,我們才有辦法繼續在當地,繼續幫助他們規畫。」
    他們東非莫三比克,這些志工的當中,他們就說「願意」,願意移居來到這個災區。人人都有做心理準備,他們願意在那裡長期住在災區,去帶、去訓練他們,訓練能夠與莫三比克一樣,如法如規,如律如儀,那個地方。
    有的人就說:「我要去,我就是要去教他們如何縫紉,為他們補、為他們車,車什麼呢?縫縫補補。不論是米袋去到那裡,送米出去了,將米袋收回來,裁剪、縫補,縫,將它製作大袋變小袋,變成了手工藝品。他們懂得縫紉的,他們就說:「我要帶縫紉機去。」
    而有的就說:「我要去那裡傳,傳,將慈濟的精神,『竹筒歲月』,我要帶竹筒去。」還有另外一個,她說:「我要去那裡做香積,我要帶這大口的鍋子去。」又有一位,她就說:「我要去教他們割蘆葦草,曬乾了編,編成草蓆。我要帶這些乾的蘆葦草,去教他們。」又有一位拿著鋤頭,她就說:「我要去教他們如何種菜、耕作。」
    所以每一位都在(視訊)畫面上,要告訴師父:「我要帶什麼去,我要去那個地方永居在那裡,長期要去教他們。」看到每一位,那種單純、勇敢發心,真的是很不簡單。離鄉背井一千二百多公里,願意去那裡,長期住在那裡教他們,這是莫三比克的志工。
    南非呢?去馬拉威,南非要到馬拉威是很遠,是二千四百多公里,他們很克難式的,坐車、轉車,這樣一班一班轉,總共轉了三天。很辛苦,光是坐車就幾十個小時。來來回回,去幫他們建房子,幫他們,去讓他們安心、去帶動他們。恆民在提起「披星戴月」,是啊,也是不畏辛苦。
    我內心就這樣想:當地的志工,師父在說的話,他們聽不懂,經過翻譯再翻譯,能夠將這個法這麼入心,願意那麼發心投入,願意這樣去付出,真的是有獅子的勇猛,也有駱駝的耐力,更有赤子之心。他們抱持著這種心,如何帶他、如何教他,如是我聞、如是我做,不論是南非到馬拉威,去勘災、去復建,也是同樣這樣帶去。從南非志工、本土志工帶去,再去帶當地災區的本土志工。
    而我們在辛巴威,朱金財居士一個人要帶,一個人來來去去,所帶的志工都很聽話,朱居士如何說,他們就如何做,也是做得很好,只是覺得力量較單薄。若是莫三比克,力量就覺得很旺。岱霖與迪諾雖然是兩個人,他們在那個地方平常所帶動,這二、三千位志工平時就在動;他們若不在,就是有種子(志工)互相教育,定期定日同樣在精進,同樣朝山、禮佛,同樣。
    雖然宗教不變,但是禮節如儀。有那個大空間,平時,這幾年來,他們就是有這樣,不斷在會合、會合。這時候,一開始,離一千二百多公里的地方,可以一動,千手動了,這麼多人,一批一批去輪流。願意留下來那個地方,長期常住在那裡,都心裡有準備,他們要帶去的專長器具,他們也準備好了。
    要香積的人,他們就帶鍋子,很大口的鍋子,拿在那個地方,說:「我就是要帶這口鍋子去。」「而我就是要帶這臺縫紉機去。」「我就是要帶這個竹筒。」等等,連一支鋤頭,他都要帶去。這種種子(志工)帶著自己的工具,這樣決心要去住那個地方,所以很感動人。
    這就是「義理之所歸趣」。平時用念的、聽的,但是,真正的菩薩就是要身體力行,這就是道理,身體力行就是道理。道理在身體力行中叫做菩薩,「菩薩所緣,緣苦眾生」。菩薩的條件,六度萬行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個方法一定要起動,要去做,有應眾生各需要去施用。
    所以這叫做「義理之所歸趣」。就是佛陀這樣教我們,我們要這樣做,做了之後,他再回歸是道理。原來我們在做的就是這樣的道理,歸趣在義理,所以一邊在做的過程中,了解。付出,看到大家得到了,我們也歡喜,所以「了達如諸義趣」。我就是這樣、這樣的付出,辛苦付出,就是這樣去解決它,這就是使命必達。達到那個使命的輕安自在,這就是義趣。
    所以「是所說無量義」。在那個地方應眾生的苦難,我們看到我們的菩薩們,去為他擦,流著眼淚,他們就仔細地去為他擦,擦著眼淚。而且擁抱著他,苦眾生的苦,去接近他們、去膚慰他們。當中告訴他們很多話,去安慰他們的心,這種「無量義」。他有什麼苦,我們就有什麼智慧去輔導他,這叫做「所說無量義」。這些無量義是應機付出,這叫做「無量義」。
    所以「法妙何所歸趣」,這就是法妙所要歸的地方,不然你要問他?法,又是要往哪裡去呢?菩薩要去的是眾生的地方,《無量義經》,我們難道不是有這樣讀過呢?菩薩的趣向就是在眾生的地方。所以這次東非有災難,南非也這樣支援,去到馬拉威,又去陪伴、去投入在莫三比克。
    看到莫三比克,「小中」給我一疊的相片,他說,那是從南非的年輕人,去到莫三比克投入了,他的照相機是這樣貼近地面,趴著這樣拍,站高高的這樣拍,不同的姿勢去拍出了,真的是歷史的鏡頭,每一張鏡頭都是活的。這是很不簡單,真正「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每一張見證的相片,都是歷史的足跡,是歷史的人走出來的,這就是人間可見證的菩薩,所以讓人很讚歎。很感恩這麼多的菩薩,實在是很感動的事情說不完。我們現在趕快來入經文,前面我們說的前文:
    26:28 ⊙「以是清淨意根,乃至聞一偈、一句,通達無量無邊之義。解是義已,能演說一句、一偈,至於一月、四月、乃至一歲。」《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你們看到這個經文有感覺嗎?剛才師父在說的,走入困難的地方去,我們用很清淨的意根,大家發心都不是為自己,都是為苦難眾生,「菩薩所緣,緣苦眾生」。這些人都是聽法,一句一偈,這樣通達很多無量無邊的意義,已經透徹了解義理的意趣。
    所以,「解是義已」,已經了解道理的方向。自然就會說,「說一句、一偈,至一月、四月、乃至一歲」。說,不只是會說,我們還做,走得到、做得到,投入了那個國家裡面,救災、救急、救難,在那裡做、在那裡說,在那裡帶動了當地人,我們入群去度眾生,心也將他們帶出來了。這就是說法一句一偈,時間一個月、四個月乃至一歲。
    說不定我們就是會再更久,一直延續下去,才有辦法去翻轉苦難,安住於福,這要有因緣。時間說來到這裡這個經文,我們就有這樣的境界了。這心,意根,我們心若沒有動念,莫忘那一念,心若沒有動念,我們的身體不會到那裡去。接下來這段經文說:
    29:30 ⊙「諸所說法隨其義趣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我們在動作的不就是這些嗎?
    30:00 ⊙諸所說法隨其義趣:見理之人,諸有所說,隨其文義之所趣向。
    「諸所說法隨其義趣」。我們剛才也說,就是我們的義趣,就是依照菩薩法去緣苦眾生,這也是如法去實行。所以我們這個地方所聽的法,就是「見理之人」,不是用耳朵聽的而已,說,我們說是用嘴巴說,他聽是用耳朵聽,聽了之後,我們不只說,我們還做,他聽了之後與我們一起做。
    所以有說的人,已經了解道理去說了,有聽的人聽進去道理,他也做了。這種說、聽、做,聽了之後,再說、再做、再聽,這就是輾轉。所以「隨其文義之所趣向」,就是不斷這樣傳,不斷這樣反覆,「隨其文義之所趣向」。所以,「皆與實相不相違背」,這與真理不違背。
    32:06 ⊙皆與實相不相違背:不見理人,舉口成病,時無不與正理相違。其見法者,出言正心任運,自能契理合機。
    我們這樣聽,我們這樣說,我們這樣做,做得都會合起來,沒有違背。「不見理人」是「舉口成病」,若無法體會到這個道理,人家要去造善就阻礙人,這叫做「舉口成病」。我要去做,「不必啦,這不必我們去做!」就是等等、等等,因為心有所掛礙的無明。
    我們幾年前一直就說,感嘆無明,「無明風」一吹,障礙了多少人的心。不只是障礙人的心,也失去了很多的好事,沒有人去做,這就是「不見理人」。你問他:「你有參加嗎?」「沒有啊。」「沒有,你怎麼說這樣?」「我聽人家說的。」這種人云亦云,障礙他人,這「舉口成病」,就是障礙。
    所以「時無不與正理相違」,要做什麼事情,什麼時候就是違背,真的,我們聽來、說出去,我們要做的就會違背了。若是「其見法者,出言正心任運,自能契理合機」,這些字都很簡單看得懂。我們若有見道理了,我們會合道理,自然我們出言,都是用我們很真誠的心,誠正信實。
    慈濟人不就是要誠正?我們起自我們的誠意,我們要做的方向很正確。誠正,我們要有一個共同的信仰;實,我們腳踏實地,要做我們所相信的,做我們正方向的,這就是用我們誠意的心。
    所以「出言正心任運,自能契理合機」。我們若能夠這樣,我們所要做的事情,「任運」就是若對,怎麼做都是對的,我們自然怎麼做,都是契合道理、契合根機,什麼樣困難的眾生,我們所與他們說的道理,都很契合他們的道理;所契合,輔導他的心,什麼樣的困難,我們如何幫忙都是他們所需要。所以大家要很用心聽。經文再這樣說:「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
    36:43 ⊙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世俗文典,治理世間一切語言,資助營生一切事業。
    38:31 ⊙皆順正法:治世之言,無非訓導。懲惡勸善,資生之業,無非善事,禁諸邪惡。如是而說,與佛正法,常相協順。
    43:05 ⊙不違實相,皆順正法:萬法唯心,以實智了知,無非正法,瞬目揚眉,語默動靜,皆合乎道。人間對錯,善惡一切法,即自心性,一念間淨,以世諦語言,皆順正法。
    ~證嚴法師講述於2019年6月6日~
    ※因字數限制無法完整刊出,全文請見:
    www.daai.tv/master/wisdom-at-...
  • บันเทิง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10

  • @user-wu1ou8nk3q
    @user-wu1ou8nk3q 27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5

    虔誠感恩與祝福證嚴法師
    法體安康常住世間法輪常轉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

  • @user-qy2ur8ke8f
    @user-qy2ur8ke8f 27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4

    南無阿彌陀佛

  • @a0917712984
    @a0917712984 27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3

    🙏🙏🙏

  • @mayyeung4041
    @mayyeung4041 27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2

    感恩上人開示,南無阿彌陀佛❤

  • @user-qp6sk2wv9l
    @user-qp6sk2wv9l 27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2

    🙏🙏🙏🙏💖

  • @user-fq3rp1tm5f
    @user-fq3rp1tm5f 27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3

    感恩 上人的教導與提醒“人間對錯,善惡ㄧ切法,即自心性,ㄧ念間淨,世諦語言,皆順正法”,上人的提醒可以讓弟子有依循的準則。弟子 感恩合十

  • @yennyyang505
    @yennyyang505 27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1

    😇😇😇🙏🙏🙏

  • @user-hq9tz4jf8n
    @user-hq9tz4jf8n 27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感恩上人開示,平安吉祥

  • @user-hq9tz4jf8n
    @user-hq9tz4jf8n 27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感恩上人,晚安吉祥

  • @kolinwon4671
    @kolinwon4671 27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感恩上人開示,弟子雙手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