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字幕】丹道八段錦 (9) - 第四式 調理脾胃須單舉的原理|脾胃的功能|太極圖|先天虛無真一之炁|八段錦|The Eight Pieces of Brocade 9 (Mandarin)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6 ก.พ. 2025
- 內容:
1. 此式的古法歌訣。
2. 脾胃的功能,在中西醫的分別。
3. 太極圖的正確繪畫方法和意思。
4. 第四式 調理脾胃須單舉的原理。
5. 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
6. 太極之炁、混元之炁、原始祖炁、先天虛無真一之炁。
第四式調理脾胃須單舉,這一式主要是練脾、胃。我們先看看以前的歌訣:
《道樞。眾妙篇》 : 東西獨托,所以安其脾胃矣
《呂真人安樂法》 : 東脾單托兼西胃
《呂祖安樂歌》 : 東脾西胃須單托
《靈劍子引導子午記》 : 東肝單托西通腎
歌訣所講的「東、西」是指左、右兩手,當我們面向南方練功,「東」就是指左手,「西」就是指右手。除了《靈劍子引導子午記》是練肝、腎,練法有些不同之外,其他的歌訣都是一致練脾、胃的,這些歌訣的意思是說,單獨一隻手上托,就可以使到脾、胃得到安舒。在這裏,請大家要特別注意,這裏所講的脾、胃,是指中醫所講的脾、胃。其實氣功所講的五臟六腑,全部都是指中醫所講的臟腑,跟西醫所講的臟腑是不一樣的,西醫所講的臟腑是指它的器官,而中醫所講的臟腑是指它的『功能系統』,例如西醫所講的心臟,是指心臟這個器官,是用來泵血的,而中醫所講的心臟就包括了全個血液循環系統和它的功能,還有包括屬於心臟的經絡和心氣的功能,是比較抽象的,而更加特別的就是,中醫所講的心臟,是包括了精神和思想活動的功能,所以中醫所講的心臟是牽涉多個不同的器官組織。我們再舉脾臟為例,西醫的脾臟是指 Spleen這個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是儲存免疫細胞、造血、儲血、濾血及免疫。而中醫所講的脾臟,就有這些功能:
1. 『脾主運化水穀精微和水濕』,意思是指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的營養,然後將營養精微運送去身體各部分,並且將人體多餘的水份排出體外。其實飲食進入胃之後,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在胃和小腸內進行的,但是,必須要依賴脾的運化功能才能够將食物化為精微。同時亦都有賴於脾的運輸和散布的功能,才能把營養精微灌輸到全身。而「運化水濕」方面,是指對水液的吸收、運輸和散布的作用,脾在運輸水谷精微的時候,亦會將人體所需要的津液,通過心肺的功能,運送到全身去滋養和滋潤各種細胞組織,然後將多餘的水分運輸到肺和腎,再通過肺、腎的氣化功能,化為汗和尿液,然後排出體外。因此,如果脾的運化水液功能健旺,就能防止水液停滯在體內,也就能防止痰、濕、水腫等病症了。
2. 『脾主升清、化生氣血』,『升』是指脾氣是以上升為主的。『清』指食物的營養。 『升清』即是將營養精微向上輸送去到心、肺、頭目,然後通過心肺的作用化生氣血,以營養全身。所以如果脾氣不能『升清』,則營養的運化和氣血生化的功能便會降低,人便會容易沒有精神、沒有氣力、頭暈、血虛、腹脹、肚瀉、脫肛、和有內臟下垂等病症。
3. 『脾主統血』,意思是指脾能夠統攝、控制血液在血管內運行,而不致會滲漏出血管之外。所以脾虛便會導致嘔血、鼻出血、皮下出血、便血、月經過多等症狀。
4. 『脾在志為思』,『思』即是思考,中醫說:『心主神明;思出於心,而脾應之;久思則傷脾。』這句說話指出思考和脾有關,如果思慮過度便會影響脾臟,會導致不思飲食。
5. 『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在液為涎』,即是話,如果脾的功能正常,口味就會正常,能夠增進食慾,否則飲食就會口淡無味、口苦,影響食慾。由於全身的氣血充盈,所以口唇的色澤都會變得紅潤。『涎』是指清稀的口水,有潤澤口腔、幫助吞咽和消化食物的作用。
6. 『脾主肌肉、四肢』,意思是,全身的肌肉都需要依靠脾胃所運化的食物營養,才能使肌肉發達健壯。
由以上六點,我們可以看到,中醫所講的脾臟,是指功能,而不是指一個器官。
而胃的主要功能就有2點:
1.『胃主受納水穀、腐熟水穀』,意思是,胃的主要功能就是接收和消化食物,『腐熟』是指將食物初步消化,而形成半流質物體,然後再由脾去消化吸收。
2.『胃主降濁』,意思是,胃把食物送到十二指腸再進一步吸收營養,然後通過胃主降的功能把廢物送到大腸,再排出體外。
總結來說,脾胃的功能旺盛,就會使全身的臟腑、經絡、四肢、筋骨、肌肉、皮毛得到充分的營養。相反,消化和吸收的機能就會失常,便會出現肚脹、消化不良、便溏、食慾不振、營養不足、倦怠、消瘦、氣血不足等病變。 所以中醫說:『脾胃為後天生化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了解脾胃的重要性之後,我們看看這一式是如何增強脾胃的功能。方法就是增强脾氣和胃氣,和疏通脾胃的經絡,首先看看脾胃的經絡圖:
脾經的井穴是在足大趾,而胃經的井穴是在第二腳趾,所以練這一式的時候,要將身體的重心略向前傾,將足大趾和第二腳趾輕輕壓在地面,來刺激脾、胃兩經的內氣運行。然後雙手擺出模仿太極圖的姿勢,上舉的手,掌心向上,下按的手,掌心向下。
這個太極圖有很多人都畫錯的,最左邊的太極圖是錯的,其實太極圖是表達陰陽二氣的消長過程,例如一日或一年內陰陽二氣的消長過程,
請看看這一個圖,白色代表陽氣,黑色代表陰氣,由晚上子時(11pm至1am)開始,或每年的冬至開始,陽氣開始產生,然後慢慢增加,而陰氣就逐漸減少,到了午時或夏至,陽氣發展到了最大,陰氣就開始產生,然後慢慢增加,陽氣慢慢減少,到了子時或冬至的開始,陰氣發展到最大,然後陽氣又重複開始產生,就是這樣,陰陽兩氣在天地間互相交替流行。而太極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意義,就是太極是陰陽兩氣的混合體,陰陽兩氣混合可以產生太極,而太極亦可以產生陰陽兩氣,所謂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所以太極又稱為『原始祖氣』、或『先天虛無真一之氣』、又或者『混元之氣』,意思簡單來說,就是太極是所有精神、物質和能量的來源,我們將來會再解釋這些名稱。
那麼太極圖和這一式又有什麼關係呢?在『易學與氣功』第34頁至37頁就簡述了一些科學的研究報告,指出在練氣功的時候,大腦、下丹田、甚至手掌都會出現由光產生類似太極圖的圖案。即是話,人體是會產生好像太極圖陰陽兩氣混合的作用。所以我們雙手要擺出模仿太極圖的姿勢,希望藉此可以推動陰陽兩氣在中焦脾胃的位置混合,來產生混元之氣來補益脾胃。請各位留意,這個太極圖的中心剛好在中焦脾胃的位置,上舉的手,掌心向上,會吸取天上的陽氣進入中焦,下按的手,掌心向下,會吸取大地的陰氣進入中焦,然後陰陽兩氣在中焦混合來補益脾胃,所以我們練這一式,定式的時候,時間要加長,身體要放鬆,神意要安靜,最重要的是,呼吸會引領兩股內氣好像由太極圖的中心,中焦的位置發出,向上下兩隻手輕微推出去,即是呼氣時,上舉的手,掌心有輕微向天上舉的意思。而下按的手,掌心有向地下輕微按下去的意思。這樣當吸氣的時候,便會自然產生相反方向的吸力,來引導天地陰陽兩氣向太極圖的中心聚集,這樣補益脾胃的效果才會理想,所以練這一式,兩隻手不可以向上向下用力拉直,八段錦是氣功,不是拉筋,兩隻手向上向下用力拉直,不但會破壞太極圖的姿勢,而且身體容易變得僵硬,會妨礙內氣運行。
還有,上舉的手,要以膊頭為軸心,將手肘盡量扭向後,手掌盡量扭向前、向上。下按的手,也要以膊頭為軸心,手肘盡量扭向前,手掌盡量扭向後、向下。這樣做你便會發覺,雙手尾指的氣感特別強,尾指是心經的井穴,這樣便會加強發動心經,心臟五行屬火,心經發動火氣,火氣便生土氣,土便是脾、胃,所以發動心經有補脾胃的作用。而且土的位置正好在中央、中焦的地方,即是話,脾、胃的能量來源在中焦,所以練這一式增強中焦的內氣是非常重要。因此練這一式的時候,大部分的精神都要放在中焦脾臟的位置,而且呼氣的時候,還要誘導頭上的內氣下降到中焦脾臟。
最後一點,肝經的井穴也是在足大趾,當足大趾下壓的時候,也會發動肝經,肝屬木,木剋土,所以發動肝經也有調整脾胃的效果,所以我們練這一式要特別放鬆身體兩側,左右兩手不可以用力伸直,以免影響肝、膽、脾、胃經脈的內氣暢順地運行。
以上是解釋脾臟的養生功能,而在丹道八段錦套路方面,這一式是有更高級作用的,就是把之前所增強了的金氣化為水氣來補腎,把之前所增強了的木氣化為火氣來補心,關於這方面的理論,以前已經講過了。好了,這一式簡單的理論已經講完,多謝各位收睇,下次再見。
#丹道八段錦 #周鼎餘 #動功 #八段錦 #氣功 #丹道 #丹道氣功 #黄漢立
#丹道八段锦 #周鼎余 #动功 #八段锦 #气功 #丹道气功 #黄汉立
#導引 #呼吸 # 順呼吸 #逆呼吸
#經絡
#太極圖 #足太陰脾經 #足陽明胃經 #太極之炁 #混元之炁 #原始祖炁 #先天虛無真一之炁 #脾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