ขนาดวิดีโอ: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แสดงแผงควบคุมโปรแกรมเล่น
เล่นอัตโนมัติ
เล่นใหม่
還有一種浸沒式冷卻,將整個設備浸入不導電、穩定的液體做散熱。現在主要是用在伺服器,不過也有PC玩家做成水族箱。缺點就是很重也不好移動,高級的工程液還挺貴的。優點是安靜,設備規模大到一個程度,這種散熱方式會更省電。還有因為浸在穩定的液體中,電子設備沒接觸到空氣有保護作用。
小弟有玩過 畢業專題的時候 還有油冷 油冷真的便宜多了 intel也有用過油冷
th-cam.com/video/tjFPSs9cJ6M/w-d-xo.html
我以為是O話要我們把整台電腦丟游泳池裡
我相信下一集就會示範用水塔散熱了
台灣第一人是我😂
不知道能不能問一個與影片不相關的問題,請求那個開頭的桌布來源(因為看了很清涼^^)
我也想知道開頭的桌布來源,今年夏天特別熱,想解熱一下>
先從美國卡車旁邊那顆油箱開始啦水塔太大了
大推Huan用頂樓水塔拉管線至電腦及實際開機散熱示範。
1. 下吹式還可細分為小型、中、大型 小型下吹就像PO主說的一樣 中型下吹式跟小型側吹式塔散相同解熱能力 大型散熱效率可達到一般側吹式塔散的解熱能力2. 一體式起碼要1D厚排(ex: 賊船 H80i)/2D薄排(ex: 賊船H100i)才會比頂規空冷強整體來說: 小型下吹式 < 中型下吹式 = 小型塔散 < 大型下吹式 = 中型塔散 =< 120薄排一體式水冷 < 大型塔散 = 140薄排/120厚排一體式 < 雙塔塔散(頂規) < 240/280/360一體式
感謝大大不辭辛勞的精闢補充😁
小型塔扇本質上散熱能力應該要跟中型下吹式一樣但市面上能找到的小型塔扇幾乎散熱能力跟小型下吹式一樣甚至小於小型下吹式
這個好專業XDD
其实如果开放式水冷能用铜管焊接,减少接口数量,或者把接口的位置远离主板和显卡,可靠性会大大提高,而且铜管本身也具备一定散热性能,不过缺点是看不见水流,而且铜管想弯管需要更专业的工具
按了按了XD 水塔散熱器wwwwww一杯珍奶50元 時代真的變了QQ
開放式水冷…我認為它是發揮個人創造力的典范…是目前解決PC組件發熱問題最有效率的方案,尤其針對電競級PC。水冷是一門藝術美學+創意…。高端的水冷水道設計+RGB燈組配件…絕對能亮瞎一群人的眼…。
感謝分享~~
勉強及格吧,錯誤不少,但大致的方向沒有錯。看在你的名字的英拼和我同音的面子上,提幾點:1. 下吹式的散熱方案效能不一定較差,也不一定比塔散便宜,一切看設計。另,下吹式有一個優點是水冷和塔散都沒有的,就是它可以讓 CPU 四周也有風流,可以輔助 MOS 或 RAM 等主板上其它組件的散熱,而這件事在有些環境中會變得很重要。當然也有例外,快睿的一體水冷有個 A 系列是在冷頭上加風扇來解決這件事的。2. 是塔散不是塔扇,塔散是「塔式散熱器」的簡稱,而塔扇是……沒聽過聽不懂什麼叫塔散的人,聽不明白,自己腦補之後再以𧦠傳𧦠造出來的詞。雖然這件事再過足夠久之後就會變成「誰知道誰痛苦」,不過我既然是痛苦的那一邊,那就不能只有我知道。3. 其實水冷的強大因素不完全是水的導熱效率和比熱容的影響,風扇仍然是主力散熱元件,並不能說是「輔助用」,這說法是錯的,不然你可以把任意水冷系統的風扇拆了,看看差距如何就可以很清楚知道了;而為什麼水冷系統的風扇轉速能比較低?主要還是因為水冷系統可以把散熱鰭片的總面積弄到非常大的關係。當然影響水冷系統的效能的因素很多,這邊先不深入,不過「水箱大小」的影響其實是非常小的……當然真到了像水塔那麼大的時候當然還是會有那麼點差別。4. 不重要的小事:開放式水冷,其實還有「分體式水冷」的叫法,也是為了拿來和一體式水冷做區分而產生的。雖然一般交談我最習慣的叫法還是「自組式水冷」。
哇!謝謝大大特地花時間打這麼多的建議,的確我還是有很多需要去學習的地方,很感謝您告訴我,我學到了很多,也有機會能改正☺️
水箱往往都是壓克力,不具散熱的作用,所以也常常被虧為噱頭,另外自來水是有腐蝕性的包含鋁銅等金屬都可能被腐蝕,十年前瘋水冷時有推出分離式水冷箱,超頻時再把額外的冷卻水箱跟散熱組接上去,是快拆式的接頭,但價格昂貴而且有維護困難等問題
小弟也是痛苦的那邊 以"訛"傳"訛" ㄜˊ 音同"鵝"
Jjter Sheu 水冷最好還是用特製的水冷液
@@傑秀皇 除非是電子工程液,不然所謂的水冷專用液導電係數都比蒸餾水來的高近十倍,電壓約3福特即可過電
0:18 其實這個才是入門者該多學習的知識!我非常讚同!但是我本人不大喜歡水冷,因為傳熱需要從CPU道排熱板,再到水,輸送去散熱器再以風來散熱,多了幾個步驟。
一體水的優點是不用管風道,如果入門想玩超頻或者以後想升級,會發現機箱的進氣量=風冷的散熱極限再加上機箱不裝滿風扇會導致顯卡口回流,全機箱唯一沒有隔塵網的地方也會越來越多塵
下吹式還有個優點,就是可以幫忙散熱cpu附近的元件例如供電模組 電容那些如果在有搭配12cm風扇的話甚至也可以散熱ram
但是吹的风会把CPU的热量带到那些元件那里,可能会加热了
@@snowwolf-mw8dm 有風流比沒風流時好太多
很喜歡您的內容~簡單易懂~直接又實在~
一體式水冷會帶給其他零件溫度上升(空氣流動少於空冷)所以要考慮進出風扇位置與數量
本人為開放式水冷的玩家,其實水冷真的很好用,溫度表現都很好,像影片裡所說的,保養是一年左右換一次接頭的O形環,水路有沒有漏水則是每天都檢查,雖然價格真的偏高,但是有超頻的玩家大部分都會選擇的,真心推👍👍但....入坑前真的要有決心,如果漏水的話..xddd
其實我也私心喜歡開放式,如果之後有能力一定會自己DIY來玩,他真的是顏值散熱兼具😁
Huan 真的🤣
組完了,有缺點的,就水流聲音。有點煩
Ki Woo 一陣子而已吧?
4:56 這個最讚!
邪惡小鐵 可以連結熱導管到地底,再做地熱發電,二次發電綠色又環保😂
我自己是用下吹式跟一體式水冷的玩家再考慮價格及溫度的CP差異12cm一體水冷或許不是比塔散更有CP的選擇但你少考慮一點塔散的大體機對主機板的負擔是有差的但一體水冷的空間分部相較主機板是很低的負擔因為主要的重量都在散熱排然後散熱排的重量主要會由機殼分擔對一些買了好主機板,計劃長到6~10年的玩家來說選擇這樣的一體式水冷是比塔散更理想的然後實際上各家散熱膏實測大概也就42~47度約5度的差異除非多開燒機一般正常的開個網頁聽著音樂再打個遊戲如果不是顯卡的溫度太高整體的機均溫不管裝什麼散熱效果都差不多CPU大概也就AM3那一陣子的四核心比較明顯那個廢熱甚至會影響整個房間
可是現在塔散都有金屬背板加強支撐,水冷一般只能用3-5年就差不多了。真的要用10年還是塔散比較好。
我一直在想,理論上,弄一台小冷凍櫃當機殼,就是完美的開放封閉式「冰冷」了…
会产生蒸汽,或者雾气。然后就是等着报废了
不管风冷还是水冷,只要有RGB,主机直接提升7%性能。
20%吧www
yt演算法帶我回來朝聖
我個人認為,非烤機情況下,一體式水冷不會比風冷安靜,好一點的塔散,像我現在用U14S,基本上大部份時候都控制在500轉速,所產生的聲音幾乎為零。相反,雙風扇一體式水冷就算風扇不轉,還會有那種小水泵太吵的問題,更別說雙風扇,雙倍音量。另外,有個細節問題,就是要看底板及風扇PIN口,像我之前用的,一個風扇插4PIN,另一個只能插3PIN,換句話說3PIN那個只能靠電壓來控制轉速,靈活度上肯定比4PIN控風的差一點。更別說一般情況是,塔散的風扇質量和散熱效果,肯定比一體式水冷風扇的好。 所以以我個人觀點,一體式水冷能在一樣轉速下,比塔扇多壓幾度而已。並不存在比較安靜的優勢。
我又來留言了。我的本行就是冷凍空調設計及維修保養。之前跟同學討論電腦的散熱方案,大家一致同意直接把冷氣出風口對著機殼吹,就能達到比水冷更好的效果。雖然看起來有點講笑話,不過很多公司電腦機房會設計恆溫恆濕空調系統最初也是要讓機器不要過熱而已。在我看來,開放式水冷系統噱頭成分比較大。畢竟不像水冷式冷氣,冷卻水直接跟大氣做熱交換。
的確這樣能更有效率的去降低整體溫度,只是我個人認為有個隱患,那就是水氣凝結的問題,比如我們從冷氣房走出來,眼鏡會起霧一樣,將硬件降至比室溫還低的溫度,當冷氣一關就有水氣凝結的疑慮,有可能造成零件短路,所以我推論這也是主流散熱方案裡不採用類似冷氣強制降溫一樣原理的散熱方案,而是使用讓他不易升溫的散熱方式,這是我的淺見🙂
就跟電風扇直接吹晶片 主機板同個道理
有知識的人講話就是不一樣!
所以我才特別強調"恆溫恆濕",就像從冷凍庫走出來眼鏡會起霧一樣,主要是在凝結點下造成大氣水氣凝結成水.而電腦機房的設計除了降溫外,更是早就考慮水氣的問題,在正常使用上並不會有水氣凝結的問題,那麼問題來了,當冷氣跳機時,是否會因水氣而造成電腦損壞?當冷氣跳機時,機房溫度會迅速上升,在還來不及凝結時可能就因電腦熱量散發大氣而又蒸發了!而將冷氣直接吹電腦,那不是一個風管直吹就能解決了,如您所說水氣溼度等問題都需要計算的!至於水冷系統我會認為是噱頭,把家裡水冷扇往自己身上吹就能知道一二了!不過時時注意散熱器的清潔是真的需要的,我的上部筆電會髒就是顧著使用沒注意到灰塵卡垢而散熱不良損壞的!!(QQ)
1. DIY水冷兩大重點,整體水路吃水量、冷排散熱能力。當熱原的溫度、數量固定的情況下水越多所需要加熱的時間越多;冷排越大、越厚 -> 熱交換面積越大 -> 解熱能力越強 -> 有效維持水溫。2. 水冷頭的設計是冷水垂直沖到微管道而並非像熱導管一樣平行流過,垂直沖進微管道比做成S型管道還能快速帶走熱能3. 水冷液、水箱精可加可不加,加水箱精用途是降低可能發生腐蝕的現象4. 水蒸氣如何來? 水煮沸、溫差太大 水的沸點幾度? 100度 當水還沒加熱到100度何來產生水蒸氣??? 水溫控制的當何來霧氣???5. DIY水冷所追求的是散熱+藝術我這套水冷在室溫25度情況下CPU+GPU雙燒8小時後的溫度分別CPU: 65度、GPU: 46度、水: 33度,在未改水冷前同樣條件下 CPU: 85度、GPU: 82度th-cam.com/video/tBhljnxqyZo/w-d-xo.html我是不知道各位有無玩DIY水冷,對於不懂DIY水冷或是DIY水冷基本知識沒學好的各位做出簡單的講解最後,隔行如隔山,勘式相同的東西但原理、目的可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
看到整台電腦涼涼的,心情就很好其實是看到錢包心裡就涼涼的
優質頻道 兼顧教學還有幹話XD
我都是開放式空冷(機殼打開),優點:便宜,缺點:要定期保養(清灰塵)
其實我可以建議你~機殼打開用3m靜電過濾網~然後清灰塵就清那張網就行…雖然很大片就是了
先卡留言,最近好像有機會水塔散熱了,雖然可能是水電爸爸送的小水塔模型玩具4:12 恭喜成為自己口中的凱子w
幹,開放式水冷那段整個超幹話,我覺得可以,好幾台都接到小水塔,晚上洗澡就有熱水了,洗完澡再開放進水!讚
开放 是散热界最大的忽悠 那些钱 用于硬件投入 会好很多 维护起来 那时间 那费用
水族用的冷水機,小台一點的1/10馬力、1/13馬力的冷媒壓縮冷水機,應該也可以用來幫電腦降溫,這應該才是水冷的最強的模式,但比較耗電。其實現在不超頻的話,原廠風扇就夠用了,加上個靜音機殼就靜悄悄了。
你說錯了,3M浸泡式水冷才是真.最後的大秘寶!!
那個水族箱我只敢遠觀而沒膽褻玩焉
依我之前開放式水冷的使用經驗除了好看跟散熱效果好之外,保養或硬體除錯方面都相當困難及麻煩一定要先把水漏掉,再慢慢拆管子跟水冷頭所以後來決定改換一體式水冷,那要玩一體式水冷,真的建議購買240MM或以上的120、140MM的根本不夠耐操總結機殼也要夠大才行另外補充開放式水冷的水為了安全起見一定要購買認證水冷液或純水,自來水除了怕會導電,裡面也有雜質會影響整體的運作另一種比土豪開放式水冷還要更拼險的有油冷或3M電子工程液在早之前電子工程液還沒盛行前都是用礦物油,因為油不會導電,所以可以整台電腦放進去,缺點就是『很油』如有錯誤請糾正吧XD
謝謝您的補充~如果有機會我還真想上開放式試試呢😂
開放的有便宜的也有貴的當然貴的品質比較好如EKWB便宜的話可能就是普通商家的自製冷頭但是它接水管的地方就比較危險,沒有防漏的塑膠套
很油www
其實在淘寶就有開放式水冷配件,價錢可以很便宜,而且是根據你的需求去培配,不過通常便宜的就是是一個普通的水冷頭,貴貴的就很帥氣,但是安全就看你的功夫,我之前就試過水冷,安裝過程很繁複,要事先設計,還要應付可能出現的特發情況,所以真的有信仰才玩下去,不然電腦一般就不太需要這樣散熱,一般這樣玩都是裝飾和炫耀,或者超頻
我朋友的M-ATX小鋼炮利器就利害 一開機就是窗式冷氣的噪音 1950X Asrock X399M NH-U14S TR4-SP3(另加一把風扇) 前面兩把3000轉A14 頂加兩把3000轉F12向上吹,尾加NF-A12x25 PWM
我妈当年就是水冷了我的pc 然后就么有然后了 想想她真是先驱
@2D13 CHAN CHUN SUM 他的意思是他媽把他的電腦丟進水裡了
@2D13 CHAN CHUN SUM 你太認真了
@2D13 CHAN CHUN SUM 他媽媽的水冷是可以直接把電腦的熱源處理掉電腦永遠不再發熱 直接從根本解決電腦發熱的問題 那個年代的水冷比的起?放到現代也很少有人那麼大膽
你媽那麼優秀她自己知道嗎?😂
PC:啊當時就特麼挺突然的
其實一般玩家用空冷就非常夠用,微超頻也很夠用但是開放水冷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你的POWER W數最好要大,更重要還要穩所以基本上我比較推空冷
開放式水冷價格其實還好,買一套能用超久(只需要更換O型環)冷排跟水箱幾乎都可以換電腦繼續使用 只需要買水冷頭跟硬管就可以 水冷液也只需要1~2年換1次就OK
個人認為選擇空冷或水冷式取決你的機殼跟顯卡,例如你的顯卡是三風扇版本那應該水冷比較好。因為空冷離顯卡應該不會太遠,那你的空冷一定會被顯卡排出得廢熱干擾。水冷你的水冷排離顯卡有一段距離。機殼散熱夠好基本溫度就不會太高。
一體式水冷還有一個優點是塔散沒辦法做到的,一體式水冷會把CPU的散熱另外獨立,主要的熱都導到散熱排了,整體來說主機板上方的空間會涼很多
信仰跟玩電腦救地球蠻好笑的,哈哈
如果硬要那樣幹可以實現嗎~?
認真看介紹 被水塔散熱笑死 XDDDD
總算也看到你自己玩水冷了 回來朝聖一下了
我正好找這方面資料, 你的影片剛好就發布了...讚!
看了后~个人想法:中度以下使用者,使用风冷就好,好处是不用担心漏水和持久耐用问题,只要风扇出问题就换新风扇就行。 水冷往往用个几年就得考虑换新,毕竟会担心内部冷液会不会减少和漏液问题。 注:使用noctua U14S 用了近5年多(还在使用中),还没换风扇
我在這邊要澄清一個點,水箱的水不只是吸收熱度,整個開放式水路中水泵重複的在以高壓的環境下打出水分,會使得開放式的水路比起一體式水路壓力更大,會需要再水箱上預留空氣讓壓力可以凝聚並且不帶進水路中,所以水箱上大多數開放水冷的人會裝卸氣閥且不會在頂部灌滿冷液,第二點水箱的用處則是水分子在高壓環境下會需要靜置的空間,不然水分子重複高壓高溫會越散越熱且無法排除氣泡問題。以上就是我個人的補充
原來是這樣,由於我沒接觸過開放式,沒想到兩個水箱的用意是這樣,的確液體在高壓下對氣體的溶解度會提升,難怪大家都在說開放式有可能有爆管的問題,謝謝大大補充,受益良多!
更正了一下內容 是第二點 而不是第二水箱 不好意思
喔喔,好的~再次謝謝您的補充☺️
不會,希望你哪一天也可以接出開放式水冷,可以先從便宜的軟管套件試試看 約莫5到6千
關於排除氣泡空氣與壓力的問題,在之前的水箱都要定期打開上面的鎖頭來洩壓,現在已經有洩壓的鎖頭,就不用擔心壓力過大造成爆管的問題了。
風扇安不安靜應該是和風扇使用的軸承種類有關同樣的轉速,滾珠軸承就是會比其他種類聲音大一點,轉速提高後就更明顯
我都側板打開在外面裝好幾台小電風扇做散熱 我都叫他機外式散熱XD
感謝大大的影片,我電腦CPU溫度有明顯改善了,之前只多加裝風扇,感覺還是還好,我顯示卡與CPU使用五年多了,最近電腦出現問題,於是就開始清理硬體灰塵,然後在冷機狀態下開機進BIOS看CPU溫度,發現什麼也沒幹就46度,打算去買散熱膏,用在顯示卡與CPU上,剛好看到有賣塔扇,索性買了一台CM Hyper 212 LED Turbo-紅 CPU雙風扇塔扇散熱器來組裝,安裝好後並且顯示卡與CPU都已重新上散熱膏,進BIOS看CPU溫度,居然降了11-12度,落在34-35度,並且原本玩的遊戲改高畫質就會當機,現在開到最高畫質還是很順,只是機殼挺熱的就是,我採用前1進氣原廠機殼送的風扇,後排氣1個風扇並且上排氣2個風扇,以下是我的電腦配備,想請問我側板還可以裝兩個風扇做進氣,是否有需要呢?又怕我Power瓦數不夠。➤【電腦硬體相關】主機殼:DUCK DE-03 紅色主機板:ASUS P8H77-VCPU:Intel E3-1230 V2顯示卡:MSI R7850記憶體:金士頓4G*2電源供應器:450瓦
有液態氮散熱 通常是超頻極限玩家
沒錯,他們真的是神人😂
這才是真的貴的不要不要
通常他們都用來破紀錄和做測試
MJ阿炷 一走近期↗ㄖttygfgfggyghuuhyuuhuuygggfffwwczeffhhgyhgyhgyghyghyyyyyyyuujjjh. HbhhgbfgbvygghyggfgttgtygtthgggghhgghhghgrI have your number I can call to discuss i
管子會脆化吧
我買水冷 因為噪音有點後悔水冷的噪音主要會是流水聲,如果沒有很密封,久了裡面會有空氣,經過幫浦就會有水流聲,本來以為是有瑕疵,後來發現一體式水冷的廠商都會有 disclaimer 說這是正常現象.......裝水冷的風扇要盡量裝在頂部,這樣空氣會往上跑,比較不會產生噪音
呃…你可以整張板子丟進工程水冷液
哇靠~裝室外水塔的水 那太陽鋪曬水塔 熱水跑進開放式水冷裡不就一起熱到爽😂😂😂😂😂
其實以現在CPU的溫度,真的不需用到水冷8700例外,溫度真的有點高啊~~所以我捨棄用8700早期K6、K7、P3、P4時代,那時各家都在拚煎蛋速度的,動輒80度以上,動不動就熱當,才真的需要動用水冷但水冷效率其實也沒有風扇對流來的好,因為開機久了,水冷最後都變成溫水循環 = =a那時最王道的做法是拆側板,直接用小電扇吹 XDD塔扇比較適合裝在開放式機板,主機板直接放架上沒有機殼的那種殼內塔扇只會打亂機殼風扇對流其實現今CPU,以7700來說,只要前板裝一個入氣扇,裝硬碟那邊上、後、側板裝排氣扇,配線整理一下,再配上原廠CPU風扇就很夠了Intel的圓形鰭片+下吹扇根本神物..最廢的應該是P3卡匣式電腦另一個不輸CPU的熱源是硬碟,可以買散熱片用雙面膠貼在硬碟上,我是拿以前汰換的CPU及南北橋散熱片貼配合前板風扇,可以有效的降熱
好實用的小技巧!感謝大大分享☺️
溫水循環 好像是重點XD
開放式水冷沒那麼貴 我自己買零件來組起來也大概5千也找水箱+幫補+冷排+風扇+3分管軟管玩起來很便宜 而且軟管如果走的好 也是很好看的
從100訂閱到6000訂閱的速度真快..
感謝大家的支持😁
現在變成大佬了
@@fung5233andskystairs 對阿對啊
想當年~不知道是CPU有問題還是怎樣,CPU工作溫度只要超過85度,電腦就會當機,於是就想換掉原本的原廠下吹式散熱器,查了當時的塔扇與開放式水冷價格與散熱性能,最終選了開放式水冷。我的第一個開放式水冷一組才兩千多台幣,一個抽水馬達+小水箱、240水冷排、120風扇兩個、CPU水冷頭、還有其它附件。由於是初學者,所以用軟管。經過一番折騰終於完工、燒機,原本玩個遊戲CPU都會飆破85度當機的電腦,現在燒機居然不到70度,散熱能力真的好很多。由於其強大的散熱能力,所以又加了一個顯示卡水冷頭,好像一千多台幣,當時的顯示卡水冷頭跟CPU水冷頭很像,只針對顯示卡晶片散熱,不像現在顯示卡專用水冷頭還能幫顯示卡記憶體……等做散熱。但同時接上顯示卡、CPU後,散熱效果就差了一點,但還能壓制在80度左右感覺很讚!其實還能壓更低,但由於抽水馬達、風扇如果都開全速,聲音感覺很大聲,畢竟這組開放式水冷也才兩千多加上顯示卡水冷頭也不會超過5000。最近……使用三年的抽水馬達+小水箱掛了!於是買了一個新的,連同全機風扇換成靜音風扇,新的這組抽水馬達兩千多,感覺有點小貴,還不能控速……但噪音量比原本那顆只開60%轉速還小聲。經過一番折騰後燒機結果,馬達全速、全機風扇全速,溫度穩穩壓在70度上下。對我來說,已經回不去氣冷了!哈哈
的確😂電腦熱當機(砸)電腦涼順暢(😕)
其實目前高階筆電的散熱原理基本上就跟塔扇類似,只是風扇變成橫躺的而已
最好的散热放法 开空调..
不是搬去阿拉斯加或西伯利亞嗎?
好,加油,繼續支持你Huan
Huan在2018年:開放式水冷是像我這種貧民玩家絕對接觸不到的領域!Huan在2020年:我終於要來開放式水冷了(還有上下兩集)!Huan終於活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
哈哈哈哈哈哈
5:00 2020的Huan說開放式水冷不能用自來水
最後開放式水冷的總結它適合給有信仰的人 這ㄧ句越聽越好笑 哈哈哈根本是再吐槽盤子XD"
8600k 用塔散壓得很好 本來想上水冷但預算不構xd
看了你的這篇影片後,我電腦大概適合塔散,然後除了散熱外防塵也很重要,這方面大概就要找個好壓克力又附集塵片的機殼來裝了..希望對我自己的十年老電腦改造有幫助吧!看到你改成電子花車我也試著改看看了
5:03不要騙我 講到想笑!
有個方法很便宜 少許DIY技能 普通價位 直接去 報廢場找汽車水冷冷排 淘寶找水冷頭有鋁也有銅 大約1500-2000內搞定
補充:其實下吹式不一定比較差那只是我們對intel原廠風扇的偏差觀念其實高端一點的下吹式散熱效果不比塔式還要差甚至能夠壓住超頻後i7-8700k(開蓋後的XD
說的沒錯,下吹式仍然是有高階版的🙂
下吹能幫周邊硬件散熱,換句話就是換取了一點cpu散熱的效能,塔散只會針對cpu散熱,而且單一風向
Be quiet 的TF 不錯 只是一樣壓不住沒開蓋的87K
其實是8700k的問題 但TF吹起來 整個機殼就是更有感的風流動 號稱220TDP 沒幾款風冷能辦到
没错 还有某些品牌例如原来的技嘉 芯片组一般温度比较高。下式比较好。
四種散熱 我其實會選第三個 一體式 而且是12CM的那種 因為她還有另一個功能 阻絕灰塵進入 很多灰塵都是從後面那顆電扇口進去的 很多大型機殼都配有上和前的過濾網 卻沒有配後面那顆的過濾網 所以我會想用一個12CM的水冷牌掛在那個風扇口上 然後上和前都配3個12CM的風扇 再掛一台矮電扇24H正面給他吹 達到一個前進風上出風的循環 但灰塵進不去 另外我會選擇買12CM的水冷排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我想加裝 海盜船的記憶體風扇 裝塔扇會卡到 這樣我頂多一個月將過濾網和水冷排除灰 機體噴一噴就好了
感謝分享~
4:43不是開放式水冷嗎w
仔细一看还包括了一提式水冷在里面,所以它貌似是两种都组合了?
自從看了你這篇影片我自己換了塔散 加油 繼續出影片
謝謝支持😁
剛換電腦 回來看 我當初還想說櫻花跟海盜船看到此片 會不會談合作... 開放式水冷型熱水器 XDDD
真好,加油永遠支持你。
大概12年前水冷真的很恐怖……用一次恨一輩子突然爆水管整台廢掉整個房間都是酸味……光清潔就花上半天!!
我是不太敢裝水冷.....在一堆電子元件中間放一罐水,哪天材質裂化....就真的不好笑了
@@benchen9154 不……古代水冷!!不用等劣化!!就水滾之後就準備爆水管了!
早期玩過水冷後,我還是乖乖的換回風冷,水冷根本是找自己麻煩。而且水冷會受限環境溫度,室溫越高與風冷差距越小,到後面都均溫了,台灣的氣候用水冷的效益太低。
不玩超頻、不惡操,塔散就足夠應付散熱需求了。水冷這種東西沒時間、沒有保養習慣的真的碰不得,要定期檢查接口,漏一次水整台就報銷了。如果要追求視覺效果,現在RGB那麼多,發光風扇裝好裝滿,弄個透明機殼,一樣是潮到出水,沒必要搞水冷來自虐。
喜翻這種系列的,又長知識了
4:56XDD
哈,我怎麼感覺講到接水塔那段講到自己都快笑出來了XD
開放式水冷 嗯嗯~有去大賣場停車場 或是 大樓地下停車場的往天花板上看看就是那個概念啦ㄎㄎ
感謝詳細的介紹,通常還真的不太知道有一體式水冷這種裝備 !!XD
那魚缸式呢(滑稽
水箱的大小確實會影響散熱效果,電腦處於高負載的狀態下水箱小、風扇又無法有效帶走熱量時水溫容易被拉高。
最近在學自組電腦 大大的影片真的讓我受益良多
有幫助到你就好😁
嗯,這個視頻影片介紹得很好,讚!
國外有用液態氮來散熱欸
有啊,他們是極限超頻玩家🙂
以前台灣也是有很多世界級的超頻玩家 Hicookie、Coolaler等等
這個冷卻方法超完整台電腦就要報廢
平民與土豪之間雖然玩具相同差別就是不一樣,看完有更了解些 說得好。
水冷能不能加汽機車的水箱水XD
之前還有看過極客灣加可樂的😂
之前有看過可樂、牛奶、果汁......
可以,水箱精撇除酸鹼性,一般來說都一樣
汽機車的水箱水主要功能是抗凍、抗高溫、防腐蝕不過水路材質也要注意 汽車水箱的材質接環、水管橡膠大多也抗腐蝕
加了乙二醇的防冻液蛮不错的,不过,有毒哦。
一體式水冷很需要保養 一段時間就要注意有沒有老化漏液
那以上是幹話XDDD
其實ITX超細機箱也有很多用一體水冷的,因為電源直接放CPU上面,可以直接做到20X25X15大,雙風扇120水排對付i5和R5都很足夠了,如果用銅水冷排i7 7700或R7 1800都壓得住,我現在的是20X30X15大,因為顯卡太長,酷媽水冷壓1600超3.8,R15也只有60度,一般上網35度,熱也能散很快
我用過最好的空冷是貓頭鷹D15
胖胖狗大安安~~貓頭鷹的評價一直都不錯,未來如果預算夠也想考慮入手😁
除了大,重,甚麽都好
個人下吹式打天下,夏天真的不行冷氣開下去XDDD反正夏天通常不是主機太熱,是自己太熱.....
下吹能顧到主板上的MOS
個人經驗是新的通常沒啥問題溫度都OK,老舊之後就要注意重塗散熱膏,尤其INTEL祖傳.....雖然散熱膏也不貴就是了.....不過下次也會想換換風扇就是了,現在風扇真的越做越酷炫......
有信仰沒錢怎麼辦
就用塔散吧,線路水冷不適合你,不然你可以選擇用家裏的水塔接到你電腦來散熱(?)這應該蠻有cp值的
我玩過最後一種的開放水冷,不過是diy的,不過後面放棄還是用塔扇就好,水冷幫浦掛了你都不太知道,而且還有水垢難搞....(我用汽車水箱精),純粹追夢而已
其实一体式水冷并不比塔扇安静
主要是風扇轉速要調低🙂
幫浦的噪音也是很可怕,尤其是前置面板型
看到Tt 覺得不應該在市場出現這個牌子。鍵盤還好 散熱 滑鼠 機殼 電供都應該下市。封閉式水冷也有個缺點,局部管線過熱爆掉不保固。
台灣人習慣稱空冷,香港人一般習慣稱風冷。
我兩個都通用xD
空冷 好似空難。。。
感謝您的教學.也要自己DIY了其實還有種渦輪式散熱(排熱) .風速.排熱.風壓 都比一般風扇好.可是目前技術上缺點就是聲音非常的大.像是開噴射機.不過未來科技如果能降低音量 .相信也會是排熱主流自己有買一顆.測試2次....結果..果斷放棄 太吵了
5:22 XD
下吹式散熱是比較低溫散熱在用~或者沒辦法的itx哈~
怎麼都半夜發片
因為白天上課工作😂
Huan 😂😂辛苦辛苦
不是說用肝換的嗎?
可是最近發現塔散有個問題,那就是跟你家顯卡非常靠近,而且如果那張卡又是1080TI這種非常燒得顯卡塔散會被連累。用甜甜圈測顯卡溫度75度,CPU什麼都沒做62度,關掉甜甜圈才回到38度。
不要亂教啦~幹 聽到說 接到水塔散熱 真的會被笑死。
水冷+塔散=水塔式散熱!用家裡水塔的水做水循環又有熱水可供洗澡真的是玩電腦救地球!
我是喜欢PC安静的屌丝,一体水冷赞!风冷确实又大又重主板和插槽很难答应哟!
不錯哦 看完 秒懂 原來 塔散 屬於空冷 🤔 水冷排 跟開放式 屬於水冷 最近 有打算組台 新電腦 本來還疑惑 塔散熱 能不能跟 水冷排一起裝……
還有一種浸沒式冷卻,將整個設備浸入不導電、穩定的液體做散熱。現在主要是用在伺服器,不過也有PC玩家做成水族箱。缺點就是很重也不好移動,高級的工程液還挺貴的。優點是安靜,設備規模大到一個程度,這種散熱方式會更省電。還有因為浸在穩定的液體中,電子設備沒接觸到空氣有保護作用。
小弟有玩過 畢業專題的時候
還有油冷 油冷真的便宜多了 intel也有用過油冷
th-cam.com/video/tjFPSs9cJ6M/w-d-xo.html
我以為是O話
要我們把整台電腦丟游泳池裡
我相信下一集就會示範用水塔散熱了
台灣第一人是我😂
不知道能不能問一個與影片不相關的問題,請求那個開頭的桌布來源(因為看了很清涼^^)
我也想知道開頭的桌布來源,今年夏天特別熱,想解熱一下>
先從美國卡車旁邊那顆油箱開始啦
水塔太大了
大推Huan用頂樓水塔拉管線至電腦及實際開機散熱示範。
1. 下吹式還可細分為小型、中、大型
小型下吹就像PO主說的一樣
中型下吹式跟小型側吹式塔散相同解熱能力
大型散熱效率可達到一般側吹式塔散的解熱能力
2. 一體式起碼要1D厚排(ex: 賊船 H80i)/2D薄排(ex: 賊船H100i)才會比頂規空冷強
整體來說:
小型下吹式 < 中型下吹式 = 小型塔散 < 大型下吹式 = 中型塔散 =< 120薄排一體式水冷 < 大型塔散 = 140薄排/120厚排一體式 < 雙塔塔散(頂規) < 240/280/360一體式
感謝大大不辭辛勞的精闢補充😁
小型塔扇本質上散熱能力應該要跟中型下吹式一樣
但市面上能找到的小型塔扇幾乎散熱能力跟小型下吹式一樣
甚至小於小型下吹式
這個好專業XDD
其实如果开放式水冷能用铜管焊接,减少接口数量,或者把接口的位置远离主板和显卡,可靠性会大大提高,而且铜管本身也具备一定散热性能,不过缺点是看不见水流,而且铜管想弯管需要更专业的工具
按了按了XD 水塔散熱器wwwwww
一杯珍奶50元 時代真的變了QQ
開放式水冷…我認為它是發揮個人創造力的典范…是目前解決PC組件發熱問題最有效率的方案,尤其針對電競級PC。水冷是一門藝術美學+創意…。高端的水冷水道設計+RGB燈組配件…絕對能亮瞎一群人的眼…。
感謝分享~~
勉強及格吧,錯誤不少,但大致的方向沒有錯。看在你的名字的英拼和我同音的面子上,提幾點:
1. 下吹式的散熱方案效能不一定較差,也不一定比塔散便宜,一切看設計。另,下吹式有一個優點是水冷和塔散都沒有的,就是它可以讓 CPU 四周也有風流,可以輔助 MOS 或 RAM 等主板上其它組件的散熱,而這件事在有些環境中會變得很重要。當然也有例外,快睿的一體水冷有個 A 系列是在冷頭上加風扇來解決這件事的。
2. 是塔散不是塔扇,塔散是「塔式散熱器」的簡稱,而塔扇是……沒聽過聽不懂什麼叫塔散的人,聽不明白,自己腦補之後再以𧦠傳𧦠造出來的詞。雖然這件事再過足夠久之後就會變成「誰知道誰痛苦」,不過我既然是痛苦的那一邊,那就不能只有我知道。
3. 其實水冷的強大因素不完全是水的導熱效率和比熱容的影響,風扇仍然是主力散熱元件,並不能說是「輔助用」,這說法是錯的,不然你可以把任意水冷系統的風扇拆了,看看差距如何就可以很清楚知道了;而為什麼水冷系統的風扇轉速能比較低?主要還是因為水冷系統可以把散熱鰭片的總面積弄到非常大的關係。當然影響水冷系統的效能的因素很多,這邊先不深入,不過「水箱大小」的影響其實是非常小的……當然真到了像水塔那麼大的時候當然還是會有那麼點差別。
4. 不重要的小事:開放式水冷,其實還有「分體式水冷」的叫法,也是為了拿來和一體式水冷做區分而產生的。雖然一般交談我最習慣的叫法還是「自組式水冷」。
哇!謝謝大大特地花時間打這麼多的建議,的確我還是有很多需要去學習的地方,很感謝您告訴我,我學到了很多,也有機會能改正☺️
水箱往往都是壓克力,不具散熱的作用,所以也常常被虧為噱頭,另外自來水是有腐蝕性的包含鋁銅等金屬都可能被腐蝕,十年前瘋水冷時有推出分離式水冷箱,超頻時再把額外的冷卻水箱跟散熱組接上去,是快拆式的接頭,但價格昂貴而且有維護困難等問題
小弟也是痛苦的那邊 以"訛"傳"訛" ㄜˊ 音同"鵝"
Jjter Sheu 水冷最好還是用特製的水冷液
@@傑秀皇 除非是電子工程液,不然所謂的水冷專用液導電係數都比蒸餾水來的高近十倍,電壓約3福特即可過電
0:18 其實這個才是入門者該多學習的知識!我非常讚同!但是我本人不大喜歡水冷,因為傳熱需要從CPU道排熱板,再到水,輸送去散熱器再以風來散熱,多了幾個步驟。
一體水的優點是不用管風道,如果入門想玩超頻
或者以後想升級,會發現機箱的進氣量=風冷的散熱極限
再加上機箱不裝滿風扇會導致顯卡口回流,全機箱唯一沒有隔塵網的地方
也會越來越多塵
下吹式還有個優點,
就是可以幫忙散熱cpu附近的元件
例如供電模組 電容那些
如果在有搭配12cm風扇的話
甚至也可以散熱ram
但是吹的风会把CPU的热量带到那些元件那里,可能会加热了
@@snowwolf-mw8dm
有風流比沒風流時好太多
很喜歡您的內容~簡單易懂~直接又實在~
一體式水冷會帶給其他零件溫度上升(空氣流動少於空冷)所以要考慮進出風扇位置與數量
本人為開放式水冷的玩家,其實水冷真的很好用,溫度表現都很好,像影片裡所說的,保養是一年左右換一次接頭的O形環,水路有沒有漏水則是每天都檢查,雖然價格真的偏高,但是有超頻的玩家大部分都會選擇的,真心推👍👍但....入坑前真的要有決心,如果漏水的話..xddd
其實我也私心喜歡開放式,如果之後有能力一定會自己DIY來玩,他真的是顏值散熱兼具😁
Huan 真的🤣
組完了,有缺點的,就水流聲音。有點煩
Ki Woo 一陣子而已吧?
4:56 這個最讚!
邪惡小鐵 可以連結熱導管到地底,再做地熱發電,二次發電綠色又環保😂
我自己是用下吹式跟一體式水冷的玩家
再考慮價格及溫度的CP差異
12cm一體水冷或許不是比塔散更有CP的選擇
但你少考慮一點
塔散的大體機對主機板的負擔是有差的
但一體水冷的空間分部相較主機板是很低的負擔
因為主要的重量都在散熱排
然後散熱排的重量主要會由機殼分擔
對一些買了好主機板,計劃長到6~10年的玩家來說
選擇這樣的一體式水冷是比塔散更理想的
然後實際上各家散熱膏實測大概也就42~47度約5度的差異
除非多開燒機
一般正常的開個網頁聽著音樂再打個遊戲
如果不是顯卡的溫度太高
整體的機均溫不管裝什麼散熱效果都差不多
CPU大概也就AM3那一陣子的四核心比較明顯
那個廢熱甚至會影響整個房間
可是現在塔散都有金屬背板加強支撐,水冷一般只能用3-5年就差不多了。真的要用10年還是塔散比較好。
我一直在想,理論上,弄一台小冷凍櫃當機殼,就是完美的開放封閉式「冰冷」了…
会产生蒸汽,或者雾气。然后就是等着报废了
不管风冷还是水冷,只要有RGB,主机直接提升7%性能。
20%吧www
yt演算法帶我回來朝聖
我個人認為,非烤機情況下,一體式水冷不會比風冷安靜,好一點的塔散,像我現在用U14S,基本上大部份時候都控制在500轉速,所產生的聲音幾乎為零。相反,雙風扇一體式水冷就算風扇不轉,還會有那種小水泵太吵的問題,更別說雙風扇,雙倍音量。另外,有個細節問題,就是要看底板及風扇PIN口,像我之前用的,一個風扇插4PIN,另一個只能插3PIN,換句話說3PIN那個只能靠電壓來控制轉速,靈活度上肯定比4PIN控風的差一點。更別說一般情況是,塔散的風扇質量和散熱效果,肯定比一體式水冷風扇的好。 所以以我個人觀點,一體式水冷能在一樣轉速下,比塔扇多壓幾度而已。並不存在比較安靜的優勢。
我又來留言了。我的本行就是冷凍空調設計及維修保養。
之前跟同學討論電腦的散熱方案,大家一致同意直接把冷氣出風口對著機殼吹,就能達到比水冷更好的效果。
雖然看起來有點講笑話,不過很多公司電腦機房會設計恆溫恆濕空調系統最初也是要讓機器不要過熱而已。
在我看來,開放式水冷系統噱頭成分比較大。
畢竟不像水冷式冷氣,冷卻水直接跟大氣做熱交換。
的確這樣能更有效率的去降低整體溫度,只是我個人認為有個隱患,那就是水氣凝結的問題,比如我們從冷氣房走出來,眼鏡會起霧一樣,將硬件降至比室溫還低的溫度,當冷氣一關就有水氣凝結的疑慮,有可能造成零件短路,所以我推論這也是主流散熱方案裡不採用類似冷氣強制降溫一樣原理的散熱方案,而是使用讓他不易升溫的散熱方式,這是我的淺見🙂
就跟電風扇直接吹晶片 主機板同個道理
有知識的人講話就是不一樣!
所以我才特別強調"恆溫恆濕",就像從冷凍庫走出來眼鏡會起霧一樣,主要是在凝結點下造成大氣水氣凝結成水.
而電腦機房的設計除了降溫外,更是早就考慮水氣的問題,在正常使用上並不會有水氣凝結的問題,那麼問題來了,當冷氣跳機時,是否會因水氣而造成電腦損壞?
當冷氣跳機時,機房溫度會迅速上升,在還來不及凝結時可能就因電腦熱量散發大氣而又蒸發了!
而將冷氣直接吹電腦,那不是一個風管直吹就能解決了,如您所說水氣溼度等問題都需要計算的!
至於水冷系統我會認為是噱頭,把家裡水冷扇往自己身上吹就能知道一二了!
不過時時注意散熱器的清潔是真的需要的,我的上部筆電會髒就是顧著使用沒注意到灰塵卡垢而散熱不良損壞的!!(QQ)
1. DIY水冷兩大重點,整體水路吃水量、冷排散熱能力。當熱原的溫度、數量固定的情況下水越多所需要加熱的時間越多;冷排越大、越厚 -> 熱交換面積越大 -> 解熱能力越強 -> 有效維持水溫。
2. 水冷頭的設計是冷水垂直沖到微管道而並非像熱導管一樣平行流過,垂直沖進微管道比做成S型管道還能快速帶走熱能
3. 水冷液、水箱精可加可不加,加水箱精用途是降低可能發生腐蝕的現象
4. 水蒸氣如何來? 水煮沸、溫差太大
水的沸點幾度? 100度
當水還沒加熱到100度何來產生水蒸氣??? 水溫控制的當何來霧氣???
5. DIY水冷所追求的是散熱+藝術
我這套水冷在室溫25度情況下CPU+GPU雙燒8小時後的溫度分別CPU: 65度、GPU: 46度、水: 33度,在未改水冷前同樣條件下 CPU: 85度、GPU: 82度
th-cam.com/video/tBhljnxqyZo/w-d-xo.html
我是不知道各位有無玩DIY水冷,對於不懂DIY水冷或是DIY水冷基本知識沒學好的各位做出簡單的講解
最後,隔行如隔山,勘式相同的東西但原理、目的可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
看到整台電腦涼涼的,心情就很好
其實是看到錢包心裡就涼涼的
優質頻道 兼顧教學還有幹話XD
我都是開放式空冷(機殼打開),優點:便宜,缺點:要定期保養(清灰塵)
其實我可以建議你~機殼打開用3m靜電過濾網~然後清灰塵就清那張網就行…雖然很大片就是了
先卡留言,最近好像有機會水塔散熱了,雖然可能是水電爸爸送的小水塔模型玩具
4:12 恭喜成為自己口中的凱子w
幹,開放式水冷那段整個超幹話,我覺得可以,好幾台都接到小水塔,晚上洗澡就有熱水了,洗完澡再開放進水!讚
开放 是散热界最大的忽悠 那些钱 用于硬件投入 会好很多 维护起来 那时间 那费用
水族用的冷水機,小台一點的1/10馬力、1/13馬力的冷媒壓縮冷水機,應該也可以用來幫電腦降溫,這應該才是水冷的最強的模式,但比較耗電。
其實現在不超頻的話,原廠風扇就夠用了,加上個靜音機殼就靜悄悄了。
你說錯了,3M浸泡式水冷才是真.最後的大秘寶!!
那個水族箱我只敢遠觀而沒膽褻玩焉
依我之前開放式水冷的使用經驗
除了好看跟散熱效果好之外,保養或硬體除錯方面都相當困難及麻煩
一定要先把水漏掉,再慢慢拆管子跟水冷頭
所以後來決定改換一體式水冷,那要玩一體式水冷,真的建議購買240MM或以上的120、140MM的根本不夠耐操
總結機殼也要夠大才行
另外補充開放式水冷的水為了安全起見一定要購買認證水冷液或純水,自來水除了怕會導電,裡面也有雜質會影響整體的運作
另一種比土豪開放式水冷還要更拼險的有油冷或3M電子工程液
在早之前電子工程液還沒盛行前都是用礦物油,因為油不會導電,所以可以整台電腦放進去,缺點就是『很油』
如有錯誤請糾正吧XD
謝謝您的補充~如果有機會我還真想上開放式試試呢😂
開放的有便宜的也有貴的
當然貴的品質比較好如EKWB
便宜的話可能就是普通商家的自製冷頭
但是它接水管的地方就比較危險,沒有防漏的塑膠套
很油www
其實在淘寶就有開放式水冷配件,價錢可以很便宜,而且是根據你的需求去培配,不過通常便宜的就是是一個普通的水冷頭,貴貴的就很帥氣,但是安全就看你的功夫,我之前就試過水冷,安裝過程很繁複,要事先設計,還要應付可能出現的特發情況,所以真的有信仰才玩下去,不然電腦一般就不太需要這樣散熱,一般這樣玩都是裝飾和炫耀,或者超頻
我朋友的M-ATX小鋼炮利器就利害 一開機就是窗式冷氣的噪音 1950X Asrock X399M NH-U14S TR4-SP3(另加一把風扇) 前面兩把3000轉A14 頂加兩把3000轉F12向上吹,尾加NF-A12x25 PWM
我妈当年就是水冷了我的pc 然后就么有然后了 想想她真是先驱
@2D13 CHAN CHUN SUM 他的意思是他媽把他的電腦丟進水裡了
@2D13 CHAN CHUN SUM 你太認真了
@2D13 CHAN CHUN SUM 他媽媽的水冷是可以直接把電腦的熱源處理掉
電腦永遠不再發熱 直接從根本解決電腦發熱的問題 那個年代的水冷比的起?
放到現代也很少有人那麼大膽
你媽那麼優秀她自己知道嗎?😂
PC:啊當時就特麼挺突然的
其實一般玩家用空冷就非常夠用,微超頻也很夠用
但是開放水冷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你的POWER W數最好要大,更重要還要穩
所以基本上我比較推空冷
開放式水冷價格其實還好,買一套能用超久(只需要更換O型環)冷排跟水箱幾乎都可以換電腦繼續使用 只需要買水冷頭跟硬管就可以 水冷液也只需要1~2年換1次就OK
個人認為選擇空冷或水冷式取決你的機殼跟顯卡,例如你的顯卡是三風扇版本那應該水冷比較好。因為空冷離顯卡應該不會太遠,那你的空冷一定會被顯卡排出得廢熱干擾。水冷你的水冷排離顯卡有一段距離。機殼散熱夠好基本溫度就不會太高。
一體式水冷還有一個優點是塔散沒辦法做到的,一體式水冷會把CPU的散熱另外獨立,主要的熱都導到散熱排了,整體來說主機板上方的空間會涼很多
信仰跟玩電腦救地球蠻好笑的,哈哈
如果硬要那樣幹可以實現嗎~?
認真看介紹 被水塔散熱笑死 XDDDD
總算也看到你自己玩水冷了 回來朝聖一下了
我正好找這方面資料, 你的影片剛好就發布了...讚!
看了后~个人想法:中度以下使用者,使用风冷就好,好处是不用担心漏水和持久耐用问题,只要风扇出问题就换新风扇就行。 水冷往往用个几年就得考虑换新,毕竟会担心内部冷液会不会减少和漏液问题。 注:使用noctua U14S 用了近5年多(还在使用中),还没换风扇
我在這邊要澄清一個點,水箱的水不只是吸收熱度,整個開放式水路中水泵重複的在以高壓的環境下打出水分,會使得開放式的水路比起一體式水路壓力更大,會需要再水箱上預留空氣讓壓力可以凝聚並且不帶進水路中,所以水箱上大多數開放水冷的人會裝卸氣閥且不會在頂部灌滿冷液,第二點水箱的用處則是水分子在高壓環境下會需要靜置的空間,不然水分子重複高壓高溫會越散越熱且無法排除氣泡問題。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補充
原來是這樣,由於我沒接觸過開放式,沒想到兩個水箱的用意是這樣,的確液體在高壓下對氣體的溶解度會提升,難怪大家都在說開放式有可能有爆管的問題,謝謝大大補充,受益良多!
更正了一下內容 是第二點 而不是第二水箱 不好意思
喔喔,好的~再次謝謝您的補充☺️
不會,希望你哪一天也可以接出開放式水冷,可以先從便宜的軟管套件試試看 約莫5到6千
關於排除氣泡空氣與壓力的問題,在之前的水箱都要定期打開上面的鎖頭來洩壓,現在已經有洩壓的鎖頭,就不用擔心壓力過大造成爆管的問題了。
風扇安不安靜應該是和風扇使用的軸承種類有關
同樣的轉速,滾珠軸承就是會比其他種類聲音大一點,轉速提高後就更明顯
我都側板打開在外面裝好幾台小電風扇做散熱 我都叫他機外式散熱XD
感謝大大的影片,我電腦CPU溫度有明顯改善了,之前只多加裝風扇,感覺還是還好,我顯示卡與CPU使用五年多了,最近電腦出現問題,於是就開始清理硬體灰塵,然後在冷機狀態下開機進BIOS看CPU溫度,發現什麼也沒幹就46度,打算去買散熱膏,用在顯示卡與CPU上,剛好看到有賣塔扇,索性買了一台CM Hyper 212 LED Turbo-紅 CPU雙風扇塔扇散熱器來組裝,安裝好後並且顯示卡與CPU都已重新上散熱膏,進BIOS看CPU溫度,居然降了11-12度,落在34-35度,並且原本玩的遊戲改高畫質就會當機,現在開到最高畫質還是很順,只是機殼挺熱的就是,我採用前1進氣原廠機殼送的風扇,後排氣1個風扇並且上排氣2個風扇,以下是我的電腦配備,想請問我側板還可以裝兩個風扇做進氣,是否有需要呢?又怕我Power瓦數不夠。
➤【電腦硬體相關】
主機殼:DUCK DE-03 紅色
主機板:ASUS P8H77-V
CPU:Intel E3-1230 V2
顯示卡:MSI R7850
記憶體:金士頓4G*2
電源供應器:450瓦
有液態氮散熱 通常是超頻極限玩家
沒錯,他們真的是神人😂
這才是真的貴的不要不要
通常他們都用來破紀錄和做測試
MJ阿炷 一走近期↗ㄖttygfgfggyghuuhyuuhuuygggfffwwczeffhhgyhgyhgyghyghyyyyyyyuujjjh. Hbhhgbfgbvygghyggfgttgtygtthgggghhgghhghgr
I have your number I can call to discuss i
管子會脆化吧
我買水冷 因為噪音有點後悔
水冷的噪音主要會是流水聲,如果沒有很密封,久了裡面會有空氣,經過幫浦就會有水流聲,本來以為是有瑕疵,後來發現一體式水冷的廠商都會有 disclaimer 說這是正常現象.......
裝水冷的風扇要盡量裝在頂部,這樣空氣會往上跑,比較不會產生噪音
呃…你可以整張板子丟進工程水冷液
哇靠~裝室外水塔的水 那太陽鋪曬水塔 熱水跑進開放式水冷裡不就一起熱到爽😂😂😂😂😂
其實以現在CPU的溫度,真的不需用到水冷
8700例外,溫度真的有點高啊~~所以我捨棄用8700
早期K6、K7、P3、P4時代,那時各家都在拚煎蛋速度的,動輒80度以上,動不動就熱當,才真的需要動用水冷
但水冷效率其實也沒有風扇對流來的好,因為開機久了,水冷最後都變成溫水循環 = =a
那時最王道的做法是拆側板,直接用小電扇吹 XDD
塔扇比較適合裝在開放式機板,主機板直接放架上沒有機殼的那種
殼內塔扇只會打亂機殼風扇對流
其實現今CPU,以7700來說,只要前板裝一個入氣扇,裝硬碟那邊
上、後、側板裝排氣扇,配線整理一下,再配上原廠CPU風扇就很夠了
Intel的圓形鰭片+下吹扇根本神物..最廢的應該是P3卡匣式
電腦另一個不輸CPU的熱源是硬碟,可以買散熱片用雙面膠貼在硬碟上,我是拿以前汰換的CPU及南北橋散熱片貼
配合前板風扇,可以有效的降熱
好實用的小技巧!感謝大大分享☺️
溫水循環 好像是重點XD
開放式水冷沒那麼貴 我自己買零件來組起來也大概5千也找
水箱+幫補+冷排+風扇+3分管
軟管玩起來很便宜 而且軟管如果走的好 也是很好看的
從100訂閱到6000訂閱的速度真快..
感謝大家的支持😁
現在變成大佬了
@@fung5233andskystairs 對阿對啊
想當年~不知道是CPU有問題還是怎樣,CPU工作溫度只要超過85度,電腦就會當機,於是就想換掉原本的原廠下吹式散熱器,查了當時的塔扇與開放式水冷價格與散熱性能,最終選了開放式水冷。
我的第一個開放式水冷一組才兩千多台幣,一個抽水馬達+小水箱、240水冷排、120風扇兩個、CPU水冷頭、還有其它附件。
由於是初學者,所以用軟管。
經過一番折騰終於完工、燒機,原本玩個遊戲CPU都會飆破85度當機的電腦,現在燒機居然不到70度,散熱能力真的好很多。
由於其強大的散熱能力,所以又加了一個顯示卡水冷頭,好像一千多台幣,當時的顯示卡水冷頭跟CPU水冷頭很像,只針對顯示卡晶片散熱,不像現在顯示卡專用水冷頭還能幫顯示卡記憶體……等做散熱。
但同時接上顯示卡、CPU後,散熱效果就差了一點,但還能壓制在80度左右感覺很讚!其實還能壓更低,但由於抽水馬達、風扇如果都開全速,聲音感覺很大聲,畢竟這組開放式水冷也才兩千多加上顯示卡水冷頭也不會超過5000。
最近……使用三年的抽水馬達+小水箱掛了!於是買了一個新的,連同全機風扇換成靜音風扇,新的這組抽水馬達兩千多,感覺有點小貴,還不能控速……但噪音量比原本那顆只開60%轉速還小聲。
經過一番折騰後燒機結果,馬達全速、全機風扇全速,溫度穩穩壓在70度上下。
對我來說,已經回不去氣冷了!哈哈
的確😂
電腦熱當機(砸)
電腦涼順暢(😕)
其實目前高階筆電的散熱原理基本上就跟塔扇類似,只是風扇變成橫躺的而已
最好的散热放法 开空调..
不是搬去阿拉斯加或西伯利亞嗎?
好,加油,繼續支持你Huan
Huan在2018年:開放式水冷是像我這種貧民玩家絕對接觸不到的領域!
Huan在2020年:我終於要來開放式水冷了(還有上下兩集)!
Huan終於活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
哈哈哈哈哈哈
5:00 2020的Huan說開放式水冷不能用自來水
最後開放式水冷的總結
它適合給有信仰的人
這ㄧ句越聽越好笑 哈哈哈
根本是再吐槽盤子XD"
8600k 用塔散壓得很好 本來想上水冷但預算不構xd
看了你的這篇影片後,我電腦大概適合塔散,然後除了散熱外防塵也很重要,這方面大概就要找個好壓克力又附集塵片的機殼來裝了..希望對我自己的十年老電腦改造有幫助吧!看到你改成電子花車我也試著改看看了
5:03不要騙我 講到想笑!
有個方法很便宜 少許DIY技能 普通價位 直接去 報廢場找汽車水冷冷排 淘寶找水冷頭有鋁也有銅 大約1500-2000內搞定
補充:
其實下吹式不一定比較差
那只是我們對intel原廠風扇的偏差觀念
其實高端一點的下吹式散熱效果不比塔式還要差
甚至能夠壓住超頻後i7-8700k(開蓋後的XD
說的沒錯,下吹式仍然是有高階版的🙂
下吹能幫周邊硬件散熱,換句話就是換取了一點cpu散熱的效能,塔散只會針對cpu散熱,而且單一風向
Be quiet 的TF 不錯 只是一樣壓不住沒開蓋的87K
其實是8700k的問題 但TF吹起來 整個機殼就是更有感的風流動 號稱220TDP 沒幾款風冷能辦到
没错 还有某些品牌例如原来的技嘉 芯片组一般温度比较高。下式比较好。
四種散熱 我其實會選第三個 一體式 而且是12CM的那種 因為她還有另一個功能 阻絕灰塵進入 很多灰塵都是從後面那顆電扇口進去的 很多大型機殼都配有上和前的過濾網 卻沒有配後面那顆的過濾網 所以我會想用一個12CM的水冷牌掛在那個風扇口上 然後上和前都配3個12CM的風扇 再掛一台矮電扇24H正面給他吹 達到一個前進風上出風的循環 但灰塵進不去 另外我會選擇買12CM的水冷排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我想加裝 海盜船的記憶體風扇 裝塔扇會卡到 這樣我頂多一個月將過濾網和水冷排除灰 機體噴一噴就好了
感謝分享~
4:43不是開放式水冷嗎w
仔细一看还包括了一提式水冷在里面,所以它貌似是两种都组合了?
自從看了你這篇影片我自己換了塔散 加油 繼續出影片
謝謝支持😁
剛換電腦 回來看 我當初還想說櫻花跟海盜船看到此片 會不會談合作... 開放式水冷型熱水器 XDDD
真好,加油永遠支持你。
大概12年前水冷真的很恐怖……
用一次恨一輩子
突然爆水管整台廢掉
整個房間都是酸味……
光清潔就花上半天!!
我是不太敢裝水冷.....在一堆電子元件中間放一罐水,哪天材質裂化....就真的不好笑了
@@benchen9154 不……古代水冷!!不用等劣化!!就水滾之後就準備爆水管了!
早期玩過水冷後,我還是乖乖的換回風冷,水冷根本是找自己麻煩。而且水冷會受限環境溫度,室溫越高與風冷差距越小,到後面都均溫了,台灣的氣候用水冷的效益太低。
不玩超頻、不惡操,塔散就足夠應付散熱需求了。
水冷這種東西沒時間、沒有保養習慣的真的碰不得,要定期檢查接口,漏一次水整台就報銷了。
如果要追求視覺效果,現在RGB那麼多,發光風扇裝好裝滿,弄個透明機殼,一樣是潮到出水,沒必要搞水冷來自虐。
喜翻這種系列的,又長知識了
4:56XDD
哈,我怎麼感覺講到接水塔那段講到自己都快笑出來了XD
開放式水冷 嗯嗯~
有去大賣場停車場 或是 大樓地下停車場的
往天花板上看看
就是那個概念啦
ㄎㄎ
感謝詳細的介紹,通常還真的不太知道有一體式水冷這種裝備 !!XD
那魚缸式呢(滑稽
水箱的大小確實會影響散熱效果,電腦處於高負載的狀態下水箱小、風扇又無法有效帶走熱量時水溫容易被拉高。
最近在學自組電腦 大大的影片真的讓我受益良多
有幫助到你就好😁
嗯,這個視頻影片介紹得很好,讚!
國外有用液態氮來散熱欸
有啊,他們是極限超頻玩家🙂
以前台灣也是有很多世界級的超頻玩家 Hicookie、Coolaler等等
這個冷卻方法超完整台電腦就要報廢
平民與土豪之間雖然玩具相同差別就是不一樣,看完有更了解些 說得好。
水冷能不能加汽機車的水箱水XD
之前還有看過極客灣加可樂的😂
之前有看過可樂、牛奶、果汁......
可以,水箱精撇除酸鹼性,一般來說都一樣
汽機車的水箱水主要功能是抗凍、抗高溫、防腐蝕
不過水路材質也要注意 汽車水箱的材質接環、水管橡膠大多也抗腐蝕
加了乙二醇的防冻液蛮不错的,不过,有毒哦。
一體式水冷很需要保養 一段時間就要注意有沒有老化漏液
那以上是幹話XDDD
其實ITX超細機箱也有很多用一體水冷的,因為電源直接放CPU上面,可以直接做到20X25X15大,雙風扇120水排對付i5和R5都很足夠了,如果用銅水冷排i7 7700或R7 1800都壓得住,我現在的是20X30X15大,因為顯卡太長,酷媽水冷壓1600超3.8,R15也只有60度,一般上網35度,熱也能散很快
我用過最好的空冷是貓頭鷹D15
胖胖狗大安安~~
貓頭鷹的評價一直都不錯,未來如果預算夠也想考慮入手😁
除了大,重,甚麽都好
個人下吹式打天下,夏天真的不行冷氣開下去XDDD
反正夏天通常不是主機太熱,是自己太熱.....
下吹能顧到主板上的MOS
個人經驗是新的通常沒啥問題溫度都OK,老舊之後就要注意重塗散熱膏,尤其INTEL祖傳.....雖然散熱膏也不貴就是了.....
不過下次也會想換換風扇就是了,現在風扇真的越做越酷炫......
有信仰沒錢怎麼辦
就用塔散吧,線路水冷不適合你,不然你可以選擇用家裏的水塔接到你電腦來散熱(?)這應該蠻有cp值的
我玩過最後一種的開放水冷,不過是diy的,不過後面放棄還是用塔扇就好,水冷幫浦掛了你都不太知道,而且還有水垢難搞....(我用汽車水箱精),純粹追夢而已
其实一体式水冷并不比塔扇安静
主要是風扇轉速要調低🙂
幫浦的噪音也是很可怕,尤其是前置面板型
看到Tt 覺得不應該在市場出現這個牌子。
鍵盤還好 散熱 滑鼠 機殼 電供都應該下市。
封閉式水冷也有個缺點,局部管線過熱爆掉不保固。
台灣人習慣稱空冷,香港人一般習慣稱風冷。
我兩個都通用xD
空冷 好似空難。。。
感謝您的教學.也要自己DIY了
其實還有種渦輪式散熱(排熱) .風速.排熱.風壓 都比一般風扇好.
可是目前技術上缺點就是聲音非常的大.像是開噴射機.不過未來科技如果能降低音量 .相信也會是排熱主流
自己有買一顆.測試2次....結果..果斷放棄 太吵了
5:22 XD
下吹式散熱是比較低溫散熱在用~或者沒辦法的itx哈~
怎麼都半夜發片
因為白天上課工作😂
Huan 😂😂辛苦辛苦
不是說用肝換的嗎?
可是最近發現塔散有個問題,那就是跟你家顯卡非常靠近,而且如果那張卡又是1080TI這種非常燒得顯卡塔散會被連累。用甜甜圈測顯卡溫度75度,CPU什麼都沒做62度,關掉甜甜圈才回到38度。
不要亂教啦~幹 聽到說 接到水塔散熱 真的會被笑死。
水冷+塔散=水塔式散熱!用家裡水塔的水做水循環又有熱水可供洗澡真的是玩電腦救地球!
我是喜欢PC安静的屌丝,一体水冷赞!风冷确实又大又重主板和插槽很难答应哟!
不錯哦 看完 秒懂 原來 塔散 屬於空冷 🤔 水冷排 跟開放式 屬於水冷 最近 有打算組台 新電腦 本來還疑惑 塔散熱 能不能跟 水冷排一起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