ขนาดวิดีโอ: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แสดงแผงควบคุมโปรแกรมเล่น
เล่นอัตโนมัติ
เล่นใหม่
大家要的大背頭不在正片裡,在這邊哦😃如果你覺得很ㄎㄧㄤ,記得訂閱頻道,就能(不定期)看到【剪輯師今天也很快樂】shorts系列🤣🤣🤣th-cam.com/video/impzkZqYLn4/w-d-xo.html
其實我是為了封面圖點進來的。
有沒有研究一下巨型飛輪儲能的可能性。理論上使用數個數千噸的巨型飛輪,就能滿足台灣的儲能需求。
笑死 還沒進來就已經知道有人是為了大背頭來的XD
@@Smtadify那個主要還在原因在於。哪來的資金。還有那間公司有能力標下這個案子,最後能放在哪?還有摩擦造成的熱怎麼處理?
@@star41285 幾千噸的鋼製飛輪不會很大,土地不是問題。資金是以後的問題,現在問題是有沒有可能實現。飛輪儲能是要盡可能沒有摩擦的,不然能量很快會消耗掉,因此必須使用磁浮及真空。所以我才問技術上有沒有可能實現。
謝謝!垂直軸發電機應該比較適合用在市區的屋頂上,配合太陽能板補充夜晚的電力,而且成本更低。對垂直軸發電機請多做介紹,想以後做家用儲能系統的電力來源之一。
收到,感謝您
陸地有低頻噪音問題。
關於環評部分有考慮到這麼多,其實感覺蠻令人欣慰的。有在考慮,而且確實執行,確實是很令人覺得有在進步。
最大問題還是跟即將面臨的碳稅有關,台灣很多產業都需要出口,綠電量不夠多會很傷.... 沒什麼時間可以準備 QQ 希望泛科學可以講講碳權議題 XD (?)
我是日本的地方议员。 台湾风力涡轮机的现状非常清楚。 噪音和生态保护也得到了充分考虑。 在我们日本的海上风力涡轮机计划中,我们认为 15 兆瓦的风力涡轮机距离很近,离岸 2 公里,这是一个问题,我们已经指出了这个问题。 日本沒有噪音限制。 在台灣,10 兆瓦以上的風力渦輪機似乎距離海岸 50 公 里,那麼噪音限制又是多少呢?
改得慢有一大部分的原因就是,打樁船不是很好的,所以時不時就回港修理,或者是海上天氣不好,合約簽訂2米浪以上屬於危險不得出海,畢竟打樁的時候打樁船旁邊都會有戒護船,佈放聲學儀器檢測打樁噪音以及是否有鯨豚聲音,而戒護船都是漁樂漁船較多,CT-3船型,這也導致允能風場去年才打了幾隻,進度落後很多
之前在港口上班,工作是,領港,港務台,拖船三方協調,現在離職很久了,CT3船型不是真正的戒護船船型,需要使用貨輪拖船才能應付萬一發生危險時的因應對策,現在在港外工作都是懸著命在賺錢。
水域生態確實也要重視
說到台灣能源議題,說難聽點,所有的發電方式,有優點必有缺點,沒有完美的方式,如果什麼副作用都不想承擔,就不用發電了
真正的重點不是優缺點,而是藉著推廣綠能去黑錢的問題,而這問題將來會隨著電費增加而轉嫁到老百姓身上~!小弟講白了目前那些綠能公司背後都有民代或立委插乾股的,這是我跟朋友的閒聊~!
想到之前綠色的經濟部長沒電怎麼辦?插鼻孔啊😂
@@swallowjones不只是綠能,所有全台產業,那個有數億億市場以上的會沒有?從水泥,高鐵,建築,食品,砂石.....,也只不是民代,連捷運維運基金不也照樣是各式酬庸的政黨人馬,就算捷運從小賺變每年賠20億,月薪幾十萬照樣領,還有外加紅利勒!
@@swallowjones之前公視曾經訪談屋頂太陽能業者,關於他之前承包施作地面太陽能的經驗。土地整合,地方回饋金⋯⋯⋯一堆潛規則與門路超難搞,想規矩做生意都難。也只有牛鬼蛇神能擺平這種事,代價就是黑錢。這在藍綠縣市都一樣,包括黃國昌最愛砲的台南,還有最近被聲押的雲林議長議員。綠能關乎碳稅,不得不做。現在回頭重做核電也緩不濟急了。
@@jacktsai9307綠能是輔助,沒電還有天然氣啊!你真要插鼻孔,可以插廢逃匪的擴孔鼻!
D.1.將來離岸風電供全台用電的占比是多少?2.主要使用者是哪個族群或地區?3.有配置任何防禦、偵蒐設備嗎?4.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威脅,有任何防範計畫嗎?
敲碗不同類型的風機
收到,感謝
風機本身製造技術也是很大的門檻,目前台灣只有少數機械廠具備焊接風機的能力,而且海事工程焊接還需要考過相關證照,能焊風機的焊工是少之又少。
甚至風機的葉片台灣只有寥寥幾家能製造出來 成本是真的高
但往好處想,培養這麼高級的技術人才之後,還能發展其他的行業。
所以需要持續的培養人才…………
臺灣就是想培養本土產業才把進度拖慢的,不然歐洲那邊都一度兩塊多,臺灣只要出租風場就好。
沒錯,所以這波除了發展風力外,扶持廠商也是重點,這個建案結束後台灣就有更多海事作業的相關經驗了
優質節目
感謝🙏
為封面點讚
那這些離岸風力發電樁既然高度都這麼高也巨大,是否能在一些上面裝上防空預警雷達或是海面監視雷達,來提高偵防能力,以及減少有人機監視的勤務壓力
6年前在海洋大學能源課程就已經說絕對會延宕,從那時就已經知道工作船船期問題與海象問題
比較想了解未來想從事相關工作,比如:維運工程師、海上組裝人員。或是介紹目前在台的國外開發商、運維商
海流也不錯,只要技術後勤能克服。比風機更好,只是目前風機科技數點的比較多。
拿出笛子吹一波,就是神片了XD
Shorts馬上滿足願望
看封面進來的!小編優秀!
很高興聽到版主詳細說明離岸風電與風機,只是台灣人一年稅收就2兆多,又要搞國防又要搞經濟,經濟發展又需要電,風電雖然好,但是離岸風機真的貴,版主可以比較一下太陽能,風電,燃煤等的發電成本嗎?感謝
最大問題還是跟即將面臨的碳稅有關,台灣很多產業都需要出口,綠電量不夠多會很傷....
@@vickychen0415 碳稅是假議題,記得之前還看到德國的新聞,環保人士聚集堵住一條通往煤礦場的路上,不過後來被警方驅離了,你沒看錯,德國的封閉的舊煤礦又重新開挖了~!當你肚子餓時也不會裝啥聖母,能吃啥就吃吧,嘴巴是跟著肚子的變化而變化,這就是現實~!
@@vickychen0415 碳排放不僅是跟電有關,還有產品的原料跟製程,製程用水,甚至排放廢氣空氣汙染都是,僅僅是為了供綠電也只能減少一部份碳排放,還是要靠企業本身改善為主
因為技術的發展小型和微型的風機發電效率更高影響環境小維修方便電纜線的路徑也比較短應該朝這個方向介紹並推行才是
離岸風電對於水底下魚類保存反而更有幫助,離岸風電基座基本都變成人造魚礁,吸引魚群進駐之前就有人去測試海釣根本收穫一堆,反倒是漁民才是造成海洋枯竭的原先,用拖抵漁網滅絕式捕撈,白海豚未來都只能吃石頭,因為離岸風電讓那些拖網不能無限制捕撈他們才會不滿
沒看到打樁船 +拉管線船 如何破壞生態?
想知道葉片形狀怎麼決定的,和噪音相關的數字怎麼定出來的
有沒有相關資料可以知道離岸風電的維護成本,及其發電量的比較,計算經濟層面的可行性
都是英文資料,這塊很硬……臺灣再生發電的主力還是太陽能。
維護都是廠商花錢,政府一毛都不用出
大背頭什麼拉(大笑)
2050目標6成5的綠能發電佔比,離岸風機大概要蓋60~100GW,離岸風機(10MW)每年要插250~550根(還要另外加上20年壽命重蓋的量),缺工作船缺很大,台船股買起來😄😄😄2025 5.5GW,2035 5.5GW+15GW,一直到2050
30~40GW建置量就已經有可能達到100%發電了!如果照您的說法60~100GW那相當於6000萬度~1億度/小時等於一天發電:14.4億~24億度電現在用電1天大概是6~7億度電
@@qaz205 那是裝置容量不是發電量另外預估用電量是每年2%成長計算到2050
@@odoxhollX 我知道~我是假定全部發電情況下~~我沒寫清楚~抱歉~🤣🤣🤣
辛苦了
風箏發電可以介紹一下嗎?
不知道有沒有可能把巨大風機化整為零,換做成千上百的小風車,並改善靜音度,直接在現有大樓外牆/頂部架設。直接把大樓當作基座,並且充分利用高樓大風。
你以為台灣到處都有風喔=,=!
@@swallowjones 的確正如你所知,世界不是到處都有風,這也是所有風電發展會遇到的基本問題,因此架設前需要先做風場調查。而大樓的風場調查相對於海上、高空等等,難易度應該又是簡單許多。
有的,這想法很早前就有提出,但問題就是在於電力調配負載更重,當然最關鍵的就是油水更難撈
@@jen-yuwang649 別想太多了,別說風電機,連基地台架設都一堆抗議,更別說後續維護更麻煩,現在風電陸續都往外海架設不是沒原因的~!
這個方向是有人在研究的,只是風車的型態會改變。我們習慣的風力發電是像電風扇一樣的形狀,但是適合在都市區的風機,很有可能是一個垂直的旋轉柱、複雜的葉片,或是像樹枝一樣前後擺動、透過拉動底座前後活動的活塞去拉動底下的發電機,這類型的微發電機。但問題是功率效益還是不佳,以都市來說,同樣的面積直接放太陽能板的發電效益要高得多。
謝謝這部影片!請問漂浮式的風機有可能解決打樁帶來的環保及技術門檻問題嗎?謝謝
謝謝,歡迎參考 th-cam.com/video/k-_JrzoKSlU/w-d-xo.html
影片中有提到兩個大樓中間風會變大,也就是說都市也可以人造風場。大樓心有風切問題令人費心。這不就可以加以利用?我曾經在新竹市碰過最誇張的大樓風切,很多人走過去都要停一下準備迎風,還有女生沒準備迎風還被吹倒退,這不就是很好的風場。大樓在解決風切問題是不是可以轉成電力?
我想知道的是, 風機使用期限過後, 這些大型廢棄物怎麼解決?
已經有不少廠商投入研究了(上緯、西門子歌美颯等),只要規模夠大,材料回收就是一個新的產業。 台灣還有很多其他更急迫難解的廢棄物,例如每天1200噸的廚餘, 泛科學有另開一集討論這個議題。
葉片在設計時為了抵禦風、磨損、海砂,所以材質是非常小的玻璃纖維聚合在一起再變成一片,所以回收很困難。國外是不想回收直接找地方埋,但最近正在研發可以自然分解的材料。
優質封面
不管怎麼樣,作為泛糰當然先敲碗再說
想看B:風力發電需要的製程材料
被封面吸引😂😂😂
澎湖無人島那麼多,有沒有考慮每座島都插巨大風機?至少沒有難搞的水下基礎
滿好奇風力發電機是怎麼蓋出來,之後要怎麼維護的
想看 B, C 的分析謝謝
結尾答案我選A 希望臺灣未來有風力和太陽能的發展淺能!😁
這封面很恵😂選得好
有沒有可能 研發新的再生能源發電放式 才是比較好的解?
我想了解漂浮型離岸風電,目前的發展是否足以商用及可行性
謝謝泛科學我愛大風車❤
澎湖有很多無人島小島,如果一定要蓋,蓋在無人島上面,算是陸上風機,可以降低成本。
陸地風機的風力不如外海,這是地球物理問題吧有時候省成本不是唯一考量因為一分錢一分貨,海上越搞越大,就是因為貴得值得
@@waffenss1234567你說的這些不適用澎湖,事實上澎湖陸上風機的發電量一直是所有陸上風機最好的,單機發電量甚至不比離岸風機差。跟一個離岸風場面積幾十平方公里、上百支風機成片管理比起來,澎湖最大的缺點是離島面積小,一個離島裝不了幾支,傳輸儲能設備卻一樣都不能少,管理、維護麻煩,而且建置成本也比一般陸上風機高很多,跟離岸風機比起來也便宜不了多少,還要考慮環境、人文、漁業、觀光…等影響。澎湖適合蓋風機的地方,台電早就有裝了,只是規模比較小。
看到外國有設置在安全島上的風力發電,利用車子開過去的那個風發電,感覺也是可以加減利用起來,像是一般道路 高速公路 鐵路 高鐵 捷運 可以評估看看,用來供給該路段的號誌路燈系統,當然希望是沒有白目的人闖入被那個 尬到 啦!畢竟設置高度相對比較低
稍微看了公司理念一下,是挺有趣。但還沒商業化,只是在歐美各大城市先試放看效果,我網路上找不到他發電成本多少沒辦法跟離岸風力比較😂
只要是地面底層風力,注定低效率,當成玩具還行.
@@waffenss1234567 我想說高速公路上車速快,車流量適中的情況下,車子一直經過就一直有風我平常路邊停車,旁邊距離一公尺有機車60騎過去,我車子就會感受到明顯晃動,也可能車子懸吊太爛😆,想說這樣風壓也不小不如加減發個電
風電那麼久了 這幾年炒到極致,要多少風電才能供全台穩定用電,電量不穩幾年了,要飽和穩定電量輸出給大家用不知道還要多久,海上風電越來越多,到時候海上漁業影響會有多大
真的有爬上去喔太強了
想看挑戰跳一個小時的大背頭😊
我就為了封面來點讚而已......................................................
海風因該蠻舒服的😂0:23
應啦幹
前陣子不是有新聞報導說平流層風帆發電,這不是解?還是說無利可圖(誤)
高空風力發電也是我們下一集風力發電會介紹的,主要會是鳥、飛機這類的問題
想了解台灣的地熱發電的進度。
任何資料我都會做啊熱水器要熱要冷我都會做
覺得風機挑戰度太大了,離岸泡海水會慢慢侵蝕,更何況颱風強度越來越強了 (等美國有抗颶風風機吧。
為啥都要銬美國?台灣不能自己研發嗎😢
@@XX-rs5sc不能吧 很可能花了幾兆的補助下去也沒成品
直接上孤狗,各機組發電量,現在冬天就知道離岸風機發電量已經接近10%
把所有大型路燈改成垂直軸風機,就有不少電力了
小型發電機設置成本高(單位裝置容量成本高)經實測發電效率低落(容量因素低)且難以維護,只適合作為教育用途。
陸地底層風力很弱風電產業大量專家學者,不是傻子,會搞到外海幾百米高,都是因為物理現實必須這樣.
這點子真不錯,然後排班大家輪流去那些風機用嘴巴吹出電來,這樣就有用不完的電了,台灣好棒棒~!平常都可以吹牛了,我看吹風機也不是啥難事,呵~!
外海低頻噪音,不知道有沒有用養蚵來測試看看生物影響
請問能不能講一下節能技術以及熱泵系統因為如果台灣供暖和冷氣都改成熱泵電力消耗會大幅減少
冷氣本來就是熱泵喔,還是很耗電XD
可以用氣球升到高空裝上風機發電嗎?越高風越大,如果能在高空500-1000公尺以上佈建大量氣球風機是否能解決鳥擊問題?
那個叫做天空之城了😀 目前的技術還做不到
高空風力發電,我們下一次講風力發電時會提到哦
@@mccloud0987 都有人提議外太空太陽能了,這個應該比高空氣球簡單?
問題,如果大部份綠電都存在一部分問題導致一直喬不攏那開發新的發電方式可行性如何?🤔
每一種發電都會有人要吵,之後核廢料乾貯的容器也會有人要吵,而且就我所知,如果用監督疫苗監督雞蛋的標準,核廢料乾貯的容器全部都有安全問題……
原來每個風機都可以當觀景台
有油水撈就是要繼續建啊
當風機越來越大時,越多的投入會得到相對應的報酬嗎?可否分析
不會喔,印象中有報告寫這件事,建造成本與效益評估,因為越大除了建造難度提升維護也是,還有對於地基的改良作業也是很大成本
@@吼搭啦-h1u幫你補充最後的資訊,地基改良的成本主要是針對海底有多深,海床是否是沙質分佈,及水下基礎針對不同情況打算採用什麼樣的款式(台灣目前多數是Jacket)
不考慮地質建設難度的話 基本上”是”但有很多前提.風機越大越高,能吃越強越穩的風,理論上是最佳解.不過現實還有其他考量,包括運輸與建造所以能大到甚麼程度,不好估計,要解決很多工程問題太大的話 你連葉片怎麼運輸,都不能用既有方案那要不要投資更大的運輸方式?甚至造專用運輸車船?成本划算嗎?
越大越划算,所以風機已經從3MW一路增大到10MW以上了,廠商聘用的工程師算得很準
哈梅恩的吹笛手。
D.我更好奇後續養護的問題蓋在海上就直覺地認為鋼材等金屬材料會更容易生鏽,基座、風機之類的部件耐用度該怎麼評估?怎麼維修?
廠商自己想辦法。
台電只會購電而已,不過廠商在的北大西洋比臺海還難搞,問題應該不大。
其實這就是台電購電的金額比較高的原因 一方面是要短時間吸引廠商來建置風機 身邊就有朋友是在泰商他們公司也是來台灣找機會看有沒有發展的空間 另一方面只負責買電 其餘建置保養維修 這就是廠商的事情畢竟民間經營管理的能力 還是比國營來得強
@@陸勝台電自己的離岸風電只有六成的輸出率,外資的有九成……
上次有看到好像會有專業油漆公司維護。像巴黎鐵塔也會每隔幾年就重新上漆,但有百多年歷史的巴黎鐵塔其實早已鏽跡斑斑。
除了這種像是電風扇的風力發電機,之前好像還在網路上看過垂直軸的風力發電機?
風力發電常出現裝置容量這名詞,這應該就是額定發電量,也就是理想狀態發電量,但從來都沒有人提過實際發電量有多少,比對裝置容量,得知發電效率如何
目前八成
夏天常有一兩成的....
你要扣掉很多,因為除了不可能滿載,還有為了避免過快燒壞還需要特意降速
那本來就是浮動的跟季節與風場位置都有關係甚至颱風外圍環流經過還會開buff風電原則上是不用要求它穩定發電,多了就存起來,少了用水力/抽蓄水力/火力去補他讓你多了一種來源,也許不能確定多少,但總之裝置容量越大越好,無論2成3成4成分母越大就越沒問題,經濟規模也會讓成本降低
@@80719good 八成你是算短時間尖峰,今年高美10月開始起風,你看看10月之前平均一個月只有多少? 我在那邊待過兩年,春夏根本不太會轉,很多新聞內容也有拍到,春夏風機根本就裝置藝術。
請問台灣利用潮汐發電可行嗎?
潮差太小
@earndmt6184辛苦囉……幫泛科學衝流量。
雖然跟本頻道的主題比較不相關,對於離岸風機我很好奇在戰爭時期是否容易成為敵人海軍的打擊目標
那其它發電集中的不也一樣,像核電廠、火力發電廠
打發電廠成本太高了,打輸電網路才是效率最高的
划不來
打了之後倒下的柱子會是很大的障礙,航道就會被封鎖,吃水深的大型船只能轉彎避開,吃水淺也不太可能橫渡台灣海峽
會優先打變電所
不吹冷氣,不開汽車,節約用電,從我開始
比較擔心赤道擴張影響風帶
本週的風力發電最大1700MW 有東北季風的加持...全天相對穩定的輸出. 可以做為基載電力的輔助..未來更多的加入會成為主力..
這都是理論值,過大也不能運行的
@@hdes6209 這是實際發電量,都有資料可以查的.什麼過大也不能運轉??!! 不懂
其實那些綠能發電的基礎建設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是儲能的基礎建設,台灣這方面都還不敢碰,整個綠能系統沒那麼簡單的~!
@@swallowjones 儲能也是進行式了,100MW級的也上線中,沒什麼不能做的。
@@zuyanchang就是颱風天的時候其實發電機是不能發電的因為有壞掉的風險
苗栗離岸風電蓋好後,海裡的生態變的超好,魚船都會偷跑進去補撈
有這種事?
@@PanScitw 確實喔!連小型泡棉船都一堆去風車下釣魚了
天然魚礁@@PanScitw
英國都要放棄F3了,台灣離岸風機案場小,全世界就那幾艘工作母船,目前都在歐洲。浮動式風機效益差成本高,台灣廠商唬爛國家政府會在地生產製造,但根本沒有落實。雖然台灣有世界前十的風場,但政府會不會繼續支持風機或是跟進英國放棄F3呢?買風力相關類股,堪危。
光維護成本就是天價了
維修成本早就包含進去了 躉購一口價是不管你廠商怎麼維護,廠商自己已經精算過成本
@@waffenss1234567維護成本是廠商的事,而且躉售價是第一期5%的廠商才有的,也不是一口價。第一年5.8元,每年協商調降,目前不到5元。第二期以後都是公開競標,第二期數個風場的得標價是每度2.2~2.5元、20年。第三期近期要競標,外傳會比第二期要低很多。
所有的維護費用都是廠商自行承擔,政府一毛錢都不會出. 風機所有權是屬於廠商,不是政府.
我想知道有沒有住家可用的小型風力發電設備。哈哈哈哈哈,畢竟大家窗外的風力好像也是滿強的
底層的風太弱太不穩了,除非你住30層以上,但超高樓通常是豪宅,豪宅住戶沒在在意用電的
我們學校就是在教這個的
建一個電費還沒辦法回本,維修費更高,年限到的又難處理,在海邊的話直接核能是比較棒的,研究方向應該是朝向核聚變....
同樣%數,當然本金要高啊⋯⋯怎麼不懂呢
請問9:39 260M的風機每天能發多少度電?
你谷哥一下不就知道了=,=!2020年6月1日 - 先前世界最大風機為GE Renewable Energy 的Haliade-X 12MW 風機,總高度為260 公尺、葉片旋轉直徑220 公尺,並在2019 年11 月於蘇格蘭發出第一度電 ...
@@swallowjones 看不懂 每天發多少度電
@@RoninYeung123假如裝置容量1MW滿載一小時,就是一千度。當然實際不會全年無休滿載發電,風力有時高有時低,有時完全無風,過高會停止發電避免損壞,過低無法達到啟動發電的門檻。
@@RoninYeung123 台灣離岸風電每1000MW裝置容量,單年總發電37.5億度,平均每天1027萬度,若是夏天以較低計算約500萬度,冬天風強約1500萬度.
@@iamsevenfeet 有沒有計錯數 37億度電? 每度電2元1年有70億啊 1年回本? 風力發電做不到1年回本吧!
國防
我記得台灣 有人發明 家用風力發電機它體積好像不大
風機是抓空氣的動能下來驅動發電機的,體積不大就代表通過的風量也不大,能發的電也不大,水力發電也是類似的道理。
@@許柚子-l1u 感謝
台南都88槍了 離岸風電希望別讓吃瓜群眾失望🎉🎉🎉
離岸風電我覺得對海洋生態相對友善,機座就像是人工藻礁一樣再加上蓋好機座後還要用大石頭壓著穩固更不用說有些風電廠商還會在下面種珊瑚過一陣子底下就有很多魚生存著,讓魚有棲所,再來風場通常都禁航也導致漁船不會進來捕魚進而讓魚能好好的生存著不被捕撈在這個海洋資源日益匱乏的環境我覺得對於物種延續算是很好的幫助
可以去看看公視信聰的節目看當地漁民看到的是不是如此。而不是用覺得。
影片講的先當不存在就是了?
@@leeloo_yh 事實就是這樣啊那些漁民為了自身利益到處濫捕連風場內的魚也不放過還要再進來捕像那種自私自利的漁民根本不可取,我本身就是從事風電產業了你能比我懂嗎?水下攝影機拍下去下面滿滿都是魚呢!
@@leeloo_yh不用水下攝影機了有時候船靠近風塔作業一堆的魚都在表面游來游去了!魚多到讓你看見你覺得多不多
@@leeloo_yh 彰化外海有劃分航道,還有VTS在監控,大型船進不了風場,漁船會跑進去的也是偷跑,雖然有警戒船,不過漁民多刁你知道?
風速太快現有的發電機也不能運作,加上退役的風力發電機,目前這個型態的能源發電收益非常低啊。
現在成本還太高 但是在逐年下降了,最便宜的還是核電。好用又穩定『
@@WilsonChu0224 重點就是穩定阿
@@Samtaaak那是因為之前台電都把核廢料裝作沒這一回事……等到池子滿了才想到要蓋乾貯,但之後要再怎麼管理、乾貯容器怎麼換……沒講。
錯,風太快只是少數太近的不能發電,因為只有颱風內圍有這麼強,外圍風機反而吃滿風 效率最大化所以什麼風太快不能用 早就是假議題了
@@waffenss1234567 原來不受風力強弱影響,那為什麼通宵到龍井海邊的風力發電機這幾天都要鎖死不動啊?
風力發電雖然對環境相對友善,但是發電成本太高了。就發電成本和環保因素而言,核電仍然是基載電力的首選。因為風力發電有季節因素,風力發電只能當調節電力,無法當作基載電力。
基載電力的概念已經有點過時了,因為綠能發電的特性就是分散式,和傳統發電設備的集中式電廠不一樣。
核電當基載電力也會有特殊狀況下核電廠停機時就會缺電的問題,像上次小犬颱風來核三就預防性停機,最穩定還是火力。
@@80719good颱風對於風機影響更大,火力靠燃燒的空污....
@@成-j6e可以搭配碳封存,臺灣的火力發電廠都在海邊,海底鹽水地層有很大的碳封存空間。
我是不知道兩者之間的成本差異 但有沒有把核能的維修 保養 核電廠的建置 核廢料的封存的成本加上去 何況是如果發生事故之後 所付出的成本 更是難以估計
如果到時候各國都有大量的風力發電,跟太陽能板發電,會不會對地球本身的調節造成些微影響?滿好奇的
想想 太陽光若減少20% 會發生啥事!?
9牛1毛
因為此舉不為民生只為政商個人腰包啊真要建的話可用地方太多了比方民宅頂部 公路二邊及分隔島上都能設小型風電一般人不容易看到的地方自然是比較好上下其手的
經8年研發應地球電零阻永動十磁力.浮力.引力.离心力結合產大動力全球唯一技術近期公開於世.誕生於台灣.印証田間第一人.
我有解决海水腐蚀的便宜方法,能降低成本,怎么送给台湾这项技术呢?
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最大的優點就在於 讓大家知道核能發電有多好
DDDDDDDDDDD風電機組所造成的環境汙染例如:年限到達以後的葉片可以完全回收嗎???
請google風機葉片回收
離岸風電還可以預防對面的潛水艇跑過來!
強風オールバックですってwwww面白れぇ
蓋風機就沒有特別預算8400億了 ~ 顆顆
風機的建造完全由開發商自行負擔,政府一毛錢都不會出.
核四啟用,這些太陽能光電場減少,還能減碳,風力發電就可以減少幾萬根了。
各大品牌都要ESG 綠能本來就該發展的
现在都不用打地基了
那必须是太阳能啊,储量无敌
D 以上皆想了解
大家要的大背頭不在正片裡,在這邊哦😃
如果你覺得很ㄎㄧㄤ,記得訂閱頻道,就能(不定期)看到【剪輯師今天也很快樂】shorts系列🤣🤣🤣th-cam.com/video/impzkZqYLn4/w-d-xo.html
其實我是為了封面圖點進來的。
有沒有研究一下巨型飛輪儲能的可能性。理論上使用數個數千噸的巨型飛輪,就能滿足台灣的儲能需求。
笑死 還沒進來就已經知道有人是為了大背頭來的XD
@@Smtadify那個主要還在原因在於。哪來的資金。還有那間公司有能力標下這個案子,最後能放在哪?還有摩擦造成的熱怎麼處理?
@@star41285 幾千噸的鋼製飛輪不會很大,土地不是問題。資金是以後的問題,現在問題是有沒有可能實現。
飛輪儲能是要盡可能沒有摩擦的,不然能量很快會消耗掉,因此必須使用磁浮及真空。
所以我才問技術上有沒有可能實現。
謝謝!垂直軸發電機應該比較適合用在市區的屋頂上,配合太陽能板補充夜晚的電力,而且成本更低。對垂直軸發電機請多做介紹,想以後做家用儲能系統的電力來源之一。
收到,感謝您
陸地有低頻噪音問題。
關於環評部分有考慮到這麼多,其實感覺蠻令人欣慰的。
有在考慮,而且確實執行,確實是很令人覺得有在進步。
最大問題還是跟即將面臨的碳稅有關,台灣很多產業都需要出口,綠電量不夠多會很傷.... 沒什麼時間可以準備 QQ 希望泛科學可以講講碳權議題 XD (?)
我是日本的地方议员。 台湾风力涡轮机的现状非常清楚。 噪音和生态保护也得到了充分考虑。 在我们日本的海上风力涡轮机计划中,我们认为 15 兆瓦的风力涡轮机距离很近,离岸 2 公里,这是一个问题,我们已经指出了这个问题。 日本沒有噪音限制。 在台灣,10 兆瓦以上的風力渦輪機似乎距離海岸 50 公 里,那麼噪音限制又是多少呢?
改得慢有一大部分的原因就是,打樁船不是很好的,所以時不時就回港修理,或者是海上天氣不好,合約簽訂2米浪以上屬於危險不得出海,畢竟打樁的時候打樁船旁邊都會有戒護船,佈放聲學儀器檢測打樁噪音以及是否有鯨豚聲音,而戒護船都是漁樂漁船較多,CT-3船型,這也導致允能風場去年才打了幾隻,進度落後很多
之前在港口上班,工作是,領港,港務台,拖船三方協調,現在離職很久了,CT3船型不是真正的戒護船船型,需要使用貨輪拖船才能應付萬一發生危險時的因應對策,現在在港外工作都是懸著命在賺錢。
水域生態確實也要重視
說到台灣能源議題,說難聽點,所有的發電方式,有優點必有缺點,沒有完美的方式,如果什麼副作用都不想承擔,就不用發電了
真正的重點不是優缺點,而是藉著推廣綠能去黑錢的問題,而這問題將來會隨著電費增加而轉嫁到老百姓身上~!小弟講白了目前那些綠能公司背後都有民代或立委插乾股的,這是我跟朋友的閒聊~!
想到之前綠色的經濟部長沒電怎麼辦?插鼻孔啊😂
@@swallowjones不只是綠能,所有全台產業,那個有數億億市場以上的會沒有?從水泥,高鐵,建築,食品,砂石.....,也只不是民代,連捷運維運基金不也照樣是各式酬庸的政黨人馬,就算捷運從小賺變每年賠20億,月薪幾十萬照樣領,還有外加紅利勒!
@@swallowjones之前公視曾經訪談屋頂太陽能業者,關於他之前承包施作地面太陽能的經驗。
土地整合,地方回饋金⋯⋯⋯一堆潛規則與門路超難搞,想規矩做生意都難。
也只有牛鬼蛇神能擺平這種事,代價就是黑錢。
這在藍綠縣市都一樣,包括黃國昌最愛砲的台南,還有最近被聲押的雲林議長議員。
綠能關乎碳稅,不得不做。現在回頭重做核電也緩不濟急了。
@@jacktsai9307綠能是輔助,沒電還有天然氣啊!你真要插鼻孔,可以插廢逃匪的擴孔鼻!
D.
1.將來離岸風電供全台用電的占比是多少?
2.主要使用者是哪個族群或地區?
3.有配置任何防禦、偵蒐設備嗎?
4.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威脅,有任何防範計畫嗎?
敲碗不同類型的風機
收到,感謝
風機本身製造技術也是很大的門檻,目前台灣只有少數機械廠具備焊接風機的能力,而且海事工程焊接還需要考過相關證照,能焊風機的焊工是少之又少。
甚至風機的葉片台灣只有寥寥幾家能製造出來 成本是真的高
但往好處想,培養這麼高級的技術人才之後,還能發展其他的行業。
所以需要持續的培養人才…………
臺灣就是想培養本土產業才把進度拖慢的,不然歐洲那邊都一度兩塊多,臺灣只要出租風場就好。
沒錯,所以這波除了發展風力外,扶持廠商也是重點,這個建案結束後台灣就有更多海事作業的相關經驗了
優質節目
感謝🙏
為封面點讚
那這些離岸風力發電樁既然高度都這麼高也巨大,是否能在一些上面裝上防空預警雷達或是海面監視雷達,來提高偵防能力,以及減少有人機監視的勤務壓力
6年前在海洋大學能源課程就已經說絕對會延宕,從那時就已經知道工作船船期問題與海象問題
比較想了解未來想從事相關工作,比如:維運工程師、海上組裝人員。
或是介紹目前在台的國外開發商、運維商
海流也不錯,只要技術後勤能克服。比風機更好,只是目前風機科技數點的比較多。
拿出笛子吹一波,就是神片了XD
Shorts馬上滿足願望
看封面進來的!小編優秀!
很高興聽到版主詳細說明離岸風電與風機,只是台灣人一年稅收就2兆多,又要搞國防又要搞經濟,經濟發展又需要電,風電雖然好,但是離岸風機真的貴,版主可以比較一下太陽能,風電,燃煤等的發電成本嗎?感謝
最大問題還是跟即將面臨的碳稅有關,台灣很多產業都需要出口,綠電量不夠多會很傷....
@@vickychen0415 碳稅是假議題,記得之前還看到德國的新聞,環保人士聚集堵住一條通往煤礦場的路上,不過後來被警方驅離了,你沒看錯,德國的封閉的舊煤礦又重新開挖了~!當你肚子餓時也不會裝啥聖母,能吃啥就吃吧,嘴巴是跟著肚子的變化而變化,這就是現實~!
@@vickychen0415 碳排放不僅是跟電有關,還有產品的原料跟製程,製程用水,甚至排放廢氣空氣汙染都是,僅僅是為了供綠電也只能減少一部份碳排放,還是要靠企業本身改善為主
因為技術的發展小型和微型的風機發電效率更高影響環境小維修方便電纜線的路徑也比較短應該朝這個方向介紹並推行才是
離岸風電對於水底下魚類保存反而更有幫助,離岸風電基座基本都變成人造魚礁,吸引魚群進駐之前就有人去測試海釣根本收穫一堆,反倒是漁民才是造成海洋枯竭的原先,用拖抵漁網滅絕式捕撈,白海豚未來都只能吃石頭,因為離岸風電讓那些拖網不能無限制捕撈他們才會不滿
沒看到打樁船 +拉管線船 如何破壞生態?
想知道葉片形狀怎麼決定的,和噪音相關的數字怎麼定出來的
有沒有相關資料可以知道離岸風電的維護成本,及其發電量的比較,計算經濟層面的可行性
都是英文資料,這塊很硬……
臺灣再生發電的主力還是太陽能。
維護都是廠商花錢,政府一毛都不用出
大背頭什麼拉(大笑)
2050目標6成5的綠能發電佔比,離岸風機大概要蓋60~100GW,離岸風機(10MW)每年要插250~550根(還要另外加上20年壽命重蓋的量),缺工作船缺很大,台船股買起來😄😄😄
2025 5.5GW,2035 5.5GW+15GW,一直到2050
30~40GW建置量
就已經有可能達到100%發電了!
如果照您的說法60~100GW
那相當於6000萬度~1億度/小時
等於一天發電:14.4億~24億度電
現在用電1天大概是6~7億度電
@@qaz205 那是裝置容量不是發電量
另外預估用電量是每年2%成長計算到2050
@@odoxhollX
我知道~
我是假定全部發電情況下~~
我沒寫清楚~抱歉~🤣🤣🤣
辛苦了
風箏發電可以介紹一下嗎?
不知道有沒有可能把巨大風機化整為零,換做成千上百的小風車,並改善靜音度,直接在現有大樓外牆/頂部架設。直接把大樓當作基座,並且充分利用高樓大風。
你以為台灣到處都有風喔=,=!
@@swallowjones 的確正如你所知,世界不是到處都有風,這也是所有風電發展會遇到的基本問題,因此架設前需要先做風場調查。而大樓的風場調查相對於海上、高空等等,難易度應該又是簡單許多。
有的,這想法很早前就有提出,但問題就是在於電力調配負載更重,當然最關鍵的就是油水更難撈
@@jen-yuwang649 別想太多了,別說風電機,連基地台架設都一堆抗議,更別說後續維護更麻煩,現在風電陸續都往外海架設不是沒原因的~!
這個方向是有人在研究的,只是風車的型態會改變。
我們習慣的風力發電是像電風扇一樣的形狀,但是適合在都市區的風機,很有可能是一個垂直的旋轉柱、複雜的葉片,或是像樹枝一樣前後擺動、透過拉動底座前後活動的活塞去拉動底下的發電機,這類型的微發電機。
但問題是功率效益還是不佳,以都市來說,同樣的面積直接放太陽能板的發電效益要高得多。
謝謝這部影片!請問漂浮式的風機有可能解決打樁帶來的環保及技術門檻問題嗎?謝謝
謝謝,歡迎參考 th-cam.com/video/k-_JrzoKSlU/w-d-xo.html
影片中有提到兩個大樓中間風會變大,也就是說都市也可以人造風場。大樓心有風切問題令人費心。這不就可以加以利用?我曾經在新竹市碰過最誇張的大樓風切,很多人走過去都要停一下準備迎風,還有女生沒準備迎風還被吹倒退,這不就是很好的風場。大樓在解決風切問題是不是可以轉成電力?
我想知道的是, 風機使用期限過後, 這些大型廢棄物怎麼解決?
已經有不少廠商投入研究了(上緯、西門子歌美颯等),只要規模夠大,材料回收就是一個新的產業。 台灣還有很多其他更急迫難解的廢棄物,例如每天1200噸的廚餘, 泛科學有另開一集討論這個議題。
葉片在設計時為了抵禦風、磨損、海砂,所以材質是非常小的玻璃纖維聚合在一起再變成一片,所以回收很困難。
國外是不想回收直接找地方埋,但最近正在研發可以自然分解的材料。
優質封面
不管怎麼樣,作為泛糰當然先敲碗再說
想看B:風力發電需要的製程材料
被封面吸引😂😂😂
澎湖無人島那麼多,有沒有考慮每座島都插巨大風機?至少沒有難搞的水下基礎
滿好奇風力發電機是怎麼蓋出來,之後要怎麼維護的
想看 B, C 的分析謝謝
結尾答案我選A 希望臺灣未來有風力和太陽能的發展淺能!😁
這封面很恵😂選得好
有沒有可能 研發新的再生能源發電放式 才是比較好的解?
我想了解漂浮型離岸風電,目前的發展是否足以商用及可行性
謝謝泛科學
我愛大風車❤
澎湖有很多無人島小島,如果一定要蓋,蓋在無人島上面,算是陸上風機,可以降低成本。
陸地風機的風力不如外海,這是地球物理問題吧
有時候省成本不是唯一考量
因為一分錢一分貨,海上越搞越大,就是因為貴得值得
@@waffenss1234567你說的這些不適用澎湖,事實上澎湖陸上風機的發電量一直是所有陸上風機最好的,單機發電量甚至不比離岸風機差。
跟一個離岸風場面積幾十平方公里、上百支風機成片管理比起來,澎湖最大的缺點是離島面積小,一個離島裝不了幾支,傳輸儲能設備卻一樣都不能少,管理、維護麻煩,而且建置成本也比一般陸上風機高很多,跟離岸風機比起來也便宜不了多少,還要考慮環境、人文、漁業、觀光…等影響。
澎湖適合蓋風機的地方,台電早就有裝了,只是規模比較小。
看到外國有設置在安全島上的風力發電,利用車子開過去的那個風發電,感覺也是可以加減利用起來,像是一般道路 高速公路 鐵路 高鐵 捷運 可以評估看看,用來供給該路段的號誌路燈系統,當然希望是沒有白目的人闖入被那個 尬到 啦!畢竟設置高度相對比較低
稍微看了公司理念一下,是挺有趣。
但還沒商業化,只是在歐美各大城市先試放看效果,我網路上找不到他發電成本多少沒辦法跟離岸風力比較😂
只要是地面底層風力,注定低效率,當成玩具還行.
@@waffenss1234567 我想說高速公路上車速快,車流量適中的情況下,車子一直經過就一直有風
我平常路邊停車,旁邊距離一公尺有機車60騎過去,我車子就會感受到明顯晃動,也可能車子懸吊太爛😆,想說這樣風壓也不小不如加減發個電
風電那麼久了 這幾年炒到極致,要多少風電才能供全台穩定用電,
電量不穩幾年了,要飽和穩定電量輸出給大家用不知道還要多久,
海上風電越來越多,到時候海上漁業影響會有多大
真的有爬上去喔太強了
想看挑戰跳一個小時的大背頭😊
我就為了封面來點讚而已......................................................
海風因該蠻舒服的😂0:23
應啦幹
前陣子不是有新聞報導說平流層風帆發電,這不是解?還是說無利可圖(誤)
高空風力發電也是我們下一集風力發電會介紹的,主要會是鳥、飛機這類的問題
想了解台灣的地熱發電的進度。
任何資料我都會做啊熱水器要熱要冷我都會做
覺得風機挑戰度太大了,離岸泡海水會慢慢侵蝕,更何況颱風強度越來越強了 (等美國有抗颶風風機吧。
為啥都要銬美國?台灣不能自己研發嗎😢
@@XX-rs5sc不能吧 很可能花了幾兆的補助下去也沒成品
直接上孤狗,各機組發電量,現在冬天就知道離岸風機發電量已經接近10%
把所有大型路燈改成垂直軸風機,就有不少電力了
小型發電機設置成本高(單位裝置容量成本高)經實測發電效率低落(容量因素低)且難以維護,只適合作為教育用途。
陸地底層風力很弱
風電產業大量專家學者,不是傻子,會搞到外海幾百米高,都是因為物理現實必須這樣.
這點子真不錯,然後排班大家輪流去那些風機用嘴巴吹出電來,這樣就有用不完的電了,台灣好棒棒~!平常都可以吹牛了,我看吹風機也不是啥難事,呵~!
外海低頻噪音,不知道有沒有用養蚵來測試看看生物影響
請問能不能講一下節能技術
以及熱泵系統
因為如果台灣供暖和冷氣都改成熱泵
電力消耗會大幅減少
冷氣本來就是熱泵喔,還是很耗電XD
可以用氣球升到高空裝上風機發電嗎?越高風越大,如果能在高空500-1000公尺以上佈建大量氣球風機是否能解決鳥擊問題?
那個叫做天空之城了😀 目前的技術還做不到
高空風力發電,我們下一次講風力發電時會提到哦
@@mccloud0987 都有人提議外太空太陽能了,這個應該比高空氣球簡單?
問題,
如果大部份綠電都存在一部分問題
導致一直喬不攏
那開發新的發電方式可行性如何?🤔
每一種發電都會有人要吵,之後核廢料乾貯的容器也會有人要吵,而且就我所知,如果用監督疫苗監督雞蛋的標準,核廢料乾貯的容器全部都有安全問題……
原來每個風機都可以當觀景台
有油水撈就是要繼續建啊
當風機越來越大時,越多的投入會得到相對應的報酬嗎?可否分析
不會喔,印象中有報告寫這件事,建造成本與效益評估,因為越大除了建造難度提升維護也是,還有對於地基的改良作業也是很大成本
@@吼搭啦-h1u幫你補充最後的資訊,地基改良的成本主要是針對海底有多深,海床是否是沙質分佈,及水下基礎針對不同情況打算採用什麼樣的款式(台灣目前多數是Jacket)
不考慮地質建設難度的話 基本上”是”
但有很多前提.
風機越大越高,能吃越強越穩的風,理論上是最佳解.
不過現實還有其他考量,包括運輸與建造
所以能大到甚麼程度,不好估計,要解決很多工程問題
太大的話 你連葉片怎麼運輸,都不能用既有方案
那要不要投資更大的運輸方式?甚至造專用運輸車船?
成本划算嗎?
越大越划算,所以風機已經從3MW一路增大到10MW以上了,廠商聘用的工程師算得很準
哈梅恩的吹笛手。
D.我更好奇後續養護的問題
蓋在海上就直覺地認為鋼材等金屬材料會更容易生鏽,基座、風機之類的部件耐用度該怎麼評估?怎麼維修?
廠商自己想辦法。
台電只會購電而已,不過廠商在的北大西洋比臺海還難搞,問題應該不大。
其實這就是台電購電的金額比較高的原因 一方面是要短時間吸引廠商來建置風機 身邊就有朋友是在泰商
他們公司也是來台灣找機會看有沒有發展的空間 另一方面只負責買電 其餘建置保養維修 這就是廠商的事情
畢竟民間經營管理的能力 還是比國營來得強
@@陸勝台電自己的離岸風電只有六成的輸出率,外資的有九成……
上次有看到好像會有專業油漆公司維護。像巴黎鐵塔也會每隔幾年就重新上漆,但有百多年歷史的巴黎鐵塔其實早已鏽跡斑斑。
除了這種像是電風扇的風力發電機,之前好像還在網路上看過垂直軸的風力發電機?
風力發電常出現裝置容量這名詞,這應該就是額定發電量,也就是理想狀態發電量,但從來都沒有人提過實際發電量有多少,比對裝置容量,得知發電效率如何
目前八成
夏天常有一兩成的....
你要扣掉很多,因為除了不可能滿載,還有為了避免過快燒壞還需要特意降速
那本來就是浮動的跟季節與風場位置都有關係
甚至颱風外圍環流經過還會開buff
風電原則上是不用要求它穩定發電,多了就存起來,少了用
水力/抽蓄水力/火力去補
他讓你多了一種來源,也許不能確定多少,但總之裝置容量越大越好,無論2成3成4成
分母越大就越沒問題,經濟規模也會讓成本降低
@@80719good 八成你是算短時間尖峰,今年高美10月開始起風,你看看10月之前平均一個月只有多少? 我在那邊待過兩年,春夏根本不太會轉,很多新聞內容也有拍到,春夏風機根本就裝置藝術。
請問台灣利用潮汐發電可行嗎?
潮差太小
@earndmt6184辛苦囉……幫泛科學衝流量。
雖然跟本頻道的主題比較不相關,對於離岸風機我很好奇在戰爭時期是否容易成為敵人海軍的打擊目標
那其它發電集中的不也一樣,像核電廠、火力發電廠
打發電廠成本太高了,打輸電網路才是效率最高的
划不來
打了之後倒下的柱子會是很大的障礙,航道就會被封鎖,吃水深的大型船只能轉彎避開,吃水淺也不太可能橫渡台灣海峽
會優先打變電所
不吹冷氣,不開汽車,節約用電,從我開始
比較擔心赤道擴張影響風帶
本週的風力發電最大1700MW 有東北季風的加持...全天相對穩定的輸出. 可以做為基載電力的輔助..未來更多的加入會成為主力..
這都是理論值,過大也不能運行的
@@hdes6209 這是實際發電量,都有資料可以查的.
什麼過大也不能運轉??!! 不懂
其實那些綠能發電的基礎建設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是儲能的基礎建設,台灣這方面都還不敢碰,整個綠能系統沒那麼簡單的~!
@@swallowjones 儲能也是進行式了,100MW級的也上線中,沒什麼不能做的。
@@zuyanchang就是颱風天的時候其實發電機是不能發電的
因為有壞掉的風險
苗栗離岸風電蓋好後,海裡的生態變的超好,魚船都會偷跑進去補撈
有這種事?
@@PanScitw 確實喔!連小型泡棉船都一堆去風車下釣魚了
天然魚礁@@PanScitw
英國都要放棄F3了,台灣離岸風機案場小,全世界就那幾艘工作母船,目前都在歐洲。浮動式風機效益差成本高,台灣廠商唬爛國家政府會在地生產製造,但根本沒有落實。雖然台灣有世界前十的風場,但政府會不會繼續支持風機或是跟進英國放棄F3呢?買風力相關類股,堪危。
光維護成本就是天價了
維修成本早就包含進去了
躉購一口價是不管你廠商怎麼維護,廠商自己已經精算過
成本
@@waffenss1234567維護成本是廠商的事,而且躉售價是第一期5%的廠商才有的,也不是一口價。第一年5.8元,每年協商調降,目前不到5元。第二期以後都是公開競標,第二期數個風場的得標價是每度2.2~2.5元、20年。第三期近期要競標,外傳會比第二期要低很多。
所有的維護費用都是廠商自行承擔,政府一毛錢都不會出. 風機所有權是屬於廠商,不是政府.
我想知道有沒有住家可用的小型風力發電設備。哈哈哈哈哈,畢竟大家窗外的風力好像也是滿強的
底層的風太弱太不穩了,除非你住30層以上,但超高樓通常是豪宅,豪宅住戶沒在在意用電的
我們學校就是在教這個的
建一個電費還沒辦法回本,維修費更高,年限到的又難處理,在海邊的話直接核能是比較棒的,
研究方向應該是朝向核聚變....
同樣%數,當然本金要高啊⋯⋯怎麼不懂呢
請問9:39 260M的風機每天能發多少度電?
你谷哥一下不就知道了=,=!
2020年6月1日 - 先前世界最大風機為GE Renewable Energy 的Haliade-X 12MW 風機,總高度為260 公尺、葉片旋轉直徑220 公尺,並在2019 年11 月於蘇格蘭發出第一度電 ...
@@swallowjones 看不懂 每天發多少度電
@@RoninYeung123假如裝置容量1MW滿載一小時,就是一千度。當然實際不會全年無休滿載發電,風力有時高有時低,有時完全無風,過高會停止發電避免損壞,過低無法達到啟動發電的門檻。
@@RoninYeung123 台灣離岸風電每1000MW裝置容量,單年總發電37.5億度,平均每天1027萬度,若是夏天以較低計算約500萬度,冬天風強約1500萬度.
@@iamsevenfeet 有沒有計錯數 37億度電? 每度電2元1年有70億啊 1年回本? 風力發電做不到1年回本吧!
國防
我記得台灣 有人發明 家用風力發電機
它體積好像不大
風機是抓空氣的動能下來驅動發電機的,體積不大就代表通過的風量也不大,能發的電也不大,水力發電也是類似的道理。
@@許柚子-l1u 感謝
台南都88槍了 離岸風電希望別讓吃瓜群眾失望🎉🎉🎉
離岸風電我覺得對海洋生態相對友善,機座就像是人工藻礁一樣再加上蓋好機座後還要用大石頭壓著穩固更不用說有些風電廠商還會在下面種珊瑚過一陣子底下就有很多魚生存著,讓魚有棲所,再來風場通常都禁航也導致漁船不會進來捕魚進而讓魚能好好的生存著不被捕撈在這個海洋資源日益匱乏的環境我覺得對於物種延續算是很好的幫助
可以去看看公視信聰的節目
看當地漁民看到的是不是如此。
而不是用覺得。
影片講的先當不存在就是了?
@@leeloo_yh 事實就是這樣啊那些漁民為了自身利益到處濫捕連風場內的魚也不放過還要再進來捕像那種自私自利的漁民根本不可取,我本身就是從事風電產業了你能比我懂嗎?水下攝影機拍下去下面滿滿都是魚呢!
@@leeloo_yh不用水下攝影機了有時候船靠近風塔作業一堆的魚都在表面游來游去了!魚多到讓你看見你覺得多不多
@@leeloo_yh 彰化外海有劃分航道,還有VTS在監控,大型船進不了風場,漁船會跑進去的也是偷跑,雖然有警戒船,不過漁民多刁你知道?
風速太快現有的發電機也不能運作,加上退役的風力發電機,目前這個型態的能源發電收益非常低啊。
現在成本還太高 但是在逐年下降了,最便宜的還是核電。好用又穩定『
@@WilsonChu0224 重點就是穩定阿
@@Samtaaak那是因為之前台電都把核廢料裝作沒這一回事……等到池子滿了才想到要蓋乾貯,但之後要再怎麼管理、乾貯容器怎麼換……沒講。
錯,風太快只是少數太近的不能發電,因為只有颱風內圍有這麼強,外圍風機反而吃滿風 效率最大化
所以什麼風太快不能用 早就是假議題了
@@waffenss1234567 原來不受風力強弱影響,那為什麼通宵到龍井海邊的風力發電機這幾天都要鎖死不動啊?
風力發電雖然對環境相對友善,但是發電成本太高了。就發電成本和環保因素而言,核電仍然是基載電力的首選。
因為風力發電有季節因素,風力發電只能當調節電力,無法當作基載電力。
基載電力的概念已經有點過時了,因為綠能發電的特性就是分散式,和傳統發電設備的集中式電廠不一樣。
核電當基載電力也會有特殊狀況下核電廠停機時就會缺電的問題,像上次小犬颱風來核三就預防性停機,最穩定還是火力。
@@80719good颱風對於風機影響更大,火力靠燃燒的空污....
@@成-j6e可以搭配碳封存,臺灣的火力發電廠都在海邊,海底鹽水地層有很大的碳封存空間。
我是不知道兩者之間的成本差異 但有沒有把核能的維修 保養 核電廠的建置 核廢料的封存的成本加上去
何況是如果發生事故之後 所付出的成本 更是難以估計
如果到時候各國都有大量的風力發電,跟太陽能板發電,會不會對地球本身的調節造成些微影響?滿好奇的
想想 太陽光若減少20% 會發生啥事!?
9牛1毛
因為此舉不為民生只為政商個人腰包啊
真要建的話可用地方太多了
比方民宅頂部 公路二邊及分隔島上都能設小型風電
一般人不容易看到的地方自然是比較好上下其手的
經8年研發應地球電零阻永動十磁力.浮力.引力.离心力結合產大動力全球唯一技術近期公開於世.誕生於台灣.印証田間第一人.
我有解决海水腐蚀的便宜方法,能降低成本,怎么送给台湾这项技术呢?
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最大的優點就在於 讓大家知道核能發電有多好
DDDDDDDDDDD
風電機組所造成的環境汙染
例如:年限到達以後的葉片可以完全回收嗎???
請google風機葉片回收
離岸風電還可以預防對面的潛水艇跑過來!
強風オールバックですってwwww面白れぇ
蓋風機就沒有特別預算8400億了 ~ 顆顆
風機的建造完全由開發商自行負擔,政府一毛錢都不會出.
核四啟用,這些太陽能光電場減少,還能減碳,風力發電就可以減少幾萬根了。
各大品牌都要ESG 綠能本來就該發展的
现在都不用打地基了
那必须是太阳能啊,储量无敌
D 以上皆想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