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魚已被列入"致癌名單",吃多了會致癌,可信嗎?告訴你真相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2 ก.ค. 2024
  • #鱼肉 #致癌 #健康飲食 #健康科普 #疾病预防 #老年健康 #养生保健
    4種魚已被列入「致癌名單」,吃多了會致癌,可信嗎?告訴你真相!
    青青家一家人都和魚有很深的關係,青青的爸爸愛釣魚,媽媽愛養魚,他們一家人也都愛吃魚。
    一周至少有四五天,家裡的餐桌上都是離不開各種魚的,哪怕是外出就餐,吃的也多數都是魚。
    青青的爸爸還尤其愛吃生魚片,他覺得生魚吃起來糯糯的,又細膩,而且營養也不會通過烹煮而流失。
    前不久,青青爸爸突然開始消瘦,臉上皮膚還蠟黃蠟黃的,一開始也沒在意,但後來老是覺得肚子痛。
    家裡人帶着他去醫院檢查,才發現爸爸是肝臟出了問題,得了肝吸蟲病,醫生說幾乎已經要發展到肝癌的程度了。
    青青一家人都不明白,肝吸蟲病不是一種感染寄生蟲後才會患上的疾病嗎?
    爸爸也沒去什麼危險的地方呀。
    醫生隨後問了一句:平時喜歡生食嗎?
    比如生魚片,生醃海鮮之類的?
    家人一下子想起來了,青青爸爸可是經常把生魚片當飯吃呢?
    難道就是這樣被感染的?
    醫生一聽便肯定了,說生魚片確實是含又很多寄生蟲和細菌,雖然美味,但生吃的風險卻很大。
    他們也接收過好多因為吃生魚片引發各種寄生蟲併發症的病例了,也在不斷的通過各種渠道做科普。
    只是很多人還是不願意相信,也或者是相信了但抱着僥倖心理,覺得事情不會剛好發生在自己身上。
    醫生還提醒青青一家人,愛吃魚本身沒問題,但有四種魚,有可能會有致癌風險,讓他們一定要注意。
    到底是哪四種魚呢?
    一、吃魚的好處。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肉類是大部分人每天都需要吃到的東西,因為吃肉可以補充很多營養。
    一般來說,為了能將肉類做出大致的區分,我們會將豬肉,牛肉,羊肉等統稱為紅肉,魚肉蝦肉等稱為白肉。
    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多次對紅肉和白肉進行了全方位的營養分析,得出的結論是白肉更有利於人體的營養需要。
    這是因為白肉裡面所含的脂肪及熱量等都遠遠要低於紅肉。
    其中優質營養含量多且常見的白肉當屬魚肉了。
    所以會有很多醫生和專家都在建議我們日常生活中應該多吃魚,魚肉具體有哪些營養,對人體的好處是什麼呢?
    首先,魚肉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且所含的蛋白質為完全蛋白質,其中的必須氨基酸比起其他蛋白質食物來更能被人體吸收。
    我們日常吃的魚類當中,鯉魚的蛋白質含量達到了17.3%,帶魚含18.1%,黃魚,鰱魚以及鯽魚等的蛋白質含量都非常豐富。
    魚肉還是葉酸,維生素B族的重要來源,多吃魚肉可以清熱解毒,健脾養胃,對內分泌也有幫助作用。
    人體肝臟所需要的維生素A,鈣鐵磷等微量元素,也是魚肉當中富含的營養之一。
    魚肉中所含的大量的鎂元素,是心血管系統最好的保護傘,多吃魚肉,可以有效幫助血管內壁的收縮,降低血壓。
    心血管系統只要健康運行了,就不會出現動脈粥樣化,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疾病。
    相比於其他紅肉,尤其是豬肉來說,魚肉的脂肪含量非常低,大多數都在4%以下。
    且魚肉的脂肪基本上都是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比較容易吸收和代謝的脂肪,能夠降低膽固醇,對血壓和血脂都是友好的。
    因為肌纖維短小,水分含量多,魚肉相比於紅肉以及其他禽類來說,更容易咀嚼,吸收以及消化。
    可以說,人體所需的大部分營養都可以直接從魚肉當中獲取,魚肉是非常好的食物種類。
    二、哪幾種魚不能吃?
    魚肉既然這麼好,那是不是只要是魚,就可以隨意吃呢?
    其實不然,魚吃得不對,反而對身體是有害的,更有甚者,吃多了不該吃的魚,還會有致癌風險。
    美國就曾經有醫療團隊對於癌症的病因研究時,專門對吃魚的人進行了風險測試。
    他們發現,每天吃魚月較多的人,反而患上腫瘤的風險要高於吃魚較少的人。
    這一測試因為受到環境和其他因素影響,所得出的結論並不具有十分確定性,但我們也可以看出來,有些魚,吃多了是沒有好處的。
    尤其目前很多人都認同的結論是,有四種魚,吃多了很有可能會有致癌風險,應該少吃。
    第一種就是野生魚,在很多人的觀念中,野生魚因為沒有餵食人工魚食,所以更健康更安全。
    但他們卻沒有考慮到野生魚生活環境的水質問題,尤其是很多河流湖泊看起來清澈,實際內藏很多有毒物質。
    比如有的湖泊河流周圍有工廠,裡面排出的廢水會將這些河水和湖水污染。
    還有的湖泊或許看上去清澈湛藍,但裡面的水卻含有多種有毒礦物質,或是微小細菌寄生蟲。
    這些地方裡面長出來的魚,本身就會礦物質超標,或是身體上布滿寄生蟲和細菌。
    吃了這類看上去健康實則全部是毒素的魚肉,就相當於吃了毒素和寄生蟲進嘴裡,輕則感染,重則致癌。
    第二種則是醃製的魚類,我們國家很多地區都有在天冷的時候將多餘的魚肉抹上鹽等調料再醃製起來的習慣。
    這種習慣其實是我們的祖輩傳下來的有效保存食物的經驗,因為當時沒有更好的保存方法。
    但因為醃製時需要用到大量的鹽,這些鹽會在魚肉里長期存在,和裡面的蛋白質發生反應,生成亞硝胺。
    而亞硝胺,是已經被證實過會致癌的有毒物質。
    不可否認,鹹魚有其獨特的風味,但為了身體健康,還是少吃為妙。
    第三種則是油炸魚類,現在市場上的魚多種多樣,很多小型魚類不太好跟其他魚一樣烹飪,便會被拿來油炸。
    尤其是街頭小吃攤上,這些小魚被裹上澱粉和其他香辛料放進油鍋里炸得香酥乾脆,是十分誘人的小吃。
    但長期油炸的食物裡面,都會產生一種叫做苯並芘的有害物質,如果多吃,是有極大的致癌風險的,油炸魚當然也不例外。
    最後一種就是生魚片,正如文章開篇所說,生魚片對魚類生長的環境,尤其是水質要求是非常高的。
    目前來說,市面上很多售賣的生魚片,不光是生長的水質不夠乾淨,在處理售賣的過程中也很可能會出現各種衛生不達標的情況。
    一旦某個緩解出現問題,那吃進嘴裡的生魚片當中就很有可能汞含量超標,或是含有肝吸蟲等寄生蟲。
    這些物質,都是人體無法成功消化和代謝的,也會有致癌風險。
    三、怎麼健康的吃魚?
    我們都很清楚,飲食結構以及飲食方式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是有直接影響的。
    所以要如何吃魚才能既保證攝入了足夠的營養,又能夠儘量保證身體健康呢?
    其實很簡單,首先就是要適量,魚肉雖然營養豐富,但也並不是吃得越多多好。
    根據我們國家的《膳食指南》,成年人每天攝入的魚肉類不應該超過80克,兒童攝入魚類的數量應該在成人的基礎上減半。
    另外一點就是需要注意儘量吃新鮮的魚肉,且不要過分烹飪。
    學會選擇新鮮的魚肉是很重要的,首先要從魚的外觀着手,新鮮的魚都是活蹦亂跳的,且色澤正常鮮亮。
    不要購買已經奄奄一息甚至直接死掉的魚,因為魚肉變質非常快。
    如果魚新鮮,那麼只需要簡單的製作就會味道鮮美,比如處理好後直接上鍋蒸,或是清燉,這類吃起來味道鮮美,魚肉緊實有彈性。
    除此之外,買魚的時候還可以聞一聞魚的味道,如果不是正常的魚腥味,反而有其他刺鼻氣味,說明魚生產的水質不好。
    這類魚很有可能本身就含有有毒物質,是不能夠吃的。
    魚肉是一種老少皆宜的高營養易消化的食物,平時如果身體出現水中,腹脹甚至黃疸等情況都可以多吃緩解。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魚,比如有的人,尤其是嬰幼兒,對魚肉會有過敏現象,這時候就不能為了營養硬吃。
    且過小的嬰幼兒也不適合吃魚,因為他們的消化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全,很容易無法消化魚肉。
    如果體內尿酸含量高,且經常發作痛風的人,也是不適合吃魚的,因為魚類所含的嘌呤比較高。
    患有肝臟內疾病的患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如果吃魚,會引發出血等狀況,不適合吃魚。
    有其他出血類疾病的人,比如血小板減少等,因為魚類所含的20碳5烯酸會抑制血小板凝結,會加重出血症狀。
    總之,魚肉是好東西,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儘量用魚肉代替一些紅肉來吃。
    但也要吃得健康,吃得合適才行,過猶不及,你說是嗎?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