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不想要婚後生活過得開心?「媽,這不是你的家」!兒子婚後寫給媽媽的一封信,子女說出最真實心聲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14 ก.พ. 2023
  • #leo老師開講 #哩喔免驚老 #諸葛錦囊
    老師最近開闢了一個新的平台叫做諸葛錦囊
    將老師30年來從事營銷,領導和經營管理累積的實戰經驗,及老師學習世界名師和業界精英的交流研討的過程中學習到的,經歷到的,和實際成功的方法,透過影片或語音,在「諸葛錦囊」這個學習平台,將一生所學,拋磚引玉的整理出來,和更多學員分享。
    未來也將整合各界名師加入,讓「諸葛錦囊」更豐富,更全面,目標要做到成為一個華人學習平台中最專業,最能幫助學員學習成長的一個線上學習平台。
    喜歡LEO老師分享的大家,有興趣也可以從下列諸葛錦囊的連結,來找到更多LEO老師分享及發布的新資訊,歡迎大家加入
    諸葛錦囊官網:mr.liang.live/
    更多日常:linktr.ee/ceoknowhow
    喜歡我們影片的朋友
    歡迎訂閱,按讚,加分享
    記得打開小鈴鐺
    才不會錯過我們
    為你精心準備的影片
    ------------------------------------------------------------------------------------------------------------------------------------------------------------
    "媽,這不是你的家"
    這篇孩子寫給媽媽的信很長
    但字字句句都是每個家庭可能發生的事
    值得深思
    孩子成家後
    要怎麼跟孩子的小家庭相處?
    要不要跟孩子一起住呢?
    這樣的問題幾乎每一位父母都曾經想過,
    而且答案一定千差萬別。
    哈囉 大家好!
    我是LEO老師開講
    哩喔免驚老的LEO老師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
    《媽,這不是你的家》
    是一位兒子寫給母親的信,
    像是無數個家庭一樣,
    母親為兒子付出了大半輩子,
    還想著繼續付出,
    但兒子的回答卻讓人感慨萬千
    以下是文章全文:
    老師唸給大家聽聽
    媽,前些日子和你打電話
    你在電話裡頭說你退休了
    賦閑在家無事可做,
    想來我這住一段時間。
    聽到這個消息後,我和曉夢都很開心
    你來的那天,曉夢怕你認不得路,
    還專門請了假去接你。
    上周我出差了一周,
    前天剛回到家門,
    坐下還沒多久,你後腳就跑來問我:
    你平時跟曉夢是怎麼生活的?
    我聽出了你的話外音,
    問發生了什麼事,
    結果你只是說:
    曉夢還不懂得怎麼當一個好妻子。
    為此,我專門和你還有曉夢談了很久,
    總算知道發生了什麼。
    我寫這封信,就是想告訴你:
    “媽,這是我的家,不是你的家。”
    俗話說:三歲一代溝。
    兩個人之間年齡相差的越大,
    思想觀念上的差異往往也越明顯。
    我和曉夢才剛結婚沒兩年,
    但你和我爸都已經退休了,
    我們之間隔了整整一代。
    在許多事情上,我們的看法都會發生分歧。
    前幾天,天氣轉涼,
    南方的炎熱裡總算有了一絲涼意,
    曉夢依舊像平時一樣,穿著涼鞋短袖出門上班。
    你看到後,就指責她說:
    “這麼冷,你還穿短袖涼鞋!
    ”曉夢只能尷尬一笑地說不冷。
    有一次,你看到她在喝溫水時,
    就說:“喝這麼冷的水,對身體不好,把水煮開了再喝。
    不由分說地就上前把溫水倒了,重新倒水加熱。
    曉夢跟你解釋,喝太熱的水,吃太熱的食物,
    其實才是對身體不好,
    容易燙傷喉膜,還容易得食道癌。
    你卻說:
    “我喝了一輩子的熱水都沒事,聽我的沒錯。”
    這些生活習慣和觀念上的分歧還有很多,
    這不只是在你和曉夢之間才有,
    以前我未婚時,也經常會在這些小事上和你有分歧。
    媽,我想說一句:
    家人之間觀念不同,不必強融。
    每個人都會因為生活環境、教授的教育等因素
    而有著不同的思想觀念,
    更何況相差了幾十歲的兩代人呢?
    即使是家人,生活習慣和思想觀念也會有所不同。
    如果非要強迫別人和自己一樣,
    這日子是過不下去的。
    和睦的家庭,
    不是所有人都一樣,而是儘管各自不同,
    卻仍能接受對方,包容對方。
    我記得小時候,
    你和爸爸的感情很好,幾乎不吵架。
    但在我記憶中,你們為數不多的幾次吵架,
    全都是因為奶奶。
    那會正是我準備上初中時,
    奶奶來我們家住了一段時間。
    奶奶一來到家裡,就像是女主人一樣,
    凡事都會過問。
    如果有哪件事沒有經過她同意就做決定,
    她就會生氣的罵老爸。
    而且雖然嘴上罵著他,卻是指桑駡槐地說你。
    吃飯多放了點鹽,就說你不會做飯;
    用洗衣機洗衣服,就說你懶,還浪費水電;
    買幾件衣服,就指責你花錢大手大腳……
    面對這些,當時老爸礙于奶奶威嚴,沒有做出行動,
    你也不好和老人家爭論,
    因此你和老爸吵了好幾次。
    小時候我不懂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
    但後來我明白了:
    一個家庭裡,只能有一個女主人,
    而且這個人應該是妻子,而不是婆婆。
    媽,你是過來人,對此最有體會,
    我不想重蹈覆轍,我希望你能理解我。
    結婚之前,作為兒子,你是家裡的女主人。
    結婚之後,作為丈夫,我的妻子才是不可撼動的女主人。
    心理學家曾奇峰說:
    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
    如果夫妻關係是家庭的核心,
    擁有第一發言權,
    那麼這個家庭就會穩如磐石。
    所以,在我心裡,曉夢才是這個新家庭的話事人,
    而不是你。
    媽,我出差回來後,你每餐都會加菜,
    做的都是我喜歡吃的,儘管到最後都吃不完。
    家裡的衛生,你三天一次打掃,五天一次大掃除,
    家裡一塵不染,看著確實舒心,
    就連家裡的保姆都感慨她要失業了。
    每天早上,我還睡眼朦朧的時候,
    你就已經起來做早餐了。
    我說下樓買點吃的就行了,
    你說外面的不如自家的好吃,
    不過你的手藝確實沒得說,
    你來之後,我又胖了幾斤。
    媽,你做的這些我都記在了心裡,
    但細細想來,卻覺得不妥。
    我已經是一個成家立業的人了,
    你也工作幾十年光榮退休了,
    我不需要你來當保姆,
    照顧我的飲食起居,
    你也沒必要再忙于孩子。
    我一直覺得,為人父母,
    孩子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但如果人生中只有孩子,
    卻是一件可怕的事。
    因為這不僅意味著孩子會壓力大,
    更意味著父母沒有自己的生活。
    前幾天,我們走在街上,樓下的廣場上有一群阿姨
    正在興致勃勃的跳著廣場舞,
    旁邊還有一些零星的阿姨在牽著小狗,邊散步邊閒談。
    你一直看著她們,我看著你,
    那一瞬間,我突然覺得這種每天照顧兒子、指點兒媳的日子
    並不是你想要的。
    我記得你以前總說,
    退休之後想出去旅遊,想學交際舞,想養一條狗。
    那時我小,你需要花時間照顧我,後來工作忙,你沒空做想做的事。
    有錢有閑,還能做喜歡的事,是最幸福的狀態。
    現在你退休了,你也該好好享受退休生活了。
    作家淩嵐曾說過一句話:
    最好的關係,是親近地保持距離。
    在我看來,婆婆和兒媳、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都是如此。
    想要減少衝突,並相處愉快,
    就需要親近地保持距離,
    互相關心,卻不過分干涉別人的個人生活。
    媽,也許你會覺得,我和你有著血緣關係,
    你才是我最親近的人,曉夢只是外人,
    我不該這麼向著她。
    但是,媽,陪我面對人生的風雨,
    與我一起過完這輩子的是我的妻子,
    我護著她是天經地義的事。
    愚孝並不可取,我不想當一個愚孝的人。
    每一段母子關係,在結婚後都該破碎一次,重建一次。
    破碎過往的依賴,
    重建親近又不越界的關係。
    婚姻是夫妻之間的事,
    最忌諱的就是有第三人插足,
    無論這個人是誰。
    媽,你和老爸組建了家庭,
    我現在也和曉夢組建了家庭,
    希望你能理解兒子維護家庭的苦心。
    下個月,老爸也要過來了,
    我給你們都訂了團,去你一直想去的北歐。
    好好享受退休後的二人世界吧,
    祝你們旅遊愉快。
    看完《媽,這不是你的家》,
    你有哪些感觸呢?
    你認為父母應該如何更好的跟孩子相處呢?
    當你老了,你的歸宿在哪?你的依靠是誰?
    是你摯愛的子女,還是相依為命的伴侶?
    老師看完之後的感想吧!
    就只是個人的感想喔
    我覺得信中寫的「句句實言」
    但⋯做法不妥!
    這個社會如果説話不經包裝
    不用些技巧,縱使句句實話
    也令人難以接受!
    我反問自己如果這封信
    是由我們子女親自寫給我的
    我真的可以接受嗎?
    真的不會往心裏去嗎?
    真的未來不會有疙瘩嗎?
    你呢?如果你收到了⋯
    你會如此平常心嗎?
    我想如果你真的是一名
    有如此理性的父母
    那麼你絕對不會收到這樣的信
    所以會收到這樣信的父母
    一定是依賴性很高的父母,
    這類型的父母,
    真的可以接受如此直白的表達?
    我保持懷疑的態度!
    老師教溝通與演說多年
    會說話的人會把煤礦講成金礦
    不會說話的人往往把機會講成誤會
    如何:大話小說,重話輕說
    狠話柔説,長話短說
    該説的話,不該説的千萬別說
    處理衝突要學會三變
    天變地變和時變
    所謂天變「事緩則圓」
    不要在氣頭上處理事情
    記得先處理心情才能處理事情
    等待一些時間,等氣消了再處理⋯
    地變、人類的右腦處理圖像
    如果問你,上一年的今天你在幹嘛?你可能記不起來!
    但給你一張照片,可能瞬間就能喚起你的記憶
    所以不要在發生衝突的現場處理問題,免得觸景傷情
    就如同,男女朋友談分手,選對地方就是保命的最好保障
    最後最重要的就是人變
    也就是老師要表達的最重要的觀念,
    這封信句句屬實
    但老師認為
    不應該由當事者來說
    應該換個人說
    換個人說衝擊沒那麼大
    換個人說就是給出良心的建議
    所以為什麼老師主張活到老學到老呢?
    年紀越來越長的我們
    要慢慢地學會過自己的生活
    給予孩子們適當的空間
    多去聽聽看別人的意見
    不要老是活在自己的觀念裡
    如何才能“老有所依”,
    或許沒人告訴過你這個問題的真相。
    都說“養兒防老”,把養老完全寄託在孩子身上,
    是非常不靠譜的。
    作家龍應台
    在「目送」的文章說過: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
    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而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不管走多遠,飛多高,
    父母永遠在後方守望著子女,
    哪怕看到的只是一個背影。
    父母愛孩子是天性,是一種本能的順應;
    孩子愛父母是人性,是一種需要領悟的超脫。
    說到底,
    養老真的還是要靠自己,
    靠自己硬朗的身體,靠自己內心的充盈:
    37年次的張小燕的一席話,太棒了!
    50 歲以後,不要自做多情,每一點都很現實!
    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
    只要身體能自理,就要與兒女分居,獨立生活。
    不能把「幸福晚年」寄託在兒女身上,
    而是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社會 的現實,
    以自己的能力來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
    要與子女保持一定的距離,
    不要把痛苦困難總對兒女講。
    否則,孩子們會煩你的。
    別把親情看得太重,別再牽動太多的親情,
    到了人老沒用的時候,
    親情已經對你敬而遠之。
    不要自做多情地去惦念別人,從而加重感情的負擔。
    要輕鬆自在很簡單,打理好「自己的事」。
    不要去管「別人的事」,別操心 「老天爺的事」。
    首先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少給子女添麻煩也就是貢獻了。
    張小燕這說的太有智慧了!
    活着就是勝利,賺錢只是游戲,
    健康才是目的,快樂更是真諦。
    百年之後,因爲我們要沉睡,睡很久,很久-
    最後總結,
    所有為人子女的千萬有問題
    不能和父母對著幹
    要用方法和智慧來解決問題
    不能那麼簡單粗暴
    要學會借力使力
    而所有大哥哥大姊姊
    我們的熟齡長輩們
    這封信裡寫的都是事實
    我們要提早學習並有所體會
    都說想要人愛
    就得自己學習自己可愛
    不要多管閒事,不要惹人嫌
    不然以後你的子女,真的給你這封信
    我看你不就要氣到瘋掉了
    多來「哩喔免驚老」看看視頻吧,
    反正閑著也是閒著
    也許一句話,一個觀念,聽懂了,學到了!悟透了!
    也能得到一點成長,不是嗎?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轉發收藏,
    讓身邊的朋友看到。
    讓我們一同健康快樂的一起變老吧!
    我是LEO老師
    我們下次見,拜拜!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