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講堂】20170903 - 臺語得欲消失去?- 何信翰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2 ก.ย. 2017
  • 臺語快要消失了嗎?部分專家評估:再過30年,臺語就會在臺灣消失!這論點,怎麼說呢?在臺灣生活,我們耳邊不時傳來臺語的對話,政府也把鄉土教學列為小學教材,但為什麼,這看起來使用強度不弱的語言,會面臨消失的危機呢?
    語言不只是工具,它代表的是歷史和一種生活方式,當有一種語言快消失,也就代表有一段人類生活史可能隨著慢慢退散。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的何信翰教授,多年來研究臺語,他擔心臺語有可能會消失。臺語真的會消失嗎?讓我們聽聽何教授怎麼說?
    《人文講堂-更多》
    facebook│官方粉絲團→goo.gl/khMKbY
    youtube │播出直擊→goo.gl/1rIKsR
    (12730233)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354

  • @bobc145
    @bobc145 3 ปีที่แล้ว +21

    語言不僅是說話聽懂和表達的表面意義,深度的層面是文化傳承的載體。

  • @siaoyu6425
    @siaoyu6425 3 ปีที่แล้ว +13

    感謝信翰主持人捍衛閩南話台語,我覺得台灣還有比閩南話台語更危險會先滅亡的語言,那就是客家話和原住民話了
    當初李光耀的講普通話運動,我也很惋惜新加坡的閩南話可能也面臨一樣的困境,我認識的大馬華人都會講閩南話,我也感謝他們捍衛閩南話
    支持捍衛閩南話台語我+1,閩南話是我母語,我關心的閩南話不單只是在台灣,我也關心世界各地閩南話的狀況,我也祈福閩南話在世界還能永續長存

    • @KiatJin_Si
      @KiatJin_Si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日語はい(hai):應答詞的“是!”意,從江戶時代(1603-1868年)開始使用,在此時代前的武士階級使用はっ(ha,促音っ本身沒有發音),庶民使用へい(hey)或へー(hei)(在台語同樣有用hè、hè-a、hè-lah音表示應答“是”、“對”的回應),而後融合成はい(hai)主要在平民使用,武士階級在正式場合回答仍然是はっ(ha)。在明治維新後的日本軍隊也沿用了はい(hai)。はっ(ha)根據語調會成為感嘆詞,表達詢問或懷疑的意思;はっ(ha)?就是當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時,要反問對方而使用,或聽不懂對方的話,不得不反問時使用的詞語。就如同在台語用蛤(ha)?的音。在武士階層以來所用ha同時有轉發為ho音用,同樣表示“是!”,在台語也使用ho為"好“音表示“是、好的”的應答。
      먹자 meogja:一起吃飯吧。在台語的“蒙呷”音則是偏向向對方或一起的表示加減、多少、將就吃的用法。
      쪽팔려 jjogpallyeo:表示“自己很尷尬”。在台語的表示我“很”怎樣、我“好”怎樣的台語語源是表示方向一方的쪽jjog音:我“jjog”見笑欸、你“jjog”靠北欸。
      바다에 bada-e:在海裡。在台語形容人頭腦“頭殼壞去”的“趴代趴代”的語源。
      뭐 ?(mwo,什麼?、什麼!?)。“嘸”有驚訝、驚詫意境,在台語“嘸mwo”用義常見為通無(沒有)、連詞(要不然)或延伸為語助詞的使用:看kua攏"嘸"、"嘸"看kua到tioh、“嘸”你是昧按抓?、“嘸”啊,今啊系蝦密情形?、 幹呢X,“嘸”利系勒公灑曉!?、啊“嘸”利系勒看kua沙小!?
      西元660年大唐在韓半島與新羅聯合發動了對百濟的攻擊,最終百濟首都泗沘被攻陷,663年8月大唐軍於白江口又大敗倭國(日本)與百濟之聯軍,百濟的故土被大唐和新羅瓜分,百濟義慈王與其子(夫餘豐)王室貴族以及一萬多名百濟平民被大唐擄至河洛一帶的洛陽(現今中國河南洛陽),另有一批百濟貴族則逃往日本。
      目前已知最早期東洋倭寇在1370年到1390年的部分高麗賤民群體,亦有純由朝鮮人組成的倭寇集團。1387年明國因東南沿海長年海盜倭寇為患,追勦無功,澎湖反成盜寇巢穴,明國因此厲行「墟地徙民」政策,將福建、浙江、廣東沿海三地的瀕海岸地區與近海諸島上所有居民及所剿佔澎湖上的住民(遷往福建)強迫遷入內地居住,島嶼居民全數淨空。
      1602年東洋倭寇以高砂(台灣)為巢穴,1617年(明萬曆四十五年)成員複雜沒有國族歸屬的東洋海盜海商集團,與平埔族群在主要據地範圍的東蕃竹萋港(即台灣竹塹,今新竹縣)曾與剿倭入侵的大明軍發生戰役。福建沿海岸地區在中原大陸歷代帝國疆域下自古以來就是邊陲地帶,在更迭至明、清帝國下這個海濱地區歷經迫遷、招撫,百姓除了來源早已未必是古閩原始居民,同時也不會自稱為漢人。 Laurent Sagart(1951年生於巴黎),法國漢學家。東亞語言研究中心 (CRLAO - UMR 8563) 的成員,他是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CNRS) 的研究主任(已榮譽退休),在西元2008年提出 Kra-Dai 是 FATK (Formosan ancestor of Tai-Kadai)的後期形式,南島語的一個分支,屬於在臺灣發展起來的Puluqic 群的南島語分支,其使用者在西元前3千年後半期左右遷徙回東亞大陸,包括廣東、海南和越南北部。 在他們到達這個地區後,他們與未知的群體進行了語言接觸,導致了FATK詞彙的部分再同化。
      基於其假說並保守的有別於其假說,所謂閩南語是由包括台灣根據地的倭寇海盜、海商集團遷往福建沿海濱地區一帶,在延伸形成局部較強勢的政權主導勢力下匯流趨同。
      出生於日本的鄭成功,在1652年以福建沿海其中福州為主的駐地,是以海商海盜集團勢力與清帝國對峙談判,不是以所謂打著反清復明的南明勢力。日治時期台灣各地平埔族群也曾發起更名為東寧族的社會運動。
      中國所謂的華夏文明的起源是向來中國以中原天朝自居下,視週邊外族的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人類在遷徙逐鹿東亞大陸內陸(包括被歷代中原帝國所征擄至中原而落葉的四方之夷國王室與附屬百姓文明平民族群)的匯聚競合大鍋炒後才能幹出來的。東夷鮮卑融群在逐鹿中原下是貢獻了東亞大陸文明,大抵是高麗半島與東北亞大陸、日本群島融群的前融底定分別出大和、高麗之名民族的前身。
      部分由古日、韓(含非現代首爾話為標準語的方言)民族所遺留語彙與解釋下來所謂漢字詞彙發音的同台語:不而過put-lî-kò(韓音:geuligo,在韓是"此外、還有"的意思,台灣則是“不過、然而、但是”意)、我(日語的私Watashi的 wa。在上古日語語彙的我發音使用“wa”和“wata”。上古指在奈良時代的西元710-794年及其以前)。哪do (日語的哪裡:どこdoko)、你(니 li,韓國南部方言音)、親自(韓音:jim-jo。台灣在用音用義皆為斟酌jim-jo,仔細端詳意)、南無觀世音菩(韓)。
      台語與日語互通音:味、好、世界、了/瞭解、振、道、神、死、國、武器、魔、聯絡、散步、演示、白、夜、戰、實、人類、殺氣、毒、實戰、緊急、雜、車、健康、州、由、治療、誤解、刀、首、水源、王、機械、西、將軍、天才、戰車、要求、獎金、態度、誤解、友、偏見、優秀、天界、時間、結果、上、覺、報酬、感謝、賞金、島民、簡單、收納siu-la̍p/lok(日音:収納Shūnō)、現在hiān-tsāi(Genzai)、撤收thiat-siu(日音:撤収Tesshū)、守備、意識、注意、開始(Kaishi)、良心(Ryōshin)、實在(実際Jissai)、任務、鄰國(隣国Ringoku)、理解、研究gián-kiù(研究Kenkyū)。屬於上代日語語源的純用漢字以一字一音表記下來的用“支”(無義)來表記為日語的“キ” ki音(將“支”用於表記為キki音,在西元250-592年的古墳時代到710-794年奈良時代期間,後作シ,しshi),台語的支(也作tsi)、枝皆用gi音。支持tsi-tshî(しじ支持shiji)、土(日本原住民的阿伊努語單字型式的土Toy-Toy)。
      台語與韓語互通音:土產(토산품tosanpum土產品的토산tosan)、特產(특산물teugsanmul特產物的특산teugsan)、動物tōng-bu̍t(동물dongmul)、監督(감독gamdog)、己(gi)、暫時、準備、回答、毒、壽、世、陣(jin)、兵、接、孤、高(go)、麗、時辰、統軍、節、度、避、千、人質、真正、臣、時間、陷、軍紀、南京、辱、分明、征服、簡單、出征、援軍、勇氣、服、汁、學(hag)、報、步、職員、聽、道理、本、令、戶、徵、慘、直接、犧牲、真心、乞丐、志、粉、種(jon)、監視、速度、失禮、始(si)、終(jon)、合嘴ha̍p-tshuì(韓語有使用合嘴habchwi表示為閉嘴)、縛起來ba-kiai(古諺文方言)、虎、布、都市、記者、證據tsìng-kù(韓音:증거 jeunggeo)、參考、阿爸、技術、疆、家屬、旗(깃발gisbal的깃gi)、印鑑(인감ingam)、家具、運動、龍、危機(위기wigi)、機會(기회gihoe)、現在(台語的tsìn-má)、滿足buán-tsiok(만족manjog)...。
      大約在1930年代後期才出現所謂“閩南語”一詞,其語獨立性在皇朝當代不能與其他方言對談,與操清北京官話(後來的普通話)者更全然無法理解,清國常以筆談溝通。在擔任巡視臺灣(1722-1724年)監察御史一職的順天府大興縣(今屬北京市)人黃叔璥,在其所撰之《臺海使槎錄》一書的記載臺灣道習俗的章節中表示:郡中鴃舌鳥語,全不可曉。如劉呼澇、陳呼澹、莊呼曾、張呼丟。余與吳侍御兩姓,吳呼作襖,黃則無音,厄影切,更為難省。
      1852年劉家謀的《海音詩》:「耗擲饔飧百口糧,如山狼籍不堪償;傷財翻被居財誤,浪說紅龜是吉祥。吉凶事,皆用「紅龜粿」;臺語「龜」若「居」,取「居財」之意也。每用,常數百箇;其棄之也如泥沙,暴殄甚矣。」 *居ku

  • @The309610
    @The309610 3 ปีที่แล้ว +17

    香港的母語粵語到現今小孩都會講,因為粵語有完好的文字系統,香港人幾乎都用粵語打字聊天留言
    台語其實也有文字,只是這70年來沒有被重視,台語字(河洛話)幾乎可以說滅絕

    • @NuGUNDAM1014
      @NuGUNDAM1014 ปีที่แล้ว

      施主可以放心
      國共本一家
      粵語在不久的將來,會被共匪消滅的

  • @chitsaikuo4353
    @chitsaikuo4353 6 ปีที่แล้ว +37

    由衷敬佩何老師的深入研究與維護台語優雅文化。
    我自己在港澳多年,每見港澳人對廣東話的崇尚與自信,公眾正式場合更是使用廣東話而非北京話,內心感觸頗深:
    1.是誰自始至終鄙視我們自己的母語?
    2.是誰讓我們使用母語覺得羞恥與卑賤?
    3.是誰讓我們在公眾場合無法使用母語的?

    • @user-yating
      @user-yating 6 ปีที่แล้ว +4

      Chitsai Kuo 台南問政都說台語

    • @caoshehuixian
      @caoshehuixian 5 ปีที่แล้ว

      是日本殖民造成的啦

    • @user-xf8pz1th5l
      @user-xf8pz1th5l 5 ปีที่แล้ว +4

      @@caoshehuixian 日本殖民時仍用台語喔

    • @caoshehuixian
      @caoshehuixian 5 ปีที่แล้ว

      @@user-xf8pz1th5l 過程啦

    • @airfox7412alex
      @airfox7412alex 5 ปีที่แล้ว +1

      番仔火真優雅啊?

  • @aarronpd3387
    @aarronpd3387 3 ปีที่แล้ว +14

    我是馬來西亞梹城福建人听你講台語的情況,我在梹城的福建話就比你們好多,你提起的名詞,我從小就如此說.

    • @junchen9954
      @junchen9954 3 ปีที่แล้ว

      他在唬爛的。

    • @KiatJin_Si
      @KiatJin_Si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日語はい(hai):應答詞的“是!”意,從江戶時代(1603-1868年)開始使用,在此時代前的武士階級使用はっ(ha,促音っ本身沒有發音),庶民使用へい(hey)或へー(hei)(在台語同樣有用hè、hè-a、hè-lah音表示應答“是”、“對”的回應),而後融合成はい(hai)主要在平民使用,武士階級在正式場合回答仍然是はっ(ha)。在明治維新後的日本軍隊也沿用了はい(hai)。はっ(ha)根據語調會成為感嘆詞,表達詢問或懷疑的意思;はっ(ha)?就是當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時,要反問對方而使用,或聽不懂對方的話,不得不反問時使用的詞語。就如同在台語用蛤(ha)?的音。在武士階層以來所用ha同時有轉發為ho音用,同樣表示“是!”,在台語也使用ho為"好“音表示“是、好的”的應答。
      먹자 meogja:一起吃飯吧。在台語的“蒙呷”音則是偏向向對方或一起的表示加減、多少、將就吃的用法。
      쪽팔려 jjogpallyeo:表示“自己很尷尬”。在台語的表示我“很”怎樣、我“好”怎樣的台語語源是表示方向一方的쪽jjog音:我“jjog”見笑欸、你“jjog”靠北欸。
      바다에 bada-e:在海裡。在台語形容人頭腦“頭殼壞去”的“趴代趴代”的語源。
      뭐 ?(mwo,什麼?、什麼!?)。“嘸”有驚訝、驚詫意境,在台語“嘸mwo”用義常見為通無(沒有)、連詞(要不然)或延伸為語助詞的使用:看kua攏"嘸"、"嘸"看kua到tioh、“嘸”你是昧按抓?、“嘸”啊,今啊系蝦密情形?、 幹呢X,“嘸”利系勒公灑曉!?、啊“嘸”利系勒看kua沙小!?
      西元660年大唐在韓半島與新羅聯合發動了對百濟的攻擊,最終百濟首都泗沘被攻陷,663年8月大唐軍於白江口又大敗倭國(日本)與百濟之聯軍,百濟的故土被大唐和新羅瓜分,百濟義慈王與其子(夫餘豐)王室貴族以及一萬多名百濟平民被大唐擄至河洛一帶的洛陽(現今中國河南洛陽),另有一批百濟貴族則逃往日本。
      目前已知最早期東洋倭寇在1370年到1390年的部分高麗賤民群體,亦有純由朝鮮人組成的倭寇集團。1387年明國因東南沿海長年海盜倭寇為患,追勦無功,澎湖反成盜寇巢穴,明國因此厲行「墟地徙民」政策,將福建、浙江、廣東沿海三地的瀕海岸地區與近海諸島上所有居民及所剿佔澎湖上的住民(遷往福建)強迫遷入內地居住,島嶼居民全數淨空。
      1602年東洋倭寇以高砂(台灣)為巢穴,1617年(明萬曆四十五年)成員複雜沒有國族歸屬的東洋海盜海商集團,與平埔族群在主要據地範圍的東蕃竹萋港(即台灣竹塹,今新竹縣)曾與剿倭入侵的大明軍發生戰役。福建沿海岸地區在中原大陸歷代帝國疆域下自古以來就是邊陲地帶,在更迭至明、清帝國下這個海濱地區歷經迫遷、招撫,百姓除了來源早已未必是古閩原始居民,同時也不會自稱為漢人。 Laurent Sagart(1951年生於巴黎),法國漢學家。東亞語言研究中心 (CRLAO - UMR 8563) 的成員,他是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CNRS) 的研究主任(已榮譽退休),在西元2008年提出 Kra-Dai 是 FATK (Formosan ancestor of Tai-Kadai)的後期形式,南島語的一個分支,屬於在臺灣發展起來的Puluqic 群的南島語分支,其使用者在西元前3千年後半期左右遷徙回東亞大陸,包括廣東、海南和越南北部。 在他們到達這個地區後,他們與未知的群體進行了語言接觸,導致了FATK詞彙的部分再同化。
      基於其假說並保守的有別於其假說,所謂閩南語是由包括台灣根據地的倭寇海盜、海商集團遷往福建沿海濱地區一帶,在延伸形成局部較強勢的政權主導勢力下匯流趨同。
      出生於日本的鄭成功,在1652年以福建沿海其中福州為主的駐地,是以海商海盜集團勢力與清帝國對峙談判,不是以所謂打著反清復明的南明勢力。日治時期台灣各地平埔族群也曾發起更名為東寧族的社會運動。
      中國所謂的華夏文明的起源是向來中國以中原天朝自居下,視週邊外族的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人類在遷徙逐鹿東亞大陸內陸(包括被歷代中原帝國所征擄至中原而落葉的四方之夷國王室與附屬百姓文明平民族群)的匯聚競合大鍋炒後才能幹出來的。東夷鮮卑融群在逐鹿中原下是貢獻了東亞大陸文明,大抵是高麗半島與東北亞大陸、日本群島融群的前融底定分別出大和、高麗之名民族的前身。
      部分由古日、韓(含非現代首爾話為標準語的方言)民族所遺留語彙與解釋下來所謂漢字詞彙發音的同台語:不而過put-lî-kò(韓音:geuligo,在韓是"此外、還有"的意思,台灣則是“不過、然而、但是”意)、我(日語的私Watashi的 wa。在上古日語語彙的我發音使用“wa”和“wata”。上古指在奈良時代的西元710-794年及其以前)。哪do (日語的哪裡:どこdoko)、你(니 li,韓國南部方言音)、親自(韓音:jim-jo。台灣在用音用義皆為斟酌jim-jo,仔細端詳意)、南無觀世音菩(韓)。
      台語與日語互通音:味、好、世界、了/瞭解、振、道、神、死、國、武器、魔、聯絡、散步、演示、白、夜、戰、實、人類、殺氣、毒、實戰、緊急、雜、車、健康、州、由、治療、誤解、刀、首、水源、王、機械、西、將軍、天才、戰車、要求、獎金、態度、誤解、友、偏見、優秀、天界、時間、結果、上、覺、報酬、感謝、賞金、島民、簡單、收納siu-la̍p/lok(日音:収納Shūnō)、現在hiān-tsāi(Genzai)、撤收thiat-siu(日音:撤収Tesshū)、守備、意識、注意、開始(Kaishi)、良心(Ryōshin)、實在(実際Jissai)、任務、鄰國(隣国Ringoku)、理解、研究gián-kiù(研究Kenkyū)。屬於上代日語語源的純用漢字以一字一音表記下來的用“支”(無義)來表記為日語的“キ” ki音(將“支”用於表記為キki音,在西元250-592年的古墳時代到710-794年奈良時代期間,後作シ,しshi),台語的支(也作tsi)、枝皆用gi音。支持tsi-tshî(しじ支持shiji)、土(日本原住民的阿伊努語單字型式的土Toy-Toy)。
      台語與韓語互通音:土產(토산품tosanpum土產品的토산tosan)、特產(특산물teugsanmul特產物的특산teugsan)、動物tōng-bu̍t(동물dongmul)、監督(감독gamdog)、己(gi)、暫時、準備、回答、毒、壽、世、陣(jin)、兵、接、孤、高(go)、麗、時辰、統軍、節、度、避、千、人質、真正、臣、時間、陷、軍紀、南京、辱、分明、征服、簡單、出征、援軍、勇氣、服、汁、學(hag)、報、步、職員、聽、道理、本、令、戶、徵、慘、直接、犧牲、真心、乞丐、志、粉、種(jon)、監視、速度、失禮、始(si)、終(jon)、合嘴ha̍p-tshuì(韓語有使用合嘴habchwi表示為閉嘴)、縛起來ba-kiai(古諺文方言)、虎、布、都市、記者、證據tsìng-kù(韓音:증거 jeunggeo)、參考、阿爸、技術、疆、家屬、旗(깃발gisbal的깃gi)、印鑑(인감ingam)、家具、運動、龍、危機(위기wigi)、機會(기회gihoe)、現在(台語的tsìn-má)、滿足buán-tsiok(만족manjog)...。
      大約在1930年代後期才出現所謂“閩南語”一詞,其語獨立性在皇朝當代不能與其他方言對談,與操清北京官話(後來的普通話)者更全然無法理解,清國常以筆談溝通。在擔任巡視臺灣(1722-1724年)監察御史一職的順天府大興縣(今屬北京市)人黃叔璥,在其所撰之《臺海使槎錄》一書的記載臺灣道習俗的章節中表示:郡中鴃舌鳥語,全不可曉。如劉呼澇、陳呼澹、莊呼曾、張呼丟。余與吳侍御兩姓,吳呼作襖,黃則無音,厄影切,更為難省。
      1852年劉家謀的《海音詩》:「耗擲饔飧百口糧,如山狼籍不堪償;傷財翻被居財誤,浪說紅龜是吉祥。吉凶事,皆用「紅龜粿」;臺語「龜」若「居」,取「居財」之意也。每用,常數百箇;其棄之也如泥沙,暴殄甚矣。」 *居ku

  • @tze-johnliu6158
    @tze-johnliu6158 3 ปีที่แล้ว +6

    我是外省第二代,何老师所说的台语,我几乎完全準确了解。聽起來很順耳。(语言滥用,甚至暴力化,何只發生在台灣。現在有人在這方面注意,因時尤未晚。)

    • @liooeyabie
      @liooeyabie 2 ปีที่แล้ว

      你的字體怪怪的,你是那裡的外省第二代啊?

    • @yunshanwang1605
      @yunshanwang1605 2 ปีที่แล้ว

      @@liooeyabie 可能是手寫輸入,以前很多老人會簡繁混寫,有教育部標準行書體,而很多簡體字是行書楷化

  • @hanmark3642
    @hanmark3642 3 ปีที่แล้ว +13

    不是!
    台語、泉漳語是雅言,不是方言!
    北京話才是方言,普通話是官話!
    千古未有官話干擾國家主人-人民的!

  • @user-ce5xq8vi7f
    @user-ce5xq8vi7f 3 ปีที่แล้ว +15

    臺灣語文學系報到
    信翰老師是為著逐个觀眾朋友咧講華語,阮上課的時,老師攏是全臺語沒問題的
    (信翰老師是為了每個觀眾朋友在講華語,我們上課的時候,老師都是全臺語沒問題的)

  • @111tonychou
    @111tonychou 2 ปีที่แล้ว +4

    愛給閩南語的字捿軫來(找回來),閩南語才有法度保存. 一種語言若是無字通寫, 一定會失傳. 白話音捿無字無要緊, 但是,文讀音的字一定愛捿出來.

  • @user-wn9rt6ce6i
    @user-wn9rt6ce6i 6 ปีที่แล้ว +15

    閩南語唯一的拯救之道就是用閩南語閱讀聯合晚報,一字都不走音。解法如此。

    • @user-02ai
      @user-02ai 5 ปีที่แล้ว +1

      那也請用你們真正的母語「涯話」唸看看,會不會搭的上,無解!

    • @user-wd1yv9rx3e
      @user-wd1yv9rx3e 4 ปีที่แล้ว

      閩南文化圈唯一拯救方法就是兩岸政局穩定

    • @charlottel1615
      @charlottel1615 3 ปีที่แล้ว +1

      許少彥 快搬過去!一定會不穩定的,怕你被打到,所以你快走^^

    • @uutt99
      @uutt99 3 ปีที่แล้ว +5

      目前的台灣有許多外省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他們其中有不少人珍惜台灣的各種本土語言與文化,同時也能以開闊的心態學習這些陌生的話語,這樣的「新台灣人」值得全世界的尊重!

  • @daitoukai3069
    @daitoukai3069 4 ปีที่แล้ว +5

    台語在台灣將來的走向:
    (1)成為官方使用的語言。
    (2)成為更多人說的語言。
    個人覺得(1)很難,現不是
    威權時代,即使投票表決
    也不一定能為多數人接受。
    (2)較有可能,但就看相關
    單位和支持者怎麼推動了。
    台語原本就是較複雜難學習,
    南腔北調說法不一無所適從,
    讀音和聲調繁多入門不容易,
    個人覺得應該作個整理統合,
    腔調盡量一致,讀音聲調簡化,
    包容多元事物,創新實用說詞。
    講到這樣可能有人有意見了:
    台語會失去傳統的美感和深度,
    同音異字變多,容易誤解原意。
    語言的主要目的是用來溝通。
    每個人學語言的資質、環境不同,
    簡易、實用成為語言發展的趨勢,
    原有美感和深度也繼續保留著,
    留給喜好者有心人慢慢去研究。
    中文、英文的讀音和聲調較少,
    很多同音異字,誤解原意並不多,
    要讓更多人會說,更多人願意說,
    別讓台語最後只剩三個用處:
    唱歌、說笑話、講幹話。

    • @ing-paolin3291
      @ing-paolin3291 2 ปีที่แล้ว

      我們幾時變成韓國人第二

  • @bonus668
    @bonus668 3 ปีที่แล้ว +8

    有些生活台語雖然會說,但深層的情感和思想無法用台語表演,台語快消失了

  • @daitoukai3069
    @daitoukai3069 4 ปีที่แล้ว +34

    台語越來越少人會說和要說,的原因:
    (1)曾被打壓禁止,有段使用空窗期。
    (2)講道地流利者,年歲高逐漸往生。
    (3)親子相處變少,在外較常用華語。
    (4)學校台語教育,日常實用性不夠。
    (5)韻調變音繁多,學習入門難度高。
    (6)只會打趣叫罵,常被誤解水準低。
    (7)原因必有其他,還請前輩多賜教。

    • @user-vj6gr1ze2j
      @user-vj6gr1ze2j 4 ปีที่แล้ว +4

      在你說被打壓的年代,我們看得到布袋戲,聽得到歌仔戲。而台灣籍執政者的現在呢?

    • @-fasttrackhokkien2141
      @-fasttrackhokkien2141 3 ปีที่แล้ว +1

      当你像香港读书认字都用粤语,那你母语水平自然高

    • @jeanlin8474
      @jeanlin8474 3 ปีที่แล้ว +4

      我覺得可能的原因還有兩個:
      1. 因為不是強勢語言
      2. 沒有與時俱進,像影片中舉的例子: "番仔火"和"陀螺(此物的台文我不會)"都是消失中的東西,而新科技也沒有對應的語彙可以用, 自然這個語言就會逐漸凋零(不過這也是因為,台語已經不是強勢語言了的關係吧)
      以上純粹個人想法

    • @-fasttrackhokkien2141
      @-fasttrackhokkien2141 3 ปีที่แล้ว +1

      Jean Lin 没有对应的,难道不会直譯吗?香港就是大部分直譯,都詞彙都是书面语借用,歌词都是书面语。人家香港粤语多璀璨

    • @nokiaman8250
      @nokiaman8250 3 ปีที่แล้ว +2

      花痟毋是無藥醫 即便是直譯,也會因為真正把台語精通以及懂得用讀音來讀字的能者越來越少了,很多新的詞彙國語大都有對應,再不然還可以唸英文如USB(隨身碟)當真還真的沒有台語人用台語方式唸,就算發的出音,但多人還是聽攏嘸,造成聽者的困擾,越少人講就越不易流通。現今還能聽到用台語唸唐詩宋詞的高人已經不多了,大多數的台灣人講台語的kuikao,就是問候你媽媽……這應該可以流傳很久

  • @user-gf6lj2ll8z
    @user-gf6lj2ll8z 5 ปีที่แล้ว +35

    我40歲,祖父母那輩是純閩南語,國語聽不懂無法溝通,爺爺奶奶那輩純閩南語,國語非常有限,爸媽純閩南語,國語可溝通,臺灣國語口音重,我這一輩,我個人閩南語在同輩算還不錯的,但國語還是比較順,下一輩。。。大概會講的不多了。臺語的確很危險,因為年輕人都不講。

    • @hokkian
      @hokkian 4 ปีที่แล้ว +10

      清流
      在马来西亚也一样,闽南语也在消失中。。。

    • @dolyhsieh5571
      @dolyhsieh5571 4 ปีที่แล้ว +9

      台語不能稱為閩南語,台語融合了平埔族 ,荷蘭語,日語,河洛語。

    • @xiuhanwu1282
      @xiuhanwu1282 3 ปีที่แล้ว +1

      所以澳大利亚人讲...澳大利亚语

    • @kaeruhxu3890
      @kaeruhxu3890 3 ปีที่แล้ว +3

      @@dolyhsieh5571 原來的閩南語加上外來詞彙,結果還是閩南語

    • @KiatJin_Si
      @KiatJin_Si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日語はい(hai):應答詞的“是!”意,從江戶時代(1603-1868年)開始使用,在此時代前的武士階級使用はっ(ha,促音っ本身沒有發音),庶民使用へい(hey)或へー(hei)(在台語同樣有用hè、hè-a、hè-lah音表示應答“是”、“對”的回應),而後融合成はい(hai)主要在平民使用,武士階級在正式場合回答仍然是はっ(ha)。在明治維新後的日本軍隊也沿用了はい(hai)。はっ(ha)根據語調會成為感嘆詞,表達詢問或懷疑的意思;はっ(ha)?就是當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時,要反問對方而使用,或聽不懂對方的話,不得不反問時使用的詞語。就如同在台語用蛤(ha)?的音。在武士階層以來所用ha同時有轉發為ho音用,同樣表示“是!”,在台語也使用ho為"好“音表示“是、好的”的應答。
      먹자 meogja:一起吃飯吧。在台語的“蒙呷”音則是偏向向對方或一起的表示加減、多少、將就吃的用法。
      쪽팔려 jjogpallyeo:表示“自己很尷尬”。在台語的表示我“很”怎樣、我“好”怎樣的台語語源是表示方向一方的쪽jjog音:我“jjog”見笑欸、你“jjog”靠北欸。
      바다에 bada-e:在海裡。在台語形容人頭腦“頭殼壞去”的“趴代趴代”的語源。
      뭐 ?(mwo,什麼?、什麼!?)。“嘸”有驚訝、驚詫意境,在台語“嘸mwo”用義常見為通無(沒有)、連詞(要不然)或延伸為語助詞的使用:看kua攏"嘸"、"嘸"看kua到tioh、“嘸”你是昧按抓?、“嘸”啊,今啊系蝦密情形?、 幹呢X,“嘸”利系勒公灑曉!?、啊“嘸”利系勒看kua沙小!?
      西元660年大唐在韓半島與新羅聯合發動了對百濟的攻擊,最終百濟首都泗沘被攻陷,663年8月大唐軍於白江口又大敗倭國(日本)與百濟之聯軍,百濟的故土被大唐和新羅瓜分,百濟義慈王與其子(夫餘豐)王室貴族以及一萬多名百濟平民被大唐擄至河洛一帶的洛陽(現今中國河南洛陽),另有一批百濟貴族則逃往日本。
      目前已知最早期東洋倭寇在1370年到1390年的部分高麗賤民群體,亦有純由朝鮮人組成的倭寇集團。1387年明國因東南沿海長年海盜倭寇為患,追勦無功,澎湖反成盜寇巢穴,明國因此厲行「墟地徙民」政策,將福建、浙江、廣東沿海三地的瀕海岸地區與近海諸島上所有居民及所剿佔澎湖上的住民(遷往福建)強迫遷入內地居住,島嶼居民全數淨空。
      1602年東洋倭寇以高砂(台灣)為巢穴,1617年(明萬曆四十五年)成員複雜沒有國族歸屬的東洋海盜海商集團,與平埔族群在主要據地範圍的東蕃竹萋港(即台灣竹塹,今新竹縣)曾與剿倭入侵的大明軍發生戰役。福建沿海岸地區在中原大陸歷代帝國疆域下自古以來就是邊陲地帶,在更迭至明、清帝國下這個海濱地區歷經迫遷、招撫,百姓除了來源早已未必是古閩原始居民,同時也不會自稱為漢人。 Laurent Sagart(1951年生於巴黎),法國漢學家。東亞語言研究中心 (CRLAO - UMR 8563) 的成員,他是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CNRS) 的研究主任(已榮譽退休),在西元2008年提出 Kra-Dai 是 FATK (Formosan ancestor of Tai-Kadai)的後期形式,南島語的一個分支,屬於在臺灣發展起來的Puluqic 群的南島語分支,其使用者在西元前3千年後半期左右遷徙回東亞大陸,包括廣東、海南和越南北部。 在他們到達這個地區後,他們與未知的群體進行了語言接觸,導致了FATK詞彙的部分再同化。
      基於其假說並保守的有別於其假說,所謂閩南語是由包括台灣根據地的倭寇海盜、海商集團遷往福建沿海濱地區一帶,在延伸形成局部較強勢的政權主導勢力下匯流趨同。
      出生於日本的鄭成功,在1652年以福建沿海其中福州為主的駐地,是以海商海盜集團勢力與清帝國對峙談判,不是以所謂打著反清復明的南明勢力。日治時期台灣各地平埔族群也曾發起更名為東寧族的社會運動。
      中國所謂的華夏文明的起源是向來中國以中原天朝自居下,視週邊外族的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人類在遷徙逐鹿東亞大陸內陸(包括被歷代中原帝國所征擄至中原而落葉的四方之夷國王室與附屬百姓文明平民族群)的匯聚競合大鍋炒後才能幹出來的。東夷鮮卑融群在逐鹿中原下是貢獻了東亞大陸文明,大抵是高麗半島與東北亞大陸、日本群島融群的前融底定分別出大和、高麗之名民族的前身。
      部分由古日、韓(含非現代首爾話為標準語的方言)民族所遺留語彙與解釋下來所謂漢字詞彙發音的同台語:不而過put-lî-kò(韓音:geuligo,在韓是"此外、還有"的意思,台灣則是“不過、然而、但是”意)、我(日語的私Watashi的 wa。在上古日語語彙的我發音使用“wa”和“wata”。上古指在奈良時代的西元710-794年及其以前)。哪do (日語的哪裡:どこdoko)、你(니 li,韓國南部方言音)、親自(韓音:jim-jo。台灣在用音用義皆為斟酌jim-jo,仔細端詳意)、南無觀世音菩(韓)。
      台語與日語互通音:味、好、世界、了/瞭解、振、道、神、死、國、武器、魔、聯絡、散步、演示、白、夜、戰、實、人類、殺氣、毒、實戰、緊急、雜、車、健康、州、由、治療、誤解、刀、首、水源、王、機械、西、將軍、天才、戰車、要求、獎金、態度、誤解、友、偏見、優秀、天界、時間、結果、上、覺、報酬、感謝、賞金、島民、簡單、收納siu-la̍p/lok(日音:収納Shūnō)、現在hiān-tsāi(Genzai)、撤收thiat-siu(日音:撤収Tesshū)、守備、意識、注意、開始(Kaishi)、良心(Ryōshin)、實在(実際Jissai)、任務、鄰國(隣国Ringoku)、理解、研究gián-kiù(研究Kenkyū)。屬於上代日語語源的純用漢字以一字一音表記下來的用“支”(無義)來表記為日語的“キ” ki音(將“支”用於表記為キki音,在西元250-592年的古墳時代到710-794年奈良時代期間,後作シ,しshi),台語的支(也作tsi)、枝皆用gi音。支持tsi-tshî(しじ支持shiji)、土(日本原住民的阿伊努語單字型式的土Toy-Toy)。
      台語與韓語互通音:土產(토산품tosanpum土產品的토산tosan)、特產(특산물teugsanmul特產物的특산teugsan)、動物tōng-bu̍t(동물dongmul)、監督(감독gamdog)、己(gi)、暫時、準備、回答、毒、壽、世、陣(jin)、兵、接、孤、高(go)、麗、時辰、統軍、節、度、避、千、人質、真正、臣、時間、陷、軍紀、南京、辱、分明、征服、簡單、出征、援軍、勇氣、服、汁、學(hag)、報、步、職員、聽、道理、本、令、戶、徵、慘、直接、犧牲、真心、乞丐、志、粉、種(jon)、監視、速度、失禮、始(si)、終(jon)、合嘴ha̍p-tshuì(韓語有使用合嘴habchwi表示為閉嘴)、縛起來ba-kiai(古諺文方言)、虎、布、都市、記者、證據tsìng-kù(韓音:증거 jeunggeo)、參考、阿爸、技術、疆、家屬、旗(깃발gisbal的깃gi)、印鑑(인감ingam)、家具、運動、龍、危機(위기wigi)、機會(기회gihoe)、現在(台語的tsìn-má)、滿足buán-tsiok(만족manjog)...。
      大約在1930年代後期才出現所謂“閩南語”一詞,其語獨立性在皇朝當代不能與其他方言對談,與操清北京官話(後來的普通話)者更全然無法理解,清國常以筆談溝通。在擔任巡視臺灣(1722-1724年)監察御史一職的順天府大興縣(今屬北京市)人黃叔璥,在其所撰之《臺海使槎錄》一書的記載臺灣道習俗的章節中表示:郡中鴃舌鳥語,全不可曉。如劉呼澇、陳呼澹、莊呼曾、張呼丟。余與吳侍御兩姓,吳呼作襖,黃則無音,厄影切,更為難省。
      1852年劉家謀的《海音詩》:「耗擲饔飧百口糧,如山狼籍不堪償;傷財翻被居財誤,浪說紅龜是吉祥。吉凶事,皆用「紅龜粿」;臺語「龜」若「居」,取「居財」之意也。每用,常數百箇;其棄之也如泥沙,暴殄甚矣。」 *居ku

  • @Ken62liu
    @Ken62liu 4 ปีที่แล้ว +18

    曾經有一個大學教授想開一門用台語教的數學科,結果被國民黨的立委指責說違反憲法,影響學生的受教權等等等…,結果讓這教授放棄開這門課。大學是選修的,不會台語可以選其他教師的課,幹嘛一定要抹殺用台語教學?香港的學校都是用香港話教學,在台灣為什麼不可以用台語、客語或其他母語來教學?

    • @makotoHwang
      @makotoHwang 2 ปีที่แล้ว +1

      台語不是只有一種,台灣的客家話、原住民話及閩南語等各個台灣本土族群的母語都是台語!

  • @user-il5up1nt6b
    @user-il5up1nt6b 4 ปีที่แล้ว +9

    自己的父母親都不教了,學校教那皮毛,有什麼用。好幾年前客家電視台,原住民電視台都有,就是沒有台語電視台,然後慢10幾年才成立。

  • @user-oi8ls5hh3o
    @user-oi8ls5hh3o 3 ปีที่แล้ว +5

    講到好

  • @user-iz9go1os8q
    @user-iz9go1os8q 3 ปีที่แล้ว +4

    同樣語言會因地制宜,由於歷史、社會、經濟、文化等因素之影響,以及隨時代環境潮流的變遷,融入當地人或外來人不同語言而有所差異在所難免。

  • @user-rs1xg4vv2b
    @user-rs1xg4vv2b 3 ปีที่แล้ว +6

    外來語(日文)佔台語的名詞多數根本沒有文字(漢字)可替代。現代新的物品名沒有台語的名稱。

  • @user-nv6qi4gh8z
    @user-nv6qi4gh8z ปีที่แล้ว +1

    我認為語言就是溝通的工具,小到社區進而國家到整個世界,必然會有主流語言的形成,也勢必會淘汰不常使用的工具。
    講者舉了一些例子但是都不是很恰當,像是美國人到台灣來我們對他說美語,以及我們到美國也是對美國人說美語,不是因為尊重,是因為美語是目前國際主流語言,除非我真的完全不會美語,不然我實在沒必要跟外國人說中文甚至台語,因為我用破英文會讓他們聽得懂的機率遠大於中文甚至台語。
    另外要了解一國的文化方式很多,不是只有語言,像是我不需要了解當地語言是怎麼形容茶和湯是用吃的還是喝的,我也知道濃湯配麵包要咬,喝茶要配茶點用吃的。

  • @stevehuang4292
    @stevehuang4292 4 ปีที่แล้ว +5

    猶有誠遠之路愛行💪

  • @Mr-wo3fr
    @Mr-wo3fr 3 ปีที่แล้ว +4

    台灣閩南語簡稱台語,跟閩南地區比多了一些外來語,其他基本一樣

  • @hken0215
    @hken0215 5 ปีที่แล้ว +12

    台語!論優雅文質彬彬,論狠勁氣魄夠味…

  • @kaeruhxu3890
    @kaeruhxu3890 3 ปีที่แล้ว +4

    題目只是假設,但中國的閩南語都沒消失,台灣怎麼可能發生,但還是有危機,就是沒有幾個人能全台語交談,更別論寫出台語漢字,推薦陳世明老師的教材。

    • @user-vj6gr1ze2j
      @user-vj6gr1ze2j 3 ปีที่แล้ว

      以前沒有所謂的台語漢字,台語也存在了千百年,所以那不是根本問題吧?有個思路可以想想,那就是"高級感"。北部應該尤其嚴重。好像說台語就是南部人"下港人"鄉下人等等不夠體面的標籤。那這又是如何造成的?如何能救?好好想想,不要老是政治掛勾了,老是牽拖外省人那真的很 low好嗎

  • @user-sv7go8vg7u
    @user-sv7go8vg7u 5 ปีที่แล้ว +11

    現在的長輩帶孩子時,
    連自己的臺語都不講了,傳得下去啊!!

  • @techleang8814
    @techleang8814 2 ปีที่แล้ว

    谢谢你

  • @QuacGiaNgoVietCongHoa
    @QuacGiaNgoVietCongHoa ปีที่แล้ว +1

    我是上海人,上海的吴语,吃和喝都是一样的,其实是吃的古音是tshiak,喝的古音的hap,到北方吴语里面音变同化成一个chik,其实上海话的思维模式里面根本就没有吃和喝的概念,只有入嘴,吞下的概念。台语的lim,和南吴的ha没有什么关系,是和粤语的jam同源的词。如果有人说chiak te, 可能是因为吃和喝的思维模式退化了。其实英语的the也是这样个过程来的,音变,最后变成了一种思维模式的消失。

  • @user-oq3sw6kv4s
    @user-oq3sw6kv4s 2 ปีที่แล้ว +3

    語言妥當是藝術!

  • @每日一貼文
    @每日一貼文 ปีที่แล้ว

    何信漢老師👍

  • @user-cg8ex1bt8r
    @user-cg8ex1bt8r 3 ปีที่แล้ว +8

    從"台語"流行文化每下愈況就可看出趨勢,非靠本土意識形態或政治正確就想力挽狂瀾。

    • @-fasttrackhokkien2141
      @-fasttrackhokkien2141 3 ปีที่แล้ว +2

      企業家通過創作文化價值才能救母語。例如“配台語動漫”,搞台語惡搞綜藝節目,台語偶像劇,那個農民和流氓換成河北話。

    • @user-ce5xq8vi7f
      @user-ce5xq8vi7f ปีที่แล้ว

      @@-fasttrackhokkien2141 Ńg,若是有閣較濟Tâi-gí配音ê bàng-gà,少年仔就會有接觸這个語言ê機會

  • @omarliu1963
    @omarliu1963 4 ปีที่แล้ว +2

    不同語言的人跟你就不是同祖先,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母語,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連自己的母語都不會講⋯⋯Lamentable !

    • @user-vj6gr1ze2j
      @user-vj6gr1ze2j 3 ปีที่แล้ว +1

      不知道令祖的來處是……?

  • @cxx0777
    @cxx077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講得太好了👍

  • @user-iz9go1os8q
    @user-iz9go1os8q 3 ปีที่แล้ว +4

    外來移民學閩南語越來越多變成主流潮流。

  • @ntsrv7323
    @ntsrv7323 2 ปีที่แล้ว +4

    連主持都用國語,這樣台語文化怎麼能傳承呢?希望能多用台語來主持

  • @user-qp9gt6kz7r
    @user-qp9gt6kz7r 4 ปีที่แล้ว +2

    一人一方言,不錯

    • @okyujay
      @okyujay 3 ปีที่แล้ว

      韋氏(Webster )字典的作者的實際家庭經驗。

  • @每日一貼文
    @每日一貼文 ปีที่แล้ว

    全看完了🙌🙌

  • @juanhuaxie2198
    @juanhuaxie2198 5 ปีที่แล้ว +3

    請問五根手指頭怎麼叫呢?謝謝回答。

  • @rexchen7727
    @rexchen7727 4 ปีที่แล้ว +7

    老師……您應該全台語發音可能更好哦

  • @arinaina4262
    @arinaina4262 3 ปีที่แล้ว +3

    廢話一堆。家裏為何不講台語,沒人在關注台語現代化,台語要如何與時代接軌,要如何從舊有的詞句中創造台語新辭彙又不失典雅,如何收集舊有卻少為人知的字詞加以研創。
    總結,有心復興台語的人有多少 ?
    為何粵語己經發展出它們獨有的書寫體,台語卻付之缺如 ?
    那一堆所謂的台語專家全在搞台語古書古音如何,沒人在推動現代化,口語化,生活化,知識化。
    政府應該成立台語文化機構,制定台語文化政策。

  • @yongyang6733
    @yongyang6733 3 ปีที่แล้ว +2

    茶和酒用“吃”有一种情况下可以用,就是说“吃喜茶”,“吃喜酒”。

    • @chung-yuanlin4312
      @chung-yuanlin4312 3 ปีที่แล้ว

      我是退休老師,現在從事台語教育。目前政府的台語(鄉土語言)教育,在國小一週只有一堂課;國中沒有,高中沒有配課。
      國小上課是照本宣科,出版社提供完整的教具。下課後聽不到台語,不會使用台語交談。
      教育處推行鄉土教學,只有一年一度的語文競賽:演說(情境演說)、朗讀、字音字形等項目。推行(救援)語言,就靠這樣的比賽嗎?
      比賽得獎的選手,很可能只會比賽題目的字,其他都不會了!甚至上街購物也照樣用華語交談。這樣怎麼救援呢?
      政府單位,請不要只是辦辦活動,照照相片,核銷經費就算了事。
      從地方政府開始檢討,聽聽民間看法,規劃可行之道。
      希望何教授把聲音帶到政府部門。謝謝大家。

  • @user-hs2rl5xn6m
    @user-hs2rl5xn6m 4 ปีที่แล้ว +4

    1:14 何信翰把危機的「危」說做 ûi。誤,應是 gûi。

    • @dannylin1993
      @dannylin1993 4 ปีที่แล้ว

      感謝說明

    • @lucywang3987
      @lucywang3987 4 ปีที่แล้ว

      他沒說錯喔

    • @user-hs2rl5xn6m
      @user-hs2rl5xn6m 4 ปีที่แล้ว

      >@@lucywang3987 >> 我又聽一遍。 他是說ûi,不是 gûi。

    • @lh8277
      @lh8277 ปีที่แล้ว

      1:23的「好」是不是也唸錯了

  • @OC817
    @OC817 6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語言才能撐起文化的傳承

  • @gluxodin3523
    @gluxodin3523 4 ปีที่แล้ว +4

    没有行政力是必然要死,除非像香港那样才能救活。所以说什么拯救台语我觉得完全不现实,唯一的拯救方法是,在传媒和学校教育中用这门语言。把台语当外语教学是肯定没用的,除非你国语课用台语上,数学课用台语上。但这显然是做不到的。二十年后,中国南方方言就剩广东话了。

  • @hanmark3642
    @hanmark3642 3 ปีที่แล้ว +3

    大部份原住民如西部的原住民西拉雅族,洪雅族等已經漢化為漢人。
    台灣文化自然主流語就是台語。北平話是政治強制語。
    原住民不是一個族群,是二十幾種族群,大部份幾百年前就漢化了。
    台灣多數原住民所講的話就是台語-以漳腔為主的泉漳混合腔。
    拿未漢化的東部原住民來鬥爭台灣多數族群台語漢族(閩粵人和西部原住民融合數百年而來)是國民黨慣用的分化劣質手段。

  • @baderdogan1769
    @baderdogan1769 3 ปีที่แล้ว +1

    语言可以影响一个人甚至国家的思维习惯和气质。这个规律只有我发现了。

  • @user-du5fp3lj2k
    @user-du5fp3lj2k 6 ปีที่แล้ว +10

    這影應只限河洛語吧!台語中的客語沒有提到

    • @tommytam6433
      @tommytam6433 6 ปีที่แล้ว +1

      大蕃茄 救客語的機率比救河洛語的機率低,所以先救河洛話吧

    • @user-du5fp3lj2k
      @user-du5fp3lj2k 6 ปีที่แล้ว +3

      客語就是台語啊

    • @tommytam6433
      @tommytam6433 5 ปีที่แล้ว +7

      @@user-du5fp3lj2k 台語=台灣閩南語都已經約定俗成了,請不要在此斟酌。只會顯得很白目

    • @jiajenju
      @jiajenju 5 ปีที่แล้ว +1

      @@user-du5fp3lj2k 請問你說客語說得如何?有何研究、文獻、專家、學者支持你的說法?有任何客語族群希望他們的語言被稱為“台語”?
      我很想知道!

    • @user-02ai
      @user-02ai 5 ปีที่แล้ว +2

      @@user-du5fp3lj2k 真正的客家母語是「涯話」 或「畲話」,浙江畲族人也自稱客家人,廣西欽州一處說「涯話」的少族也是官方認定的客家人,可以參考看看。

  • @hanmark3642
    @hanmark3642 3 ปีที่แล้ว +2

    最晚清朝1852年就有【台語】一詞!
    1874年出現【臺灣話】一詞!
    【台灣主流語就稱台語】,是【世之常情】!
    國民黨外省族群不思反省叛亂叛國搞垮中華民國的罪,
    反倒來台推翻人類【文化自然發展出來的】【台語】一詞,不羞愧嗎?
    閩南語一詞是1930年代才由學者發明,是職業用語,非文化用語。
    職業用語不能僭越於文化用語之上。
    ● 也就是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閩南語】!
    泉州的話與漳州的話是不同的,是學者把它們歸為同一種語叫閩南語,這只是職業用詞,非語言用詞。
    泉州的話、漳州的話也非起源於泉州漳州。

  • @huaa9229
    @huaa9229 5 ปีที่แล้ว +6

    我覺得真的會消失

    • @HingYok
      @HingYok 5 ปีที่แล้ว +1

      我也這麼覺得……以前頂多只有父母跟子女講國語,祖父母跟孫子還是講台語的,但這幾年我看到愈來愈多祖父母跟孫子都講國語了。

    • @daitoukai3069
      @daitoukai3069 4 ปีที่แล้ว +1

      台語越來越少人會說和要說,的原因:
      (1)曾被打壓禁止,有段使用空窗期。
      (2)講道地流利者,年歲高逐漸往生。
      (3)親子相處變少,在外較常用華語。
      (4)學校台語教育,日常實用性不夠。
      (5)韻調變音繁多,學習入門難度高。
      (6)只會打趣叫罵,常被誤解水準低。
      (7)原因必有其他,還請前輩多賜教。

    • @lioupen
      @lioupen 4 ปีที่แล้ว +1

      @@HingYok 因為跟子女講國語的人變阿公阿罵了

  • @user-ec4ni9ff3s
    @user-ec4ni9ff3s 4 ปีที่แล้ว +3

    教授你忘了提醒
    來(溫叨)我家泡茶

  • @boundless-vintage-music
    @boundless-vintage-music 4 ปีที่แล้ว +5

    讓我這個香港人多口說幾句對台語的看法
    對於有人爭論河洛話/客話/原住民語何者應該稱作台語
    我覺得三者都可以稱作台語啦
    可以參考李勤岸(見「弋張」頻道)把上述三語稱作「和樂台語/客家台語/原住民台語」

    • @-fasttrackhokkien2141
      @-fasttrackhokkien2141 3 ปีที่แล้ว

      這都是“河北沙文主義”意識形態。利用“原住民語”和“客家語”來懟早就約定俗成的台語。原住民語又分16種部落語,平均每個部落的語言才2萬多人,16個原住民才佔據台灣2%人口,而且就算父系是原住民也大部分都是原住民和漢人混血。例如“羅志祥”。

  • @artic119
    @artic119 3 ปีที่แล้ว +1

    何謂台語?會講台語不見得真的懂台語,推廣不見得有用心去研究⋯唉~台語漢語傻傻分不清楚!🍵

  • @user-em8dq6ru3s
    @user-em8dq6ru3s 5 ปีที่แล้ว +39

    強烈建議政府規定至少卡通都用台語發音

    • @user-qn5tc7iu3j
      @user-qn5tc7iu3j 4 ปีที่แล้ว +5

      不錯的建議, 我看過"花田少年史"卡通的台語版, 比國語版有趣

    • @user-sd6zz7cv8b
      @user-sd6zz7cv8b 4 ปีที่แล้ว +5

      兄弟这个主要是你家长小时候就教小孩就会了 至于国语吗你上学 多看电视就会啦

    • @user-vj6gr1ze2j
      @user-vj6gr1ze2j 4 ปีที่แล้ว

      請政府同前朝一樣規定電視台要有基本時數播出傳統戲曲

    • @user-sw4pn3zo2z
      @user-sw4pn3zo2z 3 ปีที่แล้ว

      英文才是王道

    • @uutt99
      @uutt99 3 ปีที่แล้ว

      @@user-sw4pn3zo2z 目前國際上的優勢語言是英文沒錯,但是「尊重多元文化,珍惜多元文化」才真正是王道!一個「美國人」有能力操持華語、台語,在台灣一定被稱讚為強者;在台灣,一個兒童如果能被刻意栽培,多學習一、兩種華語、英語以外的語言--尤其是各種本土語言,這樣,當然不只是王道,簡直是「帝王之道」啊!

  • @hanmark3642
    @hanmark3642 3 ปีที่แล้ว +1

    沒人討論書、車。
    大家在討論語言。
    歷朝歷代沒有官話在干預人民語言的,
    是中華民國國共兩黨首開先例。
    北平話是官話(公僕的話),也是方言。
    台語、閩南語是雅言,非方言。

  • @pixar0904
    @pixar0904 4 ปีที่แล้ว +14

    要台語強盛
    官方語言就是要用台語
    像香港那樣

    • @user-rt2we5ix6s
      @user-rt2we5ix6s 4 ปีที่แล้ว

      年輕人會反抗

    • @pixar0904
      @pixar0904 4 ปีที่แล้ว +1

      為何要反抗

    • @ryanchen4021
      @ryanchen4021 4 ปีที่แล้ว +2

      香港人自古就是使用粵語,即使外省人遷入也是小部份,會被同化一起使用粵語!所以香港一直能以粵語作為主要交流語言!
      而台灣的情況就複雜多了,早期台灣除了漳泉片的閩南語。還有客家話,各族原住民語言!
      光這點就有點難交流了,更別說1949年國民政府遷入百萬中國大江南北的人遷,這時候一定要有一個各族群共用的一種語言來溝通!
      美國也是世界民族熔爐,許多國的移民到了美國定居後的第二代,三代也幾乎會不再使用原先的母語!
      強勢語言必定會吞沒弱勢語言,這是人類發展史無可避免的一環!

    • @-fasttrackhokkien2141
      @-fasttrackhokkien2141 3 ปีที่แล้ว +3

      Ryan Chen 你白痴吗?谁跟你说香港自古使用粤语?香港原住民是客家人,和围头人。香港的粤语族群才占据40%多,第二大族群是閩南人,第三族群“潮汕人”。客家人,上海人,北方人。围头话是粤语次方言类似于“闽南语中的大田話”。
      台湾当时人口600多万,蒋介石带来60万。如果不是蒋介石搞名堂,辞退所有台語老师,还有没收所有教会台语圣经,现在全台湾可能都会说台語,包括外省人。

    • @stefubill3610
      @stefubill3610 3 ปีที่แล้ว +3

      香港被英國殖民一百多年,英國人沒有消滅粵語,但中共統治才二十幾年,粵語已經開始被打壓了。

  • @tclu1171
    @tclu1171 3 ปีที่แล้ว +7

    這個影片講的是閩南語吧,台語應該是賽德克語、布農語....才是吧。要推廣這個目標語言是沒問題的,個人在服役的一年多裡就學上手了。但是,還是要正本清源的把這個語言的源講清楚...

  • @hanmark3642
    @hanmark3642 3 ปีที่แล้ว +5

    台語就是【台灣人主流語】!最晚1852年清代就出現了!
    【台語】一詞是【語言用詞】、【文化用詞】,是人類【文化自然產生】的【語言用詞】。
    現代台語是漳州腔為主體的泉漳混和語。
    地球上沒有閩南語!
    漳州各地人講漳州各地話。
    泉州各地人講泉州各地話。
    廈門人也有漳泉混合話!
    閩南並無一個閩南語!這是事實、常識!
    「閩南語」這個名詞被中國語言學家趙元任發明,是1930年代之後的事情。
    1930年代語言學家把【閩南【各地不同語言】【統稱】、歸類為同一種語言-閩南語,這就是分類!
    【閩南語】一詞是一種歸類、分類,不是地球上真的有一種語言叫閩南語給閩南人講!
    【閩南語】一詞是【職業用詞】(學者),非【語言用詞】、【文化用詞】。
    職業用詞不能監獄於語言用詞之上。
    用職業用詞來僭越、打壓文化用詞,這是政客、有心人士的計謀。

  • @user-ht5sf4yh1f
    @user-ht5sf4yh1f 5 ปีที่แล้ว +3

    吃是 khik / tsiah 是食 傻傻分不清 真的是台语离消失不远了

  • @jiangrichard1127
    @jiangrichard1127 3 ปีที่แล้ว +1

    牽一點,西牽一點,然後呢~,如果只是做文史紀錄,通通都很好,但是是這樣嗎?
    50跟100,我乾脆跑500步好了,不要再牽拖了。朝代可以更換,只要有新皇帝,管它以前講甚麼話。
    反正現在開始,台灣就是要將“閩南語”變成國語就對了。喔... 對不起,就是"台灣話"就對了,結束。

  • @hanmark3642
    @hanmark3642 3 ปีที่แล้ว +1

    國語就是滿清腔漢語。
    明朝官話是南京話。
    清朝康熙雍正年間也是用南京官話。
    到雍正期間才改用滿腔北京話為官話。
    孫中山沒有民主中華文化素養,硬把國會通過的廣東話(唐語)為官話改為北京話為官話,使中華文化崩潰至今。

  • @markmaggie
    @markmaggie ปีที่แล้ว

    主講人對台下的觀眾強調台語的傳承, 顯見這就是一個台語推廣場(台下觀眾都能使用台語), 可是當推展台語的專題演講不是至少國台交雜而是使用國語為主調, 台語如何不凋零?

  • @thihangyan8702
    @thihangyan8702 2 ปีที่แล้ว

    「陀螺」可用大眾都學過的注音「字母」拼成「ㄍㄢ^ㄌㄛㄎ^」,就好了。這是台語的拼式文字的「單字」!

  • @stevehuang4292
    @stevehuang4292 4 ปีที่แล้ว +3

    可惜字寫毋著,有閒轉來坐

  • @KiatJin_Si
    @KiatJin_Si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日語はい(hai):應答詞的“是!”意,從江戶時代(1603-1868年)開始使用,在此時代前的武士階級使用はっ(ha,促音っ本身沒有發音),庶民使用へい(hey)或へー(hei)(在台語同樣有用hè、hè-a、hè-lah音表示應答“是”、“對”的回應),而後融合成はい(hai)主要在平民使用,武士階級在正式場合回答仍然是はっ(ha)。在明治維新後的日本軍隊也沿用了はい(hai)。はっ(ha)根據語調會成為感嘆詞,表達詢問或懷疑的意思;はっ(ha)?就是當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時,要反問對方而使用,或聽不懂對方的話,不得不反問時使用的詞語。就如同在台語用蛤(ha)?的音。在武士階層以來所用ha同時有轉發為ho音用,同樣表示“是!”,在台語也使用ho為"好“音表示“是、好的”的應答。
    먹자 meogja:一起吃飯吧。在台語的“蒙呷”音則是偏向向對方或一起的表示加減、多少、將就吃的用法。
    쪽팔려 jjogpallyeo:表示“自己很尷尬”。在台語的表示我“很”怎樣、我“好”怎樣的台語語源是表示方向一方的쪽jjog音:我“jjog”見笑欸、你“jjog”靠北欸。
    바다에 bada-e:在海裡。在台語形容人頭腦“頭殼壞去”的“趴代趴代”的語源。
    뭐 ?(mwo,什麼?、什麼!?)。“嘸”有驚訝、驚詫意境,在台語“嘸mwo”用義常見為通無(沒有)、連詞(要不然)或延伸為語助詞的使用:看kua攏"嘸"、"嘸"看kua到tioh、“嘸”你是昧按抓?、“嘸”啊,今啊系蝦密情形?、 幹呢X,“嘸”利系勒公灑曉!?、啊“嘸”利系勒看kua沙小!?
    西元660年大唐在韓半島與新羅聯合發動了對百濟的攻擊,最終百濟首都泗沘被攻陷,663年8月大唐軍於白江口又大敗倭國(日本)與百濟之聯軍,百濟的故土被大唐和新羅瓜分,百濟義慈王與其子(夫餘豐)王室貴族以及一萬多名百濟平民被大唐擄至河洛一帶的洛陽(現今中國河南洛陽),另有一批百濟貴族則逃往日本。
    目前已知最早期東洋倭寇在1370年到1390年的部分高麗賤民群體,亦有純由朝鮮人組成的倭寇集團。1387年明國因東南沿海長年海盜倭寇為患,追勦無功,澎湖反成盜寇巢穴,明國因此厲行「墟地徙民」政策,將福建、浙江、廣東沿海三地的瀕海岸地區與近海諸島上所有居民及所剿佔澎湖上的住民(遷往福建)強迫遷入內地居住,島嶼居民全數淨空。
    1602年東洋倭寇以高砂(台灣)為巢穴,1617年(明萬曆四十五年)成員複雜沒有國族歸屬的東洋海盜海商集團,與平埔族群在主要據地範圍的東蕃竹萋港(即台灣竹塹,今新竹縣)曾與剿倭入侵的大明軍發生戰役。福建沿海岸地區在中原大陸歷代帝國疆域下自古以來就是邊陲地帶,在更迭至明、清帝國下這個海濱地區歷經迫遷、招撫,百姓除了來源早已未必是古閩原始居民,同時也不會自稱為漢人。 Laurent Sagart(1951年生於巴黎),法國漢學家。東亞語言研究中心 (CRLAO - UMR 8563) 的成員,他是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CNRS) 的研究主任(已榮譽退休),在西元2008年提出 Kra-Dai 是 FATK (Formosan ancestor of Tai-Kadai)的後期形式,南島語的一個分支,屬於在臺灣發展起來的Puluqic 群的南島語分支,其使用者在西元前3千年後半期左右遷徙回東亞大陸,包括廣東、海南和越南北部。 在他們到達這個地區後,他們與未知的群體進行了語言接觸,導致了FATK詞彙的部分再同化。
    基於其假說並保守的有別於其假說,所謂閩南語是由包括台灣根據地的倭寇海盜、海商集團遷往福建沿海濱地區一帶,在延伸形成局部較強勢的政權主導勢力下匯流趨同。
    出生於日本的鄭成功,在1652年以福建沿海其中福州為主的駐地,是以海商海盜集團勢力與清帝國對峙談判,不是以所謂打著反清復明的南明勢力。日治時期台灣各地平埔族群也曾發起更名為東寧族的社會運動。
    中國所謂的華夏文明的起源是向來中國以中原天朝自居下,視週邊外族的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人類在遷徙逐鹿東亞大陸內陸(包括被歷代中原帝國所征擄至中原而落葉的四方之夷國王室與附屬百姓文明平民族群)的匯聚競合大鍋炒後才能幹出來的。東夷鮮卑融群在逐鹿中原下是貢獻了東亞大陸文明,大抵是高麗半島與東北亞大陸、日本群島融群的前融底定分別出大和、高麗之名民族的前身。
    部分由古日、韓(含非現代首爾話為標準語的方言)民族所遺留語彙與解釋下來所謂漢字詞彙發音的同台語:不而過put-lî-kò(韓音:geuligo,在韓是"此外、還有"的意思,台灣則是“不過、然而、但是”意)、我(日語的私Watashi的 wa。在上古日語語彙的我發音使用“wa”和“wata”。上古指在奈良時代的西元710-794年及其以前)。哪do (日語的哪裡:どこdoko)、你(니 li,韓國南部方言音)、親自(韓音:jim-jo。台灣在用音用義皆為斟酌jim-jo,仔細端詳意)、南無觀世音菩(韓)。
    台語與日語互通音:味、好、世界、了/瞭解、振、道、神、死、國、武器、魔、聯絡、散步、演示、白、夜、戰、實、人類、殺氣、毒、實戰、緊急、雜、車、健康、州、由、治療、誤解、刀、首、水源、王、機械、西、將軍、天才、戰車、要求、獎金、態度、誤解、友、偏見、優秀、天界、時間、結果、上、覺、報酬、感謝、賞金、島民、簡單、收納siu-la̍p/lok(日音:収納Shūnō)、現在hiān-tsāi(Genzai)、撤收thiat-siu(日音:撤収Tesshū)、守備、意識、注意、開始(Kaishi)、良心(Ryōshin)、實在(実際Jissai)、任務、鄰國(隣国Ringoku)、理解、研究gián-kiù(研究Kenkyū)。屬於上代日語語源的純用漢字以一字一音表記下來的用“支”(無義)來表記為日語的“キ” ki音(將“支”用於表記為キki音,在西元250-592年的古墳時代到710-794年奈良時代期間,後作シ,しshi),台語的支(也作tsi)、枝皆用gi音。支持tsi-tshî(しじ支持shiji)、土(日本原住民的阿伊努語單字型式的土Toy-Toy)。
    台語與韓語互通音:土產(토산품tosanpum土產品的토산tosan)、特產(특산물teugsanmul特產物的특산teugsan)、動物tōng-bu̍t(동물dongmul)、監督(감독gamdog)、己(gi)、暫時、準備、回答、毒、壽、世、陣(jin)、兵、接、孤、高(go)、麗、時辰、統軍、節、度、避、千、人質、真正、臣、時間、陷、軍紀、南京、辱、分明、征服、簡單、出征、援軍、勇氣、服、汁、學(hag)、報、步、職員、聽、道理、本、令、戶、徵、慘、直接、犧牲、真心、乞丐、志、粉、種(jon)、監視、速度、失禮、始(si)、終(jon)、合嘴ha̍p-tshuì(韓語有使用合嘴habchwi表示為閉嘴)、縛起來ba-kiai(古諺文方言)、虎、布、都市、記者、證據tsìng-kù(韓音:증거 jeunggeo)、參考、阿爸、技術、疆、家屬、旗(깃발gisbal的깃gi)、印鑑(인감ingam)、家具、運動、龍、危機(위기wigi)、機會(기회gihoe)、現在(台語的tsìn-má)、滿足buán-tsiok(만족manjog)...。
    大約在1930年代後期才出現所謂“閩南語”一詞,其語獨立性在皇朝當代不能與其他方言對談,與操清北京官話(後來的普通話)者更全然無法理解,清國常以筆談溝通。在擔任巡視臺灣(1722-1724年)監察御史一職的順天府大興縣(今屬北京市)人黃叔璥,在其所撰之《臺海使槎錄》一書的記載臺灣道習俗的章節中表示:郡中鴃舌鳥語,全不可曉。如劉呼澇、陳呼澹、莊呼曾、張呼丟。余與吳侍御兩姓,吳呼作襖,黃則無音,厄影切,更為難省。
    1852年劉家謀的《海音詩》:「耗擲饔飧百口糧,如山狼籍不堪償;傷財翻被居財誤,浪說紅龜是吉祥。吉凶事,皆用「紅龜粿」;臺語「龜」若「居」,取「居財」之意也。每用,常數百箇;其棄之也如泥沙,暴殄甚矣。」 *居ku

  • @yojaychang
    @yojaychang 3 ปีที่แล้ว +1

    13:12 還以為是威而柔

  • @bobc145
    @bobc145 3 ปีที่แล้ว +2

    父母家長自己不會講,小孩沒有說台語的環境。

  • @rayeee
    @rayeee 5 ปีที่แล้ว +9

    閩南語本來就沒有打火機的說法,因為這是後來才有的東西;而一般台語常說的"賴大"其實是日語,而日語是翻譯英語 : light......所以嚴格來說是沿用日本人的破英語說法,算是一種外來語,很多台語都是這樣來的。反而"怕輝ㄍ 一 " 是道地用閩南語翻譯北京話的一種說法,只是不被大家所慣用而已。所以,甚麼是台語? 我認它融合了閩南話、日本話、北京話,但是根本還是福建省(閩)南部的一種地方方言。

    • @-fasttrackhokkien2141
      @-fasttrackhokkien2141 4 ปีที่แล้ว +2

      rayeee 我們泉州這邊,對現代詞彙都有翻譯。打火機=“火刻”。布娃娃/公仔=“棉人仔”或者“棉囝仔”

    • @tinlh
      @tinlh 4 ปีที่แล้ว

      @@-fasttrackhokkien2141 什么打火机!我们也是叫“火刻”。

  • @aszx1985a
    @aszx1985a ปีที่แล้ว +2

    我小時候,宋楚愉,當時是新聞局局長,嚴格禁止説台語😂家裡長輩全是說台語、真的很衝突

  • @QuacGiaNgoVietCongHoa
    @QuacGiaNgoVietCongHoa ปีที่แล้ว

    我觉得对于那种难说的专有名词,台语或者吴语,必须弃绝任何官话式的表达,比如说外来词就用外来语的发音,如果是很古早的,可以用1945年以前人的表达。

  • @stevehuang4292
    @stevehuang4292 4 ปีที่แล้ว +4

    存,食,歹澀

  • @yesnet83
    @yesnet83 4 ปีที่แล้ว +3

    廈門福建一堆人在講,不會消失

    • @user-tf7lp9hn4o
      @user-tf7lp9hn4o 3 ปีที่แล้ว +1

      那是住在廈門福建人,不是住在台灣使用閩南語的台灣人.語言傳承是文化的傳承!

    • @MrGaryTseng
      @MrGaryTseng 3 ปีที่แล้ว +1

      台語融合了像是日語等的語言詞彙
      有著部分不同的文化背景
      住在台灣的閩南人講的台語
      還是跟廈門話福建話有分別的

  • @user-xo6hx1dy1m
    @user-xo6hx1dy1m 2 ปีที่แล้ว

    台語是很深的言文言呀!

  • @chihfeng1975
    @chihfeng1975 6 ปีที่แล้ว +7

    在下已過不惑之年,意即出生的年份是在戒嚴時期,國小也是在國語政策下度過的,甚至在學校說河洛語還得被罰錢,但在下到現在依舊會說河洛語,為何?
    宋楚瑜與當年的政府當然有錯,但捫心自問,在一個「說河洛語的家庭」裡,你有沒有教你的後代說河洛語呢?你是否成為了政府打壓河洛語的幫兇呢?
    在下的父母、祖父母都是會說河洛語的,長輩甚至還說:「不說河洛語是背祖!」
    也之所以如此,學校教育說國語,在家說河洛語,雙管齊下,毫無影響,在下國語的平舌音、捲舌音都分得很清楚,不似現今一些連河洛語都不會說的人,國語連平舌音、捲舌音都會搞錯,甚至還瞎說這是台灣特色國語,著實令人無言。
    宋楚瑜該不該道歉,當然要道歉,但連家庭教育都不教後代河洛語的人是否更該道歉呢?一味的怪政府有用嗎?
    當時日本時代皇民化政策,日語為當時台灣的官方語言,在學校說日語,但有限制自身的家庭不能說河洛語嗎?沒有吧?河洛語也沒有消失,不是嗎?
    在下並沒有接受過一堂正規的河洛語課程,當年哪來的河洛語教室呢?
    以上。

    • @t82lx94
      @t82lx94 5 ปีที่แล้ว

      問題是當時貶抑台語,深蒂固的深入當時的學生,這些人長大了為人父母自然和小孩講國語。去香港甚至大陸各省,自己的母語方言和國語是同步的,甚至是優先的,台灣歷經多次外來政權統治,唯有這次台語發生危機。讚成大家在家說母語。

    • @HingYok
      @HingYok 4 ปีที่แล้ว

      @@t82lx94 重點是,問題已經發生了,不斷把過去的錯誤政策挖出來鞭屍又有何用?不如實際採取行動補救。錯誤的政策只是造成結果的原因之一而已,如果解嚴後大家都有「莫忘祖宗言」的共識,堅持從小教後輩台語,那台語就不會有今天的困境了。

  • @user-uk8wq6jj1f
    @user-uk8wq6jj1f 6 ปีที่แล้ว +11

    講師諾用台語說更寫實喔⋯⋯

  • @user-tq6uj1yz3g
    @user-tq6uj1yz3g 3 ปีที่แล้ว +3

    人家推广华语的目标很明确,你推广台语有实际行动和步骤吗?推广台语必须多管齐下,全社会营造气氛

  • @user-vj6gr1ze2j
    @user-vj6gr1ze2j 4 ปีที่แล้ว +8

    台語是被台灣人消滅的。我爸爸是外省第一代,但他為了融入環境,台語說的非常好。媽媽至今是不太會說國語的台灣人,就可以知道爸爸台語之輪轉。雖然很多人指責當年不說國語要罰錢,但我及兄弟姊妹的台語也非常好。因為中午要看史艷文,晚上要聽楊麗花,台語怎麼可能不好呢?到現在有多少年輕人了解布袋戲和歌仔戲?所以別再被台灣籍的政客欺騙了了,真正在保護發揚台灣傳統文化的從來都是被污名化的外省人而不是騙選票的台灣人

    • @a83ru83
      @a83ru83 2 ปีที่แล้ว

      噯,為什麼台語要靠史艷文和楊麗花?流行文化有世代差異是很正常的吧?茄子蛋不紅嗎? 珂拉琪不潮嗎?
      發生的政策你不可能假裝它不存在,政策所造成的母語斷層也是真實的,只是每個人受影響的程度不盡相同。過去台語被汙名化,讓公開說台語的人感到羞恥、不文雅,小時候上學被罰,長大了不跟小孩說台語,這在我父母輩非常明顯。

    • @user-vj6gr1ze2j
      @user-vj6gr1ze2j 2 ปีที่แล้ว +1

      @@a83ru83 史艷文和楊麗花是日常的卻也是文化的傳承。台灣現在還有自己的文化嗎?
      茄子蛋和珂拉琪真的不夠力。我有兩個兒子,一個23一個 15,而我卻沒有發現他們的生活中有這兩組人的絲毫存在
      你瞧,我是外省軍二代,我會說很好很流利的台語。我的兒子們和其他台灣N代卻在上了台語課後連聽都聴不懂
      我應該與你的父母同輩吧,我卻沒有什麼台語污名化的感覺,反而難過兒子們沒有機會和能力接觸很好的台灣文化
      不說別的,現在你聽到的流行歌那邊的比較多? 看的是陸劇還台劇?你看看民視和三立的八點檔都是些什麼內容,真的好嗎?
      我一個外省人尚且殷殷教著兒子們台灣文化的美,而我們英明偉大的政府又做了什麼呢?

    • @Dhsu4321
      @Dhsu4321 ปีที่แล้ว

      @劉玉蓮 同意。

  • @user-vt8qg1vd5o
    @user-vt8qg1vd5o 4 ปีที่แล้ว +5

    從這位教授無法或不想全臺語演說我深信臺語消滅早晚的事

  • @ytw501
    @ytw501 ปีที่แล้ว

    想問教授:廈門話和台語,有99%以上雷同,應該也是一種巧合吧!
    按此推論:
    就好比,人類和黑猩猩,有99%以上的基因雷同,也是純粹巧合。
    總不能以此推測,有什麼進化論的理論,說人類是黑猩猩演化來的;或是台語是廈門話或閩南語演化來的;
    要是科學家一定會說,人類是由石頭直接蹦出來的,與黑猩猩啦,動物界啦,完全無關;
    同理可證,台語是台灣人直接創造出來的,與廈門話無關,更與閩南語無關;總不能說有99%的雷同,就有什麼亂七八糟的關係吧!
    人家台語是台灣人直接創造出來的不行嗎?台語是完全100%由台灣人自己創造的,怎麼可能跟萬惡的中國有任何關係呢?姓名也是,地名也是,文字也是,...。總之,台灣完完全全是從天上直接生出來的,不只跟中國無關,連跟地球也完全無關啦!就是這樣啦!
    只有讀過書的人才懂這個道理,一般村夫愚婦是不可能懂得的...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是嗎?

  • @226Liu
    @226Liu 9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國人不覺得是危機,是因為有國語可替代,台語不會講的詞就用國語頂上,溝通無礙

  • @yojaychang
    @yojaychang 3 ปีที่แล้ว +1

    什麼事都要等政府救,難道不知道國考不是用臺語出題嗎?

  • @kaeruhxu3890
    @kaeruhxu3890 5 ปีที่แล้ว +7

    台語絕對不會消失

    • @user-qn5tc7iu3j
      @user-qn5tc7iu3j 4 ปีที่แล้ว +4

      不要太武斷, 要滅一個文化, 先滅母語, 中國現在開始要香港不要講廣東話, 為什麼?

    • @kaeruhxu3890
      @kaeruhxu3890 3 ปีที่แล้ว

      2019到台中榮總1週,醫生 護理師 櫃檯 看護 清潔人員 隔壁床患者,竟然全以閩南語基底交談,讓我驚訝,所以 河洛話 閩南語 台語是不可能消失,就連客家話都會一直流傳,但還是要向香港廣東話的教育學習

  • @user-sd6zz7cv8b
    @user-sd6zz7cv8b 4 ปีที่แล้ว +3

    还是香港好 基本上全部会讲粤语

  • @FormosaC-zd6gc
    @FormosaC-zd6gc 2 ปีที่แล้ว

    台灣人居住台灣不會講台語 ?? = 就好像是英國人居住英國不會講英語。
    老外省人 (oversea Chinese) 居住台灣70幾年 「輸」給 "只來幾年而以" 的新住民。
    Mandarin ( Chinese ) language =
    中國大陸: 稱 「北京話/ 普通話」。
    日本/ 台灣原住民: 稱 「漢語」。
    外省人: 稱 「國語 / 華語」。

  • @manyeechan8365
    @manyeechan8365 3 ปีที่แล้ว +4

    你的節目是講台語,為什麼不用台語,而是用國語。

    • @tonydunn3691
      @tonydunn3691 3 ปีที่แล้ว

      It's weird , Taiwanese speak about Taiwanese by Pekinese. It is really weird, shame on you.

  • @ciri4kgaming7
    @ciri4kgaming7 2 ปีที่แล้ว +1

    說實在的,祖先可能自己也被統一過語言,早就不會他媽的語言(他的母語)。我不會也⋯⋯還好吧⋯⋯
    勿忘南島語系是個「語系」啊

  • @amyhsuanminchou3627
    @amyhsuanminchou3627 3 ปีที่แล้ว +7

    這個老師既然是提倡台語,竟然幾乎全程使用mandarin. incredible!

    • @Kevin-kb9ot
      @Kevin-kb9ot ปีที่แล้ว

      因為臺下的人可能有一些聽不很懂

    • @hsusteve6048
      @hsusteve6048 ปีที่แล้ว +1

      你台語能力可能很差,怕你聽不懂。

  • @user-nv5ju7wk2r
    @user-nv5ju7wk2r 5 ปีที่แล้ว +8

    最大問題來自父母的漠視。

  • @user-rc3bt8bg6n
    @user-rc3bt8bg6n 3 ปีที่แล้ว +1

    主提應該是臺語即欲消失,不是得欲消失。

    • @starshadow.776
      @starshadow.776 2 ปีที่แล้ว

      因為電腦打不出台語字
      只能使用打出簡體繁體中文字

  • @wildmorris
    @wildmorris 4 ปีที่แล้ว +4

    台語用了四十年 湯茶咖啡 我們從來是用喝的 沒在用吃的

    • @lh8277
      @lh8277 ปีที่แล้ว

      我阿公阿嬤都是說「食咖啡」 可能地區不一樣吧

    • @wildmorris
      @wildmorris ปีที่แล้ว

      @@lh8277 台灣南北有些用語就不一樣了 有興趣可以找找網路上有些人的討論 語言一直隨時間和地域在變化是確定的

  • @user-kq6jd5qe8i
    @user-kq6jd5qe8i 4 ปีที่แล้ว +7

    我在大陸上學,一進學校的一個很明顯的標語就是:請講普通話,使用規範字。

  • @user-tt4mk5ex4n
    @user-tt4mk5ex4n 5 ปีที่แล้ว +6

    為何不用台語來說明。

    • @daitoukai3069
      @daitoukai3069 4 ปีที่แล้ว +2

      因為台下來賓可能不完全聽得懂吧!

    • @sfbluestar
      @sfbluestar 3 ปีที่แล้ว

      教授自己也讲不全

  • @rogerhwang5345
    @rogerhwang5345 3 ปีที่แล้ว +6

    ●「台語」「台灣話」這兩個詞好像就怪怪的?世界上有許多國家以English為官方語言(國語),或為官方語言之一,但是,各國的English卻有許多不同的地方,迦納、奈及利亞、賴比瑞亞、印度、瑞士、比利時、加拿大、......,各國的English都有融入各地不同的外來語、當地語,就像台式閩南語融入許多日本話、英語、漢語、......一樣,但是各個以English為官方語言或之一的國家,都仍然稱這種語言為「English」,沒人會說他們講的是迦納語、奈及利亞語、.........或加拿大語,最多會說這是 xx式的英語,例如Canadian English,。
    ●真實笑話:有來自台灣的觀光客到新加坡,很訝異許多新加坡人會講「台灣話」,就問他們為何會講「台灣話」,他們回答,我是講福建話,我不是講台灣話!假如迦納人把迦納式English說成是迦納語,迦納人旅行到瑞士、加拿大、....,很訝異瑞士人、加拿大人也會說迦納語,不是很好笑嗎?這叫井底.....。
    ●我個人覺得,在台灣講台灣式福建話、閩南話的人應該要有自信心,不需要把這種台式閩南語(福建話)硬說是「台語」「台灣話」,畢竟台灣之外全世界講閩南語的人口,可能是台灣人的好幾倍!大大方方說這是閩南語又有何仿?講英語的國家說自己國家講的語言是English,有傷自尊嗎?就不能立國嗎?就不會發展或就會落後嗎?美國人也說他們講的是English,最多是American English,不是American或(American Language),只有華人把它分為美語與英語。
    ●以語言學來說,假如所謂的「台灣話」能演進到只有5%以下與閩南語相同,閩南語只是所謂「台灣話」的5%或更低的外來語,這個「台灣話」才是真正名符其實的台灣話。任何語言的所有外來語我估計不會超過該語言的5%,何況這5%外來語決不會來自同一語言。(日語的外來語相當之多,有誰知道日語的外來語佔日語的百分之幾?)
    ●結論,假如在台灣講台灣式福建話/台灣式閩南話的人都有自信心的話,台式閩南語就不會消失!

    • @a83ru83
      @a83ru83 2 ปีที่แล้ว

      你整個搞錯語言分類支系與語言名稱的關係,拜託google一下。

  • @AlbertaChen
    @AlbertaChen 6 ปีที่แล้ว +8

    打毛線為何讓小孩講不出來
    因為漢文是"刺膨紗"
    要推漢語要配合漢文
    如果繼續以康熙大辭典為準
    就是大清國官方文字來書寫
    用漢語來念
    當然會笑說"河洛話"只有音沒字
    東漢以前都是"河洛話"

    • @xianyun9431
      @xianyun9431 6 ปีที่แล้ว +1

      平埔族子孙只会胡说八道。

    • @user-vs3gl8mu3d
      @user-vs3gl8mu3d 5 ปีที่แล้ว

      河洛話"有音就有字 換句話說忘了如何書寫

    • @user-ty3ze1zq2l
      @user-ty3ze1zq2l 5 ปีที่แล้ว +1

      Sinoeng 唐詩用臺語年更有韻味

    • @user-02ai
      @user-02ai 5 ปีที่แล้ว +5

      有音也有字!一直到明朝都是河洛音,現在的繁體字就是我們的漢字,是清初滿人把我們的漢字讀音改變,許多字體筆劃數太多,被一字兩用或改成筆劃數少的字,為何台語有一些可以唸的字,筆劃數特多,是因為滿人改掉而我們有留下來,為何有些台語用字筆劃數少,因為原字被改音成了北京話,避免互相抵觸,而改用借音字、假音字⋯等,其實大部分的繁體字都是河洛字,音再改回來就一樣了,有些字甚至好寫就好,如竈寫灶就好,但也要保留。

  • @user-vs3gl8mu3d
    @user-vs3gl8mu3d 5 ปีที่แล้ว +3

    懷疑他的說法台語會面臨消失的危機呢?我每天不就是天天台語交談

    • @user-yh1fi1rz1r
      @user-yh1fi1rz1r 4 ปีที่แล้ว

      很多家庭真的不講台語了,我家就是幾乎不講台語,不用說死後跟祖先溝通了,我連阿公阿嬤還活著的時候都因為我台語不好而不知道怎麼溝通了,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很悲哀😢 您家天天說台語真好,希望台灣每個家庭一起來說台語

    • @wildmorris
      @wildmorris 4 ปีที่แล้ว

      @@user-yh1fi1rz1r 台語的家庭說台語 客語的家庭說客語 而不是希望所有家庭說說台語

    • @wildmorris
      @wildmorris 4 ปีที่แล้ว

      一些粗重活的年輕人 講的還是台語 菜市場的年輕人 講的也還是台語 就是要講台語消失 才能有事幹

    • @user-yh1fi1rz1r
      @user-yh1fi1rz1r 4 ปีที่แล้ว +2

      @@wildmorris 抱歉,我一時沒有想太多,造成歧異真是不好意思。我同意台語的家庭說台語、客語的家庭說客語、原住民的家庭說他們的族語。
      但台語正在消失是真切的事,您去大學裡面,會說流利台語的大學生(不含外籍生、非台語家庭學生等等)絕對難找,更別說現在國高中生甚至是國小的孩子。您說一些粗重活及菜市場的年輕人都會說台語,但是他們又佔全台灣年輕人的幾分之幾呢?甚至您也提到,「一些粗重活/菜市場的年輕人,講的還是台語」,既定印象都讓您直覺想到「粗重活、菜市場的年輕人」而不是「各個職業的孩子」(這跟影片是有些呼應的),我們又有什麼自信說大家都會說台語、台語不會消失呢?

    • @wildmorris
      @wildmorris 4 ปีที่แล้ว

      @@user-yh1fi1rz1r 第一 粗重活和菜市場講台語不是印象 而是事實 年輕一輩 我最常聽到說台語就這兩個族群 說個現實面 無關看的起看不起 他們書讀的好嗎 為什麼他們可以流利的說國台語 他們怎麼學會的 台語很難嗎 有這些族群 台語會完全消失??
      第二 我是六年級生 戒嚴的年代 在學校說方言要罰 學校更不可能教 但有台語歌仔戲節目 有台語歌 方言只是不准在學校說 我的母親告訴我 阿嬤聽不懂三台的新聞 要講新聞給阿嬤聽 國小以前在家說台語 國中高中的升學壓力 成天在補習班說國語 大學離家就學 我的台語 或更精準的說 閩南語 到現在也是可以很流利的說 我的母語怎麼來的
      第三 從2001小學一週一堂母語課 政府持續推廣母語環境 電視台有台語 客語 原住民語 比我們那時的環境好太多了 卻造就你現在看到的高中大學生 六年級生五年級生的父母會母語的很多 為什麼很多家庭優渥的孩子在學校上了台語課還不會?? 反倒底層孩子會台語?? 你覺得你不會說台語 應該要怪你父母不重視 還是要怪學校都沒教?? 你現在有在乎你的台語不好嗎?? 你有試著去補強台語嗎?? 你台語學好了 可以延續你的下一代 你準備付出了嗎??
      不太會轉彎 但出於善意

  • @user-iz9go1os8q
    @user-iz9go1os8q 3 ปีที่แล้ว +2

    閩南語是「世界分佈」最廣的十大語言之一,不會消失的。

    • @stanleyyap4621
      @stanleyyap4621 3 ปีที่แล้ว +2

      是什麼讓你有如此自信?🤭

    • @user-iz9go1os8q
      @user-iz9go1os8q 3 ปีที่แล้ว +1

      會消失早就消失了。

    • @starshadow.776
      @starshadow.776 2 ปีที่แล้ว

      閩南語已消失一小部分

  • @user-kr1yq2ge6p
    @user-kr1yq2ge6p 4 ปีที่แล้ว +2

    語言 不對題?

  • @aarontan3082
    @aarontan3082 2 ปีที่แล้ว

    最主要在学校用台语教学

  • @hanmark3642
    @hanmark3642 3 ปีที่แล้ว +1

    台語是雅言無文字?
    當初清朝遺老問胡適說白話文無字怎麼寫?可見北京話也無字!
    只要約定俗成、官方承認就好。

  • @user-hz9yx9zn9h
    @user-hz9yx9zn9h 4 ปีที่แล้ว +1

    胡撦

  • @user-se6xm7dd5d
    @user-se6xm7dd5d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要常講

  • @s855108
    @s855108 2 ปีที่แล้ว +6

    台灣是多元族群的國家,始終都有唯一官方語言(Mandarin)普通國語,請不要把特定族群的福建閩南話稱為"台灣話",請尊重其他族群。
    隨著全球化、新南向、海外勞動力輸入,國內活動語種增加,自然稀釋了舊有語系,真正被淘汰只是在溝通使用上的障礙,這是人類語言發展的必然。

    • @justplayinbutsayin5770
      @justplayinbutsayin5770 ปีที่แล้ว +3

      你這個人真的很噁,在每個台語的節目下都能看到你的留言,到底是有多憎恨台語?「台灣是擁有許多大學的國家,請不要把特定學生的大學稱為台灣大學。台灣是擁有需多銀行的國家,請不要把一家銀行稱為台灣銀行。請尊重其他大學跟銀行。」你會這樣講?沒有在地話就沒有全球化。為啥日本的觀光永遠在頂尖?因為他們英文好?為啥kpop受到全球喜愛?因為他們唱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