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出現 SONY A7C ii 和 A7 iv 的分別 🤣。 兩個幾月前,SONY 50mm f/1.2,dcfever 做緊 一萬二千頭,但 SONY 鏡頭設計已經是數年前,其實 SONY 應該要更新啦! 自從 Nikon Z mount 的出現,由於大口徑原生,所以 Nikon 有部分頂級鏡頭由 f/1.4 定義,更新為 f/1.2 光圓規格, 蓄意拋離其實135mm 的公司。 SONY E mount 口徑天生細小,最後鏡後一組鏡片設計,要令由圓圈扭曲了的影像變回方形,再加強兩邊光線的長度,由 sensor 兩邊距離遠,設計上有先天的困難。 早前 SONY 註冊了曲面 sensor ,方便有效率平均接收由鏡頭射入來的光線。嘗試解決兩邊距離遠而出現色散或者暗角問題。 Sorry! 越講越遠。 總之 Nikon 鏡頭出大光圓,先天上容易,正如當年 Big Sigma 特意造大鏡頭口徑,因為只要口徑的中間部分, 鬆散邊位影像,不會投影到最後一組鏡片,幣處是又重又大支。 哈哈🤣❗️ 針無兩頭利,不過現今手機和相機內置的處理器效能高超,已不能與舊日相提並論了。
Sigma 最近幾支鏡都好出色,呢支仲要衝擊原廠 (輕少少、13片光圈葉),filter thread 唔使大一級。相信好快會有 85mm f1.2 。而家嘅訂價就可能會嚇親,但相信賣街幾個月後價格就會回落吸引力就會提高返。
想看vs 1.4gm
50 1.2gm用家,虚化程度,好以拿住70-200 2.8的200端影咁,100 -400的400端影、1.2gm 影特写巴掌大小的饰品/小物件好靓、有种莫名的高级氛围感、因为市场无太多1.2可选,买个G Master,心里上舒服一点、心里上叫做人無你有,论追焦及画质上同50 1.4gm 唔係差好多,1.2给人一个信仰、sharpest,但gm镜头取sharpness舍颜色包和度,成像稍淡,1.2gm可能要后期调色. ,但用Zeiss镜头的师兄不用转,始终zeiss T*膜,令成色更饱满,对比度高,拍照后讨人喜欢,很多时可以直出,又係好信仰. 也支持这支sigma镜头,令人好多好选择、e-mount用户幸福因为好多嘢揀
想睇同 Z 50.2 比較
期待出Z mount 版本
又出現 SONY A7C ii 和 A7 iv 的分別 🤣。
兩個幾月前,SONY 50mm f/1.2,dcfever 做緊 一萬二千頭,但 SONY 鏡頭設計已經是數年前,其實 SONY 應該要更新啦! 自從 Nikon Z mount 的出現,由於大口徑原生,所以 Nikon 有部分頂級鏡頭由 f/1.4 定義,更新為 f/1.2 光圓規格, 蓄意拋離其實135mm 的公司。
SONY E mount 口徑天生細小,最後鏡後一組鏡片設計,要令由圓圈扭曲了的影像變回方形,再加強兩邊光線的長度,由 sensor 兩邊距離遠,設計上有先天的困難。 早前 SONY 註冊了曲面 sensor ,方便有效率平均接收由鏡頭射入來的光線。嘗試解決兩邊距離遠而出現色散或者暗角問題。 Sorry! 越講越遠。 總之 Nikon 鏡頭出大光圓,先天上容易,正如當年 Big Sigma 特意造大鏡頭口徑,因為只要口徑的中間部分, 鬆散邊位影像,不會投影到最後一組鏡片,幣處是又重又大支。 哈哈🤣❗️ 針無兩頭利,不過現今手機和相機內置的處理器效能高超,已不能與舊日相提並論了。
Sony發佈了最新firmware update,喺sony官網睇關於a1,有重複寫提升了am眼部對焦性能,但具體未知點樣提升法,你哋可以做下測試了。不過就目前文字信息嚟睇,好似主要都係更新咗網絡連線方面,可能因為奧運會。
Sigma出來的好處或是逼50mm 1.4 GM的街價再落,等呢支街價跌到九千一萬,1.4 GM就要落到八千幾。
等到sigma跌到7千,原廠1.4 GM依然8,9千😂
支持1.4GM的路過
1.4GM早幾個月已經跌到8千幾
難啲再跌
Sigma傳統 等耐啲平啲先買🤑
副廠跌到原廠6成先會考慮買,唔係一律揀原廠。btw nikon支28-400/4-8未有人測?
已有人講咗死馬已不是副廠鏡😅
搵Nicole試機,真係好難睇到分別,因為一見到Nicole對眼就自帶左filter~ 要睇多幾次先專心到去睇鏡頭質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