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一個,這也很明顯說明台灣或亞洲企業文化與歐美很不相同,在亞洲(歐美)工作思維是歐美(亞洲)文化,你當然會很痛苦~那為什麼不A to A,T to T.(A to T,T to A.當然不相符)或許不同思維的碰撞可以創造出新的文化,但新文化誕生前所產生的痛苦(不適感)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嗎?既然已做出選擇就要承擔這個選擇所帶來的所以好與壞,勉之愛您。
10:21 Outlier a person or thing situated away or detached from the main body or system. less accessible islands and outliers an outlier in Faulkner's body of work
William Cuthbert Faulkner,1897年9月25日-1962年7月6日,美國小說家、詩人和劇作家,為美國文學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意識流文學在美國的代表人物。在其4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他寫作了19部長篇小說、125篇短篇小說、20部電影劇本、一部戲劇,約克納帕塔法系列小說是其中的代表。1950年,他因為「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而獲得1949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
我本身是個四十出頭的工程師,自認為從小就是個outlier。
而我在科技業跌跌撞撞才在接近四十歲時,進到了聯發科,
一方面除了想證明自己能力之外,同時也在尋找同類。
非常認同楊教授分享的觀點,與我一路在職場上觀察到的相當一致,
在台灣當outlier是很辛苦的,尤其當自己還沒有credit的時候。
我認為不管台g的文化,亞洲的文化,美國的文化,都各有其強項與弱項,
文化的差距只能取捨,無法評分。
所以我對小孩的教育,想的並不是要將他擺在哪裡,
而是希望他,有足夠的能力,去選擇自己想要環境,無論這個環境是在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地方。
而這些能力中很重要的元素,我想楊教授也點到了,
就是邏輯,跟動機。
很感謝這集節目讓我獲益良多。
推一個,這也很明顯說明台灣或亞洲企業文化與歐美很不相同,在亞洲(歐美)工作思維是歐美(亞洲)文化,你當然會很痛苦~那為什麼不A to A,T to T.(A to T,T to A.當然不相符)或許不同思維的碰撞可以創造出新的文化,但新文化誕生前所產生的痛苦(不適感)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嗎?既然已做出選擇就要承擔這個選擇所帶來的所以好與壞,勉之愛您。
你还真相信嘉宾说的话呀,我本科机电,研究生自动化控制专业,现在在德国读工科博。除了美国财大气粗以外,哪个国家有财力这么培养人才呀?
还有女主持人明显是个文科生,视频中期她关于美国数学教育那一段把我听傻了。数学和物理是工科的基础,就拿我硕士的自动化专业举例,线代方面的数学知识是这一门的地基,哪怕是其他欧美过来同学里都没见过她说的这个情况。
@@eziolu3533
美國的基礎教育, 是非常落後, 無能, 第三世界的……
但是有資源的人, 還是有能力往上邁進,但只是少數。
研究所以上的學生, 絕大部份的學生是國外留學生, 然後留下來的…
@@eziolu3533 確實啦,但美國基礎教育就是弱者恆弱強者恆強,看你哪個科目有興趣就往哪個方向發展,文科專業的數學也只有共匪國國中小生程度,不過反過來說對於學科有興趣的人那個方向的學習就會比較積極,所以理工科學生確實也在數理等專業科目上能力很好
看完您的留言 只想問 為什麼只有outlier跟credit沒有辦法打出chinese? 你是不是早餐都喝milk?
聽這集教授說的內容真的聽到哭,尤其是scope跟選才方式這個部分。這部分真的不是只是只發生在台積電而已。
我是做藝術設計領域的,而完全就是這原因才決定離開台灣。當初離開時真的感到自己很沒有價值、很渺小,自己的感覺就是狼狽地逃離,好像不可能存在“不一樣的運作模式”,一種可能比較能讓自己發揮的環境(並不是說台灣沒有可以發揮的空間,可是只有“特定的某種方法”就好比學歷主義至上的情況,很會讀書的人就為此的既得利益者)
外國的月亮並不圓,競爭非常激烈,所有人都是很努力很努力才得以在異地生存發展,尤其我們在外地就是“外國人”(aka討厭的搶工作移民)
我也還在努力地為自己的career掙扎,但我能在這裡感到活著的感覺也可以很清楚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在奮鬥,而ex我待的英國,的確可以提供更大的scope以及更多各司其職的價值。
說真的,如果可以,我當然想待在台灣......但就如同我身邊異地打拼的朋友說的,很多細緻的專業職位並不存在在台灣產業的現狀
台灣的教育制度
看看公務人員就知道
這個制度是要培養聽話的人
然後培養能把責任往外推的人
沒什麼有容錯空間
這些公務員設計出來的制度
怎麼可能會產生跟他們不一樣品種
我也是藝術設計相關產業,目前在廣告商當Art,對於被壓榨過勞不重視的狀況也是極度疲累了,尤其這幾年一直在思考跟您一樣的問題,猶豫是否要出發去美國留學,所以想跟您多交流 哈哈
有些台灣人的迷思,認為在台灣混的不怎麼樣,到了外國就可以過得比較好,
但是,通常能在台灣獲得高薪的,到了外國一樣能找到高薪的工作;
在台灣沒有能力賺取高薪的,即使在外國通常也只能做底層的外勞
@@chuanchang8290 藝術哪邊搞都窮啦
只是有太多光芒的蓋過灰暗
@@阿倫斯 同意!在西方各國的文科生,同樣遭遇就業的難題
台積電本質上就是"工廠",要工廠追求創意、員工適性發展等是緣木求魚的,但矛盾的是台積電是代表台灣最賺錢的行業,有本錢號召台灣最優秀人才進入工作,自然會產生進入台積電最優秀的人無法適性發展、浪費才能的遺憾感覺。除非台積電不再只是做晶圓代工,或者台灣有多種其他對於個人更有賺頭產業的興起,否則這種情況是不會改變。
為什麼要改變,台積電是公司,不是實驗廠,說鬼打牆
一間公司長期發展到最後,穩定不出錯就是簡化SOP化,再創新產業最後都一樣,而穩定發展的公司要做的研發是精簡流程、穩定製程、減少成本,創新是在上述前提下發展的,你要在SOP裡每天搞求新求變是不是搞錯什麼。
@@施養誠-m2k每間企業、甚至國家,都需要因應變化去改變,不改變的下場你在歷史課本上沒看到嗎?
台積大部分員工在製造部門,那真的是標準賣肝,除了錢一點人生成就感都沒有。這是台積專注做好一件事的企業文化與結果,就是扼殺台灣教育培養的菁英。
但台積主管也想改變,從夜鷹計畫大量擴增研發人員,到去年研發處有自己的大樓,期許自己是台灣的貝爾實驗室,大象轉彎不容易但我相信是有在轉型成創新企業文化。
本來就是工廠而且是製造業,不是科技業喔。 請跟我念一遍"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如果不說半導體我會覺得楊教授是心靈導師
有報導說的確很多台積的年輕員工在迷茫時會找他聊(即使是不同部門),他自稱是台積的地下職涯諮詢師XD
難怪8點聊到12點還聊不完
的確是心靈導師
這位研發處長沒帶過產線所以不接地氣,半導體製造固然可以用系統來增進效率,但核心關鍵仍在24hrs trouble shooting 的即時介入 ,加上台積電對 KPI 的要求是高標後再高標,所以每當有更好的系統幫助達標後立刻又會有新的 goal ,瘋狂式的鞭策自己這已經是深耕的台積文化而這也才是台積核心競爭力,否則美國公司這麼有效率怎麼無法作好半導體製造?
願聞其詳
因為美國人不需要自己做半導體,有便宜好用的亞洲人代工幹嘛自己跳下去做?至於為何台積電模式在美國運作不來,主要是因為美國人普遍沒有台灣人這麼奴...
把博士學位的當狗訓練,不說還以為是在當兵。結果有博士學位加入美軍的薪水還遠超過台積給得起的, 一樣的勞動條件薪水不可能甘願拿這麼低、一樣的薪水不可能接受這麼低的勞動條件。台積電在台灣的薪水高得嚇人但在美國(即便考量到購買力)這樣的薪資條件只能算「不錯」而已還沒有高到值得拿健康和命來換。
@@weichung0319首先,要踏出去到美國,才有比較;不然,甘願在島內「安土重遷」的人,那就還是選擇臺積電呀!
@@matthew88mo54 其實真的不是如此,台灣科技業有很多比台積電更好的選擇。台積電的勞動條件讓很多人打從一開始就是進去當跳板而已。
現今台灣的企業,不管大小公司幾乎都是血汗公司。差不多在30年前開始,企業公司界,開始流行強調"工作生庫效力,之後這股風氣就一直年年加壓放勞工身上,就年同政府公務人員也難逃,這股妖風。長期下來越是下層人員的勞工,講不客氣的真的"不是人幹的"。
可憐台灣勞工付出與收入真的越爽越糟,這與"經濟成長率",並沒有同時成長,在加上近年來物價飈升,生活真的快過不下去:這種隱患如不有效改善,對國家社會真的很大的懮患。
15:13 後有切掉的痕跡,有點可惜。我在美國讀工程博班,對該段內容感受頗深。這裡的實驗室是做業界想解決卻做不到的問題,我們定義好問題並得出解法後,再丟回業界讓他們商品化或根據市場調整。在台灣讀大學時看過的實驗室,產學合作大多是接業界開好 spec 甚至所有步驟的案子。後者只是找廉價勞力處理 impact 不高的邊角料任務,前者才有利用到大學獨特的角色定位。
在臺灣只有公家的工研院做你說美國工程博的實驗室動作;你說的大學現象都對~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臺灣要有工研院在竹科旁邊!
研發處長官講的點在於研發創新這件事上講的很到位, 但台積電最根本的還是一個代工廠, 十萬青年十萬肝, 更多的是說工廠的生態, 而在工廠, 最需要的是穩定, 槍頭鳥不是不需要, 而是如果effort太大, risk太大, 鮮有老闆願意承擔。 很開心曾有台積電的主管會主動為員工著想他的職涯規劃, 大部分主管還是用考績、升遷來當胡蘿蔔吊在員工面前。
台積電的技術在三萬筆的資料庫及六萬筆的專利。資料庫只在研發中心不會離開國門。專利沒台積電授權就會被告抄襲。中芯已經嚐過苦果了。台積電技術誰也拿不到的,與在哪裡建廠無關。線上工程師也沒有資料庫,挖角也沒用。版主多慮了。倒是世界各地建廠不就是代理人戰爭嗎?用別人的資源,人才,補助,繼續為台積電賺錢及增加市場佔有率。中國面對的已不只是台積電而是全世界搶奪市場的競爭。
@@aachenmann 台積電重要的know-how是用營業秘密保護而不是用專利,申请專利就會被人家知道了!
@@aachenmann生產效率呀!換地生產的方方面面效率累計相乘~硬是比不過在臺灣生產!然後老闆就只好求取平衡點妥協了😓😓
聽完覺得教授這種主管風格都跟鬼故事一樣,有聽過,但是自己都沒遇過
只好多看幾遍,相信世界還是有好人的😂
我跟這位教授工作方式一樣→我都叫我屬下16時半就停工 準備下班跟同事開心😂小聊打屁,如果16時半 還繼續工作→我會駕。(我們公司主管9組,別組 要逾時工作,但我這組工時最短也是業積最好,每個員工都想擠到我這組,但是礙於公司社交 我都拒絕。
我跟台灣人工作方式不同(我是原住民),我跟北歐人工作方式一樣,上班很專注 少做無聊跟同事·打發時間→但是我這種工作方式 不適合台灣職場,不容易成為大主管,因為台灣和中國公司一樣 講就同組織 同族群 人情事故→ 社交比能力重要
我自己就是這樣的空降主管,然後自己跟部屬都在「法商物流公司」,被喜歡加班「奴世代」老員工跟總經理聯合覇凌走,真的很可怕也很可悲,希望台灣能越來越好,能早日擺脫「奴世代」創造的「奴文化」。
我非常不認同勤能補拙,但思考可以,所以Toyota Way的14 Lean Principles 要我們think slowly, act quickly。
台灣很多職埸都是不思考,直接react,然後再回頭correct errors。
我都告訴部屬,我不需要他們的效率,我需要解決方案。不是一分鐘英打20個字母進步到30個字母,而是進步到一分鐘打完一篇文章,這種飛躍式的突破,勤綀習勤作都無用武之地,只有認真思考新作法跟新工具,才能做到,也才值得加班,否則只是浪費生命。
鬼故事是台灣的主管吧?
@@user-pf2yx8ge6x
他是說 [ 好的主管 ] 就像鬼故事一樣有聽過但沒見過,
但事實上:台灣的主管根本就像是[鬼]恐怖、驚悚、鬼魅、不是人、欠降伏、欠化水.
(A)聰明做事:6小時完成8小時工作。 (B)勤能補拙:12小時完成8小時工作。選哪個? 老闆會選 (C)聰明x勤勞:12小時完成24小時的工作。久而久之,員工就選(B),避免累死,還有勤能補拙是美德這個理由可以用。
很多時候6小時完成8小時工作,是因為懂得選擇走捷徑。短期工作很有效率,但對人才的培育未必全然是好事。
@@a23919763 小朋友你還沒出社會吧!如果你用六個小時做完八個小時的工作,你猜猜你老闆主管會怎麼做?
你這個邏輯的漏洞是:事情不會有做完的一天
你面對的是未知的工作和未知的同行競爭者,你怎麼定義你今天只要做八小時你就能夠打敗未知?
@@ImPiPi 因為錢不會有賺完的一天🤣
這要從企業制度展現企業文化!
我經歷過 TOSHIBA 的工廠制度是下午三點半就有生管預估是否加班(到八點),而如果可以在五點到任何比八點早的時間完成八點的產量,大家隨時停工做 5S 然後下班而薪水計算到八點!
工時基準是 IE 計算的人因工程加「寬放」,所以想要提早下班的人們(一個一個「作業島」分開計算),就在「作業長」的領導下,拼出來!
但是,同時期我們的 21 個作業島良品直通率做到 97.5%,然而日本母公司的直通率可達 99.75%!因為他們不取巧不匆忙拼提早下班。
聽楊教授訪談受益良多,之後如果可能可以再邀請他上節目,不一定談台積電,談談產業或教育應該都不錯
提到教育的地方發人深省!
我也當工程師很多年 我也很不喜歡台積電的那種文化樣貌 但是存在必有其道理 。說不定那種模式就是台灣未來道路的。 高階設計研發 需要創造力 那種產業型態 前面的歐美國家已經在那邊了 不容易跟他們搶 。台灣在世界的產業位置是 先進偏後段 那種高階代工 研發導入 其實非常適合我們。而那種產業 就會變成現在台積電那樣…
是不容易搶還是美國對世界的獨家統治,不允許別人進入核心高端領域,有人搶美國就會懲罰制裁(半導體過去是日本現在的大陸),但大陸會在未來10年做出成績證明美國的獨家 是可以被打敗的。
@@利利-x5j完全错误,
除非你是中国人
@@利利-x5j幽默老中
@@利利-x5j 以為別人付出上兆美元所獲取的專利與經驗是假的?
@@利利-x5j嚇死我的毛,中共終於要打敗美國了啊🤣🤣
感謝! 受益良多😊
謝謝有這篇訪問!希望所有資優生的家長,以及所有資優生都能看到這一篇。
我想有些資優生適合在這文化下工作,但絕非所有資優生都適合在這文化下工作。
人生有太多的可能,不要把自己遭蹋到scope越來越小,又離開不了。
交清都是我的母校,看這篇心滿痛的。
楊光磊處長好真誠, 非常認同在台積電文化上的陳述, 也非常敬佩處長擺脫學歷主義的擇人方法, 願意花時間傾聽更是難能可貴的好主管
拿美國的環境, 要用在臺灣這地方….. 然後用他的高學歷, 賺飽賺足了……..
現在說….
學歷是沒有用處的🤭🤭🤭
真的好喜歡這期范姐和楊教授的訪談。醍醐灌頂。
我預判台積電下滑時,高層只會把勤能補拙發揮的更精進,而不是從效率,即使從人效評估,也是裁員讓留下來的人工作加倍
效率,可以藉由壓榨腎上腺素~獲得😅
時間效率或說節約時間得到相同效果份量,是由從業人員的能量來獲得~不論是體力能量還是腦力能量!
多年前親身體驗已面試到處級,到HR只因為大學成績某一科不好,所以被GG拒絕。但我只能說這是GG可惜了,沒法留住這類不循常規的好人才。
台清交成的研究所教授、博士、博士後也是這樣面試大學生
一脈相傳,應屆畢業生面試要看成績單、GPA,已經是台灣學術界跟科技業的慣性了...
HR哪會因為你成績拒絕你 要馬是面試官跟HR講不要你 要馬是你跟HR講話態度很差他才會找個理由送你下去
工廠需要生產線運作的螺絲釘,不需要個性
这个叫内卷啊,台湾就那点产业,只能去搞这个,跟韩国人去拼三星一样的道路,大陆机会多,这家不行有那家,还有自主创业的选择。
@@jizifeng你是創業成功了,還是公司倒掉被裁員了?祝你目前還有996的福報
好羨慕楊光磊教授的兒女和屬下, 畢竟有智慧能與時俱進的長者真的不多
非常尊重的前輩!!❤
經歷和動機的確也是了解人的重要面向,可是這些的確只有走過看過的人才會相信,至少楊教授讓我看到業界還有改變的希望。
可是這些的確只有走過看過的人才會相信
成績不好的孩子一但表現好。被看到。人家就會記住。提拔的人也會有優越感。
成績好的小孩表現好的。人家會覺得理所當然。也就不會記住了。提拔的人也會覺得這是正常的。
我一直覺得教授以前所待的單位肯定是佛心單位
現在的台積電已經沒有一定要台清交成,但需要很大的抗壓能力。很多產線的工程師朋友從台積退下來後身心俱疲…
偉大的公司內部一定有優秀的燃料,而台積電的燃料就是那十萬青年的肝、人生與背後的家人們…..😢😢😢
確實不用台中場產線的表弟私立大學畢業的,前一份工作是賣車業務 表姐夫內推就上了,做一年多頂不住離了
@@EricEric-vn3ex 希望你表弟一切安好,奈米股東感謝他的曾經付出。
卖车 是单刀赴会,
台积电 是大军夺城,
他不适合
@@EricEric-vn3ex 內推不要拿來說嘴 那是特例...
@@a23919763 現在還真不是特例,現在的EE基本只要有個碩士,是工科,英文不要低於國中程度,台積電一律收,跟10年前不一樣了,數學系也收,說實話裡面還有土木系跟餐飲系的..我身邊國立科大碩的朋友們基本上求職網資料才KEY上去沒多久,一個禮拜就被寄三封以上的簡訊邀請面試了,你去看台積電近年招開人才招募會的學校就知道了,真的沒在挑人,阿如果沒碩士,MAE更缺人了,標準也一樣,有大學就可以,主要就是給沒碩士的人進來幫EE撿屎的,起薪大概少EE一點,但總歸而言第二年年薪百萬不是問題,當然台積電以科技業的平均員工薪資和中位數薪資來講,大概都排到10名以後,但畢竟台積電提供的職位最多,也相對較不挑人,確實撐起了台灣經濟,如果你是說像發哥那種一線豬屎屋,他們就真的是台灣頂尖本地人才的首選,不過這種公司就不是像台積電這樣人人都收了...平均薪資是很高,但對台灣經濟沒啥幫助,頂多算是拉開貧富差距而已...
坦白講,這次的take away有點狗尾續貂。
在新竹工作二十年,我是很能理解楊教授的感慨。但他並不是用否定的角度去反省企業文化又或是學歷主義,這點跟主持人們的看法有根本上的不同。
主持人們在論述跟思維上都算是落入某程度的刻板印象了吧、對加班文化跟學歷主義。
我也覺得,不過范姊主持人畢竟是上個世代的人物了,會有這種想法正常
楊教授是站在描述事實和這是發展的結果來接受高工時的發展,確實很強
@@langanthony3430 應該無關世代,路易莎莎的立場也跟范姊一樣。
比較像局外人不太能理解在地獄廚房內面臨沒有多少選項的困境跟無奈吧。
@@chiketlin 要支持老闆的意見XD?
不過我是覺得蠻好理解的,雖然我也不能接受高壓高工時,但這確實是發展中國家唯一出路,即便東南亞南亞也是
@@langanthony3430
什麼?
范琪斐阿姨是上個世代的人😱😱😱😱😭😭😭
我一個朋友海外博士回來加入台積,第一年也是被震撼到
直接加班加到法定上限
如果沒有一例一休,理論上可以連上七天了
这个在哪都有的,世界上都是一样的存在,只是多少不一而己!美英法就没有加班么?世界那么国家都能一样吗
@@huanzaolan675?怎麼哪裡都要和英美比啊?你急什麼,好的不比壞的比?
對結論有意見,人才並不是越做越小,而是越做越細
而這個在try and error上是非常重要的,當然不否認做細可能不利於職涯上發展。
Trial an error
莫忘台積電讓人讚賞的良心工作文化,讓台積電不是只是一個工廠。
台積電有行善的基金會或志工社團,其志工長張淑芬,在台灣遇到災難(2014高雄氣爆)時,出來幫助受災戶的方式,依然讓我印象深刻。
他們直接針對災民的需要,不是像政府或人民的觀念,只會捐錢而已,台積電志工工程師挨家挨戶去修繕受災戶,提供更迫切直接適切的幫助。令人耳目一新、值得讚賞的救助。讓每一塊行善錢,都用在該用最需要的地方。
所以台積電員工,要如何不會愈上班愈視野狹窄,我覺得只要台積電“良心真實智慧行善圓融‘’的文化,一直有做,不要落入官僚傲慢或工作僵化愚昧或虛偽,永遠就能保持並帶領台灣與世界的良心(如其良芯),這種智慧的服務人群,真心奉獻守護自己家人,就是最超越、最具全的視野了。
還要有什麼視野呢?會賺錢,或世間聰明,可能搞鬥爭心計不見得讓人尊敬。
感謝這集,醍醐灌頂、受益匪淺,謝謝楊老師🙏
在科技業,更準確來說是硬體設計
台灣這是優勢但也變成一種天花板,但也壓縮了軟體業
在科技硬體產業真的很吃基礎科學,而且是要大量投入人力
一個完成度是98分的產品,要推到99分的話,所謂的系統性分析都用上了,剩下的差異性就是人力投入
硬體做壞了叫FW SW解,因為每個pieces都有成本容易算成本,肝腦無成本(無智慧資本估算
系統落後美國是因為人力成本差異。
開發中國家(台灣人)便宜,勤能補拙比較便宜。
舉例:一趟貨車車資10萬,可以載5噸石板。
開發中國家,人力一天100元,用50個人可以搬運5噸石板,只要花費5萬。
舉例2:要觀察遠端一個液體是否沸騰。
先進國家用昂貴的監視器。
開發中國家每分鐘派人跑過去觀察回報。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人太多要解决就业问题。
在藥局工作竟然也有同感,因為發現臺灣文化不太信任機器,所以還是只能依靠人去撐起調劑工作,身為數感比較好的我用理性來想還是覺得機器的產值還是會比人力快,但是信任和金錢轉換,因為民眾看不到藥局的運作模式,所以企業也不願意額外花錢,除非人力真的可以被取代,這種信任機器文化不太確定要怎麼在臺灣解決
不相信機器X 不想花錢O
台灣的選舉投開票就是個例子?
這個讓我想到我有一個朋友曾跟我說,為什麼她無論調理身體或是傷風感冒都會優先看中醫,她說因為中醫診所妳可以聽到機器把藥材磨成粉的聲音,吃起來感覺比較新鮮
@@HYT-0502 欸不是 西醫也可以弄藥粉吧?而且中醫有的藥材講究越陳越香
@@洪俊毅 我還真的忘了西醫也可以磨藥粉,不過我朋友可能只講究當下現磨這個動作 XDD
感覺楊教授還有很多東西沒講啊 再做一集吧
語言,分明,認同👍
這集好棒,本來只想跳著聽,結果一不小心就全部聽完了
這集不管是來賓或主持人的分享真的都講得很好
美國是個 “Outlier society" 才是重點 。
而”美國人獨立思維“, 那就是重複說主流的意識形態而已,不是現實。 所謂的“美國人的獨立人格”, 其實是個【辛存者偏差詭論】, 美國成功人士的事蹟被放大了。 美國學術自由,也一樣是survivorship bias ,真正自由學術氣氛的學府其實是佔了少數, 而這些學府的Outlier 很容易被放大。而關於【工作自由市場】, 那就是一個籠統的地圖炮, 當代工作更加細分化,底部階層的人士的向上流動性越來低。 而中層向上的流動性也只能局限於同樣的行業部門而已。 美國和中國有點不同的地方, 就是Amazon 剝削員工的時候,輿論會說這是Amazon 局部管理問題, 而發生在中國企業,就會被說成是全中國的問題。
而半吊子的經濟學家在嘴裡說 ”新技術會帶來更多的工作“, 其實是個自欺欺人的話。工業革命第一波,英國裁縫工人破壞機器, 就是因為他們非常清楚,新技術【根本不可能】等他們去學習新技術,而且新技術的工作也不是無限提供的。
楊光磊教授說的“工作過度學歷化”, 是個全球性的問題。 無論是歐美還是“東方社會”,大家都在內卷學歷 : 因為這是【無論是歐美還是東方社會】的HR 保住自己工作的最好做法。如果你是HR , 如果聘請10 個低學歷的人, 只要一個出問題, 就會被放大來指責,而且還說這是”行業普遍做法,為何你不跟“ 。 而如果HR 全部聘請高學歷的人,那麼就算 10 個之中 5 個的能力很差, HR也可以說這是”行業做法“ 避免被責備。
楊光磊教授說的人事故事說他自己不理解,主要是他已經是上岸人士, 對這種人性博弈一知半解。
而主持不斷的說【美國人不喜歡自己和其他人一樣】, 那也是一個自我催眠。 我不認為在不斷自我催眠的范琪斐, 會花時間去好好讀Robert h Frank 的 Under The influence 。 事實上,美國社會本來就有帶風向的 Yellow journalism, 真正的“獨立思考人格"的美國人,很多都是 Outlier 的少數。
范琪斐應該去思考, 如果美國真的那麼注重所謂的”獨立人格“,為何美國學校一樣有的霸凌事件。 為何美國的保守派那麼強大 ? 如果美國真的很多人注重“獨立性”, 為何美國的無政府主義是極少數 ?
道出真相阿😅
有趣觀點~ 不過身為研發部門的主管基本上在台灣職場也是看到台灣的頂尖人才,所以是相同位階比相同位階應該可以降低所謂倖存者偏差
這個頻道的成員看待事物都帶有明顯的本位主義 說真的就這種知識水平實在很難做出什麼有意義的總結
@@暐-r2q 我會認為當你講出這句話時就已經是倖存者偏差的一員了。
我大概同意你說的一半。美國的確是一個outlier society, 所以outlier 可以拿所有的福利。 美國頂尖的的學府,學風非常自由。 中高階級的職業自由度高、薪資也高。轉職後混的很好的也大有人在。某方面來說美國就是一個強者至上到國家(個人認為有些獎賞霸凌者,挺獎賞會繞彎、硬凹的人)。這些地方非常喜歡大家發表不一樣的意見、也喜歡獨立見解(這些地方通常都偏社會左派)。可是任何非大金融業或科技業的人員可就沒有這個福利了。服務業、運送員、工廠技術人員等等的薪資跟時間比重差距很大。 美國的平復差距大,與之成正比的也包括人權。
不過是不是中高產階級跟學歷幾乎沒什麼掛鉤,完完全全是人脈。 在美國,學歷通膨不是學府排名的通膨,而是碩、博士上的通膨,和資歷需求到通膨。像是以前可能高中畢業的學位,現在要大學學位。不過有學、經歷,也不如有人脈。我朋友他姐就幫他找到在德勤的工作,雖然他讀的根本跟商業無關。 相反,我有常春藤的朋友畢業後在咖啡店上班。 簡單來說就是美國有自己社會流動性的問題,可是我個人經驗認為這跟學歷無關。 比起說主持人跟邀請者說的不對,不如說他們點出美國受惠方過的生活。
這位人物要是進入教育界會造福很多孩子吧
記得以前台灣的學校訓練,每一科的指定教課書只有一本。考試題目只有一個答案。記憶很重要。英美的教育,考試題目多是申論題,要求開放性多元的答案,只有獨立成理、不同於教科書內文的才能通過。非常訓練獨立思考及邏輯分析。而且每一科教材課本都至少五本至十本。對應的讀書方法自然不同。
世界產業的分工:設計端提供智慧財產,獲利最高。市場銷售次之。製造端是提供勞務,獲利最少。
在一個公司:主管做解決問題,創造生存機會、導航的工作,需要很多技能。十八般武藝集於一身。視公司的規模大小,部屬人員可能只擔任一個小螺絲釘,只分到小範圍的項目。單調且固定。兩者的薪水當然不一樣了。
動腦賺錢或靠勞力賺錢,門檻各不同。動腦費神身體輕鬆,勞力費時。而工作沒有貴賤,社會需要各種人,各就各位,各盡所能,互敬互重!選擇在那個位置,人盡其才最重要!
職業沒有貴賤是理想,出社會80%以上的還是在學校看成績,出社會看薪水...
20歲看學歷。25歲看經歴和實力。30歲完全看自己了。
台積電的本質還是製造業,如何製造數以萬個品質固定的產品(良率)才是競爭核心,舉的例子煮1顆雞蛋、100顆雞蛋、1000個雞蛋,如何煮到品質一模一樣,良率就是營利的關鍵,你們的主題我覺得文不對題太多了,製造業就是需要一關一關的製程把關,當然是在自己的工作範圍把自己的事做好
台積電的技術在三萬筆的資料庫及六萬筆的專利。資料庫只在研發中心不會離開國門。專利沒台積電授權就會被告抄襲。中芯已經嚐過苦果了。台積電技術誰也拿不到的,與在哪裡建廠無關。線上工程師也沒有資料庫,挖角也沒用。版主多慮了。倒是世界各地建廠不就是代理人戰爭嗎?用別人的資源,人才,補助,繼續為台積電賺錢及增加市場佔有率。中國面對的已不只是台積電而是全世界搶奪市場的競爭。
領ED的薪水就不用操RD的心
所以製造業就不需要創意跟創新?同樣是煮一千顆蛋過去是把一個或多個煮蛋員訓練到爐火純青,現在是靠聰明的人設計一台煮蛋機,兩者各自有各自的成效與成本,但無論如何都不是只有一種「把自己的事做好」的解法吧?
@@brightmoonchiefyue 呵 你以為發明出自動煮蛋器故事就會結束了嗎?故事才剛剛開始呢…
舊的產品、客戶、QC、市場部 。
新的製程、顧(揹)鍋員、設備。
會共譜出新的篇章。
把份內做好沒那麼簡單 。當然你自我要求很低的話就另當別論
@@洪俊毅 所以?我有說發明出自動煮蛋機就結束了嗎?我有說把份內的事做好很簡單嗎?
我想要提出的觀點是即便是為了提升良率,光只是每個人把自己的事做好並不是唯一解,甚至應該是不夠的。事實上您舉的例子更是證明了這一點,新的問題會帶出新的解法,新的解法也會誕生出新的問題,所以這些新的事都需要有新的人來做,而不是靠既有的人力做好既定的工作就可以完成的。但目前的台積電文化可能會扼殺了這些新的可能性,我想這應該是楊教授覺得可惜的地方。
所以現在頂大的首選也不是台積了
大家知道當股東就好 沒必要當員工
頂大電資的首選不是一線design house不然就是美國FAANG ~
頂大電資 非電資首選還是台積電
@@jerryfoxcp9FAANG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合計至少已經裁員4-5萬人,美國企業注重短期利益,lay off人是常態,要進FAANG也要有大心臟,今年他們明顯招人較少;反觀台積電大幅招人(據傳今年要招7千人),雖然是老企業仍然是蒸蒸日上。
當然,台灣比台積電更好的企業多的是
頂大電資選台積會被說沒夢想
斐姨最近找的來賓都言之有物👍👍👍
在影片中有聽到 楊教授和范姊都提到 美國人用「語言」來「訓練邏輯」,因為沒有在美國生活的經驗,是否能有機會請 范姊和貴團隊 介紹一下 以 「語言」來「訓練邏輯」的觀念,倘若有相關的書或學校課程有教,很希望也能在台灣就能自己進行相關訓練,謝謝
這是騙人的⋯⋯
高科技研發人員, 絕大部份第一母語不是英文… 你要用什麼「語言」來訓練邏輯??
加入辨論社嗎?
我想這部分是指美國教育很注重「思考」這件事。台灣的課堂作業大部分都是選擇題或各種有標準答案的題目,但美國常常是要寫essay。而寫essay時就要學生用語言論述自己的思考過程以及如何得到結論。
自己覺得台灣教育跟美國很大不一樣的地方是,台灣老師的指令都非常清楚,教育充斥著所謂的「標準答案」;但美國比較會放手讓學生決定自己想做的題目,教育也常強調學生要自己去思考並學會清楚的用語言表達。
@@angelacheng6387
所以現在大部分的學校考試都用選擇題的標準答案來評論…
然候整個班級在集團往上調高分數?
或者事後交報告來加分?
@@ericf1461 我不清楚現在的教育模式,我是依照我長大的過程經驗來說的(現在25歲)。
臺灣一直以來都是考試至上,國中考高中、高中考大學都是100%以你標準測驗的成績來決定你是否能去到理想的學校環境;而這些標準測驗全部都有「標準答案」,且反映在學校教育上,就造成我們的教育很容易交出不會思考的孩子。
@@angelacheng6387
你25歲, 這麽說,
李遠哲的教改是完全失敗的?
美國的教育系統, 先刷掉一堆人, 12年級能完成, 學校就貼大字報慶祝.. 讀大學不是多數人, 而且以商, 文科為主….
學士後的學生, 不是猶太人, 就是第一代, 第二代移民….
美國市場大, 資源多, 人口少… 它的教育系統符合它們的需求…
臺灣人口多, 資源少, 市場更小, 憑什麼跟美國學??
獨立思考很重要, 但是沒有「市場, 資源」, 每個人都有「獨立思考」, 臺灣人拿什麼跟別人拼??
同意楊Sir的理念。他也將他的理念應用在職場裡。謝謝楊Sir的分享。創造好的影響,不只在TSMC,更是在未來。
其實部份教育過程是增加
邏輯性,
然而部份的教學方式仍是需要保留,
因為美國、英國的菁英教育(私立高校)也是施以壓力並且填充式教學讓學生迅速吸收,
以期在三到四年內達到高等教育所需的基礎學知識,
如果以美、英一般公立高中的教育模式(放牧式),
通常就是90%的人留滯社會中底層,
所以目前台灣的教育模式剛好適用在這個國際經濟模式,
只是產學雙界的銜接仍然需要努力,
官方則需“鼓勵”企業 從高等教育 培訓、儲備人材、貫通畢業即實習與就業,
因為公民意識還是一個群體需要有的,
大家不願約束自己時,
就是人類滅亡之時。
語言邏輯、鼓勵獨特性、走不一樣的路。
不要拿美國社會跟著臺灣比…..
你有獨特性, 只要有小眾市場, 就可以生活…
在臺灣的小眾市場有幾個? 100個粉絲???
這集實在太值得分享了
把台灣教育剖析得太徹底了,學歷高只是證明你很大機率是個乖巧溫順的人,而台積電剛好需要只會服從的員工
現在都沒人了,還台成清交呢!
用了最優秀的人才,還是work hard first, work smart later.
生在亞洲之宿命 日韓臺港都一樣 這是命
台湾就这个水平,你没法往上走,台湾,香港,韩国,日本都是一样的,唯一突破这个天花板的希望是中国大陆,现在中国技术突破一个接一个,很多已经赶上西方甚至超过了,未来中国打破西方技术垄断之后,就会迎来整个东亚甚至黄种人的大解放。
亞洲人的宿命
@@lc.h.2268 只有中国才能打破白人对亚洲的剥削,中国将最终解放整个黄种人。
產業結構是這樣子,沒辦法的,台彎企業一堆血汗工廠
謝謝!
在半導體的都高材生,決定國家的民意代表,大多又是怎樣的人???想到就可怕
認清自己 不是每個人都是天才 都懂得發明 把自己做到最好才是真!
其實看多了 就覺得也不用擔心這麼多
待得下去 就是適合該文化; 待不下去 自然會尋找出路
等到一身病痛 才來懊悔將青春奉獻給公司 但這不是當初就做的決定嗎~?
個人覺得企業文化是要依照企業以及產業需要而訂的 並不是一種文化可以普遍通用於大部分的企業
台積電的晶圓代工產業由於係講就極為精密且加工層次極高的產業
因此必需追求最低的容錯律與密接的團隊合作來達成最佳的成果
任何一點細微的誤失就將可能產生很嚴重的後果
因此就必需將失誤率從萬分之一提升至百萬分之一
甚至億萬分之一
這種文化可能只有日本人及台灣人比較容易接受與培養出來這樣的文化吧
這也不是很多其他產業需求一樣的文化
但是就其本身所需
值得挑選自身所需引進作為借鏡
個人淺見 提供參考
台積電太賺錢,賺的錢能請到碩士為什麼要請高中生。這些碩士會把事情做的比高中生好,就算是大材小用。只要好一點點,為台積多賺的錢就遠遠多出碩士和高中生的薪資差。我覺得這是台積成功的重要原因。
聯發科的蔡明介就講過,台灣的科技業會成功,就是上士對下士。
至於為什麼上士要做下士的事,沒辦法,我們是 follower。現在才有機會變成 pioneer。
教育體制的問題也不好解決 但有個折衷的方法 就是學習課業時多想想為什麼 而不是背起來考試用
美國是已經佔了產業先機,建立大品牌這種毛利率高的產業,並且可以透過美元霸權收割世界的勞動成果,去照顧那些特立獨行最後搞失敗或者放任自己懶惰下去的底層人,再透過這種環境吸收全世界優秀的outlier人才,創造更尖端產業收割高工時產業,才能夠看起來愜意又優雅地工作。當然我們或許應該往那方向邁進,但也別忘了美國佔了甚麼優勢才能那樣,不然自己會先倒一片。也感謝楊教授分享
大實話
真的一針見血
很感触的分享,感谢您这篇实在启发性特高的讲解和很是共鸣。
另外,美國的教育是要把每個小朋友當領導者來教。過程中每固小朋友輪流當領導者,所以每個小朋友都知道如何當領導者,也知道如何當組員。
我覺得這是美國教育最可貴的部分,也是她成為世界超級強國的原因之一!
都是领导,谁被领导。这也是逻辑。
@@seanlee5750 阿不是都說也知道如何當組員,都扮演過的話自己斤兩多少還不清楚嗎?
主要是人家領導階層也會感同身受,不是把人當奴工操。
有人說學歷不夠好,有其他地方去不一定堅持台積電。但個人經驗.....比台積電待遇更好的地方,學歷主義只會比台積電更嚴重...
或許頂尖公司都是這樣,不管國內還是國外都是這樣?
另外要改變台積電文化只有一個方法,整體社會的薪資結構需要調整。
如果台積電永遠能給自己員工比一般工程師多1倍以上的薪水,
自然想成為工程師的人自然會以台積電的用人標準作為指標,
顯然這也不是短時間能改變的事情了...
台灣其他產業的產值要追上台積電,有可能嗎....?
你是要臺積電降低薪水嗎???
為什麼要台清交成?因為他們聰明且努力。讓一群聰明且努力的人來帶領公司,是讓公司成長的安全牌。
為什麼大家不願意讓自己更有效率?因為我自己效率提升20%,主管會收割這個當成他自己的績效,表示在他的帶領下,部門效率提升20%。而接下來我的部門就會縮減20%的人,我就會再承接多20%的工作。在台灣,提升工作效率這件事是一種惡性循環。😂
這樣的說法就是目前看到多數台清交學生的想法,也是他們優越感的來源(很神奇的是唯獨成大學生往往比較沒有這麼強烈的自負心理)。
@@a23919763因為他在南部,其他前三在天龍國及旁邊!
當台積電的股東是幸福的,當台積電的員工是肝苦的
曾經有一天我搞到凌晨才下班後,我突然發現自己這幾年在台積能賺到的錢少於前屋主把房子轉賣給我的價差時,我突然悟了!
人生這麼辛苦幹嘛,反正政府不打房,一堆地方政府還一直想靠台積炒作房地產,那我幹嘛不加入。反正GG要在哪蓋廠的真假消息,我直接問一下之前同事就知道了!
就算消息是假的也能炒
台积电这么厉害,不如英伟达一个涨幅😂
NVIDIA老黃是誰?
用同組或同部門的同事休假時,由另一位或二三位同事分擔來代班的方式,就可小部分的增廣員工接觸工作的 scope 。同理,開放一些機會給員工調換職位或升遷。在有心培育的基礎上,這些小小成本的投入,也算是可擴大員工的視野。
這可能會增加公司風險,員工會太多就會把技術帶走
要跳脫學歷主義只能是人資主管以上的上層主管來要求人資, 不然人資基本上還是會打安全牌, 尤其是像台積電這種資方市場可以盡情選材的公司
2021年進入台積製程,光2年多就確定這位主管講的話,台積人離開台積是找不到一樣薪水。不是因為外面沒高薪,是外面不會發生用重金請猴子🐵(學不到點外面能用上的技能,舉例其他行業如焊接去哪裡工地都能用上,但台積系統學完一下山完全沒用😂)
反過來說,只要願意在台積電裡當個猴子就可以領高薪,對一般大眾來說不也挺好的?
那是你吧 不用以偏概全 台積有技術的單位也不少 只是90%以上是產線缺而已,老實說只能去產線的人 本來就不應該領那麼高的薪水…
僵化思考從小地方就可以看的出來,例如:面試用人的思維
通常只看學歷不看經歷的人資或是公司,公司文化都是非常僵化,想要靠能力發展的人也會非常侷限
10:21 Outlier
a person or thing situated away or detached from the main body or system.
less accessible islands and outliers
an outlier in Faulkner's body of work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活方式,請不要自以為是的主觀地批評其他人的生活方式,如果你對別人的工作沒有興趣,也不用去批判,看到別人成功,也不用羡慕或忌妒。你就是你,你有你自己的優勢,不需要去複製別人的成功。請問打棒球時投手投球控球很好,era 很低,這樣的工作有趣嗎?打藍球投藍很準,得分很高,這樣的工作有趣嗎?為什麼這些運動員這麽擅長這樣的運動?
美國公司願意花錢在「系統」上早就不是新聞。
臺灣則是要麻煩都由員工處裡……從來不檢討「系統」哪裡出了問題!
製造業,特別是代工屬性的製造業,講求的是紀律與執行力。 國際級的大企業𥚃有各種不同功能的部門,有的專司研究開發、有的專司產品設計、有的專司製造、有的專司新廠擴建工程,每個部門的文化都不同,專司製造的部門需要什麼文化呢? 專司新廠擴建工程部門又需要什麼文化呢? 當這兩個部門缺乏紀律文化與執行力文化的時候,客戶還會下單給你嗎? 相信客戶一定會轉單給你的競爭對手,因為客戶自己也有競爭對手……他們同樣也都在鳴槍起跑的賽道上
我真的很怕台灣變成用台積電的思維來主導的社會,目前已經有這個趨勢,如果各個領域都是用這種思惟在做事,永遠不會有創新,永遠都在做苦工,壓縮在壓縮,快還要更快,滿腦子效率效率,社會氛圍也不會好,永遠不會有好玩的事情發生,賺到錢又怎樣?開車騎車在路上滿滿的壓迫感,每個人都不曉得在趕什麼,希望未來台灣能繞個彎找出一條比較輕鬆的路…
確實 很多行業都只會要求效率跟省成本 根本神經病 每天壓力滿滿 搞到正職包括工讀生每個人都緊張兮兮 每天都高強度精神狀態 放鬆受不了還會被罵被嘲諷 這是什麼病態社會???
楊教授的兒女之所以成績不好丶後來仍有成就,是因為家境,爸爸可以送他們去美國念書。其他窮人家的孩子就沒那麼幸運了
聽到有人留言說好像在聽身心靈課程,
就知道台積電裡面的部門有多麼地多,
台積電大部份的文化絕對不是跟楊博士講得一樣只要work smart就好,
一定要奉獻100%的時間work smart and efficiently EXTREMELY HARD 來做研發來領先其他競爭者至少1000年!
就知道想進入台積電拿高薪有多麼困難,
大牛進去也可能變牛後。
算了,人生就是這樣,還是糊口要緊,其他次之。
楊教授說台積的用人方式是不斷做流水線細化,看來輪班的部分用個私立中後或科大就夠,感覺高階人才大部分都浪費了,應該是研發才有必要用頂大吧。
楊教授講的好,我是個六十六歲阿嬤,讓我尊敬,天生我才比有用。
明明有這麼多用心的人試圖改變我們的環境
但現況看起來就是台灣升學主義更加嚴重
然後辛苦到後面發現自己在職場上不能發揮不能自主還被當零件與免洗餐具
真的很令人傷心
把學科跟產業連動在一起這件事一旦你生錯腦不是走理組或是金融業感覺在台灣就是要更辛苦
人文藝術明明也很重要 但在台灣就是比較辛苦
GRE/GMAT的邏輯測驗對台灣人來說根本難如登天,甚至需要特別的補習才勉強拿些分數,台灣的語文教育裡,不含邏輯,真的很有問題,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但是很有啟發性
我唸書的時候,國文充滿了堆砌辭藻、工整對仗,收錄一些落魄但很會嘴的文人的牢騷,還有雙標偽儒、貴古賤今的道德觀與世界觀...
反而是大學選修英文簡報、英文寫作、科技英文、論文寫作之類的美籍老師開的英文課,才真正學到語文怎樣有效率又明瞭地用來討論議題、闡述邏輯推論的
工作後,不管是待在台商還是外商科技公司,都再也沒有用過以前國民教育那麼多年中文寫作技巧
都是要寫英文書信與文件,理所當然就是用美式的寫作方法與邏輯了
想多了,台灣留學生不論是SAT GRE GMAT都考超級高分
台灣人Gmat破700的人多了去了,母語不是英語吃虧罷了
有財商,懂投資更重要,資本主義永遠壓榨勞工
你这是中国人思想。
吃 资本主义,骂资本主义
我們經理正常班以外,經常做到11點後才回家,跑不順半夜三四點又打電話叫來,我有一個同學前幾年升了,從此以後他的人生,除了上班和睡覺,其他時間就是坐在宿舍電腦前,24小時隨傳隨到(包含過年)。勞工是我心裡最軟的那塊肉,用來拿捏的
不過還是有例外的!
我小舅子的學歷只是淡江大學國貿系畢業而已!
但因為他畢業後`對軟體設計產生極濃厚的興趣,而自己苦研!後來因緣際會下~經由獵人頭公司輾轉到台積電支援~支援時間到期後(1年左右吧?)~他台積當時的老闆很賞識我小舅子~主動向獵人頭公司又簽了一年!然後兩年後~離開台積到其他公司去支援!只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他台積的老闆打電話給他~說他已向他的頂頭上司爭取一個正職名額(當然也提到只有淡大畢業)!
他頂頭上司也同意了!
所以問我小舅子願意成為台積的正職員工嗎?
就這樣我小舅子待在台積也20年了!不過始終就是一個小工程師!
但年入應該也有200多到300左右吧(含分紅)..
20年前台積電還不是世界級的公司,連蘋果的單子都還沒有吧。
@@霸王颱風 應該是吧?我也不清楚!😅
@@yiaminglin7986 20年因為學歷不純所以還是小工程師,這是台積文化沒有錯。替公司做再多事,因為不是台清交,所以還是被高管看成打雜的...
台積薪水中位數是180,能在台積稱到10年的人也沒幾個了,心裡有數別人怎麼看你的....
當然從$的角度說,台灣絕大多數公司幹20年工程師,要年薪180都很不容易了,你小舅會選擇繼續待也是理所當然了。
畢竟在台積裡面再被瞧不起,還是領比外面多幾倍的薪水...這就是現實....
@@a23919763 其實我小舅子有好幾年的時間都是要8~9點才能到家!後來他實在快受不了.. 就跟他老闆攤牌!這兩年(疫情大部份時間在家上班不算!)都能在7點前到家了(含車程)!
因為有很多台,清,交的畢業生,或研究所的新人!甚至也有博士生~都要我小舅子帶~所以他老闆都很重試他的抱怨!
我小舅子常說:那些他帶的新人~很多都是一些呆頭呆腦的~教都教不會~最後還不是要他自己收尾!😅😅
其實很多所謂成績不好的人並不是笨蛋,只是興趣不在讀書而已,其他方面腦袋可是精明的很,至於台灣教育改變的阻力很大的因素就在於整體社會紛為根本不想改變
到底是產業環境造就文化思維還是文化讓我們只能做這種產業?非常同意你說的,“會讀書”不代表聰明,就只是剛好走在那條路上而已;我是希望至少大家不要去歧視一些“不是靠唸書出來了產業或工作”,捫心自問,“會讀書”的人生有比較快樂嗎
讀書其實很簡單,但學校老師都不教訣竅,所以才難,但是掌握技巧,就非常非常簡單
@@nelson12362 求秘技
@@stevenhuang7565 不要死背,用聯想,編故事,或是諧音去記,可以記一輩子,然後想辦法線上聽課,不懂的地方聽到懂,不可能不會懂,以前我們學習就是沒有把上課的過程錄下來,現在國考補習班都有,希望以後全台把老師都淘汰掉,由最優秀的老師錄製上課影片,讓全國學生不斷的觀看
現在學歷主義或是能力主義真的很危險,找工作看學歷的比例已經看起來更嚴重,每個人的能力都不同,看學歷,其實學歷某種程度來說就是用家底撐起來的😅
來賓講得很好,字幕錯誤太多。
William Cuthbert Faulkner,1897年9月25日-1962年7月6日,美國小說家、詩人和劇作家,為美國文學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意識流文學在美國的代表人物。在其4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他寫作了19部長篇小說、125篇短篇小說、20部電影劇本、一部戲劇,約克納帕塔法系列小說是其中的代表。1950年,他因為「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而獲得1949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
翻了一堆评论,没一个讲到本质的。
分析来分析去,又累又没个性就一个原因: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原因很难吗?高薪岗位不够多。
为什么岗位不够多?赚钱的公司不够。
为什么赚钱的不够多?竞争力不过呗,可能是政治限制,市场规模,本身资源。
什么美国人什么样,亚洲人什么样,又是文化又是个性,跟挣钱有关系吗?不就因为亚洲弱,美国强嘛,给人做下游还指望挣的比别人多吗?全世界一大堆学美国文化的几个工作轻松了?就认识不到国家和人之间一样也存在阶级关系吗?美国掌握了挣钱的根源,做设计,就像建筑设计师,台积电只是按设计执行,是建筑工人,你墙刷的再好,砖头再整齐,一辈子都比设计师挣得少还累,也没设计师有个性。
还反思起自己来了?不敢想想怎么去学做设计,抢他饭碗,让设计师来刷墙吗?几百年前欧洲白人也只是个中东文明的次生文明的外围蛮荒地而已
楊教授講的事情,正好印證了爲什麽國際大資本家把製造業都往亞洲遷移的原因,製造業本質就是24h連續開機,出問題馬上有人來解決。目前留在西方的都是設計和研發端的業務,那類是開心做有想法有心情慢慢做的業務。臺積電在Arizona建廠進度緩慢,而在奴性文化不輸臺灣的熊本則飛速建廠,也反映了這個不爭的事實,想要開心任性的工作還是得進到西方勞務市場,留在亞洲衹有當奴工的命。
聽了楊先生發言真的覺得台灣教育方面還是差很多啊....
台積電就是雙面刃 說不定以後神山變成台灣航路上的冰山 只能無言了
我在1979年(民國68年)進入臺灣必治妥公司,當時大多數臺灣大學的,尤其是在醫藥部門,但是漸漸的,也是放寬了其他學校了。
保衛台灣不是只有用肝,甚至有時還要用上性命。全世界有競爭力的公司沒一家是好混的,又不是養老院
跟別人不一樣的另一觀點就是⋯⋯做自己;
人生我才必有用⋯⋯不是嗎 🤔
有些問題可以從很多觀點切入,我的切入點是:是否有些國家、有些人希望台積電不容易招到員工,最好台積電經營困難(最好護國神山倒了),因此灌輸年青人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佯裝慈祥講一些年青人喜歡聽的話)。
楊光磊先生曾任中國中芯公司之獨立董事,或許也可請楊先生說說中芯的優缺點、說說楊先生為什麼去中芯擔任董事。又,台積電在面臨超大的競爭壓力下,楊先生認為應該怎樣才能保住台積電,不被三星打倒,不被中芯打倒。
當我深入接觸歐洲教育,感觸也很深,沒錯,西方都用語言訓練邏輯,考試也是以語言為主,語言理解訓練出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邏輯又定義一個人的道德標準與素質水準,一切習習相關。
以台灣人而言,不管哪個大學,到35歲以前的心智都是小孩,能力低,出社會的學習態度也很低,過份驕傲的人卻佔絕多數。
HP,用人也不一定productive,我朋友在HP當PM,一群人都超混,每個人平均每天上班四五個小時,平均薪資二十萬,這個叫做愚蠢的管理。
台灣老板的國際觀與遠見都很低,根本不會用人。
結論,進台積電蠻low的,不如自己出來賺大錢。
在下退休人士,有一年搭火車從豐原往台北的車上巧遇一位年輕的女生車上的邂逅有不錯的互動…...
她不是台、清、交的從她的口脗才知道台積電的用人門坎......
她是一位私立大學畢業和半導體產業有關的科系.....
此事件的問題是真的,但是一般的操作員可就不一定了.....
我有認識的朋友兒子是清華,女兒只有高中畢業兩人都服務在台積電服務。
東方思維就是打團體戰 西方就是英雄主義 就像日本的圍棋 每顆子都重要 也都不重要 但西洋棋小兵可以晉升皇后 改變整場戰局
其實很難說哪種觀念比較好 我反而覺得世界分工的時代 兩種社會可以負責各自的擅長的事 擅長創新的做創新 擅長規模化的做規模化
兩邊都很重要 只是西方世界似乎只推崇創新 給予創新者很高很高的獲利 殊不知沒有另一邊製造者努力 做再好都走不出國
明顯你長期住在東方而不瞭解西方的文化精隨,我以美國為例,美國人從小在學校就強調團隊第一,,不能團隊合作的人必然被淘汰,他們同時強調領導力,在合作中鍛鍊自身的leadership,團體的領袖(就是你所謂的英雄)是在團隊合作中產生。
這幾年台灣媒體和年輕人總愛說賣肝換來的…🤷♀️ 大家要知道就是因為台灣人特有的特質才能造就護國半導體 歐美各國有哪國文化和工作態度能如此 所以他們無法做起來無法成功 這就是最大的原因和差別換來的 如果這些高階知識工程師🧑💻能得到該有的報酬也自我成長 這是雙方意願獲得共識 台灣獨特的文化和工作態度 能犧牲自己的時間和娛樂成就公司成長和獲利 而公司也願意給高薪和更好的福利 Why not? 就繼續保持下去 這個工作還不是人人能做❗️👍
讲得非常实在!
我想范琪斐, 一定是有美國國籍的⋯⋯ 一直「我們美國……..」
拿臺灣跟美國環境比較, 根本就是拿爛覺來比雞腿。
美國大學以下的教育水準是是非常差勁的….
大學看學校,
研究所以上絕大多數是外國留學生, 或是移民第二代….. 這跟語言邏輯/美國文化有什麼關係? 美國強了一
百多年, 移民才是真正的推手, 美國基礎教育是笑一笑就好…
美國地大, 資源豐富, 人口少, 鼓勵孩子自己發展,只要有少部分的人跳出頭, 他們就可以帶著社會走。 美國有足夠的市場來創造大的工業…. 美國的汽車, 電影, 金融工業, 就是這樣形成的…
臺灣地小, 人多, 沒資源, 更重要的是沒市場… 臺灣憑什麼要跟美國人一樣, 「鼓勵孩子自己發展」?? 同學的兒子從小喜歡「歌仔戲」, 你真的要鼓勵他去發展嗎? 臺灣有市場可以支持嗎??
三四十年前, 臺灣基礎教育好, 要自己發展晶片, 手機…… 但是沒有市場, 裕龍的汽車還是造不出來… THC手機不就倒了?
范琪斐真的把自己當成「美國人」, 一切只要是「我們美國的…..」, 就是好的….. 而忘記了臺灣自己本身的環境…… 「地小, 沒資源, 人很多, 更重要的是沒市場!!!」。
大陸是一個 超級大的市場…..
可惜這個「美國阿姨 范琪斐」, 只站在她美國人的利益, 要跟大陸一決生死😭😭😭😭
請問有人知道楊教授提到說美國邏輯教育是靠"語言"這個語言指的是程式語言還是英文母語呢?
英文。
英语。小孩子从很小都要学写assay, argument。论述问题。靠gre gmat也是重点在语言、对文章的逻辑理解,然后自己写一篇论述。
現在了解張老闆說美國不適合發展晶圓製造了嗎?
這一集的字幕錯誤好多,希望可以改善,謝謝🙏
你又不是聽不懂= =
AI 語音辨識錯誤率有點高
@@ansonchen4834 不一定所有人都聽得到阿
@@Frankium 那你聽啥podcast
家裡不缺錢,學歷高,我認為台積電輪班 也不是首選吧?.......晶圓代工 講白點 就是歐美人家不要的高科技製造業丟到亞洲來,台灣的土地水電人才算便宜,只是台積電專注本業,資本技術門檻高...。不然為什麼台灣醫生分數還是很高??因為醫生自行創業開業的機率大很多,工程師很多就是死薪水而已。不賺錢的電子業,比比皆是
真實話,代工就是接歐美不要的高科技高污染高耗能產業來做,國營油電糖水,劫貧濟富全民買單。台積加班破百萬,非台積加班月28K😢
@@lc.h.2268 高科技高汙染,水、土地之類的
還超耗能源電力。臺電台水要全民節電省水😅因為台積電要消耗大電大水啊😂神山停工一天島民GDP 賠不起😂
上面幾位都是家裡不差錢的,可以不用進台積電來改善環境
不缺錢學歷高的會去研發部門,而輪班第一線往往是缺錢或學歷中上的吧。
我們國語文、語言就是在背一些詩詞古文,還有各種莫名的註釋,還記得以前高中段考的考題是考你這一段古文的某個字出現幾次,無言....
以前國文考試都出一些課本沒有的字彙或沒看過的文言文,還有一堆特例解釋,就比誰文章看得多而已,根本沒邏輯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