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淨覺明心 第28章 中觀實相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5 ก.พ. 2025
- 第28章 中觀實相
宗師南無燃燈古佛
動靜隱顯皆是道,真假空有運化造;
心燈啟明智慧覺,朗朗前程佛境饒。
大地眾生盡有其各類之造化奧秘,人貴列三才,乃品類殊勝之循環契機。世人畢生必有其轉捩上升因緣,只緣各己之覺性敏銳度之差異。
之所以無法由幻塵影事中洞悉宇宙真義,皆是因人心多變複雜的思緒導致靈光初乍現光明,又復被幻塵所擾動。世人苦樂相依,因凡心好惡取捨而衍生種種複雜心理。欲尋求解脫之道,又不明生命輪轉之盲點,故始終難以對症下藥,只能在欲求心理的作祟下,將心態一直處於染著垢穢的心境中。
顯隱、空有即是法界萬象的呈現,於顯化的表相上孕含著顯相的因質,在空性理體中又富含轉化有形的根本因質。故大道中之陰陽、乾坤、顯隱、動靜盡是不可分割之整體性。
人若偏執於有形物質,令心貪得無厭,則失中道。修者若因為斷惑解析萬法皆空之理論,用力過猛,又恐落於偏空,亦失中道。
中觀實相,必了然天地之間那股平衡萬有之定律,即是宇宙中多元流暢的循環力量。人心若無法達到澈見生命中的平衡之美,那必然陷在失衡的痛苦漩渦中。即使進入修行,若不得中觀、中道實相,容易走偏。
修行之次第,乃因眾生的心性層次分差甚大。因為徹底失卻了原始清靜的佛性,造成難以周遍法界合乎於至道。凡事即有所目的交換,修行的預期心理亦是強烈,或十分刻意造作,或放浪無有限度,此都是窮劫流浪生死之主因。
修行人最忌不得入道要門,只在心相上費工夫,僅於妄想中不斷追逐境界,殊不知,己離至道愈遠矣!
初心真誠能謙和,恭敬所緣禮賢哲;
最忌狂妄心高舉,傲驕恐墜生死河。
平和直心能入道,老實觀心自內照;
到底生死自己了,休可自欺惹人惱。
一步一腳一個印,深耕福慧聖域超;
胡思妄想終非道,清靜身心靈等高。
修子多半在於宗教專有名相上打轉鑽研,實則對於自己現下的修行境界難有直接的利益與助長。若修行仍不能內察自己目前的程度需突破之處在何處,總在名相上探索,雖心理解讀方面可能較清晰,但實際上對自己的境界提升沒有多少助益。
眾生心性、根器各有不同,一法不一定適用於一切眾生。因此善觀自己的心性,則是進道之不二法門;善觀眾生的根器,則是弘法利生之不二要義。
散亂心,宜修定力;懈怠心,宜修願力。每個人的狀態不一,太活躍的心,當使其沉澱下來;太懶散的心,當令其懂得發心承擔。
故修行並非皆同一個套路,因此光研究各門各派的修行境界,不一定是適合自己的。反而是老老實實觀照自己的不足、欠缺與盲點,才有突飛猛進的契機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