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您的問題很好,SPSS與AMOS在處理中介效果的背後原理確實不一樣。我之所以兩種作法都錄製影片,純粹是因為目前台灣還是兩種方式都有人使用,但若以統計發展的眼光來看,當然是AMOS的處理方式比較好,而且也相對準確,請您視需求而定,若有興趣,可參考以下文章,您便知為何結構方程模式處理中介效果有較佳的結果,但總之簡單來說,結論就是AMOS的中介處理方式已被證實較好。 Hayes, A. F. (2009). Beyond Baron and Kenny: Statistical mediation analysis in the new millennium. Communication monographs, 76(4), 408-420.
您好,看來您對此問題真的很困擾, 在PTT統計版也有看到您的發文。 不過,老實說,這個問題非常好, 甚至台灣使用SEM來分析的學者都應該正視這個問題。 以下內容,請仔細閱讀與消化, 然後做出謹慎的決定, 這個決定並非全然是理性的,請依您智慧判斷。 首先,大家都知道 Baron & Kenny (1986) 之經典文獻所指出的中介檢驗四步驟, 此四步驟為: (1)自變項必須對依變項有顯著影響。 (2)自變項必須對假定的中介變項有顯著影響。 (3)自變項與假定的中介變項同時作為預測變數,對依變項進行分析時,假定的中介變項必須對依變項有顯著影響。 (4)第3步驟中,自變項對依變項的迴歸係數必須小於步驟1時的迴歸係數(部份中介),或是變為不顯著(完全中介)。 然而,其實 Baron & Kenny (1986) 的中介檢驗四步驟早在1998年提出了修正, 並且而原作者提出步驟一與步驟四並非必要條件的主張(Kenny, Kashy, & Bolger, 1998)。 但是多年來國內外眾多研究者仍承襲1986年的作法, 主要原因是一直未能找到合適的統計輔助工具, 直到SEM理論發展並且相對應的統計軟體因應而生(例如:LISREL、AMOS、Mplus、EQS)。 最後,這些統計軟體的出現提供了驗證「整體」中介模式成為一種便利可行之方式, 取代了傳統軟體(例如:SPSS)只能使用迴歸分析必須分別檢視中介四步驟的侷限。 請注意。 您因為使用SEM的理論與技術, 故能採用「整體模式檢驗」的方式來驗證中介效果的存在, 而且相當幸運的呈現完全中介的狀態。 這樣的SEM中介檢驗方式亦有所本, 主要參考 McKinnon et al., 2002 的作法(McKinnon 為國際學術間長年研究中介效果之大師), 運用「間接效果之乘積」與「間接與直接效果信賴區間」兩種方法檢查中介效果的存在與否, 其步驟已與 Baron & Kenny (1986) 的四步驟流程迥然不同, 『且此整體模式驗證中,自變項與依變項的關係不具顯著性,才是完全中介效果存在的證據。』 但是...... 由於您的幸運得出完全中介模型, 卻也因為這份幸運而困擾, 最大的原因, 就是由於國內論文在推論研究假設的時候都是逐段寫作法(每一個假設皆由不同段落文字分別推論), 並非整體模型演繹法(只有一大段文字,隨後直接推出整個研究架構圖,甚至無研究假設), 然後又長期受限於 Baron & Kenny (1986) 的四步驟, 導致您現在對於自變項對依變項的關係是否顯著而產生疑問。 好,那麼您該怎麼做呢? 簡單結論如下: 1. 如果指導教授或口試委員非常瞭解結構方程模式的原理到極為透徹的地步, 您就大膽地說「因為SEM得到完全中介,所以X對Y並沒有顯著的影響」,假設不成立。 2. 反之,如果還是比較習慣 Baron & Kenny (1986) 四步驟的話, 請您「多做一個純粹只有X與Y的模型」,然後宣稱「X對Y依然是有顯著影響」,假設成立。 以上,請您用智慧進行最好的決策,祝福您。 文獻出處: Baron, R. M. and Kenny, D. A. (1986)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Vol. 51(6), pp. 1173-1182. Kenny, D. A., Kashy, D. A., & Bolger, N. (1998). Data analysis in social psychology. In D. Gillbert, S. T. Fiske, & G. Lindzey (Eds.),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pp.233-265). NY: McGraw-Hill. MacKinnon, D. P.; Lockwood, J. M.; Lockwood; West, S. G.; Sheets, V. (2002). "A comparison of methods to test mediation and other intervening variable effects". Psychol Methods 7 (1): 83-104.
@@chih-yulai8508 沒錯,就引用這篇文獻。 Baron, R. M., & Kenny, D. A. (1986).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1(6), 1173-1182.
@@君惜竹-e1e 您說您看過中介的文獻有提到中心化嗎?我非常好奇,是否也可以告知我是哪一篇文獻?一般來說,傳統中介檢測法都是引用以下這篇文章: Baron, R. M., & Kenny, D. A. (1986).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1(6), 1173-1182. 這篇文章提到檢測中介的方式應該是沒有說到需要中心化的步驟,請參考下圖: imgur.com/a/kH1qhUA 希望您可以再確認一下,謝謝。
老師,謝謝你一系列的統計教學,幫助我完成專題,十分感謝。
您好,謝謝您的肯定,我相信您也一定非常努力,祝福一切順心。
老師您好,感謝老師如此快速的回覆學生問題,是否可再請老師指導一下。
學生研究的目的及問題如下(已經進行過計畫口試,也已通過)
採的是實驗研究法,有兩班的學生進行教學實驗。
研究架構為:
不同教學法為自變項(創新與傳統教學)、學習成效為依變項(成就測驗,且有前後側的分數)、學習動機為中介變項(採問卷量表)
研究目的:
一、分析「創新教學法」對於學習成效的影響。?
二、探討學習動機在「創新教學法」與學習成效間的中介效果。?
研究問題:
一、「創新教學法」與「傳統教學」對高職製圖實習課學習成效之影響為何?
1-1: 學生經過「創新教學法」與「傳統教學」後,製圖實習成就測驗表現是否有著顯著差異?
二、在「創新教學法」、「傳統教學」與學習成效之關係中,學習動機的中介效果為何?
2-1學習動機在「創新教學法」、「傳統教學」對製圖實習成就測驗的關係中,是否有顯著的中介效果?
學生會使用ANCOVA來進行研究問題一的分析,來討論「創新教學法」與「傳統教學」兩組學生的成就測驗是否有顯著差異
但想請教老師的是,在研究問題第二,學習動機對兩種教學方法的中介效果時變得有些不解,的確是兩個群體的比較。
或是我應該將第二個研究問題修正為,學習動機在「創新教學法」中對製圖實習成就測驗的關係中(將傳統教學刪除),是否有顯著的中介效果?
這樣是否就可以單純討論一個群體。
如果這樣是可行的,
是不是依照以下架構進行中介效果的回歸分析呢?
「創新教學法」的前測分數為自變項,「創新教學法」的後測分數為依變項,「學習動機」為中介變項。
倘若不行,老師是否有什麼建議或其他的方法修正比較好呢?
老師抱歉問題有點多,實在想破頭,還請老師幫忙指點一下了,感謝老師。
其實,您已經說出答案了,以下這段文字,在統計上的作法是可行的:
「創新教學法」的前測分數為自變項,「創新教學法」的後測分數為依變項,「學習動機」為中介變項。
同理,您也可以將中介效果檢驗於「傳統教學法」,
就會成為「傳統教學法」的前測分數為自變項,「傳統教學法」的後測分數為依變項,「學習動機」為中介變項。
所以,根據以上的判斷,
理想上,您在第一個研究問題,可以證明「創新法」比「傳統法」好;
在第二個研究問題,則可以說明學習動機在「創新法」與「傳統法」班級中皆有中介效果。
但是,此作法雖然在統計學上可行,
您的研究架構卻不一定合理,
例如:為什麼學習動機會變成中介變項呢?
動機這個變項通常都是當作自變項居多,
關於這一點,您可能要再與指導教授討論才行。
當然,若可以的話,
是否可以讓我看一下您的口試計畫電子檔?
基本上只需要第三章有關於研究設計與研究架構的內容就可以了,
希望您研究順利,以上。
老師您好,謝謝老師很用心的手把手教學許多統計技巧,受益良多。
想詢問老師 我的中介結果:
X-Y:β=- .239, p= .005
X-M:β=- .372, p= .000
M-Y:β= .335, p= .000
XM-Y:X,β=- .129, p= .126(不顯著)
:M,β=- .328, p= .000(顯著)
請教老師這樣的結果算是有達到部分中介或完全中介的效果嗎,因為在第二層中的結果有小於第一層,但結果變為不顯著,謝謝老師!
您好,要判斷是否削弱要回到您論文理論的研究假設方向來說。如果原本第一步驟的X對Y應該是負向的,那第四步驟的削弱就是變得「沒有這麼負」即可;同理,若是原本第一步驟的X對Y應該是正向的,那第四步驟的削弱就是變得「沒有這麼正」就行。不知這樣解釋您是否可以明白?
若您的論文研究假設如上所述,那您的結果應該是達到了完全中介,希望對您有幫助。
判別中介效果之關鍵在於「顯著性的改變或者是原係數是否被減弱」
我想請教個問題
假設中介效果存在,如果一開始我採用多元線性回歸,跟有把它判定成中介效果的模型。
這樣對R^2,會提高他擬合程度嗎?
或著這樣問好了
中介效果可以對多元線性回歸做出何種貢獻?
還是兩者無法混用
尊敬的老师, 请教一个样本量的问题。如果做一个预研究,受试者只有三十人,想做观测变量(5个)的路径分析,能用结构方程吗?如果样本量不够要求的话,是不是就只能用spss进行逐个的分析了?
您好,結構方程模式是需要大樣本的統計技術,30人是不夠的,一般來說至少要有200人以上才會穩定。如果樣本數太少,建議盡量多蒐集樣本之後再執行。若真的有難處,可以使用只有觀察變項的路徑分析來處理,或者您說的迴歸分析也行,以上。
@@YenkuKuo 好的,谢谢您了~
老師您好
想詢問這樣有無中介效果呢謝謝
X-Y:β=.41, p=.00
X-M:β=.57, p=.00
M-Y:β=.74, p=.00
XM-Y:X,β=-.017, p=.83(不顯著)
:M,β=.75, p=.00(顯著)
老師您好,先感謝您的一系列影片助我良多!
但想請教一個問題,我的論文使用AMOS跑SEM得到的結果分別是
X→Y:b=0.116, p
您好,您的問題很好,SPSS與AMOS在處理中介效果的背後原理確實不一樣。我之所以兩種作法都錄製影片,純粹是因為目前台灣還是兩種方式都有人使用,但若以統計發展的眼光來看,當然是AMOS的處理方式比較好,而且也相對準確,請您視需求而定,若有興趣,可參考以下文章,您便知為何結構方程模式處理中介效果有較佳的結果,但總之簡單來說,結論就是AMOS的中介處理方式已被證實較好。
Hayes, A. F. (2009). Beyond Baron and Kenny: Statistical mediation analysis in the new millennium. Communication monographs, 76(4), 408-420.
感謝老師的回答!
我剛剛照著AMOS的影片跑了一次,得到的結果卻是如下
間接效果(0.027,0.160)、直接效果(-0.006,0.161)、總效果(0.072,0.279) 信心水準95%
Two Tailed Significance 的值分別是 0.011、0.059、0.002
所以這樣是完全中介嗎?
不好意思又麻煩老師您了
是的,這樣是完全中介效果,以上。
不好意思,又來請教老師您了
若承上所述,X→M→Y是完全中介,但我的論文是假設X對Y有顯著正向的影響,
那這樣的結果我可以說是不支持假設嗎?
您好,看來您對此問題真的很困擾,
在PTT統計版也有看到您的發文。
不過,老實說,這個問題非常好,
甚至台灣使用SEM來分析的學者都應該正視這個問題。
以下內容,請仔細閱讀與消化,
然後做出謹慎的決定,
這個決定並非全然是理性的,請依您智慧判斷。
首先,大家都知道 Baron & Kenny (1986) 之經典文獻所指出的中介檢驗四步驟,
此四步驟為:
(1)自變項必須對依變項有顯著影響。
(2)自變項必須對假定的中介變項有顯著影響。
(3)自變項與假定的中介變項同時作為預測變數,對依變項進行分析時,假定的中介變項必須對依變項有顯著影響。
(4)第3步驟中,自變項對依變項的迴歸係數必須小於步驟1時的迴歸係數(部份中介),或是變為不顯著(完全中介)。
然而,其實 Baron & Kenny (1986) 的中介檢驗四步驟早在1998年提出了修正,
並且而原作者提出步驟一與步驟四並非必要條件的主張(Kenny, Kashy, & Bolger, 1998)。
但是多年來國內外眾多研究者仍承襲1986年的作法,
主要原因是一直未能找到合適的統計輔助工具,
直到SEM理論發展並且相對應的統計軟體因應而生(例如:LISREL、AMOS、Mplus、EQS)。
最後,這些統計軟體的出現提供了驗證「整體」中介模式成為一種便利可行之方式,
取代了傳統軟體(例如:SPSS)只能使用迴歸分析必須分別檢視中介四步驟的侷限。
請注意。
您因為使用SEM的理論與技術,
故能採用「整體模式檢驗」的方式來驗證中介效果的存在,
而且相當幸運的呈現完全中介的狀態。
這樣的SEM中介檢驗方式亦有所本,
主要參考 McKinnon et al., 2002 的作法(McKinnon 為國際學術間長年研究中介效果之大師),
運用「間接效果之乘積」與「間接與直接效果信賴區間」兩種方法檢查中介效果的存在與否,
其步驟已與 Baron & Kenny (1986) 的四步驟流程迥然不同,
『且此整體模式驗證中,自變項與依變項的關係不具顯著性,才是完全中介效果存在的證據。』
但是......
由於您的幸運得出完全中介模型,
卻也因為這份幸運而困擾,
最大的原因,
就是由於國內論文在推論研究假設的時候都是逐段寫作法(每一個假設皆由不同段落文字分別推論),
並非整體模型演繹法(只有一大段文字,隨後直接推出整個研究架構圖,甚至無研究假設),
然後又長期受限於 Baron & Kenny (1986) 的四步驟,
導致您現在對於自變項對依變項的關係是否顯著而產生疑問。
好,那麼您該怎麼做呢?
簡單結論如下:
1.
如果指導教授或口試委員非常瞭解結構方程模式的原理到極為透徹的地步,
您就大膽地說「因為SEM得到完全中介,所以X對Y並沒有顯著的影響」,假設不成立。
2.
反之,如果還是比較習慣 Baron & Kenny (1986) 四步驟的話,
請您「多做一個純粹只有X與Y的模型」,然後宣稱「X對Y依然是有顯著影響」,假設成立。
以上,請您用智慧進行最好的決策,祝福您。
文獻出處:
Baron, R. M. and Kenny, D. A. (1986)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Vol. 51(6), pp. 1173-1182.
Kenny, D. A., Kashy, D. A., & Bolger, N. (1998). Data analysis in social psychology. In D. Gillbert, S. T. Fiske, & G. Lindzey (Eds.),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pp.233-265). NY: McGraw-Hill.
MacKinnon, D. P.; Lockwood, J. M.; Lockwood; West, S. G.; Sheets, V. (2002). "A comparison of methods to test mediation and other intervening variable effects". Psychol Methods 7 (1): 83-104.
老師您好,想請教老師以下幾個問題:
我採的是實驗研究法,有兩班的學生進行教學實驗。
研究架構為:
不同教學法為自變項、學習成效為依變項(成績,且有前後側的分數)、學習動機為中介變項(採問卷量表)
想請問要處理中介變項的分析,在自變項(不同教學方法)的方面該如何處理數據,因為他(不同教學方法)
似乎是個類別變項,
再麻煩老師了,感謝
您好,既然是實驗法,那麼就應該是使用ANCOVA分析,依您所述,我假設有A、B兩班,A班採用創新教學法,B班採用傳統教學法,故以A班作為實驗組,B班作為控制組,就可以使用ANCOVA分析。
至於您所謂的中介變項,似乎在此處並無使用的餘地,因為中介變項是必須在「同一群體」中檢驗的關係,而且,自變項應為連續變數。若您需要參考ANCOVA分析的作法,我認為以下的網址可以參考,祝順利。
blog.pulipuli.info/2017/04/spss-apply-statiscal-control-to-quasi.html
感謝解說! :) ;) :)
老師好,如您影片範例,若最後中介變項(知識分享)的Beta值不顯著,這樣仍能成立部分中介嗎?
如果按照中介的條件,那您說的狀況是不具中介效果的,以上。
@ 收到,謝謝老師~
老師您好!
我想請問您如果依變數為類別變數的話,
同樣也可以使用這個方法來看中介效果是否成立嗎?
老師的影片使我受益良多!謝謝老師!
您好,我個人認為,依變數為類別變數的話,必須先轉為虛擬變數才行。但是,轉換成虛擬變數之後,會增加很多個變數欄位,在SPSS上面的處理似有困難,所以我其實不建議使用類別變數作為依變數;在我的觀察裡,依變數若是類別變數,應該採用邏輯斯迴歸分析,但我也還沒接觸過如何用邏輯斯迴歸分析搭配中介效果的檢驗,您會問這樣的問題,是否有看過學術文獻是如此處理的呢?若有,也請分享告知,謝謝,以上。
老師您好,請問若自變量有兩個,老師是建議分開做嗎?
請問您是否願意將研究模型圖貼上來,我比較好判斷?謝謝。
Yenku Kuo 老師您好,請問我可以寄信給您嗎?我有在其他留言看到您的信箱,謝謝老師一直都有回覆我,非常感謝您🙏🏻
老師您好,想請問我的結果:
X-Y:β=-.12, p=.00
X-M:β=-.27, p=.00
M-Y:β=.57, p=.00
XM-Y:X,β=.03, p=.55(不顯著)
:M,β=.58, p=.00(顯著)
請問老師這樣是「完全中介」嗎?(削弱,變得沒那麼負且不顯著?)
謝謝老師~
是的,可宣稱「完全中介」。
@@YenkuKuo
謝謝老師您的回覆,
想在請問老師,
我另一自變項與依變項結果顯示:
X-Y:β=.46, p=.00
X-M:β=.79, p=.00
M-Y:β=.57, p=.00
XM-Y:X,β=.01, p=.82(不顯著)
:M,β=.56, p=.00(顯著)
請問老師這樣也是完全中介嗎?
@@chih-yulai8508 是的,從統計數據來看,的確是完全中介。
@@YenkuKuo 謝謝老師,最後想請問老師,此方法在論文撰寫中該如何表示呢?是 Baronand Kenny法(1986) 嗎 ?
@@chih-yulai8508 沒錯,就引用這篇文獻。
Baron, R. M., & Kenny, D. A. (1986).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1(6), 1173-1182.
在我的中介效果分析里,
步骤1: X->M 呈正向显著关系
步骤2: M->Y 呈正向显著关系
步骤3: X->Y 呈正向显著关系
步骤4: 验证中介效果时X->Y 呈正向显著关系,标准化系数有所下降 ; 而M->Y变成没有显著影响
请问老师M是否仍具有部份中介效果呢?
M->Y变成没有显著影响:P=0.137
imgur.com/gallery/MqeMu8D
您好,根據您所說的情形,我認為中介效果是不存在的。請參考以下截圖:
imgur.com/a/yLc6x5z
網址出處:
reurl.cc/EKX7xm
但是在迴歸分析裡面沒有中介效果,不代表真正沒有;您可以使用結構方程模式的路徑分析來測試,或許有機會檢驗出中介效果的存在,以上。
@@YenkuKuo 谢谢老师。前三个步骤都有正向显著关系,就是最后同时投进去做的时候,M-Y没有显著。
@@celine7511 是的,真的非常可惜,目前您的結果是沒有中介效果的。不過真心建議您可以使用結構方程模式的技術看看,或許有意外的結果發現,以上。
您好,老师!如果第四步中X=====>Y是显著的但是系数变大,M========>Y 是显著的但是标准化系数是负数。这是什么意思?
若以傳統上的 Baron & Kenny (1986)作法來看,
你的迴歸結果並不能稱為中介作用,
原因是c'必須變為不顯著(完全中介)或者是c'雖仍顯著但必須小於c(部分中介)。而你現在的情型是c'顯著且大於c,所以不是中介作用。
你的情形,應該是抑制作用(Suppressor),
所謂抑制作用,說明如下:
「抑制機制是指M變項在沒有控制的情況下,會抑制自變項X對依變項Y的影響效果;一旦M變項被加以控制後,原本被抑制掉的自變項X對依變項Y的影響效果,會呈現出來。」
老師您好,請問我在做中介效果檢驗時,有需要加入控制變項嗎?
如果您的研究有控制變項,那就需要加入,請將其放在第一層即可,以上。
@@YenkuKuo 謝謝老師,另外想請問老師解釋的方法與沒有加入控制變項相比,會有哪些差異?
@@zowieergotech9093 控制變項就是會影響依變項但因為不是本次研究的重點,所以才予以控制。通常有置入控制變項會比較有科學嚴謹的精神,當然在統計上來說,有控制變項的加入,會使您研究中自變項對於依變項的關係變得較弱,甚至不顯著。整體來說,控制變項愈多,自變項對於依變項的影響就會愈弱。請特別注意,上述的強弱,與數值的正負號無關,是指理論上自變項對於依變項的強弱關係會發生改變,以上。
老師您好,如果使用process處理中介跟調節,N最少要幾個呢?
您好,使用process並無樣本數的問題,不過只要是統計分析,都非常強調樣本代表性,所以重點在您的抽樣範圍是否合理,與中介技術並無太大關係。但經驗上,問卷調查法的統計樣本大多集中於200至400份之間,算是合理的數字,給您參考。
@@YenkuKuo 謝謝老師的解說,另外想問,如果做縱貫的中介,以經驗上來說T2的問卷回收率大概會是多少呢,如果我要最終有效N在200-400之間,那我T1大約要幾個比較保險呢?
@@牛奶克莉絲汀 您好,問卷回收的多寡與難易還是會依研究對象而異,但社會科學的研究之有效回收率平均是30%,所以您說T2需要200~400份之間的有效問卷的話,那最保守估計在T1就該有666~1333份的問卷來進行篩選,請您參考看看,以上。
@@YenkuKuo謝謝老師👍👍👍👍
老師您好,步驟一~三都呈顯著。第四步驟, X→Y 變得不顯著,但是beta值變大了,要怎麼解釋呢?
您好,可否將您的研究假設與統計報表貼給我看?我比較好判斷,謝謝。
@@YenkuKuo 好像無法留言圖片,數據如下,再麻煩老師了~謝謝
自變項:a / 中介變項:b/ 依變項:c
在a→c的步驟,beta值為 -.274,呈顯著。
在a&b→c的步驟,a的beta值為 -.003,顯著性p=.946。b的顯著性p=.000
@@宇蓁鄭-z1s 請問您原本的 a→c 之理論關係應該是負向的嗎?若是,那其實從 -.274 轉變成 -.003,那不是 beta值 變大,而是該想成「使原本理論上 a→c 的負向關係」減弱了,也就是「沒那麼負向了」,故可宣稱具有中介效果,以上。
@@YenkuKuo 好的謝謝老師!
郭老師您好:
我的架構 x和y是負向的(有文獻根據)
加入m之後 從原本的 -.34變成 -.35
且都有顯著
這樣我的m是部分中介還是完全中介
謝謝老師:)
中介的意思,就是加入了 mediator 之後,發現原本的的自變項對依變項關係減弱或消失,則稱為中介效果存在。依您所述,文獻中說明X對Y是負向關係,然而您加入了某個 mediator 之後,X對Y的關係並未減弱,反而增強(-.34 變成到 -.35,加深了負向關係 ),綜上所述,我認為您的中介效果並不存在。
不好意思老師,
學生愚鈍有個地方想不通: -.34 大於 -.35
這樣應該是削弱!?
謝謝老師!
從數學上來看,-0.34當然大於-0.35,可是您的「文獻理論」告訴您,X對Y原本的關係就是負向,所以,您若要有中介效果,必須是某變項與自變項同時對依變項進行迴歸分析時,能夠削弱原本X對Y的關係,但是,您的狀況是「加深」了原本的X對Y之關係,這樣並不符合中介效果的定義。如果您覺得有點不清楚,請用AMOS路徑分析去執行,用信賴區間來判斷中介效果是否存在,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瞭解!謝謝老師的耐心講解!
是转换 计算标量 相加求和除以题数吗?
您好,基本上您的理解正確,詳情可參考以下影片。
一夜。統計學:如何使題項成為變數
th-cam.com/video/9bB77e-eE1I/w-d-xo.html
請問老師
若我的自變數有2個變項,
在做中介效果時,
作法是否與自變數只有1個變項的作法相同?
基本上相同,但建議這種情況使用路徑分析會更加精確。
好的
謝謝老師
老師您好,這是我跑中介效果的步驟如下
1. X對M (正向顯著 0.115)
2. X對Y (正向顯著 0.391)
3. M對Y (負向顯著 -0.221)
4. X+M+C對ㄚ ( X對Y正向顯著 0.419) (M對Y負向顯著-0.270) (C對ㄚ負向不顯著 0.039)
請問老師 我第四步驟的 ( X對Y正向顯著 0.419) 大於第二步驟的 (正向顯著 0.391),請問老師這樣是不是不具備中介效果? 謝謝您!!!
依據您所呈現的結果,的確不符合傳統SPSS上面的中介定義。但您有提到一個C變項,所以我猜測您的研究架構不是只有三個變項,建議您可以採用路徑分析試試看,或許在不同的檢驗標準中,會有中介效果的存在,以上。
老師您好,謝謝您的回覆。
是的,我的研究架構中有3個X,1個M,1個Y與一個C,這是我其中的一個假設。
想請問老師,若根據上述的問題,將其解釋為「因第四步驟X對Y的β係數值大於第二步驟X對Y的β係數值,故M對與Y不具有中介效果」是否適當?
@@kuuunwang2028 我個人在「寬鬆看法」上覺得可以,但仍建議您採用路徑分析來整體評估會比較嚴謹一些,以上。
@@YenkuKuo 好的,謝謝您的回覆。
我現在的情況是,一個自變項,一個依變項,兩三個控制變項。我只要把控制變項一起放進去,它就把我的主要的變項擠到下面的『排除變項表』。所以這種問題怎麽解決,寫論文時控制變項可不可以不放?謝謝老師~元宵節快樂😊
您先確定您沒有選擇到「逐步迴歸法」,不然就會發生您這種情形。進行中介或調節變項,所使用的是層級迴歸分析才對。至於要不要放控制變項,這必須視研究目的而定,無法一概而論。
老師您好,請問中介效果,一定要看標準化迴歸係數嗎? 能否看未標準化迴歸係數的減少認定為部分中介呢? 謝謝老師!
倒是沒有人問過這問題,不過,以標準化迴歸係數或非標準化迴歸係數來判斷中介的效果,應該會是一樣的結論才是。但我好奇的是,何時會有需要去看非標準化迴歸係數呢?
老师您好, 友谊1-5怎么平均数分析后变成职场友谊了~ 这一步怎么做?
6FENZHONG
您好,請參考以下影片。
一夜。統計學:如何使題項成為變數
th-cam.com/video/9bB77e-eE1I/w-d-xo.html
谢谢老师~~
老师,您好,请问输出中介效果时,有没有可视化的Excel绘图方法、网可推荐的网站呢? 像您另一个调节效应的视频里一样?
老師好,如果在層級迴歸模式二的知識分享沒有達到顯著,那中介效果還存在嗎?
您好,若是在迴歸方程式裡,您所說的狀況就沒有中介效果;但是,若是在結構方程模式裡,就仍有可能還有中介效果,以上提供您參考。
@@YenkuKuo 謝謝老師的回覆。
您好~ 我想請問 如果 今天X 並不只有單一個 例如:科技接受模型(TAM)
有用性、易用性 --->使用態度-->行為
也是能夠使用這樣的方法嗎?
能夠使用的話是 有用性先測試 再測易用性
還是兩個同時處理(有用性、易用性)呢?
謝謝您T_T
+謝育珊 您好,兩種作法都有人使用。不過,我個人覺得能夠一次跑完的話是比較好的方式,因為可以同時估計兩個自變項的相關,又能減少型一誤差。另外,若可行,建議您使用AMOS的路徑分析,將會有更準確的估計結果,路徑分析可參考 goo.gl/kIoEXH ,祝您順利。
+Yenku Kuo 謝謝您的解答唷 ~我會再嘗試看看的
老師您好,我的中介效果為部分成立,但若是將自變項與中介變項交換後,結果也是部分成立,那請問老師我該以誰為中介變項?謝謝老師
您好,請特別注意,中介技術的檢驗只是統計上的手段,但要將誰當作中介變項是研究者自己的決定,這個決定通常會從文獻探討與假設推論來支持。所以,以誰當作控制變項、自變項、中介變項、調節變項、依變項,都不應該是由統計方法來判斷,以上。
老師您好,我們的專題裡有自變數、干擾變數、依變數,且使用問卷調查法,若使用此方法進行統計是否可行?謝謝老師
您好,如果有干擾變項,請依干擾變項之屬性,分別參考以下影片:
一夜。統計學:SPSS如何處理調節效果(利用Dawson檔案)
th-cam.com/video/dhtTsBQAca0/w-d-xo.html
一夜。統計學:名義(類別)變數進行調節作用之迴歸分析
th-cam.com/video/jTXpvQonPI4/w-d-xo.html
非常謝謝老師!
老師好,我在做中介和調節的時候,跑出來的報表里,除了迴歸的結果的報表,還多了一個『已排除變項』的報表,但是看共線性診斷好像問題也不大,請問老師這是什麼原因呢,怎麼解決?謝謝老師~
老師您好,想請問如何在中介效果分析裡,加入控制變數?
以此題目來說,兩個階層裡都要把控制變數(例:性別、年齡等)加入自變數欄位裡面嗎?
非常感謝!
您好,若有控制變數,請將控制變數擺放在第一層,將自變項放在第二層,然後自變項與中介變數一起放到第三層,如此執行出來的報表,在每一個階層都會有控制變數的估計,以上。
非常感謝老師清楚的回覆~現在瞭解了!謝謝您的回覆。
老師您好,我是最近開始學習路徑分析,不過因為是自學,有一些問題不懂,所以想請教一下,
1.如果要做中介分析的話,需要將自變項、中介變項和依變項都進行中心化處理嗎?
2.如果中介變項是類別變數,可否通過轉換為虛擬變數來做中介分析?(書中沒有提及有關中介變項為類別變數時的處理方法)
3.另外關於模型擬合程度,像TLI、NFI、CFI 等指標是不是只要
1.
中介效果不需要中心化處理,調節效果才需要。
2.
我不確定類別變數是否可以進行中介檢驗,但若是可行的話,轉換成虛擬變數是合理的。只是我個人主觀認為,盡量不要使用類別變數比較好,因為一來技術可能會比較複雜,二來似乎在理論也不太容易解釋。
3.
您說的應該是模型配適度,這是結構方程模式才有的指標,其實指標的接受範圍是有部分文獻認為可以放寬的,但至少應該都要有0.8以上。
@@YenkuKuo 1. 老師可否解釋為什麼中介效果不需要中心化,或提供這方面的文獻嗎?因為我找了不少文獻都是說中介分析和調節分析一樣需要中心化處理,目的是消除自變項和交互項之間的多重共線性,從而對方程模型有更好的解釋。
3.不好意思,是我一時糊塗,把模型配適度打成了模型擬合程度。
@@君惜竹-e1e 您說您看過中介的文獻有提到中心化嗎?我非常好奇,是否也可以告知我是哪一篇文獻?一般來說,傳統中介檢測法都是引用以下這篇文章:
Baron, R. M., & Kenny, D. A. (1986).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1(6), 1173-1182.
這篇文章提到檢測中介的方式應該是沒有說到需要中心化的步驟,請參考下圖:
imgur.com/a/kH1qhUA
希望您可以再確認一下,謝謝。
@@YenkuKuo 謝謝老師,我看到的是來自中國內地 的研究文獻:
温忠麟, 张雷, 侯杰泰, 刘红云. (2004). 中介效应检验程
序及其应用. 心理学报, 36, 614-620.
這篇文獻在2.1中介變量的定義和5.1的討論部分有提及到通過將變項進行中心化來進行中介效應的檢驗,有助於對模型有更好的解釋
其實我之後看過其他關於中介效果的文獻,發現好像只有中國內地的研究是傾向先做變項中心化再進行中介分析,反而其他國家的研究傾向用原始數據來進行中介分析,或者說是只有研究一些較為複雜的方程模型才會去做變項的中心化(這裡我忘了是哪篇外國文獻有提及過原因)
@@君惜竹-e1e 謝謝您的資訊。但是我好像沒有看到中國這篇文獻特別解釋為何中介變項要中心化的原因?中心化是為了避免共線性,但是中介檢驗似乎沒有任何步驟有這種共線性的嚴重疑慮,所以我覺得應該不是這麼必要吧?當然,如果您手上有原始數據,您可以都試試看,觀察「無中心化」與「有中心化」是否真的有差別?我目前的猜測,可能統計報表數值有些微差異,但對於判斷是否有中介效果的結果,應該是一樣的,您請試試,以上。
老師 想請問 我要檢驗是否有中介效果 X有8因子 M有3因子 Y有4因子 我該一個 一個因子去檢驗嗎?
您好,如果是在SPSS操作裡,當然是一個一個因子去檢驗;如果是在結構方程模式裡,就可以一次檢驗完成。然而,您的變項這麼多,即使採取結構方程模式,可能適配度也會不佳,所以,還是盡可能要精簡您的變項,簡化一些比較好,以上。
老師 謝謝您 那我可以性質較類似的因子放在一起檢驗嗎? 還是該直接捨棄?
您好,您這個問題可能需要與指導教授討論後方可確定,若您確定變項之後,統計技術有所疑問,歡疑您隨時留言,謝謝。
老師 謝謝您喔!!
老師好,想請問顯著值應該為多少以下才是顯著呢?
再來是,假如三個步驟中,某一個不顯著,是不是就不用做下去了呢?
一般社會科學認為 p-value< 0.05 為顯著。若依SPSS的中介操作來看,的確是需要三個步驟都滿足才可以,少了一個就不算是中介效果。
老師您好:
請教老師: 我研究假設都是正向顯著影響,但我跑廻歸(中介)結果如下:
標準化係數β 顯著性 調整後 R 平方
X→M -.126(負值) .004 .014
M→Y .585 .000 .341
X→Y .106 .015 .009
1(常數) .000 .009
X .106 .015
2(常數) .000 .373
X .182 .000
M .608 .000
其中 X→M 結果為負向影響,這樣的數值有正常嗎? (因為我的研究X變項為實際值減期望值所得而來,是否有可能是題意造成填答結果有誤呢?),另跑層級廻歸 β變大,仍顯著(一般是變小,但是否因為為負相關所以變大呢?)。這樣具有部分中介效果嗎?
您好,姑且不論X→M的關係為何,您在層級迴歸分析的表現,就已經不滿足中介效果的條件,故以目前數據看來,應該是無任何中介效果,以上。
謝謝老師! 所以 β值一定要比原來的小,無關正負嗎?
應該是說,一定要比原本的X→Y的強度來得小,這樣就比較好思考了。
老师您好,假设前三个条件都成立,但是第四个条件中职场友谊对服务创新显著,知识分享不显著。而且知识分享的显著性值比较大,达到0.818. 请问这样算是中介效应存在吗?
imgur.com/tTwVMgR 老师您好,这是测试输出结果图。如果能得到您的回复,将非常感谢!
您好,感謝提問。但您所敘述的狀況,並未達到中介效應存在的條件,以上。
非常感谢老师的回答!同样依您的例子来说,因为前三个条件都成立,是否可以直接在报告里说明职场友谊与服务创新关系是直接影响关系,不存在中介效应?
是的,只能宣稱直接關係。
非常感谢,谢谢老师耐心答疑。
請問從影片中的例子,能直接從報表看出職場友誼對效標變項的間接效果值嗎?
不行,但您可以自行計算,將兩條路徑係數相乘起來即可。
抱歉问个蠢问题,请问怎样相乘可以得到这个间接效果值?
(X→M的迴歸係數)*(M→Y的迴歸係數)=間接效果值
Yenku Kuo 非常感谢!!
老師您好:
想請教您,我的研究為「X是否會透過M影響Y」
(1) X->M(正向顯著關係)
(2) M->Y(正向顯著關係)
(3) X->Y(正向顯著關係)
步驟(4),同時考慮X.M對Y時,M為正向顯著,但是X變成負向顯著,請問這樣有達到中介效果嗎? 謝謝老師。
您好,若是您的X對Y之關係在理論中應該為正向顯著關係的話,那麼,依您所述,目前的統計結果是有達到中介效果的,以上。
不好意思 請問一下 如果今天我的論文 X = 外向人格 M = 孤寂感 Y = 臉書成癮
照影片所說 X 至 M 跑出來為 -.360 那是不是就代表不用繼續做下去了呢?
因為影片中成立條件 X 至 M 需為正向顯著
+j410103 您好,因為我的案例所使用的變項在理論上剛好都是正向,所以我才會這樣說明。在您的論文中,當然也要依照您的文獻來論述正向或負向的關係。如果您的X與Y原本應該是負向關係,那就觀察加入M之後,X與Y之間的負向關係是否變得較弱(部分中介),或者X與Y之間關係變得不顯著(完全中介),來進行您後續的結論撰寫。
+Yenku Kuo 感謝您的熱心回答 您的回答總能使我受益良多
老師您好,請問我的中介變項M,分別與X Y都不顯著,但最後做階層分析到時候,XY係數變小,且有顯著,請問會有這個可能性嗎?還有變項間一定是要有正向關係就好,還是有顯著就好呢?我好像都聽過,想請問老師,何者是正確的呢?謝謝老師。
您好,您所謂的「中介變項M,分別與X Y都不顯著,但最後做階層分析到時候,XY係數變小,且有顯著,請問會有這個可能性嗎?」當然是有可能的,所以就沒有中介效果。另外,變項之間沒有一定要正向關係,這完全取決於您的文獻與理論是如何推論研究假設的,判別中介效果之關鍵在於「顯著性的改變或者是原係數是否被減弱」,我修正影片中的說明文字如下:
(1)X→M呈顯著關係
(2)M→Y呈顯著關係
(3)X→Y呈顯著關係
(4)當X與M同時投入回歸式後, X→Y 之間的關係變得不顯著或削弱,可稱M為X與Y之間的中介變項
以上。
@@YenkuKuo 非常感謝老師的回覆,老師超快速回應,解決了我想一整天的問題,謝謝老師
@@YenkuKuo 另外想再請問老師,我的研究自變項有三個維度,中介有兩個維度組成,那麼我還是可以用四步法來做中介嗎?還是需要別種方法呢?非常謝謝老師…
@@止於至善 我也要謝謝您,您的問題提醒了我影片中說明的盲點,感恩,敬祝您研究順利。
@@YenkuKuo 那麼上面那個問題呢?拜託老師了
老師您好,請問您如果前三步驟都成立,不過到第四步驟同時放入X和M,進行對Y的預測時,X對Y的標準化Beta係數提升了,這樣是表示沒有中介效果嗎? 感謝老師的回覆。
是的,這樣就是沒有中介效果。
@@YenkuKuo 老師您好,再請教您我跑出來的結果,為什麼X對Y的beta係數是正值(約.75),M對Y的beta係數也是正值(約.45),不過同時放入X和M來預測Y時,X的beta係數會上升到約.85,M對Y的beta係數卻變為 -.15,請問老師可能的原因為何呢?
@@CHEN-yd3cs 可能是壓抑變項、抑制變項 (Suppressor Variable),可參考以下網頁說明:
shihchiehlee.blogspot.com/2014/05/20140530-regression.html
老師您好我想請問,在我的自變量中(三需求理論)可分為三個變項-X1,X2,X3,對知識分享影響-Y,以社群媒體使用行為-M為中介,在第四個步驟的時候,我應該要將三個變項分開對M及Y做三次分析,還是將三個變項放在一起對M及Y來進行分析呢?謝謝老師!
您好,在SPSS裡面,兩種作法都有人做,所以還是要再請教指導教授的意見。但我個人建議,既然有此疑慮,不如就使用AMOS進行路徑分析,可能會最為省事,也比較符合理論意義,以上。
您好謝謝老師的回覆,我們指導老師請我分開做試試看,因為我看到兩種跑出來的數據是不同的,所以有此疑慮。
@@rainen1593 當然不同。分開做的話,研究架構就變成三個「小架構」了,合在一起做,才是所謂真正的理論架構(三需求理論),以上提供參考,請以指導教授意見為主,順心。
Yenku Kuo 謝謝老師的回覆,非常感謝,祝您事事順心!
@@YenkuKuo 想問老師您上述的路徑分析可以用Mplus做嗎?
老师您好!我想询问一下,本来自变量、中介变量和因变量之间都是显著影响的,但做中介分析时将自变量和中介变量同时加入回归后,发现自变量依然对因变量是显著影响,但中介变量对因变量是不显著的。请问这是属于什么情况呢?应该如何分析?期待老师的答复!
其實這樣就是「非中介」,只能單純由自變項與依變項之間的線性關係來解釋了。
Yenku Kuo 谢谢老师的答复!非常不好意思,现在才想起来答谢老师!
@@dengpan5690 謝謝,希望您研究順利。
老師,您好,請問如果我想知道有無中介效果
我使用Baron & Kenny (1986)的因果法檢定,結果─X→Y (.38***);X→M (.41***);X、M→Y時,X→M (- .29***) X→Y(.50***)數字變大,不符合中介效果顯著的條件;但使用process軟件的中介檢定 間接效果有顯著(- .12( 95% CI [- .24,- .11]);另使用sobel test 亦達顯著 (z = 6.94),請問老師這樣算有中介效果嗎,如果有,是部分中介還是完全中介;我要如何撰寫於內文較適當
請問一下老師,中介變項是否也可以與自變數和依變數跑相關分析、單因子變異數、獨立樣本t檢定?
還有想請教一下迴歸分析和相關分析的圖形跑出來可以增加專題的可信度嗎?
1.
是否進行相關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全憑研究者在報告中解釋是否合理即可,與變項本身在研究脈絡中作為自變項、依變項還是中介變項並無太大關聯。所以想要進行的話都可以,只要研究者認為有其道理或有文獻支持即可。
2.
迴歸分析與相關分析的圖形並不會增加可信度。進一步來講,任何統計的圖形都只是增加閱讀理解性而已,並不是絕對必要的存在。
想要跟您請教以SPSS之外掛模組PROCESS處理中介效果,以及如何看產出的報表m(_ _)m
請問您的模型在 Dr. Haye 的PDF文件中可以找到相對應的圖形嗎?若可以,就選擇該模組的編號即可。當然,若您的中介模型並不複雜,那其實也可以使用 Baron & Kenny(1986)的方式去處理就好,可以參考我的另外一部影片:th-cam.com/video/dM7ApMGAfz0/w-d-xo.html
老師您好,請問,如果我的自變量有5個,那麼在做分析的時候,一次放入5個變量和逐個放入變量進行分析所得出的數值為什麼會不一樣?
老师你好,我想问问,X M Y之间的显著正向相关性可以直接用双变量相关来分析验证吗?
您好,相關並不能驗證因果性的存在,其實還是應該使用迴歸分析比較恰當;然而,要注意的是,即使迴歸分析可以驗證因果關係,但這因果關係一般來說是「理論上既存」的關係,並非由迴歸分析的結果來證明。
總之,我個人認為,不可以只用相關分析來檢查中介效果,必須至少使用層級迴歸分析的手段才是嚴謹的,以上。
谢谢老师的回复,我明白相关性并不意味着因果性,但是我看到中介作用的2点前提条件要求就是X Y以及M Y之间要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没有要求因果关系啊,难道我理解有误吗?
您的理解沒有錯,其實應該是說X、M、Y之間彼此要有顯著的關係,而這顯著的關係需要使用迴歸分析來檢驗,如此而已;只不過這都是在SPSS裡面迴歸分析的討論,若是採用SEM模型來檢驗中介效果,那麼規則可能就不盡相同了,看您的需求而定,祝順心。
谢谢老师的快速回应!祝有美好的一天。
謝謝,祝您研究順心。
老師您好,想請問我的模型自變項有三個,中介變項一個,依變項三個,是否要逐一檢驗9條(3x3)路徑的中介效果?
在第三步X與Y的關係中,是要X1X2X3一起對Y1做迴歸,還是X1對Y1. X2對Y1. X3對Y1....依序做出9個迴歸分析?
您好,如果是在SPSS的話,您可能都分開做會比較好;但是,若是模型的研究變項這麼多,建議您可以採用AMOS來執行,會比較有效率,一次就可以全部完成,以上。
老師您好:其實我有用AMOS做路徑分析,也已修正完,所以我也在想還需要用SPSS做中介分析嗎?
您好,如果有進行AMOS的路徑分析,那當然不需要再用SPSS了,以上。
您好:
我想請教您,目前我的統計結果檢驗結果發現
x與y不具有顯著相關,但x與m 及 m與y 都有顯著相關,則還符合嗎?
因為後來也有文獻說 x與y 不具顯著相關也可以,但若此要如何判斷是 部分中介或是完全中介呢?
您好,的確是有文獻主張X與Y之間無顯著關係亦可證明中介效果,若以此標準來看,您的問題自然是完全中介,因為X必然要透過M,才能影響Y,故符合完全中介的特徵。
想冒昧的請問您看到的是哪篇文獻說,x 與y 不具有顯著相關,可以證明是完全中介作用呀?現在在寫論文剛好遇到這種情況,可是找不到相關文獻,謝謝!
@@winniezhang9848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 (温忠麟 , 叶宝娟2014)
老師您好,我想詢問如果最後第四步驟的beta分配是負數,那數字變大還是變小要判斷是否削弱時要看負數部分嗎?還是只是因為是負相關所以應該不看負數去單比數字呢?
您好,要判斷是否削弱要回到您論文理論的研究假設方向來說。如果原本第一步驟的X對Y應該是負向的,那第四步驟的削弱就是變得「沒有這麼負」即可;同理,若是原本第一步驟的X對Y應該是正向的,那第四步驟的削弱就是變得「沒有這麼正」就行。不知這樣解釋您是否可以明白?
老師您好:謝謝老師的指導,我會再與指導老師確認
當然如果老師能在百忙抽空看一下學生的研究架構那是再好不過了
老師是否可以留下MAIL,學生整理後寄給老師,謝謝老師!
hrdlover@gmail.com
老師您好,請問三個變數的數值取得有條件限制嗎? 在問卷設計的過程中,是否各題項要將詢問的方式及回答指標統一 (ex都用李克特七點量表) ? 是否可以某變數以李克特量表,某變數以0至100的價格去呈現呢?
以上,恭請老師指點,非常感謝您
倒是沒有什麼條件限制,但請確認自己的研究中,各個研究假設在文獻理論上預期的正向或負向關係,因為這會影響您後續判斷中介效果是否存在的依據。
一般來說,社會科學的統計數值會看標準化係數,所以無論是什麼尺度的原始數字,最後都會化約為 0~1 或 0~-1 之間的數值,所以在統計理論上來說,各變項的測量尺度不一樣,並沒有關係。
@@YenkuKuo 謝謝老師~
老師您好,我這邊的情況是X與Y是負顯著
在(1)中 X→Y β 是 -.52
在(4)中 X→Y β 是 -.49
可否認為 X→Y 之間的關係削弱?
謝謝
是的,削弱了原本的「負向」關係,變得沒那麼「負」,也是削弱,以上。
@@YenkuKuo 謝謝!
請問老師,加入層級分析之後,統計分析"職場友誼"的beta係數變小。是否需要檢定"beta係數變小"的顯著性?
這個問題很好。不過目前我看到的文獻中似乎只有看beta係數變小,並沒有再檢定其顯著性,但您可以增加Sobel test來檢驗,會更有公信力;更推薦的是若想要嚴謹檢驗中介效果,可以使用結構方程模式的軟體,以信賴區間的方式會較為準確,以上。
郭老師您好,請問如果樣本數不足以跑SEM,但模式裡有兩個中介變項,有什麼適合的統計方法可以用呢?
如果樣本真的很不足,建議參考使用PLS軟體,以上。
@@YenkuKuo 謝謝您的回覆。如果使用Hayes的PROCESS,不知樣本數的要求會不會比SEM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