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G弦上的詠嘆調》🎻 || Air on the G String, BWV 1068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8 ก.พ. 2025
  • ♫ 【音樂。向上補給站】 ♫
    《G弦上的詠嘆調》又名《G弦之歌》出自德國作曲家約翰 • 塞巴斯蒂安 •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 - 1750)的D大調第三號管弦組曲(作品號BWV 1068)中的第二樂章「歌謠(Air)」。
    看到這,您是否有個疑問?既然是D大調,為什麼又有別名《G弦上的詠嘆調》呢?
    巴赫的這曲「歌謠」正如其名,旋律悠揚動人,但在巴赫眾多的創作中並不有名,直到百年後,經由十九世紀德國小提琴家威廉姆(August Wilhelmj, 1845 - 1908)的巧思,將其改編成小提琴獨奏曲,採用小提琴音色最渾厚低沈的G弦,帶出迷人的韻味,宛如詠唱一般,娓娓道出典雅溫暖的悠遠意境……
    威廉姆成功將此曲的魅力展現在世人眼前,同時還賦予浪漫的新曲名《G弦上的詠嘆調》/《G弦之歌》,新曲名的知名度雖然比原本中規中矩的曲名還要高,只不過讓其坐擁高人氣的改編者,地位終究比不過原作曲者-巴赫的名氣大呀!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 - 1750),是巴洛克音樂時期的作曲家,同時也是管風琴、大鍵琴、小提琴的演奏家。戴著一頭白色捲捲假髮、表情拘謹嚴肅,是他最為人熟知的形象。 曾任職風琴師、宮廷樂長、教堂音樂總監等職務的巴赫,他的創作幾乎涵蓋了當時所有的曲種,包含清唱劇、受難曲、神劇、經文歌、彌撒曲、聖詠、各種樂器的獨奏曲、組曲、室內樂及協奏曲等等,絕大多數作品至今仍歷久不衰、演奏頻繁。不只如此,巴赫所留下的作曲技法及理論,連莫札特及貝多芬等下一代古典時期重要音樂家都非常推崇,後人因此稱巴赫為「音樂之父」。
    曲 名|《G弦上的詠嘆調》
    Air on the G String / Orchestral Suite No. 3 in D Major, BWV 1068: II
    作 曲|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 (Arr. August Wilhelmj)
    製 作|增田正治 Masaharu Masuda
    編 曲|增田正治 Masaharu Masuda
    演 出|中垣真衣子 Maiko Nakagaki - 小提琴
    增田正治 Masaharu Masuda - 吉他與其他樂器
    版 權|音樂向上股份有限公司 所屬
    授權 第一影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使用
    The music is provided and licensed by ℗ Music Up Corporation.
    圖 片|AI生成與修圖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