ขนาดวิดีโอ: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แสดงแผงควบคุมโปรแกรมเล่น
เล่นอัตโนมัติ
เล่นใหม่
高晓松的说话欲和马爷差不多 俩人是真有才 能说出料 看不的人说不到点子上 急于表达 郑钧虽然摇滚 另类 帅气 但是说话不卑不亢 婉婉道来 也是很让人惊讶的 这集内容输出得非常好
哇塞,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啊。感觉晓松总结得真到位
锵锵一停,现在每天没节目好盼了
"亲爱的,你慢慢飞" 哈哈
想到现在流行的喊麦,我意识到高晓松说的是对的。
不仅仅是喊麦
@@greateastball5836 喷0
同意上面两位搞音乐的艺术人!1979年冬天老公从上海带回来一盒德国Boney M的迪斯科音带,把整个连队的年轻人兴奋起来了!他带来一部日本9930四喇叭,那还了得!后来我来到澳洲在音乐书店买到了二张CD,来澳洲最大收获买着了自己喜欢的音乐,收藏了皮土斯,UB40,老鹰乐队的录像带,斯丁在柏林2010年的演唱会,反正对自己说我在给自己补课!最初除了俄罗斯音乐和他们的歌曲在年轻时就在心里打下了烙印,来澳洲买了许多许多世界有名的歌剧CD,收集了那么多世界好听的音乐!那时因为自己还没有退休,还没接触电脑,从2010年开始有了电脑,我的文化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我嚓,郑钧年轻的时候真帅,到吐槽大会上已经不行了呀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秧歌儿节奏!太对了
郑钧:你们叫我来干嘛?
郑钧那表情哈哈😄
的确 我们重视内容,不重视节奏 和弦,美术也是
晓松说得挺好,在他专业上他听懂
卧槽,这么好的节目,我今天才知道才看到
高晓松语言能力强,会表达,所以没办法不抢话
说的真精辟!!!
10年前郑钧还那么帅 而且10年前还能瘫着做节目
睡个鸡拔毛
鲸鱼还有上沙滩的呢😂真比喻是怎么想出来的
高晓松的那个秧歌节奏(咚哒拉动哒咚咚咚)也适用于西方歌曲啊比如we don’t talk anymore...
郑钧真他么帅。 帅这词用烂了, 但郑钧是太配这个字了
盯着他看久了 觉得他像刘若英😃
高晓松那个年代国产流行歌没几首,相对于人口,所以有几个好听的就记住了
高晓松看问题还是蛮深刻!
高晓松人格魅力啊!
高晓松太能说了 哈哈哈哈 我喜欢。
音乐本身就是表达内容的工具,但是当这种工具变得更加复杂时,这个工具本身就成为了一个内容,高晓松更在意音乐本身的内容,郑钧更在意通过音乐传递出来的内容
获益良多
高老师这几首歌吃了20年,说了二十年,好歹让人家郑钧说两句吧
别逗
太喜欢晓松了
高晓松逗死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两大最爱名嘴汇聚😀
哈哈郑钧和窦文涛一共没说两句话,还是挺喜欢晓松这个贫劲的
十年的变化还是挺大的
郑钧出新歌了,就是短了点,还是很好听
那时候高晓松是真敢说啊
不错
高晓松说的确实可以,中国人听歌确实不重曲而重词
哈哈晓松插嘴原来有由来已久
哈哈,文涛也等着字变色儿
太他妈帅了那时候的这俩人
不说之前,就说这十年流行过的网络金曲,都是编曲十分简单的旋律
向往80年代
这俩哥们来了窦文涛插不上话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已经忘了高晓松唱过什么了。。。😂
妈的 好好的锵锵三人行也给封了 多好的节目
说的太他妈的好了!
乍一看,还以为是庞麦郎,哈哈
高晓松真的好喜欢抢话 跟小孩儿一样
哈哈哈这集太有意思了,高晓松语言能力太强,说的都挺有道理的,似乎还真是那么回事儿
但是爱音乐的人毕竟是少数😂
现在什么都没有了,锵锵停了,晓说到四月也要停了,录好的讲南海的下集都不让播
盛夏 只有新闻联播了😄
牛逼
太逗了大紧
文革对于流行音乐的影响应该聊聊
高晓松挺厉害,不过他插嘴这毛病确实不太好,郑钧语速慢,窦文涛主持控制节奏都没插嘴,他老插。
怪不得郑钧说他跟老宋打算组乐队的,后来高晓松说要来参加,乐队就黄了
@@yanlieu9727 哈哈哈
老窦和老郑应该是同岁吧
高晓松还是自己一个人做脱口秀吧
感觉郑钧一说话,晓松就插话。
哈哈哈
少了三人吹牛逼這節目,總感覺少了點什麼
秧歌节奏
丫说的是丫那个同桌的你吧?
公知结派
我觉得并不是汉族没有这个基因,还是音乐教育和审美环境的问题,黑人也并不是一出生就会跟着反拍会听切分音的。还是音乐教育和审美多样性(社会问题)上出了最大问题,比如基础教育里从小就该教,怎么审美古典音乐,怎么审美流行音乐,怎么审美摇滚,怎么审美爵士,现在都可以加上怎么审美嘻哈。
其实真不是,国内音乐教育,基本上当数学在教了。 任何成为公式的东西都没有活力了。其实自由的灵魂很重要。 当内心自由了自然就会唱歌跳舞。
13:29 这表情
现在郑钧51岁了,不敢想象
庞龙躺枪 哈哈哈
笑死。大紧搞成了晓松奇谭了。自个儿说。
特么的,对!就抖音那种同一个片段一劲儿放,声儿还贼大,艹
高晓松这个公知还是有点见识的
高频B
矮大紧没来郑钧话多,这一块来了郑钧不言语了。
上万人的场合恐怕不适合复杂的旋律吧,难道要用歌剧腔唱“中国队加油”?
音乐素养低,文化也压抑
10年过去了,欧美的乐队也都吃了鳖。变成了“角儿”的天下
高晓松真嘴碎,人家讲个蒙族餐厅的故事,刚说了两句,丫给人把结果讲出来了
Shabi
两个人一摊。。,
我也是醉了,过去饭都吃不饱怎么热爱音乐?动不动就扯民族性,美国的音乐市场也不是仅仅两三年的发展就成熟的好吗。
非洲黑人吃不饱饭,血液里面照样流淌着音乐
@@pridelee2042这是真佩服,看到他们拿着弦都不一定够数的吉他搁那跳,不服不行
布鲁斯音乐真的就是从黑奴中兴起的。别说吃饱了,干不好活命都没了,还照样能玩出音乐,这玩意没啥不服的😂
高晓松整个就一精外
@席主席臭傻逼一个,滚
工作中国 🇨🇳 😄生活🇺🇸🇬🇧🐶🐱美国 🤚😄☯️🐒
大紧素质真低啊,完全不给郑钧说话的机会
上嘴唇一碰下嘴唇,糊bb
直视民族弱点 不错 ,只是很多弱者,不能直视自己的弱点。
晓松当年真敢聊~~~哈哈哈哈
音乐行业 足球行业 朝鲜制度尔
高晓松不停抢话,只能听他说了,他太吵了!
晓松的逻辑观点很弱,一直没有正面回答文涛的问题
高晓松的论断基本正确。汉人从传统上说,没有音乐舞蹈,这个判断没毛病。仔细想想,汉人的传统乐器,除了古琴,没什么啦。舞蹈,除了秧歌,还有什么?而且,严格来说,秧歌都可能不是汉人的东西。那地方,当年应该是匈奴的地界。
tony Z 无法解释更敏感的文字都流传下来了 音乐流传不下来
矮大紧宿醉还没醒
高晓松的说话欲和马爷差不多 俩人是真有才 能说出料 看不的人说不到点子上 急于表达 郑钧虽然摇滚 另类 帅气 但是说话不卑不亢 婉婉道来 也是很让人惊讶的 这集内容输出得非常好
哇塞,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啊。感觉晓松总结得真到位
锵锵一停,现在每天没节目好盼了
"亲爱的,你慢慢飞" 哈哈
想到现在流行的喊麦,我意识到高晓松说的是对的。
不仅仅是喊麦
@@greateastball5836 喷0
同意上面两位搞音乐的艺术人!1979年冬天老公从上海带回来一盒德国Boney M的迪斯科音带,把整个连队的年轻人兴奋起来了!他带来一部日本9930四喇叭,那还了得!后来我来到澳洲在音乐书店买到了二张CD,来澳洲最大收获买着了自己喜欢的音乐,收藏了皮土斯,UB40,老鹰乐队的录像带,斯丁在柏林2010年的演唱会,反正对自己说我在给自己补课!最初除了俄罗斯音乐和他们的歌曲在年轻时就在心里打下了烙印,来澳洲买了许多许多世界有名的歌剧CD,收集了那么多世界好听的音乐!那时因为自己还没有退休,还没接触电脑,从2010年开始有了电脑,我的文化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我嚓,郑钧年轻的时候真帅,到吐槽大会上已经不行了呀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秧歌儿节奏!太对了
郑钧:你们叫我来干嘛?
郑钧那表情哈哈😄
的确 我们重视内容,不重视节奏 和弦,美术也是
晓松说得挺好,在他专业上他听懂
卧槽,这么好的节目,我今天才知道才看到
高晓松语言能力强,会表达,所以没办法不抢话
说的真精辟!!!
10年前郑钧还那么帅 而且10年前还能瘫着做节目
睡个鸡拔毛
鲸鱼还有上沙滩的呢😂真比喻是怎么想出来的
高晓松的那个秧歌节奏(咚哒拉动哒咚咚咚)也适用于西方歌曲啊比如we don’t talk anymore...
郑钧真他么帅。 帅这词用烂了, 但郑钧是太配这个字了
盯着他看久了 觉得他像刘若英😃
高晓松那个年代国产流行歌没几首,相对于人口,所以有几个好听的就记住了
高晓松看问题还是蛮深刻!
高晓松人格魅力啊!
高晓松太能说了 哈哈哈哈 我喜欢。
音乐本身就是表达内容的工具,但是当这种工具变得更加复杂时,这个工具本身就成为了一个内容,高晓松更在意音乐本身的内容,郑钧更在意通过音乐传递出来的内容
获益良多
高老师这几首歌吃了20年,说了二十年,好歹让人家郑钧说两句吧
别逗
太喜欢晓松了
高晓松逗死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两大最爱名嘴汇聚😀
哈哈郑钧和窦文涛一共没说两句话,还是挺喜欢晓松这个贫劲的
十年的变化还是挺大的
郑钧出新歌了,就是短了点,还是很好听
那时候高晓松是真敢说啊
不错
高晓松说的确实可以,中国人听歌确实不重曲而重词
哈哈晓松插嘴原来有由来已久
哈哈,文涛也等着字变色儿
太他妈帅了那时候的这俩人
不说之前,就说这十年流行过的网络金曲,都是编曲十分简单的旋律
向往80年代
这俩哥们来了窦文涛插不上话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已经忘了高晓松唱过什么了。。。😂
妈的 好好的锵锵三人行也给封了 多好的节目
说的太他妈的好了!
乍一看,还以为是庞麦郎,哈哈
高晓松真的好喜欢抢话 跟小孩儿一样
哈哈哈这集太有意思了,高晓松语言能力太强,说的都挺有道理的,似乎还真是那么回事儿
但是爱音乐的人毕竟是少数😂
现在什么都没有了,锵锵停了,晓说到四月也要停了,录好的讲南海的下集都不让播
盛夏 只有新闻联播了😄
牛逼
太逗了大紧
文革对于流行音乐的影响应该聊聊
高晓松挺厉害,不过他插嘴这毛病确实不太好,郑钧语速慢,窦文涛主持控制节奏都没插嘴,他老插。
怪不得郑钧说他跟老宋打算组乐队的,后来高晓松说要来参加,乐队就黄了
@@yanlieu9727 哈哈哈
老窦和老郑应该是同岁吧
高晓松还是自己一个人做脱口秀吧
感觉郑钧一说话,晓松就插话。
哈哈哈
少了三人吹牛逼這節目,總感覺少了點什麼
秧歌节奏
丫说的是丫那个同桌的你吧?
公知结派
我觉得并不是汉族没有这个基因,还是音乐教育和审美环境的问题,黑人也并不是一出生就会跟着反拍会听切分音的。还是音乐教育和审美多样性(社会问题)上出了最大问题,比如基础教育里从小就该教,怎么审美古典音乐,怎么审美流行音乐,怎么审美摇滚,怎么审美爵士,现在都可以加上怎么审美嘻哈。
其实真不是,国内音乐教育,基本上当数学在教了。
任何成为公式的东西都没有活力了。
其实自由的灵魂很重要。 当内心自由了自然就会唱歌跳舞。
13:29 这表情
现在郑钧51岁了,不敢想象
庞龙躺枪 哈哈哈
笑死。大紧搞成了晓松奇谭了。自个儿说。
特么的,对!就抖音那种同一个片段一劲儿放,声儿还贼大,艹
高晓松这个公知还是有点见识的
高频B
矮大紧没来郑钧话多,这一块来了郑钧不言语了。
上万人的场合恐怕不适合复杂的旋律吧,难道要用歌剧腔唱“中国队加油”?
音乐素养低,文化也压抑
10年过去了,欧美的乐队也都吃了鳖。变成了“角儿”的天下
高晓松真嘴碎,人家讲个蒙族餐厅的故事,刚说了两句,丫给人把结果讲出来了
Shabi
两个人一摊。。,
我也是醉了,过去饭都吃不饱怎么热爱音乐?动不动就扯民族性,美国的音乐市场也不是仅仅两三年的发展就成熟的好吗。
非洲黑人吃不饱饭,血液里面照样流淌着音乐
@@pridelee2042这是真佩服,看到他们拿着弦都不一定够数的吉他搁那跳,不服不行
布鲁斯音乐真的就是从黑奴中兴起的。别说吃饱了,干不好活命都没了,还照样能玩出音乐,这玩意没啥不服的😂
高晓松整个就一精外
@席主席臭傻逼一个,滚
工作中国 🇨🇳 😄生活🇺🇸🇬🇧🐶🐱美国 🤚😄☯️🐒
大紧素质真低啊,完全不给郑钧说话的机会
上嘴唇一碰下嘴唇,糊bb
直视民族弱点 不错 ,
只是很多弱者,不能直视自己的弱点。
晓松当年真敢聊~~~哈哈哈哈
音乐行业 足球行业 朝鲜制度尔
高晓松不停抢话,只能听他说了,他太吵了!
晓松的逻辑观点很弱,一直没有正面回答文涛的问题
高晓松的论断基本正确。汉人从传统上说,没有音乐舞蹈,这个判断没毛病。仔细想想,汉人的传统乐器,除了古琴,没什么啦。舞蹈,除了秧歌,还有什么?而且,严格来说,秧歌都可能不是汉人的东西。那地方,当年应该是匈奴的地界。
tony Z 无法解释更敏感的文字都流传下来了 音乐流传不下来
矮大紧宿醉还没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