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鋼琴老師是在講幹話嗎,為什麼我都聽不懂?好和弦幫你翻譯~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10 ก.พ. 2025
- ⚠️廣告不是我開的聲明:這集被版權系統 Copyright Claim 了所以有廣告(已經去申訴了),TH-cam 認為我彈的蕭邦夜曲是盜用魯賓斯坦的專輯~ XD
好和弦頻道沒有開啟 TH-cam 廣告,因此我不會從 TH-cam 這邊得到任何收入,如果你覺得好和弦的課程有幫助到你,請你考慮購買「家庭號大包裝」或是加入「TH-cam 頻道會員」來支持好和弦,讓好和弦能夠繼續提供免費的教學給所有人!到以下的連結喔:
第二頻道 - 檸檬卷: / @lemonjanet
第三頻道 - 好檸檬: / @nicelemon
好和弦 260 集家庭號大包裝:gumroad.com/l/...
好和弦家庭號大包裝(中國大陸):www.upchord.cn/...
好和弦 Instagram: / nicechord_official
好和弦 Wiki:wiki.nicechord.com
其他你可以買的東西:gumroad.com/wi...
好和弦官方網站:NiceChord.com
官大為:WiwiStudio.com
Music by Chillhop Music: chillhop.com
⚠️廣告不是我開的聲明:這集被 Copyright Claim 了所以有廣告(已經去申訴了),TH-cam 認為我彈的蕭邦夜曲是盜用魯賓斯坦的專輯~ XD
NiceChord (好和弦) 彈太好了
彈太好的獎勵嗎😂😂
換一個角度想不就是沒個人特色?
哈哈哈哈真正的強者
NiceChord (好和弦) 彈得太好了!!!!
你的巴哈要有哈味
這老柴不夠柴
小时候弹琴时,我以为表情符号是真的要做表情,于是看到dolce的时候我就对着老师做了一个诡异又“甜美”的表情...
太可愛了
這個故事最可愛了.
我的經驗是老婆說的話比鋼琴老師還難懂~QQ
吉他圈也有謎一般的術語嗎?
今天晚上睡沙發嗎
太寫實了
老婆发现了你和肥皂曾经的故事?🌝
@@piggywoody 古典吉他圈的谜一般的术语和钢琴类似,比如呼吸这种,大抵古典乐器这类的术语含义都是相通的
如果有鋼琴教師工會,你應該會收到警告信了哈哈哈
左手像春天,右手似夏天,合起来从蓝色到橙色。要有画面感!要呈现出作曲家那一段故事的画面,你不是在弹琴,you r painting,close ur eyes. feel it , feel it more, give me the feel.
我的鋼琴老師會用各種比喻,最印象深刻是:
這裡要先彈得活潑、明亮,然後要突然變小聲、陰沉,就好像你在玩手機玩得正嗨,結果被你媽發現還要把手機收走一樣。
雖然還是不太明白到底實際要怎樣彈,但好像又有共鳴😂
Snow Rose 你的老師真幽默
彈琴彈得正嗨, 結果被你媽收走鋼琴 (x
@@Iamback0829 好一個怪力媽媽 哈哈哈哈哈
@@cjhon145 他下次去弹管风琴
XDDD
原來這就是放感情彈琴時的臉啊🤣
yes~
顏藝大師
太可愛
@@nicechordwiwi 老师求解答一个问题老师,想学编曲和作曲不会乐器现在想学门乐器,比如钢琴我在网上看分古典钢琴和流行钢琴,老师到底学什么钢琴比较好的编曲作曲,老师求解答我对音乐真的不懂。
我想說的都在音樂裡了,還要我解釋什麼? -- 作曲家
我的鋼琴老師都直接彈給我聽😂她會直接說我要的不是你這種感覺(彈
是這種感覺喔!(彈
然後我就懂了OuO
你老師很好ㄜ..
很喜歡解說時候貼著鋼琴那種大字幕
其實也不能全怪老師
業界就是喜歡用scherzando, dolce... -.-
當然科學化也是很好
假如樂譜會出現hold until... then release 那也很有趣XD
馬勒的譜上常常有一些翻譯了還是不知所云的東西
我只覺得老師變得很逗很可愛😂
感覺就是一個文科人跟理科人的敘述方式不同🤣🤣🤣🤣🤣
我怎麼覺得好久沒有看到你~
如果想看 Wiwi 的話劇社演技看這集準沒錯~
(除了有娛樂效果之外,還很有收穫勒!)
檸檬卷 Janet 不行啦 如果只是大小聲的差別 那無間道裡的「高音甜 中音準 低音沉」不就等於白講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开头就笑趴下
8:20 姐姐!!!😂😂😂😂😂 老实说,这一段是不是你想出来的
沒看過這麼活潑的Wiwi老師
@@lylechen8881 沒有欸~我完全不知道他在琴房裡做了什麼事......
我倒覺得老師之所以要用很多描述而不直接講大聲小聲是因為不希望學生在詮釋的時候變成二分法,而是要去感受循序漸進的力度或速度表現,所以會講說"要推"~"要暗沉"....
雖然真的很難懂,但這很需要老師先引導學生先去理解這個曲子的背景及作者創作時的心境(像讀詩一樣),又比如柔和安靜一點卻不直接講成小聲是因為平靜的旋律還是需要一些力度的起伏,如果全部都彈成P或PP,其實並不是一種柔和或平靜,只是單純的小聲。
我想最好的方式就是老師在講出這些感覺之後能夠具體的示範,讓學生去感受到那微妙的力度變化跟觸鍵的速度~
這種用感覺的教法真的是大大的反效果,每個人的「感覺」又不一樣,像球隊教練如果用感覺來教學生,那結果通常都是災難。
每個學生對老師說的話本來就會有不同的理解方法
@@Jason54821CKC 那這樣有教等於沒教,乾脆大家自習算了
同意,音乐最终是感情的表达,就像一句悲伤的话可以用千百种方式讲出来,关键是内质,而不是单纯的说这里或那里语速慢一点声音小一点。如果一切都简化为物理现象,那机器比人强太多了
@@qiansarahyong9962 很可惜,它就單單是種單純的物理現象,不會因為放了感情而改變他的物理本質,所謂的千百種表達方式也只不過是大小聲、長音短音的排列組合罷了。機器強不強要看 AI 強不強,人類被超越只是遲早的而已。
表情那段有小兒麻痺勵志鋼琴家的感覺
老師:你太沒感情了!你要彈得那個一點!知道嗎?那個(手瘋狂畫圈)!
我:...?
老師:不對啊!你這邊要那個一點!(手瘋狂向上揮)這邊的強弱的這個一點!(手上下平移)
我:哦...?(彈)
老師:你理解有問題喔?這邊要如魚得水的感覺!流線型!要這種感覺(整個人跳起來跳舞)
我:哇哦...(彈)
老師:(在我彈時候在旁邊哼)
???
超抽象😂😂😂
莫名被戳中笑點🤣
@@yukiyeh 聽得懂的人就出師了⋯⋯
6歲起學鋼琴. 一學20年... 目前也離不開音樂. 現在我知道版主為啥天天都面帶笑容. ( 因為版主每天都生活在美妙的旋律中 ) 想不快樂也難 😂😂
我覺得用感情描述有他的好處,
藝術有情感的概念放下去才能感動(自己) 彈得開心,
用科學的能講得很清楚, 但用情感表達 力度會更自然一點.不然每首曲子都可能要重新計算....?
當然只是表達方式不同,理解自己在做什麼一定是最重要的
说大声和小声,怎么配得起几百块一堂课
XD
甲乙方颠倒 XDXD
我笑了 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
阿靠,原來是這樣子...
「要安靜,但不要小聲」,我認為可以用CC控制器來比喻,「大小聲」就是指「Volume」總音量的大小,「安靜」指的是表情「Expression」的大小,總之CC1和CC11的區別。Volume拉到最小和Expression拉到最小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
還有就是Wiwi這個視頻讓人對當下音樂教育一個現象的思考,無論在哪個國家,很多老師和學生並沒有有意識地去訓練用「準確的音樂術語」來描述自己要表達的內容,所以就會出現用個人感受的語彙來交流,令人不知道你到底要表達什麼。
其實在很多音源器上面,CC7(volume)和CC11(expression)還真的是一樣的~
以人的說話來舉例,大小聲就會帶有表情啊!你小聲講「不要」聽起來像調情、傲嬌,欲拒還迎。大聲說「不要」就像拒絕同時帶憤怒與喝斥。
人不是機器,所有的話語都是有情感的。
8:20 笑死
我只在小學學過一兩年鋼琴,現在唸理工科。
wiwi講到:「音樂是一個很理性的東西,可以用......等等很科學的方式來描述。」
讓我有點意外,但是講得好有說服力。
好和弦這支影片特別有趣又有知識性,推推。
11:59 這段說出了為什麼感覺好和弦的影片都那麼好懂!
身為理工肥宅十分認同:當事情可以用數據統整量化時,真的會對學習很有幫助!
被Wiwi縮圖吸引點進來🤣
Dena 好久不見阿~
Wiwi的袖子讓我沒辦法專心看影片😂
玩樂團聽過的笑話
跟鼓手說我要海的感覺
直接扔进海里--搞定!
聽~ 海哭的聲音~
这个戳到我的笑点了😂
钢琴课上老师爱用一些形容词而非大白话,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情感理解的基础上去判断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力度来演奏,因为手指控制键盘是极其微妙的,往往一点点动作的区别所产生的音色在专业老师耳中的确会有差别。而当通过一些“形容”来较好的理解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绪后,专业的学生就能够通过更加自然的动作来达到真正好的音量控制的目的。
另外很多时候上课时单独拿出来说的是一个乐段或者乐句,而非单个音符。以“安静而非小声”为例,个人理解是在处理乐句时,不仅要控制好音量,而且要注意前后音符之间音量的延展,不能有“棱角”,保持“小声”的这种环境感,或者是区分好旋律和伴奏的音量,使之听上去更有层次。所谓“空山闻啼鸟”,安静不是指全部小声,而是在小声的环境下能够听到更多的内容。使听众内心不会浮躁,得到安静的状态。
另外,哈哈,动作表情多大家也要分开看啦,郎朗这么棒的钢琴家,动作表情的确很丰富。古尔德,录音的时候还会哼哼。这一些是他们内心情感的“溢出”的表现,个人觉得并不是哗众取宠拉,大家区分看待~
之前学习Kapustin Variation查音像资料第一次知道了wiwi,后来因对编曲感兴趣,接触到了好和弦。这一期内容说实话是比较“深”的内容了,不过观看后的确有些感触,是第一次留言:P 也祝wiwi和好和弦越办越好~
好专业,学习了。
我對「安靜」的理解是沒有雜音,有可能是短一點,音量略降但不要太小聲,一種「輕巧」之類的感覺
@@SakretteAmamiya My interpretation is that the sound is soft but not blurred..
Like to play it very relaxing but the sound is still full..
个人理解,安静有的时候可能是降噪,减少按键音或者降低伴奏部分音量,以凸显主题,又或者是按键下去和松开的动作稍柔和一些,不要有突然让人惊醒的那种感觉
8:24 那段扭來扭去也表演得太… 好了吧!Wiwi 你是不是想這樣做很久了😆
根本預謀許久哈哈哈
我觉得很好理解😺安静真的是一种感觉。有时候安静是通过有声来体现的,而小声,只是弱了。并没有营造安静的感觉。另外,内力是我最欣赏的表达。
我喜欢感觉型的提示,比较不喜欢指挥性的操作感
應該是描述一種氣氛
像是平靜、沈穩、不疾不徐的表現手法
Wiwi是不是露臉之後越玩越開了xD
本身學吹管樂器路過,真的時不時就會遇到超玄的形容詞 XDD
「弱但傳得遠」倒是真的可以,把自己的呼吸道撐開增加共鳴箱,可以讓聲音不容易衰減、具穿透力。
音樂的表現內化成肌肉記憶後就變成老師們口中的形容詞了。
所以最玄的就是人體啊!!
要蓝色不要橘色,老师是有连觉而自己不知道吗?像。。李斯特就有啊。。他对乐团说过“那里是深紫色,不是粉红色”。。。
GG , 我是色盲
我的螺旋狀竟然出現在片頭XD
我覺得他可能是說按每個鍵的間隔要平均, 像順暢的螺旋滑梯走上去或走下去w (雖然大部分的螺旋滑梯都不順暢
或許他所謂的螺旋狀是指應該要漸強之後再漸弱? 雖然這應該叫做波狀,但配合音高變化的話好像有點合理(?)
感覺應該是類似蕭邦某個練習曲的開頭音階
那你有問你老師,他要的是單股的還是雙股的?😂😂😂
拉得螺旋狀一點,應該是指要有方向性,每串音階都要走到下一個主音的感覺,也就是音量要一直銜接,到下一個主音才可以放鬆
天啊我真希望小時候可以遇到像你這樣的老師!!!
看完影片突然好愛我的鋼琴老師,當初學琴時候完全沒有這種問題XDD
如果15年前有遇到這樣的專業翻譯,可能當時就能更享受鋼琴的美好
非常喜歡這部影片!
深入淺出而且又有娛樂性
我覺得學聲樂之後再來看這些老師的描述感覺大部份都可以理解
真的,聲樂的比喻更絕XD
類似聞花香,在雲上之類的⋯
Wiwi怎麼感覺有理科底阿?是音樂輔修物理嗎哈哈
好想看老師們跟笑哈哈的老師合作
哈哈,好可爱的解释,严重怀疑好和弦是学物理出身的,用这么物理这么理性的方式去翻译钢琴老师的表达让人眼前一亮,其实触键就是一个跟高度,速度,力度和角度有关的事情,能够这么理性地表达音乐很新颖,非常有趣。每次我听到有人说弹钢琴的人很感性的时候,我就好想对他们说弹钢琴的其实也很理性,因为弹琴本来也是一件理性的事情。另外你的这首肖邦9之2也是我超喜欢的一首夜曲,是我从小弹到大(老)的一首 :)
我以前上鋼琴課的經驗是
老師都會這樣形容
我都用想像力去解決
基本上都能符合老師的要求
不過看完好和弦這部影片
我才知道我以前實際上在鍵盤上幹了什麼
太好笑了~😂
說的太好了,講清楚就好了;老師們,別搞得太文青,累死學生。
希望業界有拉提琴的先進,同樣的幫忙解惑提琴老師,對學生提出這類的要求。
幫廣大學琴的學子們搞懂,提琴老師的文學、色彩要求~
音樂性那裏也太好笑
學郎朗挑眉
扭來扭去應該是娛樂性wwww
11:08 這應該是聯覺,就是一種感官刺激或認知途徑會自發且非主動地引起另一種感知或認識。話說Liszt也是聯覺人,在聽音樂的時候會感受到比如粉紅色的顏色
我有實際遇過這樣的小孩子,當你彈下一個音的時候他會告訴你那是黑色、紅色或黃色。而也有聽說過有人聽到吹管樂音色不好會看見髒髒的色彩
我就是聯覺人,但我是要聽整個音樂的音色,所以對音樂的聯覺分的沒那麼細
我一直覺的古曲樂大部份都是橘黃橘黃的(除了月光曲是紫色)
可能管弦樂的樂器都是金色的,可是連鋼琴曲都覺得橘黃橘黃的
正好自己不喜歡黃色,所以...w
橘黃可能是古典時期,其他期大概有不同色......
But there is something related to the temperament used at his time..
安靜不是小聲因該是每個音穩定平和而且平衡,像管樂團調音調到最後音量大聲但感覺是安靜的。(上述是我們學校樂隊指揮說的,我沒學過鋼琴)
老师说“这里要弹快可是听起来不是快的”😂😂😂 就说不要急就好了啊哈哈哈哈
扭来扭去那一段,感觉配合粉红豹主题曲食用一定会很有喜剧感😂
我中学时期特别爱让理发师"剪短一点但不要太短"......现在想起来那几年没被人打真的是很走运了
不會啦其實就是三分糖的意思啦
#靠北樂手5828
「演奏的曲目缺乏面向」
「氛圍很不穩定」
「你的演奏沒有層次感」
「忘記鋪陳張力」
「聽不出演奏者想表達什麼顏色」
XDDDD
8:27 那~個自由的鋼情家(X
Wiwi 在做錯誤示範的時候都會忍不住偷笑,那個畫面很好笑 🤣🤣
感覺"安靜"有可能也是"乾淨"一點~
可能是觸鍵或踏板使用的問題~
感覺好和弦 理組的科學工程也很強.. 也喜歡用微觀的方式觀察宏觀的東西
講得真好,雖然我不會彈鋼琴,但不同樂器還是有很多共通語言,受益良多! 真想推薦樂團同學看這支影片.
感謝Abm那段講解超棒、彈超好聽
看好幾集感覺到Wiwi一直很頻繁換側臉給我們看
沒有或不好,只是一直收到~~~哈哈
這部影片帶給我好多快樂,感謝好和弦XD
第一次我上鋼琴課,老師就和我講色彩,我白目到以爲我老師是陽春的。。結果。。後來我做很多功課,我有發現,原來在鋼琴裏面,是有這個説法。才漸漸更加對我的老師有信心。我還問我老師,你確定你教得會我嗎?他反問我:你是對我沒信心,還是對你自己沒信心?
回想起小時候的鋼琴老師,只有兩個字,愧疚――我小時候就是那種頑石不點頭的屁孩。總之,感謝官老師的詳盡解說!
的確教學重要的是讓不懂的人聽得懂,很多教學一段時間了之後,會把一些基本的觀念內化成簡單的一句話,但這句話也可能讓白紙的學生傻眼😂
所有的感覺都可以用微觀的ADSR(每個音的起伏)和宏觀的ADSR(樂句or段落的起伏)組合起來精確描述~~會用感覺來描述是因為大部份音樂老師比較沒有理工科的背景沒辦法用量化的角度去描述~~但實際上任何狀態都是能量化去描述出來的。
真的,其實藝術類的領域真的要做好,有能力理性分析所有客觀象限的變量超極重要
不是感覺的形容不好,是詞彙用得不夠精確到足以讓人一聽就知道是什麼狀況,例如要說悄悄話般的小聲、要像說故事一樣有抑揚頓挫,不是在唸經
聽到最後,真的笑噴了,越來越荒謬😂😂
也不只是鋼琴老師,其他音樂老師也適用 🤣
第一次看到這麼多表情的wiwi
封面的wiwi是便秘嗎😂😂
我在放感情~
這叫用臉彈琴
介紹的字卡放在琴鍵的蓋子上好清楚又酷
老师你帮我回忆了一遍童年学钢琴的黑暗
太有趣又實用的主題了XDDD
「放感情」那一段我要笑死
表情part太好笑
8:40 太可愛了!!
wiwi表情好可愛
9:59 這邊出現的背景音樂是有特別的涵義嗎
超認同,過度的外在表現不等於音樂性,但比賽會加分⋯
藝術人的思考邏輯真的很特別😂😂
音樂戲劇舞蹈,我覺得音樂是最有趣的
老師彈Tsngo擠眉弄眼太好笑😆
我想一下
1:藍色可能就是說這首歌要彈偏慢,音之間要比較有多一點連結,因為是比較抑鬱的顏色,又或者是要大聲一點和拉長一點,就像遨遊天空一樣。因為橘色是暖色系,比較容易想到活潑熱情啦。
2:音階螺旋狀可能是說要突出某一段而把那一段附近的其他段變弱一點,就像是漸大聲後又再漸小聲,然後重複個幾遍(在某一些特定/主要的段落時)
3:要有哭的聲音,就應該要是偏抑鬱的感覺,這就有可能是跟藍色的第一個解釋一樣。最好還有些音要忽大忽小,畢竟人哭有時候很大聲,有時候在啜泣就很小聲。
4:把人彈進去應該就是說,你去感受一下那首歌的音樂是怎麼樣的,之後就是根據曲子的特性來自行加減一些符號。
5:按下琴鍵抖動音色,應該只是說叫你在這裡變的更多音吧,就像是原本兩個E 就變成了EFEFEFEFE類似的。
6:再哈密瓜一點,可能這位老師喜歡吃哈密瓜,因為可能這首歌會是要一個比較甜蜜的歌曲,所以是要有些音比較短,彈的比較要大聲。
7:更掃地一點,可能就是說快速但又要有個連貫性,可能就是說是要音連的比較近但又不要拖太長。
本人不是什麼音樂家,更不是一個音樂老師,就連鋼琴都不會彈,沒任何音樂天賦,就只是喜歡音樂而已。
所以就如果有什麼理解是完全錯誤的,就自己在下面說,完全接受批評。
我也只是根據這個視頻裡面一些有出現過和我平常聽到的一些去幫忙分析而已。
就這樣。
嗯。
。
太神啦!就是鋼琴老師的文言文翻譯啊
有一次上課我把曲子很認真的彈出來,
然後老師說
A段很好,但是B段我完全聽不懂你在幹什麼,
我必須說老師真的很厲害,B段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其實真的很難懂嗎…?
雖然不是彈得很厲害的學生,更沒有當過老師,但我覺得這些形容反而讓我比較能理解,如果只講小聲不知道要小到哪去,而且曲子本身就是人有所感悟才創作出來的東西,語言也只是用來形容的其中一種工具而已,所以如果老師直接彈給我聽他希望是怎樣的也很好理解。音樂是藝術,藝術就是人類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老師給的指示只是引導學生去認識作曲家寫的情境,要怎麼詮釋還是要有個人的想法,不然不就是老師的代彈了嗎。
小時候彈鋼琴其實也不太理解老師們在說什麼😂
待鋼琴略有小成,也比較理解樂理之後,才知道其實很多東西作曲家都有標示,才學會開始去理解曲子
非常同意!理性又感性!
按下琴鍵抖動音色會不一樣這個我也聽過XDDD
是說音會變得比較柔和之類的
我一直以為是真的
如果有了解鋼琴發音原理就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聲音感覺上的變化是可以理解,但變成彈法也改變 (彈下去之後手指要抖) 就太扯了
我只有聽說開槍的時候手碗抖一下子彈就會轉彎😂😂😂
I think one thing that was not discussed here is how we can control dynamics through the speed of the attack, not necessarily by "force". That's why so many teachers said "firm but soft". Your fingers can be firm, but your speed of attack should be adjusted to create a soft sound.
希望音樂老師們能夠多說些地球人能懂的話……整集看下來會讓沒學鋼琴的人覺得自己十分幸運啊!!
好和弦你的結論讓我想到古文"聲無哀樂論",
作为理科男,实在很羡慕能跟wiwi老师学乐器的同学!
有感情扭的那段好郎朗哦 哈哈哈哈
希望學音樂有一個老師和學生可以共用的協定😂😂😂另外好像很多古典樂的演奏都會被TH-cam認定有版權問題(之前一位華裔鋼琴家Tiffany Poon有在網路上連署要求TH-cam重新修訂這個認證機制)
還以為終於開啟廣告了~興奮了一下
這一集太經典,原來可以這麼理性分析!
我最有印象的是老師說彈琴就像跳舞一樣,這是手的舞蹈!
很想跟老師說: 老師麻煩講人話, 用attack release sustain decay告訴我你到底想說什麼 XD
不過用ADSR還蠻專業的耶,比影片中那些感性的敘述來說科學化多了
和董舜文老师一样不避讳的使用大小声的概念,直指核心反而不会把人绕晕乎。
好有趣,讓老師講“人話”。😄
讲得太好了,如果我的钢琴老师是你就好了。
目前 最 卡哇伊 一集。。。 哈哈哈
哈哈哈哈 笑到不行
但只有我覺得那個右手的袖子快讓我強迫症發作嗎?🤣🤣🤣
很棒的老師,有點到關鍵處。
我們合唱團指導老師最愛用一些比喻類似 “整個人倒在一坨棉花糖上又被棉花糖boing一聲彈起來嘴裡還被塞了兩顆巧克力要在一秒內吞下去” 或者 “用梳子幫傲嬌貓咪順毛而且不能讓牠炸毛”
我們全團“???”
可以問一下是哪一首嗎XD
是說感覺好像可以理解老師要表達什麼#
我的钢琴老师也差不多,每次都有各种神奇的不得了的比喻。感觉可能老师的联觉比较强?然后直接把自己对音乐的联觉给表达出来了。(联觉大概就是指不同感官直接能相联系,比如听音乐心里出现画面感这样)
@@jubbyand 好像叫做什麼世界的聲音之類 但不記得是啥時候說的了 可能是聲音練習時說的也不定 就這幾句比喻印象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