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高懷積學對聯》- 央廣x國立歷史博物館「聲動美術館」(第七十八集)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21 ต.ค. 2024
  • 于右任的第二件作品,這件作品不是草書,它是一個(副)對聯,類似行書的對聯,如此我們才能夠比較出于右任書法造詣不是只有草書。在書法的訓練過程當中,線條的訓練是要由篆書來訓練。如果要談線條的迭盪跟韻律,恐怕隸書也許是一個很好的磨練。至於楷書對於起筆跟結束還有間架結構都有一個非常嚴謹的要求,我們可以從這裡獲得滋養。因此這件作品就可以跟原來我們先前所介紹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建館記》有這麼一個對照。我有另外一個用意就是這個(副)對聯對當今臺灣的社會也許有一些啟發作用。
    這副對聯是這樣寫的:《高懷無近趣 積學多深材》,我跟各位聽眾朋友解釋一下。高就是高深的高,非常崇高的意思,懷是胸懷的懷,無是沒有,近是靠近的近,趣是趣味的趣。按照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崇高的胸懷不會有淺薄的趣味。第二句話叫做「積學多深材」,意思是積就是累積的積,學是才學的學、品學的學,多是多少的多,深是深刻的深,材是木材的材。意思就是:累積才學必須要有深厚的底子,深材就是要有深厚的底子才能夠累積深厚的才學。
    為什麼這句話在當下我要跟各位朋友介紹的原因是,整個資本主義社會都市化、快速化、媒體化、資訊化以後,我們在各種生活節奏品味上講究快速、講究速成,講究低俗的品味、小小的趣味。在這個狀況底下各位都知道變成一個純粹消費,很難累積。這句話雖然是一個非常傳統的一種鼓勵,可是在我們當下這個社會正好呼應我們有人提倡的叫做「慢活」,慢慢的慢,生活的活,因為只有「慢活」才能夠活出品味出來。
    各位朋友想一想,「高懷無近趣 積學多深材」是不是在臺灣的社會裡面如果有淺薄化的語言跟過度娛樂化、庸俗化,甚至膚淺的這些我們聽到的訊息裡頭,是不是如暮鼓晨鐘一般,讓我們可以好好省思,我們臺灣社會的品味到底要往哪裡走,是近趣呢還是深材,這個是值得我們省思。
    在這件作品裡面,于右任雖然是用行書的方式來寫,我們因此很容易辨認。但是如果仔細去看它的線條,它並不如行書或楷書一般在起筆的時候藏鋒,並且在起筆的一開始就有一個45度角的這樣一個角度,然後橫的運筆之後到結束之後還來一個回鋒。看起來他的每一筆都非常的圓潤,並不是很強調線條本身的這一種我們講說叫做提按的表現,或者是線條裡面各種橫平豎直所該表現出來楷書的表現。所以他寫起來是非常的casual,就是有一點點的隨意,不是非常的好像要表現出一種極端的楷書裡面極致的書寫技巧。因為這樣我們更可以看得到,原來于右任的書法裡頭,類似魏碑式跟比較走碑學的路線這樣的路線,在這個作品裡面可以看得到。
    我再舉個例子,我再舉個例子,「高懷無近趣」的無,各位聽眾朋友我們可以看得到這個「無」,在橫豎之間事實上排布是非常的淡雅的,之後4個點是按筆提筆有一個稍微的轉折之後再回鋒就完成。各位聽眾朋友,這個有沒有像我們在寫草書的時候,把3個點簡化為這樣一個弧線所表現出來的樣子。4四個點變成這樣的一橫,好像透露出了于右任在草書上面的一種意圖。但是這個有沒有妨礙我們對於文字的閱讀呢?事實上是沒有的。所以書法欣賞可以從這樣比較的方式,來看標準的文字跟書家所書寫出來之間的一種差異。《高懷無近趣 積學多深材》表現出于右任在草書之外他的書法功力跟痕跡。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3

  • @hanmae1123
    @hanmae1123 3 ปีที่แล้ว +1

    명작 감상하며 좋아요 남깁니다 👍

  • @ワイワイド
    @ワイワイド 3 ปีที่แล้ว +1

    彼の書は、一つ一つの点画よりも、字の外形と内形を重視しており、その空間のバランスが抜群である。これは彼自身のものであり、他人が真似するものではない。人はただ鑑賞すればいいだけです。

  • @孤陋寡闻
    @孤陋寡闻 2 ปีที่แล้ว

    高怀无近趣,积学多深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