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作品]09_4 花椰菜 青花菜驗收採收及護菜技巧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8 ก.พ. 2025
- 大家好 這鄰居送的其中一株九重葛
經過修剪後 變成這樣
目前開花的狀況 已經可以比葉片多了
至於一旁青蔥的狀況 算是非常健康粗壯
有的人會分不清 蔥或蒜的長相差別
簡單的判斷方式就是大蒜是扁葉
葉片內部沒有充氣的感覺
一旁則是蒜花種植蒜種的現況
因為被狗扒起來過 生長的速度就相對比較慢
關於花椰菜或是青花菜進入結球後
青花菜沒有多一層覆蓋影響比較小
而花椰菜進入結球時 可以用不織布蓋上
或是折下方的葉片 將花球蓋上
這樣可以避免 白花椰菜變成灰灰紫紫的外貌
這樣送人 會比較好看
煮起來 也會比較漂亮
至於採收的判斷方式 不是依據花球的大小
因為花椰菜很容易受天氣影響
導致大小可以差異非常大
若是依據大小下去採收
很容易出現成熟度不足 吃起來會比較硬
青花菜或是花椰菜在採收時
要依據花球有蹦開的感覺
若是很大顆 卻還很緊密的黏在一起
就先恭喜你種植的很成功
不過 先別急著採收 避免功虧一簣
記得得多等待幾天再採收
而青花菜採收的方式 跟販售的方式不同
由於青花菜販售時 是採顆計價
為了方便運送 因此下方的菜心會保留很短
自己種植的話 這下方的菜心去皮後
一樣可以一起炒 增加菜量
若是同時採收多顆 下方的菜心則可以另外處理
採用醃製的方式 就多了一樣脆口的菜心可食用
採收完 先做驗收的動作
青花菜烹煮前 要做絲菜的動作
菜刀用不順手 就直接用手做剝皮的動作
原本看他這麼小顆 應該一餐一人就可以吃掉
結果硬是分成兩餐才吃完
關於絲菜的動作 鄉下理菜時 通常都會這樣做
這樣可以在烹煮後 菜更為細嫩
也因為有這個習慣使然
家母連很細嫩的蘆筍跟甜油菜心也這樣做
其實有的菜 根本纖維很少 可以直接煮
因為要多做絲菜的動作
烹煮前 備菜就要多花很久的時間
又是一餐純素料理 只是換了菜
這樣煮的方式 速度可以快很多
重口味的菜心 則是事先醃製好的結頭菜
影片最後 來分享採收後保護菜的小技巧
這若不是種植在住家旁 要帶回家或是要送人
這樣的採收方式 可以避免花椰菜碰撞的機會
首先將花椰菜砍下 砍下時要留一點握把
再將最下方的葉片摘除
只留護住花椰菜的葉片 感覺就像是花托
接著從底部往上將葉片切掉
只留下葉片葉柄的位置
這樣可以大大降低空間
除了方便收納 就算是要進行堆疊
也可以有很好的保護效果
以上分享 謝謝收看
請問這是只用甘蔗肥和草木灰肥而已嗎?
是的 不過 那土壤的有機質種植前 有機質含量很高
@Inverse_Hsieh 請問大大那你這樣使用液肥的頻率是多少呢?
@@陳成-d4g 其實這你可以依據平時澆水的習慣順道添加 若是澆水頻率比較高 就可以濃度低一點 這樣會比較容易操作
由於最近天氣比較冷 也沒有日照 澆水的頻率就會低很多 而若是你種植的土壤是屬於菜地偏砂質的土壤 就可以一星期使用一次 由於我前院種植的土壤 是屬於稻田的土壤 遇水就會濕黏 也才會在種植兩排之間多挖一條漫淹道 因為土壤保水性非常好的原因 澆水的頻率在冬天算是非常低 10幾天才從溝槽漫淹一次
這一旁靠近水池旁 種了玉米 除非因為施肥 不然 就不會進行澆水 因為土壤表面在冬天時 幾乎都是濕的 雖然也立壟種植 不過因為岸邊還沒時間再墊高 也就先種喜濕耐濕的作物加減種
最後 現在種植 雖然現在天氣冷無日照 但寒流過後 很可能快速變熱 所以 還是建議你依據你澆水的判斷方式下去添加會比較容易
@@Inverse_Hsieh 了解,謝謝分享,我來試試,因為我也不想用化肥了,就要多試其他東西😀
@@陳成-d4g 關於化肥這件事 早年農家種植時 會將自己家裡要吃的另外種 主要是農藥的問題 而近年附近的農家 不但另外種 自己要吃的也不少改成有機肥的方式種植 可能是既然都另外種了 乾脆更更善待自己一下
對於化肥的想法 種植場地的改變 需要一點時間之外 種植想法或心態也得跟著調整 畢竟化肥的效率會快上許些 習慣時常施肥的人 要把習慣或觀念改掉也不容易 因此 也有人種植的方式 在初期時 會噴藥及使用化肥 中後期停藥之外 也改成有機肥的方式 這也是一種折衷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