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做到這舉動,就能減少孩子的攻擊行為!?【KIT系列 EP02】|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22 มี.ค. 2023
  • 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KIT*)與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特別攜手合作,即將與大家分享這七年來,一系列的研究結果!
    KIT系列第二集,我們來談談關於「孩子的暴力行為」這件事。
    您是否時常擔心,孩子在學校與同學相處時,可能會成為一言不合就出手,成為令家長頭痛的小霸王呢?其實,孩子的言行、性格,與在家中跟主要照顧者,特別是母親的互動有密切的關係!
    KIT研究指出,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母親以溫柔、肯定態度的回應孩子,會降低成為小霸王的機率!除此之外,減少條件式教養也是另一個重要的方法。科學數據如何解讀,條件式教養又是什麼?一起來看影片吧!
    *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Kids in Taiwan: 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Child Development & Care),簡稱「K.I.T.」,由國科會補助,從2016開始隨機抽樣全臺灣近萬名幼兒,並持續追蹤調查。研究團隊透過長期的分析,累積了大量研究結果。
    🚪重點章節傳送門🚪
    00:53|開場:你能說出幾種的父母教養風格呢?
    02:01|本集重點
    02:38|母親的溫暖回應,減少孩子的攻擊行為
    04:01|溫暖回應孩子的情緒,其實很反直覺?
    05:15|溫暖回應的示範做法:
       1. 使用聲音與孩子互動
       2. 時常親親或抱抱孩子
       3. 即便手邊有事,也同時和孩子說話
    06:10|父母減少條件式管教,減少孩子的負向行為
    07:52|本集總結以及具體做法建議
    【本節目數據資料引用自以下研究】
    程景琳、鄭蓉、陳虹仰(2021)。母親回應教養與學齡前兒童奮力控制及攻擊行為之關聯:交叉延宕模式的分析。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9(4),1-30。
    孔娣(2020)。父母教養行爲與幼兒社會行為之關聯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由臺師大周麗端老師指導)
    【影片製作團隊:親子天下影音團隊】
    ✔️追蹤我吧!
    📍TH-cam頻道:cplink.co/a2FhKmSk
    📍愛+好醫生頻道:bit.ly/3ePsdVU
    📍FB粉絲專頁:cplink.co/GNyOcS2S
    📍成為Line好友:cplink.co/VeQCnzla
    📍追蹤我的IG:cplink.co/UB6Q8UAw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197

  • @DrTNHuang
    @DrTNHuang  ปีที่แล้ว +14

    延伸閱讀,了解更多:
    霸凌與正義──《打架天后莉莉》
    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48204

  • @jjjung1002
    @jjjung1002 ปีที่แล้ว +144

    看到KITㄧ系列跟黃醫師合作的影片很感動,我的孩子從未滿4歲就參加KIT研究計畫,還記得一開始很辛苦拖著老大跟還是學步兒的老二,搭小黃去師大做測驗,當時飄過這個念頭…好麻煩以後不參加了,訪員第一次要來家訪談也有諸多猶豫跟害怕像是個資外洩,適齡就學後也擔心訪員入校是否造成老師負擔,但每次訪談從問卷中每個題目,都看見研究的用心,也讓我會反思身為主要照顧者的教育態度,中間撐過疫情…現在小孩9歲4年級了,看到黃醫師透過淺顯易懂的說明,覺得自己能身為台灣本土研究之一,過去的配合努力都很值得,這些年真的很不容易,最近幾年每次見到訪員就像是好久不見的老朋友,我從有2個孩子變成有4個孩子,而訪員看起來永遠都是青春洋溢充滿熱忱,我想她們特別很辛苦,花多少時間奔波訪談好幾個家庭跟學校、多少時間在前製後製作業,KIT真的是得來不易的研究計劃,要繼續支持!

    • @DrTNHuang
      @DrTNHuang  ปีที่แล้ว +5

      謝謝您的堅持參與!

    • @Julia-cf6sr
      @Julia-cf6sr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辛苦你了 謝謝你,我們新手爸媽才能有影片看

    • @user-vl2kh6js4f
      @user-vl2kh6js4f 14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謝謝你的參與,給了我們一盞燈

  • @user-md9re5us7f
    @user-md9re5us7f ปีที่แล้ว +70

    看完影片,小孩做錯事努力不對他發脾氣,用講道理的方式,發現真的有用,小孩會冷靜的聽,也會按照媽媽說的方式做
    基本上除非搗蛋很少對他發脾氣,現在要更克制了
    搗蛋也要有耐心的教導
    2y3m媽媽感覺有長大聽得懂人話了(感動

  • @jessiebellydance
    @jessiebellydance ปีที่แล้ว +110

    1.溫柔回應,包括~用聲音回應孩子,抱他說愛他,做家事時邊跟孩子說話,
    2.減少條件式管教: 減少 不問前因後果,直接看行為對錯給懲罰,應 賞罰前先同理,例如:抱孩子跟他說“ 我知道你也很後悔”,然後再懲罰❤

  • @ainaonair
    @ainaonair ปีที่แล้ว +21

    覺得要母親溫暖回應小孩
    雖然沒有談到其他家庭成員也必須
    但可以給母親同樣溫暖的回應是有幫助的

  • @waterink
    @waterink ปีที่แล้ว +27

    覺得可以用主要照顧者代替「母親」一詞,既是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也可減少誤導跟被當藉口,哈哈。
    但不論如何,這篇很有用,很受用!我發現自己比較接近是放任型教養方式,其實我本來就知道,因為我無論如何都不想當嚴格型、也不喜討好型,但看到那個象限分類才明白原來還有支持型這個選項。
    第二個受用的地方是坐實了我之前對自己的喊話,我發現自己教小孩某個習慣,往往會需要一年兩年的時間,看到三歲時家長的回應會在四歲時看到成果,我覺得這就像是在說教小孩不要急,給自己跟孩子一年的時間看看成果如何,但另一方面堅持跟做功課也很重要。所以一旦覺得這樣的教養方式是正確的,就要至少堅持一年才能看到成果⋯⋯

  • @whocarestw
    @whocarestw ปีที่แล้ว +35

    在幼兒園擔任特教助理老師
    目前手上有個孩子 有嚴重的暴力行為 會推打咬人 診斷過是自閉症+發展遲緩 他家裡只有爸爸爺爺奶奶 用旁敲側擊的方式得知 家裡不太理這個小孩 更不用說什麼溫暖的回應了 媽媽跑了 爸爸忙著賺錢 爺爺奶奶大概只覺得小孩有活著就好 其他不想管 行為非常難矯正(除了暴力還有很多偏差行為) 也像此影片還有我自己推估的 他絕對很缺乏安全感 但行為矯正不來的話 真的不知道他以後該怎麼辦 搞不好連小學都不願意收他

    • @DrTNHuang
      @DrTNHuang  ปีที่แล้ว +17

      小編代回:真是太令人憂心了,希望老師有餘力能多多協助這個孩子😢😢😢

    • @au284hruf83h
      @au284hruf83h ปีที่แล้ว

      很推薦大人們有機會能看看一部電影叫“我親愛的甜橙樹”,電影中的小男孩家庭沒有溫度,但他很幸運遇到鄰居老公公對他很好,長大後他是家庭兄弟姐妹中唯一成為能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曾經被溫柔對待過的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也許比較能正向面對人生。
      每個大人,每個老師一次的溫柔對待孩子,也許能解救一個孩子。
      這孩子幸運地有老師您的關心,真的很棒。

    • @LouiseW329
      @LouiseW329 ปีที่แล้ว +8

      辛苦老師了!像這樣的孩子真的不少
      能救一個是一個 希望可以有人給他滿滿的愛

  • @wcsb
    @wcsb ปีที่แล้ว +49

    希望KIT能持續進行類似的研究,加上黃醫生清楚的表達與呈現,真的是太棒了
    最近國小現場覺得越來越多"偽過動"的學生,注意力缺乏、情緒起伏大、自我中心,希望也能有研究者投入研究

  • @user-wf1gw5xr7y
    @user-wf1gw5xr7y ปีที่แล้ว +149

    本身是托育人員,之前遇到類似問題的孩子也是這樣跟媽媽建議的,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先同理他教他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及需求,謝謝醫師分享這個研究,讓我確定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正確的,也知道更多技巧,期待之後的影片~

    • @au284hruf83h
      @au284hruf83h ปีที่แล้ว

      想請問一下台灣的托育人員或幼教老師在執業前會有幼教訓練的課程嗎?為何您寫了看到醫生的分享才確認自己的觀念正確呢?單純想了解幼教人員訓練的內容,無意冒犯您。

    • @user-wf1gw5xr7y
      @user-wf1gw5xr7y ปีที่แล้ว +12

      托育人員會上一個月的課程128小時,主要是教幼兒發展、疾病、急救等,也是會有教養的部分,但比較是大方向,實務上還是會遇到一些不同的教養問題,可能跟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關,所以我們每年也要上課學習新知(政府規定的),像醫師分享的這種算是比較新的觀念,剛好跟我使用的方式一樣所以才會這樣回應

    • @au284hruf83h
      @au284hruf83h ปีที่แล้ว +1

      @@user-wf1gw5xr7y 謝謝您的回覆,讓我更了解在台灣當期的幼教狀況,在台灣當從事幼教或托育人員確實非常不容易。以為醫師分享的觀念是教育人員很基本的訓練內容,才有此疑惑,感謝您的分享。🙂🙂

    • @DrTNHuang
      @DrTNHuang  ปีที่แล้ว +8

      謝謝您的支持與回饋!希望我們能製作更多對大家有幫助的內容,若各位有想許願的主題,也歡迎留言回饋,提供給製作單位參考喔!

    • @au284hruf83h
      @au284hruf83h ปีที่แล้ว +3

      ​@@DrTNHuang希望能有特別針對打罵教育(其實也就是家暴)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的主題,讓正在打孩子的家長去思考要不要去造成這樣的後果。
      我相信在台灣還是有很多孩子正在被家長打罵的。

  • @ciaosoulciao
    @ciaosoulciao ปีที่แล้ว +22

    影片很棒,很喜歡。
    越長大發現教育小孩的知識,最好實踐的地方是自己。
    照顧跟療癒自己內心的小孩,不再對自己高期待、低接納。因為我們怎麼對自己,就會怎麼對其他人。
    先把育兒觀念用在自己身上吧❤

  • @minfox7713
    @minfox7713 ปีที่แล้ว +6

    以前國小老師超愛用連坐罰,常常莫名其妙就被處罰了,現在回頭想有夠荒謬ww

  • @hbakery
    @hbakery ปีที่แล้ว +38

    少來,遇到手足爭執,台灣父母最常做的一件事不是誰動手處罰誰,或都不承認就兩個一起處罰,台灣父母最常做的事就是叫大的讓小的,結束!所以養出內斂、情緒不易有出口、習慣累積後一次性爆發的哥哥姊姊,以及誰都得讓著我的弟弟妹妹,是最常見的台灣家庭。

    • @work78139
      @work78139 ปีที่แล้ว +11

      所以要從自己這一代開始覺察自己教養孩子的行爲避免複製上一代的陋習呀

    • @laiwendy5827
      @laiwendy5827 ปีที่แล้ว +5

      對,雖然我自己原生家庭+看親戚的家,都是小的要讓大的,因為大的是長孫長兒,故小的也很慘,被大的欺負家中長輩不會理會他的喊叫反而嫌他吵
      日後小的脾氣的確有點暴躁,但一暴躁又會被長輩打,惡性循環
      所以手足之間,父母、長輩叫一方讓另一方這個問題不分大小,影響都是一樣的

    • @linjose8411
      @linjose8411 ปีที่แล้ว

      雙胞胎哥哥也是如此,總是被講讓弟弟,說你是哥哥要承擔更多責任。小時後聽還懵懂無知,青少年時覺得莫名奇妙,現在對於責任都會想逃避....

  • @cloudlin48
    @cloudlin48 ปีที่แล้ว +12

    身為師大人發系校友,又看到程老師和周老師的珍貴研究,再由黃醫師清楚說明,真是有一種回到大學生活的感覺,很幸運大學就修過這兩位老師的課程,讓我在育兒路上都能給孩子滿滿的溫暖,支持KIT,感謝黃醫師❤

  • @kichuang3748
    @kichuang3748 ปีที่แล้ว +3

    我覺得很納悶在家教育是如此,但在校園裏老師們的作法大多都是如影片所說不問前因後果 不問內心世界等等⋯對孩子也是另一種傷害,真心認為教育學生的老師某部分人也是需要學習甚至要要考核。謝謝醫生分享的影片也是受益良多。

  • @bensonshih
    @bensonshih ปีที่แล้ว +36

    謝謝黃醫師!最近正苦惱孩子的攻擊行為,也在太太的幫助中意識到孩子其實當下是有情緒的,特別是當我們大人用激烈的方式逼他、不尊重他的感受與意志時,他就會用激烈的動作來表示。做父母的先覺察孩子的狀態,才能有辦法進一步不被眼前的攻擊行為給惹怒,進而施予適當的教養方式,而不落入條件式教養的負面循環裡。剛好看到這一集,受益良多~

    • @DrTNHuang
      @DrTNHuang  ปีที่แล้ว +3

      加油,謝謝你的肯定與喜愛❤🎉

  • @au284hruf83h
    @au284hruf83h ปีที่แล้ว +27

    家長們加油,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能談下一步,黃醫師給家長們的這個觀念實在太重要了,在台灣真的有不少父母是實行打罵威脅教育的。

  • @chenyachien4361
    @chenyachien4361 ปีที่แล้ว +44

    謝謝黃醫生跟KIT,以前總是覺得台灣很少這種育兒的調查很可惜,只能參考國外的總是"少一味",現在終於有了真是受益良多!
    也希望KIT能持續進行類似的研究,現在的環境每三、五年就變化很多,或許幼兒的狀況也會不同呢,未來我們家有機會被抽樣到,一定會參與的~

    • @DrTNHuang
      @DrTNHuang  ปีที่แล้ว +7

      謝謝您的分享!❤ 沒錯!所以這就是本土研究更接地氣,更打動人心的原因!我會讓研究團隊也知道觀眾有這樣的回饋,我想他們一定會很高興的!😊

  • @shytolove520
    @shytolove520 ปีที่แล้ว +3

    很好的內容分享!

  • @user-bh1nj3xi4d
    @user-bh1nj3xi4d ปีที่แล้ว

    謝謝黃醫生!

  • @user-vp8cq6tt5p
    @user-vp8cq6tt5p ปีที่แล้ว

    謝謝醫生 有你真好

  • @yenchang3363
    @yenchang3363 ปีที่แล้ว +3

    謝謝黃醫生分享!❤❤❤

  • @shuhanchen5752
    @shuhanchen5752 ปีที่แล้ว +1

    謝謝KIT 和黃醫師,很受用的分享❤

  • @sanitylin9057
    @sanitylin9057 ปีที่แล้ว

    說得太好了

  • @haochang1369
    @haochang1369 ปีที่แล้ว +6

    很棒的內容!!

  • @kevin-xj7gp
    @kevin-xj7gp ปีที่แล้ว +2

    台灣父母能長期陪伴在孩子身邊不容易 所以容易出現問題孩童 但我認為 先溫暖 不聽 後嚴厲是不衝突的 必竟小孩真的會不斷試探大人底線 只要不越過 都溫暖 越過就該打打 該罵則罵 比較好....愛的教育真的不好...除非你有足夠的耐心與時間能手把手教..

  • @user-um9lv6uh1q
    @user-um9lv6uh1q ปีที่แล้ว +6

    感謝黃醫師分享🙏🙏

  • @kueichenglee7583
    @kueichenglee7583 ปีที่แล้ว

    謝謝

  • @amberchiu9826
    @amberchiu9826 ปีที่แล้ว +4

    很棒,一起共好一起長大

  • @user-zv9ww5zs9d
    @user-zv9ww5zs9d ปีที่แล้ว

    謝謝!

  • @milkteachen9353
    @milkteachen9353 ปีที่แล้ว

    淺顯易懂~

  • @Kly108
    @Kly108 ปีที่แล้ว +4

    爸媽都不管小孩,只想寵小孩。
    我這個阿姨也只能在情況最誇張的時候,出面當壞人了。😢

  • @caroleatscarrots
    @caroleatscarrots ปีที่แล้ว

    感謝黃醫師分享的幾個實用方法!!!

  • @jillwang3836
    @jillwang3836 ปีที่แล้ว

    謝謝研究人員的專業與辛勞、受訪家庭長期的配合與黃醫師淺顯易懂的解說,希望台灣的家庭教育能更好👍

  • @susanchu1434
    @susanchu1434 ปีที่แล้ว +3

    謝謝黃醫師的團隊~

    • @DrTNHuang
      @DrTNHuang  ปีที่แล้ว +1

      謝謝您的支持與慷慨解囊!這對製作團隊來說將會是莫大的鼓勵!

  • @kkhk2022
    @kkhk2022 ปีที่แล้ว +1

    感謝分享,如果不知道黃醫師的專業,以為自己在看兒童教育學家的片❤很受用,謝謝

  • @zoekao6230
    @zoekao6230 ปีที่แล้ว +1

    謝謝黃醫師一路以來的影片給予我育兒之路上滿滿的收穫,我和孩子以及整個家庭真是有福!!

  • @MoMo-hy2is
    @MoMo-hy2is ปีที่แล้ว

    耶❤我三個都有做到😊希望我的孩子也能是溫暖的人❤️

  • @user-ch3tz8is4h
    @user-ch3tz8is4h ปีที่แล้ว

    這個分享真的讓自己反思很多,謝謝醫生的指導,現在一個四歲一個快兩歲,希望現在調整還來得及😢

  • @yusylvia6499
    @yusylvia6499 ปีที่แล้ว +13

    很喜歡黃醫師的頻道,很受用。
    不是像某些專家,感覺在塑造自己是神的感覺。

    • @DrTNHuang
      @DrTNHuang  ปีที่แล้ว +4

      謝謝你!我只是分享我覺得可能對大家會有所幫助的內容,希望大家共好~!

  • @lianrongyong8379
    @lianrongyong8379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好有幫助的影片,謝謝醫師的分享

    • @DrTNHuang
      @DrTNHuang  10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謝謝你喜歡,也希望你可以把影片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 @user-tk4er6sc5q
    @user-tk4er6sc5q ปีที่แล้ว +1

    借分享👍

    • @DrTNHuang
      @DrTNHuang  ปีที่แล้ว +1

      沒問題喔!😋

  • @h0987785544
    @h0987785544 ปีที่แล้ว +4

    很棒節目

  • @efanelaya
    @efanelaya ปีที่แล้ว +3

    希望也有機會聽到如何處理孩子打人時(或有強烈情緒表達時),可以如何因應處理的研究。謝謝分享

  • @user-gj9bl8hc8m
    @user-gj9bl8hc8m ปีที่แล้ว +27

    我的困擾是,自已小孩沒有攻擊行為,但遇到其他小孩都常常有攻擊行為XD~~~。因為從小都是溫柔回應孩子,所以孩子很少在家中遇到強烈的回應,結果對外好像變得太柔弱的感覺。因為幼稚園或親戚真的蠻多那種一出手就打人或推人的小朋友(甚麼都是用打人推人來解決...),大人在時可以處理,但常常有看不到的時候,我也不能叫小孩打回去XD~~(自已小孩才3.4歲,用理解跟界線孩子也似懂非懂),現在很煩惱該怎麼教孩子保護自已或怎麼做比較好......

    • @hitomidada7503
      @hitomidada7503 ปีที่แล้ว +3

      我也遇到這問題。。不知道該如何教他反應

    • @suzychen5262
      @suzychen5262 ปีที่แล้ว

      +1

    • @au284hruf83h
      @au284hruf83h ปีที่แล้ว

      有一本不錯的兒童繪本:“身體的界線:兒童自我保護繪本“ 小魯文化出版社翻譯出版的。各個公立圖書館的hyread都能免費借閱,給您參考。滿適合取得實體書本和孩子一起共讀的,圖書館有。
      另外,個人感覺小朋友常常是大人們的一面鏡子,教育者(孩子身邊的家人照顧者,不只是老師們)能意志堅定勇敢且果斷拒絕他人不尊重人的行為,孩子也會潛移默化地學習到。
      1. 如果教育者本身就常常忍受,要自己接受別人不尊重自己的行為的話,小朋友也許也會習慣忍讓。
      例如,常忍受另一半, 婆家或岳家讓你不快樂的要求,但不敢拒絕。
      2. 可能小朋友說出自己被不尊重時,大人回覆了: “被碰一下又沒關係“,“給大人抱一下親一下又不會少一塊肉,你很小氣”,“某某打你一下是在跟你玩,是喜歡你”,“人家是看你可愛才摸你臉”等等之類的回應,也就是要孩子習慣忍耐不被尊重,沒有馬上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是值得被尊重的,不舒服可以馬上拒絕。
      等等等其他可能的原因,也許家長們可以回想一下小朋友和身邊人們的相處,找出可能的原因,和家人們討論狀況,需不需要調整。
      供您參考,希望寶貝們都能勇敢保護自己,勇敢說不。
      個人淺見而已,希望有其他好的意見大家一起補上。

    • @h86075
      @h86075 ปีที่แล้ว

      想知道+1

    • @janiceshiue1717
      @janiceshiue1717 ปีที่แล้ว +1

      對!我困擾的也是這個。 常常內心抱怨其他家長怎麼都不管好自己小孩 煩死了

  • @user-vd8ib6ty4i
    @user-vd8ib6ty4i ปีที่แล้ว

    18個月寶寶突然開始會咬別人及有時會自打自己臉,如何來改善教導,謝謝黃醫生

  • @jenicelan
    @jenicelan ปีที่แล้ว +5

    都快憂鬱症了還要溫暖回應,好難😢

  • @woshwinnie
    @woshwinnie ปีที่แล้ว +3

    還有就是先了解小孩打人的原因。有可能他純粹就是想找小夥伴玩,但是表達方式錯誤

  • @user-in5fv7ds2r
    @user-in5fv7ds2r ปีที่แล้ว

    為何孩子在哭鬧的時候先不要給手機或平版?孩子不會莫名哭鬧,一定有什麼原因!要耐著性子請他表達發生了什麼事?這樣才能解決問題,可能他表達能力不好無法說清楚,父母可以多方猜測再問是不是這樣?然後再教導他要如何表達!這樣對他語言幫助很大,他的問題又有得到解決!
    我爸爸那邊就有一個爸爸的弟弟(叔叔)他智商不高,看不懂字也認不得路也不會騎機車!現在也60歲了!我爸爸本身也疑似有自閉症話很少!我小時候語言一直發展不起來講一句話要講好幾分鐘!長大後雖然好很多,但有字就是無法發音標準!常常面試的時候,主管因為我發音的關係而不願意錄用我!常常都很難找工作!我先生也是疑似有自閉症,小時候話超少!生完小孩,小孩一歲多還完全不會說話的時候我婆婆才跟我說這件事!我小孩二歲就開始去醫院做語言治療跟職能治療!現在五歲多語言表達能力進步很多!比我小時候進步很多!因為我小時候都沒有做過語言治療!我覺得語言發展好像真的會遺傳!

  • @user-ez6wy6en5f
    @user-ez6wy6en5f ปีที่แล้ว

    我经常在孩子面前示弱,我的孩子很会照顾人,我也会经常给予抱抱,教会他们要给予他人温暖,但也会教他们遇到事情要学会反击保护自己

  • @user-xf3zy6kh7x
    @user-xf3zy6kh7x 7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本身是老大下有4個弟妹,小時候媽媽真的都是跟我說,弟妹吵架吵鬧唯妳是問,第一個修理的就是妳,因為上樑不正下樑歪
    現在自己有小孩後都會告訴自己教養不能像媽媽這樣

  • @user-pt3hx2bh3o
    @user-pt3hx2bh3o ปีที่แล้ว

    我家孩子一歲半開始就喜歡動手了,現在一歲9個月了,好好説,轉移注意力,都沒有用,就狠狠打過一次手板,現在好很多了,偶爾他閙脾氣還是會動手打人,丟東西。真的頭疼😂😂😂

  • @ChiouenHuang
    @ChiouenHuang ปีที่แล้ว

    謝謝KIT與黃醫師的分享
    想請問孩子目前一歲五個月大,大約從一歲兩個多月開始,常常出現動手打人或拿東西丟人的行為,我們試過很多方法,握著他的手嚴正的告訴他不要打打,也有輕輕打過手心希望他知道這樣會被處罰,當然媽媽也有因為被激怒憤而離場不理他過,如果已經發生過錯誤的教養,該怎麼辦?如果正在改善教養方式,但遲遲未見效⋯是不是已經回不了頭了😢 該怎麼辦才好?

  • @yusylvia6499
    @yusylvia6499 ปีที่แล้ว +1

    育兒頻道,我只追蹤訂閱黃醫師,歡迎大家一起分享正確的觀念。
    *非工作人員😆,單純喜歡黃醫師分享的觀念👍

  • @Canary57
    @Canary57 ปีที่แล้ว

    5:58 難怪看住宅改造王的時候 設計師常常會說讓室內不被隔斷 感覺到家人的存在 然後在家裡開了各種窗口XD

  • @Sanctity-Lens
    @Sanctity-Lens ปีที่แล้ว +12

    母親真的比父親重要,這不是感覺意識,這是孩子的原始人性

  • @joanne78117
    @joanne78117 10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最近也正在煩惱小孩的攻擊行為以及情緒控制的部分,看到這個影片學習到很多,也會將它用在實際生活中,嘗試看看是否能減少孩子的負向行為。但我覺得困難點是,家中除了媽媽我以外,還有爸爸和長輩,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配合這種方法,會不會導致幼兒教養混亂呢? 想請黃醫生幫忙解答一 下,謝謝:)

  • @knight0125
    @knight0125 ปีที่แล้ว

    內容很棒,但影片的時序能安排流暢會更好一點

  • @dada4921
    @dada4921 ปีที่แล้ว

    想請教常常控制不住自己脾氣的小孩,怎樣幫助佢地社交?因為他們總是認為自己沒錯,錯的永遠是別人😢

  • @user-nd7lm9hw5y
    @user-nd7lm9hw5y ปีที่แล้ว

    和爺奶同住家庭,在教導方面的方法,希望也可以多教教“母親”。😁😂

  • @jium70321
    @jium70321 ปีที่แล้ว +6

    我家兒子1y4m,有事沒事就抓臉跟抓眼鏡。我每天都有溫暖回應啊😢,煮飯做家事小孩都在旁邊看著,我也都有講我在幹嘛幹嘛的,每天還是會亂抓

    • @DrTNHuang
      @DrTNHuang  ปีที่แล้ว +10

      小編代回:這位家長加油,別心急!影片裡醫師說,3歲媽媽溫暖回應,孩子4歲才會展現穩定的行為!好的表現是需要時間慢慢渲染和醞釀的!加油!

  • @nyakui113
    @nyakui113 ปีที่แล้ว

    你好,想要請問爸爸的部分可以做到那些事情減少孩子的攻擊行為嗎?

  • @joanho1230
    @joanho1230 ปีที่แล้ว +2

    我兒子1歲7個月多, 但近來出現一些不太好的情緒行為, 例如一但不順著他意思去做一些事情, 或告訴他做那件事情不好的時候, 他會用手打自己的頭 (但看得出來他是一種試探, 他只是輕輕的在打). 另外就是出現去搶走其他同學的玩具, 如果同學不給, 他就會大叫起來.
    但是, 我經常都有給溫暖的回應, 告訴他媽媽愛他也同理他, 可是他不久之後又會出現上面說的情況.. 我想過很多是不是我們照顧者平常出現了一些不好的情緒行為讓孩子吸收了, 還是我們平常太縱容他... 請問黃醫師可以給一些意見父母親該甚麼做呢? 🥲

    • @beckyke9252
      @beckyke9252 ปีที่แล้ว +2

      我兒子現在2歲3個月,1歲多時也曾經一度出現打頭或頭撞旁邊東西行為(且大人們都沒有這種行為讓他模仿),當大人反應越大越出聲制止就他會越故意想打頭或撞頭的行為(類似吸引大人注意)...後來發現冷處理+假裝沒看到,但我們大人會用玩具、故事書、唱歌...等方式轉移注意力,打頭撞頭的行為就沒發生了!
      1歲多應該還沒有分辨不能搶玩具的能力,平常大人和小孩一起玩玩具時,初階版~可以練習和他對話:「媽媽跟你一起玩好嗎?」、「你可以借玩具車給媽媽玩嗎?」、進階版有同儕或兄弟姊妹在旁邊玩玩具時~「我們要先問小寶(同學)的恐龍(玩具)可以一起玩嗎?」、「那我們先玩這個小汽車,等一下再和小寶借恐龍喔」...讓小孩從簡單到複雜練習情境式的對話,中間只要有一些進步就給予口頭鼓勵!會越來越好喔!

    • @joanho1230
      @joanho1230 ปีที่แล้ว +1

      @@beckyke9252 喔~~ 非常感謝你的分享, 過去我也嘗試假裝沒看到他打頭, 然後好像這段時間真的沒了. 我想大概是因為他發現這樣做沒有人會注意他吧, 然後改成用叫的

  • @banaremi1840
    @banaremi1840 ปีที่แล้ว +7

    家庭教育是教養基礎,但學校老師們大部分採取條件式處罰教育,才是造成反社會人格的誘發
    ,太多老師為了統一快速管理,使用處罰連坐法也造成青少年叛逆加劇

  • @HsuChengYi
    @HsuChengYi ปีที่แล้ว +1

    看完3分鐘預告 正片開始。

    • @DrTNHuang
      @DrTNHuang  ปีที่แล้ว +2

      小編代回:謝謝您貼心建議來觀看的朋友們可以從哪裡開始看~不過我們也都有埋時間碼製作章節分頁,您可以在資訊欄當中找到對您有幫助,或您有興趣的細項,從該處開始開始觀看即可!便可以跳過預告與片頭囉❤

    • @HsuChengYi
      @HsuChengYi ปีที่แล้ว +1

      @@DrTNHuang 一般都是從頭看到尾,但這部前後重覆性太高。

  • @weimiaozhou5267
    @weimiaozhou5267 ปีที่แล้ว +1

    孩子有过敏性气喘,平时温暖回应很多。但是晚间气喘给药,他发脾气不让大人睡觉的时候,父母很容易对娃没有耐心和崩溃。我用很直接方式管教(比如关上门让他自己镇定甚至紧闭10分钟),但事后经常感觉时候觉得有点不好。请问医生遇到有气喘娃在疾病难受有情绪的时候,怎么安抚和帮助他。他是那种地上打滚,不让家长抱,大哭发脾气那种。可能要半小时用完药才好点。我向寻求一些帮助,减小父母负面情绪和行为对他的二次负面影响。

  • @silvia25huang
    @silvia25huang ปีที่แล้ว +2

    黃醫師您好:我一直都是溫柔說話的媽咪,我家女兒以前都很聽話且懂事的,但她現在國中2年級了,開始會對我說的話感到不耐煩,情緒起伏超級大,但下一秒就又恢復正常了。請問面對青春的女兒,我應該如何應對呢?

  • @fiona9537
    @fiona9537 ปีที่แล้ว +3

    最近剛好被老師客訴孩子會打人,還要我告知早療醫生要給孩子吃藥,心裡還在抗拒,哭了又哭,無意間看到這篇,覺得是老天在幫助我們。謝謝醫師和團隊😭 我已筆記提醒自己。

    • @shiyuli5790
      @shiyuli5790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其实我觉得亚洲的家长和学校把小孩的暴力行为看的太过于严重了。首先我觉得人多多少少都会有暴力情绪,小孩子更加直率,会使用暴力解决问题虽然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但是是要慢慢解决的。不能因为孩子的一个行为就评价整个家庭。要吃药也太夸张了,我的意思是,不要看的那么重。只要有耐心会变的好的。其实我自己从小就是一个情绪不稳定并且有一些暴力的小朋友,是什么让我停止了呢😅就是有一天被我打的一个小孩还手了,我才发现那么痛😂让我记忆犹新,从那以后再也没有打过人了哈哈哈哈 其实有的时候也觉得现在的家长太和学校太在意这些了,感觉社会上也容易被评价和歧视。

    • @fiona9537
      @fiona9537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shiyuli5790 感謝您的安慰。老師有老師的難處我明白,只能說我們要自己做好,心情上平復了許多,再繼續加油,感謝唷😊

    • @shiyuli5790
      @shiyuli5790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fiona9537 加油哦❤️

  • @pa750706
    @pa750706 ปีที่แล้ว

    兒子目前六歲,有時候很愛頂嘴,請問這個的處理方式要怎麼做呢?

  • @user-hr8jx7xw6u
    @user-hr8jx7xw6u ปีที่แล้ว

    如果是單親家庭,應該怎麼做會更好呢?

  • @leeelaine4968
    @leeelaine4968 ปีที่แล้ว +4

    發現我好適合當媽媽😂

  • @alstonc.8964
    @alstonc.8964 ปีที่แล้ว +3

    看遠一點,現在 的路怒族 可能當年是被打罵大的

  • @ours_hsinja
    @ours_hsinja ปีที่แล้ว +2

    那被霸凌的孩子,父母要怎麼教孩子勇敢面對,保護自己?

  • @wangbosen126
    @wangbosen126 ปีที่แล้ว

    請問黃醫師影片中提到的要作什麼樣的處罰方式都沒問題,這當中應該不包含動手吧?(就是打小孩之類的)

  • @min2619
    @min2619 ปีที่แล้ว

    1歲3個月現在特別小霸王,該怎麼教導

  • @avrilchiu4129
    @avrilchiu4129 ปีที่แล้ว

    請問1歲7個月的小孩,不照他的心意回應時,就會尖叫,該怎麼辦🥹

  • @angel3331319
    @angel3331319 ปีที่แล้ว

    👍

  • @a5724516
    @a5724516 ปีที่แล้ว

    請問罰站是算打罵教育嗎?

  • @maylinleedsmayi
    @maylinleedsmayi 27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有這種在地化的研究實在是太棒了,但很可惜的是,居然沒有父親角色的資料,我猜測應該不會是KIT刻意不包含父親,而是因為在台灣(畢竟要在地化就要在地化得徹底)許多幼兒仍然是由母親當主要照顧者,一直到今天,還有許多女性朋友會說,「我今天不能出來太久,因為我老公沒辦法帶小孩超過兩小時」。台灣女性長期受到社會以及職場上的壓迫,我相信這種影片一出,對母親來說又更是一種壓力了--現在妳不只是主要照顧者,妳還要「溫柔」的回應孩子。我知道改變很難,而台灣也不是沒有在改變,有越來越多年輕爸爸會揹小孩、陪小孩出去玩,但希望有網路聲量的人都還是可以多宣導「父親」一職的重要性。畢竟現在很多女人都還要工作,這種研究結果更是一面倒的助長了加諸在母職上的更多責任與移除父職的參與期望值。

  • @user-yl9pv8oy4s
    @user-yl9pv8oy4s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提供一個溫暖的回應方式,小孩出現攻擊行為時,媽媽溫柔的把孩子抱起來,說:「寶貝,大家都喜歡被溫柔對待,像是媽媽這樣溫柔的抱抱你一樣喔!」,對9個月大的孩子也有效喔

  • @user-tc9te9ww1j
    @user-tc9te9ww1j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我的小孩快滿3歲了,平常白天都不需要穿尿布,通常在睡覺跟外出時才穿尿布,但今年一直有憋尿的情況,或者要帶她去坐馬桶,會有抗拒的情形,請問醫師,如何了解孩子為何憋尿

  • @amy6311
    @amy6311 ปีที่แล้ว +6

    看到該篇影片 其實覺得很有幫助值得去效仿,也覺得對孩子身心靈會比較好,可是現在的我處於情緒不穩狀態.難過.易怒,雖然每每知道要給孩子怎樣的態度,但因為周遭環境人事影響,覺得小孩(2歲)很倒楣,好像常踩到雷,變出氣筒,我該怎麼辦😭

    • @user-qb4xf8un2o
      @user-qb4xf8un2o ปีที่แล้ว +5

      嗨你好,我也是有一位快兩歲小孩的媽媽!
      最近我也覺得自己的包容度比以前低...
      以前聽前輩媽媽跟我分享小孩兩歲生日後就像變了一個人
      我都苦笑說:那我不讓他吹兩歲的生日蠟燭了😂
      但你已經有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就是很好的開始!
      雖然不知道你的狀況如何,但想跟你分享我的方法
      我是最近有加入共學團(一位領隊帶著多組家庭,我們大部分是去公園待一個下午,一起邊顧娃邊聊天邊討論大家育兒上的問題)
      我們最近還一起讀一本書也推薦給你,我覺得這本書是能達到我想要跟小孩共好的目標,但需要多多練習,裡面有個想法很受用⁡
      🎯有時候比⁡
      祝福你找到適合你跟孩子的育兒方法🎊

    • @clairelin9339
      @clairelin9339 ปีที่แล้ว +2

      1對孩子不當行為做不帶責備的事實描述(個人覺得形容詞少用,形容詞有個人觀感在其中)
      2描述行為帶來的後果
      3大人表示自己對該行為的感受
      這是高登建議教師使用的我訊息策略。
      最後我自己還會加上對孩子期望,引導孩子思考如何做正確的行為。

    • @ruliang1621
      @ruliang1621 ปีที่แล้ว +1

      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管理,再来注意力放到孩子身上。加油

    • @wertylee4838
      @wertylee4838 ปีที่แล้ว

      放心的話孩子先給別人照顧吧,喘息一陣子,減少妳的壓力也保護孩子(不被當出氣筒)。

  • @user-fx2ol3ud7t
    @user-fx2ol3ud7t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謝謝黃醫師的分享❤
    還在努力學習中😢
    目前大寶快一歲5個月
    二寶剛滿月了⋯⋯
    從懷孕開始就常受不了對大寶發脾氣而打罵😢⋯⋯
    每次睡前看著他的樣子都好後悔😔反省自己
    但隔天一調皮搗蛋忍到下午傍晚後又忍不住😣
    真是糟糕👎⋯⋯
    下週出月中回家後才是真正的考驗⋯⋯
    以後要多看黃醫師的影片來提醒自己😅

    • @DrTNHuang
      @DrTNHuang  10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不只分手需要練習,成為有修養、優雅的爸媽也需要練習!除了我的影片,也歡迎你看看我的書《安心做父母,在愛裡無懼》,當中提供了很多在教養當中會遇到的問題,並詳述解決SOP與口訣心法,讓你輕鬆面對各種教養狀況題,排除怒氣與情緒,進而有能力騰出更多心力,提供更多愛給孩子!
      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6690

  • @beckylee5798
    @beckylee5798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天啊,這對現階段的我好重要,
    今天才又失控吼小孩😢

    • @DrTNHuang
      @DrTNHuang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加油!深呼吸!

  • @user-gi4qu9kd4t
    @user-gi4qu9kd4t ปีที่แล้ว

    如果小孩班上遇到這樣的小霸王,該怎麼辦呢?(小二小三)

  • @shirleylea3000
    @shirleylea3000 11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在國小擔任會接觸到學生的職務,遇到不少國小老師還是用不問前因後果的方式管教學生

    • @DrTNHuang
      @DrTNHuang  10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希望有機會能調整⋯

  • @debbyzeng1940
    @debbyzeng1940 ปีที่แล้ว +3

    要怎麼參與研究計畫呀

    • @DrTNHuang
      @DrTNHuang  ปีที่แล้ว +2

      小編代回:您好!這個計畫的受訪者是隨機抽樣,若您有接到邀請函或電話,才能參與計畫,很感謝您的提問。若您對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有興趣,可以查看它的官網 kit.hdfs.ntnu.edu.tw/CN/index.aspx

  • @poppop-hp4wz
    @poppop-hp4wz 6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2:28 大家可以从这里开始看

  • @c.c2296
    @c.c2296 5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我應該是支持型的媽媽

  • @user-nm5gj5zs7v
    @user-nm5gj5zs7v ปีที่แล้ว +1

    想請問一下,父親放任寵溺,會罵管教孩子的人
    母親也試著管教,懲罰孩子,孩子完全不聽
    阿姨嚴格教育孩子,孩子直接瞪她,精神緊繃
    這該怎麼處理才好

    • @user-nm5gj5zs7v
      @user-nm5gj5zs7v ปีที่แล้ว +1

      我是媽媽的朋友,在旁邊看得很頭痛_(:3」∠ )_

  • @amandachong1658
    @amandachong1658 ปีที่แล้ว

    我的小孩今年三岁,可是脾气有一点暴躁,有时他要求做一些事情,我不允许 (例如准备要去睡觉,可是他突然说要骑脚车),我告诉他我们去睡觉,睡醒在玩,他就开始生气,丢东西,甚至有时会有他推我。。我应该如何解决他的情绪不稳? 每次他情绪不稳哦,就会丢东西,打人或是推人。。

    • @atrddhjvnjiknna7552
      @atrddhjvnjiknna7552 ปีที่แล้ว

      溫和且堅定!同理他想玩的心(同理.接納)告訴他我知道你很想玩...,但現在是睡覺時間,這個時間沒有辦法之類的(原則),或許明天早一點我可以陪你做想做的事情(另一種選擇)。過程可以抱抱他,或者在旁邊陪伴等他情緒漸漸過去。辛苦了,三歲階段發展還有點自我,主要照顧者會比較辛苦!像影片提到的溫暖的回應,孩子會慢慢穩定的!共勉之

  • @Fionaanger978
    @Fionaanger978 ปีที่แล้ว +4

    最讓人心累的就是把孩子養成良好的品格後,放到學校去學校的環境竟然沒有延續品格的教育,反而是接觸到了許多有言語暴力或肢體暴力的同學。黃醫師您的孩子如果在學校遇到有暴力傾向的同學,很想知道您會怎麼教孩子呢?

  • @user-ex5hp3vz1h
    @user-ex5hp3vz1h ปีที่แล้ว +1

    當父母真的好難,自己小時候也沒有被溫暖的對待

    • @akiko4703
      @akiko4703 ปีที่แล้ว

      所以我們要開始好好對待自己
      才能對小孩好

  • @jia527
    @jia527 ปีที่แล้ว +2

    (題外話)有人覺得黃醫師的燈光打得很糟嗎~_~" 影子都蓋在臉上

    • @DrTNHuang
      @DrTNHuang  ปีที่แล้ว +2

      小編代回:謝謝您的回饋喔,未來我們製作影片時會再更仔細小心❤

  • @winnie700111
    @winnie700111 ปีที่แล้ว

    就是遇到媽媽在小孩打人後,還跟她說你好棒,小孩打人越打越厲害

    • @DrTNHuang
      @DrTNHuang  ปีที่แล้ว +5

      小編代回:沒錯,在影片 04:58 醫師有提到:「溫暖回應並不是在孩子打人之後還說『你好棒喔!』」謝謝您提供您實際經歷的經驗,與影片內容呼應❤

  • @YK-nb9ik
    @YK-nb9ik ปีที่แล้ว

    請問,小孩習慣用哭鬧的方式,來達成他想要的目的,該如何是好?

  • @hannahfeng5625
    @hannahfeng5625 ปีที่แล้ว +2

    女兒現在1歲2個月,個性是比較活潑好動,平常白天會送托嬰中心,但常常聽老師說她會去拉或抓傷其他小朋友,有跟他說不可以,但她還是會去,我相信她只是想跟同學玩,不是要去傷害人家,但要怎麼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真的對其他同學很不好意思😢

    • @yosisihaha
      @yosisihaha ปีที่แล้ว

      我也是有相同問題,小孩一歲3個月剛送托嬰不到一個月,小孩會抓同學臉、尖叫、搶東西,也是很擔心同學受傷😢

    • @rachel1988rlh
      @rachel1988rlh ปีที่แล้ว +1

      我覺得還是要用語言和擁抱告訴寶寶。
      我的大寶在1.5y迎接妹妹的新生,她對妹妹的愛和吃醋都是打人和推人,當下一定是拉開,特別需要拉開到旁邊抱著她說:媽媽知道你是想跟妹妹玩,你要小小力喔!
      用錯字一定要精確聽得懂,一陣子後狀況就有改善。
      然後我不會預設犯罪,還沒出手就大喊制止,就是妹妹得承擔一點被打到得風險(還好她皮夠厚)

    • @elvirahsieh5164
      @elvirahsieh5164 ปีที่แล้ว +3

      對於我們家的孩子,我首先會誇獎她:哇,你想要跟小朋友們一起玩,我的寶貝真的是個好活潑、好喜歡團體生活的人氣王哦!其他小朋友一定也很喜歡跟你玩,但是有一個小小的地方必須注意的是,媽咪有發現寶貝在跟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因為太開心了,所以可能有時候會不小心弄痛了同學,或這是不小心搶了同學們的玩具,但沒有關係的哦,我們來情境模擬一下,接下來你就可以開始跟小朋友玩角色扮演加情境模擬,一下子你扮演同學,一下子小寶貝扮演同學,彼此來體驗一下玩耍中被弄痛以及被搶玩具的不愉快感,然後教導孩子正確與人玩耍的方式,慢慢的孩子會改變並且更願意與你溝通的哦!你可以試試看!

  • @user-ig9mc9gs1e
    @user-ig9mc9gs1e ปีที่แล้ว

    家中兩個小孩ㄧ個8歲一個6歲都有這樣小霸王的情緒除了打以外都沒再害怕的。該怎處理

    • @au284hruf83h
      @au284hruf83h ปีที่แล้ว +2

      先做到不打孩子,才能有下一步

    • @Evashu55123
      @Evashu55123 ปีที่แล้ว

      所以你的管教目的是讓小孩害怕?住手吧

  • @user-nf6jr7sn9y
    @user-nf6jr7sn9y ปีที่แล้ว

    我姊姊小孩男生8歲就是有這樣的情況 小霸王 還會罵人
    推人 把腳伸出來要害人跌倒的情況 還說討厭我這阿姨我真的不知該怎麽辦

    • @songsongsongsong
      @songsongsongsong ปีที่แล้ว +1

      我認為有些事情不能一概而論 現在都在提倡媽媽的溫柔 但是我發現一個情況 ,不只是我的兒子 幼稚園的同伴孩子一起長大 四歲開始很多孩子都會出現情緒反抗 甚至動手 很常見 譬如我的孩子和朋友玩 希望幫助小朋友把帽子拿掉 而朋友不希望碰到帽子 這種情況在四歲的年紀裡很難分辨是非 一個希望幫助一個不需要幫助 那麼兩個孩子就會爭執 這個時候孩子們非常不開心 抓住不放 難道媽媽繼續溫柔回應嗎? 我告訴你 孩子們根本就不聽大人的話 強行拉開 冷靜之後彼此說對不起好 抱一抱繼續玩 。這才是常見的日常情況啊 。但知,媽媽強行拉開的時候孩子們肯定很生氣,甚至有怒氣對媽媽。這也是真的

    • @au284hruf83h
      @au284hruf83h ปีที่แล้ว

      @@songsongsongsong 在孩子搶奪玩具不放時,我們的方法是蹲下和孩子平視,輕輕地捧著他的臉,溫柔但語氣非常堅定嚴肅地告訴他 “寶貝,眼睛請看著爸爸(媽媽)”,他看著我們眼睛的時候,就繼續說 “寶貝,爸爸媽媽知道你現在很想拿玩具,請你先放手,然後告訴爸爸媽媽發生什麼事了。”
      當然一開始要多重覆幾次,孩子才會冷靜地放手,跟父母解釋來由,此時再嚴肅地教育孩子。爸媽當下會很心急,但如果我們大人不冷靜,小孩也難冷靜。不主動拉扯孩子也是行得通的,但真的要很有耐心,給孩子機會冷靜。

  • @vm2296
    @vm2296 ปีที่แล้ว +13

    覺得可以用主要「照顧者」代替「母親」一詞+1,以避免刻板印象(stereotype) 。國外研究基本上都只用caretaker「照顧者」一詞,因為照顧孩子不只是媽媽的責任,也是爸爸的,甚至照顧者除了父母外,有可能是祖父母、保姆,老師也算是照顧者之一喔。

    • @DrTNHuang
      @DrTNHuang  ปีที่แล้ว +27

      小編代回:
      您好,謝謝您這麼用心的觀看我們製作的節目,也回應了非常有建設性的建議!
      但醫師在影片裡有明確提到,「KIT此篇研究分析的家庭皆是以母親為主要照顧者的家庭」,因此通篇我們才皆以「母親」的資料與研究結果完整呈現!科學就是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研究是如此,我們也不便在發表的時候竄改研究結果。
      但我們針對此問題,也有相同的擔心,因此,醫師在影片的最後才再度的呼籲,雖然研究結果是如此,但同樣的做法,我們相信應該也是適用於主要照顧者不是母親的狀況之中的喔!
      再次感謝您的用心收看,也希望您能理解我們在節目中安排的說明邏輯~謝謝您!

    • @user-wf9cl4zt4h
      @user-wf9cl4zt4h ปีที่แล้ว +1

      你好囉唆!最好你有住國外🙄

    • @appleshih3416
      @appleshih3416 ปีที่แล้ว

      開頭已經有說這是台灣的例子,也有說研究就是以媽媽為主要照顧者,會看題幹嗎?一直政治正確真無言

  • @amychen229
    @amychen229 ปีที่แล้ว

    为什么我的孩子。现在六岁了 。每次做错事,都是先说谎,你一直问后 或者被我发现后 才会说实话呢? 而且 很易怒没办法克制自己的情绪那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