ขนาดวิดีโอ: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แสดงแผงควบคุมโปรแกรมเล่น
เล่นอัตโนมัติ
เล่นใหม่
謝謝!
谢谢,愿您平安吉祥!
禮敬佛陀老師🙏🏻🌹感謝師兄講解,願吉祥如意🙏🏻🌹
谢谢分享
正知見的重要性世上最大的惡是邪見,世上最大的善是正見。眾生最大的不幸是邪見,眾生最大的褔報是正見。邪見名世間,正見名出世。只有正見能切底改變命運切斷輪迴,具足正見名見法,得法眼,入流,明心见性,觉醒開悟,證得道果,永遠脱離三惡道苦,趨向無上解脫境界。
感謝分享正見
慈悲
講授正法就是讚
讲的真好 感谢🙏
禪思點滴〈1〉**********正見與正念的區別正見乃世界觀。是宏觀的,是统率一切的。正念是活在當下。是微觀的,是修四念處。一、正見:佛陀多次詮釋正見:何等為正見?謂說有施、有說、有齋,有善行、有惡行,有善惡行果報,有此世、有他世,有父母、有眾生生,有阿羅漢善到、善向,有此世、他世自知作證具足住:『(⭐1:自覺涅槃)。』 一一見《雜阿含經》簡抄本 卷二八 【七九六】 或卷三八【一〇三九】 或《中阿含經》 卷三 【一五】簡單說,正見就是認為有輪回、有業報、有出離道、有可能出離!如果認為世間就是「食、色」,自性也,欲不可能滅,如外道所說「若能息有覺有觀者,亦能以繩繫縛於風;……亦可以一把土斷恒水流……」(見簡抄本卷二一、【五七三】) 亦是邪見。二、正念:佛說:「云何名比丘正智?若比丘去來威儀常隨正智,迴顧視瞻,屈伸俯仰,執持衣鉢,行住坐臥,眠覺語默,皆隨正智住,是正智。云何正念?谓四念處。……調伏世間貪憂,……汝等勤攝其心,正智正念,……」 一一簡抄本 卷二四 【 六三六】正念就是四念處,常說的「行住坐臥都是禪」。善律儀、護持、正知、不妄念。制散亂心(簡抄本卷二四、【六二九】。守護父母境界,(簡抄本【六三一】)死亡威脇下持油缽過鬧市(【六三七】)。三、外道絕對不可能有正見; 但是外道可能修持正念。四、唸佛號即不具正見亦不具正念:〈一〉以為語音唸唸就可昇上、解脫,是戒禁取,是邪見;〈二〉發語音牽動心,令心不息止。不知當下,只活在聲音中;〈二〉語言本身就是虛枉沒有實在的,除了說法,其他言語都是綺語。說法只是借助語言這個工具開示真理,語言本身并非真理。到達彼岸後,法語尚應捨,何況非法。
苦的根源貪愛佔第二,例如想去極樂世界或想修解脫道也是因為有慾望才會去修,也是一種貪愛。苦的最大根源是“無明”,不知道五蘊,不知道六識,不知道緣起法,不知道無我是什麼,就是無明。
佛教不是讓人完全沒有慾望吧,只是讓自己服務於涅磐寂靜這個目標的慾望,其他慾望會影響到這個目標,所以就要擺脫那些慾望
无明下的贪爱,所产生的行为,便会缘起进入轮回。无明下的欲望,所产生的行为,也会缘起,进入轮回。这里的贪爱,欲望,定义为是一个目标,然后产生行为。求解脱也是个目标,为这个目标所做的行为不会产生缘起。
你的这段话,是通过混淆定义,而产生的逻辑谬误。描述一个结果,首先要定义清晰,然后推理符合逻辑。中文语境,非常容易产生不符合逻辑的描述,还不容易看破,容易被洗脑。
好
感恩 老師 感恩阿羅漢解說分享
👍🏻👍🏻👍🏻👍🏻👍🏻
請問老師,在受藴裡,身心都能感受到苦、樂,不是嗎?比如懷孕生子,生孩子的時候身體很痛,是身苦。孩子順利出生後,身體還無法完全恢復,宮縮、傷口痛,都是身苦。但心理卻是開心的,是心樂!又比如老師的戒色主題裡所提的那些成癮者,在觀看色情影片時,看的時候很開心,是身樂。看看完後卻又懊悔,則是心苦!
又或者老師所說的苦樂憂喜,其實就是身與心的苦受及樂受間的不同組合?
是呀,可能身的苦乐舍和心的苦乐舍有27种组合,佛陀强调的是身心苦乐的无常。
再請問老師,可以具體解說一下想蘊、行蘊、以及識蘊是如何無常的嗎?
你所看到的一个个概念名相,不是永恒不变的。比如,你看到这些文字,看之前,这些概念名相没有出现。看时,想蕴出来了。看完之后,没过多久,你又在看其他东西,这些概念名相就消失了。行蕴,是造作身口意。你一直在造作新的身口意。识蕴,是你分别的所有东西。你一直在分别。
師兄,影片指出 苦樂指身體的感受、憂喜是指心的感受苦樂憂喜 不是都是身心感受 還有分別出苦樂是身體感受。憂喜是心感受。我真的不了解 請師兄為我解答 感恩🙏🏻🙏🏻🙏🏻🙏🏻
比如按摩,身体会有痛苦,但你认为按摩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你痛苦的同时会有开心。但同样的拍打、打击,如果是你的敌人或者仇人,那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
@@helloahan 明白了,感謝師兄 🙏🏻🙏🏻🙏🏻🌹🌹🌹
非我或无我的解释,还可以再精进一点。更精进的解释是,“五蕴”不是“我”,不要把五蕴、现象、感受,当做是自己的主体,别误会它们是你的一部分。你跟它们可以只是观察与被观察的关系。
Não entendo nada e impossivel aprender
何為「空」?何為「空」?空不等於沒有。空是無實在、不實有之意。《雜阿含經》開篇就記錄了佛所開示五蕴「無常、苦、空、無我」。但是在之後的經中,「空」的字眼少出現,而是反反复复闡述「無常」、「無我」,為什麼?因為「無常」、「無我」即是空。經中記載一位小沙彌解釋得很直接:「世尊告曰:『汝今云何見佛聞法而無狐疑?』沙彌白佛言:『色者無常,無常者即是苦,苦者是無我,無我者即是空,空者非有、非不有,亦復無我。如是智者所覺知;〔痛、想、行、識亦復如是。〕此盛陰無常、苦、空、無我、非有,多諸苦惱,不可療治,恒臭處,不可久保,悉觀無有我,今日觀察此法,便為見如來已。』世尊告曰:『善哉!善哉!沙彌!即聽汝為大沙門。』」 一一《增一阿含經》卷第三二 〈六〉佛在《雜阿含》【四二】經中說:「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時燄,諸行如芭蕉、諸識法如幻……明目士夫諦觀分別: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真空假有,即是空。「有」者,因緣「有」、假合「有」;假有真無; 「無」者,「無」實在、「無」真實、隨生即滅。在【二七三】中,佛更明確說:「比丘!諸行如幻、如炎,剎那時頃盡朽,不實來實去。是故,比丘!於空諸行當知、當喜、當念:『空諸行,常、恒、住、不變易法空,無我、我所。』譬如明目士夫,手執明燈,入於空室,彼空室觀察。」又譬如自拍時瑩屏上的你,不是真的「有」個你在裏邊,只是一些像素而 已。說「有」!但是假有;說「無」!又確有假合在。非有非無,即是空。「無常、苦、空、無我」四實相,也否定了「自性」謬論。「名色中生相, 謂為真實有, 當知如斯人, 是名屬死徑。 若識於名色, 本空無有性, 是名尊敬佛, 永離於諸趣。」 一一別譯雜阿含卷一 【十七】
換頁一直咻咻聲,讓人的思緒一直被打斷
好的,謝謝提醒,新的視頻已經修改了。
哪里能买到这四部阿含经呢?
网上有很多电子版的,也有电子书,纸质的也有流通的书籍。
师傅讲课夹私活😂
私货在哪里😂
師兄 可否講解 戒、定、慧、八正道等等
这些都讲到了呀。从头开始听,这些内容都讲过了,但后续还会继续讲。
@@helloahan 是,我知道有講過 🙏🏻🫶🏻
呼吸间
謝謝!
谢谢,愿您平安吉祥!
禮敬佛陀老師🙏🏻🌹
感謝師兄講解,願吉祥如意🙏🏻🌹
谢谢分享
正知見的重要性
世上最大的惡是邪見,
世上最大的善是正見。
眾生最大的不幸是邪見,
眾生最大的褔報是正見。
邪見名世間,正見名出世。只有正見能切底改變命運切斷輪迴,具足正見名見法,得法眼,入流,明心见性,觉醒開悟,證得道果,永遠脱離三惡道苦,趨向無上解脫境界。
感謝分享正見
慈悲
講授正法就是讚
讲的真好 感谢🙏
禪思點滴〈1〉
**********
正見與正念的區別
正見乃世界觀。是宏觀的,是统率一切的。
正念是活在當下。是微觀的,是修四念處。
一、正見:
佛陀多次詮釋正見:
何等為正見?謂說有施、有說、有齋,有善行、有惡行,有善惡行果報,有此世、有他世,有父母、有眾生生,有阿羅漢善到、善向,有此世、他世自知作證具足住:『(⭐1:自覺涅槃)。』
一一見《雜阿含經》簡抄本 卷二八 【七九六】
或卷三八【一〇三九】
或《中阿含經》 卷三 【一五】
簡單說,正見就是認為有輪回、有業報、有出離道、有可能出離!
如果認為世間就是「食、色」,自性也,欲不可能滅,如外道所說「若能息有覺有觀者,亦能以繩繫縛於風;……亦可以一把土斷恒水流……」(見簡抄本卷二一、【五七三】) 亦是邪見。
二、正念:
佛說:「云何名比丘正智?若比丘去來威儀常隨正智,迴顧視瞻,屈伸俯仰,執持衣鉢,行住坐臥,眠覺語默,皆隨正智住,是正智。云何正念?谓四念處。……調伏世間貪憂,……汝等勤攝其心,正智正念,……」
一一簡抄本 卷二四 【 六三六】
正念就是四念處,常說的「行住坐臥都是禪」。善律儀、護持、正知、不妄念。制散亂心(簡抄本卷二四、【六二九】。守護父母境界,(簡抄本【六三一】)死亡威脇下持油缽過鬧市(【六三七】)。
三、外道絕對不可能有正見;
但是外道可能修持正念。
四、唸佛號即不具正見亦不具正念:
〈一〉以為語音唸唸就可昇上、解脫,是戒禁取,是邪見;
〈二〉發語音牽動心,令心不息止。不知當下,只活在聲音中;
〈二〉語言本身就是虛枉沒有實在的,除了說法,其他言語都是綺語。說法只是借助語言這個工具開示真理,語言本身并非真理。到達彼岸後,法語尚應捨,何況非法。
苦的根源貪愛佔第二,例如想去極樂世界或想修解脫道也是因為有慾望才會去修,也是一種貪愛。苦的最大根源是“無明”,不知道五蘊,不知道六識,不知道緣起法,不知道無我是什麼,就是無明。
佛教不是讓人完全沒有慾望吧,只是讓自己服務於涅磐寂靜這個目標的慾望,其他慾望會影響到這個目標,所以就要擺脫那些慾望
无明下的贪爱,所产生的行为,便会缘起进入轮回。
无明下的欲望,所产生的行为,也会缘起,进入轮回。
这里的贪爱,欲望,定义为是一个目标,然后产生行为。
求解脱也是个目标,为这个目标所做的行为不会产生缘起。
你的这段话,是通过混淆定义,而产生的逻辑谬误。
描述一个结果,首先要定义清晰,然后推理符合逻辑。
中文语境,非常容易产生不符合逻辑的描述,还不容易看破,容易被洗脑。
好
感恩 老師 感恩阿羅漢解說分享
👍🏻👍🏻👍🏻👍🏻👍🏻
請問老師,在受藴裡,身心都能感受到苦、樂,不是嗎?
比如懷孕生子,生孩子的時候身體很痛,是身苦。孩子順利出生後,身體還無法完全恢復,宮縮、傷口痛,都是身苦。但心理卻是開心的,是心樂!
又比如老師的戒色主題裡所提的那些成癮者,在觀看色情影片時,看的時候很開心,是身樂。看看完後卻又懊悔,則是心苦!
又或者老師所說的苦樂憂喜,其實就是身與心的苦受及樂受間的不同組合?
是呀,可能身的苦乐舍和心的苦乐舍有27种组合,佛陀强调的是身心苦乐的无常。
再請問老師,可以具體解說一下想蘊、行蘊、以及識蘊是如何無常的嗎?
你所看到的一个个概念名相,不是永恒不变的。比如,你看到这些文字,看之前,这些概念名相没有出现。看时,想蕴出来了。看完之后,没过多久,你又在看其他东西,这些概念名相就消失了。
行蕴,是造作身口意。你一直在造作新的身口意。
识蕴,是你分别的所有东西。你一直在分别。
師兄,影片指出 苦樂指身體的感受、憂喜是指心的感受
苦樂憂喜 不是都是身心感受 還有分別出苦樂是身體感受。憂喜是心感受。
我真的不了解 請師兄為我解答 感恩🙏🏻🙏🏻🙏🏻🙏🏻
比如按摩,身体会有痛苦,但你认为按摩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你痛苦的同时会有开心。但同样的拍打、打击,如果是你的敌人或者仇人,那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
@@helloahan 明白了,感謝師兄 🙏🏻🙏🏻🙏🏻🌹🌹🌹
非我或无我的解释,还可以再精进一点。更精进的解释是,“五蕴”不是“我”,不要把五蕴、现象、感受,当做是自己的主体,别误会它们是你的一部分。你跟它们可以只是观察与被观察的关系。
Não entendo nada e impossivel aprender
何為「空」?
何為「空」?空不等於沒有。空是無實在、不實有之意。
《雜阿含經》開篇就記錄了佛所開示五蕴「無常、苦、空、無我」。但是在之後的經中,「空」的字眼少出現,而是反反复复闡述「無常」、「無我」,為什麼?因為「無常」、「無我」即是空。
經中記載一位小沙彌解釋得很直接:
「世尊告曰:『汝今云何見佛聞法而無狐疑?』
沙彌白佛言:『色者無常,無常者即是苦,苦者是無我,無我者即是空,空者非有、非不有,亦復無我。如是智者所覺知;〔痛、想、行、識亦復如是。〕此盛陰無常、苦、空、無我、非有,多諸苦惱,不可療治,恒臭處,不可久保,悉觀無有我,今日觀察此法,便為見如來已。』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沙彌!即聽汝為大沙門。』」
一一《增一阿含經》卷第三二 〈六〉
佛在《雜阿含》【四二】經中說:
「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時燄,諸行如芭蕉、諸識法如幻……明目士夫諦觀分別: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
真空假有,即是空。
「有」者,因緣「有」、假合「有」;假有真無;
「無」者,「無」實在、「無」真實、隨生即滅。
在【二七三】中,佛更明確說:「比丘!諸行如幻、如炎,剎那時頃盡朽,不實來實去。是故,比丘!於空諸行當知、當喜、當念:『空諸行,常、恒、住、不變易法空,無我、我所。』譬如明
目士夫,手執明燈,入於空室,彼空室觀察。」
又譬如自拍時瑩屏上的你,不是真的「有」個你在裏邊,只是一些像素而 已。說「有」!但是假有;說「無」!又確有假合在。非有非無,即是空。
「無常、苦、空、無我」四實相,也否定了「自性」謬論。
「名色中生相,
謂為真實有,
當知如斯人,
是名屬死徑。
若識於名色,
本空無有性,
是名尊敬佛,
永離於諸趣。」
一一別譯雜阿含卷一 【十七】
換頁一直咻咻聲,讓人的思緒一直被打斷
好的,謝謝提醒,新的視頻已經修改了。
哪里能买到这四部阿含经呢?
网上有很多电子版的,也有电子书,纸质的也有流通的书籍。
师傅讲课夹私活😂
私货在哪里😂
師兄 可否講解 戒、定、慧、八正道等等
这些都讲到了呀。从头开始听,这些内容都讲过了,但后续还会继续讲。
@@helloahan 是,我知道有講過 🙏🏻🫶🏻
呼吸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