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Lennon在和弦上的乐理知识也是很丰富的,他的很多创作都显然是刻意在和声连接的常规技巧上引入一些不和谐元素。至于MJ, 他主要也是用钢琴创作的,而且他的音乐是以soul为基础的,如果缺少对爵士和声的熟练应用,根本就写不出那些旋律。而且不懂乐理的创作者基本上都是只能写出一两首好歌,要像周董之类一样高产是不可能的。
交作业 1 Aerosmith - I don’t want to miss a thing 2 周深 - 达啦崩吧 3 贝多芬 - 第三交响曲 4 老狼 - 恋恋风尘 (Engelbert Humperdinck - The last waltz) 5 Led Zeppelin - Stairway to Heaven 6 Mendelssohn -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7 John Lennon - Imagine
教授这么耐心地给小学生讲解基础知识,太有慈悲之心了!
警告你别含沙射影啊😅🤣
@@rayli3720 您这一回复我才重新看到了“教授” 和 “小学生”这两个词。
啥玩意都能有粉丝 叨叨的全是业余的东西 看你一篇视频浪费几分钟
@@bbn4427 人家是科普的,专业认识移步
这么专业的回复有点儿抬举丁先生了😅
还真是,看了引用的内容忍不住查了丁太升,居然是中专学历,还是农校。嗯,验证了我的判断。
我必须要赞一个, 就冲那句"乐理又会反过来推动音乐的发展". 在任何领域, 忽视理论都是反智的.
冯老师是学院派的段子手😁,能把高深的理论讲的浅显易懂不枯燥👍👍👍。非常喜欢冯老师的视频。
没听过丁老师,但是冯老师这一段文案绝对是优秀的议论文!
建议去听一下,丁太升是负面教材,但是是老湿的典范(注意是咸湿的湿)。
丁太升的定位很简单,就是喷。他在音乐行业扎根有些年了,懂点音乐的皮毛,善于蹭各种热点,部分时候他的点评是很精彩的,至少在播放数据上,普通观众会给予了正面反馈,但牵涉到比较专业的领域容易露怯,比如这次。叨叨全程可以说降维碾压,尽管叨叨无意碾压,只是回应自己被质疑的部分,但效果拔群。
叨叨回应丁太升真的是降维打击
播放数据会不会有假 这种很多的 花钱就可以买流量。我真的怀疑有人去看他的视频 感觉还不如自己水平高
毕竟博士,知识体系碾压.
赞同丁就是喷。真的不敢说丁太升懂点皮毛,他评论VAVA的说唱那期,他居然连最基本的嘻哈常识都没有,还敢点评别人,还好VAVA回怼了,否则真是要误导大众。丁太升就是一个营销号性质的毒舌。
丁讨人厌不是没有原因的😂换成我,我都不搭理他,给他脸了。
刀老师表达能力真的太强了,反驳批评冰箱也要会制冷时举的例子非常巧妙,真的十分佩服
我覺得馮先生的節目做得很不錯,我也不懂樂理,但是馮老師的頻道能夠做到淺入深出,啟發增加我對音樂有更多的鑑賞力與認識。
冯老师,我喜欢音乐,但从来没学过音乐。可是从你的节目和你的话语中,我能够深切的感受到一些共鸣。我在是从事航空培训软件、硬件研发以及飞行理论教员工作十几年,自己也是十分热爱航空,热衷飞行。这些年,也是时常在公众场合被别人喷得一脸懵B... 莫名其妙... 后来我总结出一些规律:在国内,但凡是需要技术+艺术+历史沉淀的行业,通常是由三类人组成。热爱且出类拔萃的,平庸却不甘于现状的,出类拔萃但仅以此谋生的。 喜欢出头露面跟大家叨叨的,往往是前两类。原因如下:热爱且出类拔萃的人:强烈的兴趣驱动,修炼过程本身都成为了他获得乐趣的源泉,这种人在领域中就十分可怕!书本上有的、没的他都通吃,所谓“大师”们有的、没的,他也都学了一溜够... 然后还特别热情的要跟人分享自己的心得,因为这个过程也成为了他快乐的源泉。可是有这么一天,有这么一段时间,突然就开始有人质疑、否定、谩骂、甚至打压 ... 这些攻击他的人,往往就是上文说到的第二类人群。是不是这第二类人群真的就是无脑喷子,无理取闹吗?也不完全。因为你说的很多东西,尤其你自己对这件事物的理解和认知远远超过了他们的认知边界,真的!必须是远远超过,远远.... 致使他们完全无法从自己的认知逻辑中看明白、听明白、体会到你在做什么、说什么,以导致的对你表现出的 “精神错乱” 行为! 面对这样的情况,往往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因为某些人还刻意利用这种事情达到他蹭流量、蹭热度、找存在感的目的。而上文中说到的第三类人群,他们是有分辨能力的。这类人群对其自身领域的认知度也不如第一类那么高,但是他们能 “认同”的,甚至在心里是 “羡慕” 第一类人群那种持久的热情,惜自己无法做到。因此也很少发表意见,他们是领域内的专家,内心里又 “不削” 出来叨叨。虽然不是同一个行业,原理可能是相通的,与君分享、共勉!
写得好!
冯老师绝对言之有物,并且深入浅出,即使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古典器乐音乐家,也很喜欢看您的节目,不仅共鸣,且获益匪浅。没有扎实深厚的功力,精准和简练的表达能力,是做不到的。我只想说,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别随意喷功力深厚的音乐博士,会反噬😂冯老师加油!
能将乐理和乐谱混为一谈的所谓音乐人必是水货
丁倒也没有喷冯,是丁和尤互喷,cue到了冯。
冯只是回应丁cue到了自己的部分。但我确实围观过,所以解释下来龙去脉。如果有错,欢迎反驳。
首先丁这个人在音综做评委时,主观 偏激 毒舌 刻薄,还爱拱火和阴阳怪气(个人认为丁实属乐评圈?国服第一阴阳人,有小部分对歌手的评价 说是人参公鸡不为过。因此在国内的大众口碑一直不咋样。
后来丁在B站开了账号 发了不少视频,痛批流量歌手和炫技歌手,表达了对华语乐坛的失望,输出了他的部分思想,对他之前的观点作了些解释和补充--反而火了,得到了部分人的理解,口碑比以前好点了,也有了些支持者。一来他们同样对华语乐坛失望,对粉丝捧臭脚的行为反感,看到丁喷网红 喷流量 喷炫技 喷大环境,开始认同丁;
二来,丁的(审美)大方向基本是对的。
虽然丁很主观,→这里不仅指他的判断主观,论述观点时 他的用词也相当主观。好的作品,丁大致是“太美了太好听了,太触动我了,太让我共鸣了”;一般的作品,丁就可能“土到掉渣、俗不可耐、狗都不听”诸如此类语句专门输出情绪。
另外丁真的特别爱拱火,措辞+配图;比如喷谁谁谁“油腻”,丁就一边喷一边在喷人视频里插入飘着油的肥肉图片,或者浑身黑渍的石油工人图片。奔着让人不爽去的。但还是要说丁的“主观判断”大致是符合主流审美的。虽然一般人不像他那么极端,好的吹上天 差点的就贬下地。但丁对作品的好坏【大方向】不错。
尤呢,看的不多 但就感觉,尤为了反驳丁,有时【大方向】都有点……?
尤讲【乐理】,
丁讲【审美】。
丁的原话:“音乐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方式,……我认为很难用人类的语言去解释清楚……,我们应该用什么去分析呢,用审美”。“我从没说过乐理不重要,只是认为用乐理没法分析出作品的好坏”。当然丁嘴上这么说,实际表现中(个人认为)丁是十分轻视乐理和技术的--然后他表现出的【审美】又很主观。
而尤呢,说话比较文雅,表现的相对客观与理智,比起丁来,给人初步印象是偏好感的。但是,尤真的会夸赞一首确实不怎么样的网红歌曲,并且用【乐理】解释这里用了个哪个和弦 那里用了什么拍子,合理化他的夸赞。又不断的cue丁,丁说不好的,尤就从别的角度来说好。
然后这两位就撕起来了。
然后丁在与尤讨论乐理的battle(对骂)中cue到了冯;丁说“有一个我很喜欢音乐博主冯,试图用乐理去解释音乐的好听与否,但在我看来这个尝试是失败的……”
冯回应了这部分。
@@ttuanz22 在我看来,丁与尤都不具备当所谓的乐评人,与自称某教授的也没资格来审评一首歌曲好坏。因为这两人在我看来都是视庸俗为宝贝,拿低劣当有趣的人。首先,评价不客观,用词粗俗,自我情绪主观意识都过强,偶而还带人身攻击,根本就来蹭流量俗人。说什么对华语乐坛腐败,失望这类话来道德绑架,普遍想更多了解音乐网民。用所谓“主流审美”,“音乐好坏”来误导,引导现代人对音乐鉴赏与审美判断力。做为音乐行内资深人员,本就更不该主动带动无关作品以外话题或评论。他们俩在我看就是五十步笑一百步同类人,由其尤也曾拿一海外读者信评周深让我更感无语,事后好在有个“英国杰克”为周深发言抱不平。我倒是建议可以cue这俩人来听冯老师课多点学习,就先从学习人冯老师讲话素质开始吧...🤣🤐
@@hollyloo1183 看了这期冯的回应和尤的几期节目,不禁想起网上流传的网红评专业歌手的几个片段。比如于文文回应网红说她小学生读课文基本就是个白眼翻回去,明显有火气。龚琳娜回应人说她跑调则现场微笑教学 😂😂
倒觉得这不光是说话素质问题,而是冯先生龚先生的功力,跟凡人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上🙇🏻♀️🙇🏻♀️
冯先生的16个字送给丁尤两位:尊重科学 尊重知识 保持谦虚 保持友善
@@lannliu4555 尊重=价值,玩‘梗’取流量=自毁名声。丁=有病戏精,尤=自大老男人,不像人冯老师有颜有才华..😂
这期绝对要留言点赞,非常赞同这种观点可以应用到其他领域,就像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争,95%是工具,还有5%是很难教的
炫技二字,炫不是原罪,技才是。当你的技足够好时,那就是艺术!说得太经典了。
老師說的特別好
就像是先有語言還是先有文法
那肯定是現有語言交流,再來建立共識,也就是文法/語法。
音樂也是這樣,廣義而言,有聲響就是音樂。
但經過人們不斷研究,慢慢形成了這些追求美的"共識",這就是樂理。
冯先生把这个无妄的diss回复得十分恳切,而且完全不涉及到任何的人身攻击。同时,分外客观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podcast的制作理念、立命之本--高山仰止,让人敬佩。
说老实话,以前爱听歌,但其实听不太懂,看了很多音乐人的讲解,依然没进步多少。但冯老师就不同了,从您这儿,懂了不少东西
冯老师不仅有理论,还是举例子的高手,希望丁老师能通过浅显的例子Get 到一点点冯老师的意思😂 我听叨叨就特快乐,比听说书好玩多了!
还丁老师 那个货就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喷子。
怕就怕丁get不到
说一个音乐作品我喜不喜欢可以不靠乐理知识,但评价一个作品好不好一定需要乐理知识,而且要过硬。然而喜欢与否跟作品好坏不一定关联,所以很赞成叨叨老师这期的内容。
好音乐喜欢的人足够多乐理就要改!这跟字典随着历史的演变要改一样。文化是人创造的,最后人说了算。唑才就只会啃书本。
问题在于,大部分人都喜欢把自己喜欢的,解释成“好的作品”。从而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也是给别人一个感觉。“我是有品味的人”。
可以说每个人都是这样,所以才一堆粉丝那边到处攻击别人,败坏了很多好歌手
冰箱制冷的例子舉得太巧妙了!邏輯思維清晰,不卑不亢,eq在線!佩服👍
叨叨老师这期节目内功深厚、逻辑清晰、滴水不漏、饱含哲思,本身就是炫技与审美的统一。
eq好高👍 邏輯清晰 表達完美👍叨叨好棒👍
馮老師的最後一段
基本上已經從音樂的觀察昇華到了人生視野的拓展了
respect
您这回复丁太升就好比火箭科学家回复民科不能用水洗煤了😂
我觉得不太准确,因为丁也算自己领域内比较优秀的人了, 感觉像是兽医教住院医师怎么治人类的病
@@mole3579 😂
@@mole3579 他还优秀?你对优秀有什么误解?
😅, 你这句话从语法上的理解,意思是指冯是兽医,丁是住院医师。😂😂😂你有没有把这个视频看完整?
@@mole3579 叨叨冯要是医生 那丁也就算个江湖郎中 他的那点皮毛 是个人都知道。
我觉得叨叨冯的视频是很有用的,我不懂乐理,但是我是做电影制作的,很多时候音乐在影视作品中起到很大作用,在叨叨冯的讲解中,了解了很多音乐的运用。这既是视频的意义。我觉得真的不需要回应这种假专家的争议。知识讲解本来就是有意义的。
冯老师有自己的境界,不卑不亢。讲解深入浅出。分析了太多普通人听不到的部分。手动点赞。
你的频道让非专业、喜欢音乐的我进一步保持好奇心和进一步了解,而且逻辑缜密谈吐有趣。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有理有据,层层剖析,深入浅出👍如同说先有语言还是先有语法?好的作家是否都学习并运用了语法?用语法来分析诗词文章是不是有意义?其实答案显而易见。评论音乐,不是为了显得高人一筹,也不是为了抖落自己肚子里的墨水,而是分享自己的所得所感,有差异却无高低。这是我喜欢看视频主的原因。
很享受冯先生的讲课,深入浅出,生动活泼,非常不容易。
為懟而懟的音樂綜藝人和謙謙學者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雖然老師大可不必回應,但不亢不卑內容依舊精彩 ❤
叨叨冯的视频我是喜欢的,丁太升我也是喜欢的。叨叨冯是站在技术的角度去谈音乐,我是不懂技术的,没办法评论。丁太升是站在情感上去谈论音乐的,我是懂情感的,所以我很懂丁太升。
我听的歌不多,只是喜欢听。我认为,但凡触及到一个人情感,打动他,产生共鸣的,都是好作品。而音乐的艺术,除了在风格上创新之外,极端的去表现人世间的七情六欲,就是艺术
我非常喜欢叨叨冯说的,云宫迅音就是西游记最适合的片头曲,没有之一。我也让我4岁的孩子听过,并告诉他几个场景,让他选择云宫迅音这首歌最适合的场景。
可以说,好的音乐,哪怕是4岁的孩子,也会有共鸣。
在我的世界,99.9%的人对音乐都没有追求。你喂他们吃什么,他们就吃什么。所以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是因为推广力度大,歌手话题性强,他们才能上榜,然后其他人才会听。
在音乐这个领域,大陆就是个娃娃。音乐和影视很像,老百姓喜欢看通俗易懂低俗下流的俗套,但又总觉的低级,所以太商业的东西,也想玩点文艺。所以,齐豫唱欢颜的时候,才被称赞为将商业性和艺术完美结合的声音。因为她具备传统古典和流行两种音质。
像丁太升骂乌梅子酱,这没毛病。这种口水歌,商业性传播性都很好,很适合我4岁的儿子。但对十几岁,二十几岁的人来讲,这种没有内涵,空洞的歌,就是垃圾。
像丁太升骂华晨宇和张杰只会飙高音,太油腻,这也没毛病。因为华晨宇本身就是日韩组合的模版整容整出来的,没有X-JAPAN Yoshiki的妖气,只有一身的骚气。因为华晨宇和张杰,只懂用高音区表达情感,这本身就是肤浅和愚蠢的。高音非常看天份,我的高音也可以很高,这只需要练习就可以,但后天的高音,会失去你本身的音色,变得辨识度非常低。不管华晨宇和张杰怎么憋,最后永远憋不过张雨生, 憋不过air supply的主唱,更别提周杰伦闷闷的高音,和X-JAPAN toshi的沙音,还是动力火车极度磁性的高音,或是Therion - DIN中穿插的尖锐刺耳的高音,信雄壮浑厚的高音,BON JOVI 歇斯底里的高音,郑钧,李健,樊凡,GALA,南征北战超宽域的高音,小田和正空灵的高音。我都懒得再翻我的歌单。还没等谈情感,在天赋上这俩货已经输了。输就输了,自我感觉爆棚,这就很招人讨厌。
好的音乐,有艺术性的音乐,能够走到世界的音乐,跟乌梅子酱,张杰华晨宇,丝毫关系没有。所以丁太升才恶心了
什么好作品,那天在车上听Radiohead的creep,我4岁的儿子问我:爸爸,他怎么啦? 我说:他非常非常的伤心,已经快哭了。你去听听creep里面的副歌高潮部分,他根本不是用高音唱的,she run 是压着掐着嗓子在唱,是那种大哭后最后一口气还在发声的那种声音。不是扯着嗓子喊,不是,不是,不是。
再用radiohead的no surprise举例。这首歌很多人听完,觉得很舒服,是一首让人很放松的歌。可惜,我不会给我儿子听。因为这首歌,是一个对世界绝望,即将用一氧化碳结束自己生命的人,最后留给世界的遗言,radiohead之所以用摇篮曲的风格去演绎,是因为他们将死亡视作一种解脱和回归,再次回到妈妈的怀抱中,只想安静的离开这个绝望的世界。这就是艺术
Haggard-awaking the centuries,用战争的歌曲,去诠释反战的思想,用交响乐的配置去演绎战争的宏达和恐怖,这就是艺术
Therion - Clavicula nox 歌者不惜牺牲自己的灵魂永入地狱,也要追随夜神获得力量去完成自己的宿命,这就是艺术
罗大佑 - 爱的箴言 简单的旋律,朴素的歌词,没有那么华丽的东西,没有炫技,听完后你就是能感受到那种沉淀后的深沉,这就是艺术
坂井泉水的歌,永远带着正能量,永远给你一股温暖的力量,哪怕是面对loneliness也可以有勇气说goodbye。这就是你要给孩子听的声音,这就是艺术
孙燕姿,小女生的声音,却给你一种弱小却很坚强,孤单却在努力寻找爱情,寻找梦想的那种向往感,这就是你要给孩子听的声音,这就是艺术
太多了,就我肤浅的认知,和非专业的感受,无数首歌,无数个音乐人,和丁太升兑的这些人,都不是一个级别的。
丁太升骂VAVA说唱垃圾。我只想说,中国大陆的说唱里面,那个能拿出来怼一怼宋岳庭的 life is a struggle么?
音乐没有审美,音乐只有灵魂,和空壳。有灵魂的作品,有灵魂的人一定会感受的到。你让一个五彩缤纷的灵魂,去触碰一个空蛋壳,他自然是要开骂的
叨叨冯要卖课,丁太升要卖脸,尤教授也要卖课。你们对音乐的评价,一定会有bias的。多听听这个世界,多了解不同的人,他们的痛苦,他们的忧愁,他们的欢与乐,多感受一下不同四季的天,不一样的年纪,多体验下人生的酸甜苦辣,然后再来谈音乐
学术圈对practitioner的降维打击 lol
不要侮辱后者
丁就是单纯的打嘴炮
对于丁来说,实现流量就得了,难不难看不在乎。
越是作,言论越标新立异,越容易产生流量效应。
这种人的言论根本不值得关注。
以这集来说,
丁就是把脸递到刀哥面前让他打。
互相配合一下。
你这混淆矛盾了,丁太升啥也不是
學術圈 對 咀炮者 的 降維打擊
丁叉升蹭叨叨馮老師熱度、叨你的光。謝謝叨叨馮老師花時間做這視頻正視聽。
John Lennon在和弦上的乐理知识也是很丰富的,他的很多创作都显然是刻意在和声连接的常规技巧上引入一些不和谐元素。至于MJ, 他主要也是用钢琴创作的,而且他的音乐是以soul为基础的,如果缺少对爵士和声的熟练应用,根本就写不出那些旋律。而且不懂乐理的创作者基本上都是只能写出一两首好歌,要像周董之类一样高产是不可能的。
身為一個學術高材生,一路上沒有機會接觸太多音樂,一直很惋惜沒能學習更多的音樂。很感謝叨叨馮做這些節目,讓我也能開始理解不同音樂,能更細的扒開音樂的秘密,希望有一天能以創作實踐在這學到的一切。
其實音樂就作為知識來說不難學,比那些高難度的學科簡單太多了,普通愛好者都可以學會,只是如果欣賞水平不高,也不会用上這些知識。非專業人士往往欣賞水平和掌握的知識是同步提高的。
我们这代很多人干练曲子,大部分学的钢琴,在小地方基本不学什么乐理。孩子们这代(考英皇)过了grade4就考乐理五级才能进入中级阶段学习,乐理都不错。真的教育水平不一样,决定未来的高度。
言之有物,標題雖說是回應,但實際更像是一場科普,藉由這個回應的機會講出樂理解釋的作用和初衷。
像我這種不懂樂理的人,聽著一些口水歌我知道它們是口水歌,但不知道當中的規律,看你的視頻看懂了;
我本身不是周杰倫粉絲,但我獨愛他的青花瓷,我不知道那首歌特別在那,也是看你的視頻看懂了,
明白了原來我喜歡/不喜歡是因為裡面的某些要素,不是光靠感覺。
讲的真好,就是一节好课。现在就怕乍一听都对挺有道理的最后又好像啥都没说。专业不只是随便说说啊,还能深入浅出真难得,冯老师厉害。
我对你的节目的理解就好比:对文学作品的赏析。
用文学理论去深度分析一篇文章好在哪里。就这么简单!
非常喜欢你的节目,深入浅出的讲解许多音乐小白不能理解的问题!期待更多干货!
简直是一篇驳斥议论文范文 有理有据 还有关怀
對於藝術人文價值的分析太到位了,音樂是專業阿,音樂這麼多累積的研究就是讓人有所依據的去看
中国研究书本的人太多,悲哀!研究歌的比写歌的多。
很理性,很中肯。中文互联网需要更多这样的视频👍👍
听你的节目真是一种享受,不只是音乐,更是人生的态度。。。
一开始就喜欢看你的节目,但那时虽然很爱听音乐,但是不懂乐理,后来上学期选了门music cognition 的课,然后再来看你的节目 就幡然大悟哈哈哈。
你對分析和喜好的澄清很重要,很多人都分不清。
很期待你能和 “朱宥勳“ 一起分析流行曲,一個樂理一個文學🎉
我是通过乐夏知道的丁先生。我只想说,我五音不全,也是个连乐谱都不识的乐盲。可是我会经常观看冯老师的视频,也非常喜欢老师对音乐的解析,尤其是聊塞尔达游戏的音乐。谢谢你的视频让我对音乐有那么一点点的认知。音乐鉴赏可能像美食品鉴,如果没有一点理论和技巧,我们就只能依靠个人主观来评价--其实我喜欢甜的而不是咸的。
关于炫技和审美,冯老师说的太特么好了👏👏👏
最近看了不少的音乐评论的东西,很多人都在踩丁太升老师,我不是说他说的多么准确,但是我觉得他是最有艺术素养的。实际上,我认为,丁太升老师是在强调音乐的灵性,而不是要人们按照套路评价某个歌曲的好坏。好和坏没有标准,对我是好的,对你可能是坏的,今天是好的,明天可能是坏的。而且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每个人可能都不一样。如果按照理性去分析,就失去了灵性。喜欢用乐理分析的人,他们通常是因为太懂乐理了,他们就以为自己了解了道,俗不知他学的那些所谓的乐理知识已然把它的思维给锁住了,这种人就喜欢把那些跳跳框框的东西对号入座,但他们自己已经无法创作出富有灵性的东西了。我认为,乐理可以用来教学生,但是用来评价一个已经完成的作品是不合适的。就好像一个人练武功,先开始有些招式,但是最高境界的肯定是不能按照你教过的那些招式用,要灵活的用。我所理解的乐理,其实就是前人总结的一些规律,他是经验,有些比较好的实践,这在任何行业里都有的,有的行业称为模式,创作者要学他,但是你学了他就可以创作出伟大的作品了么?未必!有些人反而因为学了太多的这种跳跳框框而失去了灵性。 听歌的人需要了解这些乐理知识吗?不需要,除非你很想了解他,那当然没问题,你不了解他,对你听歌没有任何影响。歌曲本身就是要传递表达,这涉及到了2个端,听歌的人有没有get到歌者要表达的,因人而易,因时而易,因地而易,因境而易。一首歌在某个时间点上可能是悦耳的,而在另外一个时间点上可能就是一串噪声,这情况完全可能会发生的。所以,我说他是感性的。用乐理分析他就太过冰冷了。
您的理論簡直是說愛因斯坦不必學習物理知識光靠靈感就能提出質能互變的方程式了
说得好。
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还是因为他的灵性。否则那么多刻苦学习牛顿,学习物理知识的,提出质能互变的概率几乎为零?@@CK-gd3lb
交作业
1 Aerosmith - I don’t want to miss a thing
2 周深 - 达啦崩吧
3 贝多芬 - 第三交响曲
4 老狼 - 恋恋风尘 (Engelbert Humperdinck - The last waltz)
5 Led Zeppelin - Stairway to Heaven
6 Mendelssohn -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7 John Lennon - Imagine
达拉崩吧是B站ilem创作,原版是用洛天依唱的,周深是翻唱。ilem还有一个很出圈的作品是普通disco,也被各种翻唱
馮老師說得很好. 不管樂理, 定理, 定律或者分類都是人們為了"學習"作有系統的規納, 以方便人類更容易在複雜的世間萬物中找比較有系統提綱挈領的方法. 不過, 正是因為這些是人類定義的, 而大自然其實更深奧絕妙, 本不是緲小的人類所能掌握的, 所以往往就有超脫這些定理規則之外, 而讓人讚歎和驚豔而覺得不可思議的發生.
我从您这期节目里学到的新感觉,是一个新的想法:乐理有很多“由确定性带来的普遍感觉”,而书法绘画等视觉艺术却更难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也许在将来我可以尝试在视觉传达上去建立一套自己理解“为什么好看”的量化理论,就像您一直在节目当中跟我解释,音乐作品的奥妙何在,有什么奇思妙想,却又很符合“情理”。
不必在意丁,他为人也好水平也好都很浅薄。冯先生的节目是我们家男女老少都很喜欢,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孩子五岁起就一直跟着看,对孩子学音乐上的兴趣是很好的朋友。冯先生的谈吐亲切可爱活泼有趣,不卑不亢。我们家都很喜欢,不是丁先生那种博眼球博出格的所谓乐评人可以比拟的。当然音乐本身的切磋应该给予空间。
冯老师也纠正了我以前的错误印象,尤其补充了乐理的意义,而且很喜欢冯老师的做人态度,谦逊求真不妄语 善良乐观惠及他人
好專業的分析,很客觀的評論,超有修養的音樂人
专业就是专业 不是一个档次的。虽然没看过哪个人的任何视频,不过从提出的质疑之中就能感受到水平如何。叨叨冯这个视频 超级大度的,我也是音乐爱好者,希望up继续坚持自己 为大家带来好的视频内容
通過辯論,無論出發點,人性,常識范圍深淺等,縂可曝光。正確合邏輯的核心概念自多認同者。我支持叨叨。他是認真的音樂人。說話有條理清晰的人腦子必好用(反過來則未必!),我一直希望給自己補充一些分析音樂結構的知識,把彈鋼琴升級到會意,近而可以表達時不太離譜的水平(自學琴者)。😊
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丁太升说的其实没错!在座的各位回忆一下,从小到大音乐课都学到了什么内容?大多数听众如此,乐坛又能好到哪里去了?冯小刚那句话很糙,但是是事实!
灵感是凝结核和扰动,乐理是水汽,创作就好比行云布雨。水汽含量高,对凝结核、扰动的需求就越低,有充足的乐理也即前人传作经验的加持,一点点灵感小火花也能创制长篇巨制;反之,你就得打卤化银火箭了,很有趣的音乐动机也只能是随口一两句的朗朗上口--很多流行歌作曲有两人的情况,其实就是一人有了灵感却缺乏创作手段,于是另一人帮助它固定灵感或者作一些修饰……至于所谓艺术价值,这其实是对艺术创作者而言的,有价值意味着它为此后的艺术创作固定了新工具、探出了新路径,但这“不一定”(注意,是“不一定”,而不是“一定不”)意味着它具有广泛的审美价值--即其受众的广泛性
很喜欢你对炫技的解释,非常有见地。
聽著覺得有趣了。樂理跟文學理論一樣,不懂也能喜歡/討厭一個作品,也能評論一個作品,也能創作一個作品;但不懂得理論,那麼討論一個作品真的也就八成都是喜歡不喜歡的問題,評論恐怕含金量也不高,創作就成了瞎子摸象,如是而已。馮老師說得極好:內化他的知識。正如莊子所謂「技進於道」,那些看起來信手拈來的天才,背後都有多對技術操演的精熟或天賦。
評論藝術作品跟創作藝術作品,當然可以不會學習理論跟技巧,一般人也能做到;但學者專家之所以存在,正是他們對理論及技術的吸收,並作出了具有藝術及時代意義的作品。否則藝術若全靠感覺不須仰賴理論,不全都成了玄學了?
你这个比喻太恰当了,用文学来类比更能理解。
……我是真没想到姓丁的居然能对乐理无知到这种程度……
简单概括丁太升现象,其实丁某就是内娱之行走的营销号,也可以理解为营销号成精了,一切为流量和讨论度,信息准不准确、有没有常识根本不重要。
或许正因为内娱现在病态地、过度地追求流量,所以他才有演讲台。与其对比,真的感谢UP这种良心、宝藏、干货内容之输出。从你这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开拓了自己的视野。
叨叨教授逻辑、表达能力超强👍👍👍就事论事
对于丁喷子这类人不需要客气,对音乐的喜爱和理解可以各抒己见,但是打着音乐的幌子蹭流量的二流音乐人直接往死里怼就对了,虽然我也经常不同意叨叨的一些观点,但是对于叨叨在专业领域尤其是乐理上的解读是充满尊敬的
听过几期您的节目,一直没关注,听完这期节目,圈粉了,希望能一如既往制作优秀的节目,我自己只学过一点点乐理,自己的感受是学过之后听歌的体会会不一样,会更投入,会觉知到歌曲更多的情绪表达
回应得太好了!充分说明了做音乐也要有逻辑。丁太升的发言真的对大众不负责任,谴责!
聽叨叨的初期會感覺到極大的理性聽音樂的樂趣 ,因為我們大部分的人只感性的聽音樂 。但是如果過度的以理性聽音樂,會有一段時間發現失去了感性聽音樂的樂趣 (就像叨叨分析覺得寫得不是很專業的歌,坦白講有不少我覺得聽了很舒服,但是如果聽叨叨的分析角度後,再一次聽那些曲子,似乎就影響了原先的美好感受)。丁先生的視頻提醒了別忘了感性聽音樂的部分 ,我也有同感。綜合兩人所強調的 ,兼具理性與感性聽音樂似乎是相對完整的。就像「不偏空」也「不偏相」的「中觀」思想。
其實他們兩個人似乎沒有否定音樂包含對方所強調的面向,只是他們專業所著重分析的面向不同。
还是冯道道有水平,比另一位流行音乐的博主尤教授更🈶️货。其实乐理对理工科来说一学就会,当初我们大学选修音乐概论乐理课,音乐老师都觉得我们学理工的太聪明,一学就明白。曾一个晚上把和声学的书看完,把就编配乐曲。正如叨叨冯说的,95%按乐理框架就能完成,但5%的乐思是灵感,学不来。所以创作并不难,能不能流芳百世在于那5%。所以把创作个歌曲子就看成多有才华,有点那个。
啊?您这也太无知无畏了啊....还拿着文理科的廉价下放扩招科举思维看世界,本身就是驽钝庸才。人类的大学精神,从一开始就是博雅七艺,文法、逻辑、几何数学、音乐全能通吃,到这儿看完一夜能编曲?说胡话呢
老尤更关心文化和社会,讲解乐理差点儿。丁就是一个无知无畏而已。
7. 三合一 阿姐鼓 朱哲琴
6. 喜欢艺术 侠客行 赵牧阳
5. 好听艺术 井水花 刘欢
4. 好听喜欢 心电感应 孟庭苇
3. 艺术 羽化成蝶 鬼卞
2. 喜欢 我妈三天没打我啦 洛天依
1. 好听 老鼠爱大米 香香
我记得丁太升节目里批评过高进的音乐俗,高进回复说他一直在农村长大,接触的都不是流行音乐,这个案例恰恰说明了乐理的重要性,如果乐理不够丰富,这个人写出的歌只有在一个狭隘的音乐理解里写歌,而如果乐理知识丰富了,才能写出丁太升说的‘不俗’的歌
我大学拿过一门课,叫EXPERIMENTAL SOUND DESIGN,讲的是完全用合成器制作声音,如电子乐和电影配音
课里大段大段的是乐理,还有分析现在的流行乐有多少采样古典音乐的,和要怎么采样
我的感觉就是乐理是创作音乐的下限,乐感是创作音乐的上限,没有乐理是一定写不出歌的,而歌有多好听才是乐感决定的
恰恰说明高进那是闭门造车的表现。环境导致他没能接触更多不是他的错,但是闭门造车还闭的那么理所当然就是他的问题了,他没去接触更广阔的世界然而还那么坦然的认为我目光短浅我有理就真是可笑了
@@Eddy_Yang 高进的音乐在很多人那就是冯老师考题的4号部分 有力量有感情 所以他只写我的好兄弟这种歌就ok 他也许没学过音乐 乐理知识少 但是他肯定也听过周杰伦王力宏的歌
终于能制服冰箱制冷理论了
1.stay alive (白日梦冒险家这部电影的主题曲)
2. bread 乐团的 aubrey
3. debussy的 clair de lune
4. 落日飞车的vanilla villa
5. 交响乐行星系列的jupiter
6. hans zimmer为intestellar 这部电影所谱的time
7. kanye west的 runaway (或者my beautiful dark twisted fantasy这张专辑)
樂理是傳播音樂的工具⋯⋯?如果是科班出身的人這麼說那真的要回爐重造了 愛好者呢 就只當做個人表達好了⋯⋯傳播音樂的工具是聲音 也就是各種樂器(包括人聲)以及相應的記譜法 而樂理是用來解構以及重構聲音的 讓演奏(唱)者產生不同的聲效 aka 不同音樂的表現形式 也讓欣賞者能夠聽(讀)出其中的邏輯和玄機 不懂樂理照樣可以憑喜好聽音樂 但是懂樂理就可以更好地了解音樂的肌理 並逐漸上升到更高的審美情趣 馮老師說的很好就對了
有了叨叨冯的音乐解析,歌迷们才能了解《青花瓷》相比《学猫叫》的高明之处。还是很有帮助的。
我很喜歡你的節目,雖然我也不懂啥樂理,但是聽你說就覺得好像更能理解音樂和一首歌了
我覺得這種藝術性的分析,在不同領域上都是一樣的
記得大學的時候,美術老師也是說過類似的話"美感是很主觀且個人的,而我的工作是把既有的知識帶給你,讓你重而能去理解與感受作品為何被人稱為美"
厉害,听过你讲周杰伦歌曲的理论,特别是说唱歌手说他们其实是打击乐,突然就会周杰伦的说唱了,并且以前只觉得好听,现在知道为什么好了,所以还旦感谢老师的普及
冯老师加油 你的节目很棒。 曲子分析的都很客观,从你这也学到很多音乐知识。 加油!
丁老师无知无畏,冯叨叨有理有节。“节“是指叨叨的EQ😂
谢谢分享,我觉得这样的交流很好,多来点。😀
那個姓丁的愛蹭流量,馮老師就不要太care。回應一集就算了。我們就喜歡你深入淺出地説音樂。❤
大大一个赞。我是完全门外汉,但是学了一点小知识。解了一些疑惑。这就够了。
说得太到位了!这期作品就是 我喜欢+好听+有意义,嘿。我是个爱高血压的人,看不了乱七八糟的东西,就您这听听看看,降血压~!
其實看得出來馮老師完全沒有生氣,完整的回應其實就是展示自己水平,還可以讓更多觀眾關注,換了是我,我可能還感謝丁某人給予這個機會呢
Why would he be angry?
丁老师终于通过满口噴提高了知名度,网友也不同程度提高了乐理知识,吃瓜的便是被喷的歌手了😄😄
叨叨冯对丁太升算是客气和耐心且好心的了
说的太好了, 顶你! 👍👍👍 国内有些乐评人,靠蹭热点活着, 不必太在意,就像你开头说的,乐谱和乐理混为一谈,逻辑层面上就站不住脚,后面的论点还能站的住吗?非常喜欢你的节目,继续砥砺前行 !
“音乐怎样帮助它呈现这种价值”,我学到了,冯老师。感谢。
支持叨叨冯,多出干货视频。😀
非常令人尊重的评论回复。
炫技的解釋太對了❤
有理有据,浅显易懂,表达合理,不得不赞
丁太升講話隨便聽聽就好,你一個百老匯的音樂家還要回應她。不就是LBJ去回應貴州柯比的感覺
😂😂😂😂😂😂
專業與謙卑的完美組合。沒有情緒上的發泄和氣勢上的碾壓。純屬就是輪事。讚一下叨叨老師👍👍👍
实际上冯老师您不必在意丁老师的视频,他那集我也认真听过。他是很欣赏你的。他的出发点我的理解是音乐的好坏绝不能就仅靠乐理去分析,这观点似乎没错😊 炫技要看context ,莫名其妙地不分场合地炫似乎也不合适。
丁不太佩用老师这个头衔,差太多😂
丁太升就半瓶子醋晃荡 一副欠揍的模样 没啥水平还老点评别人
从来就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
音乐是给知音听的,你找你的知音享乐,但不要以你的见解在大众评台评论,内地乐坛需要专业、需要走向国际
樂理都不懂,談什麼音樂?
7.三合一 吹喇叭 罗百吉
6.难听讨厌 我想飞 姜昕
5.讨厌下贱 一个人饮酒醉
4.下贱难听 那一夜
3.难听 大头皮鞋
2.讨厌 爱的初体验
1.下贱 浪子闲话
叨叨馮無需理會丁老怪的凑熱鬧!支持你!
1.陳昇-最後一次溫柔
2.The Aristocrats-Furtive Jack
3.Radiohead-Paranoid Android
4.楊乃文-女爵
5.Misia-Everything
6.Damien Rice-I Remember
7.Richard Bona-Ayala
音乐的美是在各种不同区域的, 举个例子, 近两个最红的是什么, 以下这个视频就说明了, 虽然曲风曲调不是我爱的, 可是我的双膝还是要跪下的😂😂
th-cam.com/video/iJ_AOIbj8AA/w-d-xo.html
支持冯哥,感谢你的知识普及
说太对了,掌握一个工具,比争吵“好听不好听”更有意义。
转给儿子看了,很棒的冯老师❤
我来复述一下物理学家费曼曾经说过的一件事,不能保证字句准确:在一次聊天中,费曼的一位艺术家好友跟他说,我看到一朵花的时候直接欣赏它的美,而你作为物理学家就会想到它的物理结构等等,不能简单地享受它。费曼说,可是如果我能从它的物理结构中更加深刻地欣赏(appreciate)它的美呢?
美,和其他艺术类一样,仍然是一种主管观点。都是欣赏美,所谓的深刻,仍然自己的感觉而已。深刻美是美。简单美也是美。一个是深度,一个可以是广度。
@@z48723888 那么艺术家是怎么断定物理学家不能简单欣赏花的美呢?
我一直对学习音乐有某种犹豫,担心一旦欣赏起音乐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它的结构和创作手法等技术信息而不能单纯的用心去感受享受音乐
@@lvbeck 但学了之后会更能从好的音乐里欣赏到之前没发现的美。所以不用担心。
赞赏这样的 理性和优秀 的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