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现代人不写巴赫、贝多芬式的音乐了?现代音乐真的“离经叛道”吗?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2 ก.พ. 2021
  • 微博、抖音、油管账号同名,欢迎关注!
  • เพลง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599

  • @liang-yi
    @liang-yi 3 ปีที่แล้ว +61

    很好的總結。
    小時候常聽古詩吟唱,一直覺得它旋律變化詭異,聽多了、生活經歷豐富了,長大了理解一些小時候沒法明白的事情,也同時覺得小時候不好聽的音樂很有意思。
    人是一直在前進的,審美也是一直變動的。

  • @215196
    @215196 3 ปีที่แล้ว +204

    現在的流行曲 8 成都是 1-5-6-4 這組和弦組合
    歌詞永遠離不開失戀

    • @hitoaru8907
      @hitoaru8907 3 ปีที่แล้ว +35

      主流確實都是情歌 所以像米津 愛繆 這些唱作歌手作出不同風格的歌才這麼好聽

    • @wj4979
      @wj4979 3 ปีที่แล้ว +2

      歌词主题同样是正常的,区别在与表达方式,也就是句子形式/用词

    • @CometCafe
      @CometCafe 3 ปีที่แล้ว +36

      僅限中文歌 國外音樂生態好多了

    • @ipconfiger
      @ipconfiger 3 ปีที่แล้ว +19

      @@CometCafe 国外太多啥making love on the beach这么直白的歌词了

    • @voicedouble_8238
      @voicedouble_8238 3 ปีที่แล้ว +17

      @@CometCafe 畢竟你也知道,在華人地區的藝術家都不值錢,當你有了知名度了之後才會有被炒作的價值,而寫歌選題上,最重要的就是得要產生共鳴,所以一堆人就選了失戀唄...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會關心一些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像是之前的香港反送中,下面一堆人留言表示支持,但現在能講出個來龍去脈的還有幾個??

  • @FoxMiao
    @FoxMiao 3 ปีที่แล้ว +212

    說郭老師和于老師的時候,還以為是德綱和謙大爺,之後才想起是敬明和于正

    • @soloradish
      @soloradish 3 ปีที่แล้ว +19

      跟我一样的反应,但我没有反应过来时迷你攻和油腻男。

    • @cluo28
      @cluo28 3 ปีที่แล้ว +2

      @@soloradish 迷你攻哈哈啊哈哈哈,原来还有这花名

    • @consciousgaze
      @consciousgaze 3 ปีที่แล้ว +1

      不看你评论我都没反应过来233333

    • @user-hd2lk1kg8p
      @user-hd2lk1kg8p 3 ปีที่แล้ว

      流行音乐我只听老派

    • @user-rb6ot5yy4v
      @user-rb6ot5yy4v 3 ปีที่แล้ว +1

      @@soloradish 油腻男也是gay

  • @xiaomingwang4140
    @xiaomingwang4140 3 ปีที่แล้ว +44

    因为那些都是几百年积累下来的,每个时代最好的。现在的人写的音乐,真的想想留到后来人听都觉得好,可能也就是有一两个人能留下来就不错了。

  • @jerryjiang1217
    @jerryjiang1217 3 ปีที่แล้ว +189

    已知:勋伯格给钢琴键编号,起始序号是0. 结论:勋伯格是个程序员

    • @Mike-vi6lu
      @Mike-vi6lu 3 ปีที่แล้ว +3

      上古的fortran编号也是从1开始的

    • @ruanjiayang
      @ruanjiayang 3 ปีที่แล้ว +6

      还是学C语言的。。。

    • @kirino3514
      @kirino3514 3 ปีที่แล้ว +2

      远古数学天才

    • @meow4619
      @meow4619 3 ปีที่แล้ว +2

      欧洲这边的习惯吧。比如1楼其实指的是中国的2楼

    • @ShanshanZheng
      @ShanshanZheng 3 ปีที่แล้ว

      德国人嘛不奇怪

  • @user-gj5st5os5m
    @user-gj5st5os5m 3 ปีที่แล้ว +13

    现代音乐的特点,主要是不是那么大众化,因为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反传统,打破了调性约束、不再重视主题和动机的展开、自我创新的概念过于膨胀(好坏参半)、还有分裂拓展了一定的曲式结构、配器手段(哪怕是最原始的那种);所以“难听”仅仅是表面现象,不如说成难以理解,不容易传播更好。因此现代音乐的源流其实是想继承的,但是无意中,走向了自己的反面。或者我们换一种说法,这是一个实验性质的年代,不过这个年代基本已经看到实验的结果了。结果就是你的标题!作曲家呢,需要卖文为生,或者教学维持生活。所以对作曲的人来说,其实也是不错的选择。传统功底好的,搞传统作品的可能性更多,而且更容易被人接受,写电影配乐、广告配乐,哪怕流行音乐也可以插一脚。喜欢现代的,可以去玩意识流、先锋派、偶然随机或者各种新概念,属于小众圈子。不要小看现在的人,这批人对于乐器的使用和各种演奏法的开拓,是非常有贡献的一个群体(不是说伯牙摔琴那种意思,在此非贬义)。

  • @ruanjiayang
    @ruanjiayang 3 ปีที่แล้ว +7

    郭德纲:传统需要打破,但需要内行来打破,每个打破传统的音乐家都是顶级的天才

  • @Shancha
    @Shancha 2 ปีที่แล้ว +7

    👍 最喜欢的频道之一,能免费学到这些真的太幸运了

  • @gordonchen4528
    @gordonchen4528 3 ปีที่แล้ว +56

    好多原因呢。受众群体改变了呀,原来交响乐给谁听的贵族呀。一段音乐那么长也只有有钱有闲的人能坐下来慢慢听。而且很多音乐都是为了宗教庆典,歌剧芭蕾自然大段大段烘托气氛。正统交响乐慢慢演变到现在不也是为各种影视剧服务嘛。不仅没有消亡反而越来越繁荣了。但是只是我们能选择的娱乐太多了,就渐渐消于主流了。

    • @haoranli4515
      @haoranli4515 3 ปีที่แล้ว +10

      现代主义音乐≠现代流行音乐

    • @remonli8327
      @remonli8327 3 ปีที่แล้ว

      交响乐都在HBO, 在Netflix, 在好莱坞

  • @valkyrione6630
    @valkyrione6630 3 ปีที่แล้ว +8

    道理讲得真好。虽然因为时间精力的限制,一定会有局限,但也应该对更高层次更广范围的内容保持期许,而不是拒绝。

    • @z48723888
      @z48723888 3 ปีที่แล้ว

      理论上没错。但最大问题,是时间精力。有人追求专业化细分的极致,有人各种都浅尝即止,啥都体验一下,也没错

  • @yupengliu9424
    @yupengliu9424 3 ปีที่แล้ว +2

    您讲的真好,受益了!

  • @ipconfiger
    @ipconfiger 3 ปีที่แล้ว +19

    怪不得很多数学家都喜欢音乐

  • @Jetgila420
    @Jetgila420 3 ปีที่แล้ว +9

    说的好👍对我而言音乐没有贵贱之分。要论高低我觉得是践踏作者的创作,一个用心创造出的音乐都必须尊重,即使这音乐不是你喜欢听的不代表别人不喜欢. 虽然我也比较倾向于Liszt,Beethoven,vivaldi 这些古典音乐家的作品.

    • @DZH-ds7ix
      @DZH-ds7ix 3 ปีที่แล้ว

      所以说快手那种所有歌都tao套一种beat的算是贱吗?

    • @Jetgila420
      @Jetgila420 3 ปีที่แล้ว +1

      @@DZH-ds7ix 你喜欢就就可以了啦~ 创作者做到也爽就可以了。不喜欢就在你自己的playlist 移除并blacklist + report 它~ 让世界只有你的音乐那该多好呀

  • @keywinkot1955
    @keywinkot1955 3 ปีที่แล้ว +4

    看台湾官大为音乐节目Y2B给老夫推荐小冯,各有各的突出风格,都是不错的年轻音乐人,订阅了,感谢!

  • @timx32000
    @timx32000 3 ปีที่แล้ว +3

    古典樂我聽就沒有感覺 想睡覺。現在聽慣了流行 回來聽覺得好特別。

  • @musiclover3470
    @musiclover3470 2 ปีที่แล้ว +3

    叨叨彭 講得很好, Czerny 是貝多芬的學生,他寫了很多交響曲、協奏曲都和好聽,可是風格有些太像 Beethoven 了,就被大家遺忘了,現在大家記得的大多是他的鋼琴練習曲集。

  • @zhouyangwu6188
    @zhouyangwu6188 3 ปีที่แล้ว +2

    思路清晰逻缜密 谢谢你!

  • @hegelff
    @hegelff 3 ปีที่แล้ว +16

    其实艺术流派发展跟工程技术迭代有点类似,物极必反,反到极端又折腾回来,来来回回,但每一次回来跟以前都不一样了。

  • @johnnyzhang3654
    @johnnyzhang3654 3 ปีที่แล้ว

    之前也有这样的疑问,解答得很好!

  • @chunxucui1033
    @chunxucui1033 3 ปีที่แล้ว +33

    所谓的“好听”,个人感觉总体上来说就是旋律性比较强,然后更符合、更容易归纳为“起承转合”发展逻辑的音乐。因为比较好理解,比较好预测,比较处在一般人的舒适区。所以,主调音乐的受接纳的程度往往比巴洛克要高。至于那种完全扔骰子写出来的音乐,受在下甲胄在身不能施以全礼……呃,不是,恕在下才疏学浅,是真滴理解不了wwwww

    • @JP-ig4rw
      @JP-ig4rw 2 ปีที่แล้ว +1

      我在想会不会有那么一种数学模型来描述好听(指大众接受程度更高,毕竟不是每个人觉得好听的标准是一样的)的音乐它的一个特征

    • @sunshaking
      @sunshaking 2 ปีที่แล้ว

      @@JP-ig4rw 肯定有

    • @JJr-ce3vv
      @JJr-ce3vv 2 ปีที่แล้ว +1

      以装着尊敬对付现代装蒜音乐就刚刚好。

    • @felixmarco8608
      @felixmarco8608 ปีที่แล้ว +1

      也不一定是什么好预测,好的音乐是不好预测但是又合理惊艳。

  • @user-gj5st5os5m
    @user-gj5st5os5m 3 ปีที่แล้ว +4

    您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支声性质的音乐或者叫多声部类的作品,不是专业从事作曲的人,除非有和我一样的收集癖,的确是不容易买账。
    有一个地方想探讨一下我个人的理念:可能您没有系统的学过对位法,从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四开始,直到复对位、再最后开始写赋格,巴赫那个年代的思维,是非常严谨的和有严密逻辑性的。关于巴赫呢,我个人认为,他是一个把多声部音乐推到了极致的一个人,同时也是间接的导致了多声部音乐因此走向衰落变成一种技法的人。同时,他的主调音乐前奏曲(平均律),也是开创了主调音乐,定位了主调音乐的一个先驱者之一人。(意大利的斯卡拉蒂也是其中一人,三杰之一)
    对位法--国内叫复调,有非常严苛的写作要求,但是这些要求也给他自身的存在,埋下了毁灭的种子,因为其繁复的声部进行要求和写作格式要求,导致所有的复调性的作品风格单一,发展受限,最后严重的摧毁声部之间的平衡性和发展可能性,甚至严重到了影响成编制类的乐器的出现(复调技术目前我知道最好的人,最多也只能写到8个声部,再多没法写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拉莫的传统和声学作为更强劲的动力支柱代替了复调技术,因为他满足发展的需求(因为和声所有的要求和规则全部来自对位法),这么看来主调音乐的出现,其实是必不可免的。巴赫的历史时期,其实正好导致了他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毁灭和创新角色,可以说他把复调已经写到尽头了,同年代中基本不可能再出现超越他的人了,因此他在他的钢琴曲和管风琴曲中,是将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平分秋色的。结合上你某期对于巴赫不是“欧洲音乐之父”的说法,我觉得不如把这个改成:“支声音乐毁灭者”、“主调音乐开拓者”,或者“欧洲主调音乐之父”(时间线)可能更加合适吧。

    • @xueli7998
      @xueli7998 3 ปีที่แล้ว

      不管赞同不赞同你的评价,先为专业人士点个赞。也想听听巴赫的12平均律用管弦乐队或合唱团表演出来是什么效果。

  • @user-gj5st5os5m
    @user-gj5st5os5m 3 ปีที่แล้ว +3

    原型、逆行、倒影、逆行倒影。这集做的相当棒。

  • @shaolee1206
    @shaolee1206 3 ปีที่แล้ว

    老师你好,想了解你说的音乐的发展历史能在哪获取相关的知识呢?感谢

  • @xiwang3029
    @xiwang3029 3 ปีที่แล้ว +16

    每期视频一个知识点:勋伯格用12音列和镜像开创第二维也纳乐派,是为现代音乐开山鼻祖。

  • @aural123
    @aural123 3 ปีที่แล้ว +26

    老實說在電音也有這種問題 2016-2021間音樂整個不一樣,短短5年而已,這裡就拿電子浩室做範例,在2015因為Alan Walker 興起所以大部分的音樂都聽起來都有Alan Walker 的感覺然後在2017旋律聽起來的感覺又規則又不規則,然後逐漸加入大量effect(音效)目前流行的曲風是Trap、Future house(包括在內多個曲風)
    不過我是老派2015的Alan Walker 😂😂
    (作品參考)
    2015:th-cam.com/video/HKGFlncLj_o/w-d-xo.html
    2016:th-cam.com/video/1n247WHSbG8/w-d-xo.html
    2017:th-cam.com/video/AuAUux-uem8/w-d-xo.html
    2021:th-cam.com/video/Xq9jrHZDlaY/w-d-xo.html

    • @steviezhu49
      @steviezhu49 3 ปีที่แล้ว

      謝謝,mark一下

    • @skyLtraxx
      @skyLtraxx 3 ปีที่แล้ว +1

      那時候就ncs一波prog house風潮 阿現在就滿街future bass 、trap
      總不可能五年間全部都是house
      一直聽126 128其實蠻膩的

    • @user-pp1be5lv6i
      @user-pp1be5lv6i 2 ปีที่แล้ว

      @@skyLtraxx感覺你平常電子音樂聽爆......然後自己也有做音樂
      好奇問問
      你覺得madeon跟porter robinson這兩位製作人 他們實力(或歌曲好聽程度)強嗎?
      我剛剛在跟我朋友討論這件事

  • @l1mmg0t
    @l1mmg0t 3 ปีที่แล้ว

    I like your explanation. when you have time, can you explain why Bach's 练习曲 called equal temperament. 为什么叫 平均绿 可否用 no.1 来说

  • @yinshantang
    @yinshantang 2 ปีที่แล้ว

    讲的太好了。我个人的欣赏习惯似乎定格在old master时期作品了,音乐和美术都是。起码150年前(到老柴和莫奈止)的作品

  • @YF0356
    @YF0356 ปีที่แล้ว

    讲得真好,赞

  • @TNTErick
    @TNTErick 3 ปีที่แล้ว +5

    太棒了 新時代的音樂也很美

  • @tam4131
    @tam4131 2 ปีที่แล้ว

    老師能不能出一期講講嘻哈的beat(尤其我聽trap的時候,感覺鼓點跟hi hat 好像很隨意一樣但又好像很有規律,為什麼呢?)

  • @CeliaGoh
    @CeliaGoh 3 ปีที่แล้ว +3

    小時候音樂考級三首指定曲都固定為 第一首巴洛克 第二首古典/浪漫 第三首後浪漫/現代 我都偏愛第三首耶 喜歡現代曲打破框架天馬行空的嘗試 而且我學的是古典吉他 第一首第二首很多時候都是改編曲 第三首比較有機會彈到以吉他原創的曲子

  • @CelloNaduo
    @CelloNaduo 3 ปีที่แล้ว

    说得很好!有收获~

  • @dakota9289
    @dakota9289 3 ปีที่แล้ว

    好影片 深入簡出的解說!

  • @kengyu0830
    @kengyu0830 ปีที่แล้ว

    哇!這集真是解答了我長期的困惑了。謝謝!另外附加一問,這一集所談的主題,是屬於音樂學術中的什麼領域呢?是跟作曲有關的嗎?

  • @keyboard6936
    @keyboard6936 3 ปีที่แล้ว

    非常不错的节目👍

  • @user-vf6yf3tq1v
    @user-vf6yf3tq1v 2 ปีที่แล้ว

    说得真好,对于完全不懂乐理的普通人,这样浅显易懂最容易接受!!

  • @alexonkyo4219
    @alexonkyo4219 3 ปีที่แล้ว

    老师您怎么看待total serialis?

  • @dixonchen4495
    @dixonchen4495 3 ปีที่แล้ว

    哈哈哈,太有趣了。谢谢你阿

  • @stella0314
    @stella0314 3 ปีที่แล้ว +4

    我有現代樂作品,歡迎來聽聽看~我覺得現代音樂也是有很多好聽有想表達的理念!!!

  • @VernacularFang
    @VernacularFang 3 ปีที่แล้ว +2

    信号处理的基本操作,平移翻转镜像,也许可以试试卷积

  • @226Liu
    @226Liu 2 ปีที่แล้ว

    第一次聽懂筍伯格,謝謝🙏

  • @diaorisacat
    @diaorisacat 3 ปีที่แล้ว +8

    不怎么懂音乐,跳出来随便看了下。但听到郭老师和于老师的时候,果断follow了

    • @Mbalabababa
      @Mbalabababa 2 ปีที่แล้ว

      为什么是相声演员呀?

    • @user-qq9pu9zs3t
      @user-qq9pu9zs3t 2 ปีที่แล้ว

      @@Mbalabababa 郭敬明和于正,不是郭德纲于谦

  • @damaomiX
    @damaomiX 3 ปีที่แล้ว +3

    “原型、逆行、倒影、逆行倒影”,所以现代作曲家又开始吹捧起巴赫来了,包括流行音乐家

  • @user-od8rd5lq7x
    @user-od8rd5lq7x 3 ปีที่แล้ว

    Verklarte Nacht (Transfigured Night)好聴Olivier Messiaen: Turangalila Symphony也很易進入@ Pierre Boulez也推還有武滿徹有興趣的找來聽聽

  • @HildasXD
    @HildasXD 3 ปีที่แล้ว

    挺有意思的 已訂閱

  • @TomBear78
    @TomBear78 3 ปีที่แล้ว +4

    最喜歡的還是John Phillip Sousa😂

  • @user-zi3wz4hb3j
    @user-zi3wz4hb3j 2 ปีที่แล้ว +1

    我一般
    同意你说的。
    以一句换道,
    形式照时向发展或者反复
    反而、
    神情表示音乐自己根本不变。
    勋白格的音列 说到像似贝特便的
    主题音堆。
    音乐 只是一连或者一堆音
    这是 其精神。
    谢谢你分析的。

  • @user-rk5ct8jn8b
    @user-rk5ct8jn8b 4 วันที่ผ่านมา

    感谢冯老师

  • @Pandoradow
    @Pandoradow 3 ปีที่แล้ว +31

    真好這集! 求出一集分析jacob collier小哥哥作品的

    • @daodaofeng
      @daodaofeng  3 ปีที่แล้ว +9

      收到~

    • @stanlyong
      @stanlyong 3 ปีที่แล้ว +1

      @@daodaofeng 想听想听

    • @Tiananmen8964
      @Tiananmen8964 3 ปีที่แล้ว +1

      支持!

  • @user-fq7em1tj1v
    @user-fq7em1tj1v 3 ปีที่แล้ว +2

    現代流行曲也是!短短30~40年,風格也不一樣了。

  • @yiminglin4325
    @yiminglin4325 3 ปีที่แล้ว

    讲道理,每个人应该都会有自己十大作曲家的排名哈哈;老柴的是不错,像我个人就相对更喜欢贝多芬哈哈哈哈
    今日这一番话在下受益匪浅,在此姑且道声谢😁

  • @user-cr6br5hg1x
    @user-cr6br5hg1x 10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学生很迷現代音乐,可出社会后常被人笑,也不知怎解释,久了就不敢碰了。现在知道原因了

  • @liuculiu8366
    @liuculiu8366 3 ปีที่แล้ว

    外行请教一个问题。这些重复使用一个主题(及其变体)创作整首作品,不也是巴赫的卡农和赋格的特点吗?勋伯格和它有什么区别呢?

    • @daodaofeng
      @daodaofeng  3 ปีที่แล้ว +1

      简单来说,同样是使用一个单元来创作,巴赫等主要是用在旋律上,勋伯格除了旋律以外也会用在和声上。

  • @happysongwriter7167
    @happysongwriter7167 3 ปีที่แล้ว +9

    耐心不夠,流行音樂追求的抒發周期大概平均3分半⋯⋯

    • @timtan667
      @timtan667 3 ปีที่แล้ว +8

      其實是以前廣播電台能撥出的時間就大約三分鐘,所以現代流行樂基本都照著這個時間長度編曲了。

  • @user-ee5qe8ln9e
    @user-ee5qe8ln9e 3 ปีที่แล้ว +2

    这个视频受益匪浅。我觉得他们对乐句的manipulation 是很像的。这种镜像或者模仿,从文艺复兴开始也出现了, Bach 也是这方面的大师。从和声的角度看,贝多芬和勋伯格的理论应该是独立的。勋伯格出名因为他的12 音理论,但是这套理论不能用调来理解和解释。个人不认为有传承,而是彻底否定,然后重塑新的一套和声理论体系。

    • @daodaofeng
      @daodaofeng  3 ปีที่แล้ว +1

      然而,“传承”这事儿也不是我“个人认为”的,是勋伯格自己说的。对于勋伯格,他的创作是从pitch set这个概念出发的,旋律、和弦并不是单独的理论。

  • @lincouliu
    @lincouliu 2 ปีที่แล้ว

    我想听听楼主帮我们分析分析刘珂矣的音乐怎么样。。古风音乐谁做得最好,为什么

  • @JS-uj8ho
    @JS-uj8ho 3 ปีที่แล้ว

    5:54 “C大调C是主音没有升do”,这个没有是不能有吗?意思是在理论上#C黑键也不能用吗?

  • @user-hu4sd4us6k
    @user-hu4sd4us6k 3 ปีที่แล้ว +1

    谢谢,解开我许多对现代和古典的误解。

  • @yongzh3986
    @yongzh3986 3 ปีที่แล้ว +2

    任何一门艺术发展的初期,都要给自身设立各种限制,这样艺术才能健康的发展。
    就象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就是施加各种约束,这样才促使儿童健康的成长与发育。
    或者象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禁忌特别多,而这些禁忌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随着事物的成熟,这些早期限制就没有必要,会阻碍了事物的进一步发展。
    艺术的真谛是“美”,古典音乐艺术给自己设立早期限制时,就是为了追求美这个目标。
    古典音乐的发展在打破前人的限制时,却没有找到正确的目标,偏离了“美”这个中心,然后就只能玩弄各种技法,古典音乐的发展就这样走向了衰败,这种衰败就象人的堕落。
    有一位西方哲人曾经说过:“价值观的丧失是我们时代的最终痼疾,而目前的状况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要危险”。
    从普适的价值观上来说,科学应该追求“真”,艺术应该追求“美”,做人应该追求“善”。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为什么好听,正是因为他对音乐的“旋律美”有着一种超常的嗜好。他的作品其实并不为当时的经院学派所欣赏,认为他的作品技法粗糙、结构不良,这最终铸造了他极端矛盾的性格。

  • @ToZik
    @ToZik 3 ปีที่แล้ว +2

    我個人覺得每個派別 每個年代 每個人製作的音樂 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都有些許出入
    懂得尊重 懂得細心傾聽 懂得理解別人的作品 在這個年代其實已經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古典音樂很好聽 懷舊音樂很好聽 現代音樂也很好聽 未來的歌曲我也會去聽跟去喜歡上好的作品
    不是不應該用古典的角度看現代音樂 而是沒有這個需要也不建議
    所以 我喜歡音樂 也很喜歡音樂為人類帶來的無窮想像與正面影響

    • @cheshiremr.3356
      @cheshiremr.3356 2 ปีที่แล้ว

      謝謝你的見解,非常正確。每種樂種有他的邏輯和使用方式,當然也有聆聽的方式。
      一昧否認某些樂種,認為某單一樂種就是最棒,是將世界推向單一且無趣的方向走。
      藝術音樂、文學等等,應是百花齊放,各自美好。

  • @didi098710
    @didi098710 3 ปีที่แล้ว +5

    我就有这个问题!困扰我30年了

  • @cheungkotsing1568
    @cheungkotsing1568 3 ปีที่แล้ว

    最後那幾句說得太好了。

  • @user-lf3ue1fi7g
    @user-lf3ue1fi7g 3 ปีที่แล้ว +4

    作曲家都得適應(1)聽眾的口味,及(2)學院教授及樂評家的評價。

    • @user-uw5nf5wx1w
      @user-uw5nf5wx1w 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在本質上沒有不同。也就是說,音樂作品越老,歷史上的評論就越多,研究就越深,聽得就越多,記得就越熟,特別是短的作品是這樣。喜歡一個音樂作品,是今天聽,明天聽,天天聽,是聽出來的。如果現在有人考古得到一首新發現的巴赫的作品,但是就不告訴人們這是巴赫的作品,這個作品也就永遠出不了頭,如果告訴了人家就這是巴赫的作品,就會有很多人去研究,就會越搞越深......覺得越想越覺得好。

  • @user-po1dc6xt7i
    @user-po1dc6xt7i 3 ปีที่แล้ว +17

    很简单,现在中国人也写不出唐诗,唐楷的高度,但现代并不是没有唐诗,唐楷,也是有人写。

    • @user-cx2lg7zx3m
      @user-cx2lg7zx3m 3 ปีที่แล้ว

      那是因为你无知。写的好的大有人在

    • @user-po1dc6xt7i
      @user-po1dc6xt7i 3 ปีที่แล้ว +1

      @@user-cx2lg7zx3m 白日依山尽, 的高度连清朝人都写不出来,更别说现代,同样,现代也出不了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这样的一代宗师。

    • @user-ue9nd4pu6t
      @user-ue9nd4pu6t 3 ปีที่แล้ว

      @Kevin Ma 詩歌有嗎(真的不知道

    • @wliaputs
      @wliaputs 3 ปีที่แล้ว

      @Kevin Ma 與其說更豐富,倒不如說更累贅?

    • @wliaputs
      @wliaputs 3 ปีที่แล้ว

      @Kevin Ma 稍安勿躁

  • @user-gu7fz1wi5u
    @user-gu7fz1wi5u 3 ปีที่แล้ว +5

    现代音乐不写以前风格的的音乐,还是卖不出。人家古典音乐一直“卖”得很好哦。

  • @devins9402
    @devins9402 3 ปีที่แล้ว +7

    为什么我会觉得你很可爱

  • @olimama9058
    @olimama9058 3 ปีที่แล้ว +8

    我目前确实也欣赏不来当代音乐的“怪异”,但是如果你专业学作曲不这么写,恐怕很难有成绩出来。我在想,音乐的创造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区别与前辈的不同?还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欣赏愿意聆听?

    • @daodaofeng
      @daodaofeng  3 ปีที่แล้ว +8

      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自己的想法:音乐有两大功用。1是对艺术的追求及自我表达;2是娱乐大众。其实所有的文艺可能都是。比如文艺电影vs商业大片;严肃文学vs通俗文学;现代美术、雕塑、建筑、音乐vs传统美学的美术、雕塑、建筑、音乐等。我觉得只要创作者知道自己想要追求什么的就好。玩严肃的要耐得住寂寞和无人问津;玩流行的要甘于被资本和大众审美牵着鼻子走~

    • @tianhaoluo8417
      @tianhaoluo8417 3 ปีที่แล้ว +2

      这想法稍微有点本末倒置,作曲是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是因为传统技法表达不了作者想要的音响效果才去寻找更实验的方法,而不是为了出成绩才用现代技法;当代音乐也相当多元了,好的作品不少也是比较传统的

    • @holycrab8700
      @holycrab8700 3 ปีที่แล้ว +1

      @@daodaofeng 有时间讲讲窦爷的曲子就更好了 哈哈 先谢过

    • @chrisli8423
      @chrisli8423 2 ปีที่แล้ว +1

      @@daodaofeng 叨叨冯您好,我本职是AI研究员,同时热爱音乐。如果说勋伯格是试图以数字化规律化来“产生”音乐,那么可以预见,即使是弱AI在这方面也必然会超越人类本身。既然如此,对于音乐,以乐理知识为先决条件的审美是否具有真正的审美价值?还是一种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似的本末倒置,即创造一个美的标准,而后让人类本身去适应它?如果说数学等科目的规律性美感,本身便代表了简约表达,或者问题可解。但是对于音乐而言,规律性真的可以凌驾于本身的美感表达之上吗?

  • @yangwang6818
    @yangwang6818 2 ปีที่แล้ว

    点赞引用郭老师和于老师!

  • @YF0356
    @YF0356 ปีที่แล้ว

    我也喜欢老柴,旋律大师😊

  • @z48723888
    @z48723888 3 ปีที่แล้ว +3

    高低,我觉得应该用简单或者初级,到复杂更合适。
    承认古典音乐的美。但不能否认流行给大家带来更广泛的享受。
    弱水既有三千,何必只取一瓢?
    为什么反对专业人士提雅俗高低一说呢,而且不建议多数人花太多时间精力去提升音乐欣赏水平呢?因为专业的说的理论上都没错,但人的精力有限。局部优化,整体未必优化。

  • @leodelonix155
    @leodelonix155 3 ปีที่แล้ว +3

    可是,问题是:只保证理论上符合规律,是不一定有人可以感知的美感的。因为人本身就不是理论上完美的生物,甚至于生命体本来就具有高度的偶然性。用更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就是海豚认为悦耳的声音或者音乐,可能人耳听都听不见。

  • @linschannel2631
    @linschannel2631 3 ปีที่แล้ว +2

    你舉的勛伯格的例子,叫賦格,那種寫法巴哈就寫過啦,不是新的東西。

  • @rfimor
    @rfimor 3 ปีที่แล้ว +33

    勋伯格和他门下走卒的音乐的最突出特点就是没人听。其它各派,从17世纪的巴赫到20世纪的肖斯塔科维奇,听众面甚广,只有勋伯格派,最大的受众就是音乐学校的师生。

    • @johnpeng5543
      @johnpeng5543 3 ปีที่แล้ว

      把3.1415926谱成曲。

    • @cheungch1990
      @cheungch1990 3 ปีที่แล้ว +22

      就是 artist's artist ,專門給藝術家創作的藝術。從音樂、視覺藝術、文學、電影到時裝,都總有一群站在逼格頂點的前衛創作,很多一般人不明白為什麼幾乎沒有一般人會喜歡他們的東西但他們會那麼有逼格,原因就是因為這群創作者並不是為了一般人而創作的,他們是在給能看/聽懂的同行在實驗性的創作,目的本來就不在於為大眾提供娛樂。其他創作者受到影響以後,很多當中的新想法其實也會慢慢以更淺顯圓滑的方式進入到大眾文化之中,這也算是一種學術分工。只是現在很多人以消費主義的態度看藝術,只以自己作為消費者的身份去判斷事物的價值,不談事物在歷史和社會結構中的客觀位置,只談自己享受不享受,所以才那麼多人不做研究便全盤否定現代音樂和現代藝術。

    • @cheungch1990
      @cheungch1990 3 ปีที่แล้ว +11

      我不是專門學物理的 也不會直接跑去翻了《量子場論導論》兩頁便抱怨這在裝什麼逼看不懂書不就是寫給人看的嗎這不小圈子自嗨嗎 因為有些東西真的就不是寫給你看的
      但很多人一談到現代音樂和現代藝術,就突然覺得不是為自己服務的東西都是垃圾裝逼,明明沒興趣的話別去理會就行,但總愛蹦出來表達對他們地位的不認可。他們的地位不來自大眾的認可,而來自其他藝術家,包括那些受大眾喜歡的創作者以及訓練出他們的人。

    • @chin-hsienchung
      @chin-hsienchung 3 ปีที่แล้ว

      @@johnpeng5543 已經有很多人這麼寫過了喔 在現代音樂鍾已經是爛梗了

    • @abada00zhanghongbing
      @abada00zhanghongbing 2 ปีที่แล้ว +2

      @@cheungch1990 量子场论是科学,科学的目的是预言事实和事实发生的概率,因为人类提高预言力(在成本合适的情况下)就可以提高生存繁衍力。 艺术没有统一的目的,不同艺人(艺术家)的目的不一样,别人对之也是爱咋滴咋滴。

  • @ani3730
    @ani3730 3 ปีที่แล้ว +5

    巧了,我最喜歡的也是看老柴,他的曲子就是特別容易打動人不是嘛

  • @yingkunwang5276
    @yingkunwang5276 3 ปีที่แล้ว +2

    流传下来的都是精华。今天的音乐也是会被岁月大浪淘沙,流传到未来。

  • @amalielynmead
    @amalielynmead 9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我其实就是审美停留在肖邦😂

  • @MuzikaBox
    @MuzikaBox 2 ปีที่แล้ว +1

    講的滿好.
    但我覺得並沒有回答到大多數人(非專業音樂人)真正的疑問.
    當我們問[為什麼現代人不寫莫扎特,貝多芬,巴哈...那樣的音樂]時,
    其實我們真正在問的是[為什麼流行歌曲每首曲子只有3~5分鐘左右,可是古典音樂作曲家的曲子隨便都是30分鐘以上.]
    其實我們真正在問的是[為什麼流行歌曲經常聽起來很像,可是古典音樂作曲家的風格可以有極大的差異.]
    如果能針對這二點去說明,才能解決大多數人的疑惑.

  • @afterfirework7094
    @afterfirework7094 3 ปีที่แล้ว +1

    很好,陶冶情操!

  • @history9697
    @history9697 2 ปีที่แล้ว +1

    流行乐最服《天国的阶梯》和《波西米亚狂想曲 》。

  • @leyuqiu4339
    @leyuqiu4339 3 ปีที่แล้ว

    看了以后不太懂。但是认同对美的不同维度的欣赏和不断学习进步的态度。要多学习

  • @jslu0413
    @jslu0413 2 ปีที่แล้ว +2

    現代音樂的特色真是「理智」… 可惜我的情感還是期待「情緖」的共鳴

    • @user-py6pb3ij5x
      @user-py6pb3ij5x 2 ปีที่แล้ว

      情绪可以听现代自由爵士

  • @user-xe1lh2zp5p
    @user-xe1lh2zp5p 2 ปีที่แล้ว

    您能讲讲这位获得格莱美奖的英国小哥吗

  • @MrJasonysj
    @MrJasonysj 3 ปีที่แล้ว

    那从某种角度看,音乐是不是形式化了呢?

  • @chitailun
    @chitailun 3 ปีที่แล้ว

    巴赫莫扎特真的好听么?昨天到一个网红饭馆吃饭,门口有几十个人坐着小板凳排队,其实东西也没啥好吃,每个桌子上都是那么几道菜,但看见周围几桌在吃的人幸福感很强,也许这幸福感是来自于看着外面坐了几个小时板凳的人吧。

  • @jerryjerry0806
    @jerryjerry0806 2 ปีที่แล้ว +1

    我看熊伯格为了不同而不同,最多也是尝试。

  • @zhiweili385
    @zhiweili385 3 ปีที่แล้ว +5

    所谓新古典主义才是真正的继承

  • @ReviveHF
    @ReviveHF 2 ปีที่แล้ว

    人類的音樂旋律從遠古時期到中古時期都是非常簡約,但是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音樂風格和旋律走向複雜化。可是,到了20世紀50年代開始,音樂走回遠古至中古時代返朴歸真的簡約道路。

  • @dingdingyang7135
    @dingdingyang7135 3 ปีที่แล้ว

    学习了

  • @inchlin8443
    @inchlin8443 3 ปีที่แล้ว +2

    可是蕭邦也用了很多賦格的元素在他的曲子裡欸

    • @knenaa_
      @knenaa_ 2 ปีที่แล้ว +1

      但是至少大部分都不是會完全沿著以前的人寫曲子的方法寫曲子

  • @photonyoutube1442
    @photonyoutube1442 2 ปีที่แล้ว +1

    审美会疲劳,所以要探索新的东西;等下一个集大成者出现,就会再来一波高峰。

  • @user-gu7fz1wi5u
    @user-gu7fz1wi5u 3 ปีที่แล้ว +6

    其实西方古典音乐可与唐诗比。后人都写不出唐诗了,也不写了。唐诗是独一无二的艺术高峰。这里没有海拔对比。唐诗的社会历史背景是,整个社会长期高强度地喜爱推崇诗。勋伯格就是戴望舒。

    • @user-ou2qe6dw5g
      @user-ou2qe6dw5g 3 ปีที่แล้ว

      中国诗和西方诗对比就是垃圾,西方人根本不屑一顾,尤其是唐诗过于注重韵律,导致变成口水诗,念起来很爽,拼命琢磨华丽的词藻,但内容空泛,讲来讲去无非就是思乡风流怀才不遇志向远大几种情感,以至于后来字词都用烂了,变成了八股,才出现宋词,然后宋词格式也用烂了,后世人就只能反复套用古人的格式和字句了,发展的天花板太低这点,就是中国诗词框架设计本身出了问题的有力证明

    • @christinechen2150
      @christinechen2150 3 ปีที่แล้ว +1

      你母亲和西方人母亲有可比性吗?

    • @xueli7998
      @xueli7998 3 ปีที่แล้ว +1

      @@user-ou2qe6dw5g 你可能连赋比兴、意象、联想、哲理、对比、用典之类的都不懂吧?知道初唐以前的诗和之后的诗有什么不同吗?西方的诗里除了写点花花草草就是神仙和怀春。被西方人不屑一顾只能说明西方人水平太低,尤其是西方的现代诗。如果说中国古典诗词是奥运会水平,西方诗就是中小学校队水平。

    • @okko3777
      @okko3777 3 ปีที่แล้ว +1

      @@user-ou2qe6dw5g 是你自己的文化水平低就说中国诗烂🤣🤣 我笑了

    • @user-ou2qe6dw5g
      @user-ou2qe6dw5g 3 ปีที่แล้ว

      @@okko3777 🤣🤣🤣

  • @Masterxinghongwang
    @Masterxinghongwang 3 ปีที่แล้ว +7

    谁如果有能力现在写出像贝多芬那样震撼人心的极致美妙音乐,一样会被市场和社会欢迎🤝🤝

    • @cheshiremr.3356
      @cheshiremr.3356 2 ปีที่แล้ว

      這事情布拉姆斯做完了。

    • @JJr-ce3vv
      @JJr-ce3vv 2 ปีที่แล้ว

      确实如此,现代人音乐跟行为艺术一样,功夫不行搞怪来凑,以装为主。

    • @cheshiremr.3356
      @cheshiremr.3356 2 ปีที่แล้ว +2

      @@JJr-ce3vv 每種樂種都有好音樂跟爛音樂,不同的思想適合的媒介不一樣,行為藝術也有他很震撼而且必須的地方。流行音樂主流音樂有許多爛音樂,也非常多好音樂,古典也是。而現代嚴肅音樂也是,請不要不了解來發這種言論...

    • @ziqinglin4939
      @ziqinglin4939 ปีที่แล้ว

      你不懂

    • @CK-gd3lb
      @CK-gd3lb ปีที่แล้ว

      @@ziqinglin4939 您懂您寫

  • @user-lj4jb5xy8c
    @user-lj4jb5xy8c 3 ปีที่แล้ว +1

    用小星星举例的那部分,我理解为根据乐句的逻辑,来写自己的乐句,可以这样理解吗?

  • @user-hgoogle
    @user-hgoogle 3 ปีที่แล้ว +1

    提出这种问题的,其实不用和他们过多解释,只要对他们说…"你说得对极了"就可以了。。。

  • @chennyye28
    @chennyye28 10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当前人往“左拐”的时候,后人的不同选择其实不是“右拐”而是“不往左拐”,比如“左拐偏30度”,“右拐偏20度”,“回头”,“上天”,“不动”等都是这个“不往左拐”中的可选选择,不过您在后来的讲解里其实有更好的解释,就是稍微提出以下这个小小的逻辑漏洞,谢谢您的介绍~

  • @chzx1996
    @chzx1996 2 ปีที่แล้ว +1

    我觉得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音乐的奉献,就用了很多类似勋伯格的写法

    • @CK-gd3lb
      @CK-gd3lb ปีที่แล้ว

      應該倒過來講

  • @teddywang69
    @teddywang69 3 ปีที่แล้ว +1

    是因為很多古典的演奏者 他們沒有辦法 感受到調心中心的移轉 也就是所謂的離調
    以及 其所呈現的 情境意義
    所以他們沒有負責任的把他 清楚的演奏出來讓 聆聽者 可以很輕鬆的感受得到
    其實這個問題也不只是在現代音樂 就算是貝多芬時期的音樂也一樣
    大部分問你問題的愛樂者他們應該都只是說 古典時期 主旋律主題好聽吧
    如果曲子中間的 比較沉悶的部分 他們也會覺得很好聽嗎
    一樣的這些部分之所以讓我們覺得很沉悶也是演奏者往往自己也沒有很清楚的理解就在演奏了
    這種現像在現代的演奏家裡 會更為普遍 感覺上24季中後期的演奏家開始就會這樣
    早期的演奏家我覺得他們比較不會 上魯賓斯坦他們都是很謹慎很負責任的去 斟酌每一個音符該如何詮釋
    不是像現在的演奏家很多中間比較沉悶的部分 都是用他們的技巧把他 流暢的帶過去就好了
    這個如果再討論下去可能就要討論 情感應感頻率音感 或者 絕對音感相對音感這些東西
    因為現在古典音樂的教育體系 會讓很多 視唱聽寫不好的人沒辦法 進入音樂班音樂系
    所以最後篩選出來的很多音樂系的學生
    他們要不是使用絕對音感 要不然就是使用頻率音感
    頻率音感 是我自己創的名詞
    我的意思是說 雖然沒有使用絕對音感使用相對音感
    但是他們仍然只是聽單獨的頻率
    而不是能夠聽得出 音音之間 情感 的關係
    我覺得 很多學古典音樂的人都是這樣
    我是說受學校教育體係出來的
    所以他們彈奏的音樂感覺都很沒有味道就是讓你覺得技巧很厲害而已
    這個我看我下一個 留言的說明

    • @teddywang69
      @teddywang69 3 ปีที่แล้ว

      我是說同樣 完全一樣音名連結的兩個音 其實他們前後銜接的音不一樣感覺就會不一樣
      有可能是整個和弦 和聲進行都不一樣
      但是也有可能和弦和聲使用是一樣的
      但是他在和聲裡面處的地位 是不一樣的
      我的意思是 是說如果不是弓弦樂器 如果是其他或者鋼琴這種多聲部的樂器
      那音符下面的伴奏引音 塞的是不一樣的 最後整體的效果是呈現不一樣的感覺
      而很多 樂器的演奏者他們根本就沒有 這種意識
      除非 那個曲子他已經聽爛了聽了很多次
      所以他們就沒辦法把音樂的味道表現出來

    • @daodaofeng
      @daodaofeng  3 ปีที่แล้ว

      是的,我们也经常说,现代音乐的推广,很大问题是乐手本身的演绎可能就有问题。。。

  • @recordlife8614
    @recordlife8614 ปีที่แล้ว

    郭老师于老师是谁?

  • @lorrain6997
    @lorrain6997 2 ปีที่แล้ว +1

    好想听您分析Jacob Collier!!!!!!!!!!!!!!!!!!!!!!!!

  • @user-gj5st5os5m
    @user-gj5st5os5m 3 ปีที่แล้ว +6

    仔细的看了一下Michele Francesco Maria Shi 和叨叨冯的文字,其实发现了一个问题:
    Maria Shi 对于自己认可和学习的认知的范畴内,有着自己严重的倾向性,相对保守;对于现代音乐几乎是持一种全盘否定的观念。根据我个人的判断呢,Maria Shi 应该是学音乐美学和史学的,属于音乐学的范畴,而叨叨冯君呢,似乎属于于表演类。其实你们没有矛盾,你们仅仅是美学上面的价值观之争。类同于勋伯格和斯特拉文斯基。或者瓦格纳于勃拉姆斯。这个其实很正常,音乐学院里这种破事多了去了。
    本人是搞作曲的,我不想否定Maria Shi 的审美和我16岁的时候的审美是一致的,但是我想说呢,现代音乐其实是一种实验品,或者说是一种突破性的创造性发明(包括写作技法、新的演奏法、新的配器模式等等)。如果你认为某种类型的音乐你无法接受,那仅仅是你个人不能接受罢了,但是你不能拦着别人去接受。如果你不喜欢,也仅仅是你个人不喜欢,你不能强行用自己的审美去覆盖其他人,这是做不到的。所以对于这一集,我是绝对支持叨叨冯的。
    说穿了吧,对于现代音乐的的表达模式你不熟悉而已!就和学语言一样,我相信你也不是一生下来就会说意大利语的,你必然要走南闯北,去学习其他地方的语言和语言习惯,就如同你不能在意大利要求你的导师跟你说中文一样吧?你可以标榜你多么高大上,你是专业的,甚至你是双专业的硕士。但是这和你的审美倾向没有必然联系。至于你说现代音乐破碎、古怪。那是因为你没去理解过为什么会破碎,为什么会古怪,以及破碎古怪的都是什么样的类型,都是什么人写的,用的什么技术;我觉得在这一点上,作品的亲自创作者,研究过大量现代作品和听过大量现代作品的人和亲自动手去写的人,才有真正的发言权。
    现代作品有现代作品的规格和模式,我的第一个回帖一上来就说了:就是反传统!就是要你听的有种不一样的新鲜感。但是你也应该知道,创新99%都是失败的,但是能有1%的成功目前留下来,这就不容易了。不知道你怎么理解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和《春之祭》以及《耶利米哀歌》,用巴洛克时代的眼光去看,那个就是现代,而且非常现代。但我们生活的时间线是永远向前的,不是向后。
    之所Maria Shi 会有这种感觉,我其实也可以理解,因为我有师弟曾经在意大利留学专攻和声,他就和我说意大利的传统和保守理念是比较严重的,但是他的导师也能接受他的新概念和自己发展的作品。
    我也想探讨一下我的一个理念:Maria Shi 说伟大的作曲家一定可以超越时代的,我不知道Maria Shi 是怎么理解和定义时代的。这个时代的概念我觉得更像是一个历史背景,一个模糊的概念。我个人的看法是任何作曲家不可能超越时代。绝不可能,正如同格什温、施托克豪森这样的人不会出现在浪漫派早期。那么,Maria Shi 君,你看看你的理念和审美,是否还停留在你熟悉的巴洛克时期呢?那你凭什么要求其他人都必须和你保持一致呢?
    人对于不熟悉的东西本能都是拒绝的,这个没什么,但是对于作曲的人而言,吃螃蟹的才是勇者,甚至被毒死的也有不少。现代作品,其实因人而异,有人写的难听,是因为他技法不纯熟,或者说,技法本身还没被开发完毕。比如现在的:“创新音级集合理论”、“微复调”,这些还在发展进行中。但是也有好听的啊,随便给你举几个人:西村朗、武满彻、秦文琛、施万春,运用的技法都是很现代的,听起来还是很传统的,但是不影响听感的好听啊。
    如果你觉得不好听,那我只能说:你听到的好东西太少了,赶快从自家的舒适区出来透透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