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生趣》 EP30:愛的進行式--黃鸝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23 ส.ค. 2024
  • 每年三月,屏東穎達農場裡的蒼庚鳥(黃鸝),就會開始在樹上追來追去,雄鳥飛過來,雌鳥就飛走,雄鳥又追過去,這就是雄鳥在跟雌鳥求婚。而到五月,就可以看到牠們築在烏心樹(鐵刀木)樹上的巢中,有兩隻沒毛的雛鳥頭伸出來在乞食了。
    黃鸝在臺灣有兩種族群,一種是像這樣會在臺灣繁殖的留鳥,另一種是單純過境臺灣的過境鳥。這兩種雖然生活的方式不一樣,不過還是屬同一種,北京話叫做黃鸝,或是黑枕黃鸝。所以既然有過境鳥,就表示這種鳥不但只有臺灣有,在日本、韓國、中國到中南半島和東南亞都有分布。
    1858年,當時從英國來臺灣做領事的外交官史溫侯,來到屏東枋寮的時候,曾在他的日誌上寫過,黃鸝在竹林非常多,一大群在裡面活動,在平地區域相當常見。不過150年過後,臺灣的環境變了很多,尤其是平地完全變了樣,我們看黃鸝在臺灣的變化就知道,150年前這麼多,現在在臺灣卻變得非常少,雖然近年全臺灣各地都有人見過,不過還是非常罕見。
    黃鸝的親鳥父母會一起餵食雛鳥,牠們是雜食性的鳥,在雛鳥還小的時候,親鳥會先用蛋白質較高,好消化又軟的毛蟲來餵牠們。等到雛鳥較大了,就會換有硬殼的昆蟲和果實來餵食。
    其實黃鸝的巢也不算小,不過到五月底,兩隻胖嘟嘟的幼鳥還是擠不下,全站在巢邊樹枝,等著父母回來餵食。見到鳥巢擠不下幼鳥,就可知道幼鳥離巢的時間到了。在這個時候,親鳥父母會開始慢慢吸引幼鳥離巢,讓牠們越跳越高,最後移到一個樹葉較濃密、較安全的地方躲,等父母來找,不過不管幼鳥移到哪裡,親鳥父母還是很快就可以找到牠們。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