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社交能力,父母別再誤會了!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8 ก.พ. 2025
  • 社交能力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能力,它不僅影響孩子的學業、人際關係,甚至還會影響孩子的未來發展。很多人都認為社交能力是天生的,外向活潑的孩子天生就善於社交,內向的孩子天生就不會社交。但事實上,社交能力是可以學習培養的。
    佳佳設計的中文學習教材請至: anchiatai.com/
    自學在佳部落格: / pbjhome
    美國在家自學的雙語家庭 FB團: / 283008751905825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6

  • @amylin3628
    @amylin3628 ปีที่แล้ว +3

    謝謝佳佳的分享。我也有一個經驗想分享,我因為一次跟朋友相約露營而認識了另一個家庭,後來有去對方家作客的經驗。不過那一次的經驗也是讓我大開眼界,因為他們兩個家庭的孩子玩在一起,完全忽視甚至有點排斥我們家的孩子,我一直不太明白怎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因為在我的想法裡,當大人觀察到這樣的情況應該是會提醒介入的,不過兩三次的聚會之後,我觀察那兩個家庭的父母是完全對這樣的狀況無動於衷⋯我對自己孩子也感到有點心疼⋯謝謝佳佳的分享,我想我可以跟他們討論一下被這樣對待的感受

    • @anchia
      @anchia  ปีที่แล้ว +2

      給你一個大抱抱。我孩子較小的時候也遇過一樣的狀況,結果小孩是哭著來找我們大人求救,明顯事情已經鬧大了,於是當時我就介入了,把孩子們聚集了起來讓他們互相想像一下感受,然後鼓勵他們重新思考出如何可以一起玩的方法,鼓勵他們討論,孩子們很善良,不失所望地想出了好多新方法,之後就和樂融融了。但是後來我也是很傻眼,因為別的家長都很認同我介入的方式,卻有一位家長不滿意我的介入,他認為大家應該不理會孩子讓他們自己處裡一切,所以不高興我去處理,我這時才知道原來也有刻意不理的家長,而當初帶頭排擠人的孩子也正是他的。我只能說孩子遇到好的狀況就當正面教材,遇到不好的事情也可以當作學習,不犯同樣的錯誤吧。

  • @anchia
    @anchia  ปีที่แล้ว +5

    想在這邊跟大家聲明一下,影片中一切的假設與舉例,目的都是為了要給家長們做一個善意的提醒而已,請不要把它當作是對任何性格的攻擊,因為我壓根子就沒這樣想。每一位小朋友不管是外向還是內向性格的,都有一些可能的,潛在的,也許需要注意的問題,而甚至很多要面臨的挑戰是一樣的。因為只是一個影片的時間,我也無法把每一種潛在問題都一一列舉出來,我並沒有覺得外向或內向哪一方的問題才更大。只是比較擔心外向的小朋友更容易被忽略,所以會提醒的更多些。結論還是不管個性怎樣的小朋友都需要學習社交能力,父母都應該注意。有沒有超會社交的內向孩子,當然有,但也有超白目的內向孩子,有沒有超會社交的外向孩子,當然有,但也有超白目的外向孩子。希望大家了解我做影片善意提醒,想分享幫助大家育兒的本意,不要太過糾結於我所使用的每一個字句與假設例子。如果大家有覺得有更好的提醒方式也歡迎留言分享,絕對虛心接受指教。

    • @anchia
      @anchia  ปีที่แล้ว +2

      為了讓大家有一個友善安全的發言環境請記得 “Before you speak ask yourself if what you are going to say is true, is kind, is necessary, is helpful. If the answer is no, maybe what you are about to say should be left unsaid.” - Bernard Meltzer

  • @isaactsai115
    @isaactsai115 ปีที่แล้ว +2

    父母的表達能力和價值觀,對孩子社交能力的影響應該是比較大的。
    一個外向的孩子花了很多時間和精神在表達表現,可能就會花比較少精神在觀察和思考,而觀察思考正是內向孩子擅長的。
    找出內向的價值,讓孩子內向得有自信、有意義,長遠來說對孩子幫助更大。

    • @anchia
      @anchia  ปีที่แล้ว +3

      的確這個世界是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只要教孩子懂得尊重每個人的不一樣,相信大家都能很好相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