ขนาดวิดีโอ: 1280 X 720853 X 480640 X 360
แสดงแผงควบคุมโปรแกรมเล่น
เล่นอัตโนมัติ
เล่นใหม่
不對喔! 電子發票歸電子發票,載具歸載具...只是電子發票可以印出來也可以存到載具,因為一些人或者年紀比較大的不會使用載具就可以列印出來兌獎,載具是會自動幫忙兌獎比較方便
載具意思就是那種電話Apps咯?可以貯存電子發票的Apps?
如CW Money這種??
2:55 放心,我遇過好幾次年紀稍長的人經常聽不懂店員每次都問的「載具」(carrier)是啥,看他們聽到後楞一下的表情就知道了...我雖然知道意思,但嚴格講,這樣混用名詞,其實會和原本代表的vehicle弄混...臺灣現在類似這種情況很多。另外,你說的 营业员 在臺灣應該稱為「店員」、餐廳的 服务员 --> 服務生、便利店 --> 「超商/便利商店」、短信 --> 「簡訊」、手机号 -->「門號」、公交车 -->「公車」、出租车 -->「計程車」。其實不同環境,用詞本來就會不同,到哪裡都一樣(美英澳加也有類似狀況),臺灣人到香港,兩邊明明都用正體中文,但也是很多詞不一樣,甚至標準字體都會不同。這也是文化衝擊的有趣之處,好好享受探索的樂趣吧。
店員講很快的時候就像周杰倫在唱歌, 你根本不知道他在講什麼. 哈哈😆 這很正常, 重覆問就可以了.
載具不是電子發票喔,它是用來存電子發票的載體,所以叫載具。有共通性載具手機條碼和自然人憑證載具兩種,自然人憑證的很少看到,大部份人都是用手機條碼來存發票。
我覺得媳婦是意思上差最大的😂
中國有時候把媳婦當老婆,但又會直接說老婆
台灣以前的國中也是叫初中,是後來實施九年國教時才改稱國中,但有些老人家初中講習慣了,所以一些老人家還是會講初中。
不同國家,從小文化用語就不同,聽不懂很正常啦!就像我們去外國也要適應一下。
其實我記得載具原本是學術用語,後來不知怎麼就變成生活用語。
不是學術用語,不要跟交通載具混淆。正式的用語是「電子發票載具」,意即類似交通工具一樣,承載著電子發票,講久了就自然被簡化成「載具」。電子發票既然是無形的資料,究竟開給「誰」,就必須有一個關聯的識別碼,就叫做「載具」。所以影片中把載具等同於電子發票,是錯誤的觀念。大陸一般的店家是不主動開發票的,大多只給小票(收據)。大部份的商家或餐廳,可以要求開發票。但他們的發票不能兌獎,僅做為報帳用途,所以私人消費也不會在意有沒有拿到發票,因此「載具」這個概念對他們一般老百姓來說太陌生了。
本來就是外國人呀不然?
不同的國家....當然用詞不同啊...
不是進化😂台灣的手搖飲料界從day1開始甜度冰塊就都分得這麼細了😆
4:25載具是行動載具的簡稱,泛指可安裝APP使用擴充功能的電子裝置。要列舉手機/平板電腦/穿戴式裝置等等比較麻煩,所以有了這個通用的詞。 後來因為雲端發票的推廣,所以這個詞才被廣泛使用了。5:46 台灣也是叫電子發票,或者叫雲端發票。只是儲存電子發票需要有安裝了擴充功能的行動載具,所以才問"要載具嗎?"w5:49 舉例的另一邊四位數字的話,台灣就會說是末四碼6:03 學校的話,國民小學、國民初級中學,因為九年義務教育所以前面加了國民之後簡稱變了,高中就是高級中學,同時有初中+高中的學校叫完全中學。
其實用語不同正常,首先台灣本來就不同國家,就像澳洲跟英國,都講英文,但用詞、口音都不同。而且就算是同一個國家內,習慣用語也會不同,像是在台灣,有人說擦布,有人說橡皮擦,有人說擦子。
沒事的😂,我是土生土長本地人,有時候我也聽不太懂他們在說什麼🤣🤣🤣
在台灣點飲品就像上台演講黑緊張的~~視頻= 影片 攝像頭=鏡頭 計程車=滴滴 司機=師傅
請問 我們台灣語言有:王炸?卷?回憶殺?牛逼?鬥地主?盒飯?😢
沒聽過
國中台灣早期也叫初中現在老一輩的台灣人也還會講初中機車講摩托車也是可以
那麼簡的問題就一邊一國啊!有這麼困難嗎?而且又不同護照,文化素養也不一樣。😂😂😂
以前我們也是叫小學跟初中. 不過自從政府改為9年國民義務教育, 小學就叫國小, 初中改稱國中
藥妝店結帳的太好笑了,店員根本和周杰倫唱歌一樣,都口齒不清呀。😂
你也感覺周杰倫唱歌有時不知道他在唱什麼喔?原來我不是孤單的!
你遇到的是台北的吧,台北飲料店員語速都很快,也很不耐煩,歡迎來中南部看看,店員會慢慢問你,也親切很多。
在台灣,妳本來就外國人啊😂
聽不懂正常囉,畢竟不同國家的語言
可以不用這樣把真的都是Mandarin 欸 (兩邊叫法不同所以寫英文
美國和英國的英文差很多外,紐西蘭和澳洲也很多不一樣的
台灣發票有分:傳統發票、電子發票。電子發票又有分:實體電子發票、電子發票載具。以前剛開始的推行的時候都會說:請問有電子發票載具嗎?後來經過時間洗禮,變成:請問有載具嗎?或是有些人會直接問:載具?取貨也是,因為已經很長時間了,剛開始都會說:請問取貨手機的末三碼?後來時間洗禮,變成:手機末三碼?又或者直接問:末三碼?講給外國人聽都會請對方報phone number,然後專注聽最後的三個英文字就好😂
馬鈴薯=土豆,電鍋=電飯煲,廁所=衛生間,月經=例假,捷運=地鐵,分別=區別,消夜=夜宵,叫計程車=打車,旅館=酒店,番茄=西紅柿
欸?我还以为大家想说这些,比如“马铃薯”或“土豆”之类的都是随便的,没想到是分地区的吗?不过我才发现自己之前都混着说的😅 我甚至几乎不用“电锅”或“电饭煲”我都说成“电饭锅”的😂说实话我除了捷运和计程车没用过以外都听说过(ps:宵夜的“宵”打错了哦)
在台灣消夜這用法是常見的哦
@@frankchang1117 哦哦,原来如此!
其實台灣也講快遞,例如黑貓快遞。超商經營的快遞。通常會講拿包裹,但講快遞超商店員應該聽得懂才對台灣也除了功課,也講作業除了國中,也講小學。初中是早期的講法,現在不講了
現在的人你講快遞第一聯想的應該是lalamove那種,聽得懂但不會第一直覺反應,反而會以為你有叫甚麼外送到他們門市
快遞感覺像宅配
黏音這問題,對我這個有點年紀的人也是很困擾像是去餐廳點餐,服務生唸了一串可以選擇的湯,往往只有最後一項有聽懂,前面的完全是鴨子聽雷
300多年前,荷蘭人統治過台灣,台灣漢人丘陵山坡有種茶葉,其品種也先從大陸福建引進。荷蘭人經過貿易關係,把台灣名産,茶葉、樟腦、米、糖,賣到歐洲國家。茶葉算精品,受吃肉食飲奶習慣的洋人熱愛!(主要可解肉食油膩?有利健康)但茶葉從台灣銷到歐洲,成昂貴奢侈品,通常屬皇家貴人才能享用。並且歐洲人與奶結合,做成奶茶,回流台灣。台灣人有一種傳統甜食ㄧ粉圓,一般夏天做成粉圓冰水,人人喜愛!台灣中部人很愛賺錢,也很愛賭,腦筋很靈活。其中春水堂最早把:茶+奶+粉圓,結合叫作珍珠奶茶,全台傳開,打響名號,流行世界。創意創新賺大錢!
*****其實是 ~(金 錢 豹)旗下的:(奶)+(茶)+(粉 援)……
外國人當然聽不懂, 沒關係啦
台灣都叫飲料店,因為不是只有賣奶茶.....
台灣人會說:「 超商 」。 ( 家樂褔那種等級叫 “ 量販店 ” or “ 大賣場 ” ) 「 便利商店 」,不會說 “ 便利店 ” 。 *7-11* ,可愛的叫它「 小 *7* 」,簡短點就以英語說:「 *Seven* 」( 中國都叫 “ 七么么 ” ,呃~~ 也可以啦 😅 ) 、計程車也可愛的叫它「 小黃 」。 屈臣式,叫它「 *7 x 4* 」 ( 七乘四 ) 😊
俗話「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況且是兩個不同國家,語言用詞不同是很正常的事。
No worries 。反正放寬心,像我當初英文超級破,去澳洲還不是活的好好的。
我是台灣人,有時我也不懂,但是我知道,這些廣告都是公司要求的例行問話,我一律回答不用………………食品規格不懂的就回答:正常。
很多用詞台灣也有。比如作業。作業和功課, 有時一樣, 有時不一樣。功課有時是無型的。 比如出國旅遊我有作功課。作業當功課, 有人會說做作業, 但大部份是說寫作業。初中國中。 這有歷史演變。最早叫初中, 九年國教以後就叫國中。 類似 幼稚園, 托兒所, 後來幼託合一變幼兒園。另外,載具不等於電子發票。 電子發票要存在那個載具?台灣飯店的吃到飽, 也叫自助餐。 後來因為容易和平價一般自助餐弄混。 而且有的吃到飽不是自助, 是點菜無限點。所以後來都叫吃到飽, 或用英文buffet.
賣咖啡的連鎖業者也弄出了一堆詞。大杯冰拿鐵-大冰拿中杯熱美式-中熱美
大部分行銷話術真的可以不用理…只是單純公司要求而已正常消費者也都是直覺性禮貌回"不用,謝謝"可能過幾秒才會想收銀員說了啥?
3:14 「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因為手搖飲的起源就是在臺灣啊😅 不用這麼驚訝😂
哈哈哈!真有意思,馬上訂閱!
小學,國小,其實都聽得懂。台灣的國中以前也叫做初中,但聽說有些地方變成了七年級八年級之類的。
七年級、八年級的稱呼都是用九年一貫新教材我以前還是用國立編譯館教材末代生以前國中校內廣播時就是用七年級、八年級、三年級稱呼各年級因為三年級還是用舊教材
6:06常用但不同的有「高考」(公務人員高等考試)。另大學生~=本科生,高職~=中專,五專二專=大專。台灣的「大專院校」則是大學及專科學校的統稱不然幹嘛的影片製作非常用心,音樂配音重疊畫面等應該很花時間,且內藏幽默(如3:13 3:31),猜想不是簡簡單單手機就能剪接的,但小小建議,2:04 3:17大嘴巴特效,偶一為之就好
即使我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有時候面對一些店家促銷或是結帳的時候附帶的服務啥的,也會因為語速太快沒聽懂,這其實滿正常的。現在我都會直接說「不好意思我沒聽清楚,你可以說慢一點嗎?」然後台灣也是可以說拉雞的啦,沒問題的把那個拉雞桶給我拿來!
最常問的就是 加價購吧 會員 支付方式 加價購 這邏輯想就通了
拉基是你在講的吧臺灣不會講拉基 那是國外才會講的
這是妳的第三支影片, 有沒有發現來了很多惡意攻擊妳的酸民? 那是因為妳是新人, 它們希望把妳掐S在剛發芽的時候. 事實上以新人來說妳的影片算很優質, 沒有新人的緊張青澀, 剪輯也很流暢, 深具潛力, 要加油挺住, 千萬別被那些低級的酸民打倒, 支持妳哦!
@@林春泥-t1f 感谢支持😊
@@不然幹嘛 ❤滿心祝福 🍀
你好 我是土生土長 但有點年紀的人 我到店裡面消費 點餐 結帳 如果櫃台店員 是年輕人 我有時也是會聽不懂 因為他們說話的速度很快 又黏 連音很多 載具 說真的到現在我還是不太懂 但是沒關係 我從來不用載具 還是可以消費的 聽不懂 就多問一下 就行了 不用怕 載具 好像是 你要在手機下載一個app 然後消費後給店員刷 那你的發票上的統一編號 就會入到裡面 以後發票中獎了 錢就自動轉入你的銀行帳戶
台灣黏音很重,「是不是」直接會變成「四(う)四」,重點是對方還聽得😂,還會回你「不四」
我跟妳說,只有魔法可以打敗魔法~~~~~~~~~妳也用同樣的方式回應她,他會嚇死。哈哈哈
還有一個很不一樣的~~ 在台灣 我們通常在餐廳 不會 講服務員 服務生~ 會講~小姐 小姐通常是對女店員的尊稱........ 但是到了 大陸 的時候 點餐要叫 小姐的時候~ 對方生氣了 它們認為 小姐 是對 色情行業的稱呼??WHAT~~?? 😅😅😅😅 然後就糾正我 應該要說 姑娘~~ ㄜ......😆😆
用英文吧?
還有8+9 🤣,一般開車不隨便按喇叭 ,有可能是戰鬥模式啟動鈴聲
台灣:8+9~內地:精神小伙........
結帳前的那一串行銷語有時候身為台灣人也聽不懂 😂
當你發現去冰還是有冰的時候會更混亂
並不是,會這樣很大部分是因為店員偷懶省略前置造成的...例如後(末)三碼...正確說法應該要說[請問您的手機後(末)三碼是多少],因為妳也是黑頭髮黃皮膚,他誤以為妳是台灣人,因此省略掉前面贅述的一大串直接講[末三碼],以一個外來人聽不懂是正常的...台灣人在語言使用上,很容易偷懶而濃縮用詞,例如最常聽到的大奶薇薇(大杯奶茶微糖微冰),就醬子(就這樣子)之類的...
以前台灣也把國中叫初中,1957年台灣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後,才改稱‘’國中‘’,我記得當年我也是有去考初中(時雨中學現在還存在),不過現在也有,只是一般都是私立的學校。
超商都會問要加購嗎?
應該說進化了嗎? 很多詞語也是近幾年隨著科技衍伸出來的,然後說話時很節省用語~但中國常用詞在台灣也存在,也是聽得懂的
不同國家當然用語不同😅😅😅
兩邊制度的差異距離十萬八千里……有什麼好奇怪啊!
台灣的超商貨物是用手機號碼末三碼來分類,並不是什麼黑話!!!!
很多營業員為了要趕效率,講話快又搭配著黏在一起的特性,我是台灣人我也常常聽不懂,會 "蛤,哩公蝦"
台灣便利商店 叫店員
差異不大的就不說了 但矽谷跟硅谷我真的習慣不了
沒事,身為台灣人有時也會聽不懂 😆另外小學跟初中也有人會用,而快遞比較多指寄到家裡的
哈哈 誇張😂
最後一句話:評論區;留言
以前台灣也有初中(初級中學),後來改成國中(國民中學),應該是跟九年義務教育的政策有關。寫作業,做作業,都這麼說,畢竟學校發給學生的是作業簿而不是功課簿;做功課,功課做了沒?這麼說也行。有時候我說來拿快遞,也是可以溝通的,但是現在台灣流行用宅配,説取包裹會比較通用,可能年輕的小朋友沒有用過快遞所以聽不懂。
🎉❤
台灣泡沫紅茶店本來就會問的詳細一點, 這可不是現在才這樣!!
加購的那串,我有時也聽不懂。😂
其實還真不是你的問題,你去飲料店聽到的,多數都是他們的專業用語,你其實可以不必去深究的,只要你拿到的飲料是你覺得好喝的就可以了。
幼稚園: 等同大陸的幼兒園公車: 公共汽車, 等同大陸的公交車質量: 物質的重量, 大陸的質量在台灣叫品質 高考: 高等公務人員考試, 大陸的高考在台灣叫大考感冒: 除了字面上的意思, 用來形容人際關係時是「不喜歡」的負面意思, 和大陸正好相友另, 國小/小學,國中/初中 這些在台灣也是通用的。載具的意思是用來承載某種東西的器具, 例如載人的可能是車船, 承戴發票號碼的載具可能是二維碼或手机等。
恩 如果線上購物已經先付過錢了 去取貨就要核對資料末3碼及證件
載具=登載(統一發票)的電子工具
臺灣奶茶發展至今,(個人名聲擔保),我是從沒喝過一口的人。
對,其實很多人不喝奶茶的
很正常,剛開始去大陸也聽不懂大陸用語,去辦手機號的時候,光是台灣講mega大陸講兆,就不懂了
大陸:香口膠=台灣:口香糖下崗:失業公安:警察
一堆電腦用語就不一樣,台灣常常習慣講英文、中國會翻成中文:記憶体RAM - 內存快取Cache - 緩存光碟CD - 光盤
謝謝妳的説明加字幕.其實我就是台灣人,要在某一家點個稍微複雜一點的【手搖飲】,我也是很頭暈的。這讓我有百口也莫能答。普通人的舌頭有那麽精密挑剔嗎?奇怪了!//
新人做自己酸民一定有那叫忠實粉絲😂😂😂
我確定不是你的問題,因為我在飲料店點飲料也有相同的問題😅
結帳時直接跟他說『全部都不要』,他就閉嘴了XD
一本二本三本怎麼分? 我一直沒沒弄明白
叫小姐 別生氣,台灣是指年輕女孩通常50歲以內,我都會叫小姐
泡麵=方便麵;叫車=打滴;沒關係=沒事;視訊=視頻;長官=領導
還有Condom.......兩地的中譯不一樣........
馬鈴薯叫土豆,花椰菜叫芥蘭,聽他們講話很刺耳
@@user-Tw.no1 刺耳是你的認知........要搞清楚:你說的是中文->他家的語言.......不然你一輩子不要說別人的語言........我不會覺得刺耳,我只是覺得中國跟我們就像兩個鬥氣的小孩:A說個詞,B就硬要改成另一個詞!你注意看:大陸根本不會把詞語美化的!都是直述,然後很好笑.......馬鈴薯為什麼就是要稱土豆?都那麼大顆了......還在叫豆?優酪乳就是要叫酸奶.......酸奶(壞掉的奶)你喝喝看!不拉死你個王X蛋才怪.......安樂死叫慈悲殺人(這個最好笑)!你翻成人道致死我還不笑你........慈悲殺人是什麼鬼?
@@user-Tw.no1 不是吧,花椰菜是有花球的,芥蘭沒有花球,這兩個是完全不一樣的菜,對算中國也沒有混用,如果是很像花椰的芥蘭,那是青花筍,是青花和芥蘭的雜交品種
@@crosschou4131 優酪乳跟酸奶其實本來是不同東西,一個是英文是Yogurt,一個是英文是Soured milk,但是兩岸都在混用,台灣把兩種都叫做優格,接著把液體優格分出來叫做優酪乳,中國則都叫做酸奶,但如果你出國,酸奶是酸奶,優格是優格,沒有優酪乳這種東西,那叫做比較稀的優格
TH-cam的視頻長度好像要大於八分鐘才有插播廣告,提高收益,給你參考。
3:11 是臺灣人除了諧音梗以外引以為傲的黏音😂😂😂
高考,台灣的是「公務人員高級考試三(二一)級考試」,如果是六職等的,多數簡稱高考。土豆,台灣的是花生(電腦也算選土豆哦)電腦,computer台灣的運匠(計程車)或司機班主任,台灣稱班導(師)閨密,台灣的是姊妹淘台灣的稱名額,那邊的稱呼好像是指標青花椰菜->西蘭花,番茄->西紅柿團建,台灣的有分「(員工)聚餐」「(員工)旅遊」萬億,台灣稱為兆
只要不是喝純茶類無糖的。一律講微微就對了。比如珍珠奶茶微微。就是微糖微冰的意思。半微就是半糖微冰。超過微糖我都覺得太甜
恭喜您:免費學到了中文雙語😂
公交車-公車電瓶車-電動機車滴士-計程車土豆-馬鈴薯
其實載具,也包含了手機裡面的條碼
習慣的問題….再一段日子….
聽的懂了!就聽得懂~周杰倫到底在唱什麼意思了😂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店員講什麼聽不懂很正常,講那麼快,又小聲,又糊成一團,我都還沒反應過來就講完了,根本沒聽懂對方講什麼 🤣
台灣以前也稱呼為初中/小學。1968年台灣實施九年「國」民教育之後,初中就改稱為「國」中、小學就改稱「國」小。
有個評論說實行九年教育是1957,你說1968,誰對??
聽不懂很正常,載具對外國人來說應該很難第一時間理解,有電子發票雲端操作還可以對獎這點很特別。
台灣人 載具剛出來那時也聽不太懂 ....後面才了解
其實沒這麼難當我無法決定時我就會說你弄什麼我喝什麼~
本集素材雙視角 👍 祝福 🌺
比心 ❤ 孩子很快長大 ✨時間要珍惜
在台灣,有時候只講末三碼,還真讓人困惑,因為除了手機末三碼,也有可能是身分證後三碼
好像比較少聽到要身分證末三碼的...通常末三碼講的是電話,身分證有聽過的是末四碼,末五碼通常是銀行帳號
我剛看以為是QR code 😓
那些詞不是生活用語,就是行業術語,不止妳聽不懂,不常去消費的人也聽不懂,不過那不重要,聽不懂就直接跟他說你聽不懂,他會再重新跟你解釋,我到現在都很不知道“發票”什麼時候也是“電子載具”了,它也不電子啊它就是紙本啊,弄了個十分不貼切又難以讓人聯想的詞凸顯專業,這就是台灣商業惡性競爭+壟斷引發的亂象,目地不是為了讓你顧客方便,而是要讓你對他的產業敬而遠之,你不懂他的術語,就滾蛋,他不差你這一單生意,反正這一行他壟斷了,你只要人在台灣,你就只能去他旗下的店家消費,遇到這種的不要慣著他,東西放櫃檯轉頭就走,不買就不買,大不了走遠一點去全聯或別家連鎖加盟店找類似的品項。
台灣以前也有快遞跟初中,後來漸漸不用了~ 因為快遞業沒落、國民義務教育改制。
不一樣,初中是以前小學畢業後需要參加考試才能再繼續受教育的學習階段,後來9年國民教育推行後,初中廢除改稱國中台灣依舊有快遞,但台灣的快遞指的是運送的行業並非只運送的貨物,所以在台灣是快遞行業運送包裹到客戶手中,所以到超商取件才是取「包裹」,而非取快遞!
"因為" 的發音不同: (台): 因魏-4聲 (中): 因唯- 2聲
不對喔! 電子發票歸電子發票,載具歸載具...只是電子發票可以印出來也可以存到載具,因為一些人或者年紀比較大的不會使用載具就可以列印出來兌獎,載具是會自動幫忙兌獎比較方便
載具意思就是那種電話Apps咯?
可以貯存電子發票的Apps?
如CW Money這種??
2:55 放心,我遇過好幾次年紀稍長的人經常聽不懂店員每次都問的「載具」(carrier)是啥,看他們聽到後楞一下的表情就知道了...我雖然知道意思,但嚴格講,這樣混用名詞,其實會和原本代表的vehicle弄混...臺灣現在類似這種情況很多。另外,你說的 营业员 在臺灣應該稱為「店員」、餐廳的 服务员 --> 服務生、便利店 --> 「超商/便利商店」、短信 --> 「簡訊」、手机号 -->「門號」、公交车 -->「公車」、出租车 -->「計程車」。其實不同環境,用詞本來就會不同,到哪裡都一樣(美英澳加也有類似狀況),臺灣人到香港,兩邊明明都用正體中文,但也是很多詞不一樣,甚至標準字體都會不同。這也是文化衝擊的有趣之處,好好享受探索的樂趣吧。
店員講很快的時候就像周杰倫在唱歌, 你根本不知道他在講什麼. 哈哈😆
這很正常, 重覆問就可以了.
載具不是電子發票喔,它是用來存電子發票的載體,所以叫載具。有共通性載具手機條碼和自然人憑證載具兩種,自然人憑證的很少看到,大部份人都是用手機條碼來存發票。
我覺得媳婦是意思上差最大的😂
中國有時候把媳婦當老婆,但又會直接說老婆
台灣以前的國中也是叫初中,
是後來實施九年國教時才改稱國中,
但有些老人家初中講習慣了,
所以一些老人家還是會講初中。
不同國家,從小文化用語就不同,聽不懂很正常啦!就像我們去外國也要適應一下。
其實我記得載具原本是學術用語,後來不知怎麼就變成生活用語。
不是學術用語,不要跟交通載具混淆。正式的用語是「電子發票載具」,意即類似交通工具一樣,承載著電子發票,講久了就自然被簡化成「載具」。電子發票既然是無形的資料,究竟開給「誰」,就必須有一個關聯的識別碼,就叫做「載具」。所以影片中把載具等同於電子發票,是錯誤的觀念。大陸一般的店家是不主動開發票的,大多只給小票(收據)。大部份的商家或餐廳,可以要求開發票。但他們的發票不能兌獎,僅做為報帳用途,所以私人消費也不會在意有沒有拿到發票,因此「載具」這個概念對他們一般老百姓來說太陌生了。
本來就是外國人呀不然?
不同的國家....當然用詞不同啊...
不是進化😂台灣的手搖飲料界從day1開始甜度冰塊就都分得這麼細了😆
4:25載具是行動載具的簡稱,泛指可安裝APP使用擴充功能的電子裝置。要列舉手機/平板電腦/穿戴式裝置等等比較麻煩,所以有了這個通用的詞。 後來因為雲端發票的推廣,所以這個詞才被廣泛使用了。
5:46 台灣也是叫電子發票,或者叫雲端發票。只是儲存電子發票需要有安裝了擴充功能的行動載具,所以才問"要載具嗎?"w
5:49 舉例的另一邊四位數字的話,台灣就會說是末四碼
6:03 學校的話,國民小學、國民初級中學,因為九年義務教育所以前面加了國民之後簡稱變了,高中就是高級中學,同時有初中+高中的學校叫完全中學。
其實用語不同正常,首先台灣本來就不同國家,就像澳洲跟英國,都講英文,但用詞、口音都不同。而且就算是同一個國家內,習慣用語也會不同,像是在台灣,有人說擦布,有人說橡皮擦,有人說擦子。
沒事的😂,我是土生土長本地人,有時候我也聽不太懂他們在說什麼🤣🤣🤣
在台灣點飲品就像上台演講黑緊張的~~視頻= 影片 攝像頭=鏡頭 計程車=滴滴 司機=師傅
請問 我們台灣語言有:王炸?卷?回憶殺?牛逼?鬥地主?盒飯?😢
沒聽過
國中台灣早期也叫初中
現在老一輩的台灣人也還會講初中
機車講摩托車也是可以
那麼簡的問題
就一邊一國啊!有這麼困難嗎?
而且又不同護照,文化素養也不一樣。😂😂😂
以前我們也是叫小學跟初中. 不過自從政府改為9年國民義務教育, 小學就叫國小, 初中改稱國中
藥妝店結帳的太好笑了,店員根本和周杰倫唱歌一樣,都口齒不清呀。😂
你也感覺周杰倫唱歌有時不知道他在唱什麼喔?原來我不是孤單的!
你遇到的是台北的吧,台北飲料店員語速都很快,也很不耐煩,歡迎來中南部看看,店員會慢慢問你,也親切很多。
在台灣,妳本來就外國人啊😂
聽不懂正常囉,畢竟不同國家的語言
可以不用這樣把真的都是Mandarin 欸 (兩邊叫法不同所以寫英文
美國和英國的英文差很多外,紐西蘭和澳洲也很多不一樣的
台灣發票有分:
傳統發票、電子發票。
電子發票又有分:
實體電子發票、電子發票載具。
以前剛開始的推行的時候都會說:請問有電子發票載具嗎?
後來經過時間洗禮,變成:請問有載具嗎?
或是有些人會直接問:載具?
取貨也是,因為已經很長時間了,剛開始都會說:請問取貨手機的末三碼?
後來時間洗禮,變成:手機末三碼?又或者直接問:末三碼?
講給外國人聽都會請對方報phone number,然後專注聽最後的三個英文字就好😂
馬鈴薯=土豆,電鍋=電飯煲,廁所=衛生間,月經=例假,捷運=地鐵,分別=區別,消夜=夜宵,叫計程車=打車,旅館=酒店,番茄=西紅柿
欸?我还以为大家想说这些,比如“马铃薯”或“土豆”之类的都是随便的,没想到是分地区的吗?不过我才发现自己之前都混着说的😅 我甚至几乎不用“电锅”或“电饭煲”我都说成“电饭锅”的😂
说实话我除了捷运和计程车没用过以外都听说过
(ps:宵夜的“宵”打错了哦)
在台灣消夜這用法是常見的哦
@@frankchang1117 哦哦,原来如此!
其實台灣也講快遞,例如黑貓快遞。超商經營的快遞。通常會講拿包裹,但講快遞超商店員應該聽得懂才對
台灣也除了功課,也講作業
除了國中,也講小學。初中是早期的講法,現在不講了
現在的人你講快遞第一聯想的應該是lalamove那種,聽得懂但不會第一直覺反應,反而會以為你有叫甚麼外送到他們門市
快遞感覺像宅配
黏音這問題,對我這個有點年紀的人也是很困擾
像是去餐廳點餐,服務生唸了一串可以選擇的湯,往往只有最後一項有聽懂,前面的完全是鴨子聽雷
300多年前,荷蘭人統治過台灣,台灣漢人丘陵山坡有種茶葉,其品種也先從大陸福建引進。
荷蘭人經過貿易關係,把台灣名産,茶葉、樟腦、米、糖,賣到歐洲國家。茶葉算精品,受吃肉食飲奶習慣的洋人熱愛!
(主要可解肉食油膩?有利健康)
但茶葉從台灣銷到歐洲,成昂貴奢侈品,通常屬皇家貴人才能享用。
並且歐洲人與奶結合,做成奶茶,
回流台灣。
台灣人有一種傳統甜食ㄧ粉圓,一般夏天做成粉圓冰水,人人喜愛!
台灣中部人很愛賺錢,也很愛賭,腦筋很靈活。
其中春水堂最早把:茶+奶+粉圓,結合叫作珍珠奶茶
,全台傳開,打響名號,流行世界。
創意創新賺大錢!
*****
其實是 ~
(金 錢 豹)
旗下的:
(奶)+
(茶)+
(粉 援)……
外國人當然聽不懂, 沒關係啦
台灣都叫飲料店,因為不是只有賣奶茶.....
台灣人會說:「 超商 」。 ( 家樂褔那種等級叫 “ 量販店 ” or “ 大賣場 ” ) 「 便利商店 」,不會說 “ 便利店 ” 。 *7-11* ,可愛的叫它「 小 *7* 」,簡短點就以英語說:「 *Seven* 」( 中國都叫 “ 七么么 ” ,呃~~ 也可以啦 😅 ) 、計程車也可愛的叫它「 小黃 」。 屈臣式,叫它「 *7 x 4* 」 ( 七乘四 ) 😊
俗話「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況且是兩個不同國家,語言用詞不同是很正常的事。
No worries 。
反正放寬心,像我當初英文超級破,去澳洲還不是活的好好的。
我是台灣人,有時我也不懂,但是我知道,這些廣告都是公司要求的例行問話,我一律回答不用………………食品規格不懂的就回答:正常。
很多用詞台灣也有。
比如作業。作業和功課, 有時一樣, 有時不一樣。
功課有時是無型的。 比如出國旅遊我有作功課。
作業當功課, 有人會說做作業, 但大部份是說寫作業。
初中國中。 這有歷史演變。
最早叫初中, 九年國教以後就叫國中。 類似 幼稚園, 托兒所, 後來幼託合一變幼兒園。
另外,載具不等於電子發票。 電子發票要存在那個載具?
台灣飯店的吃到飽, 也叫自助餐。 後來因為容易和平價一般自助餐弄混。 而且有的吃到飽不是自助, 是點菜無限點。
所以後來都叫吃到飽, 或用英文buffet.
賣咖啡的連鎖業者也弄出了一堆詞。
大杯冰拿鐵-大冰拿
中杯熱美式-中熱美
大部分行銷話術真的可以不用理…只是單純公司要求而已
正常消費者也都是直覺性禮貌回"不用,謝謝"可能過幾秒才會想收銀員說了啥?
3:14 「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因為手搖飲的起源就是在臺灣啊😅 不用這麼驚訝😂
哈哈哈!真有意思,馬上訂閱!
小學,國小,其實都聽得懂。台灣的國中以前也叫做初中,但聽說有些地方變成了七年級八年級之類的。
七年級、八年級的稱呼都是用九年一貫新教材
我以前還是用國立編譯館教材末代生
以前國中校內廣播時就是用七年級、八年級、三年級稱呼各年級
因為三年級還是用舊教材
6:06常用但不同的有「高考」(公務人員高等考試)。另大學生~=本科生,高職~=中專,五專二專=大專。台灣的「大專院校」則是大學及專科學校的統稱
不然幹嘛的影片製作非常用心,音樂配音重疊畫面等應該很花時間,且內藏幽默(如3:13 3:31),猜想不是簡簡單單手機就能剪接的,但小小建議,2:04 3:17大嘴巴特效,偶一為之就好
即使我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有時候面對一些店家促銷或是結帳的時候附帶的服務啥的,也會因為語速太快沒聽懂,這其實滿正常的。
現在我都會直接說「不好意思我沒聽清楚,你可以說慢一點嗎?」
然後台灣也是可以說拉雞的啦,沒問題的
把那個拉雞桶給我拿來!
最常問的就是 加價購吧
會員 支付方式 加價購 這邏輯想就通了
拉基是你在講的吧
臺灣不會講拉基 那是國外才會講的
這是妳的第三支影片, 有沒有發現來了很多惡意攻擊妳的酸民? 那是因為妳是新人, 它們希望把妳掐S在剛發芽的時候. 事實上以新人來說妳的影片算很優質, 沒有新人的緊張青澀, 剪輯也很流暢, 深具潛力, 要加油挺住, 千萬別被那些低級的酸民打倒, 支持妳哦!
@@林春泥-t1f 感谢支持😊
@@不然幹嘛 ❤滿心祝福 🍀
你好 我是土生土長 但有點年紀的人 我到店裡面消費 點餐 結帳 如果櫃台店員 是年輕人 我有時也是會聽不懂 因為他們說話的速度很快 又黏 連音很多 載具 說真的到現在我還是不太懂 但是沒關係 我從來不用載具 還是可以消費的 聽不懂 就多問一下 就行了 不用怕 載具 好像是 你要在手機下載一個app 然後消費後給店員刷 那你的發票上的統一編號 就會入到裡面 以後發票中獎了 錢就自動轉入你的銀行帳戶
台灣黏音很重,「是不是」直接會變成「四(う)四」,重點是對方還聽得😂,還會回你「不四」
我跟妳說,只有魔法可以打敗魔法~~~~~~~~~妳也用同樣的方式回應她,他會嚇死。哈哈哈
還有一個很不一樣的~~ 在台灣 我們通常在餐廳 不會 講服務員 服務生~ 會講~小姐 小姐通常是對女店員的尊稱........ 但是到了 大陸 的時候 點餐要叫 小姐的時候~ 對方生氣了
它們認為 小姐 是對 色情行業的稱呼??WHAT~~?? 😅😅😅😅 然後就糾正我 應該要說 姑娘~~ ㄜ......😆😆
用英文吧?
還有8+9 🤣,一般開車不隨便按喇叭 ,有可能是戰鬥模式啟動鈴聲
台灣:8+9~內地:精神小伙........
結帳前的那一串行銷語有時候身為台灣人也聽不懂 😂
當你發現去冰還是有冰的時候會更混亂
並不是,會這樣很大部分是因為店員偷懶省略前置造成的...例如後(末)三碼...正確說法應該要說[請問您的手機後(末)三碼是多少],因為妳也是黑頭髮黃皮膚,他誤以為妳是台灣人,因此省略掉前面贅述的一大串直接講[末三碼],以一個外來人聽不懂是正常的...台灣人在語言使用上,很容易偷懶而濃縮用詞,例如最常聽到的大奶薇薇(大杯奶茶微糖微冰),就醬子(就這樣子)之類的...
以前台灣也把國中叫初中,1957年台灣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後,才改稱‘’國中‘’,我記得當年我也是有去考初中(時雨中學現在還存在),不過現在也有,只是一般都是私立的學校。
超商都會問要加購嗎?
應該說進化了嗎? 很多詞語也是近幾年隨著科技衍伸出來的,然後說話時很節省用語~
但中國常用詞在台灣也存在,也是聽得懂的
不同國家當然用語不同😅😅😅
兩邊制度的差異距離十萬八千里……有什麼好奇怪啊!
台灣的超商貨物是用手機號碼末三碼來分類,並不是什麼黑話!!!!
很多營業員為了要趕效率,講話快又搭配著黏在一起的特性,我是台灣人我也常常聽不懂,會 "蛤,哩公蝦"
台灣便利商店 叫店員
差異不大的就不說了 但矽谷跟硅谷我真的習慣不了
沒事,身為台灣人有時也會聽不懂 😆
另外小學跟初中也有人會用,而快遞比較多指寄到家裡的
哈哈 誇張😂
最後一句話:評論區;留言
以前台灣也有初中(初級中學),後來改成國中(國民中學),應該是跟九年義務教育的政策有關。
寫作業,做作業,都這麼說,畢竟學校發給學生的是作業簿而不是功課簿;做功課,功課做了沒?這麼說也行。
有時候我說來拿快遞,也是可以溝通的,但是現在台灣流行用宅配,説取包裹會比較通用,可能年輕的小朋友沒有用過快遞所以聽不懂。
🎉❤
台灣泡沫紅茶店本來就會問的詳細一點, 這可不是現在才這樣!!
加購的那串,我有時也聽不懂。😂
其實還真不是你的問題,你去飲料店聽到的,多數都是他們的專業用語,你其實可以不必去深究的,只要你拿到的飲料是你覺得好喝的就可以了。
幼稚園: 等同大陸的幼兒園
公車: 公共汽車, 等同大陸的公交車
質量: 物質的重量, 大陸的質量在台灣叫品質
高考: 高等公務人員考試, 大陸的高考在台灣叫大考
感冒: 除了字面上的意思, 用來形容人際關係時是「不喜歡」的負面意思, 和大陸正好相友
另, 國小/小學,國中/初中 這些在台灣也是通用的。
載具的意思是用來承載某種東西的器具, 例如載人的可能是車船, 承戴發票號碼的載具可能是二維碼或手机等。
恩 如果線上購物已經先付過錢了 去取貨就要核對資料末3碼及證件
載具=登載(統一發票)的電子工具
臺灣奶茶發展至今,(個人名聲擔保),我是從沒喝過一口的人。
對,其實很多人不喝奶茶的
很正常,剛開始去大陸也聽不懂大陸用語,去辦手機號的時候,光是台灣講mega大陸講兆,就不懂了
大陸:香口膠=台灣:
口香糖
下崗:失業
公安:警察
一堆電腦用語就不一樣,台灣常常習慣講英文、中國會翻成中文:
記憶体RAM - 內存
快取Cache - 緩存
光碟CD - 光盤
謝謝妳的説明加字幕.
其實我就是台灣人,要在某一家點個稍微複雜一點的【手搖飲】,我也是很頭暈的。這讓我有百口也莫能答。
普通人的舌頭有那麽精密挑剔嗎?奇怪了!//
新人做自己酸民一定有那叫忠實粉絲😂😂😂
我確定不是你的問題,因為我在飲料店點飲料也有相同的問題😅
結帳時直接跟他說『全部都不要』,他就閉嘴了XD
一本二本三本怎麼分? 我一直沒沒弄明白
叫小姐 別生氣,台灣是指年輕女孩
通常50歲以內,我都會叫小姐
泡麵=方便麵;叫車=打滴;沒關係=沒事;視訊=視頻;長官=領導
還有Condom.......兩地的中譯不一樣........
馬鈴薯叫土豆,花椰菜叫芥蘭,聽他們講話很刺耳
@@user-Tw.no1 刺耳是你的認知........
要搞清楚:你說的是中文->他家的語言.......
不然你一輩子不要說別人的語言........我不會覺得刺耳,我只是覺得中國跟我們就像兩個鬥氣的小孩:A說個詞,B就硬要改成另一個詞!你注意看:大陸根本不會把詞語美化的!都是直述,然後很好笑.......馬鈴薯為什麼就是要稱土豆?都那麼大顆了......還在叫豆?優酪乳就是要叫酸奶.......酸奶(壞掉的奶)你喝喝看!不拉死你個王X蛋才怪.......安樂死叫慈悲殺人(這個最好笑)!你翻成人道致死我還不笑你........慈悲殺人是什麼鬼?
@@user-Tw.no1 不是吧,花椰菜是有花球的,芥蘭沒有花球,這兩個是完全不一樣的菜,對算中國也沒有混用,如果是很像花椰的芥蘭,那是青花筍,是青花和芥蘭的雜交品種
@@crosschou4131 優酪乳跟酸奶其實本來是不同東西,一個是英文是Yogurt,一個是英文是Soured milk,但是兩岸都在混用,台灣把兩種都叫做優格,接著把液體優格分出來叫做優酪乳,中國則都叫做酸奶,但如果你出國,酸奶是酸奶,優格是優格,沒有優酪乳這種東西,那叫做比較稀的優格
TH-cam的視頻長度好像要大於八分鐘才有插播廣告,提高收益,給你參考。
3:11 是臺灣人除了諧音梗以外引以為傲的黏音😂😂😂
高考,台灣的是「公務人員高級考試三(二一)級考試」,如果是六職等的,多數簡稱高考。
土豆,台灣的是花生(電腦也算選土豆哦)
電腦,computer
台灣的運匠(計程車)或司機
班主任,台灣稱班導(師)
閨密,台灣的是姊妹淘
台灣的稱名額,那邊的稱呼好像是指標
青花椰菜->西蘭花,番茄->西紅柿
團建,台灣的有分「(員工)聚餐」「(員工)旅遊」
萬億,台灣稱為兆
只要不是喝純茶類無糖的。一律講微微就對了。比如珍珠奶茶微微。就是微糖微冰的意思。半微就是半糖微冰。超過微糖我都覺得太甜
恭喜您:免費學到了中文雙語😂
公交車-公車
電瓶車-電動機車
滴士-計程車
土豆-馬鈴薯
其實載具,也包含了手機裡面的條碼
習慣的問題….再一段日子….
聽的懂了!就聽得懂~周杰倫到底在唱什麼意思了😂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店員講什麼聽不懂很正常,講那麼快,又小聲,又糊成一團,我都還沒反應過來就講完了,根本沒聽懂對方講什麼 🤣
台灣以前也稱呼為初中/小學。1968年台灣實施九年「國」民教育之後,初中就改稱為「國」中、小學就改稱「國」小。
有個評論說實行九年教育是1957,你說1968,誰對??
聽不懂很正常,載具對外國人來說應該很難第一時間理解,有電子發票雲端操作還可以對獎這點很特別。
台灣人 載具剛出來那時也聽不太懂 ....後面才了解
其實沒這麼難
當我無法決定時
我就會說
你弄什麼
我喝什麼~
本集素材雙視角 👍 祝福 🌺
比心 ❤ 孩子很快長大 ✨時間要珍惜
在台灣,有時候只講末三碼,還真讓人困惑,因為除了手機末三碼,也有可能是身分證後三碼
好像比較少聽到要身分證末三碼的...通常末三碼講的是電話,身分證有聽過的是末四碼,末五碼通常是銀行帳號
我剛看以為是QR code 😓
那些詞不是生活用語,就是行業術語,不止妳聽不懂,不常去消費的人也聽不懂,不過那不重要,聽不懂就直接跟他說你聽不懂,他會再重新跟你解釋,我到現在都很不知道“發票”什麼時候也是“電子載具”了,它也不電子啊它就是紙本啊,弄了個十分不貼切又難以讓人聯想的詞凸顯專業,這就是台灣商業惡性競爭+壟斷引發的亂象,目地不是為了讓你顧客方便,而是要讓你對他的產業敬而遠之,你不懂他的術語,就滾蛋,他不差你這一單生意,反正這一行他壟斷了,你只要人在台灣,你就只能去他旗下的店家消費,遇到這種的不要慣著他,東西放櫃檯轉頭就走,不買就不買,大不了走遠一點去全聯或別家連鎖加盟店找類似的品項。
台灣以前也有快遞跟初中,後來漸漸不用了~ 因為快遞業沒落、國民義務教育改制。
不一樣,初中是以前小學畢業後需要參加考試才能再繼續受教育的學習階段,後來9年國民教育推行後,初中廢除改稱國中
台灣依舊有快遞,但台灣的快遞指的是運送的行業並非只運送的貨物,所以在台灣是快遞行業運送包裹到客戶手中,所以到超商取件才是取「包裹」,而非取快遞!
"因為" 的發音不同: (台): 因魏-4聲 (中): 因唯- 2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