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低欲望生活,上海白领是如何消费降级的?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30 ก.ย. 2024
  • 前几天看到国外杂志《经济学人》里说:中国大概有4.7亿左右的中产家庭。中产家庭面临的压力其实是远超其他家庭的,如何避免财富缩水是最重要的课题,稍有不慎就会回到赤贫。
    最近网络上就在热议一个话题:堪称中产作死三件套:贷款上千万、配偶不上班、二孩上国际 ,说白了无非就是房子、日常开销和家庭教育,这三座大山依然压得中产们喘不过气来。
    什么样的家庭算得上中产?
    我带大家逛一逛上海五角场顺便聊一聊。
    在2020年的《社会蓝皮书》里,给出的中产标准是这样的,家庭年收入在10~50万之间的属于中产阶级。
    在过去二十年里,经济腾飞的背景下,中产吃上了时代的红利,都赚了不少钱,买房买车买奢侈品。人总有种错觉,认为好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房价永远只升不降。 于是一些中产选择背上千万房贷买房,让另一半做全职太太,生两个孩子,都送去国际学校上学,再有点钱的,家里请个保姆育儿嫂。在经济大环境繁荣的情况下,这些选择似乎都看起来是合理的。不过这几年呢,不论是贫是富,都要开始调整对生活的预期。
    这两年就出现了个新词,消费降级。本质就是节约开支。年轻人最大的消费降级就是不买房,不背房贷。现在流行一个词,没有人能拿捏绝代佳人,就是无房贷,无车贷,无后代,简称绝代佳人,再找个伴儿,凑成绝代双骄。这样的狠人,连上级领导都害怕。难怪有些领导担心你不好好上班,会督促你早点买房早点买车,因为无房无车一身轻啊。
    除了不买房不买车之外,还有哪些消费降级呢,一个就是现在年轻人热衷于特种兵式旅游,原先呢都是优先飞机高铁,现在为了节约开支,头一天6点下班打卡,直奔上海的火车站,赶上晚上9点的火车,在火车上一觉睡醒,第二天凌晨抵达北京。一个个打卡拍照北京著名的景点,比如天安门,鼓楼,天坛公园,长城,北海公园等等。下午六点开始返程,坐上晚上的火车返回上海,第二天继续上班。
    主打一个旅游的高效率,用最少的钱逛最多的景点,发最酷的朋友圈。真的是卷完工作,还要卷旅游。
    对于我来说,我消费降级比较多,消费升级比较少,主要是把车卖了,上海的停车费油费是真的很吓人,随便停停就是一顿饭钱。我现在出行主要是地铁+自行车,偶尔打个顺风车或者是滴滴,这样每个月差不多能省下来1500元左右。
    理发方面,再也不办任何的理发卡了,以前充卡都是两三千的冲,还被美女理发师忽悠,买了一些他们的头皮护理产品,到现在还没用完。我现在都是选择商场里15元一次的快剪,洗头吹头都没有,就是纯粹的理发,没有多余的推销产品,感觉也挺舒服的。基本上两周去剪一次头发,每个月的开销在30元左右。
    再一个,我洗发水沐浴露用完了都没买了,只用上海牌的硫磺皂,主打一颗肥皂洗全身,结果意外地发现,我居然治好了多年的头皮屑,可能我头皮比较敏感,从小到大一直用国产的洗发水洗头,头皮屑成片成片的掉,甩一甩就像雪花一样。自从用了肥皂之后,头皮屑就正常了。
    每天晚上八九点,准时去商超买打折的水果色拉,水果拼盘,买一些打折的三文鱼吃吃,虽然要好好省钱,但是营养还是要保持均衡。
    以前每个月要去两次电影院,今年呢全部找免费的资源,自己在家看。我停掉了全部不必要的会员,尤其是qq会员,再也不关注qq等级了。
    之前呢每周都要喝喜茶,星巴克的饮料,三十几块钱一杯呢,一个月下来也不少钱。现在觉得蜜雪冰城,茶百道也不错,买点挂耳咖啡,自己加点牛奶蜂蜜就可以做一杯拿铁了。有网友戏称:上海人的血液里流淌的都是咖啡。我差不多还好,每天早上起来泡一杯拿铁。这样一个月的成本也不过50元。
    奢侈品这一块,我是从来不买的,因为根本买不起,商场里的一楼,那些珠宝首饰,那些驴牌奢侈品,豪华西装我是真的买不起,我连进那些奢侈品店的店门都有压力,那些导购穿的西装笔挺,上下打量我的眼光,可以让我的心跳直接到130下每分钟,那是一个我彻底屏蔽掉的世界。消费降级后我还是买不起。
    至于同学朋友结婚随份子钱,好在呢,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我高中短暂的交往过我们班的一个社牛女生,她人缘特别好,其他人结婚都要请她去,但是大家又认为她不想见到我,于是在同学结婚这件事,我几乎开销为0。
    对于朋友聚餐聚会啥的,说实话我也不感兴趣,大家都知道,我平时就喜欢看点古书,比如易经,道德经之类的。
    其实趁早学会消费降级是件好事,俭以养德,避免不必要的开支,当同龄人都在挥霍青春,挥霍钱包的时候,努力攒钱,等到岁数大了,发现自己有厚厚的存款,那是一件多棒的事情,在往后的日子里,就可以享受衣食无忧。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