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ren who suffer from "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 may suffer serious injuries!|SHASHA77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3 ก.ค. 2024
  • 🌟 English subtitle (auto-translated) is available.
    本集廣告與「伯立歐家園」合作播出
    【每月300元,守護身障雙老家園!】
    以支持身心障礙者為目標,協助伯立歐打造無障礙住宅
    規劃安養居所及媒合自立的工作職場,支持身障者就業。
    募款連結:lihi1.com/EdDnj
    #伯立歐家園
    #社團法人彰化縣喜樂小兒麻痺關懷協會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作,不代表「伯立歐家園」立場。
    --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bit.ly/77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bit.ly/2ZpclGS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IG : / 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bit.ly/shasha77_fb
    🔥 加入志祺七七團隊: bit.ly/3pi8zrE
    🔥 如有業務需求,請至官網瀏覽「服務方案與說明」:bit.ly/2ZCQ5Jh
    【 志祺七七 Podcast 】
    🎧 Apple Podcast:apple.co/3sQ7jyH
    🎧 Spotify:spoti.fi/3Nu4jzH
    🎧 KKBOX:bit.ly/3sSRJlL
    🎧 TH-cam Podcast 頻道:bit.ly/3PAd6Ca
    # #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1:03 【伯立歐家園】廣告段落
    01:37 常見的童年情感忽視
    02:51 童年被情感忽視會怎樣
    04:03 嚴重的社交打擊
    05:17 小心!童年情感忽視可能會「世代傳承」?
    06:25 如果我的童年情感被忽視了,要怎麼辦?
    07:44 要怎麼跟童年情感忽視的朋友相處?
    08:35 我們的觀點
    10:02 問題
    10:16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阿德
    |腳本:阿德
    |編輯:虎斑
    |剪輯後製:憨吉
    |剪輯助理: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兒童成長期可能有哪些「被忽視的需求」:De Bellis, M. D. (2005). The psychobiology of neglect. Child maltreatment, 10(2), 150-172.
    →「兒童忽視」的種類與盛行率:Stoltenborgh, M., Bakermans-Kranenburg, M. J., & Van Ijzendoorn, M. H. (2013). The neglect of child neglect: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the prevalence of neglect. 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 48(3), 345-355.
    →什麼是「童年情感忽視」:bit.ly/3NEUeQ1
    →童年情感忽視對兒童發展的影響:Rees, C. (2008). The influence of emotional neglect on development. Paediatrics and Child Health, 18(12), 527-534.
    →童年情感忽視對學齡兒童的影響:Maguire, S. A., Williams, B., Naughton, A. M., Cowley, L. E., Tempest, V., Mann, M. K., ... & Kemp, A. M. (2015).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motional, behavioural and cognitive features exhibited by school‐aged children experiencing neglect or emotional abuse. Child: care, health and development, 41(5), 641-653.
    →童年情感忽視對青少年的影響:Musetti, A., Grazia, V., Manari, T., Terrone, G., & Corsano, P. (2021). Linking 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 to adolescents' parent-related loneliness: Self-other differentiation and emotional detachment from parents as mediators. Child Abuse & Neglect, 122, 105338.
    →童年情感忽視對大學生的影響:Wark, M. J., Kruczek, T., & Boley, A. (2003). Emotional neglect and family structure: impact on student functioning. Child abuse & neglect, 27(9), 1033-1043.
    →童年情感忽視對親密關係的影響:Nancy Dodge Reyome (2010) Childhood Emotional Maltreatment and Later Intimate Relationships: Themes from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Journal of Aggression, Maltreatment & Trauma, 19:2, 224-242, DOI: 10.1080/10926770903539664
    →童年情感忽視對成年親密關係的影響:Colman, R. A., & Widom, C. S. (2004). Childhood abuse and neglect and adult intimate relationships: A prospective study. Child abuse & neglect, 28(11), 1133-1151.
    →童年情感忽視對伴侶關係的影響:bit.ly/3NAL4nC
    →童年情感忽視跟日後親職教育方式的關係:Hughes, M., & Cossar, J. (201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nal childhood emotional abuse/neglect and parenting outcomes: A systematic review. Child Abuse Review, 25(1), 31-45.
    →怎麼避免自己成為忽視孩子情感的父母?:bit.ly/3ODJaUE
    →怎麼避免自己成為忽視孩子情感的父母?:bit.ly/3NwpSiJ
    →怎麼避免自己成為忽視孩子情感的父母?:bit.ly/3NzsA7c
    →童年情感忽視的自癒技巧:bit.ly/3NBd3DY
    →童年情感忽視的自癒技巧:bit.ly/3Nu8Amx
    →童年情感忽視的自癒技巧:bit.ly/3bHnFU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 如有業務需求需要聯繫,請洽:hi77@simpleinfo.cc
    🔴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890

  • @shasha77
    @shasha77  2 ปีที่แล้ว +116

    【每月300元,守護身障雙老家園!】
    以支持身心障礙者為目標,協助伯立歐打造無障礙住宅
    規劃安養居所及媒合自立的工作職場,支持身障者就業。
    募款連結:lihi1.com/EdDnj
    #伯立歐家園
    #社團法人彰化縣喜樂小兒麻痺關懷協會

    • @buiding2000
      @buiding2000 2 ปีที่แล้ว +3

      A:常常沒有自己做決定的時候,等到要解決事情的時候早已發現長輩早就把問題解決
      我能理解長輩怕小孩苦的思維,但我覺得不是都把問題解決就等於沒問題
      也要給小孩有個自主做決策、商量的場合,好擺脫"寶"的標籤.....
      雖然以前也有好好反應過,也被以"小孩的想法還不成熟,你的決定不是很好"這樣糊弄過去....也覺得這樣不被重視過

    • @Lin-en7xm
      @Lin-en7xm 2 ปีที่แล้ว

      A 在這個科技冷漠的時代,我的家人也沒有特別忙我只有到了要吃3餐的時後我才和家人有話,只不過就只有:要吃什麼?跟我要吃XXX,都覺的我像被當雞來養,要我自己出去買東西,又不讓我出去,雖然被家人忽視了情感,但我還有朋友來滿足我的情感需求,我朋友說雖然我有點那個但習慣就好,慶幸自己遇到好的朋友,但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一樣,所以是B?我也不知道,在這訴苦感覺怪怪的差點不敢發出來,不可以的話就刪了~

    • @HolyLionProphet
      @HolyLionProphet 2 ปีที่แล้ว

      其實我算是童年情感忽視的那一類,老父親就是那種散養孩子的人。但是我還好有兩個兄弟可以聽我述說並對我述說他們的情感。又或許這正是老父親對我們三兄弟「放心」的理由之一

    • @qianxunli9354
      @qianxunli9354 2 ปีที่แล้ว

      A:有,我現在經常會有憂鬱情緒,以及面對事情的嚴重焦慮感。對於人際社交完全是根據自己的感覺在摸索,我在成長方面算是完全的放養型自我成長。
      父母對於我的情緒基本上是進行壓抑的
      「你哭就是你想用眼淚解決所有的事情」
      「爸媽工作這麼辛苦就是為了你呀!我們已經回不去了,如果你再不好好學習,我們年紀也不小了,萬一齣點什麼事,你英文再學不好,你活不下去啊!」
      「你爸爸我小時候就是被人欺負,所以我要活給那一些人看,就我一個人出來,那些人還爛在那個地方呢!」
      我從小就要接受他們給予我的各種低壓情緒,我爸也老是將他過去的悲慘情緒壓到我身上,我也因為體諒照顧父母的辛苦,所以從來不將我的情緒告訴他們。
      我現在回想過去都會覺得胃難受,渾身顫抖,仿佛還能感受到當時手腳冰冷後背發涼的感覺。
      作為一個懂事的孩子,真的很不容易。我希望不要有更多的孩子和我一樣,用未來的時間來治癒過去,用比別人更多的時間來探索和人相處的方式,為不小心在探索中傷害到別人而懊悔。

    • @aa24335737
      @aa24335737 2 ปีที่แล้ว

      今天的議題,很棒。謝謝志祺七七團隊

  • @user-jb6eg8qf4e
    @user-jb6eg8qf4e 2 ปีที่แล้ว +1646

    有一個日本作家說過父母這種職業不用考試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 @chengcheli3171
      @chengcheli3171 2 ปีที่แล้ว +71

      伊坂幸太郎《一首小夜曲》

    • @vivianchang8014
      @vivianchang8014 2 ปีที่แล้ว +250

      各方面來說都是真的
      之前就有人說婦產科明明都能幫生下來之後可能因為有障礙或疾病而受苦的胎兒中止懷孕
      但是卻沒有人會去問一對父母的物質條件跟心理素質是否會為小孩帶來痛苦

    • @user-yy4ku7rd6s
      @user-yy4ku7rd6s 2 ปีที่แล้ว +57

      然後羅訴偉德案被推翻了...

    • @flyonground
      @flyonground 2 ปีที่แล้ว +18

      ​@@user-yy4ku7rd6s Roe v Wade 處理的是聯邦政府有沒有權力把一個憲法沒有列明的政府權力強加於州政府身上...

    • @user-th5ue6ef3q
      @user-th5ue6ef3q 2 ปีที่แล้ว +3

      @@user-yy4ku7rd6s 美國的判決干日本作家屁事?

  • @user-rv4rx8pr2x
    @user-rv4rx8pr2x 2 ปีที่แล้ว +1241

    反正普遍亞洲教育就是這樣子了
    有問題
    「小孩子不要問太多」
    有煩惱
    「想當年我更辛苦」
    有心事
    「忍一下就好了」
    被欺負
    「別人欺負你上天會懲罰他 你打回去你就比他更惡劣」

    • @cocoremi
      @cocoremi 2 ปีที่แล้ว +418

      亞洲父母溝通法:我那麼辛苦是為了誰
      亞洲父母標準法:我當年做不到但是你要做到
      亞洲父母認錯法:你現在是什麼態度
      亞洲父母道歉法:快來吃飯啦

    • @0815Eason
      @0815Eason 2 ปีที่แล้ว +70

      想當年我更...真的是害死人

    • @ccc6050
      @ccc6050 2 ปีที่แล้ว +11

      正確解答留言

    • @Subscribe.My.Channal.Please
      @Subscribe.My.Channal.Please 2 ปีที่แล้ว +90

      (太氣所以寫得有點極端,請酌量閱讀)
      有問題
      「小孩子不要問太多」 有問題是我的錯嗎?那上學,讀書有何意義?不就是要學如何解決問題嗎?(解決不了就說,請小孩問專人/老師或想辦法幫他解答都比回別問太多好)
      有煩惱
      「想當年我更辛苦」 所以你TM會處理,能處理,能幫/教我處理了嗎??(沒人想知道你多慘,你慘我就TM要慘是不是?阿別人好我不就應該也要好?我沒理由一定要慘阿e04)
      有心事
      「忍一下就好了」 對阿,有問題都沒人來了解,就在旁邊ㄎㄠˋㄅㄟ,或不想/會管就嫌煩,說是自己沒事找事,不會影響我會說嗎?不必太好但至少傾聽吧,不然要老師/父母存在的意義是啥?
      被欺負
      「別人欺負你上天會懲罰他 你打回去你就比他更惡劣」 就算有上天會懲罰他也太晚(傷害已造成,換成是你能不在意嗎?你都不在意了還有人要幫你嗎?真的有上天的話就該制止而非事後諸葛),他都不尊重我了我TMD還要尊重他?????又沒打死或重傷,難道要不回手自我防衛/讓他閉嘴嗎?哭就了不起喔e04會哭會不知道尊重別人?你打回去你就比他更惡劣是尛?被別國侵略打回去有錯嗎?(換成是人與人之間也一樣)
      不想這樣但亞州會被多次侵略不是沒有原因的,包容是美德,放縱罪惡是缺德!自省能讓人看到自己的缺失,但為何只能檢討自己?
      這些應該被重視的問題卻沒人重視,成績高低/菜價/休假要幹嘛 之類雞毛蒜皮的小事卻總被人提起,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冷漠,除了工作/讀書,休閒以外的是全不關心,明明也有不少美好卻總是被強制忽略..............算了,再說下去只會越說越氣,還是用寶貴的生命充實自,體會美好吧。

    • @Subscribe.My.Channal.Please
      @Subscribe.My.Channal.Please 2 ปีที่แล้ว +47

      ​@@cocoremi 亞洲父母溝通法:我那麼辛苦是為了誰
      也沒說你辛苦我就該對你唯命是從
      亞洲父母標準法:我當年做不到但是你要做到
      除了我自己,沒有人能為我的未來做主(你都做不到還敢要求我)(搞不好我根本不想做)
      亞洲父母認錯法:你現在是什麼態度
      你剛剛是什麼態度我現在就是什麼態度(我說的搞不好還對你還說錯)(比我多活幾年就對我大小聲是不是)
      亞洲父母道歉法:快來吃飯啦
      沒半點誠意(說不過就說不過有種別轉移話題)

  • @user-mp9xi4th9j
    @user-mp9xi4th9j 2 ปีที่แล้ว +574

    記得我還在讀幼稚園的時候,大概是5歲左右,有一天,幼稚園還沒放學媽媽就把我提早接回去了,一路上媽媽很安靜,什麼話都沒有說,直到回家的時候我看到媽媽的行李箱放在客廳,爸爸則是坐在沙發上,似乎在等我回家,看到他們什麼話都沒有說,我小小聲的問了句回家的路上一直想問卻沒有問的問題:「為什麼今天這麼早回家?」媽媽率先開口,但他並沒有回答我的問題,而是反問了我:「妹妹,爸爸跟媽媽你比較喜歡哪一個?」我想了一下,回答:「爸爸」其實會這麼說並不是因為我真的比較喜歡爸爸,而是因為從小到大都是奶奶在照顧我,幼稚園的我已經有了「奶奶是爸爸這邊的親戚」這種觀念,所以才選擇回答爸爸,只記得回答完以後,媽媽哭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媽媽哭,接著我看她獨自提著行李箱往門走,我跑上去問了一句:「妳要去哪裡?」媽媽轉頭蹲下來摸我的頭:「很遠很遠的地方,你要乖乖聽爸爸的話喔」說完以後她就離開了。
    然而媽媽走了以後,我大概是意識到她不會回來了,我也沒有問過爸爸和奶奶有關於媽媽的問題。和媽媽離婚以後的爸爸,整天都在家裡喝酒,就算出門也是去買酒,因為我怕爸爸會生氣,所以我也總是會特意避開跟媽媽有關的任何事,在家裡也過得小心翼翼的,看到這裡或許有人會想問:「那奶奶呢?奶奶在做什麼?」在爸爸成天飲酒度日的時候,奶奶獨自照顧著我,偶爾也會罵一下爸爸,但是罵爸爸的同時卻一直和我說長大不能變得和媽媽一樣,記得有次奶奶接我放學,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了媽媽的朋友,那位朋友是一位男性,剛好在家附近工作,所以才會遇到,見到他時,奶奶指著那位男性朋友說道:「妳的媽媽是一個不要臉的女人」雖然我才5、6歲,聽到奶奶這麼說我非常難過,但我沒有選擇相信她,因為我相信我的媽媽不是這樣的人。
    就這樣到了國小,爸爸還是一樣頹靡不振,奶奶一樣漠不關心,但不一樣的是,只要一和奶奶有紛爭,她就會開始使用言語暴力,她會在我面前攻擊我的媽媽,說媽媽的不是,並且說我和媽媽兩母女都是賤女人,當時國小的我聽了以後只會崩潰大哭,記得當時其他親戚也是站在奶奶這邊的,也包括一直對我很好的姑姑,也會說跟我說我媽媽的壞話。
    然而,自從奶奶開始對我使用言語暴力以後,我每天在學校都看起來很正常,但只要一回家,不管奶奶有沒有和我講話,我都會馬上跑到房間摀著棉被大聲痛哭,剛好我那時候的房間和奶奶是一起的,所以我的床就在她的隔壁,只要她進來拿東西,就會看到我在哭,但是她從來沒有關心過我,這讓我哭得更難過,但不管我看上去多麼狼狽,她總是連看都不看我一眼。
    現在我已經是一個準大學生了,上面的文字敘述真的很多,但我省略的部分其實更多,包括他們禁止媽媽來見我、禁止我把家裡的事情跟學校老師甚至是同學講,到後來他們禁止我哭,因為我的哭鬧聲特別大,他們很怕鄰居會去舉報他們虐待小孩,所以只要我哭,他們就會趕我去罰站等等的。只能說雖然我的童年過得並不是很愉快,但是非常意外的是,我從來沒有因此憂鬱或是生病,大概是天生個性使然,我的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況且在學校我也交到很多朋友,所以我過得其實並不算很糟糕,雖然話這麼說,但我認為自己確實有被這樣的家庭影響到我的個性發展,我沒有影片中提到的憂鬱、焦躁等等的問題,但是我卻有點孤僻,雖然朋友很多,但我總是會有意無意的保持一種距離感,或許這是因為我家庭不美滿而產生的保護機制吧?
    洋洋灑灑的打了很多,但我想我還是謝謝我的家庭,雖然他們給我的童年環境不好,但還是讓我從小衣食無缺,也幸好我沒有走歪,至少現在要讀大學了,暑假想接打工來補貼家用!謝謝你們看到這裡,我的有感而發真的又臭又長ಥ‿ಥ

    • @user-iy6zy7wo3k
      @user-iy6zy7wo3k 2 ปีที่แล้ว +32

      我居然默默的把他看完了 (雖然感覺這樣有點多嘴 但後來呢)

    • @oomarcy3054
      @oomarcy3054 2 ปีที่แล้ว +73

      在這種家庭生長你的心態能維持住真的很強大......

    • @muffin6883
      @muffin6883 2 ปีที่แล้ว +57

      我雖然沒有像你這樣的經驗
      但我童年也不是非常好
      我和你一樣總是有距離感
      我上學的時候朋友都說我很開朗很樂天
      可是等我出了社會,獨處的時間變多之後
      我才發現我自己悲觀得要命,自卑感越來越強
      童年的陰影接踵而至
      有時候真的很想一了百了
      人家說要跟自己的童年和解才可以釋懷
      根本地獄等級難度

    • @kaosps3
      @kaosps3 2 ปีที่แล้ว +1

      太痛苦了

    • @GaoGao0617
      @GaoGao0617 2 ปีที่แล้ว +19

      這些突然丟過來的疑問真的會記一輩子😢 哀 根本不該問小孩這種問題⋯ 讓小孩在父母之間二選一 我也被問過類似的問題
      要跟誰之類的

  • @leungyohana7760
    @leungyohana7760 2 ปีที่แล้ว +40

    最需要看這影片的人:養育幼兒的家長
    留言大部份:已經受影響的成人

  • @waeigmcool
    @waeigmcool 2 ปีที่แล้ว +551

    最慘的是不只忽視,而是還要被迫當父母情緒宣洩的垃圾桶,
    小學就要一直聽母親抱怨公司抱怨婆婆,自己的感情卻無從宣洩,
    與父母溝通的結果就是換來一頓嘲笑,
    好好讀書以後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出社會更多煩惱你這些只是自己鑽牛角尖想太多..
    這位苦主從此以後就把事情藏在心裡不與父母溝通
    儘管長大出社會後勉強可以過活,但是他知道這根扎進心頭的刺只會越陷越深。

    • @leungyohana7760
      @leungyohana7760 2 ปีที่แล้ว +56

      父母:我天天都在陪伴小孩跟他交流,忽視個屁喔
      都是父母:對孩子不停說自己的事。好聽是「灌輸經驗」,不好聽是迫放學回家的孩子過一次自己早上的生活,孩子都沒時間做自己了

    • @Kanadesaioshi
      @Kanadesaioshi 2 ปีที่แล้ว +47

      換來他們的嘲笑說:小孩子懂什麼
      或者是 小孩子哪裡有什麼煩惱之類的嗎?
      …嗚,頭好痛

    • @yugiohosiris
      @yugiohosiris 2 ปีที่แล้ว +16

      +1 偏偏我還很愛媽媽 非常混亂..

    • @MC3cm
      @MC3cm 2 ปีที่แล้ว +2

      跟我完全一樣

    • @OverTheWay2112
      @OverTheWay2112 2 ปีที่แล้ว +29

      小時候我媽媽都笑著說
      你有煩惱喔你每天只要上學耶
      後來我媽媽得憂鬱症
      後來我也得
      再後來我讀心裡系
      現在我常常探索自我挖掘隱藏的議題
      每當我找出議題的解答我都感到與世界和解
      當然避免反芻我也跟專業人員一起討論
      這些過程我真的成長很多
      很難去跟別人說解開議題的感覺多美好
      如果一個人試著相信心理學
      就會驚訝的發現所有問題的答案其實都藏在心理最深處
      那裡很暗
      隱隱有光
      有一個未被看見的自己
      一直在等待
      我會努力不懈一輩子去探尋所有有關自己的議題與答案
      即便過程痛苦
      但我無限接近答案

  • @sclay6ix---669
    @sclay6ix---669 2 ปีที่แล้ว +206

    小時候把心事跟家人說,換來的不是被站在上帝視角批判一切,就是被當成笑話被拿去閒話家常,心事根本不應該跟自己以外的任何人說,如果連你都會出賣自己,那你以外的任何人也一定會

  • @waihanglam8182
    @waihanglam8182 2 ปีที่แล้ว +45

    有人用童年治癒一生,有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希望這句說話終有一日不再適用
    只剩下「有人」變成「我們」的前半句

  • @a930x3
    @a930x3 2 ปีที่แล้ว +232

    這可能是近代家長不敢生小孩的其中原因
    除了自身經濟壓力之外,自身小時候因為父母的忽視情感教育,而用相同方式傷害下一代,讓自己子女受傷
    子女不一定複製你的成就,但是忽視創傷容易複製,甚至比父母一輩更加嚴重
    也就導致受到不合理的問題時,只能低聲忍耐,問題是部分問題可不是低聲下氣就會有好結果,反而更容易被壓榨,導致惡行循環

    • @chihhsin496
      @chihhsin496 2 ปีที่แล้ว +2

      就是我!

    • @stellali2825
      @stellali2825 2 ปีที่แล้ว +20

      完全認同,
      不敢生很大原因是因為
      沒把握自己可以養好小孩
      為什麼會沒把握?
      因為清楚明白
      自己的父母是怎麼教育自己長大的
      不想要重蹈覆轍
      如果沒辦法照顧好小孩那寧可不要養

    • @arieldreampursuer9902
      @arieldreampursuer9902 2 ปีที่แล้ว +3

      我已經不是不敢生,是絕對不生,在心裡有病的家庭下,小孩生出來也不知道是一份禮物、還是一個傾倒情緒垃圾的祭品

    • @learningenglishthroughtran8540
      @learningenglishthroughtran8540 2 ปีที่แล้ว +1

      @@arieldreampursuer9902 不生就不生 ,不要責怪代間的仇恨 ,你不生, 不是誰害你的

  • @user-qr1mi5fq3c
    @user-qr1mi5fq3c 2 ปีที่แล้ว +35

    當小孩長輩把成為取樂或比較的對象,拿小孩的糗事或秘密當聊天八卦,對小孩的傷害遠比想像的深
    畢竟有些人會養成長輩不值得相信,所有人都不值得依靠是有原因的
    像貨物一樣被品頭論足,像寵物一樣被討論訓練成績,希望保守的秘密被當面說出去,渴望解答的困惑被敷衍
    嘲笑、羞辱、愚弄,不告訴你為何要這麼做,只強迫你必須這麼做

  • @zxcvbook
    @zxcvbook 2 ปีที่แล้ว +43

    其實嬰兒時期很多父母就會對嬰兒情感忽視了,寶寶哭有許多父母都會選擇忽視,怕抱抱孩子、稱讚都會“寵壞小孩”,但其實根本不會,只會造成孩子從嬰兒時期就有不安全感的問題

  • @tsaomingsui
    @tsaomingsui 2 ปีที่แล้ว +487

    我現在跟父母沒話題講,習慣一個人面對所有問題。從小被漠視跟反對一切,所以習慣自己處理了😂

    • @evachen601
      @evachen601 2 ปีที่แล้ว +191

      +1
      長大後我爸媽還怪我說 為什麼有些問題不跟他們說
      阿說了是有屁用哦 🙄

    • @drawingfatcat
      @drawingfatcat 2 ปีที่แล้ว +9

      深有同感

    • @heung1gong2yan4
      @heung1gong2yan4 2 ปีที่แล้ว +34

      如果長輩跟我們說,想當年Ta怎樣怎樣🫠這顯然不是我們需要或想聽的,那就乾脆處理完再交代一下即可(當然,開明的長輩例外

    • @ji3g
      @ji3g 2 ปีที่แล้ว

      @@evachen601 確實

    • @user-muwan
      @user-muwan 2 ปีที่แล้ว +32

      我也是 國小我父母就叫我自己的事自己處理 我也就習慣自己處理了 後來離開家幾乎不會說自己做了什麼去了哪裡 不過往好處想是獨立 不會被牽制吧

  • @Pegasusyi
    @Pegasusyi 2 ปีที่แล้ว +277

    謝謝你們做這個主題,希望可以看到更多關於童年情感創傷的議題,讓社會大眾有更多對自己以及對他人的理解。

  • @hikarichen9956
    @hikarichen9956 2 ปีที่แล้ว +36

    曾經有過,在學校遭受霸凌,跟家人説後,被說被欺負是我的問題,快撐不下去的時候說想休學,被說不負責任,後來是靠心靈勵志的書自己堅強又或者是把自己保護起來,但是往後別說相信別人了,連自己都不相信,但是我知道大人是自顧不暇,所以從小就認為只有自己會幫自己。

  • @user-nd1rn6ij2c
    @user-nd1rn6ij2c 2 ปีที่แล้ว +187

    小時候很愛哭,被大人喝斥幾次這有什麼好哭的,就會覺得是自己小題大作,總覺得是自己不好,長久下來就變得成默寡言,出社會才有好轉,但是傷害已經造成了,覺得跟父母講事情只會被罵,儘管是最親密的家人,也不會知道我在想什麼。

    • @fishncha7855
      @fishncha7855 2 ปีที่แล้ว +16

      我是被媽媽兇我說我哭得很醜,從此以後就沒在任何人面前哭過,除非真的忍不住,但也會馬上躲起來,逃不掉就笑著糊弄過去。因為我哭得很醜所以不想讓人看到

    • @cocoremi
      @cocoremi 2 ปีที่แล้ว +37

      哭就是打 哭的越兇打的越兇
      一堆彷彿像是直接教育你必須壓抑情感的教訓方法
      然後長大後才在一直靠北為什麼你什麼都不說巴拉巴拉

    • @user-sb6cn5dh7s
      @user-sb6cn5dh7s 2 ปีที่แล้ว +2

      說到點了

    • @mingming5ma
      @mingming5ma 2 ปีที่แล้ว +8

      @@fishncha7855 和你相反,我曾試過被家人說我笑得很醜,就變得不愛笑
      幸好出了社會後就新技能習得『假笑』,笑得讓自己心寒

    • @Subscribe.My.Channal.Please
      @Subscribe.My.Channal.Please 2 ปีที่แล้ว

      @@cocoremi 對

  • @asdfy_ash2765
    @asdfy_ash2765 2 ปีที่แล้ว +290

    覺得這整集根本就是在講自己,謝謝志祺的團隊讓我更認識我自己
    我覺得"想被了解、想被愛,卻又害怕跟人太親密"講的超好超中肯
    而且不僅如此,沒有被傾聽過的人就不會懂得傾聽別人,進而陷入一個"別人不會和我分享,我想和朋友分享也想幫朋友分擔卻毫無頭緒也沒辦法"的惡性循環,情緒一直壓抑著最後真的會對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

    • @cl_6384
      @cl_6384 2 ปีที่แล้ว +8

      我身邊很多人和我分享他的事和情緒,事情也能分擔,反倒到自己就會表達不了自己情緒的人🤔

    • @etu-rilyuu-lan
      @etu-rilyuu-lan 2 ปีที่แล้ว +5

      @@cl_6384 這很正常 感情的名稱本來只是將一種感覺賦予名稱 如果沒有人告訴你那是什麼感覺 本來就很難體會
      更別說感情本來就是複合式的
      比如喜悅中帶有悲傷 寂寞中感到快樂 之類的 所以其實感情本身就複雜不好說明

    • @Krabby-Patty-Wu
      @Krabby-Patty-Wu 2 ปีที่แล้ว +1

      我也是😢

  • @jmteng327
    @jmteng327 2 ปีที่แล้ว +124

    【亞洲父母的觀念】
    只有讀書+才藝需要從小培養。
    其餘的像是生活技能,判斷能力,社交能力等等的 不用培養,長大就自然會了。
    所以亞洲父母在小孩還小的時候,除了讀書跟學才藝之外,其他都不讓碰,等小孩長大後才說:你都XX歲了,為什麼連OOO都做不好

    • @user-zy3sh8fi2z
      @user-zy3sh8fi2z 2 ปีที่แล้ว +8

      這時候可以回一句,因為你教育失敗

    • @user-qt3xi7mm7m
      @user-qt3xi7mm7m 2 ปีที่แล้ว +15

      @@user-zy3sh8fi2z 這樣回只會換來一頓打 還會說:你這甚麼口氣? 是這樣跟父母說話的嗎?

    • @violetkite0210
      @violetkite0210 2 ปีที่แล้ว +3

      嘿嘿,每個家庭都有點像,但孩子跟父母的感情大概是最大的影響,雖然有時候我真氣他們,但也知道他們是想要對我好,反正你要找到比父母更愛自己的還是比較難的,而且你說還真有道理,有些事,長大點就會想通了,但就是還是很不爽他們這點啦!

    • @violetkite0210
      @violetkite0210 2 ปีที่แล้ว

      至於生活技能,家務什麽的父母不是會教完你,然後全丟給你嗎?做錯了會罵就是了…
      判斷力跟社交,只要像父母說的認真上學,你就真的會了,要是不會真是你的問題了,別誤會我就是不會,但就真的是我擺爛沒天賦不喜歡…怪不到我爸媽…

    • @s40317
      @s40317 ปีที่แล้ว +2

      @@violetkite0210 學校會教是不是搞錯了什麼 頂大生裡面沒有媒體識讀跟不會讀空氣的人可多著呢

  • @ckckl8717
    @ckckl8717 2 ปีที่แล้ว +126

    感覺這現象真的很普遍,找朋友聊家裡的事,幾乎都變成對方反過來跟我比慘,沒解決反而加重了。

    • @axm86
      @axm86 2 ปีที่แล้ว +8

      比慘大會 但通常朋友能讓你用另一個角度看自己 尤其是在與社會隔絕一段時間後 更能感受到 前提是真的朋友

    • @wky0829
      @wky0829 2 ปีที่แล้ว +1

      我朋友的圈子裏就沒有比我更慘的 每次到最後就只有我羡慕別人

    • @axm86
      @axm86 2 ปีที่แล้ว

      @@wky0829 對不起我笑出了聲 你有多慘你就對自己有多瞭解看人就越清晰 遇到事情就越快發覺 不像我出事後才發現
      搞的我現在跳樓也沒差 真的除了爛命一條什麼都沒有 也沒機會了

  • @user-ig8lv8oe6b
    @user-ig8lv8oe6b 2 ปีที่แล้ว +21

    記得小時候好幾次試圖向父母表達情緒
    只得到「喔~這樣喔~」「很累累齁~」
    等等不著邊際的回應
    每次我都os:
    「啊。這個人聽不懂我在說什麼。」
    然後漸漸就變得完全不想依賴人了,不是愛逞強,但遇到困難時完全不會想到好像能找人幫忙,大概潛意識已經認為別人完全幫不上忙了。
    現在仍覺得人與人無法互信理解才是正常的。雖然我能做到(自認高敏感族)對別人就不強求。

  • @chai-hsuncheng4662
    @chai-hsuncheng4662 2 ปีที่แล้ว +96

    交了男朋友後,才發現自己在吵架時總是迴避溝通,但心理其實是有話想說的,但不知出自「害怕不被理解」、「羞愧」、「覺得自己是小問題」、「害怕對方覺得自己毛病很多」而難以開口,明明是很簡單的事,但對當下的我來說真的很困難,幸好男友總會耐心的問我的想法,拉下臉陪著我直到我願意開口,不過現在已經能好好面對問題及溝通了😊
    看完影片後,才想到小時候哭鬧時總被忽略或是喝止、有人際問題時大人都會對我說別去理他,回想總總例子,原來我也是童年情感忽視的一員。

  • @JianRong1227
    @JianRong1227 2 ปีที่แล้ว +158

    我最感謝我爸媽,在吵到快要離婚的那幾年,依然堅持「絕對不在兒女面前吵架、打架」,這樣的堅持現在想來真的非常偉大❤️

    • @GaoGao0617
      @GaoGao0617 2 ปีที่แล้ว +39

      拍拍手
      父母打架吵架摔東西冷戰的記憶占了我蠻大比例

    • @The_world_that_No_dreams
      @The_world_that_No_dreams 2 ปีที่แล้ว +27

      這種父母真的很難得,妳遇到SSR父母了。

    • @DD_jager
      @DD_jager 2 ปีที่แล้ว +9

      我爸媽是一直吵但雙方都不想離婚

    • @GaoGao0617
      @GaoGao0617 2 ปีที่แล้ว +4

      @@DD_jager 我爸媽冷戰好幾好幾年
      有夠⋯痾

    • @JianRong1227
      @JianRong1227 2 ปีที่แล้ว +18

      @@The_world_that_No_dreams 有次父母要「開戰」之際,眼看鍋子已經連菜一起飛過來了,我從房間裡面探出小腦袋,爸媽兩人立刻彈開,繼續像沒事人一樣做該做的事情。
      不過這唯一一幕我卻記得異常很清楚⋯

  • @abu-oi3sw
    @abu-oi3sw 2 ปีที่แล้ว +96

    身為一個即將6年級的小學生
    我很慶幸自己出生在沒有老套觀念的家庭
    家人的陪伴也是十分的多 也支持我的想法
    從小就接受著很民主式的教育
    但我的身邊就有童年情感忽視的案例
    而且還是我的朋友
    所以希望不管是現在或是下一代都能夠有
    像我一樣的家庭
    (雖然我也才小學而已,沒有什麼歷練)

    • @bigricemie
      @bigricemie 2 ปีที่แล้ว +45

      年紀還這麼小就會關注社會議題,很棒,要繼續保持

    • @abu-oi3sw
      @abu-oi3sw 2 ปีที่แล้ว +3

      @@bigricemie 其實我只是覺得這個議題剛好發生在我身邊而已 想要分享一下

    • @user-kh4wo8kz4b
      @user-kh4wo8kz4b 2 ปีที่แล้ว +8

      你要多關心你的朋友 多支持他 這很重要 ❗️

    • @GaoGao0617
      @GaoGao0617 2 ปีที่แล้ว +6

      好~久以前我小學時也有周遭同學被家暴的⋯當時真的幫不上什麼忙😢只能聽她訴苦

    • @adal10357
      @adal10357 2 ปีที่แล้ว +10

      對於小學生留了這樣的留言,覺得蠻驚喜的@@ 如果會有興趣的話,可以看Jonice Webb的書,2本都有翻譯成中文。

  • @Ryan-mj6jn
    @Ryan-mj6jn 2 ปีที่แล้ว +34

    「想被了解、想被愛,但卻又怕跟人太親密」完全戳中心聲🥲 以前總覺得自己沒事 一切都是自己想太多 但最近發現自己好像真的病了 對於過度親密的關係會感到噁心 所以會不自覺推開身邊親近的人….真的很難受🤧

    • @luckgirl880
      @luckgirl880 2 ปีที่แล้ว +2

      我也是這樣,害怕太親密又很想跟別人親密,就變得超級矛盾

  • @vincehuang4527
    @vincehuang4527 2 ปีที่แล้ว +160

    推薦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 鍾妮斯.韋伯的「童年情感忽視:為何我們總是渴望親密,卻又難以承受?」這本書,裡頭很詳細探討情感失能的家庭、童年情感忽視的特徵,以及如何修復情感需求等,我覺得是一本很需要大家去瞭解的書~

    • @user-yy4ku7rd6s
      @user-yy4ku7rd6s 2 ปีที่แล้ว +6

      其實有必要的話,找專業諮商協助也很重要

    • @nanalara24
      @nanalara24 2 ปีที่แล้ว

      @@user-yy4ku7rd6s 金錢是一大阻力!

  • @sandman5691
    @sandman5691 2 ปีที่แล้ว +99

    如果依此定義,我們的父母輩當時應該有95~99%受到「童年情感忽視」。

    • @hui-honglim5216
      @hui-honglim5216 2 ปีที่แล้ว +46

      心理不健全的小孩不會自然地長成心理健全的大人啊。

    • @kaosps3
      @kaosps3 2 ปีที่แล้ว +32

      創傷一代傳一代

    • @GaoGao0617
      @GaoGao0617 2 ปีที่แล้ว +24

      以後房貸也一代傳一代😂

    • @ulee5723
      @ulee5723 2 ปีที่แล้ว +15

      @@GaoGao0617 一代一代一代

    • @learningenglishthroughtran8540
      @learningenglishthroughtran8540 2 ปีที่แล้ว +2

      @@hui-honglim5216 不一定 , 如果你從小心理不健全 ,長大就是糟糕的壞大人 , 我感覺這真的太可悲 , 自己的問題 , 不要推給小時候別人欠我健全, 不合理

  • @duck-zen
    @duck-zen 2 ปีที่แล้ว +17

    沒關係,反正我是最後一代。
    想到就覺得開心:)

  • @katcat1108
    @katcat1108 2 ปีที่แล้ว +98

    A 影響的很嚴重
    不過我實在不能理解,為什麼我家的長輩有時間,卻打死不願意指導自己的孩子,
    而且都要孩子自己猜、自己看著學,
    明明在人生道路上都覺得好像安排孩子去考大學考公職考他們認為鐵飯碗的工作...這種事情他們就很喜歡下指導棋,
    但是那種怎麼挑菜、怎麼打掃、該去哪裡買東西、怎麼寄信、怎麼開戶...之類的事情,
    他們卻不願意告訴自己的孩子,
    好像先在家裡或車上教孩子「你等會下車去左邊那邊抽號碼牌,然後去櫃檯跟人家說OOO...」
    是一種讓他們很不能接受的行為。

    • @user-cv9pg8lo4j
      @user-cv9pg8lo4j 2 ปีที่แล้ว +19

      我爸媽也是耶!不會教我這些事情,可是他們會要我做這些事情,我做不好又說我連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

    • @enya35
      @enya35 2 ปีที่แล้ว +14

      當你主動提出想學習的時候又說你學不會的啦

    • @nikichimoto
      @nikichimoto 2 ปีที่แล้ว +3

      我爸媽也是。但他們倒是不會在人生路下指導棋,就只是一個很佛系的父母狀態。但這樣也造成我從小很多壓力,因為沒人引導教導生活、學業、到人際的大小事

    • @kaosps3
      @kaosps3 2 ปีที่แล้ว +6

      因為他們根本不想浪費一分鐘在孩子身上

    • @user-fv6ch7jf8b
      @user-fv6ch7jf8b 2 ปีที่แล้ว +4

      因為他們只要權利不要責任

  • @hoiimmilina9622
    @hoiimmilina9622 2 ปีที่แล้ว +160

    想到我媽曾經對我說過:「因為你是小孩,所以不需要被尊重」、「生你是為了讓你以後養我」,不過我都忍了,因為我覺得沒差,但我媽的職業是保母再加上她喜歡捉弄小孩,害我不曉得該不該支持她做這行下去

    • @devil5cry
      @devil5cry 2 ปีที่แล้ว +42

      怕.gif

    • @evachen601
      @evachen601 2 ปีที่แล้ว +94

      以後你也可以跟她說「因為你是老人,所以不需要被尊重」
      「生我是為了讓我養你,而我活著是為了自己」

    • @kevinchang0527
      @kevinchang0527 2 ปีที่แล้ว +42

      這種家長如果只要求「養」、丟錢過去就行,還算好對付,反正也不求尊重;遇到失智到匯錢過去還當作沒匯、一天撥50通以上電話給兒女、兒女幫叫外送還抱怨怎不是你親自送來、整天和鄰居與管理員抱怨自己兒女多差都白養了的這種更慘...

    • @Subscribe.My.Channal.Please
      @Subscribe.My.Channal.Please 2 ปีที่แล้ว +16

      對於「因為你是小孩,所以不需要被尊重」、「生你是為了讓你以後養我」的話,我表示:
      都不尊重我還有臉叫我養你?(我不是有多要臉,但在這種人面前我還真沒臉說自己不要臉)
      爸媽養你是辛苦但也不該這樣說

    • @alishanightshade3270
      @alishanightshade3270 2 ปีที่แล้ว +17

      我爸一直把我幼稚園老師的說話記在心裡
      “不要讓父母生氣”
      原意是很好的,但不是對孩子沒禮貌的藉口,我開始已經很容忍了,他怎麼煩躁我也沒多說,不過他也沒珍惜,到我爆炸時,又拿這句壓我
      這種事是雙向的好嗎,你對我好我對你好,就一味責怪我不好,都不想想自己平時用什麼語氣跟人說話

  • @heyblue2044
    @heyblue2044 2 ปีที่แล้ว +26

    所以我一直覺得當小孩才是最孤獨的。有情感需求的時候自己不能表達清楚,也很容易被大人忽視。覺得小孩子哪來那麼多不開心,其實真的很委屈。
    長大之後,自己開始意識到當年發生什麼事情,向媽媽憶述當年同儕排擠,也指出了當年因為家長回應的話語而更加不開心(或者是引發了別的問題)的情況,她就一直耿耿於懷,覺得我記仇,覺得我在怪她。其實我只是想要把自己表達清楚,讓他多了解我,也當然想說要是媽媽可以怎樣怎樣咗的話會更好。可是就是得不到理解。
    幸好現在遇到也是有點高敏感的另一半,他很會察覺我的情緒也懂得安慰。所以我覺得當個成年人開心多了。(有什麼受不了都可以逃走離開bad vibe製造者(*/ω\*)
    謝謝志祺 讓我又對自己的情況多了解了一些!

  • @user-bp6un3hb6t
    @user-bp6un3hb6t 2 ปีที่แล้ว +94

    志琪說的完全符合我的童年,小時候印象很糟 沒啥好印象。現在我快二十【情緒】變得越來越淡化。沒有快樂(+)沒有憤怒(-)只有空虛。某些時候我都不知道我當下「要」甚麼感受。正正符合了那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現在變得不容易生氣,但也不容易快樂。我也不知道是好是壞

    • @user-qb2nv4it5t
      @user-qb2nv4it5t 2 ปีที่แล้ว +23

      我倒是與你相反
      我是有「情緒」,但無法保留情緒變成「感情」,記憶通常伴隨而來的「感情」我無法體會,想起來也只是像一杯白開水而已,即便當下強烈的「情緒」過後,我就再也感覺不到了,越來越像游離在外的閱讀者,只是初次翻書當下存在著同步「情緒」而已

    • @lyndonlee8253
      @lyndonlee8253 2 ปีที่แล้ว +18

      我的狀況是當下不會感覺到任何情緒,但是睡前會全部湧上來。

    • @user-nt7go1gf2e
      @user-nt7go1gf2e 2 ปีที่แล้ว +5

      @@lyndonlee8253 很認同!我自己常常也會這樣,然後就會一整晚都睡不著......。

    • @rexisveryhappy8348
      @rexisveryhappy8348 2 ปีที่แล้ว +7

      @@user-qb2nv4it5t 我感覺我跟你差不多 只是感情來了很快就會被我的理智抽離了 導致我哭時都能理智的處理情況

    • @pzgsbde791
      @pzgsbde791 2 ปีที่แล้ว +2

      我也是記憶都像在看故事的那種,沒什麼情緒😂不過我覺得這情況還蠻適合我的,不會因此感到困擾

  • @mii.meditation
    @mii.meditation 2 ปีที่แล้ว +44

    童年情感忽視也是造成迴避型依戀的主因。 我也是一直沒注意自己的社交疏離來自情感被忽視,童年的事也忘得差不多,直到最近才開始回想成長歷程真的不斷被母親情感忽視跟情緒勒索。

  • @PineappleWang
    @PineappleWang 2 ปีที่แล้ว +57

    看到快哭了是正常的嗎😭
    曾幾何時就再也沒有跟媽媽說自己心事了(她為了養活我和弟弟真的很辛苦),直到自己的女鵝出生,才偶爾會說一點點。
    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課題,身為家長真的不得不好好學習這個項目。

  • @flet7355
    @flet7355 2 ปีที่แล้ว +37

    我的媽媽有憂鬱症、爸爸不會溝通,所以我遇到問題真的不知道怎麼辦。
    我今年升高一,我一直以來都不太擅長表達自己的情感,只要和別人說自己任何一點負面的情緒、想法我就會覺得自己困擾到了別人,我也嘗試說過,可一旦我開口就會心跳加速、全身發熱,覺得這樣很丟臉,所以都沒辦法講完。
    我只剩下用開玩笑的方式說出自己的困擾這種方法,期待在我說出那些事的時候會有人注意到我其實不只是在開玩笑,但目前真的沒有人注意到…當然也有可能是注意到但不想理會而已。
    也許要感謝網路是匿名的我才有辦法說出這些事,不然就連「講不出自己有困擾」的這件事我都說不出來了。

    • @user-nd1bn5yn3v
      @user-nd1bn5yn3v 2 ปีที่แล้ว +2

      我覺得有嘗試表達自己的意見已經很棒了喔❤️❤️❤️

    • @raku5046
      @raku5046 2 ปีที่แล้ว +1

      真的困擾的煩惱,要不要挑少數最能信任的朋友,用打字的方式傾訴呢? 慢慢地打,打很長也沒關係,不用急,不用搞得像開玩笑,雙方也不需要立刻互動回應
      補充:最好能夠吐完後立刻去睡一覺,不管什麼屁事,睡醒又是好漢一條

    • @su2410
      @su2410 2 ปีที่แล้ว +1

      可以試著寫下來 思考解決辦法
      不能改變的試著放下 你已經盡力了 !
      看一些心理相關書籍 會很有幫助
      我也和你有類似的經驗 這些經歷都會成為你獨一無二的力量!💪🏻

  • @jiyichen9075
    @jiyichen9075 2 ปีที่แล้ว +41

    習慣被忽視久了便對自己沒自信
    想靠近又怕受傷害
    總是將不如意的事情歸功於自己不足(尤其是人際關係上)
    如此惡性循環,越來越害怕人群
    但依舊渴望和人相處,能夠被接納
    是直到遇見另一半 互相傾訴並相處後
    才明白自己有被愛的價值 也明白很多時候處不來不是誰的問題
    只是不適合 或其他人不懂珍惜罷了
    不是因為自己不好
    可能只有愛才能彌補,只有當被無條件的接納和包容後才懂
    自己很棒了!

  • @zhihanlu4251
    @zhihanlu4251 2 ปีที่แล้ว +18

    很長的一段時間真的很痛苦,我會搞不清楚現在的我該做出什麼表情才好,睡覺、出門前都會對著鏡子微笑,好好提醒著自己要「正常」(長大之後去看心理醫生,醫生問我,有沒有發現妳在講很慘的事情時都是在笑,甚至連哭的時候也是)但在遇到社交問題時,我還是會愣住,我要做出什麼反應才好?我不知道。
    先說我媽她並非是對小孩棄之不顧,但還是會知道,哦,最愛的並不是孩子,小時候的我是多麼希望她能好好看向我們,而不是負債累累在家又要做大男人不懂得疼愛老婆的父親。
    那陣子很糾結,我想愛家人但我做不到。常常做惡夢,半夜尖叫著醒來,如果哭被發現的話會被責怪,所以練就出可以不發出聲音哭泣的技能。
    憤怒跟難過都是無理取鬧,家裡的人沒一個懂。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直到跨縣市讀大學後認識了新的朋友,有一個朋友很特別,她不爽的時候就會開始痛罵所有人(看她咒罵真的很好笑)。她的家庭也有些問題,她也會痛罵家裡的人,在沒遇到她之前我會覺得罵家裡的人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即使真的哪裡不對,也不能罵家人,我就是這樣被教育的,但我的本質很沒有辦法接受,所以非常的糾結。
    這樣講她好像是個很暴躁的人😂但她是罵完就可以把情緒垃圾丟掉,不會被情緒困住,很能接受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跟她越來越熟之後我才漸漸能接受自己,我的糾結原來是沒關係的,原來我是可以把憤怒難過宣泄出來的,家人不懂,沒關係。會有其他人懂的。
    我還是想跟家裡的人和平相處,開始懂有些事情就是得看開,「父母不是生來就是父母,有些人一輩子也學不會做父母」這句話不是原諒,而是看開。
    以前的種種確實影響著我,而現在我也還是在慢慢的康復中。到了快30歲才開始覺得家裡的事情終於能好好切割,把專注力擺在自己身上。(雖然偶爾還是會被過去抓回去🙃)
    現在的我認為平衡,對什麼事都很重要。
    偶爾痛罵一下,接受醜陋的自己是一件好事,但如果罵過頭,就會陷入被害者情節(我就陷入過)要好好想清楚,想成為怎麼樣的人,想跟家人處於什麼樣的關係,怎樣才會是對自己好的。
    難得活在世界上,就為了自己而活吧。
    埼玉老師:我不是為了被讚美才當英雄的。
    我想也有很多人還一直陷入想要被家人肯定而活著,但可以了,好好看向自己吧,抱抱自己,你/妳都很棒了。

  • @644066
    @644066 2 ปีที่แล้ว +64

    看到很多人都有相似的狀況,想給你們還有自己一個抱抱!

  • @AfraOntheway___
    @AfraOntheway___ 2 ปีที่แล้ว +17

    我自己真的就是童年情感忽視
    而且是屬於第二種,爸媽根本不知道你有這些需求,他們過去的生長背景根本沒有在管這些,只在乎有沒有辦法把小孩平安健康的養大(現在想想心理受創算是健康長大嗎🤔)
    是到了出社會後,甚至第一次有伴侶關係後,才意識到自己受這樣的忽視有很大的影響....
    像是我過去是不太願意把自己的難過、挫敗感分享給其他人,我覺得很可怕,本能就會閃躲,即便在難過呈現出來的反應都是「生氣」,更不用說告訴別人自己需要幫助....
    然後就活的超辛苦,而且真的就像影片講的,會高估自己承受壓力跟打擊的能力,常常覺得自己為什麼莫名其妙的在意一些“小事”
    後來回想小時候其實很常在表達自己需要父母支持、理解的時候都受到責備,父母會一直用“你怎麼那麼麻煩”的態度來回應我,所以到後來自己都會本能的避免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以免帶給他人麻煩.....
    雖然知道這不完全是父母的錯,但這樣的情感忽視是真的會帶給當事人一定程度影響,而且要花很多很多時間跟心力去覺察調整心態😢

  • @muffin6883
    @muffin6883 2 ปีที่แล้ว +16

    原來有這種名詞
    我花了10多年的時間沈澱
    才發現自己有情緒問題
    但我不會怪我的父母,因為他們也是受害者
    可以肯定的是我絕對不會再讓自己身邊的小孩被忽視

  • @heung1gong2yan4
    @heung1gong2yan4 2 ปีที่แล้ว +273

    從小父母爭吵不休,曾經口吃嚴重,中小學社交受挫,心理壓力無處釋放❤️‍🩹後來靠著宗教群體、用藝術表達情緒、接觸大自然 慢慢走過來

    • @user-zf4oz2bv1n
      @user-zf4oz2bv1n 2 ปีที่แล้ว +29

      雖然沒有快樂的童年,但還是祝你未來可以有幸福的生活🙏

    • @user-um6eq3ou2r
      @user-um6eq3ou2r 2 ปีที่แล้ว

      想請問您現在如何面對您父母呢?

    • @heung1gong2yan4
      @heung1gong2yan4 2 ปีที่แล้ว +20

      曾經很受不了逃離過幾年,中間發生一些事情,讓他們明白到分開生活大家會更舒服。尤其退休後,兒女長大也能自理。目前我跟其中一方住,跟另一方每天通訊。做橋樑的角色,聆聽雙方後,適度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接受他們多年來性格不合造成的恩怨並非我們所能解決,承認大家都努力過🫂

    • @marcuschen786
      @marcuschen786 2 ปีที่แล้ว +15

      我現在在國外生活
      爸媽親自打電話為了以前的事道歉
      只是對我而言有點太晚了

    • @alexwang8224
      @alexwang8224 2 ปีที่แล้ว +4

      @@marcuschen786 何時都不晚 人不是只有這輩子要過而已 不和解可是會把業力帶到下輩子繼續互相折磨的

  • @user-vm9rs9dc3v
    @user-vm9rs9dc3v 2 ปีที่แล้ว +63

    A.
    單親又是隔代教養的我,從小得不到關係與鼓勵;甚至覺得自己的存在是多餘的。
    得不到存在意義的我,得出了「既然我是多餘的,死了大家一定很開心」個結論
    還記得小學的我跟我爸說:「爸,我想死」
    我爸也只是說:「我以前也會啊,ㄏㄏ」
    如今我已30歲,這根深蒂固的;自卑感依舊影響著我。慶幸的是我已經覺察到「它」的存在。

    • @royawang2174
      @royawang2174 2 ปีที่แล้ว +15

      我懂 我也這樣想過XDDD "既然我是個拖油瓶 我死了好像比較好 也不會再浪費到父母的一毛錢養我..."
      其實"它"依舊存在...只是經過非常多的事情後 以及慢慢了解了自己要建立自己的價值後 就比較能控制這股衝動..XD
      喵喵也有自己的價值~ 我也希望喵喵可以慢慢地跟"它"溝通~ 喵喵不是多餘的喔~~

    • @user-vm9rs9dc3v
      @user-vm9rs9dc3v 2 ปีที่แล้ว +2

      @@royawang2174 感謝你QAQ
      你說的沒錯「它」依舊存在,我也注意到了;我也開始不再壓抑自己;學習和「它」相處。雖然偶爾還是會跑出來XD

    • @user-zy2sh7cv6o
      @user-zy2sh7cv6o 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1

      我也是,甚至去學校因為心理有問題,還被同學排擠霸凌。
      到現在雖然已經長大,仍逃避社會逃避人群,不敢現實與人交流,只能網路上留言。
      每天活著都覺得很痛苦,想法就是怎麼不趕快死掉就好了,活著真的好累………

    • @user-vm9rs9dc3v
      @user-vm9rs9dc3v 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user-zy2sh7cv6o 我懂,自從意識到「它」存在;我也花了幾年時間,去理解並且接納。
      雖然總得面對,但我不認為「逃避」是件壞事;網路上留言也好、討拍也罷,能讓你輕鬆一點;就是好方法。畢竟我們都是為了自己活著。
      寫日記是我一直在用方法,把想法寫成文字;再把文字轉換成語言。
      改變思維很困難沒錯,但我還是想跟你說聲加油。以上跟你分享,加油!

  • @user-du7sr5tq4h
    @user-du7sr5tq4h 2 ปีที่แล้ว +86

    我必須承認 我認識的朋友跟我自己的家庭環境,父母在國小到高中都是關心成績而已,都不會好奇我們的學習的環境,像我大學交個女友,幾乎每天都是被家人疲勞轟炸,只說 讀書重要❗️感情不重要⋯⋯⋯⋯所以我到現在認識朋友或是交女友,我都懶得去跟家人說,自己判斷就好🙁

    • @a2011521
      @a2011521 2 ปีที่แล้ว +25

      然後三十了也懶得找對象
      那些人就開始問說 怎麼不結婚之前那個XXX不是很棒嗎?

    • @Kanadesaioshi
      @Kanadesaioshi 2 ปีที่แล้ว +11

      一邊要求在學時專注在學習上
      其他事情不重要所以不應該和人發展感情 一邊要求畢業後馬上要能有另一半 待人處事又要圓滑
      認真?

    • @user-du7sr5tq4h
      @user-du7sr5tq4h 2 ปีที่แล้ว +7

      @@a2011521 別說30了,光是25歲出社會就已經很難去認識異性了,而且 父母他們都不清楚現在這個年代跟以前的年代的環境落差特別的大,不是只有讀書厲害,就能有穩定工作

    • @GaoGao0617
      @GaoGao0617 2 ปีที่แล้ว +3

      @@Kanadesaioshi ㄧ整個在做相反的事 矛盾大對決
      還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 @corvodust5285
    @corvodust5285 2 ปีที่แล้ว +107

    童年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 然而很多父母只會打罵忽略子女 一代接一代

    • @vivianchang8014
      @vivianchang8014 2 ปีที่แล้ว +11

      我爸自己就曾說小時候被阿公打到大
      所以想用愛的教育來教小孩
      可是罵我們都罵超兇超難聽
      跟我阿公罵人一模一樣...

    • @Kanadesaioshi
      @Kanadesaioshi 2 ปีที่แล้ว +13

      @@vivianchang8014 跟我爸的情況蠻像的
      我爸常常會在事情我做錯時講很難聽的話
      不教就算了 還希望時間一到我什麼都要會 想學的時候又要求我別管這麼多 去讀書就好
      …好哦?
      但很不幸的是,我父親的身教我好像是學起來了
      因此我完全放棄傳宗接代這件事了
      饒了我吧
      我不希望自己和人結婚生子後小孩也過一遍我的童年
      被我罵 被我忽視 輕視心理需求

    • @vivianchang8014
      @vivianchang8014 2 ปีที่แล้ว +5

      @@Kanadesaioshi 我覺得我自己比較慘的是
      我的腸胃功能跟皮膚狀態都遺傳我爸那邊
      反正我是覺得蠻爛的
      還有鼻子過敏
      最難過的是雖然沒有證實
      不過我的自閉傾向可能也是我爸那邊來的
      因為我阿公跟我爸都會出現一些跟我一樣的狀況
      先天的因素之外
      我爸真的不太管我們家
      最近比較常回來
      但是回來就常常做一些很討人厭的事
      突然慶幸我大部分時間不是我爸在帶
      可是我媽帶我也是超嚴厲
      我自己覺得吃了不少苦
      我也覺得我以後沒自信結婚生小孩
      實際上也不想
      我覺得我可能會打小孩
      我現在覺得我脾氣超像我爸的
      超級暴躁

    • @Kanadesaioshi
      @Kanadesaioshi 2 ปีที่แล้ว +4

      @@vivianchang8014 辛苦了😭

    • @GaoGao0617
      @GaoGao0617 2 ปีที่แล้ว +5

      哀對呀 越不想像的地方
      突然某天會發現
      咦自己怎麼跟某某行為一模一樣

  • @a2011521
    @a2011521 2 ปีที่แล้ว +19

    我知道這句話對我們很不公平,但我還是要說
    " 糟糕的教育必須斷而且是從自己開始斷,你希望你的小孩怎麼對你,你就怎麼對你的小孩 "
    這是我媽朋友知內情後勸我時說的話 我很感謝他的銳眼但那朋友也被我媽氣走就是了
    雖然我現在也不想結婚 我只想花一輩子治癒自己
    但遇到圈內人觀察後我也會勸幾句
    去看VT了嘻嘻

  • @soyou6018
    @soyou6018 2 ปีที่แล้ว +62

    印象最深刻的還是
    國小舉辦的母親節活動
    印象很深刻都會有個給活動橋段~就是把自己做的母親節卡片現場給媽媽、或是給媽媽擁抱的那種溫馨時段
    不過那時候我媽有工作不能來,所以班上包含我大概有3、4位小朋友也是沒有家長來的狀況
    那時候的我們只能坐在原地,然後看同學和他們家長的互動之類的
    我知道我媽要幫忙工作養家,我也能夠理解,不過那時候的我應該還是很不是滋味吧,總覺得父母很常缺席一些我我希望他們出席的一些活動
    我曾經有想過,要是未來我有小孩的話我一定要多陪他們、參與他們的童年,
    不過想到現在的處境,還是不要生小孩去殘害他們好了ㄎㄎ 自己都顧不好了....

    • @GaoGao0617
      @GaoGao0617 2 ปีที่แล้ว +8

      小學有一次音樂作業要吹笛子給媽媽聽 好像是母親像月亮一樣什麼的 聽完要簽名
      我也是不太想做 感覺像交差作業一樣😂
      不過我媽聽了反應倒是⋯嗯⋯
      好像有一點感動
      可是我覺得不是很舒服😂
      總覺得哪裡怪怪的

    • @hibailive
      @hibailive 2 ปีที่แล้ว +4

      +1,學校需要家長的活動他們都不來,雖然可以理解他們都是忙著賺錢,但長年累積下來就會覺得也不需要他們了。
      然後在需要他們的物質支援的時候,他們表達不佳+親子距離太遠,導致雙方都處在尷尬又難以理解的情形中

    • @hollymolly982
      @hollymolly982 2 ปีที่แล้ว +2

      無法理解聽到朋友說他自己身為全職媽媽已經很累,所以學校活動包括畢業典禮都不參加,感到身為他孩子真的很可憐。
      陪伴真的是很重要課題。

    • @user-qp6kq2te4u
      @user-qp6kq2te4u 2 ปีที่แล้ว

      @@hollymolly982 +1 家人從來沒有參與過我唸書期間的任何活動 長年累積就覺得需要的只是父母的經濟能力.....即使在同一個屋簷下也無話可說 只能淺淺的噓寒問暖 問候家人有沒有吃好睡好....這樣

    • @jhu259
      @jhu259 2 ปีที่แล้ว

      你讓我想起來,我國小低年級時一樣有母親節活動,我們準備了自己裝飾的蛋糕跟一系列唱歌舞蹈加給媽媽的話,老師說晚上回家表演給媽媽看(流程演練很久,自己也很期待)
      結果當天晚上大姐有鋼琴活動,等活動結束後回家發現,做的蛋糕被我媽拿給我二姐吃,當下很著急問媽媽有沒有吃,她就很敷衍的吃一口(敷衍到我整個人冷掉加失望,那時突然發現其實一直以來比起姐姐,我根本沒有那麼重要….
      當然那一系列表演也沒有做(當時根本不知道該怎麼開頭了,蛋糕都被吃了….隔天到學校大家都在分享跟媽媽的故事,老師問時也不知道怎麼回答
      這件事給我的啟發就是,別太期待父母,在他們心中小孩根本就沒有那麼重要

  • @user-mr1bz4rc5g
    @user-mr1bz4rc5g 2 ปีที่แล้ว +91

    看了今天的影片突然察覺跟自己的情況蠻像的 本來以為是小時候在學校被霸凌或是同儕壓力造成的憂鬱之類的影響
    結果前面的童年被情感忽視會怎樣的部分才發現原來這一塊反而會有更大的影響力 本來想不通自己的精神狀況為何會這麼詭異 這次的影片有幫助到我比較了解自己的狀況
    謝謝志祺

  • @luruby227
    @luruby227 2 ปีที่แล้ว +25

    這我,家暴、心裡都有,但我很愛我父母,
    但童年背負太多,家裡經濟又不好,被迫長大,要照顧他們的心裡。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我的一生還沒被治癒過,所以我在沒有能給小孩幸福生活的保障,我是不會想生小孩的

    • @katcat1108
      @katcat1108 2 ปีที่แล้ว +6

      +1 不敢結婚不敢生 怕變成跟自己家長一樣

    • @user-um6eq3ou2r
      @user-um6eq3ou2r 2 ปีที่แล้ว +4

      +1,我也還沒被治癒過,人說時間會沖淡一切。20幾年過去,直到現在,那痛的感覺,彷彿昨日才剛發生。

    • @luruby227
      @luruby227 2 ปีที่แล้ว +2

      @@user-um6eq3ou2r 希望我們都能跟那些情緒共存
      成為一個快樂的自己 給螢幕前同樣痛的你🥲

  • @EQIQ0
    @EQIQ0 2 ปีที่แล้ว +6

    老爸被家暴過、老媽父母被關過監獄的路過,父母很努力不讓我童年跟他們一樣,但他們的過往還是會影響到家庭的教育跟相處模式,結果變成一家三口都有精神疾病要去看醫生,有時候很氣他們,但又對他們的付出感到辛苦跟感謝,遇到這種狀況除了努力嘗試家庭溝通、互動上的改變外,如果能讓小孩多交些朋友也不錯,小孩如果有那種能夠互相分享家裡狀況、心事的朋友,對小孩來說除了能補足情感外,說不定也能從孩子的人際關係間獲得不同的想法讓家裡更好一些。

  • @mumu8193
    @mumu8193 2 ปีที่แล้ว +40

    A,加上親職化兒童的狀態,影響了整個人生
    覺得自己糟透了、沒有存在的價值、希望自己從來沒出生、對「活下去」也沒什麼慾望...
    很認同有些留言說生孩子之前要考試、財力證明等等認證,不會帶孩子的人去繁衍後代只會生出更多像我一樣負面的小孩,對於雙方來說都是痛苦的

    • @alienwater541
      @alienwater541 2 ปีที่แล้ว +4

      我也常那麼覺得,雖然情況還沒有那麼嚴重。但我覺得想要自己解決太困難了,終究只是不斷欺騙自己,覺得自己應該已經好轉,卻還是發現自己越走越深,以為自己已經到谷底了,結果又掉到更深的谷底。所以想要真正的解決問題,我覺得還是要去心理諮商,像是學校有輔導室的資源,外面也有很多心理治療的醫院,他們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解決我們的問題。不要害怕他們,才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現在的困境。

    • @user-nn6ts8dk6y
      @user-nn6ts8dk6y 2 ปีที่แล้ว

      大哥這樣只會造成階級複製八 而且變相變成有錢人才能生小孩 然後想生還是會偷生 結果變成一堆人口黑數 而且這已經嚴重侵害人權了八 生育權也是人類最基本的權利吧~

    • @Andrew-yo3hu
      @Andrew-yo3hu 2 ปีที่แล้ว

      找到自己的同類了xd,我覺得自己的存在價值不止是零還是副作用,我的出生根本是一個錯誤

    • @a2011521
      @a2011521 2 ปีที่แล้ว +1

      金錢其次只要有愛會教就足夠了
      很多窮人也是很會教小孩
      只是有錢人可能比較需要擔心

    • @user-tu8pb2vb3e
      @user-tu8pb2vb3e 2 ปีที่แล้ว

      @@user-nn6ts8dk6y 欸可以不要剝奪生育權那麼激進,就考到有補助之類的啊,應該就很多人去準備了XD

  • @vienor172
    @vienor172 2 ปีที่แล้ว +23

    我目前交的男友就是在這種家庭背景成長的,剛剛已經把影片推給他看了~
    我是他的第一位女朋友,一開始在一起的時候,他已經把這個事情告訴我了
    他是真的很難信任別人,就算對方是朋友也好、另一半也好,也總是要保留一線,可能不會讓你知道他的真實性格,又或者對他人過度猜疑等等
    而且就算是面對愛情,也很少表達自己,很沒有安全感很自卑,容易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好,也總是害怕對方有不滿之類
    最讓我嚇壞的是,他連去了打疫苗也不讓身邊的人知道,包括他的家人也不知道,讓我很難想像他有事的時候是不是就一聲不吭,他也無法理解我在擔心什麼
    幸好我男友的問題不算很嚴重,沒有導致情緒疾病之類的,和我一起的時候也有積極改善這些行為,現在比較多表達感受了,不過真的很心疼他,希望這些事情沒有發生在他身上呀~

    • @mingming5ma
      @mingming5ma 2 ปีที่แล้ว +2

      和我的感覺很相似,完全找不到方法可以合適表達到自己
      很難去感受到溫暖,只能影視作品去學習

    • @royawang2174
      @royawang2174 2 ปีที่แล้ว +6

      妳男朋友跟我幾乎一模一樣..
      然而妳很棒的是 你願意付出妳大量的愛 而且是很有可能常常被潑冷水的付出...
      我現任也是這樣 他總是跟我說:我不怕妳覺得我愛你不夠 我怕妳覺得我的愛太沉重 XD
      說得浪漫 但我知道他做得很辛苦....因為 我們確實是需要對方付到了220%了 我們才能感受到一...丁點的愛~
      妳真的很棒~~

  • @chiaohongcheng
    @chiaohongcheng 2 ปีที่แล้ว +8

    不想傷害未來的小孩就是不要生
    沒有生育沒有傷害

  • @adamac7694
    @adamac7694 2 ปีที่แล้ว +17

    A 我自小家庭就不太和睦,爸媽時常吵架,再加上身體虛弱時常生病,小時候甚至覺得自己是累贅,小學六年級就有自X的想法,卻一直撐到了現在,現在20歲了,想說是時候面對現實了,我是時候要正面面對我的童年了,但是跟家人表達這些事的時候卻只得來,“快樂其實很簡單” “你只是太孤僻了” 之類的話,我是真的心灰意冷,一個叫家的地方我卻感受不到一個家該有的溫暖,他們卻自己過得很開心,想問自己是不是不太知足,但是經過我死黨的洗禮和自我面對,現在認知到自己小時候只是經歷了自己不應該經歷的東西,該獲得的也沒得到,現在在工作上有些情緒的時候都會試著告訴自己說我會有這些情緒是很正常的,雖然現在幾乎對任何事情都沒興趣,吃的,玩的,甚至是讓我疲憊的,但就算這樣我也一直告訴自己要去感受這個世界,去感受別人,所有東西都要去試一試,就算只有我一個人,說不定哪一天找到了那個能讓我開心的能讓我感覺自己是活著的東西呢?

    • @user-nd1bn5yn3v
      @user-nd1bn5yn3v 2 ปีที่แล้ว +1

      我現在是升高三的學生,我也有對所以事物麻木的感覺,周圍的人常說我脾氣很好、無欲無求,小的時候也沒有人會陪伴著我,爸爸工作很辛苦,媽媽也外遇不回家了,家裏常常只剩下我一個人,就算我有情緒或自己的想法出現了,也只能說給我的熊娃娃聽,所以我常覺得表達自己的意見一點用也沒有,因為不會有人聽到或聽進去,但我之前的社工開導我說:「也許只是你在乎的事情跟大家不一樣,例如你很在乎睡眠品質、很在乎你做過的每一個夢境,又或是你很在乎別人的眼光和想法。」她也說:「有的時候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也不是為了解決什麼事情,只是為了抒發情緒,所以說給自己聽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的想法都不能傳達給自己了,在這個高速運轉的世界裡也不會有人願意傾聽你的聲音。」雖然這幾句話對現在的我來說還是很刺耳,不想聽進去,但當我比較冷靜的時候也知道這些道理其實很正確✅也很有參考的價值👩‍🎨
      我認為就算您對家人的想法是不滿的、是討厭的,不妨也把這種想法當作是自己的感受,將那些寫下來每天做個小小紀錄,當心境轉變時可以把那些紀錄拿出來看看,想想自己最近做出的改變,不論這些改變是好與壞,您不覺得做出改變的自己比身邊沒有做出改變或是埋頭於工作好上100萬倍嗎?
      總之我想說的是,世界上確實有很多不被愛著的人,但不代表我們真的不能為人所愛、不能為人心之所向。厚臉皮一些,有的時候我覺得光是自己寫出來的文字、自己吃過的食物、自己喝下的水、自己產生的想法、自己面臨的情緒壓力都是世界上最值得珍惜的東西,所以雖然俗套,但我還是要說:「請多多愛著您自己,心理上還是無法愛著自己或是他人的話,就請愛著自己身邊沒有生命的事物吧,就像我愛著我的熊娃娃、我的暑假作業還有今天的傾盆大雨🌧」
      最後,謝謝您今天在影片下方的勇敢分享,希望我的這段話能被您看到喔😎

    • @adamac7694
      @adamac7694 2 ปีที่แล้ว

      @@user-nd1bn5yn3v 感謝你讓我知道我並不是一個人,知道我們都不好過,雖然並不確定這樣能走多遠,但相信未來能遇到真的能理解自己的人,在這之前就好好努力鍛煉不讓他失望吧。。不管別人怎麼說,我相信你

  • @user-yy4ku7rd6s
    @user-yy4ku7rd6s 2 ปีที่แล้ว +35

    希望不要再有「要求太多不滿足」的落後思想
    孝順也是落後的觀念,建立在義務上的關係其實很薄弱,應該推廣親子間平等的愛

  • @Covic820203
    @Covic820203 2 ปีที่แล้ว +95

    A。每年怎麼熬過來、及未來該如何去面對,只要是跟人相處我都無法去習慣。
    就算真的被情感忽略,多數亞洲父母都不認為是自己的錯,反而怪小孩無能,要怎麼去療癒自己真的很難。謝謝志祺提供了很多方法,但這些都看到膩了,尤其是心理諮商,我看過2-3次,諮商師和心理師都是用話語引導,而非立竿見影的療效,看了10次20次、花了好幾萬都不一定會好,反而是直接住院最快復原狀態(親身經歷,因為只有被忽視,而非家暴,所以好的比別人快)。

    • @user-sb6cn5dh7s
      @user-sb6cn5dh7s 2 ปีที่แล้ว

      住院為什麼比較快好

    • @chukoyo
      @chukoyo 2 ปีที่แล้ว

      啊 心理創傷可以入院冶好嗎

    • @Covic820203
      @Covic820203 2 ปีที่แล้ว +13

      我住的是精神科病房,在台北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有,因為隱私我不能透露太多。
      裡面很多憂鬱症、創傷和來老了來醫院療養。說很快就復原,是碰到很多友善的病友和護理師一起做活動,讓我感受到比家裡還要明顯的關愛,漸漸開始去摸索怎麼去接受愛自己。

    • @Lin-en7xm
      @Lin-en7xm 2 ปีที่แล้ว

      大醫院?精神病院?還是說心裡疾病病院(我不知道有沒有)?

    • @missvivilinghou
      @missvivilinghou 2 ปีที่แล้ว +9

      心理諮商的本質應該就不是在於立竿見影,所以會感到受挫不想繼續也是很正常的
      以我自己接受諮商和住過院的經驗來說,諮商真的很看運氣和磁場,需要多方嘗試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心理師,我有兩次需要換掉本來習慣已久的心理師的經驗(因為心理師本身職涯規畫改變)中間嘗試不同心理師的過程真的一次就很心累(還不如自己繼續過著自我價值低落的生活就好),不過一旦終於遇到適合的心理師,並且願意投入足夠的心力(和金錢)對於人生的影響還是非常正面的
      住院的話,因為院中通常除了情緒障礙的患者以外,一定會有其他各式各樣症狀更外顯的精神疾病患者,有時候還剛好會遇到有傷人傾向的,整體環境在我感覺是會想盡快逃離的,不過如果像你剛好是遇到友善的環境開啟了認識自己的大門,那就真的太幸運了,祝福你往後都能好好的

  • @dimo4831
    @dimo4831 2 ปีที่แล้ว +9

    這會是近代很重要的議題

  • @user-pt9bj9xb1v
    @user-pt9bj9xb1v 2 ปีที่แล้ว +5

    十分推薦這本書:《童年情感忽視:為何我們總是渴望親密,卻又難以承受?》
    這本書講得很細!很適合想要好好摸索自己情緒的人唷!

  • @Ann-pn2ev
    @Ann-pn2ev 2 ปีที่แล้ว +7

    小時候看 跟長大後看
    其實一直都不覺得我的家庭有甚麼問題
    感覺很普通 跟大家可能差不多
    就是講出來會有人附和:「我爸媽也這樣」的情況
    真的要講有甚麼"事情"造成現在的情況好像也回想不出來個所以然
    直到發現
    迴避性依戀人格 到現在的 童年情感忽視
    才發現問題那麼多 原來傷害是無形的....

  • @24cling
    @24cling 2 ปีที่แล้ว +7

    真的很巧,我今年才直覺到,我小時候經歷了情感忽視,今年已經34歲。
    所以小時候做了十幾次,可能更多的夢,屬於極度缺乏安全感,害怕遺棄的內容,出社會完全獨立之後,才改善了這種想法,可是父母都有做到作為父母的工作,也沒有說過任何傷害的話。
    看完影片之後,不曉得是不是因為情感忽視造成的傷害,「我無法判斷別人的情緒或是感情」,只有對方大笑或是發怒我才會知道對方的情緒,其他時候其實我無法分辨其他人是開心還是不開心,也影響到交友方面,害怕別人不開心,就算別人對我示好,我也不知道怎樣適當的回應對方,而且也表達不出想法,除非對方公開"我們是朋友",我都覺得我們交情有到朋友嗎?

  • @user-qj6nd2li1d
    @user-qj6nd2li1d 2 ปีที่แล้ว +14

    很喜歡今天的主題 讓人很深刻
    滑著留言更是看到許多人也一樣有著類似的經歷
    “我這些經歷不孤單”或許不是一個父母可以這樣對待小孩的藉口
    但事實卻是如此 這些經歷屬於多數人
    長大後的我們看著彼此的經歷都願意隔著屏幕互相擁抱
    於我而言最痛的也許是 父母在10幾年後 突然有了似乎有些忽略自己小孩的意識
    然後半帶抱歉的說要補償
    但誰都知道 世界從來不需要補償
    道歉其實只是讓做錯事的人心裡更好受一點
    而受傷的人 卻是試了多少淡疤痕的藥膏 也抹滅不了那幾道深刻的疤痕

  • @user-neverland-1108
    @user-neverland-1108 2 ปีที่แล้ว +13

    A吧
    其實在高中以前並沒有覺得己有甚麼問題,因為身邊少少的朋友其實也都是差不多的個性跟狀況,直到高中被真正意義上的外向朋友說了「你家看起來很和樂阿,但你怎麼這麼沒有安全感?」之後才猛然驚覺自己其實極度缺乏安全感,對於自己的情緒表達也很少,喜歡傾聽卻不喜歡訴說。或許跟之前說過的親職化兒童也有關,身為整個家族裡的大姊要背的東西比認知到的多非常多,情緒表達自然就不是家長關心的重點,更多時候我得到的是去照顧誰誰的命令。但我覺得現在能整理出這些的自己已經很好了,也多虧了朋友,情緒泥潭真的少不了朋友,有時候一句話就能把人拉出來的,也謝謝志祺的影片介紹讓更多人知道自己或朋友的狀況

  • @user-cv9pg8lo4j
    @user-cv9pg8lo4j 2 ปีที่แล้ว +23

    A. 但不知道是不是童年情感忽視造成我現在的狀況。我小時候,媽媽忙工作,沒空照顧小孩;爸爸沒在工作時,不是睡覺就是看電視,常常記錯我的年紀。爸媽都不會關心我的成績,也不會關心我在學校過得好不好,我對於爸媽沒什麼信任感,有心事也不會想告訴他們。我對於解讀簡單的社交訊號感到困難,常會錯誤解讀他人的意思,做出不洽當的行為,所以不喜歡面對面社交的活動。
    我有同理心,但是缺乏同情心,不太會為了他人的難過而難過,看到有重大傷亡的新聞,也不會難過。

  • @wilsonwang7527
    @wilsonwang7527 2 ปีที่แล้ว +5

    歡迎來到爸媽看不到系列

  • @wunjun6668
    @wunjun6668 2 ปีที่แล้ว +8

    原來不止我這樣,小時候就一直長期被漠視所以導致一些叛逆行為,但從來都沒有被正視,一直到長大後知道這些問題是因為父母的原因造成,幾番溝(吵)通(架)後父母依舊是覺得是我自己叛逆,自己完全沒有問題,然後用反諷的方式去說全都是自己的錯,是我問題太多,只會怪罪於父母🫠
    如果不是後來自己有比較正常的社交互動跟接觸大自然、冥想這些我恐怕就真的一直被影響到現在成為一個超級自卑不自信的人了😢

  • @user-qw5jd8eg5o
    @user-qw5jd8eg5o 2 ปีที่แล้ว +285

    想要生小孩的父母應該要拿出財力證明書,證明有錢提供孩子生長,並去上養育孩子的課程,然後考試合格後,領取懷孕許可證

    • @Frankium
      @Frankium 2 ปีที่แล้ว +87

      總覺得人口老化會更嚴重,但解決人口老化的問題也不是粗暴的一直生小孩就能解決的就是了

    • @ht8554
      @ht8554 2 ปีที่แล้ว +17

      民主國家的話,有難度

    • @andrewlin5320
      @andrewlin5320 2 ปีที่แล้ว +35

      這要在極度獨裁高科技的國家才可以

    • @user-iw9ns5zl6o
      @user-iw9ns5zl6o 2 ปีที่แล้ว +6

      新世界秩序???🤔🤔

    • @schkfire
      @schkfire 2 ปีที่แล้ว +44

      現實是,國家社會也是需要低端人力的,所以... (自行想像)

  • @KARAS2021
    @KARAS2021 2 ปีที่แล้ว +8

    小時候一直被說"遇到什麼事情就要跟爸媽說",但每次說了就是一頓罵
    結果小學有一次在學校受傷流血,同學們和老師嚇得半死要幫我止血和送保健室,那時我的反應卻是很焦慮地問"衣服有破嗎?會不會跟爸媽說??"一種啊我就怕被罵呀的心態😂
    長大了也不會跟家裡說自己遇上什麼事,因為說了他們第一反應也是以為我騙他們或我誇大,都要等到他們自己發現事情真的跟我說的一樣他們才會再跟我說"阿你怎麼都不說!?",我:🙃

  • @mukaMKMK
    @mukaMKMK 2 ปีที่แล้ว +6

    從小也有因為這樣,產生情緒表達的問題,進而影響就學上的社交狀態
    最後發現有個不錯的方法:
    當陷入情緒漩渦而無法自拔時,試著加入4、5種不同面向的想法及情緒來同步思考,多種可能性互相牽制下就能保持在相對平衡的狀況,也比較容易跳脫情緒框架
    在工作後發現這樣的做法抗壓性也會提高,效率及邏輯彈性也會增加,生活上的情緒也能更加自在。

  • @beyondhistory6234
    @beyondhistory6234 2 ปีที่แล้ว +7

    機車父母
    上學交不到朋友時:
    「我們送你去學校不是去交朋友的!」
    某次家長與同學聚會時:
    「阿你同學都可以跟別人玩得很開心,你怎麼不行?!」

  • @shasha77
    @shasha77  2 ปีที่แล้ว +17

    救命,沒想到聊童年也被黃標了(☍﹏⁰)
    如果你覺得它不應該被黃標,或是你想讓這個內容被更多人看到
    歡迎留言 #ItDeservesGreenMark #這應該綠標
    和我們一起協助 TH-cam 建立一個更完善、更精準的AI判別系統!
    (根據 TH-cam 官方表示,大家的hashtag是有幫助的!)

    • @ban5026
      @ban5026 2 ปีที่แล้ว

      連這樣都黃標..辛苦了

  • @moonlycanislupus4346
    @moonlycanislupus4346 2 ปีที่แล้ว +9

    我想這是許多心智類障礙的共同經驗
    其實很多人內心的創傷都來自於童年,最多都來自於原生家庭。我不是在批判家長是否負責,只能說是需要更加教育與關心這個議題。
    童年就像是建築基底,多數時候無法重新建構,奠基上的失誤與損毀,對後期的發展影響是最大的,這想必大家都知道。然而真正體會的,恐怕只有那些被我們貼上標籤的身心科障別,也就是多數人說的精神障別。
    在成為一個精神疾患患者前,沒有人不是跟其他人一樣,擁有對世界的好奇與焦慮,悲傷與快樂。但很少人真的願意聽他們述說,尤其是他們發生創傷的童年,往往是被社會忽視與鄙視的部分,使的很多人難以在後續的康復之路上,得以得到支持的力量,最終走不出心理與社會的枷鎖。
    生為一個亞斯伯格,在先天上我缺乏同理 "一般人" 的能力,對,必須強調 "一般人" 。我很難跟我口中的 "人類" 溝通,也缺乏興致。這對我早期社交發展呈現極度不利的狀況,少不了被欺凌與排擠的命運。但最大問題莫過於最親近的人無法理解,因為他們是知道你生活最多的人,也是能最協助你的。多數有 "泛自閉症候群" 的人,都會仰賴家庭與社會機構的支持度過早年的社交衝擊,但我無此經歷。
    多數時候,最不了解我的人還可能不是欺凌我的,他們要針對一個人,勢必必須觀察與接觸才能知道對方的各種小辮子,藉以於公眾場合嘲諷來達到自己的社會與心理目的。反過來說,家屬未必都能在第一時間在場,他們仰賴孩子與教師的對話了解他們的生活經歷。但不可否認的,這有侷限性,尤其是師長本身也常常在集體欺凌中,扮演者旁觀者角色,可能是不願意與學生衝突,或不知道如何作為,旁觀者兼間接傷害者也往往是低一線的教育人員。這不怪罪他們,他們也是人,無法德才兼具。
    早年不善表達,也無法傳遞救援資訊,使我留下了很嚴重的創商,但也發展出較為特殊的技能:對惡意與善意的極度敏感,某個層面也是對人格特性觀察敏銳,但不等於我善於應對社交,初期只能當作逃離危險的生存方案。
    但後期因壓力無法宣洩導致疾病,在醫療機構的轉介下,從而認識更多的特殊境遇孩子,基於本來就不善表達,以及對人的觀察力,我其實更容易學會傾聽,從而獲得另一方面的友誼,而這點一直持續至今。
    雖然說教育上都宣導者傾聽的重要,但很少人可以做到,某個層面來說,是因為被傾聽方的事件對一般人確實難以理解,且十分攏長,很多人在傾聽過程,想表達自己覺得正向的思考,以幫助對方,不僅打斷了本來溝通信任的基礎,更忽略了一般情形下的思考,對受傷害者也是曾經有過的經驗,只是他們沒這麼幸運能藉此走過,他們不是白痴,請記得,大家在這方面都一樣,只是他們遇到的遠比你多很多。
    傾聽除了單方接受對方的話語,也是要傳達 "你關心他,即使你無法體會,也願意陪他走過" 的核心概念,多說的言語無益,更需要的是從他的話裡面,找尋與對方的連結(例如分析他的話語,詢問自己的理解是否是正確,問問他的想法等等),在陪他在這互動中,建立起同誼陣線的心理概念。這需要強觀察力,也是我以為自己很不足的地方,找到可以發展之處。
    傾聽別人的創傷經歷,幾乎都會有童年部分,不是因為什麼,多半都是因為很多觀念跟對方不一樣,會需要去探索,以了解對方為何如此思考,這也是為何我一直都認定:"任何的個體所述的經歷,沒有證據的情況下,皆視為真"的觀念是正確的,真的仔細咀嚼對方的經歷,你會感受到,若你是當時的他,你不一定會做出同樣的決定,但會能理解他的作為合理之處,即使該做為對其他人來說無法接受,但知道對方的過去,往往更能帶入對方的請感,卻也是壓力很大的一件事。
    "我不是一個心理工作者",這點我必須強調,我只是喜歡傾聽別人的故事,我無法切身知道你的感受,只能去試圖理解這一切,還原當時的情境,但我終究不是當事者,也不是專家,我無法替你親臨現場,更不可能看到過去。
    傾聽是我對過去的自己,算是一種放下,但實際的後遺症仍存在,而後遺症的表現,也其實是對人的焦慮,以及對說話可望導致的話嘮現象,這部分在我使用的諮商心理資源,皆無法達到解決,某個層面來說,也是因為童年期的經歷陳述,往往花費過多時間,而現行的社會資源不足以提供如此時間,而目前社會提供的諮商資源,通常只有10次,加上延展共15次/年,遠低於一個療程需要18次以上的需要,而過了一個年度再次申請,往往也換了其他人員接手,而必須重新來過...
    以我自己的經驗,真的要了解一個人的過去,至少也要一兩年,而且是作為朋友的立場上,能夠經常往來的條件下成立。如果按造目前社會提供的資源量,真的很難有實際效果,這也是為何會需要由身邊的人進行 "同儕支持" 的原因,也是為何我會走向這方面的社會服務。
    "沒有人能比身邊的人更有機會了解你",也許過去你被忽視,但今日若你身邊有人能夠陪著你一起度過,無論是否使用諮商資源,效果都是加倍的。而這份陪伴與關心,往往需要大量人力投入,政府直接性支援或要求受傷的人自費負擔每次2000以上的諮商費是不實際的,就當作一個志工服務 ,"你被忽視的童年,由我陪你一起再次走過";"我不是你的家人,但願能成為你可以親近的人";"沒有走不過的坎,但希望能和你一同走過"。
    陪伴,傾聽,無時無刻。願大家多關注身邊的人,用 "心" 陪伴他們度過,人生是漫長的競賽,跌倒了,會需要人扶起來,你不會是第一個扶起他的人,但願你是關鍵時候伸出手的,為他帶來轉機。

  • @reee6271
    @reee6271 2 ปีที่แล้ว +47

    太喜歡這次主題了。而且又更讓我意識到童年的家庭教育是多麼的重要、多麼影響人一生。謝謝志祺團隊!

  • @zhi-shi
    @zhi-shi 2 ปีที่แล้ว +17

    A. 有,父母選擇逃避問題,
    並且無意識的拒絕溝通,
    導致我在社交上,
    花了很長的時間來理解....
    ....雖然我還是有點怨他們,
    不過現在回想起來,
    說不定他們因為也是傳統觀念,
    導致他們也是受害者啊😔😔

  • @GNX-Y903VW
    @GNX-Y903VW 2 ปีที่แล้ว +17

    我覺得台灣的老師也很可怕,多修個教育學程,然後去實習一下(實習幾乎沒有淘汰率)就直接君臨全班,獲得至高權利

  • @qaz66557788
    @qaz66557788 2 ปีที่แล้ว +12

    真的講得很有意義
    對於一直以來根本無解的問題就像是有了答案一樣
    我相信在台灣社會上這種情況肯定是幾乎每個家庭都會有的

    • @c.l.c.2024
      @c.l.c.2024 ปีที่แล้ว

      其實有少數家庭還真的沒有這樣,家長是極度有耐心的在乎孩子的感受、也不會將自己的需求或恐懼投射在孩子身上、界限清楚,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的特徵是很真誠、無論什麼情況下的情緒都很穩定,就算遇到挑戰也總是能如他所願,身邊的人很喜歡接近他 因為感到很自在,貴人很多,一點小事情 都會發自內心誠懇地向你道謝
      他們的家長本身就有這樣的特質,偶爾我遇到這些少數族群,會特別觀察他們對很多事的反應,這種 ''實際體會觀摩'' 的機會跟紙上談兵的理論學習都很重要、需要雙管齊下

  • @bobely99
    @bobely99 2 ปีที่แล้ว +4

    用童年治愈一生,或者用一生治愈童年

  • @baexion3699
    @baexion3699 2 ปีที่แล้ว +8

    忽視、侮辱以及暴露在性資訊的環境其實就是家暴,家暴不是只有打跟罰而已

  • @ewq789789
    @ewq789789 2 ปีที่แล้ว +9

    看過其他家庭的無情冷血後,很慶幸我爸媽是個好爸媽。
    ...
    爸媽對兒女的情感虐待,會跟著小孩一輩子,務必謹言慎行。

  • @user-jf8gn9md6g
    @user-jf8gn9md6g 2 ปีที่แล้ว +36

    父母沒有辦法給予的話還是不要讓孩子降生到世上來受苦比較好

    • @devil5cry
      @devil5cry 2 ปีที่แล้ว

      -那些爭取女權的人呢-
      -生存權都沒了-

    • @c.l.c.2024
      @c.l.c.2024 2 ปีที่แล้ว +3

      通常越不合格的父母 越是自以為給的很多

    • @moumantai6337
      @moumantai6337 2 ปีที่แล้ว

      @@c.l.c.2024 世之真理

  • @ccwu5742
    @ccwu5742 2 ปีที่แล้ว +16

    感謝志祺七七
    最近一直在思考我的個性上的問題
    大概也有一點頭緒 跟童年有關係
    但是不知道從哪找起
    看到這片我終於知道為什麼了…
    完全是100%命中…
    感謝七七團隊分享這樣的資訊
    雖然我也沒什麼感覺(?
    但是覺得一定要來留言支持!

  • @shizuku12323
    @shizuku12323 2 ปีที่แล้ว +4

    A.有。影響很深,甚至一直到長大後無時無刻都有著想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想法,也實際嘗試過。因為童年情感忽視並不是比較能被「看見的外顯因素」,所以在社會上似乎也沒被那麼重視。很高興也很謝謝志祺七七願意以這點做主題讓更多人去了解,也希望大家都能互相多體諒、幫助,不要再讓這些事情繼續影響到下一代或未來。
    另外,因為幸運地遇到了真的幫助自己的友人,以及一些人事物,現在的自己也慢慢學會如何重視自己及表露情緒了(/ω\)希望同樣有這類困擾的人,也能順利的找到能讓自己舒適的生活的方式!

  • @user-zj9lc2jh5h
    @user-zj9lc2jh5h 2 ปีที่แล้ว +10

    國小時我家本來蠻和睦,不過也有可能是我自以為和睦?🤔等我有意識到的時候,大約是國小三年級開始吧,家裡氣氛變得很奇怪,後來爸媽開始會吵架、爸爸會酗酒打媽媽⋯⋯爸媽都在忙工作,對我們兄妹採放牛吃草式的教育,功課沒什麼管,食物有在投餵就是。但我思考過她的行為,只能說我媽真的很辛苦,她也盡力了,雖然她堅持維持一個破碎的家庭,讓大家都很不好過就是🫤
    然後我媽一直灌輸我重男輕女的觀念,讓我覺得自己多花一分錢都是浪費,還有我奶奶跟我大伯母都會欺負我,讓我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發生很多事,讓我覺得我媽無法保護我,我只能自己照顧自己,只能靠我自己,覺得活著很累、很難過的時候,都好想自殺。
    成年後,我媽還跟我阿姨抱怨過我太過獨立⋯⋯她還當過我的面罵我冷血、怕我將來對社會沒有貢獻,會做什麼奇怪的事情,又懷疑我有自閉症😑因為對情感沒有信任感,所以我連喜歡的人都沒有,還非常排斥談感情,她又懷疑我是同性戀⋯⋯🙄無言
    我不是走出這種情緒,而是沒有機會去解決它了,我父母都因病過世,說真的你很難去找過世的人討說法,或是講開心結之類的,也只能無奈的接受這是一個永遠沒有解的結,只能自己慢慢想通吧😑隨便了。
    生養、教育小孩真的是一門學問。

    • @pkchuang9583
      @pkchuang9583 2 ปีที่แล้ว +1

      加油! 獨立是不安全感之下,一路練出來的。幾個朋友也說我有距離感。隨時做好離開的準備吧。其他三姑六婆的言論,不會放心上。不需要在意的事,隨風散去。

  • @user-pv3gk1ns6u
    @user-pv3gk1ns6u 2 ปีที่แล้ว +4

    這裡推薦一本《薩提爾的對話練習》裡面提到人在面對各種事物時所做出的反應回饋是只是「冰山一角」而更深層次則是 做出這個回應的原因 有什麼情緒 甚至更深層的「對事件情緒 的情緒」等 書中提到很多方法能像志祺說的一樣 能抽絲剝繭更了解自己與他人

  • @tingyu.5511
    @tingyu.5511 2 ปีที่แล้ว +7

    A.小時候父母很忙,兩歲就送我去幼稚園。印象中不是說話沒人要理我,就是被關在教室門外或地下室一個人大哭。後來經歷許多事情後,我變得很難相信人,經營每段關係都變得小心翼翼,當好不容易逐漸卸下心防時,強烈的負面情緒卻又讓想關心我的人轉身離去,自己再次陷入強烈的自責之中。我現在快要二十歲了,仍然不知道要怎麼表達和處理自己的情緒,只會把難過的事情寫下來,晚上偷偷躲在被窩裡哭...

  • @KamiyaMizuho
    @KamiyaMizuho ปีที่แล้ว +2

    只能說這一篇完全解釋了自己的童年,只是比較輕描淡寫,實際情況遠遠比這個還要更嚴重!

  • @user-sm8eh2zf4i
    @user-sm8eh2zf4i 2 ปีที่แล้ว +2

    「你在教我做事?」
    這幾個字往往可以抵消掉這些努力(

  • @will0222
    @will0222 2 ปีที่แล้ว +3

    幸運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去治癒
    人是一把槍,基因是子彈,個性瞄準目標,環境扣動板機

  • @jaehui9
    @jaehui9 2 ปีที่แล้ว +3

    後來靠追星得到歸屬感也很感謝我的朋友們有好好接住我

  • @PlusEVpush
    @PlusEVpush 2 ปีที่แล้ว +21

    很棒的主題,感謝團隊的用心製作與熱情分享,尤其資訊欄裡面,還有附上「怎麼避免自己成為忽視孩子情感的父母」&「童年情感忽視的自癒技巧」一共六條連結。
    不過我想提醒一下,童年情感忽視的自癒技巧,第三條連結打開後,網頁是失效的,再請志祺團隊能幫忙更新,由衷感謝。

  • @user-oc8pv6ch4u
    @user-oc8pv6ch4u 2 ปีที่แล้ว +3

    感覺很像依附理論中的恐懼型依附,想被愛卻無法過度親密。在許多文學中都能感受到同樣的心情……

  • @Tako12359
    @Tako12359 2 ปีที่แล้ว +12

    情緒、情感這個議題
    在亞洲沒有意義
    從儒家的罐頭式思想枷鎖
    到主科外的科目全部借來考試
    到文組無用論,哲學系沒錢系
    再到藝文產業的式微
    再再都顯示出「感受」這東西不存在於亞洲
    諮商也只是罐頭回覆而已
    完全起不了任何作用
    沒有人懂、沒人有空理你
    我只知道趕快投入醫牙電資趕快發大財
    所以討論它的意義真的不大

  • @My_cat_names_Felis
    @My_cat_names_Felis 2 ปีที่แล้ว +11

    我的國小時期都是在霸凌中度過的,到了小三的時候我曾經跟媽媽說我在學校被同學當成病毒的事,他只是看著自己的雜誌,叫我自己去跟老師說。
    從那之後,我的國小和國中被霸凌的回憶都被我藏在了心裡,直到我高三寫了太多負面的作文被老師送到輔導室通報家長後,我爸才知道這件事。
    當時國小的霸凌因為其中一位同學的爸爸是學校的教務主任所以被老師壓了下來,而國中的則是老師參與並帶起了霸凌,所以高中以前沒沒有家人知道我在學校過得快不快樂。
    因為霸凌,我不敢靠近班上的大圈圈,也不敢直視別人的眼睛,尤其是老師的,因為我總會想起國中時班導在班上把我單獨點出來羞辱的畫面。現在我已經要上大學了,在人多的地方走路我的思考還是會短線,對自己的外表十分自卑,非必要不會出門,別人只要戳到一定的點我的眼淚就會潰堤。
    我希望在未來不要再有任何一個人發生跟我一樣的事

  • @realdkny02
    @realdkny02 2 ปีที่แล้ว +4

    A
    我不想生小孩的其中一個原因
    就是因為知道被毀掉的人生,高機率會毀掉下一代的人生

  • @hoganliue9530
    @hoganliue9530 2 ปีที่แล้ว +5

    小時候因為家裡比較忙,還記得有一次因為生活中遇到不知道怎麼辦的煩惱,
    不敢跟家人說,最後選擇把事情寫在要給老師的週記上,
    結果收到的回覆是這不重要,等你好好念書有好的學校這些都是小事情了,
    這個回覆我回想起還是相當錯愕,
    現在回想對已經是大人的我來說的確是小事,但是當時候我卻是迷惘以及深深的不信任感,
    也記得從那次以後我就不再把疑惑的是輕易地寫出去了

    • @ulee5723
      @ulee5723 2 ปีที่แล้ว +1

      我記得以前在醫學系上課的時候,行為科學科的教授(精神科的醫師)常常都會提醒我們:亞洲人應該多學學西方人務實的態度,問題就在那邊,如果不處理,它們不會自己消失
      仔細想想,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東西方影響力差這麼多的原因吧

  • @moonlycanislupus4346
    @moonlycanislupus4346 2 ปีที่แล้ว +4

    一點點心意,對你們製作的心理創傷議題表示感謝

  • @0815Eason
    @0815Eason 2 ปีที่แล้ว +12

    爸媽的工作一直以來都相當不固定且長時間,所以從小學的某段時期開始,就習慣回到家人不在或只有家中長者(往往只注意到生活所需),結果漸漸獨自消化,變得好像抒發情緒的管道單方面且之後依舊個人解決,而國中稍微邊緣(自認為有點被孤立),慢慢不太向別人說出自己想法,只能在網路上這樣緩解壓力

  • @Laam-dl9xp
    @Laam-dl9xp 2 ปีที่แล้ว +5

    A 我現在就是在抗抑鬱中,而且對於社交是基本不行,但也很羨慕別人,自己每天都是安安靜靜站在一邊看著別人有說有笑的

  • @zhonglipai
    @zhonglipai 2 ปีที่แล้ว +5

    我大陆人,小时候我家饭都快吃不上了,计生委还要强制我爸妈借钱交超生罚款
    所以我能理解父母为什么对我情感忽视,
    但是真的小时候没跟孩子培养好感情,长大了装成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样子,真的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跟家人说话从来都是直来直去
    (我跟你们责任大于感情)
    这是我跟家人说过很多次的一句话,我知道很多人觉着这句话对自己家人说很伤人,但是我想我家人应该能明白我为什呢这样说

  • @christine0519
    @christine0519 2 ปีที่แล้ว +2

    我經歷過童年情感忽視,長大後的我難以體察對方的情緒,甚至會為自己有情緒產生罪惡感,我以前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只覺得可能是世界有問題,亦或是自己的思維跟價值觀有缺陷,即便在自己單方面受傷的情況下,我仍會對造成我傷害的人產生極大的罪惡感,以及不停的貶低自己。在高中跟大學時期,我很幸運的遇到了願意接納我、包容有這些問題的我的朋友們,會在我說錯話,或難以表達自身情緒的時候,給予客觀的回覆,告訴我這些話可能對他人造成什麼感受,以及認同我本身產生的情緒,教導我如何與情緒共存,並分享他們自身的經驗,告訴我「你會生氣悲傷難過開心都是正常的」,讓我聽到就打從心底的開心跟難過,一方面是感受到了不曾感受的關心與認同,一方面是感到生氣,並同情一直以來瘋狂壓抑自己情緒的我,但我也很高興,因為幾年前的我,絕對無法說出自己的情緒由何而來,也不會放任情緒產生。我原本可能是想長篇大論的責怪造成這些問題的人,但我發現我已經不需要這麼做了,因為我能感受到自己確實有在成長,雖然不是任何時候都能客觀的看待、愛戴自己,也不能完整的表達自身情緒,但我真的有慢慢的在改變,所以我好開心。

  • @changariel6301
    @changariel6301 2 ปีที่แล้ว +9

    A 小時候哭或生氣通常都只會被父母跟老師責備或是要求忍耐,還跟我說哭/生氣不可以解決問題…長大以後才發現自己因為這樣養成了時常壓抑的習慣QQ

  • @Louis-oz4ky
    @Louis-oz4ky 2 ปีที่แล้ว +16

    A、但是我算是比較有自覺的、把父母當成負面教材在反省、只是現在年紀越大、影響越大、一直在想著為什麼不愛我、為什麼只愛姊姊妹妹、開始一直情緒勒索自己、講真的快受不了了
    以前曾經有段時間我已經累到快要崩潰差點哭出來了
    想說不能忍耐了、跟家人說
    我家人跟我說反正你以後都會這麼累、沒關係啦!就繼續累啊
    我整個超難過的
    而且最讓我難過的一點是他們是用關心關懷的眼神看著我講出這句話的
    我內心其實產生了錯亂
    真的是我的關係嗎?他們那關懷的眼神有夠讓我難過生氣
    可是他們又是在關懷我、我到底該怎麼辦⋯⋯
    無助感充滿我的心

    • @evachen601
      @evachen601 2 ปีที่แล้ว +1

      好病態的家人
      什麼叫「沒關係啦!就繼續累啊」
      用關心的眼神說出這麼無所謂的話
      或者你也可以對自己好一點 
      狠心切割這些讓你懷疑人生的家人
      不要再讓自己心累又疑惑
      否則你還在這個家 之後某天需要你幫忙出錢或是出力做什麼
      你能夠毫不猶豫地接受或者拒絕嗎?

    • @user-ko9hb5wu4l
      @user-ko9hb5wu4l 2 ปีที่แล้ว

      在我看來那個不是在關心你
      而是他們一直在欺騙,騙到已經得心應手了所以你才會相信他們。
      如果你可以意識到:所謂的家人只是一種有所謂的“血緣關係”,而導致在法律上需要共同承擔責任的人,那你就能理解並接受上面的論述了。

  • @banelmer
    @banelmer 2 ปีที่แล้ว +2

    我父母是4.50年代出生的
    那個年代根本沒有這些心理衛生的觀念
    直到現在他們都不會有

  • @Kanadesaioshi
    @Kanadesaioshi 2 ปีที่แล้ว +6

    這裡是一個留言
    我只想告訴各位,你們都很棒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