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第十六章

แชร์
ฝัง
  • เผยแพร่เมื่อ 8 ม.ค. 2025

ความคิดเห็น •

  • @dorisho1212
    @dorisho1212  2 หลายเดือนก่อน

    感應章第十六

    【章旨】這一章書的意思,是說明孝悌之道,不但可以感人,而且可以感動天地神明。中國古代哲學,即是天人合一,故以天為父,以地為母。人為父母所生,即天地所生,所以說有感即有應。以證明孝悌之道無所不通的意思。故列於十六章。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長幼順,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
    「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廟致敬,不忘親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廟致敬,鬼神著矣。」
    「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
    「《詩》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
    逐句解釋如下: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長幼順,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

    【白話】孔子:「上古的聖明之君,父天母地。所以對於天地父母,是同樣的看待。如事父孝,那就是效法天的光明。事母孝,那就是效法地的明察。推孝為悌,宗族長幼,都順於禮,故上下的大小官員和老百姓,都被感化而能自治。照這樣的一切順序,人道已盡到好處了,人君如能效法天明,那天時自順,效法地察,那地道自審,這樣以來,神明自然就會彰顯護佑。

    「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廟致敬,不忘親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廟致敬,鬼神著矣。」

    【白話】所以說天子的地位,就算最崇高的了。但是還有比他更高的,這就是說:還有父親的緣故。天子是全民的領袖,誰能先於他呢?但是還有比他更先的,這就是說:還有兄長的緣故。照這樣的關係看來,天子不但不自以為尊,還要尊其父。不但不自以為先,還要先其兄。尤其是伯、叔、兄、弟,都是祖先的後代。必能推其愛敬之心,以禮對待。並追及其祖先,設立宗廟祭祀,以致其愛敬之誠,這是孝的推廣,不忘親族之意,對於祖先,也算盡其愛敬之誠。但是自身的行為,稍有差錯,就會辱及祖先。所以修持其本身之道德,謹慎其作事之行為,而不敢有一點怠忽之處,恐怕萬一有了差錯,就會遺留祖宗親族之羞。至於本身道德無缺,人格高尚,到了宗廟致敬祖先,那祖先都是高興的來享,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那鬼神之德,於是乎顯著多多。聖明之君,以孝感通神明,甚麼能大過他呢?

    「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

    【白話】由以上的道理看來,孝悌之道,若果做到了至極的程度,就可以與天地鬼神相通,天人成了一體,互為感應,德教自然光顯於四境之外,遠近幽明,無所不通。照這樣的治理天下,自然民用和睦,上下無怨了。

    「《詩》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

    【白話】孔子引詩經大雅篇文王有聲章的這一段話說:「天下雖大,四海雖廣,但是人的心理,是一樣的。所以文王的教化,廣被四海,只要受到文王教化的臣民,地域不分東西南北,沒有思慮而不心悅誠服的,這樣可以證明盛德感化之深無所不通的意思。

    【釋義】本章共分四段。首段,說明孝悌感通天地。二段,說明孝悌感通鬼神。三段,說明孝悌之至,遠近幽明,無所不通。四段,引詩作證。以證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天下之大,無所往而不通的意思。
    附註:
    1. 古人敬天地、日月、山川,因感念大自然賜與豐盛的食物給與人類食用,養活自己,能存活下來並傳宗接代。地球在人類尚未出現的遠古時期,各式物種都是依照適者生存、優勝劣敗的自然法則自行繁衍了幾百萬年。
    2. 人類出現後,因資源消耗量大,與大自然搏鬥、其他物種競爭的過程便因過多,於是,開啟了農牧、漁獵時代。用不同於其他物種的生存方式存活於地球並繁衍後代,且不斷進化迄今。在其他物種還在弱肉強食的時候,人類開發地球的速度,已經遠遠超越了幾百萬年前的地球;人類有不同於其他物種的思考邏輯、語言、與創造力。尤其是創造力這部分,人類將它發揮到極致,讓地球開啟了以人類為領導其他物種的時代。
    3. 人類創造了農牧漁獵,用工具取代了雙手去單打獨鬥的洪荒時期;創造了工具,利用動物來協助人類耕作;豢養、種植物種於居住地附近,以利人類隨時取用;人類繼續從農耕、漁獵時期進入商業時代,不再以物易物,而是用貨幣來交易物品。這些創造力,是其他物種迄今無法超越的。直到十七世紀,工業革命後,機器取代人力,更是在人類進化史上大大加添一筆極大的功績。人類利用機器生產物品的速度更快,消費力更加驚人,人類已經不再懼怕飢餓,也已經不再滿足於口腹之慾,而是往更高層次的物質方面去創造、探索。
    4. 人類飛上太空、創造科技產品、創造了網路,縮短了更多因時空、距離帶來的不便;然而,在物質生活、知識水平不斷提升之餘,即使住豪宅、開名車、可以環遊世界、還是依然滿滿的空虛之感,這是為何?如今的人類,幾乎已經無所不能,但在心靈深處,我們真正平靜、心能安住了嗎?現今的憂鬱症、精神官能症、思覺失調症患者,越來越多;根據統計,光是台灣人每年約服用3億2千7百萬粒安眠藥,平均一人一天要吞掉14粒,等於一年要吃掉一條高速公路。為何?
    5. 禪宗的神光二祖在風雪中要請達摩祖師協助【安心】,正是因為不知如何將【心】安住,要安住在那兒?而達摩祖師回答的【去左旁】,就是要我們心無旁騖,去掉旁門左道的念頭,專注於修身,除去不必要的妄想、念頭,心中自然澄明、自然能平靜下來,【心】自然就安住了。佛陀在金剛經中,也要我們【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的不著任何相的自我修持?甚至最後還強調【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連【一切法】都要去除!修身要先修心,修心要先格除物慾,格除物慾要先致其良知,這不就又回到了孔子他老人家的大學之道,要格、致、誠、正、修、齊、治、平嗎?所以,不論中外的古聖先賢,諄諄教誨我們的道理,都是相通相融的啊!